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首页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大明日不落 一万年前争霸 夺嫡 回到明朝当王爷 狂妃很彪悍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抗战之烽火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暴君闺女五岁半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章 我太想进步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袁守诚看不透这个便宜儿子,但是对读书人的崇拜还是使他心存侥幸,毕竟儿子是能与巡抚大人谈笑风生的人!他下意识地反问:“金子在哪里?”

冯氏已经失去了耐心,袁冯两家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凤阳,对凤阳还没有刚从江西捡来的儿子清楚?儿子八成是读书读昏了头,就像县衙门户房那个老童生书吏一样!

咦?今天家庭会议的主题是什么?怎么说起捡金子来了?

看到冯氏脸色不善,杨植主动说:“娘亲,这桩富贵还要落实在外公家身上!”

由于淮河流域水旱频繁,仅《明武宗实录》记载在正德年间,朝廷就差不多以两三年一次的频率,因水灾、旱灾免直隶凤阳府所属寿州等十六州县、中都留守司所属寿州等十四卫所税粮,免凤阳卫所京运的差事,并更因为防灾、防湖广、山东流寇,令凤阳班军不进南京秋操。

所以冯家身为卫所军户也苦逼得很,凤阳卫所不但交不了钱粮,自身的粮饷也多要从庐州调运,日子过得紧巴巴。

“不能总想着种粮食,淮河治不好,种什么都白搭。外公的卫所可以搞一些工业,不靠天吃饭!”

袁守诚颇不以为然,说:“凤阳八卫俱受守备太监节制,不是想搞就能搞得起来的。”

踏马的想做点事就是这么难!

杨植对冯氏说:“娘,明天上外公、舅舅那里借几个军匠,我先有用。”

大明的户籍制度虽然简单分为士、农、工、商、军、匠、灶七大类,但每个大类下面都按具体职业分得非常细,像军户下面还分军灶户、骑户、弓户等。凤阳八卫也要自己打造、上交军器物料,卫所中工匠户倒是不缺。

次日便宜外公真的差了几个军丁和军中灶户及工匠前来听用,杨植向社学老师告个假,带着几个人来到凤阳城西南二十里的一个小山坡上,让他们搭一个小高炉。

华夏的高温炉冶炼技术从秦汉始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地方二千多年从来不会这个。中原历代外贸的拳头产品就是瓷器和铁器,这技术直到明末才流传出去,是以军灶户对搭建炉子轻车熟路。

在工匠们搭建小高炉的同时,军士在旁边开挖石头,原来这里是一处石英砂矿场。

杨植在县衙门当了一个多月的书手,在户房的档案室里抄鱼鳞册、土地物产时,他看到凤阳城西南二十里有石英矿的记录。

大明时期,人们概念中的矿是金银铜铁等金属矿,而不是石英、石灰石、高岭土这些土石矿。大明官府可以为了西南的金矿银矿铜矿大动刀兵杀得血雨腥风,但对于土石矿就无所谓。

另外,对于凤阳地方官来说,可能也不知道怎么用石英矿,所以只是记录下来就把档案弃之高阁。

杨植社学之余,时不时来工地看进度,山坡上也在高炉边搭建了工棚,军匠们晚上就住山上。

十天后,这些军户就在山坡上烧出来一只琉璃老虎,石英琉璃老虎身上黄、黑、白花纹相间,看上去栩栩如生。

杨植暗叫一声“可惜”,凡穿越者来到大明必做的几件事是烧玻璃、练新军、造燧发枪。自己早把前世高中化学忘得一干二净,烧制光学玻璃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用现在的大明技术,真是穿越者之耻。

华夏早在周朝就开始烧制琉璃,二千年来早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只是华夏点歪了烧玻璃的科技树,没有往光学玻璃方向发展。

杨植记下军户的姓名,让他们先回便宜外公那里复命,这事不能外传,然后直奔县衙而去。

县衙三班六房,杨植与六房书吏打交道多。户房书吏姓黄,年龄比袁守诚还大,是一名老童生,县试府试都凭关系过了,只是一直卡在院试这个环节,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老娘冯氏每当看到杨植在社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感到杨植的人生尽头极有可能是现在的黄书吏。如果不是丈夫袁守诚对杨植有莫名其妙的信心,杨植应该在今年结婚明年当爸爸,然后安心等袁守诚退休,顶替当个试千户。

黄书吏在县衙资历很老,其他几房的秀才书吏反而要对黄书吏客客气气。因为杨植连县试都没有摸着边,黄书吏在杨植面前摆出前辈师长的架子还是够资格的。

看着窜进户房的杨植,黄书吏开口喝道:“你飘了!这几天飘了!读书人自当镇静养气,岂能脚步轻浮乎?”

