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清末之帝国崛起 敛财人生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我岳父是李世民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7章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红楼梦》第一百七回概述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处于全书的关键转折位置,此时贾府已遭受抄家重创,家族陷入风雨飘摇的困境。本回情节围绕着贾母散余资和贾政复世职展开,展现了家族在衰败之际的挣扎与转机。

贾府被抄家后,经济陷入极度困境,贾母虽年事已高且身体抱恙,但她挺身而出,强撑病体召集众人。她将自己多年积攒的财物一一分配,尽显睿智与家族责任感。她先安排贾赦、贾珍等子孙的生活用度,如给贾赦三千两,让他拿二千两做盘费,留一千两给邢夫人;给贾珍三千两,只许他拿一千两,留下二千两给尤氏过日子。又为宝玉、黛玉等孙辈的未来考虑,还特意留下五百两银子,让贾琏明年将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此外,贾母还将祖父留下的衣服和自己少年时的衣服首饰分给众人。

与此同时,贾政得到朝廷复职的消息。此前,贾政被传至枢密院,面对朝廷对贾赦、贾珍等人罪行的询问,他诚恳认罪,称自己因公务繁忙未留心家务,不能管教子侄,辜负圣恩。最终,朝廷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对贾珍的指控也因证据不足从轻处理。贾政复世职让摇摇欲坠的贾府看到一丝希望,但经历此番大劫,家族往日的繁华已难再现,众人也都陷入深深的忧虑与反思之中。

二、情节解读

1.贾府抄家后续与朝廷处置

贾府抄家之后,朝廷对相关人员的处置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一处置结果不仅关乎贾府众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家族未来的走向。

朝廷对贾赦的判罚是发往台站效力赎罪。贾赦被御史参奏交通外官、恃强凌弱、包揽词讼等多项罪名。不过,经过严鞫,平安州姻亲来往未干涉官事,该御史无法指实;而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一事虽属实,但因是玩物,与强索良民之物有别,且石呆子自尽被认定系疯傻所致,与逼勒致死不同,所以朝廷从宽发落。贾赦平日里行事嚣张跋扈,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为非作歹,此次判罚也是他长期肆意妄为的结果。

贾珍被参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以及尤三姐自刎掩埋未报官等事。经提取都察院原案查明,尤二姐是张华指腹为婚未娶之妻,因贫苦自愿退婚,其母愿结贾珍之弟为妾,并非强占;尤三姐是贾珍妻妹,本意是为其择配。因此,贾珍在这些事情上并未被认定有严重罪行。然而,贾珍在家族中行为不检,生活荒淫,虽此次在这些指控上逃过严惩,但他的所作所为早已为家族埋下了祸根。

贾政在面对朝廷询问时,表现得极为恭顺。他详细陈述了自己自被主恩钦点学政后的一系列任职经历,强调自己日夜不敢怠惰,对家务并未留心伺察,承认自己糊涂,不能管教子侄,辜负了圣恩,并请求主上重重治罪。贾政一直以正统形象示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应对体现了他对朝廷的敬畏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他深知家族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作为家族重要成员难辞其咎,所以以诚恳的态度面对朝廷的询问,希望能减轻朝廷对家族的处罚。

朝廷对贾府相关人员的处置,既体现了律法的公正,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但这一系列事件也让贾府元气大伤,曾经的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家族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贾母散余资的过程

贾府遭受抄家重创后,经济陷入了极度困境,宛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可能轰然倒塌。在这危急存亡之秋,贾母挺身而出,强撑着病体,召集众人,开始了散余资的艰难之举,试图为家族的未来撑起一片天。

贾母深知家族的现状,她明白必须合理分配自己多年积攒的财物,才能最大程度地安顿好家族中的每一个人。她首先考虑到了贾赦和贾珍这两支子孙。“这里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费使用,留一千两给大太太另用。这三千两给珍儿,你只许拿一千两去,留下二千两交你媳妇过日子。仍旧各自度日,房子是在一处,饭食各自吃罢。”从这一安排可以看出,贾母对贾赦和贾珍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贾赦被发往台站效力赎罪,需要盘费,贾母给予他一定的资金支持,让他能够顺利前往;而留给邢夫人的一千两银子,则是考虑到她日后的生活开销。对于贾珍,贾母只允许他拿走一千两,其余二千两留给尤氏过日子,这是因为贾珍平日里生活荒淫,不善理财,贾母担心他会挥霍无度,所以将大部分银子留给尤氏,以保障他们这一支的基本生活。

