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清末之帝国崛起 敛财人生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我岳父是李世民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0章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红楼梦》第一百十回概述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在全书中是一个极具转折意义的章节,它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贾府衰败的丧钟。

本回开篇,贾母坐起后与众人交谈,回顾自己在贾府六十多年的时光,表达对子孙的期许,尤其希望宝玉能生个重孙子。她分别叫来宝玉、贾兰、凤姐等人,一一交代后事。在感慨湘云未来看望自己后,贾母喝了一口参汤,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三岁。贾母的去世,无疑是贾府的重大变故,主上念及贾府功劳,赏赐一千两,但这对于操办一场体面的丧事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贾府众人在贾母去世后,各自有着不同的反应。家人们各处报丧,忙乱中开始筹备丧事。贾琏被安排负责外事,而凤姐则承担起内事的重任。然而,当凤姐拿到名册时,才发现贾府如今上上下下只剩下四十人,人手严重不足,这让她陷入了困境。

鸳鸯找到凤姐,希望她能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只因她听贾政说不必奢靡浪费。凤姐虽答应了鸳鸯,可贾琏随后告知她手中没钱,手下人都不办事。转眼三天过去,府内依旧乱作一团,王夫人因此质问凤姐。面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责备,凤姐满心委屈,她深知手下人不干活是因为没钱可拿,大家都不愿义务劳动,但她又不敢把这情况跟王夫人说,只能自己默默咽下苦水。

为了办好贾母的丧事,曾经威风凛凛的凤姐放下身段,求起了下人们,希望他们能帮忙渡过难关。幸亏李纨及时出场,替凤姐解了围,并向大家讲述了凤姐的难处。李纨回到家中,儿子贾兰见母亲劳累,便安慰她好好休息,李纨看着懂事的儿子,既欣慰又感慨。想到后天送殡,贾府连车都凑不齐,李纨不禁感叹贾府落魄后,众人都躲着他们。

在送葬的前一日,贾府表面上热闹起来,但凤姐因忙不过来,被王夫人责备躲着享受。凤姐听小丫头说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倒在地上吐血不止。她的性命如何,也为后续情节留下了悬念。

这一回在全书中处于关键位置,它是贾府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她的去世象征着家族失去了主心骨,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凤姐操办丧事的困境,更是直接反映出贾府财力的匮乏和管理的混乱。本回为后续贾府的衰败、人物的命运转折等情节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深化了《红楼梦》关于家族兴衰、世态炎凉的主题。

二、贾母之死的象征意义

1.家族兴衰的转折点

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宛如一棵参天大树,支撑着贾府这一庞大的家族体系。她在世时,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智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维系着家族的和谐与稳定。

在贾母的管理下,贾府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她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无论是长辈之间的矛盾,还是晚辈之间的纷争,她都能巧妙地化解,让家族成员们和睦相处。例如,在处理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时,她虽然心中有自己的考量,但始终没有明确表态,避免了家族内部因感情问题而产生的激烈冲突。

同时,贾母也是家族文化和传统的守护者。她重视家族的礼仪和规矩,每逢重要节日和庆典,都会精心安排,让家族成员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归属感。在她的影响下,贾府的子孙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然而,贾母的去世,无疑给贾府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了家族兴衰的转折点。家族失去了这位主心骨,就像一艘失去了舵手的船,开始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首先,家族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贾母在世时,各方势力都有所忌惮,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但她去世后,隐藏在表面和谐之下的矛盾迅速浮出水面。邢夫人和王夫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她们为了争夺家族的控制权,不惜互相指责、互相拆台。而贾府的年轻一代,如贾琏、贾珍等,也开始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导致家族内部的秩序陷入混乱。

其次,家族的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凤姐虽然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但在操办贾母丧事时,由于贾府财力匮乏,她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导致丧事办得一团糟。这不仅让贾府在外界面前丢了面子,也让家族内部的成员对她产生了不满和质疑。同时,贾府的经济状况也日益恶化,入不敷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家族的产业逐渐衰败,收入减少,而开支却不断增加。

