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回到明朝当王爷 长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科举,寒门状元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大清隐龙 凡人歌 赤色黎明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24章 你的贼和我的贼不1样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兴宫甘露殿偏殿之中,杨广端坐在御案之后,手中拿着一份奏疏,凝神细读,这是杨素呈上的整顿京兵方案:以选锋裁军之法遣散军中老弱、精简臃肿机构,以反腐名义裁剪败类军官;剩下旧将集中整训,通过整训将不合格、无能之辈剔除干净。

此外, 杨素还提出调京兵转防边疆的观点,这么做的话,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借助全营调动之机,将该营吃空额等腐败现象暴露于世,朝廷便能光明正大的将之整顿;二是借助长途行军之法,淘汰体力不足的士兵;三是京兵到了边疆之后,在小规模冲突中永葆旺盛的战力。

从朝廷的角度上说, 这方案没有半点问题、益处多多, 但这份方案等于是把京兵全盘打翻重建,触犯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一旦推广,其阻力远远超过迁都之议,空前强大。

杨广看完,将奏疏放到案几上,看了刚刚回来不久的杨安,很是意外的问道:“婶娘迎金刚奴?有没有看错?”

“圣人!”杨安拱手道:“在回来之时,我见着王府副总管郝瑗了,而他们所说的街口,站着八名健壮、醒目的的女侍卫。眼下的京城,似乎除了卫王家,其他人都没有这种女侍卫。”

“噗!”想着卫王府特立独行、风格各异的“美婢”,杨广忍俊不禁,喷笑出声。

说起来,杨集家的“美婢”里头,也有他杨广一份功劳,正是得益于他的添砖加瓦, 才有现在数量庞大的规模。

独孤皇后公平公正, 既然都送杨集美婢了, 没理由不送她的五个儿子,所以各个王府都有同款美婢,而且还不少。

杨广异常嫌弃、看着都烦,但这是母后所赐,不能不要;想着杨集是个年少无知、不知美丑的孩子,他便在逢年过节之时,悄眯眯的转赠几个给杨集,见母后没什么反应,接着再送;杨勇、杨俊、杨秀、杨谅等人见了,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他们倒是清空了,而杨集家,却成了肉山集中营。

关于这一点,杨广由衷佩服杨集,他看着都食难下咽,可杨集天天和那么多“美婢”生活,竟然没有什么反应, 实在是太厉害了。

“圣人, 卫王到了。”就在这时,一个入殿禀告的内侍, 打断了杨广的思绪。

杨广点了点头:“宣。”

“遵命!”内侍顿时转身去了。

甘露殿属于后宫的范畴,杨集小时候可以随意瞎逛,虽然杨广现在也允许他随意出入,可他毕竟是个大人了,该避讳都要避讳;到了前殿后苑界线的甘露门,便止步不前了。等内侍回报,他便举步向前,进入甘露殿,见到杨广身穿常服,而不是正装,便心中有数了,拱了拱手:“小弟见过阿兄。”

杨广见到杨集,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起身向下首的位子示意:“坐吧。”

“是!”杨集走到近前,又看了他一眼,发现这家伙好像越来越帅了,身穿常服、头戴紫金冠的杨广,眉宇清朗、丰神如玉、帅气逼人,想必他在扬州为官之时,定有许多多情少女为之着迷。

“怎么了?”见到杨集摇头晃脑的盯着自己,仿佛在品鉴精美的珍宝一般,杨广还以为自己的着装有不妥之处,也不由看了看。

“没什么。”杨集说道:“阿兄愈发风采动人了,你再这样下去,其他美男子岂不是自卑死了?”

“那就让他们死去好了!”杨广哈哈大笑,怡然自得的抚着颌下修剪整齐的胡须,自恋的说道:“实不相瞒,我也觉得我比半月前更英武了。”

“臭不要脸。”杨集说了句,从杨安手中接过了一个木盒,随手放到一旁。

“哈哈哈,跟你这个臭不要脸的说话,想要脸都难呐。”杨广开怀大笑:“怎么样,看到我,你这美男子是不是很自卑啊?”

