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盛唐日月 民国之文豪崛起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我岳父是李世民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大魏宫廷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蛇医王妃 中华第四帝国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2章 京城有我,尽管放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次日早朝结束,杨广和往常一样,在书房中批阅来自全国各各的奏疏,由于东突厥悍然向大湖区进军、大胆攻击杨集的得胜之师,所以杨广需要重新估计大隋与东突厥的关系。他今天专门让人把边州的奏疏放在一处,以便于他了解东突厥的实力、动向。

当他看完云州总管韩僧寿、胜州总管张长逊呈递过来的奏疏时,脸色变得异常难看。二将在奏疏上说,东突厥游骑在这段时间屡屡南下,对边民、边军进行多番挑衅,甚至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冲突。

这个消息让杨广心中十分愤怒,尤其让他不安的是如今的东突厥今非昔比,东突厥经过启民可汗的东征西讨,已经从一个万余人部落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从阿史那俟利弗设随随便便就拿出六七万精兵、三四万牧民来看,东突厥至少还有数十万控弦之士。

这个‘控弦之士’和战时为兵、闲时不农的府兵极为类似,其实就是随时能够上战场作战的青壮,拥有一定的作战经验;由于突厥民风彪悍、生活离不开马匹、弓箭,再加上他们要与天地斗、与猛虎恶狼斗、与周边部落斗,致使每名青壮都是能征善战、精通骑射的强悍战士。如果东突厥又有数十万名青壮,对大隋王朝而言,必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杨广心中的三大威胁中,排在首位的自然是主导了军方的关陇贵族;其次是六镇后裔遍布、山东士族;第三是突厥。如果东突厥以强硬之势向大隋发起挑战,极有可能把国内紧张局势引爆。他无论如何,也要确定东突厥是否对大隋构成威胁?是否对大隋发起挑战?

只有核实清楚了外部,他才好斟酌打压关陇贵族的力度。

他想了想,又取出一叠厚厚的绑在一起的奏疏,第一份是凉州军司马阴世师主笔的“凉州军事报告书”,接下来各州军方的“军事报告书”。

杨广细细一看,发现阴世师这一份,这是对各州“军事报告书”的总结,提出了各州军队存在的问题,并且说了需要改进的地方,然而又站在凉州军司马的高度上,写到凉州军的作战安排,还有东突厥、西域诸国、西突厥二部、吐谷浑、契苾部、薛延陀的情况。

杨广有了各州“军事报告书”为根据,再回过头看阴世师的总结,很快对凉州军队存在的问题、部署情况和必要性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当他再以帝王的眼光、大隋的整体形势来看这份“凉州军事报告书”时,又发现了阴世师的不足和需要修改之处。

正打算细细研究时,一名宦官在门口躬身汇报:“圣人,右武卫将军长孙晟到了。”

杨广喜道:“宣!”

长孙晟快步走进书房,行礼道:“臣长孙晟参见圣人!”

“长孙将军免礼!”

“谢圣人!”

“这些都是北方边州呈上来的奏疏,几乎都提到了突厥。”杨广以手中的奏疏指了案头上的奏疏,向长孙晟说道:“大致来讲,就是东突厥实力强大、蠢蠢欲动,你觉得东突厥对我大隋是否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说到这里,杨广将阴世师的总结奏疏递给了长孙晟:“你看看这份奏疏再说,里面有大量和突厥有关的记录”

武卫将军只是长孙晟在朝中的辅职,主职仍然是主管对突厥事务的突厥使,对突厥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他细细的看了一遍,沉声道:“圣人,这是步迦可汗败亡的后续影响,他在世之时横征暴敛,使突厥内部各部趁机脱离突厥;而启民可汗却打着反步迦可汗的大旗,所以他兵不血刃的收服了这些部落。步迦可汗败亡以后,启民一家独大,余者担心被他攻伐,索性纷纷投靠于他。另外,草原各部普遍认为启民可汗背后是大隋,这又能使启民可汗狐假虎威,兼并了那些不服从他的部落。基于以上三点,最终为他今日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广闻言点头,其实杨集早在开皇十八年反对和亲之时,就说一旦再嫁公主,启民可汗就能借大隋声势壮大;而先帝大隋之所以不答应再嫁公主,主要原因便在于此。

杨广想不到没了公主,启民可汗还能狐假虎威的发展得这么快。看来大隋之前对启民实在是太好了,从而给草原各部传递了“启民背后是大隋”的错觉。

但愿杨集打了这场大胜以后,草原各部把“启民背后是大隋”的想法,变成为“大隋和启民反目成仇”。

他想了想,又问道:“据阴世师评估,东突厥此战过后,大约还有四五十万控弦之士,你认为是多了、还是少了?”

