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官居一品 夺嫡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金牌帝婿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特工萌妃 百炼飞升录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章 朔风万里征人还,凭君封侯间(4)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太后见范纯仁说的头头是道,知其更潜行于世,若论政才范尧夫绝对在苏子之上,只是范尧夫就没有苏子这般多的顺从者,然而苏子生性洒脱,真的托付了江山,不知是否是玩票。若真的是玩票,此等江山所托,恐怕亦是所托非人。念及这些,高太后又有点忧心忡忡,不过自打这西征起,苏轼在汴京城行事确实也是兢兢业业,若还不授其官职,也说不过去,于是高太后温声询问苏轼“苏子入宰,可有准备好呀?”

苏轼笑言“为国效力,本为臣子本分,只是苏某也已年华不少,而且喜荡历于江湖,恐怕难副实事。”苏轼果真也是脑子不好使,本朝最大的官就要落到他的脑袋上,却只顾言快活。

高太后有点不悦道“苏子之意,似有抗拒呀?有何顾虑,不妨直说!”

苏轼说道:“非也,苏某并不想抗拒其事,只是前车之鉴,不可不防,王(安石)公所失,皆因反对者势强,司马光所失,亦是因为如此。所以臣若入宰,必依我三大事,一、任贤用能,不忌惮其所过,亦不畏其所旧势,二、摒弃党羽亲眷,三、还政于君。”

听到这些言语,各人表情各一,首先是高太后疑惑,这苏轼看来早就想好了入主宣德殿的条件。其次是黄履,崔淹等旧党之人心急不知所措,而更严重是的高公绘和高公纪等人的惴惴不安,因为他们就是苏子所提出的明确要摒弃的人,即所谓的“摒弃党羽亲眷”。当然也有高兴者,那就是依然在殿上端坐却无甚发言权的赵煦,不论如何说,这“还政于君”话确实说的十分大胆,也让赵煦心头一热,这是快要自由了。

高太后对苏轼此言显然格外的反感,因为她自己还想维持现状,或者至少不应该大变,然而苏轼所言却要打破现状,而且已然想好了要掘动这汴京城上好的风烟。高太后先是气了一阵,而后想想,自己年事已经高,身体又不好,何必在乎这些利益,不如就权系苏子,或可看到另一番景象。于是几经权衡之下才说“就依苏子所言!”

此时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因为苏子所行,向来与官家所悖,这次官家这么爽快的答应苏子的请求真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此时赵煦倒是耸了耸肩,似有欣喜;高公绘高公纪则蠢蠢欲言,难以掩饰其恐惧之色。

高太后见众人反应,熙熙攘攘的朝会犹如菜市场,急忙喝止,言道“苏子所言,亦是哀家所愿,只是想听苏子详解。”

苏轼拱手道“其一,任贤用能,不忌惮其所过,亦不畏其所旧势,说之简单而行之极难,官家且不闻,王(安石)公当政,建立了一套法度,所沿用之人才皆是旷世之才,然而等到王公去,司马光掌,一应废止,旧人一概不用,旧制也先后废止,更有如吕公(吕惠卿)者,乃一介文臣,执政朝堂三十年,却被贬边关执剑御敌,可不是人才之浪费,再如唐国昌,明明含冤数十载,却无人问津,初来汴京,就遭逢‘横祸’,岂不真让世人叹息。”众人纷纷附和“是呀!是呀!”,苏轼接着说“无才德者,却身居高位,戕害同僚及百姓,岂不是浪费大宋的资财,臣建议削去‘高门’之官职权利,令其自行考取功名方可入仕,否则永不续用。”

这“高门”虽然指的是汴京城那些因父祖辈所荫之人,但更是指太后所领衔的高家,这高太后心中能开心才怪呢,但为了顾念大局,还是咬牙说道“就依你!”

苏轼又急出口“还政……”苏轼未及完全说出口,然后斜眼的撇向高太后,显然是不敢直视,看来苏轼还是有所顾忌的。

高太后知苏轼有难言之隐,遂补充说道“你想说的是‘还政于君’”,赵煦侧身而动,未出言语,高太后接着说“煦儿如今已经年过十六,是该当起这大宋之主,吾已经不能再主事了,况且最近病体难行,应该让煦儿多出来作为一番。”说完此语,又急问“蔡卞,赵挺之,你二人这么多年潜心教导煦儿,对我煦儿的能力有和提议,说来看看。”

蔡卞出言“臣教授殿下(赵煦)经史子集,书画礼仪,至于理政之才,皆有赵挺之所授,臣不敢有半分僭越。至于经史子集,书画礼仪,殿下之才能亦是常人所不能及,《论语》之章乃是殿下之便宜之作,《孟子》之论亦可信手拈来,至于《汉书》《晋书》《唐书》亦是文出而思之,如灵犀入境,便宜而为。”

