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行驶在蜿蜒绵亘的山路上,车轮碾过铺满松针的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晨雾尚未散尽,如轻纱般缠绕在竹梢间,阳光透过叶缝洒下,在车窗外投下斑驳的光影。
江辰坐在前排,手指轻轻叩击着膝盖,目光望向窗外熟悉的景致。
这条路,他小时候跟着父母走了无数次,如今重走,只觉物是人非,心底涌起几分复杂的情绪。
后排的的江朝同样望着窗外,眼神悠远,对着江辰轻声念叨:“你爷爷奶奶要是还在,看到现在咱们这样,肯定高兴。”
江辰微微颔首,没说话。
说实话,他从小并未见过爷爷奶奶,对他们的认知都是江朝口中了解的。
老爸说,奶奶的手艺和老妈一样好,小时候每到过年会给他们做一大桌子菜。
还是爷爷工作不忙的时候还会带着他,跑去河边抓螃蟹。
想起老爸讲述他小时候发生的事时,脸上带着的笑容,江辰内心也是一暖。
那些温暖的画面,如今想来还清晰仿佛昨天发生一样。
车队行驶了约莫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山坳里的祖宅。
这里比江辰家在镇上的小独栋的院子更显的古朴,青砖黛瓦上爬着青苔,院门口的花椒已经光秃秃的了,只是树干又粗壮了几分。
几位同族的长辈早已等候在门口,见到车队,连忙迎了上来,脸上满是恭敬的笑意:“江朝!秀兰!”
江朝和江秀兰连忙下车打招呼,一一回应着长辈的问候。
江辰跟着下车,目光扫过祖宅的院落,发现院子似乎刚被打扫过,紧急的大门前还放着不少祭品。
“祭品我们都准备好了,先歇一会,还是直接去后山祭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笑着问道,他是江辰的二爷爷,也是族里辈分最高的人。
“先进去看看吧,好久没回来了。”江秀兰看着这座熟悉的房屋,眼角含泪,这座房子是爸妈留给他们唯一的念想。
江朝没说话只是点点头,同意了姐姐的想法。
二爷爷拿出钥匙,上前打开大门。
众人跟着二爷爷进屋,屋内的陈设依旧是老样子,已经布满了不少灰尘,墙上挂着爷爷奶奶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老人笑容慈祥。
江朝和江秀兰走到照片前,轻轻擦拭着相框,眼眶微微泛红:“爸,妈,我们来看你们了。”
云天南夫妇一家也跟着上前,对着照片鞠躬致意。
云嘉欣拉着江言的手,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却也透着真诚的敬意。
稍作歇息后,江辰让人抬上祭品,一行人朝着后山的墓地走去。
山路陡峭,江辰扶着母亲,江言牵着云嘉欣,众人放慢脚步,一步步往上走。
山间空气清新,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耳边传来鸟鸣声,格外静谧。
抵达墓地时,晨雾已经散去,阳光洒满了整个山坡。
爷爷奶奶的墓碑并肩而立,上面刻着清晰的名字。
江朝率先上前,将祭品一一摆好,点燃香烛,对着墓碑深深鞠躬:“爸,妈,我们来看你们了。今天带了好消息,江言要订婚了,对方是个好姑娘,你们放心。”
江言牵着云嘉欣上前,两人一起鞠躬,云嘉欣轻声说道:“爷爷奶奶,我是云嘉欣,以后会和江言好好过日子,孝敬长辈,你们保佑我们吧。”
其余人也是跟着上前祭拜。
江辰走上前,点燃三支香,对着墓碑静静伫立。
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墓碑上的字迹,也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在心里默默说道:“爷爷奶奶,孙儿来看你们了。现在家里一切都好,江言也找到了归宿,你们在那边,一定要安好。”
风从山间吹过,带着松涛的声响,仿佛是爷爷奶奶的回应。
“爸妈,你们放心吧,咱们一家现在过的很好,你们大孙子现在有出息的很……”
江朝早已红了眼眶,默默擦拭着眼泪,嘴里不停念叨着家常,像是在跟老人絮叨这些年的经历。
祭拜完毕之后,众人缓缓下山,江朝、赵芬、江辰走在最前面。
江朝看着自己这个儿子说道:“儿子,我准备把你之前给我们的钱,拿一些出来,把村子里的路还有连着镇上的路修缮一下,可以吗?”
江辰闻言,转头看向父亲,认真的说道:“爸,钱给了你们就是你们的,不用特意问我。修路是好事,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不够我再补。”
其实江辰在来的路上就有过这念头。
从镇上到村子的山路虽铺了水泥,却只是狭窄的单车道,会车时得小心翼翼找宽处避让,遇上雨天还容易有落石和积水,进出很不方便。
他本想着一会在和江朝提议把路拓宽修平整,没想到老爸先提了出来。
“够了够了,你给我们那一个亿都没用过呢”江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拍了拍江辰的肩膀:“好小子,爸没白疼你。这路修好了,不光咱们家回来方便,全村人都能受益。”
一行人缓缓下山,脚下的路虽不算难走,却也需格外留意。
到了山脚下,江朝特意拉住了走在后面的二爷爷,语气诚恳地说道:“二伯,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商量下。我打算拿出一部分钱,不光把村里到镇上的路拓宽修缮好,还想把村里老人们的房子都翻修一遍,再建个小广场,让大家有个歇脚聊天的地方。”
二爷爷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握着江朝的手连连点头:“朝子,你这可是做了件大好事啊!村里的路确实该修了,不少老房子也年久失修,雨天漏雨得很。你要是真能牵头办这事,全村人都得记着你的好!”
