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大佬

祝家大郎

首页 >> 回到北宋当大佬 >> 回到北宋当大佬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大秦:陛下别东巡了,公子杀疯了 天下枭雄 科举,寒门状元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神话版三国 皇叔,不可以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回到北宋当大佬 祝家大郎 - 回到北宋当大佬全文阅读 - 回到北宋当大佬txt下载 - 回到北宋当大佬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百二十七章 你说,你好好说,万不可胡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韩琦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有人说他是被不长眼的山贼拦路劫道给杀了的,所以相州临近几个地方的衙差禁军,正在漫山遍野的搜捕贼匪。

有人说韩琦是被官场上的政敌给杀了的,恰好韩琦失势,所以有人要报仇。

还有人说,韩琦就是被皇帝杀了的,但是这种说法,只能在暗地里偷偷摸摸说一句,不敢在人多的地方乱讲。

皇帝陛下赵曙听到韩琦横死的消息,震怒非常,严令地方衙门全力缉凶,更还派出了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官员赶赴地方督导办案,甚至还派了皇城司的几百军汉过去。

为了此事,皇帝还辍朝几日,以表对这位社稷之臣的哀悼。

也还下旨安抚相州韩家,圣旨上对韩琦的功绩不吝赞美之词,这道圣旨也被相州韩家人挂在了昼锦堂之中。昼锦堂,就是韩琦建立的。

韩琦为什么要在家乡建立一个昼锦堂?

因为《汉书》中有一句话,叫作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韩琦要富贵还乡,显摆自己是如何富贵的,所以取名“昼锦”,昼就是白天,昼锦的意思就是白天穿着锦衣回家。就是“锦衣昼行”的意思,与“锦衣夜行”刚好相反。

说来说去,就是为了显摆韩大相公的富贵。

把皇帝赵曙给韩琦表功的圣旨,挂在韩琦建立的“昼锦堂”中。

兴许有点讽刺,但是懂得这个讽刺的人却不多。

回京的甘奇升官了,升为知谏院,而之前的知谏院唐介,也升官了,成了御史中丞。

回到谏院衙门上任的甘奇,看到的也有许多老熟人,比如张商英与张唐英兄弟俩,都在甘奇座下为官。

再见赵曙,赵曙非常高兴的表彰了甘奇:“道坚此番差事做得极好,朕甚是满意。”

甘奇不想在赵曙面前表现出自己心狠手辣的那一面,所以说道:“陛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臣特意调狄青狄将军出手办理此事,还请陛下恕罪。”

甘奇是想让皇帝知道,这件事是狄青做的,不是他做的。他是一个文人,正儿八经的文人,读圣贤书的文人,做不来那种杀人一家老小的事情。

“狄青?”赵曙点着头,又道:“原道是狄将军,道坚你当真会办差,难怪此事做得这么天衣无缝,狄将军出手,自然是手到擒来。”

“那是自然,狄将军一辈子战阵勇猛,千军万马都不在话下,百战百胜。做这点小事自然是手到擒来。狄将军这一辈子,唯有忠义。一听说是陛下吩咐的差事,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了。”甘奇是想再次把事情推到朝堂上来。

因为狄青已经淡出朝堂好几年了,许多人平常里想都想不起来他了。连韩琦之前再听到狄青的名字,也说了一句“这老货还没有死”的话语。

所以甘奇得在皇帝面前提一下这个名字,刷一下存在感。

赵曙点着头,想了一想,问道:“狄将军如今身有何职啊?”

“赋闲在家,只有一个散官。”甘奇如此说了一语。

“那便着他到枢密院任职吧,好似以往他就当过枢密院副使,不若就再当回这个枢密院副使。”赵曙如此说道。

甘奇似乎也察觉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能感觉到赵曙对于狄青的态度并不是那么热切。

狄青这种老将军,若是放在唐朝,那是宝贝疙瘩,镇国的柱石,但凡有军事兵事,必然要千呼万唤请来相问相商。

但是赵曙对狄青的态度,虽然不至于不好,却也显然没有甘奇想象的那么尊重。

这大宋朝的皇帝,对于军汉,似乎依旧保持了一贯的传统。

兴许还会带着一些戒备。

这好像是基因里与生俱来的东西。

说得更直接一些,如果甘奇自己的是皇帝,座下有一个百战百胜的老将军,封什么官职且不说,此时必然会高兴不已,快请狄青来见,上座伺候。这就是态度。

罢了,甘奇也不强求,大宋朝的基因,没有办法。

枢密副使就枢密副使吧,没什么权柄就没什么权柄吧,至少甘奇能保证狄青这次在当枢密副使,必然不会有人再开口去喷他。

让狄青自自在在当一个官,不必诚惶诚恐,不必日夜担忧。

“臣代狄将军先行拜谢陛下隆恩。”

皇帝赵曙点点头,换了一个话题:“朕还有一事要你帮着出出主意。”

“陛下请说。”