长孙晟毫不犹豫的说道:“只多不少。”

杨广倒吸了一口气冷气,照长孙晟这么说,启民可汗至少还有五、六十万控弦之士了。如果突厥某一天大举来犯,必将给北方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

长孙晟看了杨广一眼,提醒道:“圣人,启民可汗年初入朝之时,朝中不少臣子建议让启民可汗统御东方之奚、霫、契丹、南北室韦等族。此乃短见误国之言,若是答应了,启民可汗的实力必将倍增。”

“嗯!肯定不会答应。”杨广也想了此事,以前他还以为帮启民说好话的人,是收了东突厥好处,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些臣子贪婪是一方面,但绝对不是无知,他们分明就是希望东突厥再次强大,然后借强大的东突厥来束缚他,使他不但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反而还要妥协妥协再妥协。

他想了想,向长孙晟说道:“照你这么说,启民可汗已成大气候了,未免他成为我大隋的威胁,我准备借此机会,将东突厥打得四分五裂,你认为如何?”

“圣人,其实我们用不着兴师动众。”长孙晟说道:“启民可汗能有今日之势,实是大隋之功,东突厥各部畏隋多过于畏启民。卫王此战过后,这类人定然与启民可汗离心离德、渐行渐远;而且如今启民可汗已经老迈,他的几个儿子却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这便是我们再次分化突厥、以夷制夷创造天然条件。如果我们挑拨启民诸子、突厥和铁勒,他们定然如当年的步迦可汗和都蓝可汗一样,爆发大战,最终使东突厥各部在内战中削弱。若是我大隋起兵北伐,反而容易让他们团结一致,给我大隋带来巨大伤亡。”

“开皇二年,沙钵略可汗联合步迦、都兰、阿波,出兵四十万南下,将我大隋凉州和雍州数州之地掠夺一空。”说完此事,杨广又向长孙晟说道:“你对突厥十分了解,你认为启民可汗有没有可能联合西突厥二部、薛延陀、契苾,再这么干一回?”

“圣人,我大隋不是以前的大隋,启民可汗也不是当年的沙钵略可汗,他根本调动不了西突厥一兵一卒。而金山以西的四大势力的敌人不是我大隋,而是他们彼此,如果四个势力中的其一个胆敢入侵大隋,臣相信卫王可以说服其他势力攻其后方。至于东突厥这边…请圣人允许微臣北上。”长孙晟笑了一笑,拱手道:“臣愿意效仿虞庆则,在其王帐之中,当众挫其威风、离间其部属。不过臣需要先去见一见卫王,甚至还需要他帮助。”

“准了!”杨广欣然一笑,他想了一想,又说道:“单凭你一人,还达不到威慑东突厥的目的,我会在军事上配合你。”

“还请圣人明示。”

“我会让灵州、胜州、云州、朔州进入备战状态,另外任命鱼俱罗为丰州总管,除了丰州两万军,另外再从夏州、上州、盐州各调一万士兵急赴丰州备战,威慑突厥南部汗庭。你若有需要,可调丰州军。”

长孙晟拱手应命:“喏!”

杨广又向长孙晟说道:“既然你先去见卫王,顺便捎句话给他。”

长孙晟躬下身躯,以示自己在认真听。

“你告诉卫王。”杨广淡淡的说道:“他做得非常好,我很欣慰、很欣赏,但是不许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争取立更多更大的功勋。只要觉得是对的、只要觉得对我大隋有利,尽管放开手段去做。京城有我,尽管放心。”

那个神奇的小子,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但却行之有效的想法,若不将他潜力榨干,杨广岂能甘心?若是他因为流言和弹劾,变成一个不求上进的官油子,必将是大隋的损失,所以他不惜为杨集“站台”;不惜借长孙晟之口,向关陇贵族中的一些人,表明态度,同时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杨集,是朕的人,朕保定了,别他娘的自作聪明去搞他。

“喏!”长孙晟心头一凛,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定,元氏的对付杨集的阴谋怕是成空了,幸好家主长孙炽不许长孙家子弟没有加入弹劾风波之中,否则,长孙家必受元氏牵连。

等长孙晟退下,杨广让人将大理寺少卿裴蕴召来。

匆匆忙忙从官署赶来的裴蕴行礼道:“参见圣人!”

“免礼!”杨广一摆手,向裴蕴说道:“裴少卿,你应该知道运河分段承包制吧?”