最后,家族的凝聚力也大大减弱。贾母在世时,家族成员们围绕在她的身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但她去世后,家族成员们开始各奔东西,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而努力。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淡薄,亲情的纽带也变得越来越脆弱。

贾母的去世,让贾府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她的离世,不仅是一个人的离去,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象征着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衰落和灭亡。

2.封建制度的衰落

贾母之死,宛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封建家族制度衰落的丧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制度已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千疮百孔,腐朽不堪,其不可持续性在《红楼梦》这一文学巨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封建制度的腐朽首先体现在家族等级森严和权力的高度集中上。贾府作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等级分明,尊卑有序。贾母处于权力的巅峰,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和统治权。家族中的大小事务,都需经过她的首肯才能施行。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族的秩序,但也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例如,王熙凤凭借贾母的信任,在贾府中独揽大权,肆意弄权,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草菅人命,包揽词讼。她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家族的公正和秩序,也让贾府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封建制度腐朽的重要表现。在贾府中,封建礼教无处不在,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人。女子们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李纨青春丧偶后,只能恪守妇道,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而贾宝玉虽然对封建礼教充满了叛逆,但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也只能无奈地屈服。这种封建礼教的束缚,不仅扼杀了人性的自由和发展,也让整个家族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和活力。

封建家族制度的不可持续性还体现在经济的困境上。贾府表面上繁华富贵,但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家族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田庄的收入和朝廷的赏赐,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朝廷的腐败,田庄的收入逐渐减少,朝廷的赏赐也越来越少。而贾府的开支却不断增加,为了维持表面的风光,他们不得不大肆挥霍,购买奢侈品,举办豪华的宴会。这种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让贾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操办贾母丧事时,贾府连基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王熙凤四处奔波,却依然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这充分暴露了贾府经济的困境。

此外,封建制度下的家族传承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贾府的子孙们大多沉迷于酒色,不思进取,缺乏担当和责任感。贾珍、贾琏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家族的声誉,也让家族的未来变得黯淡无光。这种家族传承的危机,使得封建家族制度难以长久维持。

贾母之死,是封建家族制度衰落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持续性,预示着封建家族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崩溃。《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弊端和危害。

3.传统价值观的崩塌

贾母在贾府中,一直是传统价值观的象征和守护者,她所秉持的尊老爱幼、家族荣誉等观念,如同坚固的基石,支撑着贾府的道德体系。然而,随着她的离世,这些传统价值观如同大厦失去根基,迅速崩塌。

尊老爱幼本是贾府一直宣扬和遵循的美德。贾母在世时,晚辈们对她恭敬有加,家族中充满了对长辈的敬重之情。但她去世后,这种敬重之情迅速消散。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众人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对逝者的尊重变得微不足道。王熙凤为了办好丧事四处奔波,却得不到众人的支持和理解,邢夫人和王夫人不仅不出力,还对她横加指责,完全没有了对长辈丧事应有的庄重和敬意。而对于年幼的晚辈,如贾兰等,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受到众人的关爱和呵护。家族成员们忙于争夺权力和利益,无暇顾及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家族荣誉也是贾母极为看重的价值观。在她的带领下,贾府一直努力维护着自己的声誉和地位。然而,贾母去世后,家族成员们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家族的荣誉。贾琏在操办丧事时,因资金短缺,竟打起了家族财产的主意,甚至不惜与外人勾结,做出有损家族声誉的事情。贾府的子孙们也不再以家族荣誉为重,他们沉迷于酒色,挥霍无度,将家族的名声抛诸脑后。

这种传统价值观的崩塌,对贾府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王熙凤来说,她一直努力维护着贾府的秩序和荣誉,但在传统价值观崩塌的情况下,她的努力变得徒劳无功。她的精明和能干在众人的自私和冷漠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终力诎失人心,落得个吐血倒地的悲惨下场。对于贾府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变得更加堕落和放纵。他们不再懂得尊老爱幼、家族荣誉的重要性,只追求个人的享乐和利益。这种价值观的扭曲,让他们的未来变得一片黑暗。

贾母去世后传统价值观的崩塌,使得贾府失去了精神支柱,内部矛盾加剧,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自私。这不仅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家族在失去传统价值观支撑后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三、凤姐操办丧事的困境与人物性格

