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首页 >> 宋歌声声慢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汉乡 清末之帝国崛起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百炼飞升录  中华第四帝国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章 灵修缘来在东山,人间有聚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朝元丰七年,齐州府历下。

一男,他的老婆王氏生了一个女儿,这个男的十多年前是朝中的进士,不过现在贬官在外,与家人不得常见。那这个男的到底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郓州城教授李格非也,此刻他正从郓州城赶来,正过洛阳居(一个废话太多的酒楼)。他的马似急非急,多半是顾忌这市间林立的商铺,恐惊了人家。

是李格非来也,到了李府门前跨步下马,过青阶石距,不及踉跄了几下,甚是焦急的喊了几句“夫人,夫人!”从外面便听不见声音了。

这边,李府内,妇人王氏也是听见自己官人呼声方从睡梦中奄奄醒来,似乎生孩子带来的喘息之气尚未散去,微微虚弱的睁开眼睛,看见来人正是自己的官人,急忙呼喊“老公...”啊呸,应该是“官人”才是,似有殷勤,但也无更多力气,只是场景甚是欣慰。

“夫人,你怎么样?”李格非语带喘息的问候。

未及王氏开口,下人行香抱过来一个熟睡的女娃娃“老爷,这就是夫人刚生下的女孩,恰正睡着”,李格非刚想撩拨这个可爱的生灵,却又突然欲动先止,心思“莫要惊动了这孩儿”。

行香轻轻言语“老爷,孩儿是前日生下的,还未取名,夫人受累了,也是未来得及。”

自古生孩子就是通灵之事,非常人所能及,这李格非岂能不知,李格非随即对王氏安慰道“夫人辛苦,夫人辛苦,为夫归来,夫人可放心矣!”

王氏含情脉脉的望着李格非,“官人归来,请先替孩儿取名字吧。”

李格非忙脱口而出道“就叫清照吧,所谓清照,清者明也,照则使明也,一静一动,寓意乾坤使明,日月同光,天地清霁,是一个将来照亮世间之人物,这是为夫从郓州城来的路上思虑的”李格非正沾沾自喜的解释自己的想法。

王氏听完此话,紧锁眉头,如果有力气一定会拿枕头砸向李格非,愤而怒曰“她一个女孩子,还未经三天日月,你却让她担起改天变月之责,你愧为我夫,愧为人父也,等我身子骨好了,一定带着她回汴京的娘家,羞与汝相伴!”,王氏又大口喘息着“我乃系出名门,家母也是经世蹈籍,如今还不是寂寂无名,女人一生,平平安安即好,你却想让吾女经纶济世!”王氏说之动容,其心无非是不想让其女再承受人间劫难,开开心心过活最好,“清照”确实不适女子之宜。

李格非慌忙劝慰“夫人莫怪,夫人莫怪...且让为夫再作思量!”

王氏气氛的撇了李格非一眼,“收起你这套家国天下的礼制,我的女儿绝不让她承受这般责难,我只愿她知礼仪,懂礼数,常伴膝下足矣!”

“可是夫人,我们李家的儿郎岂能与乡野陋妇相比”李格非似有争辩的语气。

王氏更生气了,“我的女儿自然不会是乡野陋妇,但也不会成为你这等迂腐虚伪老夫子!”,王氏突然闭上眼睛,脸色胀红。

李格非慌忙劝慰“夫人莫怪,夫人莫怪,刚生下孩子,保重身子要紧啊!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吧!”

王氏咽了口气“出去...出去...!”

李格非只好起身离开,内心惴惴不安。

想来这个王氏的出生也并非小门小户的,否则怎敢如此呵斥自己的官人。原来这夫人系出汴京王拱辰之孙女 王甄儿(下面皆称王甄儿),王拱辰为三朝元老,官至极品,李格非这些年之升迁累职,多受其影响,他老人家虽然去职留家,但在汴京城里及一众官员当中还是有影响力的,难怪此一妇人说话会有如此之底气。而再看出生寒族的李格非虽然对礼制颇有规循,但遇上这一女人,即便心生怜爱,也实在不敢太过违逆。

惹了正处于月内的夫人,李格非非常内疚,来到李府中央。立于中庭,此时夜色竞起,华灯初上,更升起半轮月光,这个已过四十的男人才华横溢,文采飞扬,为官清廉,精诚克俭,虽未成一方巨富,但是家中也不缺吃食用度。唯一遗憾的事,此前未有一儿半女,常为同职之人笑。曾先娶另一王氏,及病没,未有所出。后又续娶这王甄儿,皆是名门之后,越数年,得此一女,及至欣喜若狂,也是希望此女未来能继之衣钵,却未料在起名子上面就出此分歧。不过细想来让女孩儿家继承衣钵也实在是宇内之笑话,更乃三界官曹所不想,遂作罢。夫人那边还是好生安慰的好,毕竟王甄儿乃是王家掌上明珠,能下嫁其一寒族子弟,也算是李家祖上积德,况王老令公在“御史台案”中,多有疏通,不至于让李格非这小小官曹谪贬岭南,巴蜀等蛮荒之地。

李格非为何会受到“御史台案”牵连,此话且长,不过简而言之是作为汴京城校书郎的李格非为苏轼说了句“文言勿责,丧口于民”的话,意思就是不要因为说了句话,就封其口,因而为反对者所攻诘,所以被贬历下,往复一年,又调往郓城为教授。

不几时,约莫晚饭时分,李格非经不住得女之喜悦,又入王甄儿房中,想再看女儿几眼,这一次他不敢再提姓名之事,只顾关心王甄儿之身体。

“夫人,现在可安好些了?”李格非殷勤的问。

王甄儿只瞟了他一眼,未及言语,李格非便又言“夫人莫怪,为夫思虑不周,等夫人身子好了,自然会有一百种心思,一百个名字可以考虑的”,很显然李格非的意思是让王甄儿自己给女儿起名字,也算滑了一头。

