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

榴弹怕水

首页 >> 绍宋 >> 绍宋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黑铁之堡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特工之回到清朝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大魏宫廷 朕就是亡国之君 武道凌天 
绍宋 榴弹怕水 - 绍宋全文阅读 - 绍宋txt下载 - 绍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十一章 江东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祭祀完毕,又安置好部队以后,赵官家参加了扬州士民为他准备的宴席,并如所有人期待的那样换成了一件大红袍,还戴了个幞头,只是为了用餐方便没加硬翅而已。

换言之,这位官家在玩完上马威后没有继续作什么幺蛾子,而是立即搞起了君民一家亲。

不过,赵官家固然是不搞幺蛾子了,却架不住扬州本地人搞幺蛾子——宴席的酒菜几乎全都被承包了出去,几乎每一盏酒、每一道菜都有人主动出来说明。

当然了,这也怪不得孙魏二人,因为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他赵玖。

大约一年多前,他赵官家在东京搞的类似事端,乃是将什么官务用度、皇室名称一股脑的全都包了出去……所谓非但白嫖,而且还要收费……当然,好处是立竿见影的,最起码赵玖去年中秋大祭就没穿太上道君皇帝的旧衣服,朝臣们也有了自己的祭服,甚至就连去年年底给秘阁大臣们的赐宴果品都丰盛了不少。

那么人家孙经略为了省钱,响应号召,又能怎么说呢?再说了,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算是君主熟悉地方风俗,属于大家喜闻乐见的环节。

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介绍还算是很体面的……譬如说上一盏酒,奉上酒的人大约说下自家已经享正店之名多少多少年了,谁谁谁还为这酒写过什么诗;送上随酒的瓜果时蔬,也大约要讲一讲产地,说一说相关的典故……而且每一次,都会有在场的官吏、士人、僧道追溯一下相关的文化渊源。

另一边,赵官家也不是傻的,多少要微微抿上一口、称赞几句,倒也显得和谐而自然。

但忽然间,随着一道赵官家看起来就很熟悉的菜上来以后,画风却是陡然一变。

“好教官家知道,这道建炎御鸭与他处素来不同,首先便是用的正宗淮上野鸭,秋日鸭肥,正是猎鸭的好时节……

“其次,便是腌制时有两个秘诀,一则用盐须事先炒制,这样才能入味,入味才能收皮;另一个便是鸭肚内要塞满桂花,这样才能让鸭肉香醇……

“最后,还要以慢火细煮,只有如此,才能让鸭皮白嫩,鸭肉丰润……”

“足下且住。”

赵玖终于忍不住打断了此人言语。“金陵桂花咸水鸭天下闻名,早在南北朝时便有文字流传,扬州金陵一江之隔,有咸水鸭子也属寻常,可为何要称之……称之为建炎御鸭?有什么典故吗?是太后赐名?”

“好让官家知道。”

这个据说是淮左着名丝绸大商,加入了赵官家皇家海贸公司的人物,闻言当即肃然,却是直接在案前扑倒在地,认真以对。“此鸭非寻常桂花咸水鸭,以官家年号为名也非是太后赏识,乃是说建炎初年,官家引王师阻金贼四大王完颜兀术于淮上时,淮左士民曾以此物奉贡于官家,故此闻名……”

赵玖怔了一下,当即改颜笑对:“不错,朕想起来了,是有这回事,那是如今户部林尚书当日带着鸭子去的八公山,工部胡尚书啃的最快,而朕虽然也喜欢吃,却吃了其中半只,乃是想起淮北下蔡守军无此美食……于是,当夜专门渡淮,去下蔡将那剩下半只给张伯英送了过去……事情已经过去七年了,却不想这鸭子居然是你家的?”

官家说起当日事典,在座臣属官吏、士人僧俗,哪个不是有文化的?当即便想了无数典故、雅调、诗词,准备接上来。

然而,有人比他们快的多!

“官家有此言,白身感激涕零。”满座目瞪口呆之中,那奉上鸭子的本地丝绸大商直接叩拜于地,涕泪横加。“当日白身闻得自家鸭坊之物得以进奉御前,便喜不自胜,后来闻得官家在淮上辛苦,又常常为国忧叹……故此,等到淮上之困解开,便出资购入当日所有进奉淮上的鸭坊,专做建炎御鸭,谁成想今日又能将此物奉与天家?白身……白身此生足矣。”

众人目瞪口呆,却又只能小心去瞥赵官家。

孰料,赵官家见到此人这般夸张表演,却丝毫不怒,反而在众人小心目视之下一时喟然,然后抚案以对:

“难得足下有此心!只是可惜,淮上之困虽解,大河之困却未纾,今日朕当此鸭,却依然如当日八公山上一般,感念淮左士民忠心之余,又惦念御营将士不能享用……可惜!可惜!”

