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

榴弹怕水

首页 >> 绍宋 >> 绍宋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妖孽王妃桃花多 天下枭雄 科举,寒门状元 混在洪武当咸鱼 金牌帝婿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至尊特工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武道凌天 
绍宋 榴弹怕水 - 绍宋全文阅读 - 绍宋txt下载 - 绍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二章 保全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422章 保全

赵官家说到做到,在郦琼、吴璘等人分别带着俘虏与部分兵马大踏步后撤,李彦仙也转回太原之后,这位官家便启动行在与随行兵马顺滹沱河而下,往河间府而去。

沿途进行定州、祁州、深州,安抚地方,巡查春耕,埋葬尸体,任免官吏。

而也就是这个赵官家东进的过程中,随着俘虏纷纷南下,大量部队撤回,同时岳飞部向前抵进旧日宋辽边界,此战的影响也终于再无阻碍的彻底爆发开来。

反馈到赵玖这里,最明显的一个表征就是,他一路走一路上贺表收个不断。

“一战摧大敌,顿使宇宙平!”

这是新降服的定州刺史毛硕拜谒御驾时所呈言语,其人进步的欲望透过这宇宙二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

这是某位祁州名士所进表文中的一句,乃是大苏学士评价昆阳之战的原文,既引经据典,又暗将赵官家比作光武,以作中兴典范,堪称水准上佳。

然而,赵玖实在是才疏学浅,经手表文的七八人中,也就是他跟韩世忠居然不知道这句话是个双重典故,结果就是非但没有体会人家的一番深意,还很真切的指出来获鹿一战只杀了三四万、俘虏了七八万云云,显然是要维持那个实事求是的人设。

倒是万俟卨这厮大概通晓赵官家的性格,所以临到河间时收到的这篇表文显得有些朴实无华,而赵玖尤其喜欢其中一句。

正所谓:

“获鹿之战,吾皇威震天下,中兴之业自此定矣!”

当然了,这些东西,以及迎面而来的凤翔郡王田师中那种溢于言表的感激涕零,并不能遮盖赵官家越来越尴尬,越来越不安的姿态……原因再简单不过了,赵玖一路行来,后方诸事妥当,民间,尤其是中原与更南方的大城市都渐渐撇开了将信将疑之心,颇有鼓舞之态,东京城那种级别的城市,更是渐渐有了沸腾之势。但与此同时,赵官家之前故作高明的什么后手却一直没有显现出来,燕京当面,金国紧锣密鼓的调度布防,塞外的屯驻兵和本地的征召兵片刻不停的集结,慌乱是慌乱,甚至出现了反叛的事情,却始终没有那种崩溃到无法控制的感觉。

无奈何下,待到河间府城,为了不耽误军事进展,赵官家终究只能撇下那个什么洞察千里的人设,直接发布了命令。

“照理说,朕不该干涉你用兵的。”赵玖如此对韩世忠指指点点。“可这一次真不一样……这次你过去,若是金军露出破绽,将金人的这些新军吃下自然无妨,但也没必要着急进取燕京。而若是金军不露什么大的破绽,你虽有权调配河间以北两河诸部,却更应当谨慎进发,三面压迫,步步为营……燕京迟早是要下的,但并不急于一时……明白朕的意思吗?”

这能有什么不明白?

围而不打,全力施压,配合着什么官家蝎蝎虎虎的后手去取塞外,待敌进退两难,直接自溃就是了……唯一严肃一点的问题在于获鹿之后,军中骄纵之气必然更甚,再加上有少数诸如王胜那样错过战机和封赏的高级将领存在,需要他这个军中第一人出来严加约束,避免浪战,省的最后水沟里翻船而已。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履行之前承诺,把夺取燕京的荣誉给确定性送到他韩良臣为首的河东方面将帅手上的意思。

所以,韩世忠并无多余言语,几乎是拱手而去。

而韩世忠带着军中诸将一走,赵官家继续分派,却是在河间府正式立下行在,以吕颐浩、吴玠留河间城,接管河北前线后方文武庶务,以田师中部主导河间周边防务,然后自家居然真的带着少数近臣与一半班直,外加一位工部尚书胡寅,往黄河上去了。