“你是一家之主,岂能如此草率将这种身系你们李家门楣的事交于我一妇人”,王甄儿还是有点生气道,不过这一次态度多有缓和。

李格非见状正为难之际,丫鬟行香抱着已经睡醒的女娃过来,李格非正好借机逗逗女儿,又是捏脸,又是抚唇,真是欣喜这样一个小生命。

逗了一会儿,对王甄儿讲“夫人保重身子,起名之事容为夫多多思虑一番,前厅尚有一些道贺的客人,我去招呼一番。”说完忙命行香好生照顾好夫人,就出将去了。

李格非刚走出王甄儿的房间就有小厮来报,知县大人唐国昌来贺。这知县是何人,原来只是历城的一个都头,早年也曾有过功名,前些年流落到此,做衙门一些文职工作,但是最近两年升迁,便成这一方首长,李格非知来人乃是地方名流,遂疾步向前。

在前厅遇一男子,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比自己年轻不知几分,还带着一个几岁孩童。李格非上前慌忙作揖,“唐大人造访,未及远迎,实乃非之过也!区区一小女不值得大人如此在心”。

唐国昌见状慌忙回揖“浅夜来访,实非有意,乃是在下与衙门同职在隔壁洛阳居斗酒论事,恰逢文叔车马来,故此相见,迫不及待。”

“非乃只是郓城一官门司课,做的不过是官家里抄抄写写的事务,实在不敢劳烦县尉如此大驾”李格非满脸堆意的笑道。

“文叔(李格非,字文叔)兄有大才,天下谁人不知!文叔兄的文章更是亘绝天下。我拜读你之文章,如沐春风,如鱼之泻江河,何不快哉!文叔兄本可是京城文之巨擘,只是枉受苏翁遗案牵连,屈居郓城一官门司课,且陷家人于历城,两地分异,无不令人感叹。”唐国昌叹息道,又突然赞道“以文叔兄之才,现在之状况必是暂时的,将来再为朝廷重用,必能匡扶社稷,功业当更胜于当年的范文正公和王安石公”。

李格非慌忙阻道“且莫提王安石公,目今朝廷,新法日废,士人官商无不避之,王安石公已去职金陵,不知何日能再返汴京城,况我对公之新法也并非全然认同。”

唐国昌安慰道“莫慌,历城乃小地方,去汴京城有数百里,可自由言语,我在此一方,必保你周全”

李格非谢道“我一家老小,在此姘居,多亏唐大人照应,非在此谢过。”

唐国昌回应“切莫言谢,汝与吾之地位,岂不是游龙与浅虾否?君云游在外,虽然偶遇风浪,但总有一天会重飞青云之上,腾驾九霄之间呀。吾一虫虾,唯困滩头而羡之。”

李格非惭愧道“我只是一介书生,况也年逾不惑,已知天命,空难再腾飞。”

唐国昌见状,无法与李格非再争口舌之辩,遂话锋一转,“今天来此,特地为了恭贺文叔兄喜得千金,言语多时,却未见得令千金呀?”

李格非歉意道“女孩子本就不入前厅,不登大雅之堂,况天色已晚,早早将息而去了也!”

唐国昌听罢遗憾之,但是指着他所提携的男孩说“这是我家孩儿,我名之曰唐迁,今年还未足四岁,希望未来两家孩儿能够行将走动,若是有朝一日得文叔兄教晦,即便能获得文叔兄文采之万一,也是我家孩儿之幸也。”

李格非听言忙摆手作罢“唐大人虽然与我第一次见面,谈吐文采实不在我之下,那当是我家孩儿向您和贵公子讨教才是。”

唐国昌笑言“我只是一介粗人,不敢与文叔兄相提并论。”

“那就是互相讨教才是”李格非又歉意“今日天色已晚,夜已深时,况非刚从外地回来,车马劳顿,实在不想下逐客令,改日在洛阳居,非设宴,以谢乡邻。”

唐国昌闻言甚是愧疚“是夜造访,着实打扰,非常抱歉,那我等先回去了。”说完带着他的孩儿(唐迁)离李府而去。

李格非待送唐国昌出门之后便回到北房正厅,也不敢去王甄儿的房间,怕打扰王甄儿和孩儿,便于厅中中坐,蜡炬恍惚,正愁孩儿的姓名,这是人到中年后获得的第一个孩儿,名字不能粗俗,既要符合李家的门楣气质,又要让夫人心思得当,更不能似明火执仗长刀干戈策马以动天下。既然不能把她当作一个男孩来寄寓自己的希望,那只能将她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大家闺秀。况且自己的希望是能辅佐圣明之君,匡扶社稷,自古以来女人能做这些的能有几人。女孩总不希望她经历太多世事浮沉,无论天涯何处,当更易安居,这神头一念,那就是易安吧。易,日月交替为易,安,居则有安,这个世界有什么比日月交替还容易的事情呢?所以易安为宜。至于自己的理想,以后再考虑吧!

易安,易安!待明日晨后却与夫人再作商议。

天明后,李格非自又到房中看望王甄儿,王甄儿还未醒来,丫鬟行香迷糊中看见李格非方才慌神示意,李格非示意丫鬟不要惊动。独自去看正在摇车里孩儿,婴儿眼正迷离,面色晕红,正是那种刚出娘胎里晶莹的娃儿,嫩嫩的手指正是晕红的透明之色,却像清晨荷花上的露珠那么温软透亮,轻轻拨弄脸庞,摇头生肢似又啼哭起来。李格非慌不择路,忙问丫鬟,“这孩子是不是饿了?”

行香急答“是的,已经有好几个时辰没有吃食了”,说完忙出去厢房找奶妈。

奶妈来的也快,转眼间也就到,抱起娃儿吃奶,李格非回避之。

孩儿食毕,李格非满怀感激,然后对丫鬟行香讲,“多给妈妈些吃食银钱,可不能亏待了人家!李府虽然不甚宽裕,但是吃食倒算是挺当。”

行香满声应允。

李格非点头示谢。

王甄儿听屋里有人言语,自是也醒了,在众人身后说话“妈妈辛苦了,待我身子好些定是可以自己喂养”。

李格非听到王甄儿的言语,踏步走到床前,见夫人的气色似比昨日更佳,惴惴半分的内心似又安定起来。“夫人,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好点了。”

王甄儿似有愧意“官人,昨日我不应该对你生气,你昨天晚上一个人睡的是否安好?”

李格非急忙回应“安好,安好!”便又示意她勿要为自己担忧。

王甄儿又说“我不应该令你舟车劳顿后还一个人独处。娃儿的名字你想好就行,李氏清照,似也可以。”

李格非忙安慰道“夫人宽心,我已经想好了,李氏易安更为妥当,女娃娃当求安定,用易安可保其一生安顺。”

王甄儿微微点头应允。

李格非似有歉意的说道“甄儿,我不在的这些许月份,家中之事,可还算挺当,可没有发生些不乘心的事?”

