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夺嫡 回到明朝当王爷 狂妃很彪悍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百炼飞升录 抗日之不世军神 中华第四帝国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章 汴梁才俊宴昌吉,兴尽蓝亃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明日”的早上苏轼早早的率人前往枢密院寻那李昌吉和梁道。因夏使所请,苏轼已邀唐国昌在列,不过晏秋暂不在列!

苏轼到达枢密院,李昌吉和梁道早在那里等候,众人见面纷纷拱手互敬,苏轼问候“夏使乃是远客,今日就让吾等领二位使者潜行汴京,看尽城间的繁华。”

李昌吉急忙谢道“有劳苏子矣!我与柱石将军在此已有数月,尚未游赏汴京景致,目前只是从书中,旁人口中得知一二,今日能得文明天下的苏子作陪,不仅可观得景致,还可领略苏门风骚,真乃是前人无有,后人无及呀!”

苏轼道“哈哈,今日必令夏使宾至如归!”

黄庭坚道“枢密院府地离大相国寺最为接近,吾等今日就先去大相国寺。”

众人哈哈大笑道“这鲁直啊!又是想去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吃酒啦,哈哈!”

黄庭坚居然脸色红晕了起来,羞愧的道“唉!今日之主角乃是两位夏使,我鲁直不过是随行而已。”众人又是一阵笑意,看来众人已经忘记了前日里剑拔弩张的敌对之状。

于是这一干人等就先来到大相国寺,黄庭坚,苏轼,李昌吉,梁道,四人居前,其余人紧随其后,大相国寺人来人往,不时有儿童玩耍穿行而过,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苏轼指着前方的酒旗楼头说道“夏使,你看,此乃汴京酒家,”又指着不远处的丝绸庄说道“夏使,这乃是我朝的丝绸。”

李昌吉疾步向前,手抚摸着丝绸道“果然是旷世极品,见之鲜艳,抚之轻柔,在我大夏国可是难见也。若非是王宫贵胄,谁人能买得如此贵重的东西,没想到此物在宋国却是寻常之物。”

唐国昌(他是这其中唯一去过西夏国都兴庆府的人)道“夏使勿叹,只要宋夏两国交好,这些物件入得兴庆府,也是顷刻之间的事!”

李昌吉回应道“感唐将军之言也!愿宋夏两国永修盟好。”

众人纷纷附和“百年交好,永远和平……”

苏轼看到酒家说道“夏使今日可否在此一饮,以让我作地主之谊。”

李昌吉微微笑道“吾等尚且不饿,美景观之即醉,落英赏之即饱!”

是呀!众人方才从枢密院出来没多久,苏轼就急着去喝酒。是啊,苏轼性子也是急了些,看来酒徒之名不是乱盖的。于是苏轼歉意且道“惭愧,现在天光尚好,吾且再往前去,”于是二人随即拂手相邀而行。

众人来到一处汴河之上,上有一座拱桥,中高而侧低,潜伏而耸翼,桥面乃青石板砌,桥身乃一拱连两端,下可行舟,上可行人,年有岁而新如初,岁又久而坚如固,侍卫急上桥屏退闲散人员,苏轼邀李昌吉上桥,二人缓步而行,在桥中伫立,但见桥下微风逐波,粼粼泛光,远处乌篷遥对,商客云云,络绎不绝;再看河畔烟柳,细絮朝阳,点点入水,点点浮沉。李昌吉手扶桥岸,乃见桥上白玉雕惟妙惟肖,其不仅慨叹“宋人之艺,巧夺天工也!”

苏轼急忙谦逊道“夏使过奖了。”

李昌吉又道“苏子莫谦,宋人技艺,名冠天下,若是我夏人也有如此技艺,若能在兴庆府造一处人间佳境,或可不用叹息宋地繁华,这些工艺乃让昌吉叹为观止,其实我夏国想要的不仅仅是粮食,盐,更多的还是中原的技艺。”

苏轼道“若是夏国能与大宋保持良好的往来,会盟久长,这些自然也当会有!”

