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织明 权奸 驿路星辰 从山贼开始 前方高能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大魏宫廷 武道凌天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1章 推官制,复国学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圣人,州郡县制乃是大势所趋,老臣并无异议。”苏威这头老狐狸,先是认同了杨广的设想,接着又问道:“圣人,但不知州官、郡官品级如何?”

苏威之‘惑’,也是大家之所‘惑’!众人闻言,都将目光看向了杨广。

“日后,州刺史皆是正三品!”杨广微笑道:“郡官嘛!上郡太守,从四品上;中郡太守,从五品上;下郡太守,正六品上。”

杨集听了,暗道一声果然。

其他人虽然不像杨集有“外挂”,可也不傻,瞬息之间,便明白了杨广改地方制的用意所在。

然而,无人反对。

一是皇帝主意已决,无从反对,反对也无效;二是他们不在乎品级决定的俸禄,他们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若是自家子弟从郡官升为州官,手上的实权必将暴涨。而品级所决定的虚名和俸禄,又有谁会在意?又有哪家差这点俸禄?

国策皆多是出自这些人之手,此事州郡县制无人反对、官员品级也无人反对,算是定下来了。

大纲已有,杨广便让这些中枢官员去完善了。而杨集这个‘地方官’,则是在众人艳羡的目光,被留了下来。

不知为何,杨广对于眼前这个家伙,确实没有怀疑之心,至于功高震主之类的顾虑,更是丁点儿都没有。哪怕,这家伙时不时给自己带来麻烦,他也没有真正生气过。

这种心情,一是建立在杨广的强大无比自信、以及天下安定这个大前提之下,他觉得权势涛天的杨谅都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干掉了,余者,自然是概不足论;所以不管多少臣子建议设立监军,他都置若罔闻,甚至嗤之以鼻,觉得那些杞人忧天的,根本就不知兵事的瞬间万变,若是让一个不知兵的去监督、掣肘军中大将,大将怎么可能打得赢?(注)

二是他当上皇帝以后,所有人都毕恭毕敬、敬而远之,敬畏代替了亲近仰慕,从而使君臣关系越来越疏远,而杨集却能无视他的帝王身份,始终是用弟弟的心态,来面对他这个当兄长的。而他,自然十分珍惜这个唯一当他是“人”的人了。

杨广心底慨叹一声,哪怕他极力维护自己和旧部的关系,可他当上皇帝以后,君臣之间参杂了太多东西。与此相对,杨集未失赤子之心、对他始终如一,这就殊为难得了。

“金刚奴,对于科举,你怎么看?”科举这事,杨广干得极不厚道,心中也是颇为愧疚的,所以发布之后,便没有正式和杨集探讨过。而今,时间已经过了许久,科举又闹得比较大,便主动谈提此事。

杨集说道:“科举不是灵丹妙药,名门高第之所以千年不衰,一是因为他们传承千年,手中有着寒门难以想象的的藏书、名师、财富,优越的条件可使族中子弟衣食无忧,一心授受教育。与之相对,寒门就算不愁吃穿,可藏书少、无名师指点,就算偶尔出现几个大才,也不如专门培训人才的名门望族多,寒门尚且如此,贫困潦倒的庶民百姓,就更难了。”

“出自名门的官员现在反对,我认为不过是一时恐慌而已,可他们一旦适应科举、支持和参悟,他们能凭借世深厚财富和文化传统,占尽优势。”

杨广察觉到杨广高明远识,于是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问道:“何以见得?”

杨集说道:“先帝立国以后,每年都让各州举荐人才,前来京城考试,推荐上来虽然仍然以世家子弟、官宦子弟为主,可其中也不乏杰出的优秀寒士。可是考出来的人,有几个是寒士?而世家子弟又占据了多少?”

杨广闻言默然,他是皇帝,对这点很清楚,无从反驳,过了半晌,皱眉道:“还有呢?”

“二是名门高第子弟遍布中枢各部司、地方官府,官员的任免权多数被他们掌控了,加上各级职务有限,他们又怎么可能把有限的职务让给无亲无故的人?”

杨广垂眸沉思一会儿功夫,抬头注视着杨集道:“所以,科举毫无益处?”

“那倒不至于,最少,寒士看到入仕的希望,有了学习的动力。”杨集说道。

杨广点了点头,怅然道:“也就是说,近期的科举,仍旧以名门子弟为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寒门、平民百姓落后名门世家近千年历史了,底子实在太过薄弱。朝廷要打破门阀对官场的垄断,少说也要数十年之功。”杨集叹息一声,说道:“科举既然开启,那就不能停。虽然它不能让太多寒士入仕,却也能够让名门世家、各大政治势力为了一些职务打破头。在这期间,朝廷要做的,就是广建学校、教育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杨广理解杨集的意思,不过还是问道:“你的意思是在整个天下恢复州学、县学、乡学?”

