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军工科技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 驿路星辰 清末之帝国崛起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0章 和盟交契修好时,苏法借势起(4)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再说苏轼之法之所以显得那么软和,不过是顾忌向太后这一类人会首先反对,所以为免变法之初就树敌太多,苏轼强行将各项条款删减,以达到不与贵族争利的效果。而范纯仁则认为这种不痛不痒的变革,不如就不要施行了。

众臣各相絮语,熙熙攘攘的吵闹,都感叹范纯仁表面上与世无争,但内心里却一直寻求变革!

这时候黄庭坚出来说道“范公且稍作息怒,听我几句!”然后又对众人道“如今苏翁之法,乃是第一步,还有后续,万事皆从一而起,待到新法大成必可覆旧,至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造法’等等诸多法案都在苏翁策略之中,一朝之上,不能尽言其明细!”

范纯仁见黄庭坚一口气说出了王安石变法各项策略名讳,看其样子还是做过一些变法方面的功课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熟悉王安石的律策,范纯仁内心稍舒,温声言道“既然鲁直有言苏翁之法乃对王公之法多有参照,为何不能一概而出,而要先行所谓之‘兵、民、吏’,吾窃以为还应增加‘官,商,富’等诸法条例。”

范纯仁未及言毕,人群中即有人反对,大声骂道“苏翁之法实乃大谬之法,养兵千日却只用于一时,未免太过浪费,使国贫弱,可叹其居心。莫非又是想将大宋推向水深火热之中。”但看那人是谁,乃是程颐,司马光的党羽,当年废除新法,有他一“功”。

黄庭坚见程颐来者不善,但惧其是前辈,所以未敢怒声以对,只恭敬的道“正叔(程颐,字正叔)公!你且知苏翁之法,还未成效,便被居心不良者掐死,是乃半途而废也,前功则尽弃。想苏翁呕心沥血,吾等亲历万般乃酿出一明光大道,却被居心不良者掐断咽喉,谁之过也?”黄庭坚越说到后面越激动,甚至顾不得人伦敬辞。

范纯仁也是看不惯程颐,出来骂道“汝等腐儒天天勾思玄理,却不为朝廷出力,如今朝廷每每着力变通,却又跳出来反对,岂非是小人也哉!”是的范纯仁虽然觉得苏法力度不够,但是本身还是支持苏法的。

向太后见朝堂上开始吵起来了,便不快的骂道“程正叔之见,乃是狭隘之见,自古变法必为图强,汝等阻力变法,乃是阻我宋奋扬,我看汝官越贬越低,不如下放出京,好好去山野之间研究宇宙万物的玄理。”向太后骂程颐大概也非本心,朝上大多数人都支持变法,她要是不识相,恐怕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可是从另一角度也可解释,那便是王法(王安石的法)废止的这十年,大宋财政,军事,民生不仅没有变好,反而逐渐变差,并且到了一个不可挽回的程度,正是所谓的病入膏肓。所以才有更多眼明之人认为当初废除王安石的法度乃是大错特错。

既然有这么多人看到王法废止的弊端,那向太后则更不能站在少数人的一边,诸如程颐,崔淹等人乃是逆时代潮流,可以称之为“元佑逆流”。如此可以看出向太后虽然不聪明,但是察颜观色的本领却也是蛮足的。向太后随即骂曰“来人,快把程颐这厮叉出去,贬谪涪州,不得朝廷召见,不准入京。”

程颐还想狡辩,可是侍卫已经架着他押出了宣德殿。那侍卫也不手软,直接从数级的台阶扔了下去,可惜了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骨头差一点就断了几根,不过好在几级台阶也不算高,程颐算是身乃完整的走出了宣德殿,从此便再未踏入宋朝宫墙。

众人见向太后盛怒,都乃不敢说话。这样向太后无形之中,又为苏党扫清了一波障碍。

宣德殿上安静了好一阵子。最后苏轼说话了,“官家,新法所立已久,如今施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又转脸对范纯仁道)范公心切,苏某怎能不知,只是事乃有先后,人乃有缓急,正如鲁直所言,万事当从一而起,而后才有二三!所以故而有‘兵,民,吏’,再推之‘官,商,富’。”

范纯仁默然的点了点头,估计也是不想再反对,或者也是理解了苏轼等人的苦心,遂言道“即是如此,当尽快施行,以观其成效,若有何事需要范某出力,吾当义不容辞!”

向太后也顺势来了个附和“哀家也愿为新法出力!”至于其是否真心出力,那谁知道,也许她只是想站在人多的一边,不忍自己被零落成个自一派。于是她又殷勤的对苏轼说“不知苏子现今还有何要求?”