1.能力与现实的冲突

王熙凤向来以精明能干、杀伐决断着称,在贾府中掌管着大小事务,以往操办丧事也颇有成功经验。当年秦可卿去世,她协理宁国府,将丧事办得井井有条,上上下下都对她的能力赞不绝口。她凭借着自己的铁腕手段和过人的管理才能,迅速整顿了宁国府的混乱局面,各项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众人见识到了她的厉害。

然而,此次操办贾母的丧事,情况却截然不同。尽管凤姐依旧满怀信心地想要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以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时也维护贾府的体面,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贾府此时早已是外强中干,财力匮乏到了极点。

凤姐拿到名册,看着寥寥无几的人手,心中便已犯难。可她还是强打起精神,努力思索着如何安排人手,把丧事操办得周全。鸳鸯找到她,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想着凭借自己的能力,总能克服困难。

但很快,贾琏带来的消息让她的希望破灭。贾琏无奈地表示手中没钱,手下人都不肯办事。没有了钱财的支撑,再好的计划也无法实施。凤姐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她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她试图用自己的威严去督促下人们做事,可在没钱的现实面前,她的威严也渐渐失去了效力。

三天过去了,府内依旧乱作一团。王夫人前来质问,邢夫人也在一旁指责,凤姐满心的委屈却无处诉说。她明白,手下人不干活并非是自己管理不善,而是因为没钱可拿,大家都不愿意义务劳动。她不敢把这个情况跟王夫人说,只能自己默默咽下这苦水。

为了办好丧事,曾经威风凛凛的凤姐放下身段,低声下气地求下人们帮忙。她的无奈和困境,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空有一身能力,却被现实的困境束缚住了手脚,无法施展。

在送葬的前一日,贾府表面上热闹起来,可实际上凤姐却忙得焦头烂额。王夫人的责备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她。她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倒在地上吐血不止。凤姐的能力在贾府财力匮乏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的无奈和困境,也让人为之叹息。

2.弱点的暴露

在操办贾母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爱逞强、爱出风头的性格弱点暴露无遗,这也直接导致了她力诎失人心的悲惨结局。

凤姐向来争强好胜,总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威风。当鸳鸯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时,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应承了下来。此时的她,或许没有充分考虑到贾府如今财力匮乏的现实状况,一心只想着要把丧事办得超过以往,让所有人都对她的能力刮目相看。这种逞强的心态,使她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在操办丧事的过程中,即便面临着人手不足、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凤姐依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力。她试图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手段,强行推动各项事务的进行。她不断地发号施令,想要掌控每一个细节,却忽略了下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她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强硬,就能让所有人都服从安排,把丧事办好。然而,在没钱可拿的情况下,下人们自然不愿意尽心尽力地做事。凤姐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实的困境,反而一味地责怪下人们不听话,这使得她与下人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爱出风头的性格也让凤姐在处理与邢夫人、王夫人等长辈的关系时陷入了困境。她过于注重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却没有充分考虑到长辈们的感受和意见。在丧事操办过程中,府内混乱不堪,王夫人前来质问,邢夫人也在一旁指责。凤姐此时本应虚心接受批评,诚恳地解释自己的难处,但她爱出风头的性格让她无法放下身段,反而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出了不满和抵触。这不仅让邢夫人和王夫人对她更加不满,也让其他家族成员对她产生了反感。

最终,凤姐的这些性格弱点导致她在操办贾母丧事时力不从心,失去了人心。她的逞强和爱出风头,让她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也让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她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看到了性格弱点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

3.命运的预示

王熙凤在操办贾母丧事时的遭遇,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预示着她未来命运的走向,其中她的精明逐渐丧失、在贾府的地位逐渐下降尤为明显。

曾经的王熙凤,精明能干、心思缜密,在贾府中掌管着大小事务,将府中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在贾府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然而,在操办贾母丧事的过程中,我们却看到了她精明的逐渐丧失。面对贾府财力匮乏、人手不足的困境,她虽然努力挣扎,但却显得力不从心。她无法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也无法调动下人们的积极性,导致丧事办得一团糟。她的决策开始出现失误,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粗暴,不再像以往那样深思熟虑。这种精明的丧失,预示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将难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也将逐渐失去人们对她的信任。