“官家!”那人闻言匆匆抬头,却又改颜以对。“此鸭腌制之后,若能阴干,又连冬日,足可储藏数月,白身虽只白身,却素来有报国之志,家中也有余财,多者不能劳,年节前,能发建炎御鸭……能发御鸭三千只至御营军中,以犒御营将士!”

赵玖终于拍案:“卿有这般志气,如何还能是白身?当赐爵位,并赏卿子嗣出身才对……今日宴罢,卿便报上两个子侄名字来,若习文可寻孙经略举荐入太学,若善武可寻刘统制入御前班直!”

言至此处,这官家稍作沉吟,便即刻抢先再言:“而若卿家明年此时还能送上三千御鸭,朕何妨再抬举你一个公阁位座?!”

这兼了御营坊生意的淮左丝绸大豪,闻言自然大喜过望,却是当场叩首谢恩不停。

而这行宫堂前,秋风飒飒之下,诸多淮左名流,却都愈发瞠目结舌起来……他们万万没想到,好生生一场中秋皇家御宴,正该赵官家赏识风俗之所,居然平白混进来这个一个无耻之徒?

然而,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这个无耻之徒这么可笑和直白的举止,居然得到了官家的认可……真就给了恩荫?

不用讲传统封建道德的吗?

若是这般直接,他们在这里拿乔作势算个什么啊?

不过,也有人把复杂的目光对准了面无表情的孙近孙宪台……孙宪台可是堂堂经略使,属于顶尖大员,当日也是从御前发出来的近臣,而且还是当朝首相心腹,别人不知道官家作风,他能不知道?

可既然知道,为啥不能提前点拨一句呢?

把这个首秀……头汤的机会给自己,自己肯定比这个卖鸭子的做的更雅致也更稳当啊?

当然了,后悔是后悔,但是八辈子难得的机会,接下来,也没人再顾忌什么雅致不雅致了:

这个说,当年淮上抗金的时候他们家就想支援了,但官家胜的太快,没来得及,然后一直后悔,都后悔七年了,希望官家给次机会,他家能出三千套军衣;

那个说,每一期邸报出来,我们寺里都要组织学习的,早就领会官家的指导方针了,但因为寺里穷,也隔得远,素来报效无门……没别的,今年刚刚秋收,恰好有五百石新米入库,不如直接发给官库,明年还有五百石……除此之外,甚至还能联络其他寺观,给官家此行的随行士卒准备在扬州屯驻的军粮;

还有人说,他家里既没粮食也没衣服,只是在运河跟长江上走船,正好看到官府的官船残破,愿意出三艘乌漆大肚船出来给官府,好方便南方往北面运送官粮……

对这些知道感恩的扬州士民代表,赵玖当然是感慨不停,出衣服的,比出鸭子的待遇还高一点;出粮食的大宁寺高僧,直接御赐了法号,还让大宁寺得了扬州城内青苗贷的独家网点;送三艘大肚子船的,因为本身是扬州本地的才子,更是直接被点了同进士出身,收在御前做了秘书郎。

总而言之,随着这建炎御鸭的上场,那层窗户纸被点开,宴席瞬间活跃了不止一个档次,端端是与民同乐。

而接下来几日,这位官家如法炮制,只是每日接见两淮士民子弟,今日吃个进贡的肉松(肉松就是这年头被发明出来的),明日吃个进贡的海货,后日去大宁寺敲个钟……当然了,肯定要顺便做些类似于御鸭那种买卖……反正是停在扬州不动了。

只能说,好在扬州是如今天下数得着的大城,而太后在扬州又居住了六七年,行宫什么的都还在,军队也有地方安置,再加上赵官家做派摆在那里,便是肉松吃一次也就不再理会无论怎么着都跟奢靡扯不上关系……可即便如此,渐渐的,还是有些不好的风声传来,都说这位官家辛苦久了,难得来到这等风华之地,一时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意味。

于是乎,到了八月下旬,随着杭州坐镇的使相吕颐浩再度遣使请官家南渡,而官家依然没有动身渡江之意,这下子,到底是让不少人觉得焦躁起来。

八月廿五,有江阴文士李韬、苏白二人渡江来到一水之隔的扬州,伏阙进言……内容驳杂细致,既有劝官家亲贤臣、远小人之说,又有建言合东南大舟北向直取幽燕之论,还有劝官家更改官制的……对此,赵官家接受了他们的文书,却没有接见这些人,而是明白以告,待他渡江之后,自会合东南使相吕相公,召开针对东南的政治座谈会,届时东南士民皆可当面言事,但他既在扬州,便只谈风月,不论政事。

