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首页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天下枭雄 这个大明有妖魔 清末之帝国崛起 我岳父是李世民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抗战之烽火 皇叔,不可以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章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深度解读

一、回目解析

1.回目版本差异

《红楼梦》版本众多,各版本中第九回回目表述存在一定差异。在常见的脂砚斋评本系统里,有“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这样的表述。而在程高本等其他版本中,回目或许会有微妙变化。

脂本的用词极具特色,“训劣子”“嗔顽童”精准地抓住了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核心行为。“训”字凸显出李贵所承受的教导之责,“嗔”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对茗烟闹事的恼怒之情。“承申饬”一词较为古朴典雅,强调李贵接受上级的申斥,体现出贾府内部严格的等级秩序。

程高本等版本在回目用词上可能更偏向通俗易懂。不同版本的用词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整理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差异也蕴含着深意。古朴典雅的用词,更能贴合《红楼梦》整体的文学风格,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韵味;而通俗的表述,则可能是为了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易于理解。这些差异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读者从回目这一细节之处,便能窥探到不同版本的独特魅力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为深入探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演变轨迹提供了线索 。

2.回目含义剖析

从字面意思来看,“训劣子李贵承申饬”,“训劣子”明确指出李贵的任务是教导那些顽皮、不成器的子弟。在贾府家塾这个场景中,李贵作为宝玉的仆人,承担着一定的教导与管理责任。“承申饬”则表明李贵因为没有尽到相应职责,导致学堂出现混乱,而受到上级的申斥。这一句简洁地概括了李贵因学堂之事而遭受责备的情节。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嗔”体现出一种恼怒、责怪的情绪,针对的对象是“顽童”茗烟。茗烟性格活泼、冲动,在宝玉受委屈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冲进书房大闹一场。“闹书房”清晰地描述了事件的核心场景与主要行为,即茗烟在书房引发了混乱。

深层寓意上,这一回目暗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矛盾。李贵作为仆人,处于贾府等级体系的中层,他既要听从主子的命令,又要管理学堂中的子弟,这种夹心层的身份使他在面对学堂混乱时左右为难。他受到申饬,反映出贾府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下人的严苛要求。

而茗烟闹书房这一情节,看似是顽童的冲动之举,实则反映出封建礼教下被压迫者的反抗情绪。茗烟作为宝玉的小厮,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感受到宝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的闹事行为,既是为宝玉出气,也是对学堂中压抑氛围和不公平现象的一种反抗。

整回目对第九回的内容起到了高度概括的作用。它涵盖了学堂从平静到混乱的过程,以及事件发生后相关人物的反应。同时,也暗示了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如教育的失败、子弟的不成器、等级制度的严苛等。这些问题如同冰山一角,预示着贾府未来的衰败命运,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让读者在品味回目的过程中,便能对整回的核心内容和深层意蕴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

二、情节梳理

1.入学前的准备与告别

宝玉上学前,袭人作为贴心丫鬟,早早将书笔文物收拾妥当,整齐地摆放一旁。她坐在床沿,神情有些落寞,满心都是对宝玉的牵挂。见宝玉过来,袭人赶忙起身,拉着他的手,细细叮嘱:“你这一去学堂,念书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放在书上,下学了就早些回来,别在外面贪玩。天气凉了,记得添换衣服,还有那手炉脚炉的炭火,你得盯着点那些小厮,让他们及时给你添上,可别冻着自己。”她的话语里,满是关切与担忧,像一位操心的长辈,将宝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

宝玉虽有些不耐烦,但也知道袭人是真心为他好,便点头应下,还不忘安慰袭人:“你别闷着自己,我去去就回。”说完,又特意去嘱咐了晴雯、麝月等丫鬟几句,才转身离开。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宝玉对身边丫鬟的体贴,他并非只知享受的公子哥,对这些伺候他的人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告别丫鬟后,宝玉先来到贾母房中。贾母正坐在榻上,见宝玉进来,脸上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招手让宝玉到跟前,拉着他的手,轻声嘱咐:“我的儿,在学堂里要听先生的话,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别受了委屈。要是有什么事,就回来告诉祖母。”贾母的疼爱溢于言表,在她心中,宝玉是最疼爱的孙子,生怕他在外面有丝毫闪失。