并于二月廿七日抵达景城,还见到了鲁王张荣。

君臣许久不见,河畔交谈,气氛倒是比之前轻松许多,不过即便是张荣也不能免俗,对待封王一事颇有不安兼感激,又花了赵玖许多功夫方才安抚妥当。

而张荣也不是闲着无事的,他在此处专候赵官家,待到面圣之后,第二日便重新启程,乃是催动水师继续顺流而下,进取沧州,参与到燕京攻略中去了。

且说,赵玖此时勘察黄河水文未免可笑,甚至就算是现在要修黄河,也轮不到他一个外行来勘察……河间之行,本质上还是要见一见河北方面军,然后监督诸将进取燕京的意思。

故此张荣一走,这位官家反而彻底无事起来。

不过,也可能正是刚刚见过张荣的关系,这位官家穷极无聊之下,忽然便想起了自己似乎已经拖更很久了,然后居然开始凭河码字。

“臣冒昧……但为何不是《水浒传》?”

二月最后一日的黄河畔,春风拂动人心,傍晚时分,自景城出来接驾的胡寅于河堤上接过了赵官家从座前几案上递来的文稿,只是一看,便有些奇怪。“《西游降魔杂记》也可啊?”

“《水浒传》、《西游降魔杂记》与朕何干?”赵玖言之凿凿。“随手写的短篇,胡尚书是有学问的,何妨看看?”

胡寅强忍着某种冲动蹙眉认真去看,而一看之下,却也不知道从何处吐槽,唯独看到最后,终于感慨起来,大约懂得了赵官家的意思。

原来,这个短篇唤做《玉观音》,乃是近来流行的小说文体,所谓上面接着唐传奇,下面学着某位官家拒不承认的《水浒传》、《西游降魔杂记》那种白话文字,现实中附和着如今越来越兴盛和复杂的杂剧表演来的那种。

如今,东京城的太学生就喜欢写这种本子,寻和尚和道士们换零花。

剧情嘛,也很通俗。

无外乎是一个装裱匠家庭出身的小女家,生的聪明伶俐、美貌异常,但因家贫,老早便被卖给了长安某位王爷当使女。

这也算是标准的流行开局了。

可谁知道这官家居然来了个反套路,接下来写道,那王爷是个粗俗豪气的,只因小女家做事妥当干净,恰好府中又有个玉匠手艺好、人老实,便要赐婚。谁想,那小女家天生倔强,一心想求个好婚姻,只因一开始不知道玉匠人品到底如何,再加上有个王爷麾下亲军头子看上小女家,中间作梗,污蔑玉匠,所以小女家居然死活不愿,而王爷也干脆弃了此事,懒得过问。

然而,后来日渐相处,小女家这才一日日发现玉匠不光真有手艺、而且性情好、容貌端正、为人老实,正是自家想求的那种好婚姻,于是终究又绕回来了,来了个日久生情,而玉匠也用玉料边角做了个玉观音,以作定情,准备私奔。

结果此事又被那王府亲军头子发现,妒心发作,直接告到王爷那里。

王爷闻得自己赐婚被拒后,二人居然又私自定情,准备私奔,自以为被剥了面子,一时勃然大怒,当场拿下之后,先将玉匠发配,再将小女家杖责而死,埋入长安王府后宫。

然而,一别数载,王爷日渐年长,脾气渐收,复又想起当年事来,心中渐渐懊悔,便着排军去寻玉匠,准备稍作补偿,结果排军寻着公文去找,只在黄河边的一个小镇子上惊愕发现了小女家与玉匠二人,且此二人居然已经成婚,并在镇中开了一家店。

排军惊惶失措,回报王爷,王爷只以为闹了鬼,亲自去看,果然如此,却居然不敢上前,失魂落魄之下转回王府,让人挖开埋葬当日小女家的地方,果然无尸骨,只见到一枚被打碎的玉观音。

平心而论,这故事,剧情还算不错,放在市面上的流行小说中也属于上乘了,尤其是四个角色的性格对比,十分鲜明……小女家倔强美貌;玉匠老实本分;亲兵头子嘴碎心窄;王爷性烈如火,视人命婚姻皆为草芥。

但这些都不是让胡尚书失声的缘故,说句不好听的,胡尚书见得事情多了,这算个什么啊?之前为了稳定后方人心,一力北伐,赵相公家的公子都被他拆了婚姻,强做了媒……真正让胡寅无言的是,这个王爷一开始在长安的封号是延安郡王,后来悔改时干脆是军功升了秦王。