高太后道“为君者当晓经义典籍,若真如蔡元度(蔡卞,字元度)所说,当可考之?以视蔡卞教授之功。”赵煦突显紧张之色,高太后又转向范纯仁“尧夫精通天地阴阳,玄象万方,可否问之一二,以鉴煦之文才。”

范纯仁应声,而后转向赵煦道“殿下,古之有贤文,为君之文,为臣之文,为民之文,以你之见,何文易成经世之章?”范纯仁此问旨在考察赵煦涉文是否为广,所谓君,臣,民三者之文都有涉猎,才能有能力答之。

苏轼急忙出言道:“尧夫兄,此问未免太过宽泛,殿下只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范纯仁听了苏轼的话,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话已出口,无可挽回,不知所措般的无可奈何,急向众人摆手示意。

赵煦先是惊异,而后释然,言道“自古为君者,作文甚少,能出众者,凤毛麟角,至于经世之文则不可谈,不过有雄风在者如汉高祖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叙述宇宙之变幻,叹天地之雄哉,感人间之无奈。亦有汉武之章‘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与高祖之文皆有异曲同工之秒,雄浑豪放,而有慨叹,可为经世之文,雄踞人君之章首。然则君之文毕竟寥寥,不足以匡扶后世社稷。又有民之文,多为采集渔猎,小家厮磨之文,这一类文多为叙述情景要旨,不为经世社稷所用,如《国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论稷之苗,又言知音,只在你我,而不在天地,厮情有余而雄欲不在,难成经世之章,但也少有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可振我三军将士,虽不为经世之文,却能起经世之事。真乃叹服。”

赵煦停顿了一下,又调高嗓门而言道“若论经世之章,还得说是臣之文,自古君之劳碌而民之无识,可是臣皆上可携万顷苍耳,下可数黎民百姓,文词阙赋无所不通,经史子集无可不晓,易出经世之文,如范文正公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可谓是臣之集萃,人之蛟龙,可叹服,可敬佩。”

说到这里,众人纷纷夸赞赵煦聪颖,所携文词正是出题人范纯仁的父亲范仲淹所写,若为得分,必然会是高分。

赵煦又说道“古之有《过秦论》(贾谊)论秦之过,前朝亦有《阿房宫赋》(杜牧),再有我朝有《六国论》(苏洵),此三者之文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但却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论点不同,世间奇妙之事就在于此,同一件事经过不同人臣之言,必可发散多方感叹。有可谓言之凿凿,有可为妙语连珠,不论若何,都皆是臣之绝唱,非君,民所能作,故而范尧夫大人所问,已有答案。”

众人称赞,“妙哉!”。

范纯仁回禀太后“官家,殿下之文能已达贤帝之列,可放万心。”

高太后凛然而言道“既然煦儿文才已达贤帝之列,可是贤帝则不仅仅需要文才,还需要政才,治国理政可不仅仅是舞文弄墨,还要济世之才,哀家也要看看赵挺之是否也教授得当,那么苏轼你来问煦儿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知识。”说之间已将目光转向苏子。

苏轼出班拱手言道“殿下,我朝至太祖始,就以文人邦制以立天下,虽然政局平稳,但是时事动荡,所谓废旧革新,数度难成,可知其意,当作何解?”

苏轼此问正是切中大多数人的要害,大宋乱局正是不可不提的新旧党政,这也是抛给高太后及众人最好的一个议题,更是想借赵煦之口,掀起一场辞旧迎新的风向。

赵煦不慌不忙的答曰“文盛则可长治,武盛亦可长势,祖宗之高策虽可定万世!然今世春秋,文则乱在内,武则乱在外。诚如苏子所言,朝中动荡,有才德者多为贬谪消磨,政法也有朝令夕改之过,百姓闻变法而生怯,切肤之痛也,愚以为世间少一能君,可统辖各方异议,定夺各将争执。再说目今天下,四方豺狼,若无武力应之,家国不保,文则难存,大宋少盖世英雄,为君者皆因求将若渴才得保四疆安定,吕公(吕惠卿)者乃是国之良将,可为统帅,唐国昌者,乃国之英雄,可为天下往追,四方顺应,若我为君,必要使文武即盛,天下太平。”

高太后闻之欣然道“我儿可尽说之,我也想知道汝一个少年人如何拨正此局?”