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曾经如日中天,她是贾府的管家奶奶,掌握着家族的财政大权和管理事务的决策权。但在本回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地位在逐渐下降。王夫人和邢夫人对她的指责和不满,反映出长辈们对她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下人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她敬畏有加,而是开始消极怠工,甚至对她的命令阳奉阴违。在送葬的前一日,王夫人责备她躲着享受,这更是对她地位的一种公然挑战。随着贾母的去世,贾府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王熙凤失去了贾母这一强大的靠山,她在贾府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王熙凤在本回中的遭遇,预示着她未来的命运将充满坎坷。她的精明逐渐丧失,使她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难以立足;她在贾府的地位逐渐下降,也让她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和权力。等待她的,很可能是更加悲惨的结局,如被贾府抛弃、陷入困境等。这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四、贾府众人的众生相

1.忠心与痴情之人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中,鸳鸯和史湘云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们对贾母的忠心与痴情。

鸳鸯,作为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她与贾母的感情深厚而真挚。在贾母去世后,她的忠心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她得知贾政认为不必将贾母的丧事办得过于奢靡浪费时,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凤,恳求她无论如何都要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出于对贾母的敬重,更是她内心深处对贾母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鸳鸯深知贾母一生尊贵,在贾府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她希望贾母的身后事能够配得上她的身份和地位。在以往的情节中,鸳鸯一直尽心尽力地侍奉贾母,贾母的衣食起居她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拒绝贾赦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做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贾母。她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贾母,这份忠心日月可鉴。

史湘云,这位性格开朗、心直口快的姑娘,同样对贾母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尽管她因照顾老公走不开,但在送殡的前两天,她还是克服困难前来探望贾母。当她看到贾母的遗体时,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是贾母将她接到贾府抚养长大,在她心中,贾母就如同亲人一般。她在贾府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都与贾母息息相关。在书中其他情节里,史湘云常常与姐妹们在贾母身边嬉笑玩闹,贾母对她也是疼爱有加。如今贾母离世,她的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悲痛。她的到来,让贾府众人感受到了她对贾母的深情厚谊。

鸳鸯和史湘云,一个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贾母的忠心,一个用悲痛的泪水抒发对贾母的痴情。她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忠诚与深情。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们对贾母的这份情感显得格外珍贵,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贾母在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守财与挑刺之人

在贾母的丧事上,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们守财和挑刺的特点,她们的行为不仅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了贾府的衰败。

邢夫人向来以吝啬和自私着称,在贾母丧事这件事上,她的守财本性暴露无遗。整个丧事过程中,她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仿佛贾母的离世与她毫无关系。她心里只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想着如何从这场丧事中捞到好处。当贾府面临资金短缺,操办丧事困难重重时,邢夫人却视而不见,没有拿出一分钱来支持。她甚至还在暗地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妄图从丧事的各项开支中克扣钱财,中饱私囊。她的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她的贪婪和自私,完全不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尊严。

王夫人虽然不像邢夫人那样明目张胆地守财,但她在丧事上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她不出力也就罢了,还总是对负责操办丧事的王熙凤横加指责。在丧事进行了三天后,府内依旧混乱不堪,王夫人便气势汹汹地前来质问王熙凤。她没有看到王熙凤为了办好丧事所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困境,只是一味地责怪王熙凤办事不力。她不理解王熙凤在没钱没人的情况下,已经竭尽全力在维持局面。王夫人的这种挑刺行为,让王熙凤感到无比委屈和无奈。她不敢把没钱导致下人们不干活的实情告诉王夫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压力。

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守财与挑刺,反映出她们的短视和自私。她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贾府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贾母的去世,本应是家族成员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时刻,但她们却为了个人私利而互相指责、互相拆台。这种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邢夫人和王夫人作为长辈,本应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家族成员共同应对困难。然而,她们的行为却让人心寒。她们的守财和挑刺,不仅伤害了王熙凤,也让贾府的其他成员感到失望和不满。这种家族内部的不和谐,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加脆弱,最终走向了衰败的结局。