再考虑到韩良臣平素对下属的强势粗暴作风,以及他之前那种五毒俱全的经历,几乎可以直接说这个什么王爷就是韩世忠了。

“官家用心良苦。”半晌之后,只以为这事真是韩世忠在长安切实做下的胡寅方才出言喟叹。“这是生怕秦王将来不能保全……”

“这不是胡尚书提醒的吗?”赵玖不以为意道。“朕都想好了,要写就写一个系列,十八王一人一个,按照他们性格写……韩世忠是暴躁强势、张俊就是贪财无度、张荣是放纵老兄弟……杨沂中都有,乃是过于重视家门名誉……反正最后都要落到一个无恶心而成恶事,只是一个念头、一个疏忽、一个性情暴露,便差不多使百姓、平民家破人亡,弄出人寰惨剧。”

“自古以来权贵为恶正在于此,官家又想警醒臣下,当然无妨。”胡寅看了下一脸茫然加惶恐的杨沂中,认真再问。“但岳飞怎么写,岳飞也做过这类事?”

“过于苛素家人、后辈,结果酿成人伦惨祸?”坐在几案后面的赵玖若有所思。“总不能其他十七个人都写了,就他不写吧?这不是显得朕这个执笔人有些不公不正吗?而且若是他们私下问起来,就他没有也不好。”

“这倒也是。”胡寅本想驳斥,如何能无中生有,但听到意思似乎是私发,又转念闪过岳云的面目,这才醒悟官家是心疼女婿,但还是摇头。“官家,从心意上来说,臣还是赞同这个意思,但不太赞同这种方式,而且刚刚大胜之下,此时便写这些,会不会不太合适?以至于有人接到此物会有所误会?难道是有人在封王期间争功争出事情来了吗?”

“这倒不至于。”赵玖摇头以对。“只是觉得,就以后这种局势,还要朕如之前十年那般忍下去未免可笑……为君臣妥当计量,不如早做恶人,脏话恶言先亮出来……况且,朕到底是要私下发给他们看的。”

“也好。”胡寅原本就以为这些故事都是且有其事,此时听到之前十年言语,更是肯定,再加上私发之论得到重申,便终于表达了赞同。

不过,虽说是要私发,但话到这里,赵官家身侧的十八王之一的杨沂中却早已经彻底不安起来,眼看着这番对话即将结束,几乎便要先出列表态请罪了。

孰料,胡寅瞥了一眼杨沂中后,还是忍不住继续追问:“官家,此番果然没有争功之事?臣怎么好像影影绰绰听人说起过一些事情?看最后封王结果,似乎也有些印证?”

“是有人为了王位争功。”赵玖沉默片刻,终究站起身来捏着颌下之须转向河水,背对着胡寅承认了这件事情。“但并没有那么直白,都是前几位给后几位来争……还算是体面。”

胡明仲面色不变,心中了然。

须知道,获鹿之战后,真正威望大增的那个,或者说夺取了最大声望与威势的那个,不是别人,正是身前这位穷极无聊到躲在黄河边写小说的赵官家。

其余将帅,跟这位比,实在是不值一提,根本没有任何功不可赏的说法,只有官家威权日重,威福自为的现实。

所以完全可以想象,王位发布前,面对着这位性格鲜明的赵官家,那种低级的争功争位戏码确实很难出现的……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和结果开玩笑。然而,偏偏人的欲望又是无穷的,又不可能真的不去争,所以,最后无外乎是换一种方式来争罢了。

比如说,借着集体和山头的力量去争,去做交换,自己不争,给下属争,让上司和同僚替自己争。

这种争功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赵官家对当事人的恶感不说,主要突出一个可以扯虎皮做大旗,结成团团伙伙,还能相互落下一个好名声。

“那官家让他们争到了吗?”胡寅回过神来,想了想最终的结果,却又觉得有趣起来。

“大部分都没有。”赵官家头也不回,笑声却传了过来。“但有两个人朕也是没法子,还真让他们争到了……”

“一个是秦王,另一个是……?”胡寅饶有兴致。

“一个是镇戎郡王曲端,另一个是朕。”赵玖言出惊人。“不关韩世忠的事情。”

