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官居一品 驿路星辰 狂妃很彪悍 寒门宰相 灵剑尊 抗战之烽火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8章 外臣使至汴京楼,聊赠一壶酒(3)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但是在这脚力送信的途中,恰好经过大相国寺,说来也巧,正见得一酒店中乃是晏秋,王贺之,李秉藏在饮,遂停步入店,据说早上往晏府送信一事。

反应最大的当然是李秉藏,急声呼出,“苏子邀我!”,就起身欲去。

晏秋急忙阻拦,“汝未听此二哥(那送信的别称,大抵也是晏秋认识的)言苏子已经去枢密院了吗?汝不能同去。吾让你同去西水门迎接西夏使者,已经是犯了官家的律令,论例当斩呀,吾乃是犯了死罪。现在你如果去见苏子,再随他去枢密院,岂不是会被夏国使臣拆穿!”

李秉藏歉意道“晏将军言之有理,是我之过也,我不能私见李昌吉者。”

晏秋道“是呀!我与你可是有约法三章的,在这汴京城内,我可保你行动无忧,但若是你违背逆约,定……”

李秉藏应声诺道“是是是!”

王贺之接着道“来来,吃酒,吃酒,莫想其他事宜,来来来,酒干一杯!”

那送信的二哥正疲惫饥饿之间,晏秋也看出来了,说道“不如二哥就在此同食!”

那二哥拒道“吾只乃一送信的郎官,苏府一下人,怎么能与诸位大人同食!”

王贺之道“唉……苏府上的郎官学识也在一般人之上,不然怎可在苏府行事。想当年吾也不过是王公(王安石)府上的郎官,再说了,我就不信那等轻薄贵贱之理,不如你看这四方桌上只有三方之客,欠一人也,不如你就留下来一同饮宴,也好说我等是好客。待有时机,你也好在苏府上为我等美言几句,吾去苏府时也有立锥之地,不然苏子总是轻薄我等,不就是你说的轻薄贵贱之事吗?”

晏秋急忙附和道“对对对,我早就想入得苏门,可惜啊,苏子总是看不上我,就是因为苏府上没有得力之人相助啊!”

那小二哥被说的不好意思了,或者是被晏秋和王贺之忽悠的目眩神离的,就留下来一起吃酒,并感愧道“此宴乃是上好佳品,人乃世间贵胄,且看一人乃是西夏国的青山王,一人是王(王拱辰)门贵胄,一人又是晏家三卿。吾小小小厮真是三生有幸也!”于是那个小二哥就与三人痛饮,可以说是烂醉如泥啊,酒醒之后,却不知所事,也不知所往,于是苏轼等人送给范纯仁的信笺就没有送成。

再说李昌吉和梁道二人正在枢密院属楼等待宋官家,或听得门外有宋朝大臣求见,二人诧异之间,那人呈上书信,李昌吉阅毕而后交给梁道。

梁道阅毕后言道“这苏轼要先来看望我等,不知其意欲何为。”

李昌吉冷静的道“是呀!这苏轼乃是宋国的权力之臣,又是人间圣贤,其声名在我们大夏国也是如雷贯耳,今日欲来接见与我,不知是何用心?”

梁道曰“事有蹊跷,此一路上所见所闻,不免让人感慨,明明是吾等带着金银贵器来汴京赎人,却像是他们有求于我一样,难道这就是宋之道。”

李昌吉道“吾也觉得分外奇怪,不过且看事态如何再说?”

果然不多时,苏轼即率众人而来,枢密院一时引来诸多人士。有人吓傻,有人惊呆,这苏门锦绣,一伙俱在。

李昌吉见苏子道“哎呀呀!苏子而来,真是三生有信,吾在夏国可是没有少读苏子的文章,不妨告诉你,我朝梁太后可是收藏你数册诗集,如珍如宝也!”