两名文士无奈,只能重新折返回一江之隔的江阴。

然而,话虽如此,一直到九月初,哪怕是东南东南官民都明显躁动起来,却还是不见赵官家南渡区区一江之隔的东南,却是流言愈发混乱起来。

话说,这一日乃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各处达官显贵、士人百姓皆出城登高。

而杭州城西北五十里余杭县境内有一山,唤做径山,山上有一寺,唤做径山寺,此寺乃是东南禅宗五院之一,虽说此时远不及扬州大宁寺那般显赫,但也是三百多年的古刹,千余僧众、数百僧房的大院,更兼此山处在东南繁华之所,所以自然是余杭百姓登高之首选。

不过,都来登高,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附近退休的大员上来了,那一定是主持亲迎,独门小院清扫干净;捐过大笔香油钱的富户到了,也一定有知客僧小心接待,让来人如沐春风;至于寻常善男善女来了,若不捐些钱财绢帛,却是不好进去喝杯茶水的……须知道,这径山寺的茶叶本就是是东南名茶,一块茶饼拿出去要等重黄金才可以换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例外之人……比如说一些在东南颇有说法的着士才子,学生名儒,虽然一点香油钱都不给,可若是不给人家备好茶,扫好房,说不得出去就要编排你径山寺狗眼看人低,到时候传扬出去,莫说退休的大员不来了,怕是连带着连茶叶都不好卖的。

不过,这其中,若是无垢先生张九成来了,却是意外的不需要知客僧小心伺候的,因为此人但凡上来,都是要寻中原来的大慧和尚的。

今日也不例外。

“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初九。唯有这个不迁,一众耳闻目睹。”眼见着年近四旬的张九成负手蹙眉入院而来,坐在院中树下的大慧和尚脱口而言,却又显得莫名其妙……没办法,他是中国禅宗史上话头禅的先行者,就靠这张乱七八糟的嘴了。

“什么不迁?”张九成闻言一边坐下,一边仰头若有所思。“日头不迁?以官家喻日,倒也妥帖。”

“不光是官家,隔了二十余日,你这眉头也不迁。”大慧和尚当即嗤之以鼻。

“没办法啊!”张九成喟然以对。“官家如日居天,偏偏又不按时序行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当然心忧不变……”

大慧和尚捏着念珠冷笑以对:“放屁!”

张九成怔了怔,也随之而笑:“确实放屁,其实官家此举其实并不出人意料,这些年他本就是这般不依时序章法做事……只是往年离得远,如今难得挨得近了,所以才会心乱如麻。”

“投子下绳床,今朝为举扬。驴前马后汉,切忌乱承当。”大慧和尚再度胡乱扯淡。

“我不是乱承当,而是终究心不甘。”张九成正色以对。“官家明明是个中兴的样子,却始终不愿受道学……”

“官家也不愿受剃度,我却如何没有心不甘?”大慧和尚愈再度冷笑。

“你家佛学,素来没有成过正果的。”张九成无语至极。

“你家道学,便曾成过正经显学?”大慧和尚愈发冷笑。“未曾得,何曾失?未曾失,何来不甘?”

张九成一时沉默。

且说,张九成今年约莫四旬,正是一个士人从政的黄金年龄,但他却从未出仕。

之前当然是因为个人学术追求,外加对蔡京那些人的鄙夷,之后却是因为朝廷改立原学,摒弃道学的缘故。没错,这位东南本地出身的无垢先生,正是道学宗师杨时的弟子,也是道学南下的重要接应人物,算是道学中正统洛学的嫡传。

不过有一说一,张九成其实不算是纯正的道学子弟,他本身也受佛学影响极大,而且对数学非常有研究。

但不管如何了,这位无垢先生当着自己至交大慧和尚的面,却是不至于隐藏心思的。他们俩打这些机锋,换成人话简单至极……无外乎是张无垢闻得官家来东南,知道机会难得,想以东南名士的身份,再度出面劝谏官家接受道学。

然而,即便是张九成自己都明白,那位官家十之八九是不会接受的。

唯独他老师杨时已经被公开拒绝过一次,几个同门子弟也都被公开拒绝,如果不趁着赵官家来与东南和解的机会利用自己东南本地名士的身份再试一次,怕是以后道学的机会更加渺茫。

所以,不得不去。

但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攒出来的勇气,却因为赵官家忽然止步,弄得他心乱如麻,气势也渐渐衰弱了下来。

转回眼前,大慧和尚见到自己好友闷声不吭,却是收起冷笑,拍着膝盖哼唱以对:“新岁击新鼓,曾施新法雨。万物尽从新,一一就规矩。普贤大士欣欢,乘时打开门户。放出白象王,遍地无寻处。唯有这个,不属故新。等闲开口,吞却法身。千年桃核里,原是旧时仁。”

大慧和尚的话头禅没那么精妙,基本上还是废话里带着一点比喻的意思,张九成瞬间便醒悟对方的意思,却又重重摇头:“我这是为道,不是为名利,更不是为党争!”