“自吹自擂算什么?”杨集悻悻的坐了下来,说道:“真有本事的话,咱们去平康坊南里视察,看那些阅人无数的女子说谁更英武。”

“去就去,怕你不成。”杨广笑眯眯的说道:“虽然我从未踏入烟花柳巷,却也知道女人更喜欢我这年纪、这气质的中年美男。”

“……”旁边的杨安听得一头黑线,这两个各处一方都很正常,只要凑到一起,往往就变了。

你听听,堂堂一个亲王,竟然邀请皇帝去逛青楼,何其之荒谬?然而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此时竟然像个受不了激将法的小少年一般,分毫不让。

还是先帝有先见之明呐!在世之时就说卫王满肚子坏水,未免圣人被他带坏,专门把他们隔离了老长一段时间。

“你赢了。”这下子,杨集无话可说了,咬了咬牙,说出了很怂的话;杨广跟他差不多一样帅,却比他多了许多人生阅历的成熟感、以及上位者的气度,确实比他更有魅力。

论及撩女的气度,他还真不如。

“哈哈!”杨广得意洋洋的瞥着杨集,仿佛在说:小子,你还嫩着呢。

“我受伤了,需要安慰。”杨集说道。

“嚯,你还会受伤?要怎么安慰?”杨广故作姿态的想了想,笑容可掬的安慰道:“虽然你比我差了一大截,可也是万中无一的人中龙凤,不必自卑、不必自卑。”

一阵笑闹,杨广爽了,不待杨集还击,便挥手让杨安退下,不讲武德的谈起了正事:“关中虽是国都所在,可建国以来,就问题重重。我大隋所有矛盾也都集中在了关中。且不说朝堂之上,便是民间,也有许多关陇贵族供养的匪类。”

对待酷似军阀般的关陇贵族,杨广和杨集的态度一般无二,那就是尽可能的削弱,兄弟俩这些年也交流过不少;面对这个小老弟之时,杨广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再加上他知道杨集不是一个喜欢拐弯抹角的人,所以说得十分直接。

说透了,这小子很快就会给他应对良方。如果委婉的遮遮掩掩,他愣是不懂。

杨集闻言一滞,话题就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一样,打得他猝不及防。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不能继续找场子了,只能顺着杨广的话题说道:“天下统一、人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正常人都不会当土匪,所以匪类也就是那小撮人。各个山寨召集到的人,顶多就是地方上的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根本拉拢不了广大的老百姓,要想剿灭他们,不是难事。”

“关中之所以剿灭不了,一是州兵不能出境,这一限制,死死的绑住了真心想剿匪的官员、军队,一旦匪类躲到两州交界,剿匪的军队也只能遗憾的退回,而匪类休养生息完毕,又会祸害乡里。二是各支匪类与地方官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当朝廷下达剿匪命令,通匪官员便在第一时间通知匪类,导致剿匪军队无功而返;有的地方官为了应付形势,往往嫁祸政敌、往往嫁祸不给他进贡的士绅、往往嫁祸拥有他们所眼馋的良田的百姓,当他们抓了、杀了这些人,既能应付朝廷,又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是一举两得。而这两点,便是关中年年剿匪、年年有匪的根本原因。”

“凉州之所以做到无匪,一是解开了不能跨境的禁制;二是剿匪之时,没有通知地方,而是由军方出击,当地方官员明白军方是来剿匪之后,想通知匪类,却已经晚了。”

杨广默然点头,杨集说的道理很简单,同时也是他让东宫十卫率负责剿灭关中匪类的用意所在,他缓缓的向杨集说道:“迁都洛阳之后,我担心有人在关中掀起一场风波,故而让世明先把境内的匪类歼灭干净;只要关中失去了‘匪’,日后便是有人以‘匪’的名义闹事,也很容易查到他们身上。金刚奴,世明刚刚开始不久,你有什么说的?”