接着,宝玉来到贾政书房。贾政正在看书,见宝玉进来,先是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书,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要去上学了?可知道读书的重要?别整日只知道和那些丫头们混在一起,要是学不好,就别回来见我。”贾政的话语里满是严厉与期望,他一心希望宝玉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宝玉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站在一旁默默听着。这时,一旁的清客相公赶忙出来打圆场:“老爷,宝二爷聪明伶俐,定能在学堂好好读书,将来必成大器。”贾政这才脸色稍缓,挥挥手让宝玉离开。从贾政与宝玉的交流中,能明显感受到父子间的隔阂与贾政封建古板的形象。

最后,宝玉想起还未与黛玉告别,便匆匆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见宝玉进来,起身相迎。宝玉笑着说:“林妹妹,我来和你辞行,我要去上学了。”黛玉打趣道:“好呀,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了。”宝玉挠挠头,笑道:“林妹妹放心,我下了学就回来,咱们还一起吃饭,那胭脂膏子的事也等我回来再弄。”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黛玉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告别黛玉后,便同秦钟一起上学去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亲昵与默契,展现出两人深厚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倾向。通过宝玉上学前与众人的交流,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2.学堂中的暗流涌动

贾家义学,本是贾家祖宗为族中子弟设立的学习之所,意在让族中贫寒子弟也能有读书识字、求取功名的机会。然而,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学堂,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心思交织,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重重伏笔。

学堂里的学生们各怀心思。那些真正想读书求上进的子弟,为数不多。大部分人或是为了应付家族的要求,或是把这里当作结交人脉、寻欢作乐的场所。他们表面上在课堂里规规矩矩,私下里却有着各种算计和心思。

宝玉和秦钟的到来,给学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关系日益亲密。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有着女儿般的娇羞;宝玉则惯能作小服低,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他们彼此欣赏,相互吸引,不仅在学业上相互交流,在情感上也越发深厚。贾母爱屋及乌,对秦钟也格外疼爱,甚至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种亲密关系,在学堂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

而薛蟠,这个金陵一霸,也在学堂之中。他来上学,并非真心向学,不过是偶动了龙阳之兴,想在学堂里结交些契弟罢了。薛蟠生性风流,浮萍心性,得新弃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他在学堂里搅得一片混乱,却又不常来,只是偶尔现身,便给学堂带来一阵风波。

香怜和玉爱,这两个多情的小学生,生得妩媚风流,是薛蟠的相知。他们与宝玉、秦钟相互有意,每日一入学中,虽四处各坐,但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秦钟常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这种隐晦的情感交流,在学堂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本就容易引发他人的好奇与嫉妒。

金荣,亦是薛蟠的好友,却因薛蟠有了香玉便被弃之不顾。他心中本就充满怨恨,又见秦钟与宝玉关系亲密,还和香怜等人暗中往来,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金荣自觉被冷落,又看不惯宝玉等人的亲密,便在心中暗暗盘算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

学堂的环境看似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实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鱼龙混杂,各种性格、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家族的利益、个人的欲望、情感的纠葛,都在这里交织碰撞。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不住底下涌动的暗流。

宝玉和秦钟等人的亲密关系,挑战了传统的礼教规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而薛蟠的随性而为,更是破坏了学堂的秩序。金荣的嫉妒和怨恨,如同一个导火索,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冲突。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抑的氛围,使得学堂里的矛盾一触即发。

学堂的管理也十分松散。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起到公正的管理作用,反而贪图便宜,以公报私。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金荣的气焰,也让学堂的秩序更加混乱。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学生们不同的心思、复杂的情感纠葛、松散的管理,都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隐患。平静的学堂,即将被一场激烈的冲突所打破,而这场冲突,也将进一步揭示出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

3.大闹学堂的经过

这日,学堂里先生代儒因家中有事,早早便离开了,只留下学生们自行学习。这本是平常的一天,却因金荣心中的嫉妒与怨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秦钟和香怜趁着先生不在,又开始暗中传递眼神。两人心领神会,假装要去出小恭,一同往后院走去。他们本以为无人注意,却不想金荣一直对他们的举动耿耿于怀,时刻留意着他们的动向。见两人离开座位,金荣心中冷哼一声,觉得机会来了,便偷偷跟了上去。