苏轼谦虚道“能得大夏国人,尤其是贵国之主认可,乃是苏某平生之幸也。不过苏某之章乃是性情之词,不如‘兵法’,‘物论’那般切合时宜。”

李昌吉急忙道“唉!我大夏国人也是性情中人,人皆谓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乃平常,并非中原人士所传言的狼子野心。”

苏轼道“哦,看得出来夏使也非等闲之辈,言语之间尽显文采奕奕,那以你之见,这汴京城景色如何?”

李昌吉道“正如苏子拜帖所言,‘汴京城邑,九曲楼台,处处人家;开封城府,宝寺龙亭,幽谷雁塔’,可谓是玲珑天下,景色与人俱佳。”

苏轼赞道“看来夏使汉文之力,乃是登峰造极也,与吾等可谓是不相上下也。”

李昌吉谦虚道“昌吉之文力恐不及苏子之万一,不过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

苏轼道“哈哈,我听说夏人少时皆有习作汉文的经历,通读汉书,并以《兵法》,《楚辞》为必读圣物,故而长大后皆成汉学泰斗。”

李昌吉假装疑惑道“苏子所言‘听说’乃是听青山王说?”

苏轼则尴尬的回应道“何以见得?”

李昌吉道“在我们大夏国能有机会读《兵法》和《楚辞》只乃是皇亲国戚,若吾等这般在乡野之人在大夏国只能习汉文,不能念《兵法》和《楚辞》,而今西夏的皇亲能在汴梁者,唯有青山王也。”

苏轼后面有人道,“青山王已于前日拜入苏门,其灵修慧根自不平常。”

苏轼摆手道“唉!以苏某之才,岂能为王师,不过是青山王抬举,与在下闹着玩的,不足为挂齿。”

李昌吉道“哈哈,我在大夏国时就听说苏子门生,遍布天下,若能得苏子一授,此生无憾,既然青山王入得苏门,那可否请苏子受纳于我,这样我也算是不枉此行!待回大夏国时,也能仰面向天,阶升一级也。”

众人哈哈哈大笑。

听着这爽朗的笑声,李昌吉对苏轼后面这几位宋人也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眼神开始转向苏轼身后。

苏轼见状,一一介绍之。

李昌吉听毕,一一拱手敬之,后又道“宋人喜酒,无酒不成诗,今日吾也带了西夏的马奶酒,乃是一番异域风情,想邀诸位品尝。”

苏轼见状心中大喜,夏国使者不吝千里迢迢,居然还不忘带着酒水,也可谓是性情中人,苏轼勉谢道“夏国之酒,汴京城也有售卖,只是不知夏使所带的酒乃是何种滋味,哈哈”,苏轼说着这话即是摇头晃脑的向身后扫视了一番,众人也都领会其意,纷纷拥呼道“今日定要且尝一番!”

李昌吉道“汴京城内的夏酒,乃是我朝民间所作,用料粗制,酿造方法简陋,尤其是马奶更不易久藏,能到千里之外的汴京,其早已不是原有风味。今吾带的酒乃新酿之佳品。唐将军曾在兴庆府与我对饮,赞之其乃是‘浑厚独特,入口沁香!’”

众人纷纷感叹,没想到今日还能尝到正宗西夏马奶酒,真的幸甚至哉!

苏轼与李昌吉边说边走,片刻后便来到酒桌前,枢密院已经为之准备了酒菜,只是李昌吉命人撤换掉宋酒,并拿出自己所带的西夏酒。

众人闻之,大呼西夏之酒,乃是广阔而博大,悠远而飘香,你看那酒壶就知,硕大无比的陶制长壶(其实是西夏人不善于制瓷,哪里能造的宋朝玲珑的酒壶),每一壶都盛装了五十两的好酒。

