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首页 >> 大隋主沉浮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金牌帝婿 特工之回到清朝 神话版三国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武道凌天 南宋第一卧底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58章 成也亲王、败也亲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集北伐大湖区,先灭“叛徒”慕容卑、再破突厥十万精兵的捷报传到凉州,再从凉州传到关中大兴城,朝廷核实和确定这份捷报的真实性以后,立刻让文采斐然的官员加以美化和装饰,然后印刷无数份,张贴于大兴城各坊告示墙。

随着文人、识字百姓的大力宣扬,不到一个时辰时间,杨集大捷的消息在大兴城造成了轰动,成了全民垫底的热点话题,各坊青楼酒肆,莫不在谈论此项大事。

杨集本来就是大隋王朝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话题很少中断过,自武举结束以后,他的名字稍微沉寂了一些,但是经此一役,又一次光彩夺目、光芒万丈。

寻常百姓在谈论杨集这番战绩之时,对他歼灭“叛徒”慕容卑并没有什么太多观感。在他们看来,杨集和他老子一样,都是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打赢慕容卑这种微不足道的小角度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再一次歼灭突厥十万大军,就让人们不得不重视了。

毕竟突厥自崛起以来,就年年南下劫掠,给北方百姓造成了惨重的灾难,所以一直是北周/北齐、隋朝的首敌,而“突厥”二字大隋民间的“含金量”,远远胜过高句丽、吐谷浑之和。如今,杨集再一次以少胜多、轻易的将突厥十万精锐歼灭,人们想不重视都难、想不热议都难。

只不过除了官方、有特殊关系的人以外,普通老百姓对于此战的细节是不可能知道的,于是各种瞎想遐思层出不穷,结果越传越夸张:有人说杨集能掐会算,将突厥军的一切都算得精准无比;有人说杨集召来火神祝融,把突厥大军烧得一干二净,总之是各种版本都有。

尽管越传越离谱,但百姓喜欢听、就有人喜欢说。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既然有人褒奖杨集,自然就有人拼命的贬低和抹黑他,一些所谓的名士为了显示存在,他们在集结聚会之时大声喧哗,对杨集的狠辣举动横加指责,说杨集杀戮太重,日后必然和他老子杨爽一样,遭到天谴。百姓们也不知他们是谁家放出来的狗,但是却对这种不在边境、不知胡患的混蛋恨之入骨。

经过正方反方的宣扬、辩论,令杨集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火遍了整个大兴城,再一次成为大兴城最靓的崽。

但是紧跟而来的消息,却如一盆屎扣在了杨集的头上,屎盆之臭,足以令大兴城臭气熏天。

就在捷报传到大兴城的第三日,杨集把俘虏沉入伊德尔湖的消息方才姗姗来迟。

这个消息经过名士们的夸大其词,杨集只是把各部酋长亲信将领沉湖的“小事”,变成了杨集溺杀数十万大湖区无辜牧民。

整个大兴城再一次爆了。

大快人心者,有之;不明就里、横加指责者,也大有之。

尤其是身为皇帝的杨广,每一天都收到大量弹劾杨集的奏疏。说杀俘不祥者有之,说杨集所作所为有损大隋国运……弹劾内容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实际上,杨广对于杨集的关注从来就不曾少过,听着市井上的那些荒谬言论,顶多只是一笑置之,至于这些五花八门弹劾奏疏也没有放在心上。

作为一个杀伐果敢、平南陈征突厥的‘马上皇帝’,不但见过被突厥人摧毁的城镇和乡村、不但见过长城内外累累白骨,还亲眼见识过突厥人的暴戾手段,既然他们这么对待大隋百姓、将大隋百姓和士兵当牛羊一样屠宰,大隋凭什么不能血债血偿?