苏轼急道“苏某施行新法,却为政令所阻,官无权则名不正,吏无令则行不得,所以……”

太后看出苏轼的意思,说道“哦,苏子大才,却只为汴京城小吏,哀家自然知之,可是如今比苏子官大的职位,也只有范尧夫的宰职了,”向太后用殷切的眼光望着范纯仁,似在讲“大宋想让苏轼为宰,你快辞职!”是的,终于圆到了“登宰”的故事上了。

范纯仁本身就不恋权,听到苏轼和向太后刚刚说的话,真是开心死了,他早就想辞宰了,所以他立马回道“官家,为了新法,臣等愿意立刻去官,乃让苏子担当宰职更为妥帖,也利政令之行。”随后便拉起苏轼之手,似作交接状。

苏轼见之,十分感动,不过还是客气道“范公为宰兢兢业业,在官之道未敢有半分的差池,今却为了我苏轼甘愿去官,似有成人之美意,实在是千古名臣,让吾等众人叹服。不过自古君子不夺人所爱,我若无功而取代尧夫,恐为天下人耻笑。我看我还是向太后请任副宰左仆射郎!”苏轼此言一出,一阵喧哗,原来有德行的人脑子容易抽风,苏轼自诩为天地狂客,果然是狂的不得了,给他宰相之职都不当。当然也有人理解为“不为一官半职而欠身”,“不愿独欠范纯仁一个人情”,外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可是苏轼当然有自己的考虑。这种考虑乃是因为赵煦,也是因为这次辞宰为他变法留下最大的隐患,最终甚至差一点而被流放。

可是向太后听到苏轼只愿做副宰左仆射郎非常的不高兴,因为她中意由蔡京来做副宰左仆射郎,主要是因为蔡京好控制。但她也不能贸然拒绝苏轼,可蔡京又当如何安排呢?毕竟培养提拔一个体己的人需要机会。向太后疑惑且道,“苏子啊!这副宰左仆射郎可是还要受制于人呐,你可知之!”

苏轼满身饱气的拍着胸脯对向太后道“臣乃知之,范公乃是大智之人,必会支持我等施行新法,所以臣当副宰无碍也!”说完向范纯仁使了个眼色,范纯仁虽然觉得诧异,不过也顺势用眼神回应了苏轼。

事至于此难道就完了,苏轼的目的还没说呢!没错,只见他又拱手对太后道“官家,虽然吾之新法已定,臣等也当为朝廷效犬马之劳。只是臣之努力,也更需要官家信赖和支持!臣乃斗胆想请赵煦君为此次变法主帅,一来可体现官家为新法出力,二来皇上年岁不小,也当大任,为以后主政平添百分资力,其三,有皇上坐镇,百官百姓乃服,嫣有新法不成的道理!”这下你们看到了吧,苏轼辞宰目的是为了扶赵煦上位。古人有云“予之而不取,是为取之更大!”这就是苏轼辞宰的目的,要不然向太后就会说“连宰相之位都给你了,你难道还要皇位不成。”所以苏轼这明摆着就是想立比肩王公的伟业,由皇帝坐镇,还怕什么?

苏轼此言一出,大殿喧哗不断,但是却没有谁敢出声。可是在殿上众人心中,不论新党旧党还是无党性之人都认为赵煦应当可以主政了,只是太后牢牢的把控着权利,如今苏轼这话一出,正似惊雷一般,震慑着曾今都唯唯诺诺的朝臣,也震慑了在赵煦身后的向太后。

赵煦听了苏轼的建言,果然是有了好眼色,急忙回身望向向太后道,“娘娘,煦儿已经长大,便想替娘娘分忧,若是从前还好,可是新法当立,有万般琐事需要操持,儿臣不忍娘娘劳心劳力,便自请为国分忧。”

向太后听了赵煦的话心里终于明白了,这赵煦分明是联合苏轼来分权的,可是向太后看着这殿下满朝的文武,个个皆用期盼渴望的目光注视着自己。毕竟女人主国日久,朝臣哪能不忧。向太后不好明着阻挠赵煦当政,自古有言,皇帝幼,母掌权为辅正;皇帝长,母再掌权便是僭越,是要遭受千夫所指的,向太后肯定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极不情愿的说道“煦儿有此诚心,母甚感欣慰。原本母后打算待新法施行顺遂再还政于你,留你一个清明的天下,今见你如此倾心,不如就乘此时机将这国之重事交付于你,望你能复先皇之遗志,潜心变法图强,革弊出新,以看新的政绩。”

是的,你没听错,这次向太后的话怎么这么爽快,难道还政赵煦就这么苏轼的几句话就成了吗。当然不是,自古有“言所以,而作不所以”,能爽快如斯必然留有祸心。那向太后的祸心到底为何?且再听之!向太后又对众人道“变法之事,名目繁多,变数不定,大宋当万众一心方可成事,我一妇道人家也愿为之出力,变法所需银钱财物巨量,虽然苏子已定‘盐,绢,瓷’等税赋所出,那我也捐出宫中非紧要的支出。宫中薪火减半,钗凤卯箍一应退去,流苏胭粉也辞半分,宫中膳食,鹿肉改用猪肉,甜心糕点食不完则当留之复用!”

