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挂断,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办公室里却安静得落针可闻。
那几句清晰的指令,像几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在每个人的心头荡开。
“明天上午九点,一起到他办公室来……”
王林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看着林望,眼神里那股子刚刚燃起的、五体投地般的拜服,迅速被浓重的忧虑所取代。
“主任,这是……鸿门宴啊!”王林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书记这是要当面看你们俩打擂台!陈刚那小子是有备而来,报告写得滴水不漏,明天当着书记的面,他要是先声夺人,我们就很被动了!”
李悦也抿着嘴,眉宇间染上了一层愁云。她快速在脑中推演着明天的场景,一个年轻有为、背景深厚的空降副省长,一个战功赫赫、势头正猛的政坛新贵,在省里最高领导的办公室里,围绕着一个足以影响全省未来格局的项目进行博弈。
这其中的凶险,远非技术研讨会上的辩论可比。
“不是鸿门宴。”林望摇了摇头,将听筒轻轻放回原位。他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依旧是那份让人心安的平静。
“书记不是想看我们打擂台,他是想给我们搭个舞台。”林望的目光扫过众人担忧的脸,“舞台已经搭好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各自怎么唱这出戏。”
他拿起桌上那份由李悦团队连夜赶出来的、关于支持“智慧农业”项目的回应函草案,看了一眼,然后递了回去。
“思路要再调整一下。”林望说,“我们不是去‘配合’,而是去‘引领’。把‘全力支持’改成‘深度融合’,把‘技术支撑’改成‘标准共建’。姿态要放得更低,但手要伸得更长。”
李悦接过草案,看着林望的眼神,心头微微一震。她明白了,林望这是要在明天的会议上,彻底掌握主动权。不是被动地见招拆招,而是主动地,为对方规划好一条他不得不走的阳关大道。
……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
省委书记办公室外的走廊里,空气安静得有些凝滞。
林望和陈刚,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
陈刚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打领带,衬衫领口解开一颗扣子,既显得严谨,又不失年轻干部的活力。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而明亮,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学者气息的微笑。
“林主任,早。”陈刚主动伸出手,声音温和,带着京城口音特有的清朗。
“陈副省长,您早。”林望伸手与他交握,力度适中。
两只手握在一起的瞬间,林望的【情绪图谱】系统,清晰地捕捉到了对方的信息。
那枚冷峻的【竞争】标签,如同冰山的主体,沉在最深处。而在其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名为【礼貌】的标签,像是一层精心伪装的浮冰。更有趣的是,林望还看到了一枚一闪而过的、带着审视意味的【评估】标签。
他在评估我。林望心中了然。
“早就听闻林主任的大名,天枢项目一战,技惊四座,我们这些搞农业的,也跟着开了眼界。”陈刚的客套话说得滴水不漏,听起来像是真诚的赞扬。
“陈副省长过奖了,数字办只是做了些分内的工作。倒是您的‘智慧农业’报告,我拜读之后,深受启发,那份对产业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林望的回答同样谦逊。
两人脸上都挂着微笑,说的话也都客气得体,但空气中,已经有无形的电光在交错。
书记的秘书小张准时推开门,将两人请了进去。
还是那间熟悉的、被书架和文件包围的办公室。省委书记周海东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的,正是陈刚那份“智慧农业”报告,上面还用红笔做了不少批注。
“来了,坐。”周海东指了指对面的长沙发。
这个安排很微妙,没有主次之分,两人并排而坐。
周海东没有急着开口,他亲自给两人倒了茶,然后才在他们对面的单人沙发上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形成一个天然的、居中仲裁的姿态。
“陈刚同志的这份报告,我看了,也让办公厅转给数字办的同志看了。”周海东开门见山,目光先落在陈刚身上,“想法很好,很有价值。我们江东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要实现转型升级,数字化是必由之路。你这个报告,抓住了要害。”
得到书记的肯定,陈刚镜片后的目光亮了一下,他身体坐直了几分,谦逊地说道:“谢谢书记的认可。我来江东之后,跑遍了下面十几个县市,深感我们江东农业的潜力巨大,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所以才不揣冒昧,写了这份报告,也是希望能为省里的发展,尽一份力。”
他的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自己的辛苦调研,又表明了自己为公无私的立场。
“林望同志,你有什么看法?”周海东的目光,转向了林望。
来了。
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林望身上。
陈刚也侧过头,镜片反射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光,他头顶那枚【评估】的标签,亮度瞬间提升。
“我完全赞同陈副省长的观点。”林望开口,第一句话就让陈刚微微一怔。
“这份报告,不仅有高度,更有深度。特别是其中关于建立‘农业数据大脑’和‘全链条溯源体系’的构想,可以说,为我们江东的农业现代化,找到了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口。”林望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赞许,仿佛他不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而是一个忠实的拥护者。
王林要是此刻在场,一定会急得跳脚。
但陈刚却皱了皱眉,他感觉林望的反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他预想过林望可能会找茬,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可能会用一些官场套话来敷衍,但他没想到,林望会如此旗帜鲜明地、毫无保留地支持他。
这让他后面准备好的一系列“反驳”和“解释”,全都卡在了喉咙里,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陈副省长是农业领域的专家,他提出的技术路径和实施方案,都非常专业、非常切合实际。”林望继续说道,他转向周海东,“书记,我认为,我们不仅应该支持这个项目,更应该把它作为我们‘数字江东’战略的一号工程来重点扶持!”