到了后院,秦钟和香怜正说着悄悄话,互诉着彼此的心意。金荣突然冲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们这样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故事?我可也拿住了,贴的好烧饼。”秦钟和香怜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一时不知所措。金荣得寸进尺,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一对一,撅草根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这般露骨又污蔑的话语,让秦钟和香怜又羞又恼。

秦钟和香怜深知此事若传出去,他们的名声将毁于一旦。两人又气又急,决定向贾瑞告状,希望他能主持公道。贾瑞平日里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收了金荣不少好处,自然偏袒金荣。他不但没有责备金荣,反而指责香怜多事,让他们不要在学堂里生事。

金荣见贾瑞如此偏袒自己,越发得意忘形,言语间更加放肆。玉爱本就看不惯金荣的嚣张跋扈,此时忍不住站出来与金荣争吵起来。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

贾蔷与贾蓉交好,平日里与秦钟关系也不错。见秦钟受了委屈,心中很是不平。但他为人聪明伶俐,深知直接出面帮忙可能会惹来麻烦,于是心生一计。他故意走到茗烟身边,装作不经意地说道:“宝玉和秦钟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小厮会不会为他们出气。”茗烟本就是个年轻气盛、爱惹事的主儿,平日里对宝玉忠心耿耿,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也不及细想,立刻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你这杂种,竟敢欺负我们宝二爷和秦相公,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金荣没想到茗烟会突然冲出来,一时有些慌乱,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奋力挣扎着要去抓打宝玉和秦钟。他的朋友见状,拿起砚台便朝茗烟扔去,想要帮金荣解围。谁知这砚台偏了方向,正好砸在贾菌的桌上,将贾菌的磁砚水壳打得粉碎,溅了一书黑水。

贾菌年纪虽小,志气却大,极是淘气不怕人。见自己的东西被砸坏,顿时怒不可遏,不顾同桌贾兰的劝说,两手抱起书匣子,用力抡向金荣朋友那边。这一下用力过猛,书匣子砸在了宝玉的桌上,将宝玉的一碗茶砸得碗碎茶流。

一时间,学堂里乱成一团。金荣见势不妙,顺手抓了根毛竹大板,朝着茗烟打去。茗烟躲避不及,被打了一下,疼得他大叫起来,连忙呼喊其他小厮帮忙:“墨雨、扫红、锄药,快来帮忙!”墨雨听到呼喊,立刻掇起一根门闩,扫红和锄药手中也各自拿着马鞭子,几人蜂拥而上,朝着金荣等人冲去。

贾瑞见局面失控,急得在一旁拦这个、劝那个,可谁也不听他的话。众顽童有的趁机帮着打太平拳,在一旁起哄助威;有的胆小怕事,躲在一边瑟瑟发抖;还有的觉得好玩,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大声呼喊着让他们继续打。整个学堂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吵闹声、叫骂声、桌椅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变成了一个战场。

秦钟在混乱中也未能幸免,他的头不小心撞在了金荣的板上,顿时鼓起一层油皮,疼得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宝玉见秦钟受伤,心疼不已,大声说道:“我要回去告太爷,让他好好惩治你们这些无法无天的人!”

李贵作为宝玉的跟班,深知此事若闹大,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他赶忙喝骂了茗烟四个一顿,将他们撵到一边,试图控制住局面。他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明白这件事不能轻易收场,于是赶紧过来安抚宝玉和秦钟:“宝二爷,秦相公,你们先消消气,有话好好说。这事儿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贾瑞也怕事情闹大,传到上面去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他急忙过来央告秦钟和宝玉,希望他们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宝玉却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赔不是。金荣心中虽不情愿,但在众人的逼迫下,也只好向秦钟作了揖。宝玉还是不满足,定要金荣磕头认错。金荣无奈,只能咬着牙,极不情愿地给秦钟磕了头。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才暂时得以平息。

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茗烟的冲动莽撞、金荣的嚣张跋扈、贾瑞的自私偏袒、贾蔷的机智狡黠,以及宝玉对秦钟的深厚情谊,都在这混乱的场景中一一呈现。这场冲突不仅打破了学堂表面的平静,也进一步激化了人物之间的矛盾,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更多的伏笔 。