接着,贾母又想到了凤丫头王熙凤。“只可怜凤丫头操心了一辈子,如今弄得精光,也给他三千两,叫他自己收着,不许叫琏儿用。如今他还病得神昏气丧,叫平儿来拿去。”王熙凤为贾府操持多年,尽心尽力,却落得个精光的下场,贾母对她充满了怜惜。给她三千两银子,一方面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补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能够好好调养身体,度过难关。同时,贾母特意强调不许贾琏使用这笔银子,可见她对贾琏的行为也有所不满,担心他会将银子胡乱花掉。

对于孙女四丫头,贾母也没有忘记。“四丫头将来的亲事还是我的事。”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婚姻是人生大事,贾母主动承担起四丫头的亲事,体现了她对孙女的关爱和责任。她希望能够为四丫头找到一个好归宿,让她的未来有保障。

此外,贾母还考虑到了林黛玉的身后事。“这五百两银子交给琏儿,明年将林丫头的棺材送回南去。”林黛玉已经去世,贾母依然惦记着她,安排银子将她的棺材送回南方,这不仅是对林黛玉的尊重,也体现了贾母的善良和重情重义。

贾母还将祖父留下来的衣服以及自己少年穿的衣服首饰进行了分配。“男的呢,叫大老爷、珍儿、琏儿、蓉儿拿去分了,女的呢,叫大太太、珍儿媳妇、凤丫头拿了分去。”这些衣物首饰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但对于此时的贾府众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和纪念。

贾母散余资的每一项安排都深思熟虑,背后蕴含着她对家族成员的了解与关爱。她在家族危难时刻,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与担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着家族最后的体面与安宁。她深知这些财物或许无法让贾府重回昔日的辉煌,但至少能够让家族成员在困境中暂时得以生存,为家族的未来保留一丝希望。她的这一行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家族长辈形象,令人敬佩不已。

3.贾政复世职的影响

贾政复世职的消息如同一束光,穿透了笼罩在贾府上空的阴霾,给这个历经抄家重创、摇摇欲坠的家族带来了一丝希望。

对于贾府众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家族成员们原本低落的情绪有所振奋,仿佛看到了家族复兴的曙光。尤其是贾母,这位在家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强撑大局的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或许稍感宽慰,觉得多年来坚守的家族尊严和荣耀似乎有了延续的可能。而一直以来以正统形象示人的贾政,复职让他重新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也让他在家族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他的内心既有对皇恩的感激,也有对家族未来的一丝期许,仿佛又有了为家族重新拼搏的动力。

然而,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复世职,对贾府未来发展的作用实则有限。尽管贾政恢复了官职,但贾府的根基已被严重动摇。抄家使得家族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财产被查没,家族的产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即使贾政重新回到官场,凭借他的俸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填补家族巨大的经济窟窿。而且,贾府多年来积累的奢华无度、子孙不肖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贾赦、贾珍等虽未受到极刑,但他们的行为早已让家族声誉受损,在社会上的地位大不如前。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也并未因贾政复职而消除,各房之间的利益纠葛依然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族的复兴。

从外部环境来看,朝廷对贾府的态度虽然有所缓和,但抄家事件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贾府在官场和社会上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其他家族可能会对贾府保持警惕,与之交往也会更加谨慎。贾政复职后,在官场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想要重新建立起往日的人脉和影响力并非易事。

此外,贾府的子孙们大多缺乏进取之心和实际能力。宝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对家族事务漠不关心;贾琏等虽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也难改其纨绔子弟的习性。家族中缺乏能够真正支撑起家族未来的人才,这使得贾府即使有了贾政复职这一契机,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复兴。

贾政复世职给贾府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和振奋,但从长远来看,对贾府未来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贾府要想真正走出困境,重新恢复往日的辉煌,还需要解决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三、人物分析

1.贾母形象剖析

在《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中,贾母在家族危难时刻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独特而鲜明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家族深沉的责任感和关爱。

