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J载誉归来后,宋祈年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
全军训练改革研讨会的成功,让他的方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每天,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有来自各军区取经的,有院校邀请授课的,还有科研单位寻求合作的。
这天上午,宋祈年正在主持处务会,通讯员小刘急匆匆地推门进来:“处长,部长让您马上去他办公室,说是军委来了重要通知。”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意识到这通电话的分量。
宋祈年整理了一下军装,快步走向部长办公室。
推开门,部长正对着电话频频点头,见他进来,立即招手示意他坐下。
挂断电话后,部长难掩兴奋之情:“祈年,好消息!你的训练改革方案,军委决定在全军推广!下个月就要召开部署会,要求你作为专家全程参与指导!”
饶是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的宋祈年,此刻也不禁心潮澎湃。
全军推广,这意味着他的改革思路将影响数百万官兵的训练模式。
“部长,我一定全力以赴!”宋祈年站起身,郑重敬礼。
部长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我就知道没看错人。不过祈年啊,你要有思想准备,全军推广不同于试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更多。”
回到办公室,宋祈年立即召集全处同志开会。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时,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年轻参谋们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这份荣誉属于作训处每一个人。
“同志们,”宋祈年环视着这些并肩作战的战友,“全军推广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从今天起,我们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推广方案。”
工作立即紧锣密鼓地展开。
专项工作小组每天工作到深夜,整理资料、制定计划、准备培训教材。
宋祈年更是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
黎书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天晚上,她带着煲好的汤来到办公室,推开门的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几个年轻参谋趴在桌上睡着了,宋祈年则对着电脑屏幕,眼睛布满血丝。
“你们这是要把自己累垮啊!”黎书禾心疼地说。
宋祈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时间太紧了。全军推广涉及面太广,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他指着电脑上的推广计划:“你看,不同军兵种、不同地域的部队,训练条件和需求都不一样。我们要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方案,这工作量太大了。”
黎书禾把汤盛好,分给每个醒来的人:“先喝点汤,休息一下。工作是做不完的,身体更重要。”
小张接过汤碗,不好意思地说:“嫂子,是我们能力不够,让处长这么辛苦。”
“说什么傻话。”宋祈年打断他,“这项工作本来就不容易。来,我们抓紧时间,把海军部队的实施方案再过一遍。”
看着丈夫和同事们专注工作的样子,黎书禾悄悄退出了办公室。
她知道,此刻的打扰反而是种负担。
回家的路上,黎书禾思绪万千。
她为丈夫感到骄傲,但更担心他的身体。
推开家门,发现婆婆曾诗英还坐在客厅等她。
“妈,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睡?”
“祈年还没回来?”曾诗英关切地问,“我看他这些天瘦了不少。”
黎书禾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曾诗英叹了口气:“这孩子,从小就要强。书禾,明天开始我每天给他送饭,你一个人照顾不过来。”
就在这时,宋曦揉着眼睛从房间出来:“妈妈,爸爸是不是又在加班?我们老师今天还问起爸爸的改革方案呢。”
原来,宋祈年的事迹已经在家乡传开了。连宋曦的学校都邀请他去给学生们做讲座。
“爸爸现在太忙了,等这阵子过去再说。”黎书禾摸摸女儿的头,“快去睡吧,明天还要上学。”
第二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上午十点多,作训处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宋祈年在野战部队时的老班长,现在已经退休的赵大勇。
“班长!您怎么来了?”宋祈年惊喜地迎上前。
赵大勇笑着拍拍他的肩:“在电视上看到你的报道了,特意来看看。好小子,出息了!”
看着老班长花白的头发,宋祈年不禁想起多年前在部队时,就是这位老班长手把手教他军事技能,在他犯错时严厉批评,在他进步时由衷高兴。
“班长,我这点成绩,离不开您当年的教导。”
赵大勇摆摆手:“是你自己争气。不过祈年啊,我今天来,不只是为了祝贺你。”
他神色变得严肃:“我听说你要在全军推广改革方案?那你可得听听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意见。昨天我们几个退休的老战友聚会,大家对你的方案有些想法。”
宋祈年立即拿出笔记本:“班长您说,我正需要各方面的意见。”
原来,赵大勇和几个退休的老战友仔细研究了改革方案,从老兵的视角提出了一些担忧。
模拟训练会不会降低官兵的实战意识?基地化训练会不会削弱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
“祈年,改革是好事,但部队的好传统不能丢啊。”赵大勇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意见让宋祈年深受启发。
他立即召集工作小组,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特别增加了“传承与创新”的章节,强调要在改革中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送走老班长后,宋祈年对处里的年轻同志说:“看到了吗?这就是老兵的智慧。我们做工作,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这样才能走得更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情景不断上演。
有来自边远部队的指挥员,带着基层的实际情况来找他交流;有院校的教授,从理论层面提出建议;甚至还有战士的家属,写信来表达对训练安全的关切。
每一条意见,宋祈年都认真对待。
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工作小组专门建立了一个意见台账,确保每条建议都有回应。
这天晚上,宋祈年正在整理各方反馈,小张兴冲冲地跑进来:“处长,好消息!科研所那边打来电话,说根据我们的方案研发的新一代模拟训练系统通过验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