杨集说道:“这样的话,那我建议世明和开战的匪类僵持着,让匪类的主人小瞧世明;等迁都了,再毕功于一役。”

杨广目光一亮,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放任‘匪类’坐大,之后让资匪的人吃个哑巴亏?”

“正是如此!”杨集点了点头:“一路上,我看到很多东宫十卫率士兵,可见世明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而且对关中匪类知之甚详了。若他剿灭这些已知的匪类,应该很容易,但是迁都后产生的匪类就更难对付了。就算日后没有匪类,可也达不到剪除一些人的实力的目的。既如此,干脆用己知的匪类为引、世明无能之名为饵,诱使这些人加大资匪力度。时机成熟后再下手,这些人必将损失惨重;要是拿到什么通匪罪证,那更就好了。”

杨集停顿了一下,等杨广消化好,接着又说道:“我在凉州剿匪时,便从各个山寨拿到了通匪官员的罪证,当这些罪证一一公布,百姓恨不得我杀这些通匪官员满门抄斩。我想,此法在关中和其他地方都通用,只要广大百姓的支持,朝廷怎么收拾那些通匪官员都是对的。”

“此法不错,之前是我考虑欠妥了。”杨广想了想,皱眉道:“迁都后,我准备让世明留守关中,借机淬炼他,可他毕竟没有打过一仗,你觉得他能胜任吗?”

“我以前没打过一仗、没治过一地,结果还不是混得好好的?”杨集笑了一笑,老气横秋的说道:“世明这孩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内史令,政务水平毋庸置疑;唯一欠缺的就是军事上的实战经验,但他是太子,得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才对。就算他手忙脚乱,还有我们这些长辈看着,局势能坏到哪儿去?”

见着杨集摆起了长辈的谱,杨广忍不住笑了:“世明是国之储君,是该给他锻炼的机会,此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的第二件事与军改有关,军改的目的和用意,书信上已经讲过,我就不做赘言了。”

顿了一顿,又说道:“你纳匪为兵、纳流民为兵,当初是怎么考虑的?说得越细越好。”

杨集沉吟半晌,说道:“凉州这些年陆陆续续接纳数百万流民、灾民,而流民和灾民在得到妥善安置之前,已经流浪了很久。可他们不管怎么劳累、怎么再饥寒交迫,始终对朝廷抱有希望、始终没有从匪类,只要官府赈济得当、及时资助和安置,他们很快就以恢复生产为重,根本就不用官员监管。可见沦为流民和灾民只要有盼头、看到一线希望,都不会从贼;既然他们都是心存善念的受灾百姓,那我将他们纳入军中,并没有什么可虑的。”

杨广闻言点头。

杨集接着说道:“至于凉州匪类,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他们生活艰辛,不仅向往汉家百姓的美好生活,而且小心翼翼的和汉家百姓接触,但遗憾的是,他们的示好非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因为异于汉人的相貌,惨遭官吏、奸商盘剥,一些官吏盘剥不得,便把一些弱小的部落逼反,然后带兵剿灭,当他们把战报上报朝廷,朝廷一些官员不知底细,将这些官员视为英雄,最终使他们名利双收。但却恶了朝廷的名声,使两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少数民族被贪赃枉法的官员逼得活不下去了,只好当了匪类。”

“另一部分匪类,是战乱年代的流民,他们为了躲避战火,纷纷遁入山中,相互吞并之后,就形成一个个部落式山寨。有的山寨自给自足,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日子虽然艰苦,可是因为不用交税,倒也过得去,对于这一类,只要好言相劝,就会下山过日子,接近官府的安置。”

“有的山寨则是以打家劫舍、拦路抢劫为生,有的山寨,甚至拿了吐谷浑、突厥的钱财,替吐谷浑、突厥卖命,竭尽所能的破坏凉州的秩序。对于这两种,我的原则是武力清剿,将俘虏到的匪类拿来当免费劳力,有的判三年、有的判五年、有的判十年……这些人为了争取特赦、早日和家人团聚,都老老实实的干活,这种方式比较慢,于是我又开设屯田军、奴兵,鼓励急着戴罪立功的人从军,只要他们在战争上立功,便能减刑,哪怕战死了,也会得到抚恤,在此政策之下,选择从军的人很多,再加上他们的家人被官府妥当、成了官府的人质,所以也很老实。”

见杨集停了下来,认真聆听的杨广目露思索之色,过了半晌,问道:“这便是你成功的秘诀?”