杨集为了避免大湖区再出现一个慕容卑、为了让漠西都督府在治理过程中没有阻力,才将酋长亲信将领沉湖。若是可以让大湖区尽早汉化,休要说是酋长亲信将领,便是真的把数十万牧民沉湖,杨广也不介意。

所以杨集之所为,正是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气魄,若是杨集变得和寻常将领一样,做事畏手畏脚、怕这怕那,他杨广还不乐意、还不欣赏了呢。

但是各种弹劾也令杨广烦不胜类,他为了把弹劾风波压下去,同时也是表彰杨集之功、赞赏杨广之行为,追赠卫昭王杨爽为开国卫昭王。

与蔡景王杨整、滕穆王杨瓒、道宣王杨嵩不同,杨爽的头衔到了大业帝这里,多出了“开国”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却‘含金量’十足,一下子与另外三个叔父拉开了距离。

只因一般亲王死后,加封一个类似“景”、“穆”、“宣”、“昭”的美谥就不错了,像杨爽这样的“开国卫昭王”,不能说是空前绝后,可是在目前的大隋王朝而言,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先例。

更难得是,这个“开国”还是因为儿子的功劳。

满朝文武听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殊荣,纷纷为之侧目之余,也明白了杨广的态度。

弹劾风波也就弱了下去。

但是一些政治敏感的重臣也意识到这个追赠,只是一个信号,隐藏在背后的,极可能是对杨集的重赏。

对于杨爽这个殊荣,文武重臣其实不太在意,毕竟他是一个死了很多年的死人,即使获得再高的荣誉,也没什么卵用;可是“杨集将会得到什么重赏”却成为很多人在意之事,再且不止是一人在意、不止是一人关注和关心。

这天黄昏,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元府的侧门之前,一名高大魁梧、浓眉大眼的英武青年从马车上下来。这名青年是李渊的堂弟李神通,此番奉堂兄之合拜会元寿。

李神通自少年时期起,便有任侠仗义、勇武多谋之名,在关中游侠圈子里闯出“轻财尚义”之美誉。

门前台阶,元寿之子元敏已经久候多时,他见李神通下车,连忙迎了上来,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但李神通高了一辈,所以元敏执晚辈礼:“世叔,家父己在书房恭候大驾。”

因为争武川盟盟主之位,元、李两家曾经有一段不太愉快,但独孤氏、窦氏的让步,终于使盟主落入元氏囊中,元家家主元胄如愿以偿以后,考虑到日后还需要两派的鼎力相助,便在独孤家新主独孤整、窦氏家主窦威的大力调解之下,在半个月前终于见了偷偷潜回京城的李渊一面,尽管这一面见得比较勉强,也没有达成什么友好的协议,可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李渊是管州刺史,他没有得到命令而擅自回京,本身就是一件大不韪之事,真要追究起来,轻则是罢官了事、重则是死罪,所以他不敢在京城逗留,便将下一步的沟通事宜交给了堂弟李神通。

李神通虽然精明能干,可是他年纪小、地位卑微,自然没有资格与元胄对话,但是辈分又摆在那儿,于是当元胄和李渊达成进一步发展的默契之后,元家这边就由元寿来负责与李神通接洽。

今天是李神通第三次进入元寿的府邸,前两次是他登门拜访,元寿的态度也很傲慢,然而这一次是元寿主动派人请他。李神通便敏锐的意识到,两家正式和解的契机或许出现了。

元寿邀请他的时间,又恰好是皇帝追封杨爽为“开国卫昭王”同一天下午,从这里,李神通便猜到元寿找自己,一定和杨集有关;而两家“和解的契机”,也有可能与杨集有关。

李神通发现阶前还停一辆马车,他与元敏寒暄完毕,就边走边问道:“世侄,那是谁的马车?莫非元世兄还有贵客?”

“那是于世叔的马车!”元敏笑着说道。

李神通为之一愣,又问道:“于仲文?”

“是他弟弟、于象贤世叔。”元敏说道:“于世叔也是家父请来,他刚到不久,此时正与家父一起等候世叔。”

“原来是于世兄啊!”李神通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可是心中却大吃一惊。

于象贤是“西魏八柱国”于谨的孙子,他的兄长于仲文因为有将帅之才,早年就被杨广要去当晋王府属官,后来突厥进犯边塞,身为元帅的杨广让于仲文率领先头部队大破突厥军,杨广登基以后,对心腹文武的封赏毫不含糊,即位不久便提拔于仲文为右翊卫大将军,参与掌管选用文臣武将之事,说是位高权重亦不为过。而于象贤本人不但周武帝之女义阳公主的驸马,还是大隋王朝的左领军武贲郎将、上仪同、禽昌县公,在朝廷中的人脉很广。

如今元寿竟然把于象贤也请来,难道元家是想行使盟主之权、以整个关陇贵族之力来对付杨集不成?