王甄儿闻言似有暗泣道“家中没个乘心的男人,生活自是十分的艰苦,虽说吃穿用度不必费神,头疼脚热自和丫鬟等消说,但是内心的苦闷又与谁言呢!自苏翁遗案发,你谪官多地,离开那繁华的汴京,使我夫妻天涯漂泊,四年光景,对汴京的王家故人,甚是思念,自打两年前我们买了这个宅子,又置办了家丁,仆役,丫鬟等,这些到还是顺心。唯一点就是你依然在外漂泊。还好,只是在郓城做官,相隔几里路程,若是真的如苏翁一样谪贬黄州赤壁,你让我这等孤儿寡母可如何的活?”

李格非不免有些惭愧,“我等这种功名在身官员任免都由官家决定,可不比衙门里的杂役,可以择地而作,看门而行,所以为官已高,自是身不由己,不过夫人放心,我已暗中书信在汴京的旧友同窗,随时观察朝廷动向,实时做安排,以更为实际为本。”

“那郓城的工作还做的顺心否?”王甄儿道。

“我在郓城为官,不过是些誊抄整理作为,并无其他不适,只是很多事情只能按部就班,不能随心而作。想我在汴京城里,也许是指点江山,与国之俊才同论天下社稷,那才是男儿本色,如今不能为国家效力,实在是人生憾事!”李格非说到此处总是不由自主的一脸正气和义愤填膺。王甄儿似有不悦“男人总是君国大事,而女人则是戚戚算计。”

李格非忙阻道“夫人休此言语,若让外人听到,又要闲话,我许诺汝父,当视你若掌上明珠,磐石之玉,只是人间诸事,皆不由我等个自作主,天道人伦便是应策。再多几句,便又犯了人间规矩!”

王甄儿忿道“你又要说你的夫子之言,你这说教真令人不快。你可是知道我生这易安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吗?我恐怕使尽了我三生的元气。”

李格非连连道歉试图平息王甄儿之怒火。此时孩子哭了,正巧可以转移话题。李格非急忙去逗乐易安,“这不是又饿了吧?”

行香急道“刚吃过,不应该是饿了,怕是。”说时间,立马开始检视易安。

远远的,李格非对王甄儿说“夫人,昨儿县尉唐国昌来贺,以及之前的零散的故友亲朋过来道贺,我寻思着找个时间当请他们吃酒,等天正就在洛阳居设宴,我先去洛阳居招呼一声。这历城小地方,恐不能比汴京城里店户,得早早让他们准备着。”

王甄儿没有说话。

李格非说完这些即命行香将易安抱给王甄儿,顺道叮嘱“我与夫人的刚刚说的话不许对外闲言碎语,恐滋生事端”。李格非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李格非洗漱则个,用完早膳,自是闲去洛阳居安排明日酒席宴请。李格非出李府左去,时间已经巳时,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从上次离开历城已经数月有余,街坊里的店铺未曾有任何大变化,不过这座城对于李格非来说似乎还是陌生,毕竟才来这里居有两年,便被朝廷又安放他地,本来打算迁家同行,可是只怕郓城也是驻足,临时留地,故而先不行迁徙。这历城街上的药铺,裁缝铺似也都在,只是洛阳居旁边本来空置的店铺已经改成了洞庭轩,从外面望去,应该也是一间酒楼,但是李格非还是不由自主的来到洛阳居,因为和洛阳居的老板朱贵相熟,便也不是酒钱的事。

李格非进入洛阳居,老板朱贵正在擦拭酒坛子,见李格非入来,甚是欢喜。

“李大人,您来了,昨日唐国昌大人已经交代过小店,要好生打点李大人的酒席,你只需告诉我时间和人数,小店即可早早准备。”朱贵笑脸相迎。

李格非诧异道“唐国昌呀!虽然相识,但也并非十分相熟,没想到他这都安排了?那哪能啊!”

朱贵“谄媚”的笑道“瞧您,历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知道您曾经是京城里的大官,还不得乘你在历城的时候好好凑迎您,小店也得多亏您的照应。”

李格非更诧异了“我只是郓城小小的官门司课,不要太抬举我。”

朱贵又道“李大人乃天人下凡,是郓城和历城之幸,说不准哪天又是青云直上,鸿鹄飞天!”

李格非抵赖不过只得转移话题“朱老板还是个读书人?”

朱贵答曰“街坊人家,开门做生意,只是认识几个字罢了。”

李格非又问“那隔壁洞庭轩是新开的酒楼?”

朱贵笑曰“那也是我开的酒楼,都是置办家宴。大人可随意选择。在我这里招呼就行。”

李格非感叹道“朱老板真会做生意呀?”

“我们开门做生意的,吃的就是这碗饭,不得把大人们都侍候好了,唐国昌衙门里的酒食都在我这里置办。”

李格非看上去十分满意老板的话“那我就在你这里置办吧,我在历城认识的人不多,大概十来个人,找一个大一点的桌子,一桌就行。”

朱贵反又问道“一桌怎么行,起码得两桌,三桌,以大人的名讳,好赖会有一些不请自来的,需要提前预备,不过只算你一桌的钱便是,以大人的门楣,就是我招财进宝的殊途,更何况唐国昌已经事先知会。放心,唐国昌大人也是为官正直,从不赊欠本店银钱。”

李格非虽然对唐国昌交往不深,但从人言之口得知其必是个不错之人,“此事就此说罢,明日中午,且飨好酒好肉”

朱老板殷勤笑答“好嘞,你就放心吧。”

李格非以此事已罢,遂回家准备请帖,邀请故知好友以及坊间野老,毕竟娃儿与人间老者相识可增其见识,或可平安长寿,鹤发童颜者相助人生可安,自古怡然。待拟好请帖以后,遂分派小厮送达。唯一疑虑就是唐国昌,此人性情洒脱,坊间传言皆善,定要好好结识一番。

此日王甄儿已经能在行香的搀扶下走动,来到李格非跟前,“夫君去日苦多,这坊间的人事定是少了解不少,我一个人在历城这地界多得人家照顾,遂应更借此良机好好感谢人家一番。”

