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汉

反听

首页 >> 举汉 >> 举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驿路星辰 夺嫡 回到明朝当王爷 特工萌妃 灵剑尊 特工之回到清朝 明朝败家子 武道凌天 
举汉 反听 - 举汉全文阅读 - 举汉txt下载 - 举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百六十七章 射策(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未免宋忠三人多心,刘景又补充道:“孔明、仲宣虽代表我,但不会干涉考场,万事仍以先生、綦毋君、司马君为主。”

说罢,刘景低头翻阅考卷,自穿越以来,他基本手不释卷,却只是观书大略,并不专研章句。

射策第一场《贴经》考的是《五经》经文,他自忖过关不难,第二场《试义》考的则是《五经》章句,就有些难以应付了。

也就是说,刘景本人若参加考试,大概率通过不了第二轮。

而参加此次考试的学子们,至少要闯过第二轮考试,方有机会得见刘景,获得一官半职。

不难想象,日后随着科考体系的实行,将会有无数有才而无学的人折戟考场,无法入仕。

相比之下,以茂才、孝廉为代表的察举制选才就要广泛多了,察举制不仅看通经与否,甚至通经都不是首要之选,品性、才能、出身……乃至精通法律、兵法等,皆可作为进身之阶。

当然了,科举制取士纵然有缺点,可相比于日益僵化的察举制,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况且此次射策,不止明经一科,还设有明法科,只不过声势不及前者罢了。

且刘景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增设明算、明史、明字等科,尽可能扩大选才的范围。

刘景匆匆翻看一遍,合上考卷,望向危襟正坐,形貌鄙陋却风流蕴藉的司马徽,开口问道:“不知对于先前所请,司马君考虑的如何了,是否已有决定?”

司马徽既为中原名士,又在襄阳教书多年,在南北士人中皆有德望,就算只留在身边做一个吉祥物,都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刘景自然想要将他收入麾下。

之前司马徽一直忙着筹备考试,刘景不好上门叨扰,便让诸葛亮、庞统先行试探其口风。

和一心隐居的庞德公不同,司马徽面对诸葛亮、庞统两位半徒的试探并未一口回绝,推说眼下忙于筹划射策诸事,暂时无暇他顾,考虑些时日再作答复。

司马徽没有当场拒绝,就代表其有出仕之心,所以今日见面,刘景便迫不及待地出言相询。

司马徽拱手拜道:“在下一介儒生俗士,白首穷经,不识时务,不意竟得将军如此看重,只恐年老才疏,有负将军期望。”

刘景笑着摇头道:“司马君颍川高士,雅好人伦,诲人不倦,自谓才疏,岂不谦虚过矣?至于年老,司马君年龄比之赵充国、姜子牙如何?赵充国七十余安邦定国,姜子牙八十为天子师,司马君才五十,何言年老?”

司马徽连称不敢当,“将军之言,实在是折煞在下了,在下何德何能,敢比于先贤?”

诸葛亮看不下去了,一旁出言道:“先生不必过于自谦,先生宽厚长者,为人仁信笃诚,有当世之具,台辅之器,足以共襄大事。”

王粲性情狷急,很是看不惯司马徽的“矫揉造作”,并认为对方这样的小书生,只是徒有虚誉,并无济世之才。

不过既然刘景有意招揽,他便也开口道:“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刘景升割据荆襄,以观世事,北士避乱荆州者,乃以千数,皆海内俊杰,而刘景升不能用之,有识之士,莫不吁叹。司马君怀才不遇,寄身庠序,教书自娱。将军心怀天下,思才如渴,自入襄阳以来,四方贤才归之若流水,司马君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宋忠、綦毋闿与司马徽相交多年,对后者的才能十分清楚,知道他并非是一个只知专研儒术的书生,因此也都出言相劝。

司马徽见室中众人相继来劝,遂不再推脱,正冠敛容,徐徐言道:“将军及诸君皆以为徽才智堪用,在下便勉为其难,应下辟命。只是做事当有始有终,望将军允许我继续监考,待射策结束,再入幕府,效命麾下。”