李昌吉打开一壶,果然是酒香四溢,各人闻之,无不感叹,“果真是醇厚幽鸣,闻之即有三分醉意。”李昌吉让人分发饮器,自己逐一倒之并分发于各人。

众人见之,此酒色白,似马奶,但是比马奶稀,久置微有色沉,上浮清水,再闻,则飘香阵阵,散入人间,沁人心房。苏轼等人,既是诗人,又是酒徒,自然馋坏了自己的舌尖味蕾,看那黄庭坚已经急不可耐,偷偷的抿了一口,众人笑之。

黄庭坚亦笑“此酒甘醇浓烈,每饮一口,即是血脉喷张,忍不住想赋诗一首。”

晁补之附和道“来来来,鲁直请出言烩诗一首,以验此酒风范。”

黄庭坚不愿意道“今我至此喝酒,主人家还没有说话,我怎敢喧宾夺主呢,还是请夏使出诗描述一番。”

李昌吉推辞道“唉!今日至此,乃是宋地,汝等当是主人,吾等才是客人,黄鲁直作诗怎么能叫‘喧宾夺主’呢?”

黄庭坚笑道“可是这酒乃是你等所携!你才最晓得其中的微妙,所以汝出言描摹才最为贴切!”

李昌吉道“既然鲁直有此言,那我就以酒作诗一首,以慰各位,可是我夏人向来不善文第,若是作的不好,可不要扫了各位喝酒的雅兴呀!”谦虚之词,溢怀入杯,李昌吉说完捻指胸前,片刻思量:

春逢盛世汴京楼,东来宝地赠美酒。

繁华美景歌与奏,君饮我饮醉不休。

苏轼立刻赞道“好!远来即是客,客来本应是好酒好肉相待,却让客来赠我美酒,此非寻常客也!”

众人也对西夏使者刮目相看,纷纷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各人纷纷自己品鉴此酒,有的觉得润喉,有的龇牙憋眼,有的更无半点反应,且看如何?

李格非道“此酒入口绵柔,可是入肺却是浓烈有加,后劲纷呈,难以言表。”

晁补之道“此酒与宋酒相比,乃是自加奶香,奶与酒相得益彰,也别有一番滋味。”

张耒道“我看此酒比宋酒稍稍那么平淡了一些。”

李禧道“平生未曾尝过夏酒,今日饮却,丝丝入喉,醇美与香烈皆可口。”

黄庭坚道“酒在人心,人却醉意九天,想入翩翩也!”

董荣道“此酒应顺黄河之水而来,便不同于人间凡物。”

苏辙道“夏酒与宋酒相比更为温顺,入口甘甜,入喉则稍带劲道。”

李昌吉道“各位品酒,意见不一,皆因个人品味不同,所谓百人有百人味,千人有千人论,此乃是平常也。”

苏轼道“既然人皆有不同,不知夏使以为此酒如何呀?”

梁道抢在李昌吉之前说道“各人觉得酒的滋味虽然不一,但酒乃只有一种,一种酒品出万千种滋味,就是人之不同也。夏人与宋人乃是两种人,诸多事宜对夏人来说是为平常,在宋人看来却非同寻常也。”

苏轼抢道“此言盖讲夏宋有别,两国之间地域风貌,人物情感皆有差别,如何求同存异方才是当今要务。”

梁道曰“诸位,吾等此次前来汴京乃是为接青山王回夏国,此乃我等入宋第一要务!”

苏轼刚要出言解释,李昌吉即急抢话道,“吾等今日在此饮宴,还是不论及政事为妙,毕竟美酒在场,弃之岂不是辜负了这美酒,大家可尽情享受美酒之乐也?”说完不住的向梁道使以眼色,示意其不要在此刻论及此事。

苏轼内心想今日前来就是为了刺探西夏人的虚实,既然其自己要论,可不能错过此机会,否则如果是自己直接问其来意,恐怕有失礼仪,并且很可陷入被动,落入下风,于是苏轼故意又婉转的道“青山王入宋,我大宋一直待之为上宾。待朝议之日,便可得见!”