“夫人觉得这入宴者名单是否需要补充”,说完即拿出刚刚拟定的名单。

王甄儿没有正眼瞧那个名单,说“这个都是你们男人要做的事,我妇道人家就不掺和酒席宴请之事。”说来也确实,王甄儿来到历城之后深居简出,吃穿用度都是丫鬟下人打点,自己只顾读书写字,所以不会认识更多外人。

李格非见夫人气色已佳,遂问饮食,心情是否停当,“夫人,为夫归来许久,还未与夫人同食,娃儿已经生出四五日,待明日是否可以让左右宾朋相见,一来见见世面,也好为后面处事准备。”

王甄儿却道“娃儿刚刚出生几天,她懂什么人间世故。官人且可以作罢。”

李格非辩言“娃儿还小,自是不懂什么世事,只不过是生之寄托罢,我也没指望她今日参加一场宴席,明日就能明白人间道理呀”。

王甄儿道“既然是请就故交好友,为何不直接在府上办理,何必要出去招摇?”

“招摇!什么话,我们刚来历城两年,这房子才是小门小户,更因你孕期所用,吃穿用度,锅碗瓢盆都尚未来得及收拾,恐难以安排八方来客”李格非解释道。

王甄儿应允道“既然官人如此考虑,却也算恰当,不过世事还以周全为好。”

“夫人放心,那洛阳居只在周遭,隔两间店铺,断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为夫答应你不会让她在外面太久的。”

王甄儿连连应允。

李格非说完,就吩咐下人安排吃食,“夫人,今日你我同食,可否,在外数月,尚未有家人相伴,你可有何想吃之物?”

王甄儿并未言语,只见下人随即送入吃食,料是下人准备的都是孕人月内的吃食。李格非也就心然畅的与王甄儿一同共食。

食罢聊一些琐碎事情,静静等待来日之宴。

第二天日倾午时,李格非早早来到洛阳居,此时已有一些宾客到了,李格非赶忙招呼。有曾今一同在京中为仕的王迥,崔燎,李禧,董荣他们现在都在历城作一些小职,还有一鹤须翁张道良本地人士,其他诸如张炳中,张炳怀,何洛阳,崔太乾等都是本地曾给予李格非帮助的仕商薄户,他们都仰慕李格非的才华,并且感怀李格非的遭遇,真的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不愁没有朋友。李格非一一向他们致意并先安排茗茶。

李格非,王迥,崔燎,李禧,董荣这几位曾在京城为官的同僚,感情甚笃,遂拉李格非到一僻厅闲叙。

王迥先言“文叔兄,若是此等饭局,在汴京城里可是要被弹劾的哟,哈哈!”

崔燎补充道“汴京城耳目众多,人多口杂,稍不留神便授人以柄,被小人利用!”

李格非叹曰“非乃区区一外放誊抄郎,还能弹劾到哪里去,哈哈,我府狭小,遂借洛阳居宝地款待大家,诸位在历城为官多年,不知近况如何?”

王炯示意崔燎说话。崔燎说“四年前,吾等同为贬谪,来历城为官,都是丈八的小吏,勉强可以养活一家子,王(迥)兄现在依然是历城团练副官,我也只在官办文馆教授学业,李禧,董荣则专注文笔”各人皆扣腕叹息“只有文叔兄你投身郓城,能更早知朝廷文书,我等命运之在何方?皆渺渺不明。”

董荣惋惜道“‘御史台案’吾等不过区区数言,却不想贬谪此处已然四年,如今还未有朝廷召见消息,何日能返汴京,尚不得而知!”

李禧也黯然道“‘明月何时照我还?’唉!”一时哀叹之声甚嚣众人头上。

董荣又说道“最近拜读文叔兄《人冷斋夜话》,却感前路茫茫呀,文叔兄也是夜之深思,思之愈深,方有如此感悟,尤其读到‘千秋夜以思高帝,万里黄沙慰长藉’,你我都是忧国忧民之人,何以至此呀!”

崔燎补充道“苏翁遗案,勾连何止百人,难道朝廷真的忘记我们这些有功名之人,文叔兄身居朝廷诏章要职,有什么消息,可要事先沟通。”

李格非叹曰“非乃一郓城誊抄郎,离汴京数百里,怎能有内部消息。目今新旧党争日益焦灼,我看还是离汴京远一点好,恐伤及己身,王安石公已经外调金陵,变革日废,司马光政,官家起废变革心犹不及,哪里会顾忌到我等!只有像苏翁东坡一样,早早远离是非之地,方可明哲保身”。众人听到这些,虽然觉得前途黯然,但是也觉得自己现在的境况好像也不是太坏。身处名利场中,才有安危之患,至少现在不至于再贬他地。

“事已至此,为国效力(返回汴京)果真无望了。”王迥叹言,五人闻此,也皆无言以对。

正当此时,门外嘈杂之声渐起,李格非,王迥,崔燎,董荣,李禧等人赶紧出门查看,原来是县尉唐国昌带着一票的衙门官吏等前来道贺,李格非出门迎接。

唐国昌歉意道“李大人喜得千金,衙门里这些职吏都想看看似这等的仙女下凡尘。他们都是粗人,只远远观之”说完随即拉过一个彪形大汉“这位是历城团练教头常坤。”

只见那常坤膀大腰圆,瘦眼环须,大概就是那种一顿能吃十斤牛肉,十碗好酒的人。形状粗鲁,可是举止倒还是礼貌,常坤作揖道“洒家是个粗人,没读过几天书,认得几个字,不过只喜欢舞刀弄棒,但是我敬重读书人,希望能与李大人这样的人结交。”常坤言罢,抓起桌上的酒壶一饮而尽,直看得李格非愣眼慌神。

常坤撸起袖子擦干嘴角的酒渍,李格非只好回礼示意“常教头过誉了,李某愧不敢当呀!”。

唐国昌又介绍另一个壮汉“这位历城另一位团练教头,谢昌厚”

这谢昌厚倒是生的秀气,但看上去也是格外的结实,也比常坤年轻许多,“我叫谢昌厚,呵呵!也来沾沾李大人的喜气!”便不在言语。

李格非忙回应“谢教头!感谢看得起我李某人。”