听到这些话,你以为大臣们或者读者会感动,这向太后如此明事理,知天义,其实不然,这向太后其实是在诚心恶心苏轼,给苏轼制造事端。大宋皇家吃穿用度尚节俭,汴京也是应了前朝的宫台楼阁,所以能省则省。所以皇宫里省下财物对于变法来说无甚鸟用。那她强调自己为新法出力,不过是……居心就在这里,只听她又说“官家已为新法出力,那汝等众臣,富商大家,可不能少呀!”向太后摇头晃脑的在殿下群臣中寻觅一遭,然后口里还喊道“宗回(他的哥哥,向宗回)!宗回!可在呀?”

向宗回出列曰“官家娘娘,我在!有何吩咐?”向宗回已经能推断出向太后要说什么,正是惊慌之状。

向太后道“宗回,你乃我向氏族人,也是煦儿的舅舅,现在皇上要行新法,正是用钱之际,汝是否可以出一点。”

向宗回急忙回应道“娘娘,吾只乃是一个评事官,没有多少银子!”说着还向向太后使了眼色,示意是“你为什么拿我开刀呀!”

向太后却不让,他铁定是要拿自己的哥哥出来“抛砖引玉”啊,拿自己人开刀,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向太后更不依不饶道“哦!是吗?你难道只为一个评事官吗?我可是知道你刚刚买了宅子。目今朝堂上下无人不为新法出力,你乃是我向门举足轻重的人焉,汝不出钱,谁出?”

向宗回无奈只得说“好!”声音喑哑,底气十分的不足。

向太后又似寻觅状的叫道“高公绘,高公纪可在呀!”听之无人回答,又重复叫“高公绘,高公纪可在呀!”

群臣中方才有人出来答道“此二人自高后去后,再未入朝,恐怕悲伤过度,难以释怀,故而……”实际上就是失势了,怕被人打吧。

听了这话,向太后假装体恤的道“这样啊!既然此二者伤心如斯,不来朝上也罢!不过变法人人都有责任出力,没有他们怎么能行,速差人问之‘可否为新法出钱两百万贯?’”这就给高门下了定额,殿下其他大族也无不忌惮。

向太后又道“既然宫中,向家,高家都已蓄资以捐新法,以示表率,汝等众人可不能落其下风。”向太后示意殿下所有人都踊跃出钱。

果然向太后最后的目的终于表露出来,她如果一上来就在要群臣出钱出力,这谁受的了啊?所以先给自己,向家,高家立了一个定位,其他人则不得不依从。果然众人一听说要自己出钱以效新法,都皆呈现惶惶之色,向太后这无形之中给苏轼树立了多少政敌?本来这苏法设计时,就是为了避免触及到当政者的利益。现在倒好,向太后一下子把殿下群臣都调动起来反对苏法,若再出现一个司马光,那这新法岂不是又要凉凉了。

苏轼见宣德殿上喧哗了一阵又一阵,急忙出言解释道“官家啊,这聚财之策,不当从官取,而应从民从商取,官乃有万一,可是民商却有万万,其量众矣!故而钱财取之于官不如取之于民。”

苏轼是不想节外生枝,更不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赵煦可没这个智慧,他说“苏卿家,娘娘所出乃是官家的一番心意,我即为变法的主帅,也当为众之表率,我特意捐出我所持金银玉器首饰玉帛文卷等,也当出售西域进献的上好良马,倾尽所有,只为汝法当成。”真的不长脑子就如同此也,赵煦第一招就让苏轼招架不住!这皇帝都出钱了,大臣能不出吗?大臣出钱心里能乐吗?大臣生怨,这种怨气是发泄在官家身上还是发泄在苏轼身上,这可想而知,苏轼必成众矢之的。

苏轼可真的无奈了。

向太后又来“体恤”道“苏子为国立法,为百姓立命,吾等也愿为新法出力同助苏子行事,谁不出钱,谁就不念我国恩,谁便是阻挠新法施行!”

向太后这种几番操持之下,众人无奈只得纷纷应声齐呼“愿为我大宋效力!”

