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明翻身上车,插入钥匙,轻轻一拧。
“咔!”一声清脆的啮合声。
“嗡~!”启动电机沉稳有力地咆哮。
紧接着,“轰!哒哒哒哒!!”柴油机应声启动,发出了平稳而有力的轰鸣,排气管冒出一股淡淡的青烟。
整个过程,不过两三秒时间,轻松得令人难以置信!
“好!太好了!”领导同志带头鼓起掌来,现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演示拖拉机,一边示意旁边的甲猹拿出摇柄,只用了两半圈,而且还不费力,“轰隆隆”一声,柴油机便平稳地启动起来,声音清脆有力,振动幅度也不大。
“哦?启动这么利索?”一位领导惊讶道。
“领导,这是我们优化了点火系统和压缩比的结果。”熊光明解释道,随即又指向手扶拖拉机。
“这边是我们的新式手扶拖拉机,重点解决了过去机型笨重、转向不便的问题,特别适合南方水田和小地块作业。配套的犁、耙、旋耕机都可以快速更换。”
领导们纷纷围拢过去,询问着油耗、效率、维护成本等具体问题,吴院士一一做出说明。
杨书记和陈厂长在一旁适时补充,介绍研发过程中的攻坚克难,以及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的无私奉献。吴院士则被几位技术出身的领导拉住,探讨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虽然吴院士不善于交际,但说到专业领域,也是侃侃而谈。
演示间隙,熊光明还特意提到了方允和厂里协助开发的车载收音机。当清晰的新闻广播声从驾驶室里传出来时,又引得领导们一阵称赞:“想得周到!哈哈哈,这样一来,驾驶员在路上也不闷了,还能及时了解到国家大事。”
为了直观展示,早有准备的驾驶员立刻启动拖拉机,挂上配套的旋耕机,在测试场开始演示区内操作起来。只见机器稳稳前行,后方泥土瞬间被粉碎、搅匀,效果立竿见影。
农用车在各种路面进行演示,装上配重货物开始爬坡、加速、刹车、小范围转向。
“好!这个好!”孙主任看得眉开眼笑。
“这下子,山区、丘陵地的机械化就有望了!”
最后环节部长站在车斗里讲话:“同志们!星火不单单是一辆车,一个名字~~它是一颗种子!一颗农业机械化的种子!一颗民族工业自信的种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千千万万台星火,会奔驰在祖国的广阔天地间,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今天,你们用它来向国庆献礼!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最实在的礼物!我代表党中央,代表国务院,谢谢你们!辛苦了!”
雷鸣般的掌声再次爆发,经久不息!许多研究人员和工人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高的认可和回报。
熊光明站在一边,用力地鼓着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澎湃之情。他亲眼见证,并参与创造了这段历史。想到以后大街上的各种“突突突”跑着的农用车,想到之后马上就有纯血三蹦子啦,嘴上就乐开了花!
观摩演示的热闹场面暂告一段落,各位领导移步至厂内布置简朴却庄重的休息室。这里茶水已经备好,门一关,外间的喧嚣被隔绝,气氛变得更为严肃和务实。
一机部孙主任呷了口茶,开门见山:“老杨,老陈,还有光明同志,吴院士快请坐!今天这两台宝贝,我们都看在眼里了,确实是好东西!解决了大问题!现在,找你们来,就是想听听你们最真实的想法和困难。以你们轧钢厂目前的情况,如果全力保障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产能能达到什么水平?”
杨书记与陈厂长对视一眼,虽然他俩不对付,那也是在厂里面,现在老陈一脑门子扎在研究所里,都得老杨求着他,这才出来帮着解决厂里的事。
由杨书记率先开口,语气沉稳:“感谢各位领导的肯定。不瞒您说,孙主任,我们现在是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巨大。高兴的是成果得到了认可,压力是现在厂里任务繁重。手扶拖拉机还好,部分零件可以外包协作,但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必须我们自己做。农用车那边,车架焊接、整体装配调试,也都卡在产能上。”
陈厂长接过话头,更侧重于技术层面:“是的,领导。我们研究所确保了技术可靠,但要转化为稳定、大批量的合格产品,现有的生产场地、专用设备尤其是熟练技术工人,都存在缺口。比如拖拉机变速箱壳体的精加工,需要不少技术精湛的师傅,否则效率上不去,质量稳定性也面临挑战。”
孙主任看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吴院士:“吴院士,从技术角度看,大规模生产的关键瓶颈在哪里?”
吴院士推了推眼镜,言简意赅:“核心是标准化和工装夹具。实验室可以精雕细琢,大规模生产必须靠完善的工艺文件和高效的专用工具。目前我们的工艺卡还在完善,很多工序依赖老师傅的经验,这是不行的。必须尽快设计制造一批专用的夹具、模具,把手艺变成工艺,才能保证质量,提升效率。现在虽然已经可以达到生产标准,但产量上不去。”
这时,老杨老陈的目光都落在了熊光明身上。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为厂里争取资源的关键时刻。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几张粗略的规划图,铺在桌子上。
熊光明语气坚定: “各位领导,杨书记和陈厂长、吴院士说的都是实情,是客观困难。”
“但我们轧钢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决心,也有能力克服困难!我们内部初步议过一个三步走的产能提升方案,请领导们斟酌。”
他指着图纸解释道:“第一步,是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 我们建议,立刻在厂区东侧空地建立专用装配车间,组建两条独立的生产线,一条专攻发动机,一条农用车组装线。拖拉机我们厂暂时不考虑,四九城方面可以交给拖拉机公司。人员方面,从全厂选拔优秀青工,由老师傅一对一包教包会,实行三班倒,做到人停机不停!”
“第二步,是关键设备升级和外部协作。我们需要部里支持,尽快调配几台关键设备,比如大型冲压机、更精密的镗床。同时,将一部分非核心、标准化的零部件,如标准紧固件、简单的铸件,扩散到有条件的兄弟厂协作生产,我们负责技术标准和最终验收,这样才能把我们自身有限的力量集中在核心部件上。”
熊光明最后说道:“第三步,才是考虑长远的,新建或扩建厂房都需要更全面的规划和投入。当务之急,是把第一步和第二步走稳、走快!在筹备新设备和建立新厂房期间培训一批合格的工人。也能让兄弟厂来学习,我们也能在实际生产中找到相对的难点,便于对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