唐国昌又介绍这些历城的一众教头,师爷,府仓吏,城门令等人。

李格非则一一作揖拜谢。

没想到来人俨然凑够三桌,可是大多数都是今天刚认识的,李格非倒也不是吝啬这些酒钱,只是其向来不愿混迹三教九流之中,是的,李格非的朋友圈都是些什么人,朝廷命官呀,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那董荣,李禧,崔燎,王迥都则是故交,必是同朝为官之人。但此等喜庆不能表现出半分不满。

开席之前,李格非有言相说“这历城啊!非前两年曾在此做转运使,并将妻子家当从汴京携来,而今又谪官郓州城,但独留妻儿在此,多烦相邻朋友照应,非在此谢过。往后还劳烦大家相助”,遂端起酒杯欲一饮而尽,台下叽叽喳喳切切私语。

忽然台下一人书生模样大声说“李相公有大才,曾是京城大官,文采想必天下无人能及,不如借此酒赋诗一首,以让众屋子的宾客见识一下。”台下这人正是唐国昌带来的历城衙门文书,唤着谢引。其语带殷勤,像是求之殷切。

李格非见满屋子的教头,官曹,城门令,哪有心情作诗,这里不是汴京的鸿胪寺,哪有诗文以对,遂愧曰“非只善于作文,不善于作诗,更应都是朋友们抬举,哪有什么大才,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在诸位面前现丑”。

唐国昌见状知李格非确有难处,忙解围道“诗文乃雅学,你让我们大才子面对一群粗人作诗,岂不是对牛弹琴。”

众人皆切切曰“是,是,是”,教头谢昌厚站起来道,“今天我们只吃酒,不聊诗词。”遂作罢。不过李格非对唐国昌的敬意又多了几分,既能为我解围,又能在这些人中吃得开,此人实在不简单啊。

众人你来我往,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人群有人提议“快让吾等这粗人看看你的闺女,似这等女儿应是菩萨转世,仙女下凡呀!见之则能雨露沁心,泽披家世。”

李格非推说“只是寻常人家的娃儿,没有什么特别,况女孩子出入厅堂,有失各位的酒兴。”众人又请求,李格非无奈只得唤小厮去叫夫人把孩儿抱来。

众人酒间,王甄儿和行香抱着孩儿入来,刚进门王甄儿吓了一跳,这都是一屋子什么人啊,乌烟瘴气,且到处酒气。他只知道李格非的朋友都是董荣,李禧,崔燎之徒,哪成想……早知道是这样她说什么也不能把孩儿抱来。

众人争相观看这大才人的婴儿,或许更因为这个世界的新奇,李易安竟睁开眼睛好奇的看着众人,不时的还摇头笑了起来,众人欢呼声更大了,俱是夸赞孩儿的美貌与秀气,诚然这一切的名利都是冲着李格非名气才气来的,这一个落魄的谪官居然在这个小地方有这样的人气,丝毫没有因为他的仕途失利而被冷落,当然更多的人是相信他会东山再起。有好事者更提议让李易安喝酒,说时将一碗酒端到李易安的面前,王甄儿和李格非慌忙阻止,然而这一切却是多么机缘巧合的席间因果错乱,那碗酒经过王甄儿,李格非和几个的食客的不经心碰撞居然飞起沾湿了李易安的裹巾,谁能想到这裹巾上的残酒残酒却浸染了李易安的一生!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定数吧。

众人慌乱,皆斥责那一食客太冲动,王甄儿也是陡然变了脸色,而李格非也临此而乱,不过嘴上还是安慰众人“无碍的,无碍的!大家尽兴!”说完即用拂袖擦拭着残酒,然后让王甄儿和丫鬟将婴儿抱走。

就这样,李易安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酒宴。

王甄儿和丫鬟先回府去了。

李格非当然不能提前离席,因为他似乎也还未尽兴,虽然酒席发生了这样一个插曲,但是,被吹捧,被颂扬,被众星拱月感觉,只有李太白才有过的因缘际会今天却发生李格非自己身上,失意的李太白不论身处于何处都会得到万人吹捧,恣意放浪,纵歌畅酒。这种感觉李格非似乎从四年前谪官以后就从未有过,也许从他自出生以来就未尝出现,因为寥寥平生一夫子,今天却可以抛洒到九霄云外去,今天只为一杯酒,一杯曲意的断肠,任干戈飘洒,我只在乎众人夸。

于是乎,酩酊大醉。

忘了付酒钱。

这不打紧的,因为在座的都是李格非的小迷弟,那唐国昌早就支付了酒钱,却是李格非本人在迷糊中由下人搀扶回了家,一夜不醒人世。

然后就到了明天。

李格非醒来,头脑一片糊涂,唤来下人询问情况,下人一一据实告知“大人,昨日宾客有几个也是醉的不醒人世,就在酒店里歇下了,余下的人都各自散去了,倒是那个唐国昌大人清醒,不仅帮忙付了酒钱,还帮小的扶大人回来。”

李格非闻言非常惭愧“又是唐国昌,可不敢负了人家,快将酒钱送还”说完即拿出钱来让小厮去找唐国昌,私下里却想这唐国昌果然大义,此人做派,粗中有细,待人接物,交际往来都让人耳目一新,且是琢磨不透,不会有啥目的。这时王甄儿在丫鬟的搀扶下来到李格非面前,李格非自是非常害怕王甄儿对自己昨日的行为生气,不敢抬头正面视之。

谁曾想王甄儿非但没有生气,反倒询问起来“官人,现在感觉安好吗?”

李格非愧歉道“夫人,为夫昨日失礼了。”

王甄儿道“你们男人之间的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可不会约束,倒是孩子以后可少遭折腾。”

李格非向王甄儿保证“以后绝不会让易安出入这等场合。”停顿了一下,又道“这唐国昌是何许人也,我总觉得他有着某种目的才接近我的。”

王甄儿道“他当然有目的,那一桌子的人谁不是因为你的才名才接近你的。你以前在京城为官,他们那里能见你一眼,现在正是你流落到此,何不趁此时机与你拉近关系。我妇人之见,朝廷必将会启用旧党之人(在职为新,去职为旧)。到时候且不会管带这一群朋友。”

李格非听之有理,“夫人真知灼见,难能可贵矣!这别人接近我都只是表面言语,单单唐国昌却是钱财事务犹甚呀!你在这历城久矣,对此人有何见解?”

