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天下枭雄 科举,寒门状元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中华第四帝国 唐人的餐桌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0章 所谓偶遇,都是蓄谋已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次日正好是旬休,但是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旬休和其他日子没有区别。虽然三省六部制、议事堂慢慢步入正轨,但是由于职责和权力的界限还不是那么明朗,导致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职、并行不悖之时,还做不到配合默契。再加上杨广上到刺史的任命、下至县令的升迁都要亲自过问,接着是核实新官以往政绩和品行,然后是斟酌其出身、派系等等……正是因为如此事无巨细,所以他这个皇帝没有一天安逸过、享受过。

这不仅是杨广性情使然,更多还是出于他的骄傲,他觉得只有达到或超越了父亲的高度,才能证明父亲没有选择错人、才能证明自己是最合格的隋二世,但他的父亲是一座极难逾越的丰碑,所以他想要超越父亲,就必须投入远超父亲的精力。

正是在这种强爷胜祖的心态、紧张时局鞭策下,杨广不敢有一天懈怠。

用罢早膳,杨广又开始在御书房处理政务了。

摆在他案头的第一份、第二份奏疏,仍旧是弹劾杨集的;第一份是薛胄所写,无外乎是说杨集血洗大湖区,使偌大大湖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要求靖杨集治罪,以儆效尤。

杨广随便看了下,便扔在了一旁。

他对这种老调重弹的弹劾既不认可、也没兴致;大隋王朝要想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大帝国,就必须把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土地,但是别人也不答应啊!

那怎么办?

杀呗!杀到他们心服口服为止。

杨集既然为大隋开疆拓境,杀点该死的胡人又怎么了?难道还要等他们喘过气来,反杀大隋不成?

再说了,杨集上一回杀得更多,可是你们当初为什么不弹劾?无非就是杨集当时还没有威胁到你们的利益,如今人家成了气候,并处处与你们作对,所以都想朕利用朕。真以为朕是好歹不分的昏君不成?简直荒谬之极。

第二份奏疏是元寿请愿书,他认为杨集权力太重,不利于国家稳定,要求撤除杨集州牧之职,将凉州的级别恢复到刺史、长史、司马、总管并立的局面,然后分别四人各担一职。后面还有百多名关陇系官员大臣联合署名。但是议事堂九相和山东系、南方系却没有一人签名。

从这份奏疏,杨广便敏锐的察觉到关陇贵族忍了这么久,终于忍不住向杨集动手了;而寒门子弟视杨集为代表,所以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关陇贵族向大隋寒门亮剑,最好不管谁胜谁负,山东系和南方系都是获利的一方,于是尽皆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

杨广虽然打压关陇贵族,但是关陇贵族控制了极大一部分军队,致使杨广始终有些投鼠忌器、放不手脚。

另一方面、杨广对实力仅次于关陇系的山东系也怀有极大的忌惮,首先是因为山东士族以维护和恢复九品中正为己任,是“唯才是举”、公平竞争的坚决反对者;其次、山东系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地方,许多地方主官皆是他们的人。在南方系、寒门系成不了大气候的情况之下,如果他把关陇贵族打压太狠,山东系定然一家独大。

再从山东士族积累的千年实力、名望、影响力、谋算之能,以及他们毫无节操的过往做法来看,一旦他们一家独大,其危害、其难以对付,远胜关陇贵族。所以杨广未了避免政治势失去平衡,只好在打压关陇贵族的同时、又不得不重用关陇贵族。

关陇贵族这次向代表寒门利益的“弱势”的杨集动手,杨广便意识到山东系迟早也会入场,并且坚定的站在杨集这一边。

原因是关陇贵族太过强势,已经威胁严重到了山东系的生存;虽然寒门对他们的危害更深远,但是寒门的底蕴毕竟太浅了,如果没有几十、上百年的积累,根本不足为惧,所以现阶段,山东系的首要之敌,还是关陇系。

而南方系这个实力不足,却又想当老大的老三,估计会坐观老大、老二两败俱伤,然后再在关键时刻出来捞好处。

想到这里,杨广忍不住微笑起来,如果真是这样,那必将是他登基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的政斗;最好的结果是关陇系和山东系两败俱伤;只是杨集曾经所公布的“犯官名单”,弄得实力强悍的崔氏臭名远扬,二崔如今对他恨之入骨,他们又怎么可能同意山东士族入场帮杨集呢?

这着实是件比较伤脑筋之事。

杨广想了想,便朝侍立下首的宦官问道:“议事堂今日值事官是谁?”

