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萤的宕机状态,持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当赵沐笙醒来时,发现怀里的小猫不见了。
她正一个人蹲在木屋的角落,背对着他,用那件纯白的披风,将自己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缩成了一个巨大的,毛茸茸的,拒绝与世界交流的白色菌菇。
赵沐笙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那个“菌菇”。
“菌菇”剧烈地颤抖了一下,裹得更紧了。
“阿萤?”
“……”
没有回应。
赵沐笙无奈,只能使出杀手锏。
“早饭是新做的肉糜粥,里面加了昨天猎到的鹿肉,很香。”
“菌菇”的顶端,微微动了动。
“再不去,就要被大壮他们吃光了。”
“唰”的一声。
“菌菇”瞬间“绽放”,露出阿萤那张小脸。
她的脸颊,依旧带着未褪尽的薄红,那双琉璃般的眸子,盛满了羞赧与躲闪,像受惊的小鹿,根本不敢与他对视。
她飞快地从他身边溜了过去,自己盛了一大碗粥,又缩回了角落,用小动物进食般的速度,飞快地扒拉着,仿佛碗里藏着什么绝世珍宝。
赵沐笙看着她那红得快要滴血的耳根,嘴角的笑意愈发藏不住。
这个纯情得如同白纸的剑神,实在是太可爱了。
他没有再去逗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脑海中那片浩瀚的系统面板。
一万点文明点入账,让他的总点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数字。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神级桃源乡系统】那棵原本只有【农业】、【建筑】、【军事】三大主干的科技树上,此刻,悄然亮起了一个全新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枝丫。
——【生物与化学】。
而在这个枝丫的下面,两张崭新的图纸,正静静地躺在那里。
【青霉素菌种培育手册(入门版)】。
【肥皂制造工艺图纸】。
赵沐笙的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
肥皂,意味着卫生习惯的革命,能极大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而青霉素……
那是在另一个时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发明”的奇迹!是能将无数人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真正的神药!
它的出现,意味着桃源村的医疗水平,将直接从“听天由命”的巫医时代,一步跨越到现代医学的门槛前!
赵沐笙看着那本薄薄的手册,眼神中,却仿佛看到了无数在未来免于感染死亡的生命。
他的桃源乡,在拥有了足以果腹的粮食,足以自保的钢铁之后,终于要补上那块最脆弱,也最致命的短板——生命本身。
但很快,他又冷静了下来。
无论是青霉素的培育,还是肥皂的量产,都需要大量的,懂得基本原理,能够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技术人才”。
而他现在有什么?
一群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信奉“万物有灵”的,淳朴的村民。
一个毕湛,可以撑起工坊。
一个孙芷君,可以撑起内政。
可一个文明的崛起,靠一两个天才是远远不够的。
它需要的是成百上千,拥有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执行复杂指令的,合格的螺丝钉。
武力,可以决定一个势力的下限,保证它不被轻易毁灭。
生产力,可以决定一个势力的上限,让它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但唯有知识的传承,才能决定一个文明,到底能走多远。
赵沐笙的目光,穿过窗户,落在了村中那些正在追逐打闹,满身泥土,却眼神清澈的孩子们身上。
他的心中,一个念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是时候了。
是时候,为他的桃源乡,点燃那第一缕,属于文明的,燎原之火。
……
三日后。
桃源村最大的一间,原本用来堆放杂物的仓库,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屋子正对着门口的墙壁,被用木炭和胶的混合物,涂成了一片粗糙的,凹凸不平的“黑色”。
黑墙之下,是用木头临时搭起的一个半人高的讲台。
讲台下,是几十张用木桩和木板钉成的小板凳,歪歪扭扭,却排列得整整齐齐。
村里所有七岁到十四岁的孩子,无论男女,共计四十二人,此刻都正襟危坐。
他们穿着过年的新衣,小脸洗得干干净净,因为激动和紧张,而涨得通红。
每个人的怀里,都抱着一块巴掌大小,被磨得光滑的木板,和一根削尖的炭笔。
这是他们的“书”和“笔”。
他们看着站在讲台上的那个身影,眼神中,充满了比看到神兵利器时,更加炽热的崇拜与敬畏。
赵沐笙。
桃源村的缔造者,无所不能的“仙长”。
今天,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
——老师。
“都坐好了!”
孙芷君站在门口,充当着临时的“教导主任”,她看着这群平日里上蹿下跳的皮猴子,此刻一个个乖得像鹌鹑,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她看向讲台上的赵沐笙,那目光,已经无法用简单的崇拜来形容。
开办学堂!
免费教所有孩子读书识字!
当赵沐笙宣布这个决定时,整个桃源村都沸腾了。
那些刚刚过上几天饱饭日子的村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这人命贱如草的乱世,读书识字,那是士族豪门才有的特权!他们这些泥腿子,做梦都不敢想!