贾母首先展现出处变不惊的特质。贾府遭遇抄家这一重大变故,犹如晴天霹雳,整个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之中。然而,贾母却表现得异常镇定。当听闻朝廷对贾赦、贾珍等人的处置结果时,她并未像尤氏和邢夫人那样悲戚哀伤。贾赦被发往台站效力赎罪,贾珍革去职位派往海疆效力,这对于贾府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但贾母深知此时悲伤无济于事,她需要以冷静的态度来应对家族的困境。这种处变不惊并非是她对家族命运的漠视,而是她多年来在复杂的家族环境中历练出的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她明白,只有自己保持镇定,才能稳住家族的阵脚,给子孙们树立一个榜样。

精明能干也是贾母的显着特点。在散余资的过程中,她的精明能干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家族中每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分配财物时,每一项安排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对于贾赦和贾珍,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资金支持。贾赦需要盘费前往台站,她便给贾赦三千两,让他拿二千两做盘费,留一千两给邢夫人另用;而贾珍虽也得到三千两,但只允许他拿一千两,其余二千两留给尤氏过日子,以防他挥霍无度。这种细致的安排,充分显示出贾母对家族成员的了解和对财物的合理规划。她清楚地知道每个子孙的性格和需求,通过合理分配财物,尽可能地保障了家族各支的基本生活。

顾全大局更是贾母的重要品质。在家族面临经济困境时,她没有只顾自己的安逸,而是毅然决定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财物来帮助家族渡过难关。她将自己的钱财分给贾政众人,剩下的留给宝玉,希望能够缓解家族的经济压力。她还考虑到了家族的未来,主动承担起四丫头的亲事,为孙女的终身大事操心。她深知在这个时候,家族的团结和稳定至关重要,所以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她的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不仅维护了家族的尊严和体面,也让家族成员感受到了她的关爱和温暖。

贾母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关爱在散余资的情节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她对王熙凤的怜惜之情溢于言表。王熙凤为贾府操持多年,尽心尽力,却落得个精光的下场,贾母给她三千两银子,并特意强调不许贾琏使用,这既是对王熙凤多年付出的补偿,也是对她的一种保护。她担心王熙凤的病情,关心她的生活,希望她能够好好调养身体,度过难关。对于林黛玉,即使她已经去世,贾母依然惦记着她的身后事,安排银子将她的棺材送回南方,这体现了贾母的重情重义。她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无论亲疏远近,都充满了关爱和责任。

贾母在家族危难时刻的表现,还展现出她的远见卓识。她知道贾府的衰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让家族在困境中生存下去,必须从长远考虑。她通过散余资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家族眼前的经济困难,也为家族成员的未来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她希望子孙们能够珍惜这些财物,重新振作起来,努力恢复家族的往日辉煌。她的这种远见卓识,在当时的家族环境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贾母在家族危难时刻展现出的处变不惊、精明能干、顾全大局等性格特点,以及她对家族深沉的责任感和关爱,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形象。她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家族成员的命运,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家族长辈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担当。

2.贾政形象解读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贾政一直以正统形象示人,他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是封建道德和家族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贾政自幼好读书,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他对家族的期望极高,一心希望贾府能够延续往日的辉煌。在教育子女方面,他秉持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理念,对宝玉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够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当他发现宝玉不喜读四书五经,却整日与姐妹们厮混,对诗词歌赋等“杂学”感兴趣时,他怒不可遏,认为宝玉不思进取,有辱门楣。这种教育方式虽然体现了他对家族未来的重视,但也反映出他思想的保守和刻板。

在家族事务中,贾政也努力扮演着一个正直、尽责的家长角色。他积极参与家族的管理,试图维持家族的秩序和尊严。然而,他虽然有着良好的意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贾府内部的腐败和奢华之风已经根深蒂固,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他对家族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所察觉,但却缺乏有效的手段去制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族逐渐走向衰败。

贾政复世职后,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首先是对皇恩的感激之情。在贾府遭受抄家重创后,他深知家族的命运掌握在朝廷手中。此次能够官复原职,他认为这是皇上对他的格外恩典,是家族的幸运。他在得知消息后,必然是感恩戴德,对朝廷更加忠诚。他会觉得自己有了重新为朝廷效力的机会,也有了为家族挽回声誉的可能。这种感激之情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想要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以报答皇上的恩情。