胡寅难得怔住。

“曲端是这一战御营骑军死的人太多了,依着朕看,怕是性情都变了不少……战后朕看伤亡点计,实在不忍,一开始一度犹豫要不要给他一个亲王的,毕竟是正儿八经的都统,战功、资历也都在,唯独又有些不好的过往,给了亲王,王庶那里须交代不过去,便主动寻他来问,要不要郡王加个大纛?”赵玖也不卖关子,只是负手立在那里平静解释。“但曲端却主动提出来,不要大纛,反而希望能给刘錡换个王位。”

“刘錡的郡王是曲端求来的?”胡寅愈发奇怪起来,他知道曲端拒绝了大纛的事情,但还真不知道给刘錡请王的事情。“这二人在御营骑军中不是那么妥当吧?臣还以为刘錡的郡王是官家看在张相公的面子上给的。”

“其实朕当时也很惊异。”赵玖点头应声。“但也想了一阵子,觉得这样也好……尤其是曲端以往素来与同僚不合,又有过那般私心过重的经历,如今他能眼界开阔一点,站得高一点,知道将骑军看做一个整体,总归是要鼓励的……将相和总比什么阴私相斗来的好。”

“这倒也是。”胡寅若有所思。“但依着之前曲端的性情,怕是外人还是要以为官家是拿刘錡钳制他呢,却不想居然他本人所求……”

“也幸亏如此。”赵玖终于微笑回头。“朕刚刚说,另一个争功的人就是朕,朕也是有私心的……所以,曲端这么一弄,反倒让朕恍然大悟,便趁势拿解元来堵塞韩世忠,拿郦琼说八字军战功来堵王彦,拿田师中以平张俊。”

胡寅拢手而立,看着回头相顾的赵官家,和一侧神色不安的杨沂中,表情不变,心中微妙。

他当然知道赵官家的私心在哪里,就是杨刘嘛……这二人能位列王爵,正是赵官家私心,也怪不得这位官家会说争功得手的只有他和曲端。

这么一来,王爵后几位稍显奇怪的排列便说得通了。

当然,御营骑军用处广大,曲端能有这般反差进步,总归算是好事,而且,此人还隐约替赵官家承担了王彦、王德等两位资历大将的不满,倒也算是一举两得。

或者说,若非是额外承担了不满,怕是只凭一个大纛也换不到刘錡一个郡王。

而就在此时,胡寅忽然也意识到了一点什么,赶紧又问:“官家,不知官家今日唤臣过来,先看小说,再说此事,是否别有什么想法?莫非是担心臣和王庶一般,对曲端恨之入骨,所以专门解释?”

“非也。”赵玖侧身而立,平静看向对方。“曲端之事不过随口一提,朕真正想告知明仲的,还是朕参与争功这件事……”

胡寅一声不吭,盯住官家不语。

“人非圣贤,居功自傲,宛如刀甲久置,自然钝锈一般寻常……明仲。”赵玖认真以对。“朕要你来,是想你出面组织人,指着朕好名贪进的性子,写一个赵宋官家中兴之后,不过三十年便丰亨豫大起来,结果如唐明皇一般,国家崩溃,四野坍塌的故事……十八王都写了,将来吕好问、胡寅、张浚误国的故事朕也准备写下去……但朕可以轻松来写功臣自误的故事,朕自误的故事谁又来写呢?想了又想,不光是你正好在这边,关键是,敢来写朕故事的人本就没几个……所以将来朕的故事,还是要多多拜托与你的。”

“臣明白了,臣虽不善文笔,但也愿意尽量一试。”胡寅先是肃穆蹙眉,似乎觉得哪里不对,但听到后来,却难得失笑,绽容于外,继而又重新严肃起来。“不过官家,此事且不提,之前官家信誓旦旦说什么‘该得到消息动起来了’,以及之前让秦王对燕京压而不下,到底是不是在指望高丽与东蒙古联手掏女真退路?东蒙古应该是按照官家意思在等高丽人,可高丽人到底什么时候动?他们真敢动?”