宦官忙道:“回禀圣人,今日的值事官原是裴相,不过他家中有事,便与明日的值事官萧相调整了;此事,已经报备过。”

议事堂每天由一名相国主持政务,此人也是当天的值事官,为了方便听皇帝,或是处理突发事件,即使是遇到旬休,也会有一人坐镇,然后于次日休息。当然了,如果某个人家中有大事走不开,也能与其他人“换班”,只须事先申请报备即可。

既然流程没问题,杨广自然不会说什么,他想了片刻,忽然心头一动,吩咐道:“宣萧相觐见!”

“喏!”不久,宦官将内史令萧琮请了进来。

“臣萧琮参见圣人!”萧琮是西梁国的末代皇帝,宽仁大度、博学好文、擅长骑射。开皇七年受文帝征召入朝,由于他的叔父萧岩和弟弟萧瓛趁机反叛,并且投降了南陈。于是文帝趁机废黜西梁国,然后再册封萧琮为大隋上柱国、莒国公。杨广即位以后,听信杨集的谗言,心中便有了御“敌国皇帝”为己用的乐趣,于是拜萧琮为内史令、改封梁国公。若非陈叔宝死了,恐怕此时也被杨广封为御用文人之类的。

也是出于此心,所以杨广希望杨集早点了结吐谷浑,然后再把慕容伏允抓来使用。而伊吾王、慕容卑这种小杂鱼,杨广都瞧不上。不过萧琮本人却没有一丝半毫被奴役的羞怒,反而对杨广的魄力和大气佩服万分。

“萧相平身!”杨广将薛胄的弹劾奏疏、元寿的联名请愿书递给了他,待他看完,问道:“萧相,你对这份请愿书怎么看?”

“圣人,臣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针对沸沸扬扬的弹劾风波,萧琮和弟弟萧玚私底下商议过,兄弟俩都认为是关陇贵族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这两份奏疏证实了他们的猜想。

薛胄的弹劾无关痛痒,但是元寿的请愿书则是威力巨大了,这也不禁让萧琮想到了杨集和元氏的私人恩怨,仁寿年间的贺若弼案牵涉到了关陇贵族三大派,由于当初是杨坚掌权,所以对勾结步迦可汗的独孤家法外开恩,仅仅只是拿独孤陀一支给杨集和群臣交待;窦氏因为参与不深,所以只有前家主窦谊被勒令自杀。之后,杨坚将一切罪名都归咎到贺若弼身上,所以两家就这么过去,甚至民间都不知道这两家被处罚了。

但是元氏则是倒足了血霉,他们不仅被处死了一个元岩、即将复起的元胄被判了个永不录用,家中私藏的武器也被收缴了一干二净。当这些足以让灭族的武器装备被搜出、被公诸于众,元氏为了给杨坚一个交待,只好又牺牲几十名身在军中的子弟。

而杨坚为了正国法、杀关陇贵族的威风、给天下臣民交待,又将这几十人杀的杀、贬的贬。直接让元氏在军中的力量损失了一半以上。

虽然说三大家族的“被迫”入局,是贺若弼本着法不责众的想法,试图以整个关陇贵族的力量来逼杨坚让步,最终使他贺若家也逃过一劫。但是贺若弼已死、贺若家已灭,而杨集又是最大的获益者,于是元氏便将这笔血债算到了杨集头上。

如果元寿现在是公报私仇,那也只是元氏和杨集之事,其他关陇贵族门阀不至于参与进来,可是这份请愿书有百多名关陇系官员署名,萧琮便料到这是整个关陇势力对杨集发难了。

若是杨集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声讨中倒下,关陇贵族定然扩大战果,将杨集的亲戚朋友通通拉下来,而本就处于风尖浪口的萧家自然首当其冲,一旦萧家倒下,南方士族也将被一一清理干净。所以不管是为了杨集,还是为自身利益,萧家都必须站在杨集这一边,集中全力在背后发力。

实际上,这也是杨广把萧琮叫来,并且让他看这两份奏疏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杨广看来,杨集虽然被寒门捧上了领袖的宝座,可是中枢诸多要员,没有一个人是寒门子弟。这就导致杨集在这种紧要关头,得不到寒门的半点帮助。所以他必须给杨集找个帮手,而萧家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而杨广本人,早已从棋手变成了‘裁判’,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亲自上阵。此时听到萧琮说“臣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杨广就知道萧琮意识到他们和杨集唇亡齿寒、荣辱与共的关系了,当即故作淡然的问道:“何以见得?”