“关于太后之事,最近后宫闹腾得紧,太后总是寻着由头找皇后的麻烦,还有李宪,也是唯恐避之不及,你觉得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赵曙问道。

甘奇并未急着答话,而是抬头看了一眼赵曙。他更想知道赵曙的态度,如今赵曙是皇帝了,再也不是原来那种关系,许多事情就不能随随便便应对,特别是皇家之事,一个外臣,还是要谨慎小心。

赵曙的态度,其实甘奇看得出来,即便赵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甘奇也能在赵曙的眼中看到一种烦躁的感觉。

烦躁就是态度,烦躁就表示赵曙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赵曙想要的答案,甘奇不想说,所以甘奇犹豫了。

“你都不说话了,看来此事着实是棘手啊,她毕竟是朕名义上的母后……唉……”赵曙叹着气,他也在纠结,若是不纠结的话,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他的想法就是最直接简单的办法,找个角落把曹太后关起来,随她闹腾去,眼不见心不烦,哪天死了哪天自在。

甘奇忍了忍,还是忍不住开口了:“陛下,依臣之见,两宫失和,本就是让人笑话的事情,普通百姓家里,都有家和万事兴一说。所以臣以为,陛下当主动与太后缓和关系,多行孝顺之举。”

甘奇还是不忍心看到曹太后落得一个囚禁的结局,毕竟仁宗皇帝对甘奇实在不薄,仁宗皇帝的遗孀,落得那般地步,甘奇是看不过眼的。

而且曹太后本身而言,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坏人。本来历史上两宫失和之事,最后的解决办法,还是曹太后在众多朝臣的劝勉之下,主动交出了皇帝大宝,主动让赵曙亲政的。

若是没有韩琦这一道,甘奇也不至于夜里入宫去抢夺大宝。

不说曹太后,就算看在仁宗皇帝的面子上,赵祯的老婆,也不该是那么一个下场。

所以甘奇还是说出了违背赵曙心中所想的一番话语。

赵曙看着甘奇,想了一想,慢慢说道:“家和万事兴,朕倒是也想家和万事兴,但是如今太后的做派,教朕如何主动上前啊?”

“陛下,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陛下极尽孝道,太后终究还是会明白的,不会再闹腾下去了。”甘奇决定了,也就要劝说到底。

赵曙还是有些犹豫,他从小不受曹太后待见,所以心中也是有心结的。

甘奇在劝:“陛下,臣说一些僭越之语,还请陛下恕罪。”

“你说。”

“臣斗胆了,陛下毕竟是先皇继子,若是陛下能待太后如生身亲母一般,传扬出去,陛下之忠孝仁德,便可名声在外,人人都会夸赞陛下孝义无双,朝臣百姓说起此事,都会以陛下为榜样。哪怕是青史之中,也当浓墨重彩记上一笔,此乃明君典范者也!对陛下的威望名声,帮助甚大。可致天下归心,陛下便可与先皇仁宗陛下一样,受万人敬仰。”甘奇认认真真说出了这番话。

赵曙听完,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坚所言有理啊!有道坚知谏院,必然可保朝廷言路通畅。”

甘奇也出了一口气,刚才那番话,看来是真的说服了赵曙。没有一个皇帝不会被这种话语打动的,万民敬仰,青史一笔,明君典范,这显然是赵曙所追求的。

曹太后的结局,在甘奇这几句话中,终于扭转过来了。

赵曙哪怕是装,也会装得一副孝顺的模样。

这件事情算是说完了,赵曙却还有烦心之事,又问甘奇:“道坚,你说朕初登基,到底该做些什么?”

这话倒是把甘奇问愣住了,都当皇帝了,还要做什么?

不过这也是个问题,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新皇帝上任,岂能不想做出一点成绩出来?

但是如今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去做出成绩呢?

赵曙显然有些迷茫,他这个皇帝,有一个榜样在前面,那就是万民敬仰、青史留名的仁宗皇帝。

所以已经登基快两个月的赵曙,不想让自己显得碌碌无为,那就得干些什么。

到底干些什么呢?这个国家,最近也不缺钱,也不打仗,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说大事,几乎连小事都没有。

这让赵曙去干点啥好?

赵曙问出这句话,甘奇几乎忍不住就要说出“改革”一词了,把这个国家从上至下、从内至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敢叫日月换新天!