4.事件的平息与结果

李贵见多识广,深知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必将引发更大的麻烦。他先喝住了情绪激动的茗烟等人,严厉斥责他们的鲁莽行为,让他们退到一旁。随后,他满脸堆笑地转向宝玉和秦钟,好言相劝:“宝二爷,秦相公,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这事儿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给二位一个满意的交代。”李贵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贾瑞赶紧过来帮忙圆场。

贾瑞心里清楚,若是事情闹到上面,自己偏袒金荣的丑事必定败露,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他赶忙跑到宝玉和秦钟面前,点头哈腰,满脸赔笑:“二位公子,都是学生管教无方,才出了这等乱子。还望二位公子高抬贵手,饶了这一次,我定好好教训那些闹事的人。”

宝玉心疼秦钟受伤,依旧不依不饶,坚持要金荣给个说法。金荣在众人的施压下,心中虽充满不甘,但也不敢再强硬。他先是极不情愿地向秦钟作了揖,低声说了句“对不住”。然而,宝玉并不满意,大声喝道:“不行,必须磕头认错!”金荣脸色涨得通红,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咬着牙,在众人的注视下,给秦钟磕了头。

这场大闹学堂的风波,至此暂时得以平息。但此事对人物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宝玉和秦钟的友谊在经历这场风波后,变得更加深厚。他们共同经历了这场委屈与冲突,彼此的信任和依赖进一步增强。而金荣与宝玉、秦钟之间的矛盾则彻底激化,金荣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怨恨,这也为后续可能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对于贾瑞而言,他在学堂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学生们都看清了他偏袒不公、自私自利的真面目,对他更加不屑。李贵则通过这次事件,展现出了他的沉稳与应变能力,在宝玉身边的地位或许会更加稳固。

从后续情节来看,这件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金荣回家后,将此事告知了他的姑妈璜大奶奶。璜大奶奶听闻侄儿受辱,气势汹汹地要去宁国府找秦可卿理论,却不想碰了一鼻子灰。这一情节不仅进一步展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家族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渐激化。这场看似小小的学堂风波,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贾府这座大厦内部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

三、人物群像

1.宝玉与秦钟

宝玉与秦钟,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宛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相互辉映,共同演绎出一段超越世俗的情谊,同时也对封建礼教发起了无声却有力的挑战。

宝玉,身为贾府的核心人物,衔玉而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性格叛逆,对封建礼教所推崇的仕途经济深恶痛绝,不屑于走传统的科举之路。他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尤其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女子,有着深切的关怀与平等的对待。在他眼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种独特的性别观,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无疑是离经叛道的。

秦钟则出身贫寒,虽寄人篱下,却生得眉清目秀,腼腆温柔。他聪明伶俐,内心敏感细腻,对宝玉所处的富贵世界既充满向往,又有着自己的坚守。

二人的友谊始于偶然的相识,却因彼此灵魂的契合而迅速升温。他们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在学堂中相互陪伴,不仅在学业上交流切磋,更在情感上相互慰藉。这种亲密关系的建立,源于他们对彼此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同。宝玉欣赏秦钟的清秀脱俗与聪慧灵秀,秦钟则倾慕宝玉的纯真善良与豁达不羁。

他们的友谊发展过程中,诸多细节都展现出这份情谊的深厚与独特。贾母爱屋及乌,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更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在学堂里,他们不顾旁人的眼光,亲密无间,这种公然的情感表达,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行为对封建礼教构成了多方面的挑战。在封建礼教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教规范束缚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宝玉与秦钟跨越了主仆、贫富的界限,建立起平等的友谊,这无疑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蔑视。同时,他们在学堂中的亲密互动,毫不掩饰彼此的情感,挑战了封建礼教对男女大防、社交规范的严格要求。

在那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同性之间也需保持距离的时代,宝玉与秦钟的亲密关系引发了众人的议论与不满。他们的行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这种对封建礼教的挑战,虽然看似微弱,却如星星之火,透露出人性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尽管他们的反抗力量有限,但却为沉闷压抑的封建世界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让读者看到了人性在束缚下的挣扎与觉醒 。