李昌吉回曰“若论天地,还是宋土锦绣。”

苏轼道“哈哈,你我皆乘同一番日月,只要夏宋之间能彼此信赖,和平,李将军可随时来吾大宋赏观游玩。”

李昌吉道,“哈哈,苏子太客气了也。”

二人又相邀前行,众人跟随。

李昌吉指着远处高台问曰“此塔莫非就是……”一时没想起名字来。

苏轼急忙补充道“此处即是‘春台’!春台之上,乃是聚辉塔,汝看此塔玲珑,掩映春色,明光在东,吾等在西,且看光芒万点汇聚宝塔之上,此正辰巳相间,日光柔和,微风渺渺。可惜汝来既非春,否则此处繁花万千,便像是置身于仙境一般。来来来!夏使请先上台。”苏轼拂手指引李昌吉缓步入高台。

李昌吉梁道纷纷惋惜道“可惜来时正春,不及游赏,今已夏暑之日,错过芳丛,一生所憾矣!”

黄庭坚急忙接话道“夏使莫惜,这夏景也别有一番风味,莫要因时节而乱了兴致。”

李昌吉梁道也就不再惋惜,不过这景致确实见之悦色,其观春台之上,高塔金光闪闪,高塔之下,绿植布遍,虽然伤春已晚,但还是见得绿嫣之中的点点红晕,落尽繁花风不扫,高柳趾扬问天娇,李昌吉激动的道“此生能见此景,也乃无憾,想我夏国此时应该是烈风阵阵,吹人心骨,可是汴京城邑却是如此温暖和煦,柳巷竹深,真是让人羡慕。”

话说之间,众人已经上得高台,正是各自这般的言语,可是人群之后却悄悄多了一个人,那人便是晏秋,没错,晏秋终于还是偷偷的跟了上来。虽然他今天起了个大早,但是毕竟上水门离此地较远,还是稍微晚了一些。

当然晏秋此来是有目的的,他三四下便凑到前去,悄悄的触碰唐国昌以让他知道。

唐国昌正是纳闷,不过看晏秋如此神秘,遂也没有声张。

于是二人悄悄走出人群之中。寻一处僻静之地,唐国昌拱手问曰“晏将军!找在下所为何事?”

晏秋则悄声道“晏某就不兜圈子了。朝上官家所命,让你护送夏使回国!”

唐国昌点点头!昂首向天道“臣自当不辱使命。”

晏秋道“唉!莫要先说不辱使命,我今日找你来,乃是有事相求!”

唐国昌客气道“晏将军但说无妨!”

晏秋回曰“还是为了故人所托,这夏国的青山王必将随将军行,唐将军可否寻一合适时机放之。”

唐国昌疑惑惊诧道“放之?”

晏秋回道“是的,放之!”

唐国昌还是不解“这青山王乃是夏国之王,而且宋夏之间也有约在先,如何处置自当以条约论,今晏将军让我偷偷的放之,乃是有违官家之意,唐某不敢也!”

晏秋如实相告“这青山王乃是西夏的王,自古曰‘莫道生于帝王家,三千珠玑乱如麻;兄弟父子贵胄情,不如百姓三尺话!’青山王在西夏与其主不睦,若然他即刻归夏,夏主未必会留此人性命。”

唐国昌还是疑惑道“晏将军,这青山王归夏,其生死自然有夏国官家作主,与吾等何干?”

晏秋急道“将军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这青山王乃是你的生死之交!”

唐国昌不解道“吾与青山王素未谋面,何来生死之交?”

晏秋又道“将军可否记得晋阳兵变。曾有一黑须将军和一硕壮的胡徒。”

唐国昌道“听人闻说依稀记得确有黑须将军和硕壮胡徒,那个硕壮胡徒乃是西夏国天山郡王李宁铁哥,被我宋军一箭穿眉,尸首也便礼义送还。莫非那黑须将军就是……”

晏秋道“是也,那逃脱的黑须将军便是青山王!”