王甄儿道“这唐国昌倒是个爽快之人,以前是这个历城的一等官曹,县尉刚刚去世,朝廷尚未委派新的官员,其下多人向上官联名举荐此人,此人早年确是有点功名,遂就令他为历城主簿。他不仅是爽快之人,我们府上下人在历城行事,他也多有协助。你可知他有一个儿子,方四岁有余?”。

李格非道“前日晚间有看到他带着一个娃儿,叫唐迁,长得俊秀,但是语焉未清,又因夜色浑浊,我未曾看得清楚。”

王甄儿道“我听下人讲,这娃儿生的伶俐,唐国昌希望你能在才学上教授其几分,另外早听人言传说说我生之为男,则为兄弟,生之为女,则望结成连理,实欲攀你我之高枝”。

李格非突然笑道“你我何曾是什么高枝,况儿刚刚出生,哪能知道她长大后是何喜好,还有十几年的光景怎么可能现在就定,实在可笑。不过这唐国昌有这种打算未必不可,可以先与之结交。”李格非停顿一下笑道“若干年后,喜结连理也未尝不可!”。

王甄儿怒道“你这个老糊涂,娃才出生五天,你就把她的下半生的姻缘给定了。你怎么不把你自己嫁了。”却是这等恶语的玩笑话。

时间已经不早了,李格非在王甄儿的帮助下,穿好衣服,先去看了会娃儿,李格非但看这易安,生的几分伶俐,脸盘圆润,嘴角,眼睛,鼻子也渐生分明,对着王甄儿戏道“夫人请看,这娃似乎与为夫有几分相似,你看她的眼角鼻子,哪一点不是出自我李家的门楣。”

王甄儿笑道“她的确很像官人呀!古之有言,生女多若父,这一点到时说的一点没错。”

李格非细细的摆弄这小家伙的脸庞,心中不由得心生感叹,“小小生灵,大底都来自于此,希望她今生比我更有出息”。

王甄儿皱着眉头“官人何必着急,女儿家的,能识几个字就好,何必需要什么大才,横生枝节,我只愿她平平安安就好。”

李格非叹道“是呀,为夫本身已算不幸,本生于寒族,人生刻苦,终于有朝一日入朝为官,可光大门楣。奈何却遇苏翁遗案,我与崔燎,王炯,李禧,董荣等一众二十多人都皆罢免外放,不知何日更能重回汴京。倘若不是我当年读书多,我也只是乡间一放牛或者植草之徒,何意有贬谪他乡,与夫人相思两地的苦闷。目今官复原职更是遥遥无期,只能做郓城一小小的誊抄郎,虽然可保我与夫人衣食无忧,但是常年分隔两地,必然生异!”

王甄儿安慰道“官人切莫如此说道,若非你才学兼胜,我祖父不可能看上你,也不会把我嫁与你,况你先妻之家也是有名门望族,授之于你,皆付书话以得。”

李格非幡然醒悟。

王甄儿又道“我已经修书到汴京城的爹爹和祖父,看看他是否有机会帮帮你,我祖父乃是当世宏巨,多少还是有点关系。”

李格非骤然生气曰“夫人你怎可做这种事情,若是你的书信落入歹人之手,可毁我一世前程呀!你家的一些叔伯兄弟,难免有人会作难于我,毕竟有一些人他已经涉入新党。目今朝廷,新党旧党都不好掺合,不如如苏翁一样逍遥的远离庙堂。”

王甄儿歉意道“对不起,官人,我妇道人家,未想得如此周全。”

李格非教训道“就算如苏翁一样,四年前也阴差阳错的差点丢了性命。就这样,苏翁还在汴京的牢狱里呆了四个多月,幸亏本朝有不杀言官的祖训,否则苏翁早已人头落地,为夫这种小官,肯定一并砍了,连苏翁都不顾,谁会在乎我这等蝼蚁。”

王甄儿害怕道“官人言重了吧。可不敢吓唬妾身,现在又有了易安,若是官人都不在了,我们娘俩可怎么办呀?”

李格非叹息道“妇道人家不要掺合朝廷大事。现在官家摇摆不定,王安石公已经贬黜金陵,司马光已经修了十几年的史书了,现在也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若是旧党得利,则新党之人必不会有什么善处,比为夫惨的人要多的多,你修书回家,也请你那二叔王贺之及早防备,不要到最后让王老令公(王拱辰)去汴京的大狱里捞人。”

王甄儿道“三叔父早就和家里闹翻了,他还要拿新法革家里的命,我祖父自是气不打一处来,估计没人会听我之劝言呀!”

李格非道“世事无常,老人家多半会疼惜这个‘败儿’。”

王甄儿又询问道“若是朝廷有变数,官人当作何打算?”

李格非答曰“我与苏翁都是云游之人,既非新党,也不支持旧党,很难预测,或许官家会想到苏翁,可是我可能早已被朝廷忘却。不过远离朝堂,未免不是好事。离乱之远,伤之愈轻。若世事真的无有变化,我将及早在郓城置办宅院,携你和易安早早归属,以解两地相思之苦。”

“若是这样,妾也以为甚好。”此时李易安突然哭泣起来,夫妻俩不知所措,忙唤丫鬟去找奶妈。王甄儿抱起李易安,边哄边说,“待到过些时日,我定可以自己喂养。”

李格非关心道“夫人还是要好生休养。我们又不是缺那个钱粮。”

王甄儿驳道“话虽如此,自己养的最大啊。毕竟是心肝呀。既是我生,吃也当从我,否则那哪敢说‘养育之恩’!”

李格非自是同意夫人的看法,同时命令下人准备午饭,应该是又饥又饿,况已至午时,李格非道“夫人,我在历城时日无多,午饭后,我要去拜访一下唐国昌,他替我付了酒钱,我要当面感谢他。”

王甄儿不情愿道“那须晚上不许吃酒方可。”

李格非满口答应。

下午,李格非在下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唐国昌的家里,下人自去栓好马车,李格非一人来到这唐国昌家的门口,细细的打量这唐国昌的家。这哪里是一个县官的住所,明明就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家,甚至比一般百姓之家也略显寒酸。只见屋檐低小,片瓦衰朽,门槛破旧。李格非想不到,出手阔绰,为人豪爽的唐国昌居然居此之地,实在难以置信。正在寻思之间,破旧门槛突然打开,出来一妇人,衣着朴素,头饰也并不华美,年龄与唐国昌相仿,但是容颜十分端庄,想必也是内华俊秀之人,看见李格非在门口,面面相觑。知来人定是有目的的,随即开口问道“来客可是要来找我家官人国昌的?”李格非随即答曰“是,唐国昌大人是否在家?昨日之酒席,多亏唐大人相助,方能顺利安遂,不然我颜面羞矣。遂来登门拜谢。不知令君可在呀?”