2.金荣

金荣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配角,其人物形象鲜明且复杂,通过家境、心态以及在学堂事件中的行为动机得以全面展现。

金荣家境贫寒,他能进入贾家义学读书,凭借的是与贾家那微薄的亲戚关系。这种寄人篱下的求学处境,使他内心充满了自卑与敏感。在学堂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周围皆是家境优越的贾家子弟,金荣的贫寒显得格外刺眼,这成为塑造他性格和行为的重要背景因素。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金荣的心态逐渐扭曲。一方面,他对那些出身好、生活富足的同学充满嫉妒。看到宝玉、秦钟等人备受宠爱,享受着各种资源,且彼此关系亲密,金荣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这种嫉妒并非单纯的羡慕,而是夹杂着因自身处境不佳而产生的怨恨。另一方面,他又极度渴望融入这个圈子,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始终无法真正被接纳,这种求而不得的痛苦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不平衡。

在学堂事件中,金荣的行为动机清晰可见。起初,他看到秦钟和香怜的亲密互动,心中的嫉妒瞬间被点燃。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揭露和污蔑他们,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也试图以此引起他人的关注,提升自己在学堂中的存在感。当他的污蔑行为引发争吵后,贾瑞的偏袒让他更加有恃无恐,进而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他以为有了贾瑞的支持,便可以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后果。

金荣的行为动机,本质上是他在贫寒家境与复杂心态驱使下的一种反抗。只不过这种反抗是扭曲且无力的,他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却没想到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他在学堂事件中的种种表现,不仅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进一步凸显了他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金荣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等级社会中底层人物的无奈与挣扎,他们在困境中渴望改变,却因自身的局限和社会的压力,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

3.贾瑞

贾瑞,在《红楼梦》的人物群像中,是一个性格弱点极为鲜明的角色,其贪图便宜、处事不公等特质在学堂冲突这一情节中暴露无遗,也因此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却又不光彩的角色。

贾瑞贪图便宜的性格特点贯穿始终。平日里,他就热衷于占些小便宜,这种习性在学堂管理中也有所体现。他收受金荣的好处,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财物,但却因此丧失了公正的立场。这种贪图小利的行为,反映出他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些许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在他眼中,这些小便宜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却未曾料到会因此引发更大的风波,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

处事不公是贾瑞更为突出的性格弱点。在学堂冲突中,秦钟和香怜被金荣污蔑,向他告状寻求公道时,他却因收了金荣的好处而偏袒金荣。他不仅没有责备金荣的污蔑行为,反而指责香怜多事,让他们不要在学堂里生事。这种不分是非黑白的处理方式,完全违背了公正的原则。他的这种处事不公,使得学堂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金荣见贾瑞如此偏袒自己,越发得意忘形,言语间更加放肆,从而导致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大闹学堂的混乱局面。

贾瑞在学堂冲突中扮演了一个极为负面的角色。他本应是学堂秩序的维护者、学生矛盾的调解者,但他的种种行为却起到了反作用。他的偏袒不公,助长了金荣的嚣张气焰,让金荣误以为自己有了靠山,可以肆意妄为。而对于宝玉、秦钟等人来说,贾瑞的不公处理让他们感到愤怒和委屈,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与金荣之间的矛盾。他的存在不仅没有平息事端,反而成为了冲突的催化剂,使得学堂的秩序彻底失控。

贾瑞的这些性格弱点和不当行为,不仅影响了学堂冲突这一事件的发展,也为他自身的命运埋下了伏笔。他的贪图便宜和处事不公,让他在学生们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同时,他的这些行为也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腐朽,一个小小的学堂管理者都能如此胡作非为,可见贾府的整体风气。贾瑞这一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

4.其他人物

在这场学堂风波中,贾蔷、茗烟、李贵等人物也有着各自精彩的表现,展现出鲜明的性格特点与重要作用。

贾蔷为人聪明伶俐,有心机。他与秦钟交好,见秦钟受金荣欺负,有心帮忙却不想自己出面惹事。于是巧妙地挑唆茗烟出头,一句“宝玉和秦钟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他们的小厮会不会为他们出气”,成功激起茗烟的怒火,引发了后续大闹学堂的情节。从这里可以看出贾蔷的机灵狡黠,善于借刀杀人,在复杂的贾府人际关系中懂得明哲保身,同时也展现出他对朋友的仗义。