李神通得此结论,顿时心乱如麻,直到元寿的书房门口,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来。

。。。。。。

元寿的书房宽拓疏朗,却没有多少陈设,案前燃火盆烧得正红,上面的红泥水壶嘶嘶响边、尚未沸腾。桌案一角的盆栽牡丹开得正艳,为这古朴简洁的书房平添几分明媚鲜活气息。

元寿也是杨广的勋臣之一,开皇年间,他随杨广南平陈朝、兼领元帅府属,因功升为尚书左丞。杨广非但没有因为他是元家子弟而怀有偏见,反而信赖有加,登基以后,便册封元寿为太府卿、右光禄大夫。

随着元家拿下武川盟盟主之位、独孤派和窦派“俯首称臣”、宇文述的暗中交好,元家的野心就有些不受控制的膨胀了,同时也认为对杨集下手的时机和实力,都已经成熟了。

在客席之上,跪坐着一名风度翩翩的中年美男子,此人便是于象贤了,他虽然有军职在身,但因为宇文邕女婿这个身份的尴尬,使他显得十分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得益于谨慎细心、足智多谋的优势,使他成了于氏的军师、智囊。

于象贤意识到关陇贵族在杨坚的分化、离间、利诱之下,早已变成了一盘散沙,而杨广不仅接下了杨坚打下的偌大帝国,还变本加厉的对关陇贵族逐个击破。如果大家能够把杨集弄死,关陇各大豪门的有识之士定然悟出“人多力量大”的好处,然后重新团结起来。所以当他知道元氏意图扛起这面大旗之时,便向元寿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毕竟杨集是皇帝用来对付关陇贵族的神器,要是元家能够把他铲除,不仅对所有的关陇门阀有利,而且还能挫伤挫败皇帝咄咄逼人的锐气。

既然于‘公’于私都是好事,于氏又有什么好反对的?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失败了,自有元氏来承担杨集的怒火和报复,何乐而不为呢?

两人此时都没有说话,静谧的书房里唯有炭火的“必剥”声、壶中泉水的“咝咝”声。

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安宁清静。

过了一会儿,壶中泉水终于沸腾起来。

于象贤如若傲慢的主人一般,旁若无人的取出一套白瓷茶具,又从青色茶盅里取出些许翠绿茶叶置于茶杯之中,之后倒水、洗茶、清洗茶具、泡茶、分茶……

姿态优雅而迅捷,片刻功夫,杯中青绿茶汤香气四溢,很快就充盈了整间书房。

于象贤仿佛完成了很重要、很正式的仪式一般,伸手向元寿人请茶,笑着说道:“我素来痴迷于茶道,但是泡茶最讲究对火候的把控、手法的精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耐心。”

元寿哑然失笑,他拈起茶杯,凑到唇上轻抿了一口:“贤弟说的‘茶’,指的是杨集吧?”

“可不是嘛!”于象贤饮了一杯,放下茶杯道:“从现在来看,杨集一般是先搜罗一些微小、没有令人注意的小事,再把这些事情串到一起,使小事变成大事,然后通过阴谋诡计逼得对手一错再错,最终获得胜利。这是其一。其二、各大门阀家大业大、子弟众多,一些不肖子弟做过的违法乱纪之事可不少,平时被长辈压着,使他们侥幸逃避了律法的制裁,可一旦被有心人积累起来,那便是大事了;而长辈们为了救他们,自己平时所做的违法乱纪之事,也一一的暴露出来了。”

于象贤注视着元寿,苦笑道:“不管是贺若弼也好、宇文述也罢,他们都是两点皆犯。他们总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做事毫无计划、毫无章法。接着,家中不肖子弟的种种作为、他们的护短便爆发出了巨大的威力。两者一结合,导致他们两头无法兼顾,等他们想要‘鱼与熊掌兼得’之时,于是就臭棋连连,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一起倒霉。”

“我明白贤弟的意思了。”元寿苦笑着点头,于象贤这番话,主要透露出了几个意思:首先是做事要有详细的规划、不能头脑一热就上;其次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可怕的不是杨集,而是家里的‘人头猪’,如果到了关键时刻,应该抛弃“猪队友”,以保‘基本盘’安全。

但是,人生难在选择和取舍,当你的宝贝儿子要完的时候,你这个有权有势的老子,难道真的做到不闻不问?真的做到漠视其生死?