杨集点头道:“算是吧!”

“金刚奴,你的成就摆在那儿,毋庸置疑,我没什么好说。”杨广摆了摆手,皱眉道:“你对流民和灾民的阐述我也认可,可是在贼子方面,你忽略了最根本、最要命的一点。”

杨集听罢,也郑重了起来:“哪一点?”

“你的贼跟我的贼不一样,你的贼没背景、没后台,灭了就是一了百了;我的贼就不同了,他们的背景大得出奇。”杨广看了杨集一眼,继续说道:“当然了,贼就是贼,灭了就是大快人心,但是他们能从军吗?从军后,会不会又被他们背后的后台控制?”

对于关中之贼,杨广深思熟虑过,而且也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置办法,但是他知道杨集鬼主意贼多,而且不希望自己的思路干涉到杨集,于是顺着杨集的节奏、“傻乎乎”的一步一谈,希望在商议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火花。

“移民、异地驻防。”杨集说道:“只要杀了贼首领,小贼子就是一盘散沙,一个二个人人自危,只要看到生的希望,他们就会乖乖的配合,届时,朝廷可将他们移民去幽州、冀州。如果形成关中兵、山东将的格局,或许更好。”

杨广沉吟须臾,说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办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良方,可以尽快弥补数百年的裂痕。”

身为皇帝,要全方面去考虑。

杨广也想提拔山东将领稀释关陇贵族在军中的影响力,可山东士族、山东豪族在北周和北齐的战争中,沦为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在关陇贵族的打击下,以往的北齐官宦世家被削弱成了小地主,他们从云端之下被打到尘埃,对关陇贵族主导的北周、大隋非常敌视,至今还在怂恿百姓、蛊惑百姓。

而京兵、军府皆是关陇贵族子弟主导,只要一名山东将领入军,往往被将领、士兵排斥,而山东将领同样用他们可怜的高傲自矜来展示他们的优越,这便造成双方的不融合、不和谐。

让山东将领去山东大地募集军队、掌控军队吧!只怕又是一个东西对峙、东西大战。

但是如果按照杨集的思路来办:在山东大地形成关中兵、山东将的格局;在中原形成东西对半的格局,或许能够渐渐的缓和东西的矛盾,再加上朝廷在洛阳,想必闹不出大乱子。

虽然此法前途未卜,却值得一试。

冀州曾是北齐的核心、又处于内地,而且跟新都只隔一条黄河,无疑是最佳的试行之地,不过冀州大总管,必须由可靠可信之人担任才好。

念及于此,杨广不由又看了看杨集:这家伙熟悉个中门路,无疑是最佳人选,可凉州鬼事特别多,根本就离不开这家伙。

想了想,便说道:“我打算先在冀州试行,而冀州大总管人选,我看斌籀比较合适(杨纶),等他坐稳了冀州大总管,再把凉州那套引进去。”

杨纶现在是兖州大总管,他是在山东发大水时上任的,自上任以来,一直以修黄河大堤为主;杨广数月前东进洛阳、查看新城修建进度,之后在杨纶的邀请下,巡视了一番黄河大堤。工程方面半点问题都没有。

可杨纶跟杨集一样,并没有做外行指挥内行之蠢事,黄河大堤的工程全权交给阎毗负责;他本来就是一个大将,既然那么闲,索性调他去冀州好了。

“我看行!”杨集点了点头,杨纶也是他们家族里的牛人,他的水平,轮不到自己来点评,不过凉州那套,杨纶未必玩得转,想了想,便建议道:“凉州新政执行至今,出了不少成熟的新政人才,如果有需要,可以从凉州调几个过去协助斌籀兄。”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杨广笑着说道:“你觉得谁比较合适?”