“臣知道。”裴蕴不仅知道,还知道承包的几乎都是关陇贵族,而且他的顶头上司高颎暂时放下了九相之要职,一直在运河巡视,开凿不到半个月,似乎就抓了不少人。

杨广找出一叠捆在一起的奏疏,递给了裴蕴:“你大致的看看。”

裴蕴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奏疏都是高颎所写,内容都是关于运河各承包段,不是偷工减料、压榨民力,就是官商勾结,以朝廷的名义私自发动民役,他们却吃掉了工程款……种种丑态应有尽有。

“这些奏疏,还没有处理,你去一一核实。”高颎这些奏疏,杨广的确实压了下来,目的是留到关键时刻,用来对付各大承包商背后的门阀,如今关陇贵族各大门阀对杨集虎视耽耽,他便将这些东西拿了出来,而他让裴蕴负责办理此事,是希望把裴氏、乃至山东势力拉进这场风暴之中。

裴蕴说道:“圣人,微臣是太常寺少卿,没有这个权力啊。”

“我自然明白!”杨广笑着说道:“我加封你为检校监察御史,准你详查一切,你要越快越好。”

“臣遵旨!”裴蕴已经洞察了皇帝的用心,这些奏疏都是关陇贵族所承包的河段出现的问题,皇帝在关陇势力向杨集发动攻势的时期,让自己去核实,显然是打算用迂回的战术对付关陇贵族。最好不仅保下杨集,还能令关陇贵族自顾不暇、倒下一大片。

不过这对裴氏是好事,这好事除了卖好于杨集之外,还能把河运两岸涉案的官员拉下马,使裴氏、山东士族得出更多空缺来争,此外还能剪除一批关陇贵族子弟。

皇帝送到他手中的这把刀,于公、于裴氏之私皆有利,而他只需秉公执法、将罪犯押解回来,关陇贵族又能如何?

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是把检校监察御史当好了,那么回来以后,极有可能从闲散的太常寺进入大权在握的御史台,拥有监察百官之大权。

。。。。。。。

皇城,尚书省仆射官署。

吏部尚书牛弘有事来找苏威,当他满面春风的走进房门,意外的发现杨素从洛阳来了,想到两人之间的一个赌约,便缩了回去,打算等杨素不在,再来。

杨素反应敏捷,当门口光线一暗之时,便自然而然的看了过去,一眼便看到了调头就跑的牛弘,笑着叫道:“嗳嗳嗳!看到你了,你躲什么?你又能躲哪儿去?”

牛弘和杨素私交极好,被发现了也不觉得尴尬,然后走了走进来,煞有介事的说道:“躲?我有什么好躲的?只不过想到吏部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还没处理。”

“是吗?”杨素笑眯眯的问道:“我与苏仆射,正好是你的上官,你且将这件事说来听听。”

“又忘了。”牛弘理所当然的说道。

“……”杨素、苏威闻言无语,这个牛弘对上尽礼、对下尽仁,讷于言而敏于行。先帝有一次带病上朝,曾让牛弘近前禀明,当先帝有了决定以后,便让牛弘代他宣布圣旨,然而牛弘下了台阶到达群臣面前时,却说不出话来,站在殿前一动不动,之后无奈的退回去拜见先帝,道歉说:“我都忘了。”

听到这里,便是先帝也是愣了神,他本以为牛弘是个稳重机敏的人,却不曾想他“忘性”如此大,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牛弘竟然如此坦诚直率的承认了,先帝事后非但没有责罚,反而称赞他的质朴正直,有先贤之风。

若是只此一次,或许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主动认错;可牛弘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善忘,一旦他把心神放在某件事上,很容易就把旁边人所说的话忘记一干二净。

久而久之,“又忘了”便成了牛弘的口头,他本人也因为自己“忘性”大,一直当不了宰相。但是他当吏部尚书至今,从来不会顾及任命之人的家世、钱财,德行和才能始终是他考量人才的首要标准,绝不会因任何压力而破坏选才制度。

吏部侍郎高孝基就是牛弘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可是高孝基向来孤傲、且形迹有轻浮迹象,平日里鲜与人来往。不少官员认为高孝基德不配位、难当大任,应当罢免。然而当先帝说高孝基是牛弘举荐之人时,臣子顿时没了意见。

可见无论是先帝、还是朝中大臣,对牛弘人品都很信服,同时也说明牛弘很会做人。

“早就防你这一手了。”杨素得意洋洋的取出一张纸,递给了牛弘,说道:“这是我们赌约的内容,不仅有白纸黑字,还有你我的签名,你这回忘不了了。”

“这个,忘不了!”牛弘苦笑着坐下。

“我说卫王会打赢突厥,他真赢了!而你却认为他打不赢……”杨素不怀好意的向牛弘说道:“钟繇所书《宣示表》,是我的了。”

“是是是!”牛弘忙不迭的点头:“不过我借给他人临摹了,半个月后给你送去。”

“哈哈,算你识相!”杨素不是喜欢占朋友便宜的人,只是喜欢这种赢了的感觉,他向牛弘说道:“你不是眼馋王献之的《中秋帖》吗?你的了!”

