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天下枭雄 黑铁之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1949我来自未来 抗日之英雄传奇 晚唐浮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武道凌天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父子出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大咖们记住这样一个有点小小争议的日子:嘉佑四年(1059)十月初四(或初五),苏轼兄弟随其父苏老泉先生郑重地离开了家乡眉山,一条久处深潭的蛟龙,注定要一飞冲天、闻名于世了!

大约两天的功夫,父子三人即到了嘉树。

嘉树,在罗目县(今四川峨眉山市罗目镇)东南三十里阳山江溉。相传曾有两树对值,树围三十二尺,两树上端均引出两丈长的横枝,两侧横枝相互攀援连理,以致遮天蔽日。此树种名今天探明为黄葛,是桑科、榕属落叶乔木,号称嘉树。

黄葛树是桑科榕属植物,其茎干粗壮,树形蜿蜒古朴。若用利器在树皮上划上一刀,“伤口”就会分泌出白色的黏糊糊的液体。此树种寿命很长,百年古树几乎比比皆是,在佛经里它又被称之为神圣的“菩提树”。旧时风俗,在我国西南一带,此树只能在寺庙、公共场合才能种植,家庭很少种植。

因此,嘉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处盛景,而不是什么市镇或者村落。这种景点,绝对适合苏轼父子短暂舣舟,上岸踏访一番。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也就是在这一处黄葛树铺天盖地的浓荫之下,苏轼开始了一生的诗词创作。

这首《初发嘉州》是苏轼最早的诗作(此前还有两首,但有争议),作于嘉佑四年(1059)。其时的苏轼、苏辙业已中举,奔母丧后正由四川眉山随父再赴京都。

父子三人取岷江水路,经嘉州、犍为,离蜀出峡,直下江陵(今荆州)。

苏轼时年二十四岁,尽览山川形胜,“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这期间,父子三人“舟中无事,博奕饮酒”,你唱我和,写下百余首描写巴蜀盛景的诗篇,结集谓之《南行集》。

《初发嘉州》便作于这年冬天由嘉州出发之际。其时,苏氏父子已名动京师,文章播于天下。

有学者认为,苏轼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纷繁复杂,但他的各种思想均可从他所作的巴蜀诗中窥见其心迹。一个人对故乡的感情变化,始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断然不会掺假。因此,苏轼所作的巴蜀诗就像贯穿他一生的路一样,无论他离开故乡有多远,沿着他的巴蜀诗路总还能洞悉苏轼坎坷一生的思想与诗变。

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十月,苏轼兄弟随父二度出川。

父子三人自眉州进入嘉陵江,经戎(宜宾)、沪(泸县)、渝(重庆)、涪(涪陵)、忠(重庆忠县)、夔(奉节)诸州,顺流下峡,腊月间抵达荆州,就在荆州过的年。

次年的庚子年正月,父子三人又自荆门起身,转为陆行北上,经由襄(襄阳市辖区)、邓(邓县)、唐(唐河县)、许(许昌)等地,最终抵达京师汴梁(今开封)。

由于出峡时走的是水路,舟行水上,闲来无事,因此但凡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和心中想到的,均被苏轼诉诸于笔端,歌之咏之。连父亲苏洵和胞弟苏辙创作的诗文加在一起,前后竟累有百余篇,结集名之曰《南行集》。

在素质教育被日渐重视的今天,苏老泉这种培养孩子面对风景,有感即记的好习惯实在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榜样。

父子三人先后游览了嘉州的龙岩,凌云寺。

在嘉州(今四川乐山)渡口,遇到了郭纶,于是写了这首诗《郭纶》。“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郭纶本是河西一带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们却都不识得他了,这位昔日的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

路人只见他骑着一匹瘦弱的青白色马,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郭纶说,正是因边疆久无战事他才沦落如此,一旦有了战况,他甘愿冲锋陷阵。“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郭纶》)

郭纶曾经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1040)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但终不获赏。在黎州(今四川汉源北)任都监留有诗作,到官期满时,连归家的路费都没有。

苏轼兄弟因感其不公,分别赠诗于郭纶。

其中,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郭纶》)更是将英雄末路的悲凉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

苏轼兄弟还游览了九顶山治易洞,分别题了诗。在九顶山上的清音亭,向下可尽览长江景色:村舍人家屋脊参差、鳞次栉比,远处则是三峨横陈之状。

川人有谣曰: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胜在嘉州,嘉州之胜在凌云寺。

这次,苏轼挥毫为清音寺的一座亭台上题额“清音亭”。日后,嘉佑岁中题额后的此亭更成了南山凌云寺之胜!

嘉州当地曾有传闻:当年苏轼兄弟还随同父亲一起造访了在此注释《易经》的隐士程公望的治易隐舍。嘉州城北十里的白崖上有三处岩洞:白云洞、朝霞洞、清风洞。其中朝霞洞还有一个名字叫蕴真洞,又叫治易洞。其时,有位叫程公望的逸民驻锡于此,故有驻锡洞、程公洞之称。

十月十二,苏氏父子离开嘉州的前夕,正好嘉倅(嘉州通判)任屯田要去成都,苏轼于是委托任屯田给宝月大师带去了书信,吐露了此番远行前大师未能如约前来话别的遗憾,本来二人相约要在钓鱼台下会面的。

次日,苏家父子举家托舟远航,同行的有苏家的二位儿媳和苏氏兄弟的乳母任氏(任采莲)、杨氏。在苏轼的一生中,这位乳母任采莲是位重要的人物,这也是任氏随苏轼宦海一生、辗转千里的起始点。