正说话之时,唐国昌从里门出来,仓促的整理衣衫,“文叔兄到访,实在惭愧。早听见车马之声,却因昨日酒兴,尚未整理完毕,遂让文叔兄等候良久。”

李格非见慌慌张张的唐国昌,忙安慰道“无碍也,我此来只道是感谢唐大人昨日相助,酒宴之钱财,不知是否已经收到了。”

唐国昌有些诧异,但是忙回答收到,其实是他刚刚初醒,尚不知李格非已经遣下人送来银钱。唐国昌道“区区小利,文叔兄何必挂在心上。”

李格非望了一眼唐国昌这家徒四壁的光景,非常心疼的说到“唐大人即是这里的知县,为何屈居于此啊?更令我生奇的是,汝居于此等陋室,为人却如此豪爽,实在非常人之不能为也。”

唐国昌解释道“人之居若何,不代表人之本性若何,实是我从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况我只是此地候补知县,上任也尚无多少时日。月俸等尚不足以购置宅院。”

李格非听了这些,更觉得唐国昌本人不简单,性极高明,实非一般衙门之人,“唐大人自是不能与一般人相比,若是其他人,一人在外逍遥快活,让自己妻子吃苦受累,非尚不屑与之结交。唐大人必是有诸多难言之隐,或不是昨日酒席之场合可以一吐为快的事情。今日可否聊以相叙?”

唐国昌见李格非执意追问,也知道李格非之声名乃是一个礼厚之人,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一道来“十五年前,我随甘地流民入汴京,见识流民皆是一些吃不饱饭的乡里,并非执意要反朝廷之人,只是中间有人蛊惑,我也被裹挟与其中,我偷偷记述流民之惨遇,本欲写书报于王安石大人,结果书还未报,后来流民之乱失败,一个个即被下狱或就地正法,我当时并未受此牵连。然我在汴京参加科举,得一功名,本即为京官,当勉力为朝廷办事,谁知过两年即有人告发,诬我与流民有瓜葛,还拿出我当年与流民之中所记述文章,若非王安石大人和诸位同僚相继作保上奏,难得留一性命,但被革去功名,遂流落他乡,远走天涯,便到这一处做一个不入官籍的小职。期待有朝一日能有掌权者引荐入仕再图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

李格非听罢十分诧异,“似唐大人此等婉转低回之命运,实在惊异,只是你既是十几年前朝中为官,我却不知。”

唐国昌解释道“我只是朝中小官,领宰相府主笔,只参与记录新法之事,只因宰相新法勾及太多利益,但是一般贵官并不愿直接与宰相争锋。但我只区区一小只,并无任何后盾可言。反对者见掰不倒宰相,就拿我这种小人说事。最后以参与流民暴乱被革去功名,抹去事迹,一切皆难查证。”这里的宰相指王安石。

李格非方才醒悟,细细打量着唐国昌,料应该说的不是假话,又问道“你这些事,可有和王迥,崔僚,李禧,董荣等人言说?”

“王迥和崔僚二人现在十分胆小怕事,他们已经惯尝于当前局势,大风大浪之后,总有一些人惧怕风浪,李禧,董荣虽然深表同情,可惜无有太大的触动,许是对俗世已然无可奈何!”唐国昌说这话的时候撇了一眼李格非,似乎也不能吃准李格非的为人,又礼貌为之夸口道“文叔兄自然不是胆小怕事之人,你和崔僚、王迥、董荣、李禧等人同贬历城,只有你请调郓城,是凡有心地不安之人,想必定是志存高远,绝不愿长期居于话外之席。”

李格非微微一笑“唐大人真是抬举我了,我去郓城,是想有宏图伟志,可是郓城也离汴京甚遥,并不比历城好多少,朝廷何时再行启用我等,还是个未知之数,现在能为一家老小勾利银两,也算是聊有几分安慰。反倒唐大人倾囊相吐,让非内心极为痛快,只是你就不担心我将你之事悉散于人间。”

唐国昌回应道“李大人只乃是谪官,本有治国之大才,朝廷迟早要重新启用,而我是一介罪臣,若无人助,恐再难出头,至于旧事悉散于人间并不可怕,我被革去功名罪过早已相抵,刑部已查明我并非真实参与流民之祸。只是反对派要给我安置一个罪责。”

“但是目今天下形势,并非是文才最好的年代,若无大势相倾,我也恐难再出人头地,”李格非又叹道“大才如苏翁者,尚且飘零于天涯,我这种蝼蚁,只怕……”

唐国昌道“我不相信李大人独自前往郓城,只是为了挣取银两。恐怕是内心早有计议!我观天下之势,必会改变,善变者只需抓住时机,即可乘风云之利,卷天下干戈。目今王安石公外调金陵,明为去官,实则是官家保存实力,以免反对派戕害。下一场逆天改命的良机即将出现,新法与旧法,孰良孰劣,将见分晓!”

“唐大人会一心支持王公的新法,胸襟实在不亚于圣人”,李格非又说“非敬佩王公(王安石)的才学,但我和苏翁都不算很支持王公新法,至于旧法实当弃之。现在我等皆远离庙堂,实难以左右。”

此刻李格非看见刚刚门口的那个夫人进来送茶,李格非问道,“这位莫非是唐夫人?”

唐国昌答道“这个正是结发之妻。”

唐夫人对着李格非微微一笑“李大人是大官,官人非常敬重你,能与您结交是我们的荣幸。”说完将茶水放于桌上。

“辛苦夫人了”李格非谢道,然后转向唐国昌,“你说你这一县之长官,住这种地方,府上也没个下人,亏待你的夫人了。”

唐夫人慌忙抢道“莫怪官人,这些都是我自愿矣!即是身嫁与此人,必一心相夫教子,无在乎物外的几许利害!”

李格非从袖口拿出些许金银,意欲资助唐国昌,“国昌贤弟,你是豪爽之人,住此等场所,尚且为非支付酒钱,感激之情真是一言难尽,这些权当相助。”

唐国昌忙阻止,“使不得,使不得,酒钱汝家下人已经送还,这些钱我实在无功消受。文叔兄,你还是拿回去吧!”唐夫人也急道“大人,使不得!”