3.理解与无奈之人

在贾母丧事的混乱局面中,李纨成为了理解王熙凤且心怀无奈的那个人,充分展现出她善良的本性和身处困境的无奈。

李纨向来是个端庄守礼、善良宽厚之人。在书中,她青春丧偶后便谨守妇道,带着年幼的儿子贾兰在贾府中低调生活。她不参与府中的纷争,一心教导儿子读书识字,是贾府中难得的清净之人。

当王熙凤在操办贾母丧事时陷入困境,面临着人手不足、资金短缺以及众人的指责时,李纨对她的处境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她深知王熙凤并非办事不力,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王夫人和邢夫人责备王熙凤,府内众人也对王熙凤不满时,李纨及时出场,替王熙凤解了围。她向大家讲述了王熙凤的难处,让众人明白王熙凤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一行为,体现出李纨的善良和公正,她不会随波逐流地去指责他人,而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然而,李纨的理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王熙凤所面临的困境,她自己也充满了无奈。李纨虽然心疼王熙凤,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并不高,没有足够的权力和财力去帮助王熙凤。她只能在言语上给予支持,却无法在实际行动上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她看着王熙凤为了丧事操劳奔波,却无能为力,心中满是无奈。

从李纨对儿子贾兰的态度也能看出她的无奈。贾兰看到母亲劳累,便安慰母亲让她好好休息,还不忘自己读书。李纨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无奈。欣慰的是儿子如此懂事,无奈的是自己只能困于这深宅大院,无法给儿子更好的未来。她深知贾府已经走向衰败,却无力改变现状。

李纨对王熙凤的理解和她自身的无奈,让我们看到了她善良的内心和在封建家族制度下的无奈处境。她就像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花朵,虽有善良和美好,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五、本回的艺术特色

1.情节设置的巧妙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情节设置精妙绝伦,通过贾母去世这一核心事件,巧妙地引出众人的不同表现,生动展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贾母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她的去世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贾府众人的连锁反应。这一情节设置为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提供了绝佳的舞台。鸳鸯,这位对贾母忠心耿耿的丫鬟,在贾母去世后,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凤,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她的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她对贾母的深厚感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她与王熙凤之间的微妙关系。鸳鸯深知王熙凤有能力操办丧事,但又担心王熙凤会因贾政的节俭要求而有所懈怠,所以才会急切地去提醒和恳求。而王熙凤,面对鸳鸯的请求,虽然满口答应,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奈和焦虑。她既要顾及鸳鸯的请求,维护贾府的体面,又要面对贾府财力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矛盾的心理通过情节的推进展现得淋漓尽致。

邢夫人和王夫人在贾母丧事上的表现,更是将她们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邢夫人守财吝啬,既不出钱也不出力,还妄图从中捞取好处;王夫人则挑刺指责,对王熙凤的努力视而不见。她们的行为不仅加剧了贾府内部的矛盾,也让读者看到了封建家族中长辈之间的勾心斗角和自私自利。

同时,本回情节设置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表面上繁华富贵,但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内部矛盾重重。贾母的去世,让贾府失去了最后的遮羞布,各种问题和矛盾纷纷浮出水面。王熙凤在操办丧事时的困境,如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等,反映了贾府经济的衰败和管理的混乱。而众人在丧事中的不同表现,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下人们为了钱而消极怠工,家族成员为了利益而互相指责,这些情节都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丑恶。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通过贾母去世这一情节,巧妙地串联起众多人物和事件,展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社会现实,让读者在感受故事精彩的同时,也能对封建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2.人物描写的细腻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中,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精妙刻画,使得众多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王熙凤的委屈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得入木三分。在操办贾母丧事时,她面临着重重困难。当贾琏告知她手中没钱,手下人都不办事时,她内心的无奈和焦急可想而知。然而,面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指责,她却只能将委屈往肚子里咽。“委屈的凤姐,不敢把这个情况跟王夫人说,只好自己咽进肚里”,短短一句话,将凤姐的委屈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她深知下人们不干活是因为没钱,但又不能向王夫人说明实情,这种有苦难言的心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的处境。在送葬前一日,王夫人责备她躲着享受,“凤姐听小丫头说完,一口鲜血吐了出来,随后倒在地上吐血不止”,这一行为描写更是将她内心的委屈和压力推向了极致,让读者为她的遭遇感到痛心。