“呃……”赵玖有些恍惚,但终究还是咬起牙来。“朕以为,按着高丽国情,必然会出兵,不过是几日早晚而已。胡卿要晓得,便是不算上咱们,高丽国中的平壤两班也是一直力主与金国开战的,而开京两班的首脑金富轼虽然不主战,却是个懂形势、有脑子的,所以获鹿战后,他们断然没有不敢出兵、不愿出兵的道理……怕是内中平壤两班与开京两班要做过一场,所以才耽误了一点时日……且等一等。”

胡寅没有争辩……因为这个问题,他心知肚明,自家确实没有赵官家来的专业。

闲话少讲,只说高丽。

其实,赵玖的判断还真就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是另一个时空,还是眼下,高丽对金国的外交姿态就一直很分裂,主流的事大主义不提,对女真开战的激烈态度也一直存在,而且持这种态度的势力在高丽国中非常强大。

原因很简单。

首先,双方本是邻居,多有交往,知根知底,甚至较早之前,也就说女真人尚未崛起的时候,高丽人还帮着日本人击败和处置了从北面流窜到九州岛的女真海盗,并以此为契机,大大提升了日本与高丽的外交关系。

所以,无论是文化角度,还是军事角度,高丽人对女真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就使得他们在女真崛起过程中被击败,然后向女真称臣后,产生了类似于大宋靖康耻一般的羞耻心理。

士大夫、军官,包括民间都有开战的欲望和情绪。

其次,就是女真崛起后,为了后方平稳,很早就与高丽之间进行过一场局部战争,夺取了鸭绿江东侧、高丽西北的部分领土,以确立优势。

而所谓部分领土,对后来鲸吞万里的女真人而言,当然显得可笑,但对于高丽来说,尤其是西北面的西京平壤两班士大夫地主阶层而言,却无疑是割肉一样的血仇……想想就知道了,对于占尽了国家北半部财富的平壤两班而言,少了三分之一领土,那就相当于割了自家三分之一的财产一般,怎么可能不恨?

实际上,另一个时空中,因为这些事情,再加上内斗传统,主战的平壤两班干脆拿‘伐金’为借口,直接跟开京两班闹出了分裂和叛乱。

而回到眼前,这种情绪一来是被金国展示出的强大武力给震慑住了,二来,所谓财富利益上的缺失也因为建炎年间的宋金转口贸易得到了补充,所以高丽才一直维持中立到了眼下。

唯独现在话又得说回来,不管是怎么一回事了,当获鹿大战的结果传达到高丽后,再加上战前赵官家的严厉外交态度,内中本就存在一个强大主战派,且当政者本就是‘事大主义’发明人的高丽也都没有理由再中立了。

那么高丽人为什么反应那么慢呢?

别的不说,首先一个,就是海上归途被拦住了。

时间转回到本月初,获鹿是二月三日决胜,二月五日御营骑军与田师中部便联手追索到河间周边,初十日之前,岳飞部便进取保塞(保定),那个时候拿到赵官家那一大摞‘旨意’,所谓高丽在沧州布置的‘商团’便已经没有任何疑虑了。

但是,宋国的御营海军与金国的海军一直在海上交战,渤海湾内,根本没人敢擅自出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五日前,闻得赵官家督军东进,宋军很可能从陆上涌来,金国海军副都统李齐仓促弃沧州海军北走,宋国御营海军也将战场北进到了清州一带(今天津南部),海上通路才终于恢复。

故此,再加上路上风向不对,高丽人一直到赵官家写小说编排人家韩世忠这天上午才抵达了开京。

不过,他们刚一回到开京,就立即便被亲自布置这件事情的高丽执政金富轼给召见了。

“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吧!”

出乎意料,面对着这么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看完那些旨意布告的金富轼居然没有任何追问验证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点头,就让这些人早早休息,而且表情从容,神态不变,似乎早就料到有类似结果一般。

而‘商团’成员下去以后,金富轼也没有什么忽然失态的意思……这位高丽枢相只是坐在原处闭目片刻,便陡然起身,呼唤仆从,继而即刻动身入宫。

开京是高丽建国后精心营造的都城,周近三万步,二十二门,大约跟日本平安京差不多的面积,而仅从首都规制来看,便也能知道,高丽和日本确实是东亚传统强邦,文化、经济、军事,都是中国之外的典型文明高地。

但现在,这个文明毫无疑问要再度经受一次剧烈考验了。

说起来,上一次考验正是靖康年间,彼时高丽国主刚刚成年,汇集力量在宫中,准备铲除权臣李资谦,却被李资谦先知,发党羽围宫,最后就是整座皇宫被李资谦的亲家烧的只剩三个亭子后,这位权臣才跑到亭子那里找到刚刚成年的小国主哭诉,说自己忠心耿耿,反被国主怀疑。

而只剩下三个亭子的小国主也只能‘羞赧无言’。

“消息确定吗?”