杨植回应道:“是极,黄先生教训得是!今天可有抄写事务?”

黄书吏反问说:“有待如何?未有又待如何?”

杨植笑嘻嘻地说:“如果今日没有抄写事务,烦请黄先生拨冗到寒舍小酌一杯。”

黄书吏想了想,杨植谋下书手这个临时工工作时,已经请过主簿和六房书吏吃饭。他迁移户籍也没有任何问题,只听过逃军千方百计脱籍转民户的,还没有听说民户主动转军户的。

今日这小子脚步轻捷满面春风,必有好事,莫非年轻人见我年高德劭,想请我当个媒人?于是说道:“本有一些档案抄写,不过也不急于一时。当下无事,我们走吧。”

家里冯氏已备好酒菜,袁守诚陪坐喝了两杯,便借口有事离开,院子里只留下杨植和黄书吏。

杨植满脸笑容,给黄书吏筛了一杯水酒,说:“黄先生是户房老书吏,城里谁人不说你德高望重。几十年执掌户房,办事也是极为妥贴,县衙都是有口皆碑。”

黄书吏谦让道:“都是虚名,我等读圣贤书,自当兢兢业业,不为浮名所累。不过这凤阳县的钱粮户口,没有人比我更熟悉,就是县尊的师爷,也少不得向我请教。”

杨植应了一声说:“是极,黄先生人称凤阳活地图,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现今我外公家有一桩麻烦事,非黄先生施以援手不能解决。”

黄书吏知道前面的引子说完,杨植必有所求,便道:“你外公家是卫所军户,上头自有守备太监管辖,一向与民事无所牵扯,不知有什么麻烦事需要我效劳?”

杨植说:“黄先生可否将凤阳城西南的苗山划给军屯?”

黄书吏知道话儿来了,嘿嘿一笑反问道:“你可是想更改鱼鳞册?”

鱼鳞册和黄册是大明配套的土地户籍人口管理档案,明太祖高皇帝在朝廷的辖区内,即后世所称两京十三省进行人口的普查,编制了全国户口的总清册,唤作黄册。

黄册把每一百一十户人民编为“一里”,在城里则叫“一坊”。由该里人民推举十名里长或坊长,安排与官府对接钱粮税收徭役事宜,每一里的黄册分为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上交州县。州县再把黄册汇总报到朝廷,天下各州县黄册档案全部存于南京玄武湖岛上的档案库。官府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核对、再造黄册。

同时官府还对两京十三省的耕地、山林进行造册,叫做鱼鳞册。鱼鳞册里,大明的每块耕地都按实际形状画图并编上号码,写明四至、面积和田主姓名,并注明土地的性质、等级。

所谓的编户齐民,就是直接受黄册和鱼鳞册管理的人民。不在官府黄册和鱼鳞册的人口土地,象西南、两湖、两广、草原、西北的一些地区和人口,就是化外之地、化外之民,官府则封当地头人为土司,由土司代朝廷管理。

但是鱼鳞册上的土地、山林,也会受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影响,改变其地理性状,所以鱼鳞册也要不定期普查、重新造册。

黄书吏一个户房老吏,一听就知道杨植打的什么主意,又问道:“我对全县耕地山林户口不能说了如指掌,至少各乡风土人口心中有个大概的数,那个苗山就是一个石头荒山,你外公的卫所要它做甚?”

杨植也不藏着,坦然说:“黄先生,你也知道淮河两岸灾害频仍,凤阳民户免粮免役还行,但是卫所驻军免不了,得种军屯,向上交钱粮、服各种军役。军户都活不下去!

凤阳军户真苦、凤阳军户真难!凤阳卫所真危险!

不瞒你说,苗山上产石英,我外公想用石英造琉璃,为手下谋点生计。”

黄书吏倒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他沉吟一下说:“前几年凤阳又是水灾又是地龙翻身,鱼鳞册现在倒是正重新造册,那块地本来也是公地,但是……这个事,很难办呀。”

黄书吏拖长音说着,看着杨植。

杨植很想嚣张地说一声:“难办?那就别办喽。”然后把桌子一掀。但是面前的桌子是石头的,掀起来要砸到脚的,于是只能说:“黄先生觉得哪里难办,尽管开口,我们一定给你办。”

又压低声音说:“听说黄先生的孙儿下个月周岁,我外公备下四两银子为贺礼,黄先生可否满意?”

四两银子是知县一个月的俸禄,也是不低了。不料黄书吏摇摇头,说:“身在公门好修行。不是我矫情,我对钱没有兴趣。”

杨植又问道:“那黄先生有什么心愿需要我们达成,我们任凭驱使,可否?”