少年离家,可谓是极具“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豪情,“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数年后,故乡是一位漂泊者的心灵归宿,而此时却是一位离乡少年的人生起始点。“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按《平水韵表》(下文同,不再另注):此诗(《初发嘉州》)押下平一先韵,其气韵洒脱,格律谨严,相较日后的“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的劫后余生,此时的苏轼还处于少年稍显拘束的未加走马纵笔之时。

自嘉州东舟行一百二十里,过四川犍为县(今属四川乐山)时,苏氏父子游览犍为山水于子云亭下,并参观了犍为县北百余里书楼山上的王氏书楼。王氏后人中王齐万、王齐愈原为蜀人,后王齐万秀才曾寓居武昌,被贬黄州的苏轼与之常有书信往来,这是后话。

苏轼父子自嘉州、犍为一路沿岷江水路东进,来到宜宾,在宜宾进入长江水道。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成长江,素有“长江第一城”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战略转换要地,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

可初次途经此地的苏轼兄弟却不识此地风物,竟把此处江域两岸的山脉说成了“夷中乱山”。这也难怪,当时在这里,苏轼看到的只有眼前三三两两地靠着古柳,极力向外来的客人出售柴薪与茅屋破败,煮蔬充饥,不识肉味、与麋鹿为友的蛮荒山民。

舟过宜宾,两岸的石壁已尽,视野突然开阔,牛头渚就到了。苏氏一家当晚舣舟并夜宿牛口渚(今宜宾牛头坝镇),住到了苏轼兄弟俩的同科进士廖致平的别业牛口庄。

此后,“三苏”才华轰动京华,他们在牛口坝吟诗诵赋的这段佳话,也就成为戎州人文风物被永远载入大宋诗史。戎州人士对三苏父子夜宿牛口坝留诗之事念念不忘,还将不远处一条汇入岷江的小溪命名为“思坡溪”,将小溪流经的山谷称为“会诗沟”。

若干年后的元符三年(1100),苏轼的学生黄庭坚又自戎州溯流而上欲去青神,也是夜宿官至朝议大夫的宜宾人廖致平的牛口庄别业。

廖致平之父廖翰是位传奇人物,即旧州塔的实际捐建者,即黄庭坚《南园遁翁廖君墓志铭》文中的遁翁。廖致平蒙祖上余荫,上承家学,多有成就。后来黄庭坚谪戎期间,廖致平也正好“丁父忧”在家守孝。于是乎,作为师友,便常与山谷游宴,既作本地导游,亦能相互受益,也算是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展出的唯一一件与宜宾有关的文物,就是黄庭坚书法《牛口庄题名卷》,这在宜宾的人文史上就份量不小。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书法技艺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宜宾有着黄伞崖墓群及唐宋摩崖石刻,还有黄庭坚谪留戎州后会友赋诗的会诗沟,以及公馆坝明永乐古窖等人文景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牛口坝为中心沿岷江近十公里的江岸是古戎州的一个人文集中地,近千年来一直是戎州一段重要的人文走廊,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文化的熠熠灵光。

想当年,在牛楼渚借宿的夜里,毫无睡意的苏轼披衣起床,看着这些山川一色的大荒之地,远处的江面上洒着波光粼粼的月光时,不由得想起了当年随父在京师开封的日子:

嘉佑元年(1056)夏四月,京师大雨,半夜里蔡河忽然决口。一时间,《清明上河图》中那种车水马龙的场景突然切换成了满街的搜救的舟楫。

面对着亮如白昼的灯火下,疏星倒映在在京师喧闹的漫水街面上,闪耀着冷冷的光芒。今天,当苏轼在这里又看到初次进京时那种似曾相识的一幕时,很是感慨,遂作五言诗《牛口见月》。

作为一名青年才俊,京师无疑是苏轼一心向往的圣地。抛开游览赏景的乐趣,早日抵京、大展宏图,一定是此时苏轼心中的真切期盼。

宜宾是个盛产酒的城市。

宋代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便是今天四川宜宾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五粮液酒最成熟的雏形。

我们知道,苏东坡对酒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善咏酒,还在于善酿酒。他具有酿酒的哲学思想、科学原理和巧妙方法。因此,他酿出了蜜酒、桂酒、真一仙酒等。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爱酒文人无法与其比拟的。所以,他对酒文化的贡献是独特的。

但在苏轼的时代,古称“戎州”的宜宾地区却是一个极为原始的群蛮之地,黎、蒯、虞、牟,夷夏杂居。蛮獠风俗、椎髻跣足、凿齿穿耳,在苏轼的眼里,那真是“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廋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戎州》)

戎州,古称僰(音勃)国。西南诸州的蛮獠之中,戎獠最为开化或者说最有人道,故僰字下部首从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泸州西南二百余里的淯井监,苏轼于一集市上购得一只非同寻常的蛮布织就的弓衣(古人装弓的袋子)。要说弓衣也没什么,奇就奇在这只弓衣上被蛮人绣了一首梅尧臣的《春雪》。

《春雪》诗在梅集中一向被视为绝唱,可能是因为梅尧臣当时诗文名动天下,所以诗文得以流传到夷狄之中,被绣在了贵重的物品上了。

苏轼当然不傻,在到了京师后,就转手将此弓衣进献给了恩师欧阳修。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雪中悍刀行 天下枭雄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魔艳武林后宫传 娱乐帝国系统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我的总裁老妈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陛下不可以!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灼灼桃花烬如霜 九龙至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 大宋网红苏眉山 大唐:公主逆天路 水源王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