杨坚在位期间,于全国各在举办州学、县学、乡学,但因为天下士族沸腾,反对之声此起彼伏,颇有与关陇贵族联手抗衡之势,出于政权平稳过度的考虑,被迫于开皇二十年废国子学、四门学和全国的州县乡学,唯置太学。

但他知道此举是饮鸩止渴,于是等到杨集前去凉州上任,便又“偷偷摸摸”的怂恿杨集办学,支持杨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县学、乡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凉州冒头。

这些年来,虽然反对之声不断,可是长期的反对、支持辩论途中,支持凉州教育的正方越辩越占上风、支持的人越来越多;势之大,也使凉州教育从摇摇欲坠变成了稳如泰山;而反方,在道理上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受寒士唾弃。

有了这个成功的桉例,杨广觉得全面恢复州县乡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正是!”杨集也觉得恢复地方教育的时机成熟了,他一字一顿的向杨广说道:“有凉州的成功为例,朝廷全面恢复教育已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士族虽然会全面反对,可是这些人的反对,多是出于一己之私,不管你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他们为了一己之利,照样找出万千理由来反对你。对于这小撮人,不作理会。”

杨广深以为然,冷笑道:“言之极是,不管他们。”

杨集所说的‘小撮人’自古以来就以自家利益为上、毫无气节可言。杨坚办学的时候,反对的是他们;杨坚顺他们心意,废学;他们非但没有安分下来,反而骂得更厉害了,甚至还在民间、士林之间兴风作浪,硬生生给杨坚扣上不重儒、不重学、不施仁义的的帽子。

如此一来,好处被他们全得了;而真正为国做事、为民着想的阿耶,却被他们口诛笔伐,杨广真是受够了这些混蛋。

大隋现在强大得前所未有,他们尚且如此过分,若是有朝一日大隋势弱、势衰,又会怎么写史书?自然是拼命抹黑。

这“小撮人”喜欢的是什么皇帝?杨广对此一清二楚,他们喜欢的皇帝,无非就是“无为而治”的“仁君”!

“无为而治”是一个好东西,若大隋王朝真要是如此、若他杨广真的变成世家门阀喜欢的“仁义之君”,他们便可肆无忌惮的安插人手、架空皇权、贪国家财富为己用;便可肆无忌惮的以“官员”的名义盘剥百姓、欺压良善、吞噬大隋根基……

这也是世家门阀在每个王朝、每个时代,都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

若他杨广是一个醉生梦死的昏君,至少有九成以上的世家门阀因此变得更加高兴、更加满意。可他不是世家门阀手中的傀儡皇帝,焉能如世家门阀之所愿?

想到这儿,杨广已经下定决定干这一票了!

说干就干!

翌日早朝,杨广先在朝堂上公布了改州县两级制为州郡县的决定,重臣们早有心里准备,便纷纷响应,一一将反对者驳倒,对于置疑官员提出的问题,也一一给出满意的答复。

使州郡县制顺风顺水的通过了,并于明年,正式启用。(注2)

接着,杨广又说起了将在大隋恢复县学、乡学一事,而县学之上的州(郡)学,并没有在各个州(郡)设立,而是吸取凉州节省教育资源、高等级学子不足的经验,先在州治各办一所大学,日后县学毕业的学生,都将集中去州治的大学读书。

更高一级的学校,则是大兴城、洛阳城的太学。

十四所大学的学子结业后,可参与科举考试;朝廷择优而录以后,也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拔优秀却考不中的学子为预备官员;预备官员既可选择回家等待,也可进入太学深造、学习务实的为官之道。

杨广尤为聪明,他压根就不提到世家子弟、寒门士子、平民子弟,也没有再一次拿杨集出来背黑锅;而是从崔仲方弹劾杨集时、隐讳提到的“朝廷穷兵黩武、教育无方、教化不力”入手,接着利用崔仲方提到的“汉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大兴儒学”为论据——陈述大隋教育力度上的不足,不符合“崔仲方们”所推崇的“重武轻文”。

在这个基本点上,说大隋读书识字的人不多,实在有失上国体面。大隋王朝作为天下正统,理应将孔圣人“有教无类”的理念发扬光大。

杨雄、杨达、杨弘、杨恭仁等皇族中坚分子;萧琮、萧玚等外戚,不仅隐约猜到杨广用心所在,而且也明白恢复县学乡学、兴办大学对大隋王朝传承的种种益处。

不过他们和大隋王朝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关系,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绑得死死的,每个人都知道大隋好、他们才好;大隋不好,他们和子孙后代也倒霉,所以高举双手赞成。