李昌吉就是怕先行议论,恐泄露其心机,所以阻止梁道提及此事,可是现在众人的目光都注视在这件事上,好像是囫囵不过去了,只能试着搪塞擦边而过,莫要再触及内里。于是浅意发问“诸位言,酒之为一种酒,却是滋味万千。青山王乃是一个人,一件事,诸位尽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轼道,“酒乃为一种酒,吾等品鉴,皆谓其美,是乃酒与我无仇,酒与汝无仇,言乃信由心生;但是青山王之事,宋人和夏人乃属对立之面,吾乃为宋臣,夏使乃为夏臣,诸多利益纠葛自然造就立地鲜明的异状。”

众人一时不敢说话,苏轼见李昌吉和梁道也不想说话,气氛沉淀,这显然不是苏轼和李昌吉想要的结果,可是谁先说如何处置青山王,谁就决定此局的基调,显然苏轼和李昌吉都不想即刻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像赌博,谁先亮出自己的底牌,谁就无主动权。

黄庭坚倒是先说话“吾以为青山王私自率兵攻宋,如今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乃是咎由自取,但其明为夏人,夏国不可坐视不理。”

李昌吉对黄庭坚道“青山王不听调令,私自率兵攻宋,夏国也是事后才得知,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说到底我夏国也是受害者。”

黄庭坚回应道“青山王本身罪大恶极,若能在战场上斩之,那自然是最好,而今俘于汴京,其人关系到宋夏两国之决策,至于如何处置,乃是官家策定,吾等莫敢多言。”

李格非道“青山王是犯宋之罪人,扰民八百里,祸得一世人间,熙河路生灵涂炭,吾以为不可饶恕,否则怎么对的起死去的泱泱壮士。”李格非略微停顿一番,又道“然我宋人向来仁义,兴许不会伤其性命。青山王既然是夏国的王,夏国不能袖手旁观,待宋夏两国相议之后,再行定夺。如果青山王是宋之臣民,山贼或盗匪,也许早就身首异处了。”言下之意是要不是看在他是夏国的王,早就结果了他。

李昌吉又问李格非道“那仁兄以为夏国当为此局负全责。”

李格非回应道“至于如何处置,官家自会定夺,全责与否乃是两国商定,吾等不可擅自抉择。”李格非依然将定夺此事的责任推给大宋的官家。

李昌吉见李格非也不愿意说出大宋官家的意图,心里也是不好琢磨,不过大抵了解宋人必不会轻饶青山王。

苏轼见李昌吉有意无意的套取宋人底细,遂也曰“青山王擅自侵宋,其罪责难逃,如何处置,乃由两国商议,不过吾以为大宋皆以仁义为先,只要夏国能对青山王所损之物予以修复赔偿,所伤、杀之民予以安抚,此事未必不可解也。”

苏辙补充道“青山王伤损我大宋八百里江山,有近万宋人死于此役,盖其过也,即有损宋夏两国关系,又损两相之臣民。此等罪大恶极之人,本应该处以极刑,可是因为其是夏国之王,处处干系两国之谊,不可轻易杀之,恐有损宋夏之间本是不睦的关系!”

李昌吉道“可是如君等所言,青山王乃是罪大恶极,宋人本应该对其恨之入骨,可是吾听说苏子乃收青山王为学子,此种待遇,貌似不是对待罪大恶极之人所应有的态度。”李昌吉果真也是心细如尘,竟然牢牢记得有人说过苏轼收青山王为学子之事。

苏轼则急忙解释道“宋人以为,国之纷争,乃在战场上的力敌,战场之下则需礼遇之,这样方可呈大仁大义风范。”

李昌吉微微奸邪而笑道“汝等可知若是青山王在宋国过的快活,宋国又不伤其性命,我大夏国何苦还要不远千里来救之此人。”

苏轼回应道“近十年来,宋夏两国纷争不断,交通不进,人烟不至,使节困靡。青山王被俘于汴京,正是想借此契机与夏国商议会盟,以定百年之约,利之朝堂,更惠至百姓。”

李昌吉大笑道“原来青山王被俘只是为了创造两国会盟的契机。这岂非是舍本逐末呀!”