黄书吏酒酣耳热,笑着说:“我想考中秀才,你外公一介武夫有什么用!”

杨植哈哈大笑:“黄先生,你放心!今年院试已过,来不及了。我保证,明年我们一起考上秀才!”

黄书吏目瞪口呆。他听社学老师说过,杨植文章一枝独秀,有七八成把握考上秀才。但是杨植敢保证让自己通过院试就感到不可思议。

他将信将疑地问:“中榜虽易过,但也有徐州、凤阳、庐州、滁州、和州共五府考生,这五府的六十老童生不知凡几!提学大宗师如何能让我必过?”

杨植大包大揽地说:“黄先生你且信我!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自有办法!”

黄书吏老童生的心砰砰乱跳,他这一生无欲无求,惟一遗憾就是死后墓碑上只能刻上“将仕郎”三个字!

将仕郎者,非士人也!如果自己的墓碑上能刻上“秀才”两字,只怕穿上襕衫那一刻当即死去也能含笑九泉!

黄书吏端酒盅的手在发抖,沉默一会后看看杨植,咬牙说道:“反正也不费事!田界地界早就面目全非,我修正便是!只是需面上好看,从你外公的卫所划一块地补偿。”

黄书吏出门后,冯氏从厨房出来,她一生中从未遇到过如此浮夸之人,以她的见识与三观,她也不知道如何评价这个便宜儿子,便问道:“你真有办法?”

杨植安慰说:“明年院试还有一年,事在人为。”

冯氏心中忐忑不安,说道:“如果你办不下来,那只能以死谢罪。我可不想又死一个儿子!”

次日休沐,杨植说要去外公家,冯氏坚持要同去。杨植没法子,只得嘟嘟嚷嚷跟着。

冯指挥使精神矍铄,与舅舅冯百户正儿八经地在家中厅堂接见了杨植。冯氏自然按规矩去和妯娌们干家务活。

杨植从包裹里拿出琉璃老虎放在桌上,说:“卫所需要转型,种地不是办法!农户都撂荒,卫所军户更不行!”

冯指挥使一阵心塞。连续三年南京兵部都免征了凤阳卫所的钱粮,前两个月春荒还是靠安庆调粮。南京兵部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免了凤阳卫所一应劳役,甚至于调凤阳班军进南京秋操也免了,总之就是最低限度要求,只要凤阳卫所不兵变就成。

冯老爷子不确定地说:“搞琉璃坊真的能成?”

“当然可以!我大明做琉璃的只有山东青州府博山,主要供应北京。我们凤阳也可以做,供应南京、苏松。”

舅舅在一旁摩挲琉璃老虎,犹豫地说:“五年前,我服京运之役沿运河北上,只听说过淄川博山善烧烤,以炙肉闻名,想不到还善做琉璃。”

“都是用火,天下道理是相通的!”杨植话锋一转。“舅舅日后袭了卫指挥使,就不想进步吗?”

几人说话间,时有妇人进屋添茶倒水,还冲着杨植笑。

杨植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人是现成的,物料也是现成的。卫所军户,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与其不死不活,不如博一把!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杨植正说得兴起,忽听身后“噗呲”有人轻笑一声。他转过头只见帘幕轻动,想必是武夫粗人家庭从未见过读书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

杨植前世是金牌销售员,心理素质极佳,根本不为所动,决定总结性一击必杀:“外公,舅舅,卫所军户逃亡日益严重,我们哪怕找点事给他们做,也比让他们闲下来好!”

冯指挥使不置可否,告罪一声说去更衣,留下舅舅与杨植两人扯淡。过了一会儿又回来,说:“行,这个事可以做。但是卫所受中都守备太监丘得节制,凤阳他最大。”

杨植一拍胸脯:“没有人比我更懂太监!我有办法。”

便宜外公和舅舅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是读书人就这样,还是江西人就这样,亦或江西的读书人就这样?

难怪朝堂上一半是江西的读书人!

中午留了饭,杨植倒是执礼甚恭。冯指挥使最后说:“如果转,转型的事不成,大不了和以前一样过,你也不要有压力。我们凤阳和江西不一样,没彩礼也能娶媳妇。”

踏马的有完没完!江西女孩有江西男孩守护,你们这些外省人根本配不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龙魂侠影 全球高武 我为炉鼎 乡村大炕 赵氏嫡女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穿越1942有空间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春满香夏 无限群芳谱 重生之丧尸时代 肥水不流外人田 修神外传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权财 陆门 七年顾初如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兵器狂潮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智械战争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唐砖 神话版三国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苏联1941 
最近更新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 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 一来开无敌挂 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 大乾杀猪匠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 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大梁辽王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 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txt下载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最新章节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