“一号工程?”周海东眉毛一挑,显然对这个提法很感兴趣。
陈刚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敏锐地感觉到,林望正在用一种他无法拒绝的方式, subtly地改变着整件事的“所有权”。
“是的,一号工程。”林望加重了语气,“天枢项目的落地,解决了我们数字产业‘有没有’的问题。而陈副省长的‘智慧农业’,将要解决的是我们数字技术‘用在哪’、‘用得好不好’的问题。这比单纯引进一个项目,意义更加深远。”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诚恳地看向陈刚:“所以,我代表数字经济办公室表个态。只要是‘智慧农业’项目需要的,我们都将毫无保留地提供。缺人才,我们专家库里的院士、博士,陈副省长可以随便挑;缺技术,天枢科技的超算中心,我们可以协调,优先为农业数据大脑提供算力支持;缺标准,我们数字办可以成立一个工作专班,进驻到陈副省长的项目组里,专门负责协助你们,共同建立一套符合江东实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数据标准。”
林望这番话说得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表面上,句句都是“支持”,句句都是“服务”,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但实际上,他已经不动声色地,将一张无形的大网,罩在了“智慧农业”这个项目上。
人才是我的人,算力是我的资源,标准是我们共同制定。
你陈刚,可以当这个项目的总指挥,可以去冲锋陷阵,但你的粮草、你的弹药、你的作战地图,都离不开我数字办这个“后勤部”和“参谋部”。
陈刚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细微的变化。
他头顶那枚【礼貌】的标签开始闪烁,而【竞争】的标签下,一枚代表着【恼火】的红色标签,悄然浮现。
他当然听懂了林望的弦外之音。
“感谢林主任的盛情。”陈刚开口,声音依旧温和,但语速比刚才快了一些,“数字办的支持,我们当然欢迎。不过……”
他话锋一转。
“农业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很多情况,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无法想象的。比如土壤的酸碱度,不同节气的光照时长,这些都是极其细微但又至关重要的变量。我们担心,如果过早地、强制性地去统一数据标准,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好心办了坏事。”
他看向周海东,语气变得恳切:“所以,我们初步的想法是,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摸索出一套完全属于农业自己的、成熟的数字化方案。等这套方案跑通了,我们再考虑与省里其他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和标准融合的问题。我们想先‘纵向打深’,再‘横向连接’。”
漂亮的反击。
他用“专业性”和“特殊性”作为盾牌,巧妙地拒绝了林望伸过来的“手”,试图将“智慧农业”项目,打造成一个独立于“数字江东”体系之外的“特区”。
这就是他今天来的真正目的——争夺项目的“独立主导权”。
这番话,也确实有道理。外行不能指导内行,这是基本原则。
周海东听完,没有表态,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目光再次投向了林望。
皮球,又踢了回来。
林望笑了。
“陈副省长考虑得太周到了。”他再次表示赞同,“您说的‘水土不服’,恰恰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我刚才说的‘标准共建’,绝对不是由我们数字办来单方面制定,然后强加给农业部门。”
他身体前倾,看着陈刚,眼神里没有丝毫的侵略性,只有纯粹的、探讨问题的真诚。
“我的想法是,由您来牵头,从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以及我们的一线农业技术员里,抽调最顶尖的专家,组成‘智慧农业标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而我们数字办,只做三件事。”
“第一,当好‘服务员’。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模型,我们帮忙搭建;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软件工具,我们协调开发。”
“第二,当好‘联络员’。你们需要和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的数据对接,我们去跑腿,去协调,打通部门壁垒。”
“第三,当好‘守门员’。我们帮你们把好技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关,确保整个系统在未来的扩展中,不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林望摊开双手,语气坦然:“说白了,陈副省长,您是总设计师,是这艘航母的舰长。我们数字办,就是给您提供最好船坞、最好引擎、最好雷达的那个造船厂和维护基地。您只管掌舵,驶向星辰大海,脏活累活,我们来干。”
“……”
陈刚彻底说不出话了。
他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所有防御和反击,在林望这种“化骨绵掌”般的攻势下,都变得苍白无力。
林望把姿态放到了最低,把好处给到了最足,甚至主动放弃了“决策权”,把“总设计师”的高帽子戴在了他的头上。
他如果再拒绝,再强调“独立性”,就不是坚持原则了,而是不识抬举,是政治幼稚。
他看到,周海东书记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而他自己的头顶,那枚【恼火】的标签旁边,一枚新的、名为【无奈】的灰色标签,缓缓浮现。
“好!”周海东终于放下了茶杯,一锤定音。
“这个思路很好!既尊重了专业,又实现了统筹,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协同作战!”他看着陈刚,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陈刚同志,林望同志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有什么顾虑吗?放手去干!数字办就是你的大后方!”
“……没有了,书记。”陈刚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脸上努力维持着微笑。
“那就这么定了。”周海东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成立‘智慧农业’项目领导小组,你来当组长,林望同志当第一副组长。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下周的常委会上,我希望能看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成熟的计划。”
会议结束。
陈刚礼貌地向书记和林望告辞,转身走出了办公室。他的背影依旧挺拔,步伐依旧稳健,但林望却清晰地看到,在他转身的瞬间,他头顶那枚【不服】的标签,疯狂地闪烁了几下,颜色变得更深了。
林望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正准备向书记告辞,周海东却叫住了他。
“林望,你留一下。”
办公室的门被关上,只剩下他们两人。
周海东重新坐回沙发,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今天的应对,有理有节,有格局。”
“谢谢书记。”
“但是,”周海东的目光变得深邃,“你有没有想过,你今天展现出的这种‘包容’和‘掌控力’,在某些人看来,会比你单纯的锋芒毕露,更让他们感到……不安?”
林望的心,猛地沉了一下。
他看到,周海东的头顶,那枚【赞许】的标签旁边,一枚新的、带着警示意味的标签,正在缓缓凝聚。
【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