李格非似有教育道“你总得有个像样的住所吧!”

唐国昌急道“好的宅院虽然可以固我之所,可是我志不在此呀!若购置宅院,将来又得买卖,平添三分乱事。”

李格非又说“汝夫人能跟你住这种地方,乃是贤良之辈,你行走江湖,总得给她一个着落吧。”

唐国昌和唐夫人实在推辞。

李格非劝慰道“你我将来要合力求治天下,当以金钱为一纽带,否则我出东门而忘之,何以记起你唐国昌这号人物,将来又何以勾连。我下次寻你,必然是来要你还钱的哟,哈哈!”是呀!世间人来人往,谁能记得下一个与自己有利益纠葛的人是谁,所以钱财借取,无疑是最好的勾连手段。

唐国昌和唐夫人无奈只得接下。唐国昌感谢道“李大人之恩情实在难以忘却!”

李格非道“既然唐大人也有利害于汴京,又小我数岁,不如就以兄弟相称,以后若有前途,当更相扶相助。只是眼下,还需等待时机。”

唐国昌频频点头。

李格非自是悻悻的返回李府,虽然此去唐国昌家平白献出几两银子,但是总算搞清楚了唐国昌的来龙去脉,也算是有了一番收获,心头便也不再疑惑。

自此之后李格非又在历城与妻儿朝夕相伴月余,尽享人间天伦之乐。而后又返回郓城做一誊抄郎。

又半年。

李格非返回历城,乃是元日。

走在路上,历城张灯结彩,整个城中洋溢着元日的气氛,爆竹声声,街道上人来人往,儿童也正追逐嬉闹,这就凡人之下的太平盛世,这就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历城,没有那般凛冽的栉风沐雨,李格非也欣然接受之,此刻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见自己的妻儿,那是他这半年最魂牵梦萦的东西,待他入门看得妻儿,又是欣喜,又是热泪,王甄儿已经准备好饭菜及一切过节所应之物,而李格非并不在意这些,他径直来到李易安的面前,看着这水灵灵的娃儿,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那娃儿也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久未见到的父亲,更或者是被李格非奇怪又浓密胡须所吸引,“咩咩的”笑了起来,不时间轻轻的摇动着两只小手,仿佛要挣脱那裹巾和衣被的牢笼,长上翅膀,飞入云间,带给尘世更多温暖和幸福,其场景,其情怀,充满着十分的暖心和安详。更可让一切人间的烦心事都抛诸脑后,什么样的谪官,什么样的远途,都不在话下,这就是婴儿的魅力。人间最快乐事情莫过于享受着如此天伦。

王甄儿招呼着李格非吃完晚饭。然后王甄儿抱着李易安,依偎着李格非站在窗前,观赏着远处腾起的烟花,真是绚彩而夺目,那一瞬又一瞬的光芒照在这一家三口的脸上,宛若仙灵之朝露撒在他们的面上。李格非不仅感叹这光景,更吟一首青玉案:

烟花风歌升春雾,光断处,声无数。有意留光光不住。荧华万种,炫彩夺目,年色声声祝。

金樽清酒洒春路,红烛花生送春顾。更是闲愁入梦去。风高一夜,落红满聚,冉冉芳尘许。

王甄儿应声叫好,期待明日冉冉芳尘。

那一日正是风高一夜,落红满聚。

第二日,这座城正沉浸在喜庆与热闹之中,李格非带着王甄儿和孩子便访邻里和旧友,自然也不会忘记去拜访唐国昌。

下人驾车载着这一家悠哉在历城中闲逛,悠悠不多时,即来到唐国昌的家。唐国昌果然买了一座宅院,并不是很大,但很温馨,弃去曾今的茅草屋舍,唐国昌更显得春风多意,神采飞天。

两人相见,遂道寒暄。

李格非说“国昌贤弟,此一宅邸,虽然轻小,却甚和煦!”

唐国昌谢道“多亏文叔兄仗义相赠,我们才可以不居那等陋室,文叔兄相赠之钱财加之衙门里的月钱,得此一良居。君遗我之月华,我当报君之桃李,他日差遣,但有所命,无不相从。”

李格非慌忙阻道“我岂能要你之性命,只不过觉得国昌贤弟所经历非同寻常,与我皆有相似,也更让人关切,他日若展宏图,当相扶相助才行。”

唐国昌自是非常感谢。

然更为暖心的是唐国昌的儿子,已经五岁了,正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可爱且懂事。他向李格非等众人背诵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格非听闻后叹道“国昌贤弟还在思念着王公,这是王安石公初拜相时所作,当时可谓是春风得意啊。国昌贤弟不要太耿耿于怀啊,人间之事不是你我能左右的,需听之任之。”

唐国昌闻言也点点头。

却道各自夫人这边也相聊甚欢,毕竟两位夫人年龄相仿,又有十分相似的育儿经历,那唐夫人虽然不是大家闺秀,却也是识字明理之人,自然与王甄儿有更多话题,李格非不在历城,唐夫人就经常去看望王甄儿,可谓是情同姐妹。那唐迁也每每在人们的话题中央,极其讨人欢喜,这边地,就是还在襁褓中的李易安了,想来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是幸福非常。

唐国昌看到这样一幅和谐的场景,遂对李格非道“文叔兄啊,我儿子将来还要向你求诗问道啊!能得你一指点,前途必不可限量啊。”唐国昌又愣了一下道“现在看他们如此我们何不结为秦晋之好?”

李格非差点没反应过来,急回之“现在孩子还小,不可及早言语呀。”

遂又不提。

李格非与唐国昌又约一众好友观城赏花游乐。

恰恰这就是一个寻常的元日,但后面的故事才精彩,请看下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剑卒过河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赵氏嫡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穿越1942有空间 乙木修仙录 贞观大闲人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春满香夏 林岚秦小雅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贞观攻略 重生之丧尸时代 修神外传 凡人修仙之仙界篇 陛下不可以!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回到明末当帝王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 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 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汉末听雨 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 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 大梁辽王 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 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 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 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 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 
宋歌声声慢 武当翠山 - 宋歌声声慢txt下载 - 宋歌声声慢最新章节 - 宋歌声声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