不过于象贤说得也没错,贺若弼便是在关键时刻,被不肖不贤的贺若怀廓补了关键一刀,导致贺若一族灭了门,所以和整个家族相比起来,一个不肖的儿子,真的算不了什么。可是贺若弼生前也不会料到自己会那么惨,既如此,又怎么可能不救儿子?同样道理,宇文述也是如此。

但是不管怎么说,随着事态的发展,贺若弼、宇文述都被杨集带歪了,傻乎乎的顺着杨集的节奏走,最终因为招架不住而大败。

“这次对付杨集,我们最好明暗结合,明里弹劾杨集擅杀挑起战端,将凉州军民拖入战争,务必要圣人知道杨集已经不受朝廷控制,正朝杨谅的老路上走,一旦杨集被冠上‘杨谅第二’的头衔,圣人还像现在支持他?相信他?我觉得未必。”于象贤又喝了一杯茶,淡淡的说道:“当然了,我们也不指望圣人亲自上阵,但只要圣人袖手旁观、静观其变,那么杨集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我们也就赢了一半。至于暗地里,我们可以利用庞大的人力物力,推广杨集‘杨谅第二’之名,让圣人的疑心进一步扩大。只要圣人将杨集视作杨谅,杨集就完了。”

“此法不错。”元寿沉吟半晌,问道:“但是贤弟,若是我们弹劾不成呢?又该如何?”

“那就捧杀!”于象贤断然道:“然后利用帝王的疑心,轻松的除掉他。”

元寿点了点头,杨集已经有功高震主的架势了,若能利用杨广来铲除杨集,那是再好不过了。他看到于象贤又缓缓的开始泡茶,便说道:“圣人视我们关陇贵族为毒瘤,对于我们所说的话,天然就不信一半,我们的确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

沉吟半晌,元寿继续说道:“这一次的关键,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关陇门阀是否团结,接下来,我会一一拜访独孤整、窦威、宇文述、张谨、长孙炽等人,请他们务必以关陇贵族利益为重。也正是因为想要获得独孤氏、窦氏的全力支持,所以我们元家才决定与李渊和解。”

“我支持这个决定。”于象贤看了元寿一眼,笑着补充道:“这不是因为李渊,而是独孤氏、窦氏。”

两人互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元家决定与小小的李渊和解,正如于象贤所说“这不是因为李渊,而是独孤氏、窦氏。”

李渊的家族虽然没落了,可他是独孤氏的外甥、窦氏的女婿,身上有着两大家族、两大派系的利益共同点。故而独孤氏、窦氏之前支持他争盟主。盟主之位如今已经尘埃落定,那么他们元家的确应该摒弃前嫌,借机向独孤氏、窦氏释放善意。

“阿耶、世叔!”门外传来了元敏的声音:“神通世叔到了。”

“快快有请!”元寿、于象贤起身走向门口相迎,元寿亲自打开了门房,向李神通说道:“贤弟请进。”

“贤弟请。”于象贤也微笑抱拳。

“大将军、禽昌公先请!”李神通一一还礼,心中高兴得几乎炸开了。

李渊给他的任务是努力和元家和解,而元寿现在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是他的笑容、语气、姿态,已经向李神通释放出了“摒弃前嫌、面向未来”的态度。

有了这个态度,接下来已经无须刻意去说什么了。毕竟双方之前是暗斗,若是说什么和解之类的话,便是将以前的暗斗明朗化,反而使双方尴尬、难以相见。

李神通完成了家主交给自己的首要任务,又岂能不高兴?不过未免丢了自家颜面、遭人鄙夷,还是努力维持着云淡风轻、彬彬有礼的模样,向两人展现出了李氏子弟良好的气度。坐下以后,故作不知的欠身问道:“大将军找我来,但不知我有什么可以效劳之处?”