苏轼则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文政向来没有统一的说法,多数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到头来最多是互相交流,甚至可能相互攻讦,此乃文之弊端,并不可成实事。不过既然是考策,殿下尽可大方言辞,至于施政,还需要众人商议才行。”

赵煦见众人都来想看到他的想法,于是鼓起勇气论道“虽然新法与旧法之优劣未有明断,但是新旧之争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断断续续相争了几十年,要是一时就能做个了结显然是不妥的,但尽可从数方面来断之,首先,之所以要出新法,自然是旧法已经不适用,迂腐陈旧的东西必然要为新的代替,然后所为‘新’也不一定就是全然是优,可是‘新’要是施行,必然要除旧,除旧则遇阻。若是新法施效得当,可带来可观的效益,替旧也能顺当,怕只怕在新法未见新意,却白白除了旧法,因而得不偿失。故而新旧之争,实为利益之争。”

苏轼见赵煦说了一大堆,并未说出新旧之优劣,有点不淡然,遂出言道“殿下所言,旧法不适时机,故而用新法代之,所以从大局上看,新法要优于旧法,这是时间发展的潮流。”

听到苏轼如此说到旧法,有一些人就不淡定了,其中旧法之拥护者吕大防急不可耐的出班言道“苏子所言差矣!破旧推新本来是无可辩驳,但是若是认为新的就一定是好的,这种论调未免太过偏颇。就如朝阳过计,成正午之阳,可以谓之新日胜旧日,若再待时光去,则如晚霞之夕辉,悄悄燃尽,怎能再比那朝阳与午阳,盖万物不能以新旧论。”

苏轼面对吕大防的驳斥,深叹腐朽者之无耻也,但是苏轼刚刚又说“任贤用能,不忌惮其所过,亦不畏其所旧势”故而还必须拉拢劝导吕大防,故而温声言道“微仲(吕大防,字微仲)所言也是,新旧之论不能拟之好坏,但是微仲之朝阳,午阳,夕阳论也未必能副其实。”

正待吕大防欲出言以对之时,高太后急忙阻道“今日不是新旧论,而是考验我儿,且先住口。”众人方才息宁。其实高太后隐约的觉得赵煦此答并非是全无道理,新旧都赞,新旧都贬,实乃两方都不得罪,为君之道,即要大智也要大愚,我儿也算是不同其他凡夫俗子,可系权柄于天下。不过高太后还是觉得需再问一下军事遂转向赵煦说道“煦儿,国家大事,不只这朝堂之上,汴京之下,还有四方之土,八方之士,目今西夏国主动来犯,辽国亦在蠢蠢欲动。国之四方皆不宁静,当以何解?”

赵煦对曰“西夏国已然衰微,不足为虑,只需分兵把守要塞即可。吾观之雁门关,京兆府皆为险要之地,需重兵把守之。而最大的祸患乃是辽国,辽国据燕云之地久矣,俯视中原疆土,其下之臣民,虽然多为汉人,但其已不是汉心,取之无异,但是燕云之境悠长,重兵把守艰难,若是效仿秦王筑长城而拒之,恐民生不妥,为今之计,只有厉兵秣马,驰骋疆下,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令敌胆寒而自行退去才为妥。”

高太后听得赵煦这一番话深以为然,并举目射向赵挺之,示意其教授的理政之才不错,高太后又问众人道“诸位以为,我儿可否为政。”

众人议论纷纷,苏轼抢先说话,“臣以为殿下之能早已胜三皇、盖五帝,可为君也!”苏轼当然想即刻还政,那样他的新法才有大的操作空间。

范纯仁也附和言道“殿下年富力强,文才政才皆出众,必然可以为大宋带来新的活力,可为君也。”

黄庭坚也出言道“殿下可为君也,臣等尽力辅佐之。”

众人纷纷出言道“殿下文武卓着,必为千古明君!”

其实此时赵煦心中是窃喜,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不枉这么多年费心学术,跟着蔡卞赵挺之等呕心沥血的学习。

高太后看出赵煦的欣喜,也替他高兴,毕竟还政于君,也是他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目的,自己也应该释然了,或许也正是因为自己病体交加,才能体会到为君的不易,若然无才德,还真放心不下,现在看赵煦得到众臣的认可,不如就此将大政交于赵煦,自己也落得清闲。遂又言道“今日之事,就依苏子所言,苏子当即刻准备入主宰府,多方印绶即刻交接,苏子可准备下一次的朝服规制等。”

苏轼又言道“朝服,印绶这些自然不需多言,只是臣有一事,还需官家(太后)定夺。”