大慧和尚彻底摇头:“你自清白,你同门难道个个清白?你同门清白,你也不清白!”

“我如何不清白?”张九成终于被老友激怒了。

“你说来说去,难道不还是在不满南方乡土赋税之重?”大慧和尚正色以对。

“这难道是私心?”张九成听得气急。“南方百姓赋税不重?”

“北方人皆死了,却是不用赋税的。”大慧和尚双手合十。“你未曾见过北方兵祸,我却是个靖康中从北方逃过来的……”

张九成一时失语。

而大慧和尚这一次却没有就此罢休的意思,而是继续追击:“你该虑的,其实是南方百姓的赋税有没有被私人截用?你虽没去过汴梁,却该信得过你那些同门和其他那些官吏,官家清苦,五年桑树,难道人人都在为官家遮掩吗?”

“我信得过天子,却信不过那些兵将。”张九成也毫不犹豫。“千年桃核里,原是旧时仁……贪渎如张俊,天下闻名!粗鲁如韩世忠……西军当年平方腊,在东南为祸胜过方腊,韩世忠不在其中吗?!如何转身便成了名臣大将了?江南民脂民膏,真要是君父用了,也胜过全都给那些西军将佐!”

“若是如此,更该从速。”大慧和尚勉力而对。

“从速便是从险,若是败了如何?”张九成丝毫不惧。“你真要与我争下去吗?”

大慧和尚闭口不语。

张九成见状,也觉得无趣,却是就此停了早就不知道爆发了多少次的争端,拂袖而走。

而老友既走,大慧和尚也是无奈,便起身相送,二人直到寺前路口方才分开,而大慧和尚眼见着老友沉闷而走,却是又忍不住张口念了个偈子。

正所谓:

“何似一,莫妄想。

直饶透出古今,也是猢狲伎俩。”

转过身来,回到院中,却又有遇到本寺主持来见,原来主持看大慧和尚是个东京来的,估计在官家面前更会念经,所以便想让他学着大宁寺那般做法,等官家到了东南,也去寻个皇家善缘。

大慧和尚在人家径山寺挂单了六七年,吃人嘴短,如何能拒?便一口应下。

不过,等到主持欢欢喜喜的走了,他又忍不住念起了顺口溜。

正所谓:

“拆去东篱,补起西壁。

径山门下,人无准的。

有准的,谁委悉?

僧堂觑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

而等到晚间,这大和尚回忆起自家今日经历,又将这些顺口溜写进集子,准备圆寂前出版出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且不提好好一个和尚整日不念经,只拿顺口溜参禅,又过了几日,另一边,赵官家在扬州拖了许多天,拖到大宁寺都开始怀疑官家是想让他们寺庙负责养活这三千多军士的时候,却是忽然动了。

没错,正所谓无边落木萧萧下,京口瓜洲一水间,滚滚长江东逝水,秋风又过江南岸……赵官家终于在九月十五这天渡过了长江,抵达了他忠诚的江南大地。

但是,这位素来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官家依然没有去杭州见吕颐浩吕相公,而是过江宁府向西,去了太平州(今当涂芜湖一带)。

有些意料之外的意思,但却在情理之中。

毕竟,眼下知太平州的不是别人,乃是昔日建炎初年的公相,李纲李伯纪。

非只如此,仪仗抵达太平州时,前来迎接的却不只是李纲一人,居然还有本应随驾的御前班直统制杨沂中,翰林学士范宗尹、吕本中,阁门祗候仁保忠,起居舍人虞允文,中书舍人梅栎,秘书郎宗颍。

众人全都便装持金牌而来,然后直接参拜,同时各自奉上了一本厚厚的册子。

“官家是在疑老臣吗?”

李纲见到这些陡然出现的御前近臣,一时惊怒交加。

“朕若是疑李公,何须让人来查?”相隔数年,面对气势不减的李纲,赵玖却没了当日的木偶形状,而是将手中那本名为《水阳镇秋税调查》、满是表格的文书直接合上,从容相对。

李纲一时怔住,旋即默然,继而黯然起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诡秘之主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福艳之都市后宫 我的总裁老妈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退下,让朕来 官梯 混沌神王 重生之神级明星 霸天武魂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花都太子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超维术士 夫君天天酸溜溜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风流 超级修真弃少 霸天武魂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班超传奇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秦朝历险记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从质子到千古一帝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绍宋 榴弹怕水 - 绍宋txt下载 - 绍宋最新章节 - 绍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