茗烟则是个典型的火爆脾气,年轻气盛且对宝玉忠心耿耿。听到贾蔷的话后,不及细想便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毫不畏惧地与金荣等人打斗起来。他的冲动莽撞在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完全不顾后果,一心只为宝玉和秦钟出气。茗烟的行为虽然引发了混乱,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宝玉的忠诚,只要涉及宝玉的事情,他便不顾一切。

李贵作为宝玉的跟班,在事件中展现出沉稳与应变能力。学堂大乱时,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赶忙喝骂茗烟等人,试图控制局面。他明白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清楚此事不能轻易闹大,于是一边安抚宝玉和秦钟,一边暗示贾瑞帮忙圆场。李贵的表现体现出他作为下人的世故与周全,努力在维护主子利益的同时,将事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些人物在大闹学堂事件中,共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

四、主题探讨

1.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

在《红楼梦》第九回描绘的学堂场景中,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暴露无遗,从教育目标、内容到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束缚与不良影响。

从教育目标来看,封建教育旨在培养符合封建统治秩序的人才,将科举入仕作为终极目标。在贾家义学,众多子弟被期望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增光添彩,延续家族的荣耀与权势。贾政对宝玉上学的期望,便是这种教育目标的典型体现。他希望宝玉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全然不顾宝玉内心对这种传统道路的抵触。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并非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而是为了满足家族和社会的期望,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学生们的个性和兴趣被忽视,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在既定的框架内,难以自由发展。

教育内容方面,封建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道德伦理和等级观念的灌输。在学堂里,学生们诵读经典,学习的是如何遵循封建礼教,维护社会秩序。然而,这种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死记硬背经典条文,却不理解其真正内涵,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教育内容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宝玉对读书本就兴致缺缺,在这种刻板的教育内容下,更是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

封建教育制度在管理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学堂的管理者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公正的态度。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束。而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履行好管理职责,反而贪图便宜,处事不公。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不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处理学生冲突时偏袒金荣,导致矛盾激化。这种不公平的管理,破坏了学堂的秩序,让学生们无法在一个公正、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封建教育制度下的体罚和严厉的规矩,虽然表面上维护了秩序,却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这样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真正有求知欲和才华的学生,如宝玉和秦钟,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种种限制。而那些无心向学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加放纵自己,将学堂变成了寻欢作乐的场所。金荣、薛蟠之流,在学堂里不务正业,欺凌他人,却得不到有效的管教。封建教育制度不仅没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反而让学生们变得虚伪、自私、堕落。

《红楼梦》第九回中的学堂场景,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一个缩影。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在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腐朽,以及这种腐朽对学生造成的束缚与不良影响。这种腐朽的教育制度,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预示着封建家族和社会的衰败 。

2.人性的扭曲与束缚

在《红楼梦》构建的封建礼教大网下,人性被无情地压抑与扭曲,人物的情感和欲望遭受着沉重的束缚,难以自由舒展。

宝玉与秦钟之间纯粹而真挚的友谊,在封建礼教的审视下,竟成了众人非议的对象。他们二人相互欣赏、彼此陪伴,本是出于灵魂的契合与对真挚情感的追求。然而,在那个讲究严格等级秩序和男女大防、同性之间也需保持距离的时代,他们的亲密无间被视为离经叛道。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垢谇谣诼,如冰冷的箭镞射向他们。这种对美好情感的无端指责,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中正常情感交流的压抑。人们被禁锢在既定的观念牢笼里,无法理解和接受超越常规的真挚情谊,使得宝玉和秦钟在追求纯粹友谊的道路上,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金荣的心态也是人性扭曲的典型体现。贫寒的家境使他在贾家义学这个充满富贵子弟的环境中,内心充满自卑与敏感。他渴望融入其中,获得认可和尊重,这本是正常的心理需求。但封建礼教下的等级森严和贫富差距,让他的这种渴望逐渐演变成嫉妒与怨恨。他将对宝玉、秦钟等人的嫉妒转化为恶意的污蔑和挑衅,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金荣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人性被扭曲的无奈之举。他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只能通过这种极端且错误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压抑。