唐国昌诧异道“难怪此人相貌有几分识得,原来就是剃了须的西夏将军,真是一派人言绝事,难以想象。可是我与他乃是生死敌手,虽然现在已非战时,但唐某恩怨分明,让我放了他,似乎也不在情理之中?!”

晏秋慨叹道“自古英雄重英雄,既然是旧人,虽然是敌手,也未免有万千情愫。试想当初,唐将军危命系于高氏足下,若非夏人来侵,让唐将军得一建功立业之契机,今日……唐将军可否行个方便,留此人一命,青山王此时无兵无卒,于大宋已不再是威胁,于夏国可只乃为鱼肉啊!其曾与晏某说道‘其心愿归大宋,可为大宋效犬马之劳!’”

唐国昌似有愤怒的道“夏人侵宋,我宋男儿同仇敌忾。岂能因此为建功立业之契机就忘却城门离散,百姓苦痛,晏将军真是说笑了。”

晏秋却还来讲道理“武人所谓功名即是当朝官家赐封,也是敌国朝廷创造。唐将军难道不知,敌在我在,敌亡则还要我等武人干什么?”晏秋讲的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自古即有“兔死狗烹”的故例,然而这种话似乎不符合社会的价值观,不知道会不会被禁。

唐国昌则大笑道“晏寄安所说真是一派胡言,难道两国相安,百姓享乐不好吗?”

气氛则停滞片刻,唐国昌又鬼黠的笑对晏秋道“晏将军莫非傻了吧!在此为一个夏人求情,是否是收了青山王的好处。如此家国大事,晏将军可不能儿戏呀!唐某与那青山王素来也无恩仇,要唐某犯上杀头之罪放之,恐怕也实难从命!”

晏秋见劝解不成,遂也哭腔苦诉“唐将军,这夏人与我宋人乃有渊源,祖父曾游历西夏,并也与夏国签订盟约,此事乃在夏国坊间流传,可谓是人人皆知,这青山王便深的吾祖父吸引,潜心学习汉文,了解汉事,并以宋夏交际为己任,所以其一入汴京便与苏子结交,与众结交,并能成为苏门之后,有心归宋,却无力还身。希望唐将军能得手一把,放过此人。”

唐国昌还是不敢答应道“青山王与众结交,与宋夏和议并无干系,吾还是按命行事。(又疑惑打趣道)既然晏将军想救此人,为何你不直接放了他?”

晏秋见说不动唐国昌,心神无意再与之争辩,遂无力的道“青山王在我府上关押,若是我放了他,乃有失职之罪。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唐国昌嘲笑道“多新鲜啊,你还有此顾虑,就把这种杀头事情推到我的头上。”

晏秋则回复道“非也,青山王于返回西夏途中失踪,可将此事嫁祸给夏人看管不周,你与青山王并无交情,不易引起夏人和官家怀疑。晏某则不行,官家早就怀疑我与这青山王种种事端!”

唐国昌冷冷的道“唐某还是以国事为要,这青山王放之于利不合,故而我不会干得此事,晏将军莫再言辞,这算通敌,若让他人知晓,必生事端!”

晏秋只得无奈作罢,不过说来也是,让唐国昌去放了李秉藏也不能仅凭晏秋的几句话,青山王和唐国昌曾在晋阳苦战,也算死敌,虽然二人并未因此产生怨恨,但是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违逆和议盟约而放其自由。这晏秋啊!这次真的是求错了人了。而且晏秋提出的理由也更是可笑至极!晏秋是想救李秉藏一命,只是恰好唐国昌又是唯一可以帮助他的人。宋夏真是奇妙,昨日之死敌,今日却是舍命的朋友,令人刮目相看。

唐国昌与晏秋作拜,返回与苏子之列,晏秋虽然不死心,但他也不想就此离开众列,悄悄跟在唐国昌后面,伺机再作……

再看这边,众人怂恿之下,苏子等人和夏使登上了聚辉塔。

苏轼与李昌吉在聚辉塔之上,望汴京万千,依苏轼指引所至,远目天下。

李昌吉叹曰“宋人惯常造塔,以观汴京景色。我看此塔高乃有百丈,通身赤黑,乃如暗沉之剑,插于春台之上。”