然而,在感激之余,贾政对家族的未来充满了迷茫与担忧。他清楚地知道,虽然自己复职了,但贾府的根基已经被严重动摇。抄家使得家族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财产被查没,家族的产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即使他重新回到官场,凭借他的俸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填补家族的经济窟窿。而且,贾府多年来积累的奢华无度、子孙不肖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贾赦、贾珍等虽未受到极刑,但他们的行为早已让家族声誉受损,在社会上的地位大不如前。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也并未因他复职而消除,各房之间的利益纠葛依然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族的复兴。

贾政也意识到,贾府的子孙们大多缺乏进取之心和实际能力。宝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对家族事务漠不关心;贾琏等虽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也难改其纨绔子弟的习性。家族中缺乏能够真正支撑起家族未来的人才,这让他对家族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他不知道自己复职后,能否带领家族走出困境,重新恢复往日的辉煌。

在家族兴衰中,贾政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他一方面是家族的重要支柱,他的官职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家族的体面和尊严。他的复职也给家族带来了一丝希望,让家族成员看到了复兴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族衰败的命运。他的思想保守,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对家族内部的腐败和奢华之风也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他虽然努力想要维护家族的秩序和尊严,但却往往力不从心。

贾政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礼教下士大夫阶层的无奈和悲哀。他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家族责任,但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却显得渺小而无力。他的复职虽然给贾府带来了短暂的转机,但却无法改变家族走向衰败的大趋势。他的复杂情感和在家族兴衰中的角色,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命运的无常。

3.其他人物反应

在《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中,贾府遭遇抄家变故,朝廷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置,贾母散余资,贾政复世职,家族不同成员在这场危机面前展现出了各异的表现和心理变化。

尤氏在得知贾珍被革去职位派往海疆效力赎罪后,内心充满了悲伤与无助。贾珍是宁府的当家人,他的离去让尤氏失去了依靠。她深知宁府未来的日子将会艰难,不仅要独自操持家中事务,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困境。在贾母散余资时,她虽得到了贾珍那份留下的二千两银子,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她的悲伤不仅仅是为贾珍的离去,更是对宁府未来命运的担忧。她在家族中的地位本就有些尴尬,如今更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努力维持着宁府表面的平静。

邢夫人在贾赦被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的消息传来后,悲痛万分。贾赦是她的丈夫,她一直以来都依靠着贾赦的地位和权势生活。如今贾赦远去,她不仅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她平日里养尊处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面对未来的生活,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和迷茫。贾母分给她一千两银子,这对她来说或许能暂时缓解一些经济上的压力,但却无法弥补她内心的伤痛。她在家族中的存在感本就不高,此时更是显得落寞和凄凉。

王熙凤在经历了抄家的打击后,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重创。她为贾府操持多年,机关算尽,却落得个精光的下场。当贾母派人送来三千两银子时,她的心情稍有好转。这三千两银子对她来说,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她深知自己在贾府树敌众多,如今抄家后更是处境艰难。这三千两银子让她感受到了贾母对她的怜惜和认可,也让她看到了一丝生活的希望。然而,她的病情依然严重,神昏气丧,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疲惫让她难以从根本上振作起来。

宝玉在面对家族的变故时,表现出了一种懵懂和不知所措。他一直生活在大观园的温柔乡中,对家族的经济和政治事务并不关心。贾赦和贾珍的离去,他或许只是感到有些伤感,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对家族意味着什么。在送贾赦和贾珍走后,遇到有人要喜钱,他也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对林黛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占据了他的内心。家族的兴衰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家族未来的艰难。

包勇则与其他家族成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从甄府来到贾府,对贾府忠心耿耿。在贾府败落、众人纷纷躲避之时,他依然坚守岗位,真心为贾府做事。他看不惯贾府那些忘恩负义的下人,借酒辱骂他们,甚至撞到了贾雨村。他的行为虽然有些鲁莽,但却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忠诚。他不畏惧权贵,也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的存在,为衰败的贾府带来了一丝正气和希望。

在这场家族危机中,尤氏、邢夫人的悲伤无助,王熙凤的无奈与一丝希望,宝玉的懵懂,包勇的忠诚正直,都生动地展现了家族不同成员在危机面前的不同态度,也进一步揭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四、艺术特色分析

1.情节跌宕起伏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的情节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抄家低谷到贾母散资的悲壮,再到贾政复职的转机,一落一起的情节安排极大地营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深深牵动着读者的情感。

