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残茶玉璜照汗青(拾)
第十回:崖门血雨湮日月 张璜寒光证死生(下)
书接上回!
北苑先春。
那是临安家中,他们最后一起品尝的茶。
是那个洁白的雪夜破碎前,留给陈璧娘的最后的一点暖意。
是安宁岁月,琴瑟和鸣的象征。
也是刻骨铭心,无休无止的思念。
更是跨越生死,矢志不渝的约定。
陈璧娘将合璧的玉璜,紧紧攥在胸口。
那冰冷的玉石,此刻却仿佛带着丈夫最后的心跳与体温。
烫得她心口,发出一阵剧烈的、几乎窒息的抽痛。
也就在这心神激荡至极的时刻。
她发间那根用了三年、看似普通却从未离身的木簪,那张达早年亲手为她雕琢的礼物。
不知是因连日奔波劳顿,木质已酥,还是因她情绪激荡、气血奔涌所致,竟毫无征兆地“啪”地一声,从中断裂。
木簪落地,滚了两滚。
从中空的断口处,轻飘飘地落出一卷细细的、以数根青丝紧紧缠绕的帛书。
陈璧娘怔住,这木簪她日夜佩戴,梳洗寝寐不曾稍离,竟从未发现内有乾坤。
一股莫名的预感,让她心脏狂跳。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拾起那卷微凉的帛书。
指尖微颤地,一点点解开那缠绕的发丝——那些她的发丝。
帛纸已微微泛黄,边缘磨损,显是时常被取出摩挲观看。
上面,是张达那力透纸背、她无比熟悉的笔迹。
开头的日期,赫然是德佑二年正月,临安别前。
这竟是一封……他早已写好,却从未交出,深藏至今的——短短数百字的和离书!
书中言道,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
他不忍妻子年华空浮,受他牵连,愿解除婚约。
放陈璧娘自由,任她海阔天空。
言辞恳切,理智而克制。
然而,当陈璧娘目光移至末尾。
那一行“望卿另择佳婿,平安终老”。
却被一道浓重、决绝、甚至带着几分狂乱的朱砂笔迹。
狠狠地抹掉,那力度几乎将整个帛书划破。
朱砂的旁边,是张达以他最常用的墨笔,
重新添上的、力透纸背、仿佛用尽平生力气写下的两行字。
“然达私心,九死不悔。”
“山河可倾,此心不易。”
“望卿……珍重。”
原来,在临安相别那日,他就早已存了死志。
所谓的退守南粤,不过是对她的安抚之计而已。
而对于这段感情,他在理智上想给她一条生路。
却终究,在情感上放不下,忘不掉,舍不得。
这一封,他未曾言明、深藏簪中的和离书。
是张达内心,理智与情感的极致挣扎。
是他对陈璧娘爱到极致、却又怕误她终生的矛盾与痛苦。
最终,那深沉如海、无法割舍的爱恋与不舍,战胜了冰冷的理智。
化作了这朱笔抹去的决绝,与墨笔添上的、跨越生死的叮咛。
玉璜上的“来生仍点北苑春”,是浪漫的约定与期盼。
而这和离书上“此心不易”的添注,则是现世中至死不渝的誓言。
一玉一书,一柔一刚,共同构成了心爱的男人,对她,对家,对那段再也回不去的宁静岁月,最深沉的告白与眷恋。
陈璧娘,没有再哭。
极致的悲痛过后,是一种异常的平静。
如同风暴过后,那一片死寂的海面。
她将两半玉璜小心翼翼、郑重万分地收入怀中最贴身的位置。
将那封承载着丈夫三年复杂心绪、重于千斤的和离书重新卷好。
轻轻地塞入内衬,顺手拍了拍。
她起身打来清水,无比轻柔地为张达擦拭去脸上的血污。
整理他凌乱的须发,为他换上她一直带在行囊中的、他昔日最爱的一件半旧青衫。
那是他还在临安做御前侍卫时常穿的便服,带着些许往昔的温存气息。
然后,她命令士兵将他,与其他找到的阵亡将士遗体一同,庄重地安置在几条堆满柴薪、泼洒了火油的船上。
“丞相与陛下,已与海国同葬。”
她站在主祭的船头,素衣胜雪,声音平静得可怕,却蕴含着足以令天地动容的坚定力量。
“诸位大宋英魂,亦当随行。这万里海疆,波涛之下,便是吾等最后的陵寝,亦是不屈的丰碑。”
火把被陈璧娘亲手投入柴堆,烈焰轰然而起。
冲天火光映亮了昏暗的海面,也映照着她坚毅如石刻的侧脸。
以及眼中那两簇比火焰更炽热、更持久的信念之火。
海风呜咽,卷着灰烬与忠魂飘向远方。
如同不灭的精魂,融入这浩渺烟波。
她蓦然转身,面对幸存下来的、面带悲戚、迷茫与愤恨的将士。
猛地举起那面始终随军、衬有文天祥血书、此刻更浸染了无数忠魂热血的军旗。
旗帜在熊熊火光与猎猎海风中狂舞,发出裂帛般的声响。
“崖门之败,非战之罪,乃天不佑宋。”
“然,陆丞相负帝蹈海,张将军力战殉国,陛下蒙难,万千将士血染沧溟,已尽忠节!丹心可昭日月,气节长存天地!”
“我等活着的人,骨头还没断,血还没流干,就当承其志,继其业!”
她的目光如电,扫过每一张面孔。
“元虏可毁我社稷,可屠我军民,但灭不了我汉家精神,绝不了我忠义之魂!”
“只要这面旗还在,只要还有一人心怀故国,不忘血仇,抗元之火,便永不熄灭!终有一日,星火亦可燎原!”
“传令!撤离崖门,返回蝮蛇岛。重整旗鼓,以待天时!”
船队缓缓驶离,这片承载了太多悲痛与忠诚的海域。
陈璧娘最后望了一眼,那逐渐被夜幕吞噬的葬礼之火。
将所有的悲痛、所有的柔情、所有的脆弱,都深深埋入心底最深处,并以钢铁般的意志封印。
从此,她不再仅仅是为夫报仇的妻子。
更是承继了文天祥风骨、陆秀夫气节、张世杰勇武、张达深情,以及万千殉国将士遗志的南粤抗元领袖。
她的肩头,担起了更为沉重、也更光辉的使命。
让这面浸染了无数忠魂热血的旗帜,继续在这破碎的山河间。
不屈不挠地飘扬下去,直至黎明。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