刘景自然一口答应。

考试定于明日,时间颇为紧迫,宋忠、綦毋闿、司马徽哪能坐得住,不出片刻便提出告辞,刘景起身将三人送到门外。

宋忠三人乘车回到学校,当即宣布考试消息,霎时间学城为之沸腾,顷刻间诸学子纷纷返回住舍,埋首书海,临阵磨枪。

当晚,学子横巷灯火通明,直到后半夜才逐渐暗淡下来,更有通宵达旦者,灯火一夜未熄。

翌日食时,学子们吃过早饭,准备就绪,三三两两走出寝舍,如百川归流般涌向考场。

刘表崇儒立学,但之前甚少开科取士,是以学子们对此次射策报以了极大的热情,上至五六十的白发老者,下至十余岁的束发成童,皆踊跃报名,经统计参考者超过一千五百人,要知道学校学生总数也才两千出头而已。

由于考生人数过多,考场只得设于室外开阔之地,所幸时下正值九月中,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倒也不会造成不便。

学子们陆续到达考场,在学校掾史的引导下,排队领取写有号码的竹牌,而后对号入座。

诸葛亮、王粲同宋忠、司马徽等人共坐于讲台之上。

遥见崔钧、石韬二人前来参加考试,王粲颇感惊讶,他之前向刘景推荐北方人才时,就曾提到二人,以他们和诸葛亮的关系,怎会来此参加考试?扭头问诸葛亮道:“孔明与崔州平、石广元相交多年,对二人才能知之甚详,为何不将二人引荐于将军?”

“非我不引荐,而是广元不愿也。”诸葛亮道出原委,“广元言:‘靡不有初,自当善终,不然岂不辜负了这些年的努力,此番射策,正可验证所学。’州平知其心意,亦婉拒引荐……”

王粲目露激赏,评价道:“石广元固非超世之才,但专务经纶,有节有礼,不失为良士。”

王粲雅有知人之鉴,他对石韬的评语在诸葛亮看来颇为中肯,其四友之中,论才能,以崔钧、徐庶为最,二人不分伯仲。

诸葛亮最先结识崔钧,屡闻得失,后来相交徐庶,勤见启诲,诸葛亮从他二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已返回家乡的孟建孟公威稍逊崔、徐,石韬则排在末尾。

不过四人才能虽有高低,倒也相差不大,俱为难得的人才。

接下来不到片刻工夫,诸葛亮、王粲又陆续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有北人,也有南人,尤其是近年来以风流谈论着称襄汉,与庞统齐名的习祯也来了,王粲不由失笑道:“看来盯上此次射策魁首的人不在少数啊。”

诸葛亮笑道:“这倒也不意外,如今将军麾下人才济济,制度日严,不比长沙草创之时,也只有仲宣这般有王佐之略的大才,方能令将军破格超擢,授以东曹雄职,跻身股肱之列。”

王粲闻言面上难掩得色。

诸葛亮继续说道:“此次射策,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技压群英,拔得头筹,必可获得将军看重,青云直上。”

王粲听罢抚掌大笑道:“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杨仪和族弟杨颙分到了不同区域,其手持竹牌,步履从容的来到所属的座位坐下,对周遭全无兴趣,徒自研墨,目无余子。

随着千余考生陆续就位,掾史们开始依次发放考试纸张,抚摸着这种紧致绵韧,平整光滑的长沙纸,考生们无不赞叹有加。

事实上考生们对这种纸张并不算陌生,之前刘景来学校,曾赠予学校一些长沙纸,只是数量有限,只有少数人有幸分到。

掾史们分发考试纸张时,数以百计的学城诸曹吏亦随之进驻考场,以监视考生,防止作弊。

待纸张分发完毕,宋忠起身来到讲台前沿,向考生们宣布考场规矩,由于是草创,仅寥寥几条,如不得夹带文字,不得与人讨论,不得窥视他人考卷,不得越坐与他人换写,想要方便需向监考请示,由其陪伴如厕等。