简朴的宫殿内,身材矮小的高丽国主其实只比赵宋官家小两岁,甚至他原名就叫做王构,只是后来主动改了名做王楷而已,此时闻得讯息,一时难以置信,直接从座中走了下来,却比低下头的金富轼还矮一点。“十六个万户,一百六十个猛安,一时全无?”

“臣以为可信。”金富轼抬起头来,平静以对。“陛下,年后太原、元城一时俱下的讯息传来,臣大概就能猜到,此次北伐,必是宋军大胜,只是未尝想到,宋军会胜的这般彻底,这般迅速罢了。”

王楷微微往后退了两步,立在台阶上,这才颔首:“怪不得金相公从年初便早早汇集部队到开京,然后点验军械、粮草储备。”

“好让国主知道,臣当然举止并非纯为今日准备。”金富轼在阶下反而苦笑。“因为金国毕竟是邻国,而宋国却隔海相望……故此臣当时更怕的是,宋军胜而不能一举定势,届时金国尚有余力,而西京(平壤)那里又不免会借着宋军大胜而鼓噪生事,以图伐金……这些军队聚在开京做准备,只有两成的意思是为今日这般,八成里却是在准备必要时极速发兵西京(平壤),消弭内乱于无形的。”

王楷愈发感慨:“相公倒也实诚。”

“也不是实诚,如果不是国家太小,在万里大国面前存身辛苦,臣也不想与金国那些野人称臣,更不想屡屡往大宋东京受那赵宋官家羞辱,被人在邸报上辱骂是反复小人。”金富轼恳切依旧。“可是没办法,谁让高丽就在中国旁边呢?小国只能事大求生……今日臣听完消息就来见陛下,劝陛下与金国开战,与当日臣在明州闻得靖康之变,才直接回来劝陛下向金国称臣,其实本出一辙。”

王楷沉默片刻,明显也有些无奈,但片刻之后,还是打起精神正式询问:“所以,眼下局势只有即刻开战了?”

“不错。”金富轼也严肃起来。“若不能速速开战,一来,战后大宋可能与高丽接壤,届时赵宋官家挟三十万百战精锐追究起来,没人能当此雷霆之怒;二来,消息一旦传开,便是开京这里不愿开战,西京(平壤)那里也要按捺不住的……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王楷点了点头:“内外交迫,朕……本王还懂得。”

“不错。”金富轼也低声相对。“往后几年,咱们内中还是小心一些,毕竟没有称帝,也就不要逾制了。”

王楷再度颔首,却又压低声音正色再问:“且不说此事,便是开战,西京那里怕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吧?”

这次轮到金富轼微微沉默了,但仅仅是沉默了几个呼吸后,他便仰头诚恳相对:“王上,此次出兵臣有三个要求。”

“相公请说。”王楷会意,立即坐回到王座之上。

“其一,发兵当速,但当保密。”金富轼认认真真解释道。“因为金国毕竟是大国,即便是前面主力精锐尽墨,可光是辽地与后方的部众,也不是我们高丽可以对抗的……所以要出其不意,还要尽量麻痹对方,最好让金人将部众多多调到燕京为上。”

“朕……本王晓得!”王楷听得妥当,当即颔首不停。

“其二,请王上赐臣元帅印绶节仗,让臣以枢相领元帅的身份,总督此战。”金富轼继续认真言语。

但王楷这一次保持了沉默。

“其三。”金富轼仿佛没有看到自家国主的疑虑一般,继续说道。“请王上再给臣一道明旨,允许臣在西京选调人物出使他国。”

话到这里,眼见着王楷依然无声,金富轼这才稍作解释:“王上,这后两道旨意,并不是臣意图揽权,而是臣的自保之策,也是防止高丽当此天地再转之机,内中生乱之意……”

“相公何出此言?”王楷终于开口。

“都到了这个时候,王上何必再装不知?”金富轼摇头不止。“国中人尽皆知,开京、西京(平壤)两班对立,臣与郑知常也是仇雠一般……以往的时候,主张事大所以向金称臣的微臣强压主张向金开战郑学士一头,逼得他只能在西京称病,现在局势反覆,依着郑学士与赵宋官家的私交,怕是要一飞冲天,反过来让臣不得好死了……”

