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首页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想当皇帝的领主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从山贼开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凡人歌 至尊特工 暴君闺女五岁半 明朝败家子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28章 楚王监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两边各退一步,王彦大军开始继续南下,而少了沿途做戏的百姓之后,大军行进的速度便快了许多,半月间就从山东到了扬州地界。

在这里,王彦遇见了豪格派来的金使,原本以为王彦已经黄袍加身的韩朝宣,发现王彦并未称帝,内心大失所望。

只要王彦称帝,明朝内部必然会出现动荡,那时金国就可以暗中资助复明势力,给明朝制造麻烦,王彦将无暇进攻金国,金国就获得了休整和训练军队的时间。

现在明朝内部没有大的动荡,反而因为灭了清国,收复北京而士气大振,那金国就危险了。

为了拖延时间,韩朝宣只能表示,金国愿意与明朝和平共处,而王彦则提出了金国去皇帝号,归还关中、汉中、河西走廊等地,向明朝称臣纳贡,请为藩属。

这样的条件,金国自然无法接受,韩朝宣只能灰溜溜的返回金国。

从山东到两淮,一路比较冷清之后,到扬州时,又便得热闹起来。

为了庆祝胜利,南京朝廷、还有曾太后为了表示庆祝,派遣了大批官员过江来迎接王彦。

王彦一道扬州,就被众多官员和宫中内侍接住,然后敲锣打鼓的渡过长江,而这时大明的百姓,才真心的表达出对于王彦的欢迎。

经营江南五载,各地官员出迎,士绅百姓夹道欢呼,拥着楚王的仪仗,欢迎凯旋的将士回到江南。

内阁先一步返回南京,名义上是去筹备凯旋仪式,实际上是去落实王彦所提的条件。

几位阁臣进入南京后,立刻召集议事堂会议进行商议,将夏完淳说的三个条件告知众人。此时王彦进位监国已经不可逆转,众人对皇帝移驾北京,也没有意见,争论的焦点放在了第三条。

夏完淳所提,当皇帝旨意与朝廷之命相背时,因该以朝廷旨意为准,不少大臣认为不妥,觉得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而且容易引起皇帝与朝廷的严重对立,有损国本。

堵胤锡见事以无法挽回,随即建议,不如依宋制,皇帝旨意必须宰相附署才能生效,没有宰相附署就等同废纸的规定。这样有先例可寻,也能避免皇帝发一令,朝廷又发一令,造成双方争锋相对和天下人心动荡。

宋朝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有这个传统。

据说宋神宗时,神宗曾发旨给大将种鄂,让他取绥州,宰相文彦博见绥州已经被打下来,立刻就下令将种鄂以私自调兵的名义关了起来,差点杀了。种鄂把圣旨拿出来,也不管用,文彦博说没有我的附属,假的,直接就把圣旨拍到了地上。

既然是有依据可寻,不少人便纷纷赞同堵胤锡的意见,于是苏观生又跑到城外,面见王彦陈述内阁的建议。

王彦对于宋制也比较崇尚,但是明朝没有宋那样的基础,他同意皇帝的旨意必须监国附属,才能生效的提议,但是为了避免皇帝越过他乱发“衣带诏”,或者是直接给臣子下令干预政事,第三条中,皇帝不得干预政事,越过内阁发令,必须要进行声明,而接下未有监国附属的圣旨之人,诛灭三族。

当下苏观生又跑回城中,将王彦的要求告知议事堂,众人大多赞同,这样可以令出一门,进一不加强中央和内阁的权威。

在议事堂和王彦都同意之后,苏观生与几位阁老,一起到了宫城。

曾太后这些年少有事情需要她出面,她与皇帝除了主持国朝的各种祭祀和新年接受大臣和藩属朝拜之外,基本不出宫门一步,更是不会主动去接见大臣。

现在几位内阁大臣一起找来,曾太后立时就心慌了,她虽然不问朝政,但是并非是什么都不知道,外面的传言早就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起来。

曾太后这些日子也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醒来,手持兵刃的甲士就忽然冲进宫中。

她在宫中接见了苏观生等人,得知她与皇帝将被送到北京,并且还需要皇帝委任楚王为监国,再发一份诏旨宣示天下时,她心中立时就长出了一口气,至少她们母子暂时安全了。

曾太后还是很精明的,离开南京到北京,她们母子就等于离开了楚王一党的视线,会更加安全,她自然同意,至于诏旨她可以发,但是她需要楚王给他一个承诺。

明朝的局势发展到现在,皇室已经十分危险,曾太后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她不关心自己的命运,但是得为皇帝想,她不想皇帝有什么三长两短,她希望有一天皇帝即便丢了江山,也能像柴家或者刘家一样,能够继续过富贵的生活。

虽然王彦曾经给高宗皇帝做过保证,但那毕竟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如今看来楚王也并不真是个可信之人,曾太后并不放心,她需要一种法理或者是礼制上的保证。

曾太后在听了几位相国的话语之后,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忽然说道:“哀家听闻楚王长女文诗,虽是年幼,却甚为乖巧可人。哀家想为皇帝定下这门亲事,几位相国以为可行么?”