鸳鸯的忠心同样被作者细腻地描绘出来。贾母去世后,鸳鸯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凤,“鸳鸯找到凤姐,希望她能把贾母的丧事,能办得风风光光,只因她听贾政说不必奢靡浪费”。从她的这一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贾母的深厚感情和一片忠心。她深知贾母一生尊贵,希望贾母的身后事能够配得上她的身份和地位。她的言语和行动,都体现出她对贾母的敬重和不舍,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忠诚、重情的丫鬟形象。

此外,作者对李纨的描写也十分细腻。当王熙凤陷入困境时,李纨及时出场替她解围。“幸亏李纨及时出场,替凤姐解了围,并跟大家讲述了凤姐的难处”,这一情节展现了李纨的善良和公正。她能够站在王熙凤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她的难处,这种善解人意的品质在她的行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从她对儿子贾兰的态度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奈。“李纨看着儿子在想着自己的同时,还不忘记读书,很是欣慰”,但她又深知贾府的衰败无法改变,自己也无力给儿子更好的未来,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她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被细腻地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腻描写,使《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封建家族的世界中,与人物一同感受着喜怒哀乐。

3.语言表达的精准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在语言表达上展现出了极高的精准度,作者凭借高超的语言功底,对各种场景和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在对主上赏赐的描述中,语言简洁而精准。“贾母去世后,主上念及贾府的功劳,赏赐一千两”,短短一句话,便清晰地交代了赏赐的缘由和具体数目。“念及贾府的功劳”体现出主上赏赐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其依据,暗示了贾府曾经的辉煌和地位。“赏赐一千两”则明确了赏赐的具体数额,让读者对贾府所获的恩遇有了直观的认识。这种精准的描述,既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赏赐惯例,又为后文贾府操办丧事时的资金困境埋下了伏笔,凸显出贾府经济的衰败。

对众人反应的刻画更是精准到位,生动地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当贾母临终前交代后事时,“宝玉嘴里答应,心里一酸,那眼泪便要流下来,又不敢哭,只得站着”,“嘴里答应”表现出宝玉对贾母的尊重,“心里一酸”和“眼泪便要流下来”则体现出他对贾母的深厚感情,而“又不敢哭,只得站着”则反映出他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宝玉复杂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王熙凤在面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责备时,“委屈的凤姐,不敢把这个情况跟王夫人说,只好自己咽进肚里”,“委屈”一词精准地概括了凤姐此时的心情,她为了办好丧事尽心尽力,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不敢说”和“咽进肚里”则进一步体现出她在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隐忍,将凤姐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本回中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发展合情合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封建家族的世界中,深刻感受到了故事的魅力和作者的高超技艺。

六、本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和影响

1.情节发展的推进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在全书情节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后续贾府的衰败和人物的命运转折埋下了诸多伏笔,与前后章节紧密关联,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本回中贾母的去世是一个重大的情节转折点,标志着贾府开始走向衰败的加速阶段。贾母在世时,凭借其威望和能力维持着贾府表面的繁荣与稳定。她的离世,使得贾府失去了主心骨,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迅速暴露出来。这与前文所描绘的贾府表面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后文贾府的彻底衰败埋下了伏笔。例如,在操办贾母丧事时,贾府财力匮乏、人手不足的问题凸显,这暗示着贾府经济上的困境和管理上的混乱,预示着贾府在未来将难以维持现有的局面。

王熙凤在本回中的遭遇也对她个人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她在操办丧事时力诎失人心,不仅身体垮了,还失去了众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一情节与前文她在贾府中风光无限、掌管大权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为她未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在后续的情节中,我们可以预见王熙凤将逐渐失去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力,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此外,本回中贾府众人在丧事中的不同表现,也反映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守财与挑刺,下人们的消极怠工,都表明贾府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凝聚力。这种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将在后续的情节中进一步激化,加速贾府的衰败。