“那感情好。”牛弘大喜过望,说道:“晚上,我就拿《宣示表》去换。”

“……”杨素、苏威。

和着说!

什么“借给他人临摹”,都是骗人的?

“你啊你!平时一本正经的,但是骗起人来,连我都信以为真、屡屡上当。”杨素摇了摇头,向苏威说道:“苏公,卫王这一回赢得漂亮、赢得意义重大,此战不仅挫败了染干了立威的嚣张气焰,还为东突厥分裂埋下了伏笔;他收编了大湖区部众、突厥残兵之后,麾下可战之士多了十几万。如果不出意料,这将是卫王拿去消耗吐谷浑精兵的棋子,有了这些棋子在手,我大隋的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他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若是后勤给养不足,就是一个沉重的大麻烦。所以咱们尚书省绝不能在这方面,拖了卫王的后腿。”

杨素虽然骄傲、清高,但是他却十分欣赏有真本事的年轻人,也愿意给这种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他所接触的众多大隋俊杰中,杨集无疑是耀眼的人,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杨集的成长、也关注这个年轻亲王的一举一动,杨集严谨的治军之风、对异族施展的种种歹毒手段……更让他生出一种“后继有人”、“后生可畏”的欣慰。

尤其是杨集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的气魄,让杨素仿佛看到了自己,感觉格外的关切、顺眼。

同时,他还知道圣人有意把杨集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主管大隋对外的战争。对于圣人这个决定,杨素打从心里高兴、支持,如果杨集有朝一日到了自己这种高度,那绝对是大隋之大幸、异族之大不幸。

他现在是尚书令、九相之一,但是目前的主要使命是监造洛阳新城、打造洛阳防御的“总指挥”,所以时常在大兴、洛阳之间往返。

这一次回京,是奉命回京报告新都营造进度的;只是昨天刚到家不久,便听到种种不利杨集的流言蜚语,故而借机提醒苏威、牛弘,让他们以大局为重,千万不要做什么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杨公但请证放心,只要圣人旨意一下,咱们尚书省定当全力以赴。”苏威承诺之后,忍不住问道:“杨公,凉州土地贫瘠、入不敷出,若是如此下去,非得把凉州、雍州耗干不可。”

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的说道:“而且,军队也未免太多了吧?”

杨素明白苏威说的是什么,但他听了,感到异常刺耳。

他是政客不假,可他的一切荣耀源自军队,他的脉络里流着军人的血液。

他喜欢军人、亲近军人,所以十分讨厌苏威这种‘阴阳怪气’的人。

“苏相这是何意?”牛弘看向苏威,不解的问道:“莫非你认为卫王裁军才合适?”

苏威点了点头:“凉州二十多万军队是一个沉重负担,若是卫王再把俘虏招入军中,每天的消耗更是骇人听闻。再加上朝中种种不利于他的流言,所以卫王若是聪明,这个时候不该想着立功,而是裁军。”

“卫王这个时候裁军,才是真正的傻子。”杨素冷冷扫了苏威一眼,接着说道:“我要是他,便坦坦荡荡扩军、坦坦荡荡索要钱粮。”

苏威想了想,便领会了杨素的意思,点头笑道:“杨公所言极是。”

杨集此时裁军,那便是欲盖弥彰、做贼心虚了。要是坦坦荡荡扩军、坦坦荡荡索要钱粮,不仅没有耽误使吐谷浑战略、表示他的一心为公,还能将缺粮的“把柄”交给朝廷,让人们觉得凉州一旦失去朝廷资助,凉州军和凉州百姓便饿死、凉州便会大乱。

他想了想,忍不住向杨素问道:“杨公,你为何肯定卫王会赢。”

牛弘闻言,也好奇的看着杨素。

“这个嘛……”杨素嘿嘿一笑,随口说道:“我觉得他会赢。”

苏威、牛弘顿时满脸黑线。

这是什么狗屁理由。

70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我为炉鼎 女公务员的日记 盲人按摩师 苏倩 林岚秦小雅 拯救美强惨男二 陛下不可以! 花都太子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九龙至尊 都市皇宫 无限群芳谱 人间如狱 地狱公寓 收到未来新闻,假千金成唯一信仰 末日乐园 逆天邪神 天下枭雄 铁骨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紫鸾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十国风华 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 堪破三千世相 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 完颜阿骨打传 仙秦:祖龙觉醒 大唐储君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明风再起 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 东方神话集 大宋河山 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 大唐钓鱼人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凉州布衣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