杨集说道:“原甘州刺史刘权是坚定的改革派,我的很多想法都是他在甘州试行的,很多方案也是他有试行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他有着丰富的改革经验,如今在中枢当卫尉任职,基本无事可做,有点大才小用、浪费人才了。”

刘权入京后,仍旧与杨集有联系,一直说中枢官场陋习多、潜规则多,每天都如履薄冰,过得很不痛快,远远不如凉州舒坦。

杨广闻言点头,又问道:“还有呢?”

“张须陀、麦铁权、王威、王辩、高君雅、薛世雄、李靖、张定和、尧君素、王行本等人都行,只不过一些人是大隋和吐谷浑对峙节点的大将、一些人在打造边境和大湖区之间的军事堡垒,暂时不宜调动。”杨集看了看杨广,说道:“虽然我都舍不得,不过阿兄要调人,我也会以大局为重,但是有一个人,你打死我、我都不会放手。”

杨广闻言无语,凉州事情本来就多,而你又这么说,我还好意思跟你抢人?

当他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心中不由好奇起来,稍微想了想凉州诸多文武的职务时,眼睛不由瞪得大大的:“你说的这个人,不会是麦铁杖吧?”

“就是他!”杨集点头道:“凉州诸多文武,个个都是顶级人才,但是就凉州目前形势而言,擅长搞破坏的老麦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最最重要是的,我也不知他在哪里。”

杨广霍然起身,满脸震惊的瞪着杨集,不可思议的说道:“金刚奴,麦铁杖和你臭味相投,你不放人,我能理解。但是、但是,他是你的部将,你这个当主帅的,竟然连他在哪儿都不知道?你你你、你就是这么给我带兵的?”

“对啊!我就是这么带兵的。”杨集理所当然的说道:“我也知道这样不太好,可是我们愣是没输过,你说奇不奇怪?”

养涵极好的杨广听了此话,愣是气得说不出话来,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为好,过了许久,才吐了口气道:“金刚奴,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很欠揍?”

他焦躁的踱了几个圈子,又停了下来,手指着杨集:“若不是、若不是你今天刚回来,我非要收拾你一顿不可。你给我听好了,下次再说这种阴阳怪气的话,我绝不放过你,否则,我杨广跟你姓。”

“那还不是姓杨?”便在此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同时也说出了杨集的心理话。

兄弟俩迎声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绛紫色宫装、云鬓凤钗的女子从侧门走了出来,见到兄弟俩如斗牛一般大眼瞪大眼,嘴角不禁泛起了温婉的笑容。

杨集赶紧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道:“小弟见过嫂嫂!”

来人正是萧皇后,她微笑回礼:“二郎这几天心情不太好,你别惹他。”

杨广抬眸盯着爱妻:“你哪边的?”

萧皇后看了杨广一眼,无奈道:“你说你,好歹也是个皇帝,怎么就和一个孩子计较起来了呢?”

杨广也是醉了,没好气的说道:“孩子?他都这么大了,孩子他爹还差不多!”

说着,气呼呼的坐了起来。

萧皇后没理他,淡淡一笑,向身后的人点头示意,内侍赶紧把抬着的桌子放到中间,另外三人,将手中绣墩放在桌边,北面两个、南面一个。

等他们忙碌好,端着托盘的小宫女赶紧上来,将精致点心一一摆上,之后行礼退下。

杨集二话不话,一屁股就坐在南面绣墩之上。

杨广瞪了他一眼,也不说话,坐到北南左边的绣墩之上。

萧皇后坐到身边右侧,她提起一旁青玉流光玉壶,向对面的杨集说道:“金刚奴今天回来,该回去和婶娘用膳才是,不过这里也是家,可小酌几杯,聊作接风洗尘。”