贾瑞同样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他贪图便宜、处事不公,表面上是个人品德问题,实则是封建礼教环境下人性扭曲的结果。在封建礼教的长期熏陶下,他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将个人私利置于公正和责任之上。他收受贿赂,偏袒金荣,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学堂的秩序,更反映出他内心的空虚与迷茫。他在封建礼教的框架内,迷失了自我,无法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这些人物的经历表明,封建礼教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将人们的情感和欲望紧紧束缚。它压抑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如真挚的友谊、对平等的追求;同时又催生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如嫉妒、怨恨、自私。在这重重束缚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挣扎与痛苦,他们的行为变得扭曲而无奈。《红楼梦》通过对这些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在压抑环境下的艰难生存状态,以及人性在束缚中渴望挣脱的强烈诉求 。

3.家族衰败的伏笔

《红楼梦》第九回中学堂的混乱无序,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贾府未来衰败的种种迹象,从家族子弟的精神面貌到内部管理的混乱,无一不暗示着这座封建大厦即将倾颓。

首先,家族子弟的不成器是贾府衰败的重要预兆。在学堂中,真正用心向学的子弟寥寥无几。薛蟠来此只为满足龙阳之兴,寻欢作乐;金荣虽家境贫寒却心思不正,满心嫉妒与怨恨,将精力都放在勾心斗角上;贾蔷虽聪明伶俐,却不走正道,用计挑唆事端。而作为贾府核心希望的宝玉,对封建教育所设定的仕途经济之路极为反感,无心于科举功名。这些家族子弟,本应是贾府未来的支柱,却如此不堪,他们的堕落与不思进取,预示着贾府后继无人,难以维持家族的荣耀与权势。当家族中没有能够担当重任、振兴家族的人才时,衰败便成为必然的趋势。

其次,学堂管理的混乱暗示着贾府整体管理的腐朽。学堂管理者代儒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有效管理学堂。而代理管理者贾瑞,不仅缺乏管理能力,更是贪图便宜、处事不公。他收受贿赂,偏袒金荣,导致学堂矛盾激化,秩序失控。这一现象反映出贾府在用人方面的失察,让品行不端之人担当管理重任。同时也体现出贾府内部管理缺乏公正和有效的制度,使得下人们有机可乘,为了私利而破坏秩序。这种管理上的混乱,在整个贾府中必然具有普遍性,从一个小小的学堂便可推知,贾府内部各个层面都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长此以往,贾府的运转必将陷入困境。

再者,学堂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矛盾冲突的激烈,也暗示着贾府内部的分崩离析。学生们之间因嫉妒、利益等因素产生的明争暗斗,如同贾府内部各房之间、主仆之间复杂的矛盾纠葛。这种内部的不和谐与争斗,消耗了贾府的精力和资源,削弱了家族的凝聚力。当家族内部无法团结一致,而是陷入无休止的纷争时,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堂的混乱无序,从家族子弟的精神状态、管理的漏洞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多个方面,为贾府未来的衰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学堂事件,实则是贾府命运的一个缩影,预示着贾府这座繁华一时的大厦,在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压力下,终将走向衰败 。

五、艺术特色

1.场面描写

“闹学堂”是《红楼梦》第九回中极为精彩的一幕,作者通过细腻且生动的动作、语言描写,成功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同时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动作描写在这一场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茗烟“立刻冲过去揪住金荣,破口大骂”,一个“冲”和“揪”的动作,将茗烟的冲动莽撞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他怒目圆睁、气势汹汹的模样,瞬间使场面剑拔弩张。金荣“奋力挣扎着要去抓打宝玉和秦钟”,“奋力挣扎”“抓打”等动作,体现出他的不甘示弱与嚣张跋扈,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激烈程度。贾菌“两手抱起书匣子,用力抡向金荣朋友那边”,“抱”“抡”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贾菌年纪虽小却毫不畏惧、冲动易怒的性格特点。这些动作描写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混乱与紧张,将冲突的氛围推向高潮。