“不至于的。”王楷赶紧安慰。

“臣与郑知常已经到了那个‘至于’的地步了。”金富轼微微一叹。“所以臣才想要这个法子……臣自领兵去伐金,然后在西京取郑知常为使去宋国见赵官家,他此时急需去见赵官家,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话,一来臣算是努力示好卖恩,求个和解的路数;二来,乃是我引兵在金国,他出使在宋国,二人不相见,也少的许多麻烦。”

王楷点了点头,但并不答应,俨然是心中知道金富轼所言不虚,却还是稍有疑虑。

“王上。”金富轼直接下跪于殿中。“这不光是臣与郑知常的私事,更是开京两班与西京(平壤)两班近百年的恩怨……一个不好,臣死无葬身之地倒也罢了,直接挑起内战,从西京打到开京,也不是不可能。而臣今日求的,哪里是自家帅位?分明是臣的一条生路,与王上的一番太平!”

王楷深呼吸了数次,终于点头:“本王信得过金相公,就依着金相公言语,加金相公为元帅,都督对金战事,即刻密发金国边境,并许在西京专列使臣!”

金富轼重重叩首,待抬起头来,已经是双目含泪,而王楷也感动一时。

就这样,二月最后一日,早有准备的高丽执政金富轼在得到姗姗来迟的获鹿战报后,毫不犹豫,当日下午便以元帅姿态调集了开京周边早就准备妥当的两万余众,向西进发,不过六日便急行军抵达了西京(平壤),然后在此处亮出枢相领元帅的仪仗,接手了城防,并控制了西京这里的一万余众。

随即,稍作安顿,三月初六这日上午,金富轼便于屯兵的城西北小城中大发文书,告知稍显警惕的西京(平壤)两班,宋国官家在获鹿大胜金军,金军十六个万户几乎匹马不得北返,朝廷已经决意以赵官家去年的旨意为本,突袭辽东,参与伐金之战,要求西京两班即刻去参与军中,准备接受职位,一同北伐。

同时,还专门表示要郑知常前来受命,准备出使大宋,表达恭顺、讨论战后之事,要高丽国主特别宠信的妙淸和尚一并抵达,以将此处情形回报开京国主……说是国主点名要见后者。

且说,西京本是高丽苦心经营的大城,在当日宫城被烧后更是屡屡有迁都之论,不然也不会有西京两班与开京两班上百年的派系斗争了。

而这种派系斗争,从文化到外交政策,再到国家内部争权,再加上地域经济基础,几乎算是全方位的那种斗争,但偏偏因为首都在开京,所以西京一直处于下风。而今日能借的如此国外‘东风’一举逼得金富轼这个首开臣服金国之人对金开战,逼得他来到城下请宿敌郑知常赴宴,简直大快人心。

于是乎,西京(平壤)两班原本因为金富轼忽然携旨意抵达显得猝不及防,但看到这番连续布告,却又一时大喜过望,随即各自乘坐轿厢、骡马,相约结队出城,往小城而去。

中午时分,前后七八十人,一时毕至,而金富轼本人虽素来不饮酒,此时也只能板起脸来设宴招待,并按照资历、职衔,发布这些人在军中的职务……所谓言语中虽有不服之意,行动上却处处落了下风。

消息传回,郑知常和妙淸和尚这两个还想装样子领袖人物再也按捺不住,终于一起姗姗来迟。

“两位可算来了!”

见得来人,小城中堂之上,金富轼气急败坏般站起身来。“尤其是你郑知常,这是老夫叫你来吗?国家要你出力的时候,你却在摆架子?”

郑知常听到这话,非但不怒,反向前而笑指:“金立之(金富轼字),若早听我言,国家哪里有今天窘迫的地步?你这种人,也配做元帅吗?等我见到赵官家,妙淸法师去见了国主,必然说动官家与国主,重重治罪于你!”

金富轼无奈一叹,继而点头:“若是这般讲,老夫一开始便不该有所期待的。”

郑知常愈发大笑,笑声未落,便忽然闻得周围惊呼,四下一看才知,原来,金富轼随手一挥,自有亲信将领率甲士涌出,一面封住中堂大门,一面护住‘金元帅’。

“老贼……你欲何为?”郑知常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周围什么和尚、将军全都慌乱失措之际,只有他脑子还算清醒。“我若有闪失,你怎么跟赵官家交代?”