甘奇连忙沉了沉,得沉住气。

改革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甘奇现在这个地位可以完成的。这种事情不能靠皇帝,只能靠自己。

因为靠皇帝,不知道皇帝哪天被其他人忽悠人就变卦了,改革就无疾而终了。皇帝本就是个人,也会受到别人左右,皇帝变卦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想要改革成功,甘奇就得靠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去面对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信服他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皇帝的信任,这才是改革的基础。甚至皇帝不信任的时候,有怀疑的时候,还有人帮着甘奇去说服皇帝。

而且改革还不能操之过急,得有试验,然后在推广,得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经验来自邓老爷子。不能直接就一拍脑袋大刀阔斧去弄,这么干必然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实就失败在这两点上。

一是王安石几乎就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在干,干到后来,满朝都是敌人,甚至自己手下的人都有叛变的。皇帝也经常摇摆不定。

二是王安石许多的政策,还真就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大刀阔斧去弄,最后的结果表明,王安石的一些政策,其实在推广实行阶段是行不通的。

当然,王安石还有许多政策还是极为高明与先进的,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是为大宋积累下来了一些家底的,否则徽宗赵佶也不可能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醉生梦死直到亡国。

所以甘奇这个时候,不适合提出什么变法改革的事情。

甘奇在沉思,为新皇帝上任三把火想着办法。

赵曙见得甘奇久久不语,多少也有些气馁。还说道:“先皇把这天下治理得太好了,教朕如今都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本还有一个冗费度支问题,却也被道坚你的商税之法解决了。唉……”

冗费度支被解决了?其实也不尽然,是这两年解决了,过两年这个问题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赵曙说出这番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一个幻想,要是当初甘奇把商税之法拖几年在拿出来那就好了,这个时候刚刚登基的赵曙,不久立马能做出大政绩了吗?此时也不会这么烦恼。

甘奇想了许久,想定了一件事情,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陛下,国泰民安之时,其他政事暂时都无需多操心。陛下有没有想过干一件大事?”

甘奇要怂恿赵曙了。

赵曙立马来了精神,问道:“什么大事?”

“燕云十六州!”甘奇说得是一字一句。这件事情太大了,是大宋历代皇帝的心病,甚至宋神宗小针针上位的时候,还说过一个遗愿:得燕云十六州者,封王。

燕云十六州是哪里?大致范围就是东起后世的天津,西到后世山西之北的这么一个狭长的区域,中间还包含了后世的北京。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燕云十六州就在长城之下,也是燕山山脉之下。

燕山山脉是河北山西之地,北方唯一的屏障,也就是中原北方最重要的屏障。游牧民族只要越过燕山山脉,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其实整个中原之地,都没有真正的防线可守。

燕云十六州如今在辽国手里,也就是说这大宋朝的北方,是没有真正屏障的,辽国只要进攻大宋,打破几个主要城池,便可马踏汴梁。这也是后来金国入侵的时候,能瞬间兵围汴梁、灭亡北宋的原因所在。

辽国与北宋,在几十年前打了许多仗,北宋最初的北伐,也就是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那个时候,辽宋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大局上基本维持着一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

所以在这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之下,辽宋才签订了檀渊之盟,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历史上的檀渊之盟,维持了一百年,一直维持到徽宗赵佶的时候,维持到北宋灭亡的前几年才被打破。

也是北宋立国之初的时候,军将还算能打。辽那时候也极为强盛,还未腐朽,战局之上经常占有优势。但是宋也不弱,许多人以为檀渊之盟是屈辱的盟约。

其实也不尽然,别看宋朝答应了辽国岁币之事,其实岁币对于宋朝而言,算不得什么,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这点钱几乎是九牛一毛。

辽之所以会在军事处于略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合约,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战,真宗景德二年,檀渊之战中,辽国领军统帅萧达凛被宋军射杀在阵前,致使辽军士气大落,无心再战。

那时候的宋军,能在阵前射杀辽国领军的统帅,可见战斗力着实不差。

领军统帅都死了,辽国不想战了,宋也不想接着打了,辽国还要面子,檀渊之盟结下,宋朝每年给辽国送点钱去。

双方从此万事大吉了一百年之久。

但是对于大宋来说,不论是哪个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还是心心念念想要的,燕云十六州对于整个大宋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感,有了燕云十六州,就有了燕山山脉,也就有了山脉之上绵延的长城,有了这一道防线之后,中原王朝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只是赵曙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听得甘奇说出“燕云十六州”这几个字,也是一脸的惊骇之色,燕云十六州他是想要的,要说能夺回燕云十六州,赵曙就超越了大宋所有的皇帝了,甚至太宗太祖。

但是,赵曙惊骇问道:“道坚是想起兵事?这……”

“陛下稍安,臣并非只是想起兵事,容臣娓娓道来……”甘奇,准备忽悠了。这个忽悠有很多目的。

赵曙还是吓到了,与辽国开战,背弃盟约的骂名先不说,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反对。

因为辽国不是西夏,也不是那些造反的贼寇,辽国之势,在所有人心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旦开战,几乎就是赌上了国运,若大败,亡国都有可能。

赵曙一脸紧张说道:“你说,你好好说,万不可胡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人族镇守使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魔艳武林后宫传 网游之修罗传说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渔港春夜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都市花语 山村情事 肥水不流外人田 挑肥拣瘦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超级神医赘婿 非凡人生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我成了仁宗之子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苏联1941 扶明 
最近更新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不叫谢石头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穿越大明朱雄英 班超传奇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明朝皇帝往事 
回到北宋当大佬 祝家大郎 - 回到北宋当大佬txt下载 - 回到北宋当大佬最新章节 - 回到北宋当大佬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