从与前后章节的关联来看,本回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前文已经多次暗示了贾府的衰败迹象,如经济上的入不敷出、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等。而贾母的去世则是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同时,本回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后续章节中,贾府将面临更多的困境和挑战,人物的命运也将发生更大的转折。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在全书情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贾母的去世、王熙凤的遭遇以及贾府众人的表现,为后续贾府的衰败和人物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与前后章节紧密相连,推动着故事朝着悲剧的结局发展。

2.主题深化的体现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通过诸多情节和人物的刻画,进一步深化了全书展现世态炎凉、封建家族腐朽等主题,让读者对封建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世态炎凉在本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贾母在世时,贾府门庭若市,众人围绕左右,极尽奉承。然而,她一去世,往日的繁华景象瞬间消散。贾府在操办丧事时,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的困境,下人们为了钱消极怠工,完全没有了往日对主子的敬畏和忠诚。曾经与贾府有往来的亲友,此时也大多避之不及,生怕沾染麻烦。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生动地展现了世态的炎凉。人们在利益面前,亲情、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充分揭示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和冷漠。

封建家族的腐朽在本回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内部已经千疮百孔。在操办贾母丧事时,贾府的经济困境暴露无遗。王熙凤四处奔波,却依然无法解决资金问题,这反映出贾府入不敷出、管理混乱的现状。而家族内部成员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邢夫人和王夫人为了个人私利,在丧事中互相指责、互相拆台,完全不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尊严。她们的行为体现了封建家族中长辈的自私和短视,也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下权力斗争的残酷。

本回还深化了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主题。在贾府中,封建礼教无处不在,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人。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在操办丧事时,却受到封建礼教和家族规矩的束缚,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她不敢违背长辈的意愿,也不敢打破传统的规矩,只能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而李纨青春丧偶后,只能恪守妇道,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些情节都表明,封建礼教严重地束缚了人性的自由和发展,让人们失去了自我。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通过对世态炎凉、封建家族腐朽和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等主题的深化,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着,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3.读者感受的影响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读者情感的湖面,激起层层波澜,引发了读者多方面的深刻感受。

在人物命运层面,读者极易对书中人物产生深切的同情。王熙凤,曾经在贾府呼风唤雨、精明能干的管家奶奶,在操办贾母丧事时却陷入了绝境。她空有一身本领,却因贾府财力匮乏,无法施展拳脚。面对王夫人和邢夫人的指责,她有苦难言,只能默默承受,最终吐血倒地。读者看到她如此悲惨的遭遇,很难不为之动容,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和同情。还有李纨,善良宽厚却在贾府地位不高,虽理解王熙凤的难处,却无力相助,只能眼睁睁看着局面越来越糟,她的无奈也让读者心生怜悯。

而在社会现实方面,本回促使读者进行深入思考。贾府表面上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贾母去世后,各种问题暴露无遗。经济上的困境、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下人的消极怠工,都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读者会思考,这样一个看似繁华的封建家族,为何会如此不堪一击?这背后是封建制度的弊端,等级森严、权力集中、礼教束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同时,世态炎凉的现象也让读者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利益面前,亲情、友情变得如此脆弱。

此外,本回还让读者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曾经高高在上的贾母,最终也难逃一死,而贾府也随着她的去世逐渐走向衰败。王熙凤从风光无限到力诎失人心,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情节让读者意识到,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多么辉煌的人或家族,都可能在瞬间走向衰落。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通过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

七、《红楼梦》的社会意义与现实启示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及全书,宛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对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批判。

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在本回中暴露无遗。贾府作为封建家族的典型代表,表面上繁华昌盛,实则内部矛盾重重。贾母去世后,家族失去了主心骨,各种问题纷纷浮出水面。经济上,贾府入不敷出,操办贾母丧事时资金短缺,王熙凤四处奔波也难以解决。这反映出封建家族制度下,家族产业管理不善,经济基础逐渐崩塌。家族内部,邢夫人和王夫人为了个人私利,在丧事中互相指责、互相拆台,完全不顾及家族的体面和尊严。这种权力斗争和勾心斗角,体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等级森严、权力集中的弊端,导致家族成员之间亲情淡薄,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不择手段。