说着,提起玉壶,先给杨广斟了一杯,又为杨集斟了一杯,纤纤玉手,推至近前。

“多谢嫂嫂。”杨集见杯中酒鲜红似血,气味香甜,便知是上好的葡萄酒,又见杨广一派傲骄作派,便故意说道:“酒是好酒,但却没有用到合适杯子!我认为饮这葡萄酒,最好要用夜光杯。”

“为何?”萧皇后好奇的看着杨集,杨广虽不说话,也可盯着。

杨集拿起酒杯,轻轻的摇了摇,说道:“葡萄美酒颜色鲜红、香甜可口,须眉男儿饮之,未免有失豪气。若是以夜光杯盛之,酒色便和鲜血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唯有如此,方能喝出个中滋味。”

萧皇后不信,连忙起身让人拿来夜光杯,将酒倒在夜光杯中,只见殷红酒浆在酒杯映照下竟与鲜血一般无异,不由怔了怔。

杨集笑着说道:“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便是如此。”

杨广听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便绷不住了,问道:“此诗何名,全诗呢?”

杨集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杨广动容道:“好,好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葡萄美酒配上了夜光杯有如鲜血,加上这激昂诗句,更是热血沸腾!金刚奴文采斐然,可谓是冠绝古今、让人震撼!”

“确实如此,请!”杨集举杯向兄嫂示意一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杨广也是一口闷,感觉大不是不一样。

萧皇后端着酒杯,本想也想陪他们喝一口,可是被他们这么一渲染,又见酒浆鲜红似血,喝不了了。

杨广从她手中接过酒壶,为他自己和杨集满上,兄弟俩对饮三杯,杨广不经意的看了看杨集放在一旁的木盒,他对这玩意已经好奇好久了,感觉里面装的应该是《三国演义》,可杨集愣是没说,他直接问道:“《三国演义》后续的手稿呢?”

“带来了!”杨集起身拿来木盒,抽开盖子,才把盒子呈递过去,说道:“这是手稿,我打算印刷出来。”

“等我看完,会将原稿还你。”杨广头也不抬的拾起书稿,正是按照顺序装订好的手稿。

本想吃过饭再看,可是忍不住。

萧皇后也是如此心态,她想着杨集也不是外人,便向他笑了笑,起身把绣墩搬到杨广身边,一起看了起来

两口子就这么把杨集晾到了一旁。

“……”杨集大是惊讶,杨广喜欢看历史类书籍、小说,他是知道的,万万没想到萧皇后也是个书虫。

他想了想,便起身道:“共有九个回目,你们慢慢看,我先回家了。”

杨广头也不抬,挥了挥手,表示他可以滚了。

萧皇后笑了笑,起身向杨集说道:“天色也不早了,先回去和婶娘团聚吧。”

“谢嫂嫂体恤。”杨集拱手一礼。

而后,出了甘露殿。

。。。。

没了外人,杨广夫妇几乎贴在了一起。

他俩看书很有经验,每次看逸书的时候,第一遍只看故事情节,不求甚解,颇有点囫囵吞枣的意味;如果有该书有价值,第二遍才是会细嚼慢咽,慢慢品鉴。

《三国演义》肯定是有价值的书籍,不过这是第一遍,所以他们看得极快。

也不知多久,杨广将手稿推到了萧皇后眼前,长身而起,既是感到心神通达、又有些怅然若失。

这种心情怎么说呢?就像是读者养了半个月的书,被他一口气宰完。

爽是爽了。

但新的期待又来了。

过了一会儿,萧皇后意犹未尽的长叹一声,苦笑道:“下面又无了,估计又睡不着了。”

杨广唉声叹气道:“只好再等了,好在他已经到家了,可是安稳在家写。”

看了看桌子上的书稿,又说道:“重来,细读!”

萧皇后抿嘴一笑:“好。”

两口子又凑到了一块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春满香夏 都市偷心龙爪手 武师的自我修养 穿越1942有空间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特种兵在都市 重回1982小渔村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护花野蛮人 一剑独尊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回到明末当帝王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雷武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戏说嬴政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宋终:一拳镇关西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史记白话文版 明朝皇帝往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