苏轼则急忙纠正道“夏使有所误解,青山王攻宋本是其私自行为,并非为会盟所使,会盟契机乃是偶然而生,并非因果。”

各人所论皆是各自心思,可是李昌吉内心明白,李秉藏的性命对夏国,对他自己都不重要,但是他要故作在乎李秉藏的性命,否他原先与梁太后商议好的计策则难以施行。李昌吉在兴庆府与梁氏议定,用白沙之地换取西平府,西平府乃是夏国重镇,其上扼长城,下括黄河,本是夏国之土,大宋刚刚凭借绝对优势兵力方才抢占此地。可以说如果稳住了灵州,大宋江山命脉可得长久,西北将再无战事,但是灵州城距离兴庆府实在太近,西夏国主怎能隐忍自己生活在宋军威慑之下,这样看来,西夏国欲取灵州之地应当是志在必得。若单从利益交换角度,显然不是对等的,因为白沙之地虽然是话外之地,但因其过于庞大,怎么说也是超过西平府的价值,但是西平府城的战略意义实在重大,西夏国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再从宋人角度看这灵州城,这座城是一年前刚刚从西夏手中夺得的城池,其民尚未完全驯化,其土也未完全开发,只因据长城而能对敌西夏,要不然宋人不可能在此据守这么久。

不过谈判吗,当然要首先隐藏自己的意图,否则底牌明现,自然难以取胜,李昌吉假装哀求道“万望上国疼惜青山王性命,切勿伤之分毫,一切皆可商议。”

晁补之欲与之争辩,苏轼则来抢道“宋国之意明了,可是夏国之意如何?李将军尚未有明言。”

李昌吉回道“夏国本意是青山王私自出兵,乃犯兵家大忌,上不听圣主,下陷将士性命于不顾,此人乃是大夏国的千古罪人,本不该来救,奈何吾主念在其乃是先君之弟,不忍其身陷他国,又因各遗老宗族求情,故而遣臣务必要救其回去。”

苏轼道“那西夏国将如何救得青山王归去,总不能凭汝这三寸不烂之舌和这数车的马奶酒吧?”

李昌吉回道“自然不是,西夏国也怀十二分的诚意行事,请君莫要担心,只是如何交换,事关机密,不便在此明说。”

苏轼已然觉得羞辱,自己与众倾囊相吐,却换来对方“事关机密”,众人也是嘘声一片。

李昌吉也明白其意,遂说,“西夏所携诚意也是满满,今日并非故意隐匿,只是若是现在吾等就达成会盟,那当见赵宋官家时,岂不是拿不出更硬的资本。”

苏轼明白其意,只是不算太高兴,于是众人草草宴毕。

也不是李昌吉不能说,只是各人立场不同,李昌吉毕竟为西夏使臣,其当处处为西夏着想,若是此次全然告知苏轼,对其谈判相当不利,讨价还价吗!还是需要逐项增减,否则一上来就报出底价,得不偿失,嗯,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得不说宋人这次遇上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

众人速速归去。只留的李昌吉与梁道在枢密院属楼。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影视之多子多福 赵氏嫡女 穿越1942有空间 乙木修仙录 福艳之都市后宫 贞观大闲人 艳海风波 收到未来新闻,假千金成唯一信仰 林岚秦小雅 九龙至尊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重生之丧尸时代 修神外传 御兽从零分开始 末世之杀医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明末超级土豪 我是王富贵 红楼志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寒门小郎中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我在美利坚当兵王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女帝爱上胖流氓 汉节 一来开无敌挂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 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 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 大梁辽王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