“何事呀?”高太后似又不耐烦的说道。

“李格非其人正在殿门之外,此人可堪大用,只是前些时日,误入历下久未归,因而误了朝事,烦请太后免其罪责,为我所用呀!”苏轼有点殷勤的请求。

高太后看了苏轼一眼说道“苏子可知,我刚刚将朝廷之一应任免之事都嘱托给你,你何故还要询问我,你自行决定即可。”

苏轼依然强问道“前者李格非行事粗放,确令管家不满,今官家必须给一说法,否则恐其惴惴焉,故而还请官家见一见此人,以消其顾虑。”

高太后见苏轼如此执着,遂言“罢了,速招李格非入殿。”只见殿旁通传的差人急速的往殿外跑去。

可是话说李格非在殿外早已等的不耐烦了,更应此时已经接近午时,正是饥渴难耐,而殿门口的卫兵却还是面无表情,真是让人烦躁不安,他自顾自的踢打着脚下的青石板。

李格非见很长时间无人理会,便想先行离去,待晚些时候再到苏轼府上询问实事,于是踱步前行,意欲离去,约莫走了一二百步,只听后方有人叫唤“李大人!李大人!太后招你入殿,快速速随我入殿。”

李格非陡然清醒,急忙回应并且急速的跑向那个差人,这长袍官服果然是不适足行走,三步两个踉跄,待近时,那差人急说到“李大人呀!幸好你还没有走远,不然可误了今朝大事矣!”

李格非急问道“太后急招,所为何事?”

那差人答曰“太后和苏子急招,下臣不知,快随我入殿。”

李格非也不等待,就随那差人小步跑将入殿。这殿内和殿外隔着一道隐门,还是有一点距离的,李格非虽然没有大汗淋漓,但是此段小跑也是气喘嘘嘘。李格非将将跨入殿门,因跑的匆忙未注意到门槛,被那黑了心的门槛绊了一跤,真是重重的摔出了三四丈远之地,而他藏在衣袖里的书札却随着他甩手的方向飞了出去,正是径直飞向高太后,众人纷纷以为是暗器,皆作阻拦状。不过还好,这书札落在了赵煦身前的台阶上。众人凝视这书札,有人内心想“李格非这厮居然这般大胆,还未有人敢在这大殿之上如此放肆”也有人想“还好只是书札,不是匕首。”,但是此时内心最为跌宕必然是李格非自己,他应为自己鲁莽行为而暗暗自恨。

高太后倒是淡定如若,急忙命何超去将殿下的书札拿来一观,看看到底为何物。何超甩开拂尘,急下台阶取那书札,然后回高太后面前,慢慢摊开那书札。

只见那书札上书文乃是一首词作,高太后老眼昏花,遂令何超念之:

汴京路,一迈群芳中,秋风迟来东风重。东风又解万千重,潇潇目下正入冬。

相国寺,橘地讼,汾煌颜色多在空。抹开袖口三两钱,只得一簇春风。

众人闻知,不知所措,也不知李格非入朝带这种文章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都不敢言语。

高太后听闻问道“李大人,此词句莫非是汴京之市井景色,今却描摹在众人身前是何意呀?”

李格非急忙答道“请恕下臣唐突,今日踉跄之事,确非有意为之,只是急步而乱,方寸难断,不过此文乃是……”(李格非是想如实说此文乃是其女李易安所作,并非自己所为,至于所作文为何,自己并不知晓。)

正待李格非欲实情相告之时,苏轼立马打断李格非言语,急出言道“李文叔是人中俊才,此文描摹虽然微末,但却显示其心乃是细致入微,有道是参树莫舍细枝,沧海不吝滴露,我大宋放却人之俊杰而不用,可不为天下笑。虽然过往之贬谪他乡的巨子不可胜数,但是李文叔所犯之过,何其微矣!望太后能看在老臣年迈,需一得力助手的份上,准其入住汴京。为国分一份力。”

李格非见苏轼如此为之灼言,又不好在众人面前捅破此事,遂应然而适之。

高太后正言厉声道“目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那就留李格非在汴京城行事,至于何职,由苏子定夺。”而后高太后又叹气的对众说道“哀家久居深宫,汴京之颜色确实难见久矣!这闻此词,大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缘何其笔触却呈现稚嫩而畅快呢?”呵呵,因为那此出于少年之手。高太后又长叹一声道“是该寻机会再去看一眼这汴京城了。”

于是朝会就此而止,众人四散而去。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穿越1942有空间 福艳之都市后宫 渔港春夜 贞观大闲人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春满香夏 林岚秦小雅 妖神记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 陛下不可以! 曼陀罗妖精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从山贼开始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苏联1941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我在美利坚当兵王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女帝爱上胖流氓 汉节 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 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 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一来开无敌挂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大乾杀猪匠 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 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