封建礼教的束缚也是《红楼梦》批判的重点。在贾府中,封建礼教无处不在,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人。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在操办丧事时,受到封建礼教和家族规矩的束缚,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她不敢违背长辈的意愿,也不敢打破传统的规矩,只能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李纨青春丧偶后,只能恪守妇道,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这种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使得人们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封建社会已经走向衰落,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腐朽性日益明显。《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丑恶。书中的人物,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仅仅是对一个家族的描写,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反思。它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可持续性。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封建思想的残余,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红楼梦》中汲取教训,反思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对人性的洞察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的多面性,通过众人在贾母丧事上的表现,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弱点与优点,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

人性的弱点在本回中暴露无遗。邢夫人的守财吝啬体现了人性的贪婪。在贾母的丧事上,她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只想着从丧事中捞取好处,全然不顾及家族的体面和亲情。这种贪婪使她变得自私自利,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王夫人的挑刺指责则反映出人性的刻薄。她对王熙凤操办丧事的努力视而不见,只看到表面的混乱,便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她没有站在王熙凤的角度去理解她的难处,这种刻薄让她失去了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王熙凤爱逞强、爱出风头的性格弱点,使她在面对贾府财力匮乏的现实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力诎失人心。她的这种性格弱点导致她在处理问题时过于自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实际情况。

然而,人性的优点也在本回中熠熠生辉。鸳鸯对贾母的忠心令人动容。她在贾母去世后,心急如焚地找到王熙凤,恳求她把贾母的丧事办得风光些。她的这一行为体现了她对贾母深厚的感情和忠诚。在现实生活中,忠诚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代表着对他人的信任和承诺,能够建立起深厚的人际关系。史湘云对贾母的痴情同样让人感动。尽管她因照顾老公走不开,但还是在送殡的前两天前来探望贾母,悲痛哭泣。她的这种痴情展现了人性中的深情厚谊,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李纨的善良和理解则给人带来温暖。她在王熙凤陷入困境时,及时出场替她解围,向大家讲述王熙凤的难处。她的善良和理解体现了人性中的宽容和关爱,能够化解矛盾,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所展现的人性弱点和优点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我们应该警惕自己身上的人性弱点,如贪婪、刻薄、自私等,努力克服这些缺点,培养自己的优点,如忠诚、深情、善良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红楼梦》对人性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现代社会在家族关系、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家族关系方面,贾母去世后贾府的衰败警示我们,一个家族的稳定与繁荣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现代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就像贾府中,若众人能在操办贾母丧事时齐心协力,而非各怀私心,或许能避免许多矛盾和混乱。在现代家庭中,遇到困难时,家庭成员之间要摒弃个人利益的计较,共同面对挑战,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同时,长辈应发挥引领作用,传承良好的家风和价值观,为晚辈树立榜样;晚辈则要尊重长辈,关心长辈,形成良好的代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方面,本回中展现的世态炎凉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和亲情不应建立在利益之上。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因为利益而结交朋友,但当利益消失时,关系也随之破裂。我们应该珍惜那些在困难时刻不离不弃的朋友,建立起基于真诚和信任的人际关系。王熙凤在操办丧事时的遭遇也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难处,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埋怨。当朋友或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价值观方面,《红楼梦》批判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要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性的解放。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同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荣誉观。贾府的子孙们沉迷于酒色,挥霍无度,最终导致家族的衰败。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并且合理地使用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此外,我们要重视家族荣誉和社会责任感,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行为。

《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家族关系、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影视之多子多福 剑卒过河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乡村大炕 贞观大闲人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九龙至尊 重生之神级明星 渣夫抢婚白月光,我嫁小叔他疯了 花都太子 重生之丧尸时代 恰似寒光遇骄阳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 花样追妻,瞄上检察官小姐 野蛮小妻不好惹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紫鸾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最近更新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谋谋天下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 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 医冠权宦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那年那景那些人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 堪破三千世相 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