向太后又道“而今既然新法已定,但看苏门子弟,乃有苏辙,不对,苏辙立为陇右都护,再观之,乃有黄庭坚,李格非,晁补之,张耒,秦观,李禧,董荣这些人远远不够也,我看不如让蔡京入你门府,以增汝等之力。再有常州府知事廖正一正在汴京待招,其年轻得力,才华都在常人之上,也付你苏门。”蔡京自不用说,一个狗皮膏药黏在汴京府的官门,其行有时为正,有时为负,正是投机者的表现。但这廖正一可是个新人,虽然此人已取功名十几年,却一直都是外臣,此番入京除了上报常州府事,还想寻机在汴京城效力,故而待招汴京,此时新法,正是用人之际,故而廖正一此来正是时候!

蔡京听到向太后推荐自己,急忙出班拱手应声“愿为朝廷和苏子效力!”众人听之,也只默然。

廖正一则更为感激涕零道“臣等久为散臣,今能入得苏门效力,实在是三生荣焉,愿为官家和苏子效力!”只见廖正一急忙凑到苏轼周侧,与李格非,李禧,董荣相视一笑,后人称之此四人为“苏门后四学士”!

向太后也急忙为蔡京解释道“蔡元长人乃干将,集功名壮志于一身,更写得一手好字,比那黄鲁直浑圆翼张的书风也毫不逊色,其字为正,其人则更为正。蔡元长久作开封府职事,执法经验丰富,可为大才之用,望苏子善用之。廖正一则为正年善者,可承替苏迈或者苏辙行事,也是一把好手,所谓天赐之人,正当如此!”

苏轼闻听向太后推荐蔡京,心里已有八分主意,这分明就是拿蔡京来监视自己的,蔡京在朝中品行尽人皆知,阿谀谄媚。苏轼一脸无奈,但好似也没有办法,因为向太后没有极力反对他的变法,已经算很给面子了。安插了一个蔡京入施行新法之列,本就不得苏门之众喜,向太后为了规避嫌疑,还顺带搭了一个廖正一,真是别有用心。其实苏轼并不甚了解廖正一此人。

然而,你以为向太后这就完了吗?她还有话说,只见他望向赵煦,而声却对众人言“我煦儿即为主帅,今后也乃主国,那他的恩师赵挺之亦当加官,我看煦儿即为主帅,赵挺之就加官起居舍人吧!”赵挺之既为太傅又为起居舍人,司领两份职差,不知道是不是两份薪酬。

那边的赵挺之急忙拜谢,苏轼也暗自欣喜,赵挺之虽然与自己常有异见,但办事能力还是让人十分看好的,且看后效吧。

现在看来事已定,大宋朝中以范纯仁为宰,苏轼为副宰,行新法事。赵煦为新法主帅,苏轼则为实际的执行者,其余人等皆由苏轼自行安排。

事已至此,向太后示意何超起声“散朝”,而后向太后又向赵挺之使了个眼色,大意是有要事相商。可是正当内侍何超欲起声时,人群中却有人不乐意了,大声道“官家,臣还有事也!”但看那人是谁,却谁也想不到,居然是苏辙。苏辙能主动起声说话实在是难得,苏轼要说话多半都是附和或者反对别人,没想到这次主动……向太后温声问曰“子由有何事矣?”

苏辙声大而宏亮的道“官家,陇右都护一职当由能者居之,臣只乃一介文臣,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担此大任,家兄刚刚实在是开玩笑也!”

这可把向太后整不明白了,急忙诧异道“什么?”

苏辙眼鼻错乱,表情异样,万般无奈。

向太后则有半分怒斥道“子由,这陇右都护乃是封国大吏,岂能由你授辞自如,形同儿戏。这要也是你,不要也是你,你让哀家如何为难?”

苏辙道“正是这么大的官儿,子由不敢担之,家兄事先并未与吾商议,今陡闻之实在惊奇惊诧了也!”同时苏辙一脸诘问的望向苏轼。

丫的,这陇右大都护虽然是大官,不过因为其地处荒僻之所,又因是从西夏那里“割让”来的,大多数人都避之犹恐不及。苏轼在推荐苏辙时也不过随口而出,本以为这封疆之吏官会引得众人哄抢此职,没想到……当然确实有章氏二将欲往,不过被向太后施计……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赵氏嫡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穿越1942有空间 乙木修仙录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林岚秦小雅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重生之神级明星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山村情事 诡秘之主 御兽从零分开始 末世之杀医 曼陀罗妖精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锦衣御明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回到明末当帝王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戒指传奇 万域之王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苏联1941 
最近更新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花屋湘军传奇 太子城传奇 白话三国志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 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