苏轼曰“塔乃非为观景所用。宋人以为神明所在乃是高处,塔高则更近乎神明,塔下可收集更多人间香火。二者,塔至高,人乃有方向,汴京城百姓无论回家还是远路,皆能明自己的路途方向(就是定位用的)。再有,乃为军情谍报所用,匹马虽快,不及目光之速,汴京繁华,引来天下敌手觊觎,若有强敌兵临城下,可更早作防备。”

李昌吉道“苏子所言极是,昌吉了然。若是我夏国也有如此玲珑之塔,那当甚好也。我夏国乃在风沙之上而建,地基不稳,似砖者材器不多,乃只能有木材石块,木材强度有差,石块硕大难运,真乃是天时地利皆不胜也!”

苏轼道“夏使未必需拿夏国没有的与我宋国有的相比,你看那大漠风烟,也是目极万里,似此空旷阔达的景色也是宋国难以寻觅的。”

李昌吉道“哈哈,苏子说的有理!”

苏轼引指东北向说道“夏使可见那处城楼否?乃是封丘门也!”

李昌吉道“此处得见,虽是缥缈,但也能依稀见得硕大城门,望楼,石阶,玉栏。城门内行人,还有来自西域的驮物的橐也。”橐,骆驼也。

苏轼道“夏使眼神之利,乃胜于常人。”

李昌吉谦虚道“唉!非昌吉眼神之利,而是汴京之景绝佳,更乃今日空气清新,日光倾城,让人眼见万里!”

梁道也说“宋国气候宜人,风景绝佳,真乃是人间仙境,若能长居此处,必然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也!”

苏轼道“二位使者过奖了”苏轼又指着流经的蔡河说道“二位使者且看此处流水,蔡河宽乃有两百丈,更是流通整个汴京,滋养我城繁荣,且看流水之上的船只,有乃商船,客船,漂橹,流舟等。商船往来于洛阳,荆门,更是往去于江南,余杭,淮扬的货船,再看那客船,雕梁画栋,人烟满只,客船上设有乐坊,茶室,酒馆,更有舞女莺燕。”苏轼又特指出其中一个最大的客船道“汝看那一艘船,乃是我大宋最大一艘客船,名唤着‘蓝伶飞羽’,乃是汴京首富师宇所拥,此人在船上开设了各项娱乐设施,时常游弋于蔡河之上,供游人游玩之用。”蔡河就是汴河,属于同一条河流不同段的名称。

苏轼还没说完,黄庭坚就抢道“今日正好夏使在此,我等可不就请夏使登船,就餐,吟赏河岸风光如何?”

苏轼道“鲁直之言,正合我意,只是船上不比陆上,脚下轻浮,微微晃动,不知夏使可有异议。”

李昌吉急忙道“高船之上,当有扶手,栏壁,应是无碍的,再说了我等夏人也是马上行疆万年,这些自然不在话下。”

苏轼又对左右道“这船上物资未必能有凡家酒馆那么丰盛,快差人请我府上厨子先行登船,准备物资,就说我苏某欲在船上宴请夏国使臣!”

苏辙则立马去应声安排通知家里的厨子。

苏轼还不忘叮嘱“子由,且需购得西夏良酒若干。”

苏辙诺声“子由明白。”

黄庭坚笑道“今日又可食得苏子所创的几道名菜也!夏使也可一饱口福。”

李昌吉听说苏轼还会做菜,乃心生诧异,“哎呀呀!没想到苏子诗文了得,还会做菜,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也!”