苏观生等人对视一眼,明白这是曾太后的条件,但这是楚王的家事,他们却做不得主,不过堵胤锡却当即回道:“太后有此意,楚王必不会反对,这事由臣去说!”

当下一行人又出了宫殿,堵胤锡又到了城外面见王彦,王彦思虑良久,最终点头同意。

七月十日,王彦率领众将,领着大军回到南京,接受民众欢呼,大军绕城一周,以展示军威,最后集结于孝陵,接受检阅,并举行盛大的献俘议式,告慰太祖与高宗皇帝。

在孝陵卫前的广场上,朝中百官,以及有名望的士绅云集于此。年少的共治帝,穿着十二章衮龙袍,头戴冕旒冠,尽量挺起了自己的小胸膛,保持威严。

王彦在百官和皇帝的万众瞩目下进入广场,在场的人,不管是王彦的心腹,还是视他为汉贼的政敌,在这一刻,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那就是楚王是真的厉害。

十年之间,从青州崭露头角,到如今光复中原,夺回神京,扫灭明朝三十余年之强敌,这是高宗皇帝没能实现的梦想,但是他实现了。

王彦率领将帅,进入广场后翻身下马,在两侧文武百官和勋贵的注视下,步行往前,身后无数衣甲鲜明的官兵,则打着如云的旗幡,停止下来,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闻得旗帜猎猎和战马的响鼻声。

王彦只领着几员大将来到台阶之下,给皇帝行礼,而后献俘祭祀,等这一切完了之后,小皇帝从太监手中的托盘上拿起监国之宝,王彦半跪接过,旁边便有内侍展开黄绢,高声诵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有胡元,亡我华夏,黎民哀痛,无有甘食。天乃命我太祖高皇帝驱而出之,还于朔漠,天下欣戴,如出昏窖而睹日月。于今二百八十八年,帝十八叶。”

“然蒙元断我文明,太祖立业,汉制亡百年矣。今朕思之,国朝累积之弊,宗藩之乱,宦官之祸,绅伶离心,贼寇蜂拥,虏二载而覆我两京,几亡我国祚,始于此也!”

“幸国有石柱,楚王累年总兵,劳苦功高,今复中原,收还故都,丰功还朝,朕不胜欣慰!然故土虽复,弊端不除,后患无穷。朕思虑再三,意革蒙元之遗弊,复汉家之制度,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今朕念楚王之功,特赐监国之宝,凡军国政事,令出此门。皇帝诏制,当有内阁印信,天下方可遵从。天下臣民若有不从,国法当予严惩。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内侍诵读完,台下千军齐呼,声势震天!两侧大臣也纷纷行礼领命,欢声雷动,直入云霄!

至此,王彦才算真正接过了大明的权力,不过这也并非没有缺陷。

现在等于是皇帝将大明交给他统治,他虽然接过了权力,可是要是做的不好,天下一乱,必然就会有人打起归政皇帝的旗号,来赶他下台,但这其实也是一种鞭策和制衡。

这有点像日本倒幕一样,但是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堆割据政权,明朝又不一样,现在是一个统一强力的中央集权的政权,想要搬倒王彦却很难,除非他真的将天下弄得大乱。

王彦在一系列的庆典活动后,回到南京城,次日,他便以监国名义,颁布《资政新篇》,其中第一条,就是针对内阁,也是参照宋制,规定阁臣在京四年之后,便外放地方做总督部院,试政绩决定是否招回京中为相。另外大臣入阁前,在议事堂须有行政预案,若入阁后不能完成预案,则发往地方做官。

就任监国之后,王彦的目标是稳定天下,就不能太过纵容身边的势力,甚至要分化他们。

这条政策,能使得文臣之间形成竞争,分化出更多派系,毕竟入阁为相,是文人的理想,再者将阁臣放到地方,然后再试能力招回,也可以上阁臣了解民情,更好的施政······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女公务员的日记 斗罗之金鳄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军工科技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逍遥四公子 黑铁之堡 挑肥拣瘦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超凡大航海 重回1982小渔村 官梯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父可敌国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白话三侠五义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时空乱叙 无双镇北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十三皇子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