一时间,所有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自发地前来帮忙。
有力气的出气力,有手艺的出主意。
仅仅三天,这间承载了所有人希望的“学堂”,便拔地而起。
村民们看着自家孩子那紧张又兴奋的小脸,一个个站在学堂外,踮着脚,扒着窗户,眼眶湿润。
他们不知道孩子能学到什么。
但他们知道,村主,给了他们的孩子一条他们这辈子,都未曾见过的,通往“天上”的路。
赵沐笙看着台下那四十二双,清澈、好奇、又带着一丝懵懂的眼睛,心中,也涌起一股豪情。
这就是他的班底。
是他未来帝国的第一批,真正的“自己人”。
他没有一开始就讲什么大道理。
他拿起一根长长的炭笔,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了三个最简单的,也是最根本的符号。
“一。”
“二。”
“三。”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
“大家跟着我念,一,二,三。”
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参差不齐,却充满活力的稚嫩童音。
“一……二……三……”
赵沐笙笑了。
他开始教他们,如何用手指,来代表这三个数字。
他教他们,一个果子,是“一”。
两个人,是“二”。
三块石头,是“三”。
他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符号,与他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孩子们学得很快,兴趣盎然。
而在这间充满了童稚之声的教室里,却有一个格格不入的,特殊的存在。
阿萤。
她没有和孩子们坐在一起。
她抱着那柄从不离身的雪花钢长剑,像一尊沉默的,由冰雪雕琢而成的绝美雕像,静静地,站在讲台的角落。
那里,是整个教室的视野死角,却能将讲台上赵沐笙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她像一个最尽忠职守的保镖,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任何一个孩子发出过大的声响,或是做个小动作,都会立刻引来她那冰冷的,不带感情的一瞥。
那眼神,足以让最调皮的熊孩子,都瞬间乖巧下来。
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
她那双清冷的琉璃眸子,大部分时间,都牢牢地,锁定在讲台上的那个男人身上。
她看着他,在黑墙上写下一个个奇怪的符号。
她看着他,对着那群吵闹的人类幼崽,露出温柔的,耐心的笑容。
她看着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他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她觉得,此刻的夫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好看。
她的怀里,也抱着一块小小的木板。
当赵沐笙在黑墙上写下“一二三”时,她也学着他的样子,用那根炭笔,在自己的木板上,笨拙地,画下了三个歪歪扭扭的符号。
她不明白这些符号有什么用。
但她知道,这是夫君教的。
夫君教的,她就要学。
赵沐笙一边讲课,一边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台下的每一个孩子。
很快,他便发现了几棵好苗子。
坐在第一排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名叫“狗蛋”。
他是民兵队长大壮的儿子,虽然调皮,但反应最快,赵沐笙只教了一遍,他就能举一反三,甚至能用“一二三”去数清教室里有多少人。
他旁边的一个小姑娘,叫“丫丫”。
她很文静,不怎么说话,但记忆力惊人。赵沐笙教过的每一个字,她都能过目不忘,并且在自己的木板上,临摹得有模有样。
还有一个,是那个叫陈默的俘虏带来的弟弟,名叫“陈启”。
他年纪最小,身体也最瘦弱,但他的眼神,却是所有孩子里,最专注,最渴望的。他几乎是贪婪地,吸收着赵沐笙教的每一个知识点。
赵沐笙将这几个名字,默默记在了心里。
这些人,将是桃源村未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和学者的种子。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
孩子们意犹未尽,捧着自己的小木板,冲出教室,兴奋地向自己的父母,炫耀着今天学到的“神仙文字”。
“爹!你看!这是一!这是一!”
“娘!我会写三了!村主夸我了!”
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而新奇的氛围中。
赵沐笙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他走到一个老农面前,老农正激动地看着自己儿子木板上那鬼画符般的“一二三”,笑得满脸褶子都开了花。
赵沐笙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老丈,让孩子好好学。”
“以后,读书读得好的,算术算得清的,就可以去帮孙管家管账,去帮毕老丈设计图纸。”
“再往后,我们桃源村会越来越大,需要识字的人,会越来越多。”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周围每一个竖着耳朵的村民耳中。
“到了那时,谁的学问好,谁就能当官,当管事!”
“让你们的孩子,去管别人,而不是一辈子,被人管!”
轰!
这句话,比一百句“读书有用”的大道理,都更加震撼人心!
当官!
管事!
这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劈开了所有村民那被禁锢了千百年的,卑微的思维!
他们看着自己孩子那稚嫩的小脸,眼神,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单纯的疼爱。
那是一种,将整个家族的未来,都寄托于此的,无比灼热的期望!
知识,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与最现实的利益,与最诱人的阶级跨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可以预见,从明天起,桃源学堂的学习热情,将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就在这时,赵沐笙的脑海中,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开办学堂,并首次系统性地传播知识,领地文明基石【教化】被点亮!】
【领地特殊属性【教化】开启!】
【教化LV1:领地内所有新生儿平均智力+0.1,领民识字率与技能学习效率微量提升。】
【叮!恭喜宿主完成里程碑事件“文明的火种”,奖励文明点+3000!】
赵沐笙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是比钢铁和粮食,更加强大的力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村庄。
学堂里,孩子们已经散去。
但那稚嫩的,参差不齐的读书声,却仿佛依旧在空气中回荡。
“一……二……三……”
“人……口……手……”
这声音,混杂着远处铁匠铺传来的,富有节奏的“叮当”声。
混杂着妇人们准备晚饭时,相互的笑骂声。
混杂着巡逻队,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共同构成了一曲,独属于桃源村的,名为“希望”的交响乐。
阿萤走到赵沐笙的身边,将自己那块写满了歪歪扭扭符号的小木板,递了过去。
她指着上面,她临摹的,今天教的所有字。
用一种期待被夸奖的眼神,看着他。
赵沐笙接过木板,看着上面那比孩子们的字还不如的“作品”,笑了。
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她的脑袋。
“写得很好。”
“我们阿萤,是全班最认真的学生。”
阿萤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落满了星辰的夜空。
她开心地,将头靠在了赵沐笙的肩膀上。
窗外,是正在悄然改变的,混乱的世道。
窗内,是属于他们的,正在野蛮生长的,小小的,温暖的村庄。
这琅琅书声,便是这个村庄,奏响的第一个,也是最骄傲的,盛世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