高颎也懂此理,他虽然也是名门出身,但是他在开皇年间提出和推广“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时,便和世家门阀决裂干净,被世家门阀、名门望族恨之入骨。一听杨广这么说,也就一路黑到底的支持。

裴矩、苏威等人目光长远,他们心知国也好、家族也罢,都必须牢记和践行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否则,必将衰弱下去。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家族有信心,拥有“迎接大世之争”的气魄、勇气、意志,加上又担心受到寒士口诛笔伐,也就纷纷出列支持了。

关陇贵族官员的核心利益是在大隋军队,之前见到杨广有重用士族制衡他们的之心,本就担心得不得了。此时见到杨广用兴办教育的方式针对士族、下定决心和士族“决裂”,所以不管是出于打压士族考虑、还是出于拉拢士族对抗杨广和皇族的考虑,都没有去反对的理由。

满朝文武、所有大老的一致认同,在朝中有些地位士族官员面如土色、无力制止,只能用凶悍的目光盯着远在前方的杨集,认为这又是杨集这个可恶的混蛋搞出来的事情。

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么想,一是此议桉的确是杨集提出来的;二是当今天下,只有杨集掌管的凉州办大学、县学、乡学,如果不是他提出来,又能是谁?三是崔仲方等人昨天弹劾他不成,反而被他搞了下去,以他睚眦必报的品性,又怎么可能不乘胜追击呢?

出于这个几大因素,所以,杨广哪怕没有把杨集推出前台,可士族出身的官员,仍然认为杨集是罪魁祸首,并痛恨之。

虽然他们也知大势不可改,可仪同大将军、沛国公郑元璹终究出列道:“圣人,兴办教育实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盛事,,可天下学舍累计起来,工程浩大,臣担心国库堪忧啊!”

郑元璹出自荥阳郑氏洞林房,乃是郑译之子。

郑译幼年交好宇文泰,并全力辅助宇文邕,在宇文邕除掉宇文护的大事件中,立下大功。此后,他又成为杨坚坐稳北周丞相之位的重要人员,可是在杨坚当北周丞相期间,郑译贪赃枉法,多行不义之事,杨坚便疏远了他。

不过杨坚顾念旧情,废周建隋后,不仅承认郑译在北周时期的上柱国和沛国公,还册封其长子郑元璹为拜仪同大将军、城皋郡公,册封其次子郑善愿为归昌县公、三子郑元琮为城皋郡公、四子郑元珣为永安县男,同时又追赠郑译父兄刺史之职。

可调是仁至义尽!

郑译死后,郑元璹便继承了父亲国公之爵。

对面郑元璹之言,杨广朗声笑道:“卫王当年就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此言广为流传,深得士林歌颂、称赞,朕也深以为然。”

“更何况,我大隋不但不穷,反而国库丰盈,这点小钱又算得什么?郑卿身为名门子弟,你也不希望孩子们无书可读、无师授业吧?”

“臣……自然不想。”郑元璹咬着牙,低声说道。

这是阳谋,可耻的阳谋,根本无从化解;若他胆敢反对,他和荥阳郑氏必将惨遭天下人的谩骂。

朝廷全面恢复教育的决策传播以后,造成的影响十分惊人。

介于世家门阀和庶士之间的寒门士子,更是震撼、激动无比。

而“主张”全面办学复学的杨集,在寒士心中的地位光芒万丈,再一次成为人所仰慕的英雄、恩公!

————————

【注:杨坚一生、杨广前期都没有监军。直到天下动荡,杨广失去了信心、开始疑神疑鬼,这才设监军监督大将。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设监军,如张须陀、王仁薛、薛世雄、李景这类心腹,不仅没有设监军,还给予类似州牧、节度使一般的权力;而杨广不放心的裴仁基这种世家将领,几乎都有监军。说明政局决定了杨广的心态变化,前期觉得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心胸开阔、大气无比;而后期,天下动荡,杨广便疑神疑鬼,像防贼一样防止怀疑对象,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注2:大业三年,杨广改州县为郡县,州改郡时期,州(郡)官员品级纷纷下调。称州时,上州刺史,正三品:中州刺史,从三品:下州刺史,正四品上;州称郡后:上郡太守,从四品上:中郡太守,从五品上;下郡太守,正六品下。

置省级行政单位——监察州的时间不详,理应在大业五、六年左右,当时杨广按天下九州标准置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大监察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恰似寒光遇骄阳 人族镇守使 背剑之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渔港春夜 陛下不可以! 黑铁之堡 猎艳谱群芳 重生之神级明星 雪中悍刀行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人间如狱 收到未来新闻,假千金成唯一信仰 艳福不浅 末日乐园 风水之王 逆天邪神 
经典收藏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剑道乾坤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绍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丹麦崛起1890 
最近更新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奋斗在嘉靖年间 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 隋烽 一品狂士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十国风华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堪破三千世相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 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