“启禀圣人!”萧琮拱手道:“我大隋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除了统帅指挥有力、将士能征善战以外。更重要的是先帝吸取了监军为祸、地方掣肘的教训,在总管府之上置临时大总管府、中总管府;每到战时,以大总管为首的大总管府总揽所辖诸州军政,怎么打、如何打皆由大总管说了算。不过因为大总管职位过重,先帝为了预防大总管成为大祸,故而只有战时才会启用,大战过后就收回大总管职位和权力。如今回过头看,大总管府、大总管的存在是利大于弊。”

“萧相所言极是。”杨广点了点头,他也多次挂帅、并获得最终的胜利,自然知道战时的军政一体、主帅的自由发挥,皆是打赢一场战争重要基础。

萧琮看了杨广一眼,接着说道:“凉州正处于与吐谷浑对峙和作战关键时期,东突厥又悍然进军大湖区,形势异常严峻,若是再把州牧府撤销、增加几个地位相当却不懂军事之人,凉州的胜算必将大为降低,弄不好,还会因为内部掣肘而大败。故而微臣认为元大将军的说辞,实乃是极不负责的无稽之谈。”

“臣以为凉州州牧府和以往的大总管府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战胜敌人、临时而设。同时也认为州牧府权力过重,应该将之撤销,但是撤销的时间绝非是现在,而是必须等到卫王战胜吐谷浑、朝廷重新确认东突厥是否忠诚之后。”

杨广微笑道:“萧相不是武将,却比很多武将更懂军事,实乃大隋之幸、军队之幸。”

“圣人过奖了。”听了杨广的话,萧琮暗自松了一口气,从这番对话来看,杨广还是坚定站在杨集这一边的。

杨广扬了扬手中的‘请愿书’,意味深长的说道:“然而不懂兵事、急于撤销州牧的官员实在太多,萧相认为如何是好?”

“圣人!”萧琮拱手一礼,一本正经的说道:“臣相信明白事理的人更多。”

“好!”杨广见萧琮领会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复多言。

。。。。。。

同一时间,三十多名男兵、女卫护卫着一辆马车走出平康坊西门,沿着启夏门长街缓缓驶向永兴坊裴府。

柳絮骑马跟随在马车旁边,透过打开的车窗,向里面的独孤敏说道:“太妃,果然如您所料,随着流言蜚语越来越离谱、越来越多,百姓都当故事来听了。相信不出一天时间,之前的谣言便平息了。”

“文会让你们几人当这门主、副门主,果真是找对人了。”

独孤敏心中深感惊讶,这才一个晚上的功夫,柳絮竟然就把事情办妥了,这着实是出乎她的意料。

“这都是郝副总管和天门门徒的功劳,我等不敢居功。”柳絮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太妃,那些门徒都是无所事事的混混、地痞、流氓、乞丐、游侠……他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是论起造谣、打探情报的本事,绝对是一流高手。”

“这种人是以团伙的方式生存,每个团体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头目,他们的生存法则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只要给他们钱,他们就可靠。”

独孤敏听了柳絮的话,皱眉道:“也就是说,如果对方给的钱多,就能把他们收买走?”

“大部份团伙是这样,但有一些团伙很讲信誉。”柳絮解释道:“团伙与团伙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有些比较有远见的头目为了做长久生意,接了这一方的生意之后,就不会接另外一方的生意。而我们天门组建时间短,属于我们自己的团伙很少,所以昨晚找的是其他团伙。”

独孤敏沉吟半晌,说道:“既然他们都是为钱他办事,那就好办了。等到时机成熟,便把这些声誉好的团伙收为己有。”

“喏!”柳絮轻笑道:“其实公子也是这么说的。”

“那就好。”独孤敏微笑点头,她从来没有接触过那个生在底层的群体,对于他们一点都不了解,此时又没有什么事,便想多了解一些,于是问道:“京城中出名的团伙有哪些,他们的头目又是谁?”

柳絮当了几个月的‘天门门主’,对于一些大团伙的来头都比较清楚,说道:“出名的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培养出来达官贵人的耳目和喉舌,比如说唐国公族弟李神通、钜鹿公柴慎之子柴绍、史万岁将军之弟史万宝、越国公庶子杨万项等人,他们将一批所谓的游侠收入己用。然后打着行侠好义、劫富济贫的旗号,专门拦路抢劫、杀人越货。”

大致介绍完这类背景深的团伙,柳絮接着又说起了民间团伙:“民间则以虬髯客张仲坚为首,接着是……”

“等一等。”独孤敏打断了柳絮,皱眉道:“在芙蓉池刺杀文会的人,不就是虬髯客张仲坚么?”