语言描写同样精彩绝伦。茗烟大骂“你这杂种,竟敢欺负我们宝二爷和秦相公,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言辞激烈,充满愤怒,不仅展现出他对宝玉的忠心耿耿,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火爆脾气。金荣面对茗烟的指责,自然不甘示弱,回骂的话语尽显其尖酸刻薄。而贾瑞在混乱中“拦这个、劝那个”时说的话,诸如“都住手,别闹了”之类,软弱无力,凸显出他在面对混乱局面时的无奈与无能,也进一步烘托出场面的失控。这些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通过你来我往的激烈对骂,使冲突更加白热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现场的火药味。

作者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成功营造出一种混乱、激烈、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学堂之中,亲眼目睹这场闹剧。同时,这些描写也精准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冲动的茗烟、跋扈的金荣、懦弱无能的贾瑞等,都在这场闹剧中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动作和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图。“闹学堂”的场面描写,堪称《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充分展现了作者卓越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2.细节刻画

在《红楼梦》第九回中,作者对人物神态、心理等细节的精妙刻画,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故事,对展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神态细节是洞察其内心世界的窗口。当贾政听闻宝玉要上学时,“先是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书,一脸严肃”,“冷笑”这一神态,生动地展现出贾政对宝玉平日里不务正业的不满与嘲讽,“一脸严肃”则凸显出他作为家长的威严,也暗示了他对宝玉此次上学并未抱有太大期望,为父子间紧张的关系埋下伏笔。而秦钟被金荣污蔑后,“又气又急,脸涨得通红”,“气”与“急”是秦钟内心情绪的直接体现,“脸涨得通红”这一神态细节,将他的羞涩、愤怒与委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当时的窘迫与无奈,进一步凸显出他腼腆、单纯的性格特点。

心理细节描写则深入人物灵魂深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金荣看到宝玉和秦钟等人关系亲密时,“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这种心理描写直白地揭示了他内心的不平衡与嫉妒心理。正是这种嫉妒心理,驱使他在先生离开后,故意寻衅滋事,从而推动了大闹学堂这一情节的发展。贾蔷“见秦钟受了委屈,心中很是不平。但他为人聪明伶俐,深知直接出面帮忙可能会惹来麻烦,于是心生一计”,这段心理描写不仅展现了贾蔷对朋友的仗义,更突出了他聪明狡黠、有心机的性格特点。他的这一心理活动,直接导致了他挑唆茗烟出头,成为大闹学堂事件的导火索,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些细节描写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针线一般,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它们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时,这些细节也巧妙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的演进更加自然流畅。正是这些细腻入微的细节刻画,让《红楼梦》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品味的文学巨着,每一次阅读都能从这些细节中发现新的魅力与深意。

3.隐喻与象征

《红楼梦》第九回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与象征元素,这些元素犹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为故事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学堂作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学堂里鱼龙混杂,学生们各怀心思,真正求学的人少,更多的是为了各种功利目的而来。这象征着当时社会表面看似有序,实则内部充满了虚伪、功利和矛盾。不同背景的学生代表着社会各阶层,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隐喻着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纷争和矛盾冲突。

金荣这一人物也具有象征意义。他家境贫寒却又试图在富贵子弟云集的学堂中寻求认可,这种处境隐喻着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在困境中挣扎,渴望改变命运却又无力的无奈。他的嫉妒和怨恨,以及由此引发的闹事行为,象征着底层人民被压抑的情绪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扭曲和无力的。

茗烟大闹书房的行为,象征着被压迫者内心的愤怒与反抗精神。茗烟作为宝玉的小厮,身份低微,但他在看到宝玉和秦钟受欺负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的冲动行为,打破了学堂表面的平静,也象征着在封建礼教压抑下,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公正的渴望,即使这种渴望以一种激烈而莽撞的方式呈现。

这些隐喻与象征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它们如同隐藏在文字间的暗流,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使《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深度和广度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全球高武 背剑之人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我在风花雪月里等你 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 都市偷心龙爪手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贞观大闲人 春满香夏 重生之神级明星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重生之千金媚祸 逆天邪神 校花的贴身高手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 我的恶魔游戏 傲娇女神很专情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抗日之铁血战魂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霸天武魂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紫鸾记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最近更新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 陛下就是躺赢狗 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 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 带着武库回明末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大禹逍遥王爷 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 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张一疯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txt下载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最新章节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