故事起始于贾府抄家这一沉重打击,瞬间将家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曾经繁华似锦、钟鸣鼎食的贾府,在朝廷的查抄下,变得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贾赦被发往台站效力赎罪,贾珍革去职位派往海疆,家族的顶梁柱轰然倒塌,众人的命运也随之急转直下。抄家后的贾府,经济陷入困境,人心惶惶,往日的欢声笑语被悲伤和绝望所取代。这一情节的低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家族兴衰的无常,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为贾府的命运揪心不已。

紧接着,贾母散资的情节如同一束悲壮的光,照亮了黑暗的贾府。在家族最艰难的时刻,贾母挺身而出,强撑着病体,将自己多年积攒的财物一一分配给子孙。她的每一项安排都饱含着对家族的深情和对子孙的关爱,然而这背后却是无尽的无奈和悲哀。她深知这些财物或许无法让贾府重回昔日的辉煌,但她依然希望能够为家族保留一丝生机,为子孙们的未来提供一些保障。贾母散资的情节,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让读者在感受到贾母伟大的同时,也为贾府的衰败而痛心疾首。

就在读者为贾府的命运感到绝望之时,贾政复职的消息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给贾府带来了一丝转机。贾政官复原职,让家族成员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仿佛黑暗中出现了一丝光明。这一情节的转折,让故事的发展峰回路转,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读者的心情也随之从绝望转向了一丝期待,期待着贾府能够在贾政的带领下逐渐恢复元气。

这种一落一起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读者的情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跌宕,从对贾府抄家的震惊和悲痛,到对贾母散资的感动和敬佩,再到对贾政复职的期待和欣慰,情感体验丰富而深刻。同时,这种情节安排也深刻地揭示了家族兴衰的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命运的无常。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可能会有一丝希望的曙光,但这希望往往是短暂而脆弱的,难以改变家族衰败的大趋势。

2.细节刻画入微

在《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中,贾母分配财物这一情节,通过诸多细腻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关系、家族内部结构,同时也凸显了贾母心思的缜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从人物关系来看,贾母对不同子孙的财物分配体现了她与各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和情感深浅。对于贾赦和贾珍,贾母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也有所区别对待。给贾赦三千两,让他拿二千两做盘费,留一千两给邢夫人另用;而贾珍虽也得到三千两,却只允许他拿一千两,其余二千两留给尤氏过日子。这一细节表明贾母对贾赦和贾珍的行为有所不满,尤其是贾珍平日生活荒淫,贾母担心他挥霍钱财,所以将大部分银子留给尤氏,以保障他们这一支的基本生活。这既体现了贾母对家族成员的了解,也反映出她与贾赦、贾珍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既有长辈的关爱,又有对他们行为的不满和担忧。

对于王熙凤,贾母给她三千两银子,并特意强调不许贾琏使用。王熙凤为贾府操持多年,尽心尽力,却落得个精光的下场,贾母此举既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补偿,也是对她的一种保护。这一细节展现了贾母与王熙凤之间特殊的情感纽带,贾母欣赏王熙凤的能干,也怜惜她的遭遇,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关爱和支持。

从家族内部结构来看,贾母的财物分配反映了贾府各房之间的地位和经济状况。贾赦和贾珍作为家族的长房和次房,在家族中原本地位较高,但此次抄家后,他们的经济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贾母给他们的财物,是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维持基本的生活。而王熙凤所在的贾琏一房,虽然在家族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抄家后也陷入了困境。贾母给她银子,也是为了稳定这一房的局面。这表明贾府各房之间相互依存又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贾母通过财物分配来平衡各房之间的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

贾母心思的缜密在财物分配的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不仅考虑到了各子孙的眼前需求,还为他们的未来做了打算。比如,她主动承担起四丫头的亲事,这是为孙女的终身大事着想;安排银子将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方,体现了她的重情重义。她对每一项财物的分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考虑了家族的整体利益和各成员的具体情况。

贾母分配财物的细节描写,如同放大镜一般,将人物关系、家族内部结构以及贾母的心思缜密展现得一览无余。这些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家族世界和人物内心。

3.语言运用特点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丰富性、形象性、音乐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和展现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丰富性体现在词汇的多样和表达方式的灵活上。在描述贾府抄家后的衰败景象时,运用了“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等词汇,生动地展现出家族的困境。而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各具特色。贾政在面对朝廷询问时,言辞恭顺,如“犯官自从主恩钦点学政,任满后查看赈恤……日夜不敢怠惰”,体现出他正统、严谨的性格。王熙凤在得知贾母送银时,虽未直接描写其言语,但从“心情好了许多”可推测出她的反应,侧面展现出她对钱财的在意。这种丰富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读者能更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