“我们打算联合整个关陇贵族之力来对付杨集。”元寿说话一点不委婉,很直白的说道:“请贤弟来,一是想问问李氏的态度,二是商量良策。”

关陇李氏没落严重,在关陇贵族之中,早已沦为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导致李氏子弟在这些人面前处于弱势地位,既抬不起头、说话也不响亮。尽管房中三人是同辈,但年龄和权势、实力、名望上的差距,使元寿对李神通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直接就开门见山了。

李神通在路上已经料到是这个,但是此时听到元寿挑明此事,心中仍然吃了一惊。好在他有所准备,便没有丝毫犹豫代表李渊表态:“我们李氏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既然‘整个关陇贵族’都参与此事,李氏自然责无旁贷。”

元寿听出了他了潜下之意,就是说如果不是‘整个关陇贵族’,那么他们李氏也可以不参与,不过他他也没有计较李神通这点小心思,微笑道:“我想听听贤弟的意见,但不知贤弟有何良策?”

李神通还不到三十岁,哪是元寿这种老狐狸的对手,仅只一席话,就被逼得心慌意乱,他苦笑道:“能否容我好生考虑?”

于象贤为李神通斟了一杯茶,借机道:“也不是什么正式场,现在也不是决定策略的时候,贤弟有什么话只管直说,反正都是自家兄弟,说错了也不要紧。”

李神通能够成为李渊的‘代言人’,自然不是什么愚蠢之辈,他明白两人要的不是“责无旁贷”之类的空话、大话,而是要他代表李氏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只要他现在说出对付杨集的办法,那么大家以后就是自己人,即便他现在说错了都不要紧。

至于李氏与元家和解的诚意,则是在对付杨集这起事件中,李氏必须以元家为首,全程参与策划。

现在元家的和解的条件已经开出来了,如果他李神通说不出什么“良策”,以后大家就没得谈了。更要命的是,他已经知道了元寿要对付杨集之事,若是李氏没有加入其中,日后便是关陇贵族的公敌,遭到大家的联手打击。

弱小的李氏若是遭到大家的联手打击,必亡无疑!

退无可退,李神通只好苦涩的说道:“大将军、禽昌公,我家家主告诫我们,让我们不要和杨集走近,说他持不可久。”

元寿和于象贤相顾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愿闻其详!”

李神通向他们说道:“家主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亦盛极而衰;杨集最后定然是‘成也亲王、败也亲王’。”

李神通是李渊的传声筒,他在元寿和于象贤面前,比李渊更加没有地位,但是传声筒也有传声筒的好处,一是说话不用负太多的责任、二是容易脱身,所以他在元家没有逗留多久,便轻易的溜之乎也。

客客气气的送走李神通,元寿便向于象贤问道:“贤弟,你觉得李神通如何?”

“这对堂兄弟,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样。”于象贤淡淡的说道:“他们都喜欢怀揣明白装糊涂。”

元寿笑问:“何以见得?”

“简单啊!”于象贤说道:“既然李渊向李氏子弟说‘成也亲王、败也亲王’,那么他接下来自然会说如何成、如何败,可是李神通在这个问题上,却含糊其辞,这不是怀揣明白装糊涂又是什么?”

“我也知道李渊是个无比油滑的人,可用而不可信。却不料李氏子弟也是如此。”话虽如此,元寿心中却对李渊的家族有些不以为然,若非他们元家在意独孤氏派系、窦氏派系,而李渊又恰好是两家利益默契点,他们都懒得理会李渊这个小杂鱼。

“很正常!”于象贤倒是比较理解李渊和他的族人,很客观的笑着说道:“李氏如今能够拿得出手的人,也只有李渊这个管州刺史了,李氏子弟若是这样还没有夹着尾巴做人,早就被其他家族子弟收拾得无比凄惨了。”

70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诡秘之主 魔艳武林后宫传 福艳之都市后宫 武师的自我修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霸天武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特种兵重生七零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护花野蛮人 逍遥四公子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小娇狐超好孕,绝嗣大佬宠疯了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不叫谢石头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穿越大明朱雄英 班超传奇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古今名人记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娇小玲珑的芈瑶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