江朝笑着摆手:“这都是应该的。咱们江家根在这里,能为村里做点实事,也是尽一份心。后续还得麻烦二伯多费心,帮着协调下各家的情况。”
“放心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我这就去跟村里的人说说,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一旁的江辰听着父亲和二爷爷的对话,嘴角也扬起笑意。
他对衣锦还乡这四个字此刻有了具象化。
衣锦还乡,不仅是为了团圆,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故土和亲人,让这份烟火气能在岁月里长久延续。
二爷爷腿脚麻利,没多大功夫就把江朝的打算挨家挨户传遍了整个村子。
原本安静的山坳瞬间炸开了锅
如今还住在村子里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
李家奶奶正坐在门槛上纳鞋底,一听这话手里的针线都掉在了地上,拍着大腿站起身:“真的?朝子要给咱们修路、修房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隔壁的王大伯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闻言当即把锄头往墙角一立,嗓门洪亮:“我就说江家这孩子有良心!当年他爷爷就总帮衬邻里,现在朝子和江辰更是出息了不忘本!”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村民们纷纷从家里涌出来,聚在村口的老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张奶奶拄着拐杖,由孙子搀扶着慢慢走来,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我那老房子漏雨好些年了,儿子好多年没回来,我腿脚也不方看没法修,这下可好了,总算能住得踏实了!”
几个半大的孩子在人群里跑着跳着,嚷嚷着:“以后路宽了,城里的汽车能直接开进来啦!”
“还有小广场,以后能在那儿捉迷藏、跳皮筋咯!”
不一会儿,有人提议:“咱们不能光等着江朝家出钱出力,修路修房的时候,咱们也得搭把手!”
这话立刻得到了众人响应:“对!我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搬砖扛料啥都能干!”
“我会砌墙,到时候一定来帮忙!”
“我家有拖拉机,运输材料包在我身上!”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脸上满是期盼与热忱,平日里安静的小山村,此刻被欢声笑语填满,连山间的竹林都仿佛被这热闹感染,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
江朝站在祖宅门口,远远看着村口喧闹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江辰走到父亲身边,轻声道:“爸,你看大家多高兴。”江朝点点头,眼底满是暖意:“这就是家乡啊,一家有事,全村相帮。咱们做这些,值了。”
时间慢慢来到中午,村口的喧闹却丝毫未减不知是谁牵头,村民们自发搬来几张桌子和长条凳,围在村口树下,有人回家拎了自家腌的腊肉、晒的笋干,有人端来刚蒸好的糯米糍粑,还有人抱来一坛自酿的米酒,临时为江辰一家凑成了一场热闹的“庆功宴”
即便工程尚未动工,这份喜悦也早已溢满了整个山村。
二爷爷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端着酒碗高声说道:“今天借着朝子的光,咱们全村人聚一聚!我在这里表个态,修路修房的事,我一定全程盯着,保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辜负朝子和江辰的心意!”
“好!”众人齐声喝彩,纷纷举起酒碗,江朝也被推到前面,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脸庞,眼眶微微发热:“各位乡亲,当年我爸妈走的早,如果没有你们,我和姐姐早就饿死了,现在我回来了,能为村里做点实事,是应该的。以后路修好了,房子翻新了,欢迎大家常来往,也希望咱们村能越来越兴旺!”
江秀兰在一旁也是红着眼,江朝说的不假,如果没有这些乡亲和亲戚帮忙,他们早就饿死了。
话音刚落,满场都是热烈的掌声。
李家婶子夹了一块腊肉放进江辰碗里,笑着说:“江辰,吃块腊肉,你小时候还在我家地里偷过黄瓜呢,现在都长这么出息了!以后可得常回来看看,婶子给你做你爱吃的!”
“谢谢嬢嬢。”江辰笑着道谢,咬了一口腊肉,咸香醇厚的滋味在嘴里化开,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他看着身边热络交谈的长辈们,看着追逐嬉戏的孩子们,看着火光映照下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他觉得此刻也得为乡亲们做些什么。
他附耳和老爸江朝说了些什么,江朝看着不少已经很苍老的乡亲们,和打闹嬉戏的孩子们,重重的点点头。
江朝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脸上带着诚恳的笑意:“各位乡亲,刚才辰辰跟我说了个想法,我觉得特别好,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宣布,我们打算成立一个江家村互助基金!”
话音刚落,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好奇地望着他,眼里满是期待。
江朝继续说道:“基金的钱由江辰来承担,以后咱们村里的老人,只要满了六十岁,每个月都能从基金里领一笔养老钱,足够日常开销,不用再为柴米油盐发愁,村里的孩子,以后上学,只要有能力读下去,不管是上高中还是考大学,学费、生活费全都由基金包了!咱们江家村的娃,以后只管安心读书,不用怕家里供不起!”
“轰”的一声,人群彻底沸腾了!
张奶奶拄着拐杖,激动得浑身发抖,拉着身边的小孩哽咽道:“这……这是真的?以后我老婆子每个月都有钱拿?娃读书也不用花钱了?”
王大伯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嗓门大得能传遍整个山坳:“我的天!朝子、江辰,你们这是给咱们村造了福啊!”
李家婶子抹了把眼角的泪,拉着江辰的手不肯松开:“江辰啊,你真是个好孩子!婶子当年没白给你塞黄瓜吃!这下好了,我家那两个孙子以后上大学,再也不用愁学费了!”
孩子们也欢呼起来,围着江辰蹦蹦跳跳:“太好了!以后读书不用花钱啦!”“江辰哥哥真棒!”
江秀兰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眶通红,却笑得格外欣慰。
她想起爸妈走之后,就是乡亲们你一口粮、我一件衣地帮衬着,才让她和江朝活了下来。
如今弟弟和侄子能这样回馈家乡,总算没辜负乡亲们当年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