形象性是本回语言的一大亮点。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人物和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描写贾母散资时,“这里现有的银子,交贾赦三千两,你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费使用,留一千两给大太太另用……”,详细的分配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贾母的安排,感受到她的深思熟虑和对家族的关爱。又如,描写贾府抄家后的冷清,“贾府如今败落,众人能躲则躲”,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凄凉的画面,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

音乐性在本回语言中也有所体现。作者运用了一些对仗、押韵的语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虽然不像诗词那样明显,但在一些对话和描述中,能感受到节奏的韵律。如“贾赦发配充军,贾珍海疆效力”,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创新性体现在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对传统的突破上。作者在描写人物和情节时,常常运用一些新颖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将贾府比作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形象地表达出家族的衰败。这种创新性的语言运用,使故事更具吸引力,也让读者对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回语言的丰富性、形象性、音乐性和创新性,共同为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和展现主题服务。它们相互配合,使《红楼梦》第一百七回成为一篇语言艺术的佳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五、主题与文化内涵

1.家族兴衰的启示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深刻地反映了家族兴衰无常的主题,贾府从曾经的繁华鼎盛走向衰败没落,宛如一场梦幻泡影,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也能为现实生活中的家族、团队建设提供诸多警示。

贾府的衰败与长期的奢华无度密切相关。在其鼎盛时期,贾府上下生活极尽奢华,吃穿用度皆为上乘。从饮食方面来看,一顿普通的饭菜都摆满了珍馐佳肴,耗费巨大;居住环境更是富丽堂皇,大观园的建造奢华至极,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应有尽有。这种奢华的生活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富,也滋生了家族成员的骄奢淫逸之风。他们只知享受,不知节俭,没有意识到财富的积累并非易事,更没有为家族的未来做长远打算。当家族遭遇变故,如抄家等,经济来源断绝,曾经的奢华生活瞬间崩塌,家族陷入了困境。这警示我们,无论是家族还是团队,都应该保持适度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奢华和浪费。要懂得珍惜资源,合理规划开支,为未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资金和储备。

子孙不肖也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原因。贾府的子孙们大多缺乏进取之心和实际能力。贾赦、贾珍等行为不检,生活荒淫无度,他们仗着家族的权势为非作歹,不仅损害了家族的声誉,也为家族埋下了祸根。宝玉则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对家族事务漠不关心,无心仕途经济。贾琏等虽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也难改其纨绔子弟的习性。家族中缺乏能够真正支撑起家族未来的人才,导致家族在面对危机时无力应对。这告诉我们,在家族或团队建设中,培养优秀的人才至关重要。要注重对后代或成员的教育和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具备为家族或团队发展贡献力量的能力。

从贾府的兴衰中,我们还能看到家族内部管理的重要性。贾府内部管理混乱,各房之间利益纠葛不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她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滥用职权、中饱私囊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家族的矛盾和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家族还是团队,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内部的沟通和协作,避免出现内部纷争和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族或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贾府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方式也值得我们反思。当家族遭遇抄家等重大变故时,虽然贾母散余资试图挽救家族,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族衰败的命运。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危机时,不能仅仅依靠临时的补救措施,而应该在平时就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预案。要增强危机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危机的爆发。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所反映的家族兴衰无常的主题,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家族、团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贾府的覆辙,努力打造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家族或团队。

2.传统文化价值体现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风貌。

(1)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在本回中,尊卑有序的观念贯穿始终。贾府作为封建大家族,严格遵循着长幼、主仆之间的等级秩序。贾母作为家族的最高长辈,拥有绝对的权威。在散余资时,她的决策和安排无人敢违抗,子孙们都恭敬地听从她的吩咐。这种尊卑有序的观念维护了家族的稳定和秩序,使家族成员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例如,贾政在面对朝廷询问时,表现出对上级的敬畏和恭顺,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下对权威的尊重。这种价值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忠孝节义的价值取向