“你怎么到死都还把自己当一回事?!”金富轼也是无语。“郑知常……赵宋官家施恩于你,本意是要在高丽国中做牵扯,相当于施力于老夫,而施力于老夫,也相当于施恩于你……什么西京、开京,金富轼、郑知常,于他那种大人物,到底有什么干系?人家所图的不过是扯住咱们高丽,必要时逼我们出兵掏女真之后罢了!真以为自己诗才比得上大苏学士了,被赵官家给看上了?那位官家那种人,便是大苏学士还活着,你信不信也要被逼着去做原学宗师?”

一言既罢,不待郑知常回话,金富轼回头相顾:“七十八人,一个不留,斩草除根后,便入城抄家,以作军资!”

金富轼做枢相多年,军中威望卓着,所以言语一出,堂中即刻白刃翻转不停,继而血光满室,不过片刻,便将七十八名西京两班先行砍翻在地,然后复又挨个补刀。

不过,眼看到郑知常被砍了两刀,血流满身,哀嚎之余,却还在那里硬抬头来看自己,金元帅心中多年淤积怨气一时涌来,复又不顾年长,亲自提刀向前,准备了结对方。

然而,金富轼毕竟六十多的人了,哪里真能砍人,临到跟前,一时挥刀都不知道怎么挥,正在折腾之间,反倒是自家胯下忽然一阵剧痛。

低头一看,才发现郑知常居然借着一口怨气,奋力一扑,隔着官服摆子,一只手死死掐住了他金元帅的一只卵蛋。

当此局面,周围甲士都不知道该不该上前。

另一边,郑知常借着最后一股力气,一扑得手,本想指责对方妒忌自己才学与赵官家那里的私交,因私报复,但一抬起头来,看到对方面色涨的通红,什么怨气和念头都无了,只是狰狞中快意冷笑:“老匹夫,今日尚未饮酒,为何这般面红?”

“身前血光照面红!”面色涨红的金富轼一面强撑着做答,一面以刀奋力去捣对方脊背。

然而,郑知常早知道自己将死,只是死前要老对头难堪而已,自然是死不松手。

非但不松手,反而奋力抬起头来继续咬牙嘲讽:“乃公背硬吗?”

“不如乃公卵子硬。”被揪得生疼的金富轼咬牙忍耐,死活不愿意在老对头死前最后一刻落了面子,乃是一面坚持站着不动,一面奋力拿刀去捅对方面门双目。

数十刀下,郑知常不知何时便一命呜呼去了,唯独那只手却是数名甲士都奋力掰扯不下,只能直接以匕首切断的。

此事既过去,连着两日无言,金富轼自是在小城中修养了两日,而另一边西京大城中仓促抄家后,诸军官也终于再度前来请示。

“回师开京。”养了两日卵子的金富轼盘腿坐在那里,平静相对。“此次过来固然是平西京叛乱,但伐金也不是虚言……唯独征伐金国,免不了要与大宋诸名王相对,区区元帅之身,品级不合,怕是要被人看轻的……须先回开京,请王上赐我斧钺,让我代王上专行伐金之事,方可妥当。”

诸将面面相觑,但西京抄家两日,全军上下早已经与这位枢相加元帅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还能如何呢?

于是,诸将纷纷下拜,口称听令。

金富轼情知这些武人在想什么,却懒得解释,只是微微叹气,然后勉力站起,唯独胯下一扯,复又蛋疼起来,继而不免一叹……在小国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呢?

非但名声保不住,连卵子居然也保不住。

pS:感谢callmenoob大佬和薇拉女士以及书荒呵呵不存在大佬的上萌,这是本书第218、219和220萌,也感谢一只安妙的第十一萌!

顺便,绍宋卡牌延期至7.24下架,完本同人活动会一直持续到完本,而第一期预热的礼物已寄出,请及时查收,欢迎晒图。

然后献祭一本新书《朕》,献祭一个推书的号《大书荒三十六计》

最最后,金富轼这事不是恶俗,而是金富轼与郑知常本就有民间典故流传。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魔艳武林后宫传 春满香夏 武师的自我修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夫君天天酸溜溜 护花野蛮人 重生过去震八方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不叫谢石头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戏说嬴政 宋终:一拳镇关西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情牵盛世恋歌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绍宋 榴弹怕水 - 绍宋txt下载 - 绍宋最新章节 - 绍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