苏轼急忙道“鲁直切莫胡言,(又对李昌吉道)做菜的并非是我苏某,乃是厨师‘少刘娃(只是一个人名,胡编的)’,我只是略加提点建议。”

晁补之急急赞叹道“苏子只是略加提点建议,以酒代水,就能将无人烹食的彘(猪)肉做的酒香四溢,红润通透,入口即化的东坡佳肴。乃是不简单也,今日夏使可有口福了。”

李昌吉道“哈哈,没想到今日到此还能食得苏子所创的菜系,真乃是人间幸事。不过最令人羡慕的还是诸位了,能遇苏子这样的即教运斗之技,更供酒肉的良师,说的我也想拜入苏门!”

晁补之道“拜师,汝亦可也,苏翁门楣,达官显贵之人数不胜数,若论西夏人,你且是第二个,也可算是缘分!”

李昌吉道“那第一个是谁?”

众人冷清一阵莫敢言,怕是陡然提起李秉藏而引来不快。

只有苏轼敢先先言,他微微笑道“乃青山王也。”

众人还是莫敢言。

片刻之后,李昌吉哈哈大笑,并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青山王是苏子的第一个西夏学子,那我乃是第二个,这样的话我和青山王乃是份属同门,吾之顶上王者之气更甚也!”

苏轼尴尬一笑,“苏某惭愧,与青山王交,并未授其文章,只顾同其喝酒也。”

黄庭坚急忙掺和道“那今日且要不醉不归,吾等速往‘蓝伶飞羽’去也!莫误了时辰。”

苏轼道“鲁直莫要慌急,子由和少刘娃尚未准备停当,且先等候,”苏轼嘴上虽然这么说,不过还是用眼神手势示意众人下塔去也。

李昌吉急忙跟随。从塔上看这“蓝伶飞羽”就在眼前,可是从地面行步而去,就显得遥不可及,不过好在汴京城河道笔直,两侧还有官道,也算是借时赏景,不算枉费时光。

不过也是,河岸人流如织,比那大相国寺交易的人群也不逊色几分,这些人乃各色,有渔猎船夫,商旅叫卖,白净书生,撑伞的妇人,游弋的少年,奔跑的孩童。又有绿柳成阴,花团如簇,高盆子生,萼青萝旺。再看河中,有数舟往来;打渔静默的人夫,摇曳清暇的旅人,繁忙吆喝的米船和还有正洗烟水无名过客,此情此景,李昌吉看在眼里,内心啊,到底是羡慕还是嫉妒,外人无从知晓,只是从其外看来,此情此景在西夏自然是难得寻觅,一种好奇惊奇之心跃然而生。不过其即是西夏将军,自然很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所以苏轼黄庭坚李格非等也无从判断其心志。这不难想象,在西夏那种地方,哪里可以见到如此繁华的景象。

这一群人终于穿街过巷来到‘蓝伶飞羽’船上,师宇(船主)听说苏子而来,急忙出船迎接,想必那苏子自然也不是第一次前来,乃是轻车熟路也。

师宇拜首道“哦,苏子前来,真是有失远迎啊!小厮已经来过言明,苏子将在吾船上宴请西夏使臣,小船真是蓬荜生辉,鹏程万里也!”

苏轼回敬道“师老板客气,今日可要在你船上大动干戈,我府上的厨子少刘娃前来,借你之灶让西夏使臣一饱口福。”

师宇曰“苏子还是不相信在下,少刘娃已经和我船上厨师熟络,一干技艺,全已经学下,今此就让我船厨师为苏子服侍。”

苏轼道“哎,不妥!”

师宇鬼黠的笑道“莫非苏子又发明某种新奇菜品,哦,哈哈,苏子不愧是大宋的灵秀之客,不仅书香万里,而且色味俱备,真乃是圣仙之人也!”

众人乐呵一阵。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剑卒过河 背剑之人 赵氏嫡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春满香夏 林岚秦小雅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重生之神级明星 妖神记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修神外传 御兽从零分开始 倚天神雕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末世之杀医 曼陀罗妖精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明骑 跃马大明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唐砖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苏联1941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寒门小郎中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汉节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花屋湘军传奇 太子城传奇 白话三国志 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 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 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 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 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