接着宋忠又宣布考试内容,尽管学子们早就已经知晓,但在考前还是有必要再详细说一遍。

第一场《贴经》,即将需要考的经文遮住若干字,考生根据前后经文补充句子,将所缺的字正确填写,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填空题。《帖经》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孝经》各十贴,总计六十贴,答对三十为合格,四十以上为乙,五十以上为甲。

《五经》《孝经》乃大汉士子从小熟读之书,又入学校专研多年,不说倒背如流,那也是滚瓜烂熟了。何况答对一半即可通过,这一关总体来说并不算难,主要是为筛掉不学无术之徒。

宋忠讲完,随即公布第一题,宋忠将一块木板悬挂于讲台之上,木板上书:“世之不显,厥犹翼翼。”空一行。之后书:“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再空一行。

台下掾史们第一时间抄之于竹简,而后奔走传告诸考生。

马良年十六,是此次射策最小的考生之一,原本心里还颇为紧张,不过听到“世之不显,厥犹翼翼”八字,心下立时大定,挥笔写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此题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愿众多优秀人才,生于此王国,无疑是表达求贤之心,用这首诗作为射策第一题,再合适不过。

宋忠不久后又挂上第二块木牌,出自《诗经·小雅·正月》,此诗批评君主亲小人,远贤臣,行暴政,显然是意有所指。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诗经》十贴陆续公布,接着是《尚书》《礼记》……

与考生们想像的不同,考题堪称包罗万象,却极少涉及生僻字,令不少提前有所准备的考生大失所望,一番努力全做了无用功。

这是刘景特别叮嘱宋忠等人的,他不希望射策选出来的人,是一群只知咬文嚼字的书生。

六十道考题看似不多,然而当公布《孝经》第十贴,也就是最后一道题目时,已是午后晡时,整场考试,共耗时四个时辰有余,直令考生们身心俱疲。

杨仪将考卷交给监考,转身离开考场,步履依旧从容。

似《贴经》这种程度的考试,对他来说全无半点难度,闭着眼睛都能轻松过关。甚至明日的《试义》,他也全不放在心上。

射策前两场考试,说白了,不过是一道门槛,只有跨过这道门槛,才有资格面见刘景。

对于像杨仪这样的才俊,前面都是走过场,由刘景本人亲自出题对策,才算是真正的考验。

何谓对策?

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辞定高下也。

杨仪为人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尽管名声比不上庞统、习祯,才能却不输半分。

庞统以旧交投奔刘景,即拜为左司马,随侍左右,参谋大计,杨仪自知无法与之相比。

习祯也参加了此次射策,哪怕两人交情不俗,杨仪亦暗生计较之心,此番定要压过习祯一头,使刘景知道荆襄不止有庞统、习祯,还有他杨仪。若能对策夺魁,那就更好了,不过以杨仪之骄傲,也认为希望不大。

杨仪才出考场,就看到族弟杨颙正与习祯、马良等人交谈。

杨仪加快脚步来到几人面前,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到马良身上,问道:“季常考得如何?”

马良腼腆一笑,回道:“考题比我想的要简单不少,过关应该不难,明天的《试义》就不好说了,十有八九通过不了。”

习祯道:“《试义》考五经,却也不必博通五经,通一经即合格,季常修《左传》数载,未必没有机会闯过第二轮。”

“那就借大兄吉言了。”马良自知希望不大,拱手笑道。

几人谈话之间,疲惫涌上心头,考试考了一整天,眼下又饥又乏,没什么心思多聊,几人结伴返回寝舍。几人皆出身襄阳大族,自不用亲自做晚饭,家中奴仆早已备好餐饭迎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斗罗之金鳄 辣妈攻略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我的总裁老妈 重生之武道复苏 渔港春夜 福艳之都市后宫 退下,让朕来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生之神级明星 超级神医赘婿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重回1982小渔村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官梯 踏星 抗战之血肉丛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蝉动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父可敌国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立渊传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起飞,从1973年开始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学名张好古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举汉 反听 - 举汉txt下载 - 举汉最新章节 - 举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