忠孝节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本回中也有明显的体现。贾政一直以忠诚于朝廷、孝顺长辈为准则。他在面对家族危机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向朝廷交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体现了他的“忠”。同时,他对贾母也十分孝顺,听从贾母的安排,尽力维护家族的尊严。王熙凤虽然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一些瑕疵,但她为贾府操持多年,尽心尽力,也体现了一定的“义”。而尤氏和邢夫人在面对丈夫的变故时,表现出的悲伤和无奈,也从侧面反映了她们对丈夫的“节”。这些价值取向是封建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诗词文化的点缀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红楼梦》中也经常出现。虽然在本回中诗词的直接描写相对较少,但整个故事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却充满了诗意。例如,贾府抄家后的衰败景象,让人不禁联想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凄凉。诗词文化的运用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礼仪文化的展现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回中也展现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从朝廷的审讯仪式到贾府内部的日常礼仪,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贾政在面对朝廷官员时,行跪拜之礼,言辞恭顺,这是封建社会官场礼仪的体现。而在贾府内部,家族成员之间的见面、问候等都遵循着一定的礼仪规范。礼仪文化的展现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它使人们在交往中能够遵循一定的准则,避免冲突和误解。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尊卑有序、忠孝节义、诗词和礼仪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故事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

六、红学研究视角下的第一百七回

1.与前八十回的关联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在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与前八十回存在着紧密的呼应和延续,这对于理解原着整体构思和创作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在情节上,本回贾府抄家及朝廷对相关人员的处置与前八十回中诸多伏笔相呼应。前八十回里,通过焦大的醉骂、柳湘莲对宁国府的评价等情节,暗示了贾府内部的腐朽和暗藏的危机。如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揭示了贾府中荒淫无度的丑事,为后来朝廷对贾赦、贾珍的惩处埋下了伏笔。而本回中贾府因经济亏空陷入困境,也与前八十回中贾府奢华无度的生活描写相呼应。前八十回里,贾府的饮食、服饰、建筑等都极尽奢华,如元妃省亲时大观园的建造,耗费巨大,这种长期的奢华必然导致家族经济的入不敷出,最终走向衰败。

人物形象方面,本回中贾母、贾政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前八十回一脉相承。贾母在家族危难时刻散余资,展现出的处变不惊、精明能干和顾全大局,与前八十回中她作为家族长辈的形象相符。前八十回里,贾母在贾府的各种事务中都起着主导作用,她疼爱子孙,善于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本回中散资的情节进一步体现了她对家族的责任感和关爱。贾政一直以正统形象示人,前八十回中他对宝玉的严格管教,期望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家族荣誉的重视。本回中他在面对朝廷询问时的恭顺,以及复职后的复杂情感,都延续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

从红学研究的角度来看,第一百七回与前八十回的关联有助于我们理解原着的整体构思和创作意图。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贾府世界,展现了封建家族的繁荣与内部矛盾。而后文的情节发展,包括本回的抄家、散资、复职等,都是对前八十回所设伏笔的回应,揭示了封建家族必然走向衰败的命运。这种前后呼应的情节安排,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主题和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

《红楼梦》第一百七回在红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独特的研究价值。部分学者认为,此回是理解贾府命运转折的关键章节。它详细展现了贾府抄家后的艰难处境,以及朝廷对相关人员的处置结果,为研究封建家族在政治风暴中的兴衰提供了生动案例。从这一回中,能清晰看到贾府从繁华走向衰败的具体过程,对于深入剖析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家族制度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学者聚焦于本回的人物塑造。贾母散余资时展现出的处变不惊、精明能干和顾全大局,贾政复职后的复杂情感,以及其他人物在危机面前的不同表现,都为人物形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曹雪芹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后四十回包括本回的作者和艺术价值存在争议。他们认为后四十回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上与前八十回存在差异,可能并非曹雪芹原着。但即便如此,本回依然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向,促使学者们不断探索《红楼梦》的完整面貌和创作意图。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影视之多子多福 剑卒过河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乡村大炕 贞观大闲人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九龙至尊 重生之神级明星 渣夫抢婚白月光,我嫁小叔他疯了 花都太子 重生之丧尸时代 恰似寒光遇骄阳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 花样追妻,瞄上检察官小姐 野蛮小妻不好惹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紫鸾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最近更新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谋谋天下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医冠权宦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哈哈哈,大明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那年那景那些人 梗王饶命 爱情江山朕都要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堪破三千世相 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 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