“正是此人。”柳絮点头道:“他至今还是朝廷通缉的通缉要犯,公子发出的悬赏令也依然有效。可是张仲坚人脉通达、颇有手段,再加达官贵人需要他干些不法勾当,所以他在那些人的帮助之下,逃过了一劫。如今他已经退居幕后了,很难锁定他的行踪。”她看到独孤敏面若寒霜,连忙补充道:“不过郝总管已经打算调查此人,只要措清他的底细、老巢所在、势力脉络,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打算调查?就是说还没开始了?”独孤敏虽然也知道贺若弼是刺杀儿子的主谋,可虬髯客张仲坚却是差点杀死杨集的刽子手,她此时一听柳絮如是说,心中便有些不满了,不过她对于自己人比较宽容,所以她在等柳絮解释。

“正是。”柳絮心头一凛,连忙说道:“太妃,我们之所以还没有开始调查,原因是那些门徒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仅忠诚无法保障,而且还容易走漏消息,若是打草惊蛇,张贼一定躲到人所不知的地方。”

“你们考虑得很周全。”独孤敏看了她一眼,缓缓地说道:“这样吧!我明天拨三百名‘家丁侍女’给你们。但是你们务必把此事当头等大事来办,如果觉得人手和钱财不够,可随时找我或公孙总管、苏管事。”

“喏!”柳絮直起身躯,却发现侍卫在她们对话的时候,摆出了一个防御的阵式,她目光往前一看,只见前方停着一辆马车,这辆辆马车好像是坏了车轴和车轮,正有两名家丁钻到马底下检查情况。

旁边还站着一名儒衫青年、一名衣着华贵的老夫人,柳絮认识那名青年,他正是唐国公世子李建成,再从那名老夫人的衣饰来看,应该李建成的祖母、李渊之母独孤曼陀。

车内的独孤敏见柳絮忽然走了神,便问道:“发生了何事?”

“禀太妃,唐国公世子李建成的马车好像坏了。”柳絮向独孤敏说道:“旁边那名老夫人,好像是李家老夫人。”

独孤敏伸出脑袋一看,果然是李渊生母独孤曼陀,稍微想了想,便让马夫将车子停下。她走下马车,向独孤曼陀快步走去,远远叫道:“阿姐、曼陀姐!”

独孤曼陀是独孤信四女、独孤皇后异母姐,虽然她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不过仍旧耳聪目明,听到有人叫自己,便和李建成不约而同的一起看向了这边。

见是独孤敏,李建成眼睛里隐隐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然后默默的躬身一礼,而独孤曼陀则是满脸堆笑,温和的说道:“是阿敏啊!”

“正是小妹!”独孤敏快步上前,看了忙碌的家丁一眼,又向李建成微微点头,以示回礼,然后向独孤曼陀说道:“阿姐,车子坏了么?”

独孤曼陀苦笑道:“不过是车辖松了而已,可建成这孩子担心,便让人大惊小怪的检查起来了。”

“孩子们孝顺,您就听他们的安排好了。”独孤敏笑着问道:“要不要小妹送送您?”

“不用、不用!”独孤曼陀摇了摇头,随口问道:“阿敏,瞧你这一身隆重华服,是去哪儿呀?”

“去永兴坊做客。”独孤敏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反问道:“阿姐呢?”

“我去胜业坊女婿家!”独孤曼陀说得这里,关心的问道:“阿敏,连我都听说你家孩子遭人弹劾,而且市井之内还流传一些不利于那孩子的流言,想必此事闹得很大,那孩子没事吧?”

“我儿子身正不怕影子歪,而且我也相信圣人查出幕后黑手。”独孤敏冷冷的道:“若是让我知道哪个混蛋造谣,非宰了此人不可。”

“虽然说谣言止于智者,但众口一词,就会积非成是,朝廷真的应该早点严查造谣者!”独孤曼陀附和了一番,又说道:“不知阿敏可否听到另外一条坊间传言?”

“什么传言?”

“坊间说造谣者是元氏。”

“小妹记住了。”

“我也不知真假,不过阿敏还是小心为妙。”

“小妹相信这个传言,毕竟元氏做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两回了。”

“那你们母子更要小心了!”

“嗯!多谢阿姐关心。”独孤敏又和独孤曼陀说了一会儿家常,便告辞离开。

等到马车开动,独孤敏透过车窗回首看了那对祖孙一眼,一双眼睛弯得像月牙儿似的,笑着说道:“这对祖孙,真是太有意思了!”

“太妃此话何意?”车窗边的柳絮忍不住问道。

独孤敏反问道:“你家公子有句口头禅,不知你有没有听过?”

柳絮听得更加迷糊了,苦笑道:“太妃,公子说过很多很有意思、很有道理的话,但不知您指的是哪一句?”

独孤敏悠然道:“所谓偶遇,都是蓄谋已久。”

“这句听过!”柳絮恍然大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赵氏嫡女 诡秘之主 魔艳武林后宫传 福艳之都市后宫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逍遥四公子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父可敌国 
最近更新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不叫谢石头 穿越大明朱雄英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史记白话文版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大明抄家王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