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想当皇帝的领主 一万年前争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闯红楼 夺嫡 1949我来自未来 民国之文豪崛起 灵剑尊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4章 转战密州——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诞生地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海州启程赴密州(今山东诸城),本来计划沿清河绕道济南先去探望一下六年未见的弟弟子由,但未能如愿,遂于马上作《沁园春》词寄给子由,借此聊慰离情。

苏轼兄弟感情笃深,终其一生都未曾稍变。

子由后来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洋洋数千字,澹泊克制,沉痛在骨,实为其一生文章巅峰之作。比如“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之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等语,令人读之酸鼻不已。他在铭文中评价苏轼“心之所涵,遇物则见。声融金石,光溢云汉”,又可见二人不单单是兄弟,更是平生之知己。

关于这首《沁园春》词,上阙云: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值得一说的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着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以为本篇非苏轼所作,特别举出下片“当时共客长安”以下数句,称其“鄙俚浅近,叫呼炫鬻,殆市驵之雄,醉饱而后发之。虽鲁直家婢仆且羞道,而谓东坡作者,误矣”,言辞无比犀利。

元好问的词坛地位虽然不容忽视,但这段话似难免主观臆断,更缺乏文献佐证,故后人附和者寥寥。

然而,元好问的评价可以从侧面看得出,这首苏轼的代表作《沁园春》在民间的流传至广。

又有小说家杜撰说,当时的神宗皇帝读了苏轼的《沁园春》词之后,龙颜大怒,遂将苏轼贬谪到了黄州。甚至神宗还愤愤地说,让这位苏某人就在一边袖手旁观吧,看朕与王介甫如何治理天下。

弄得后世的绛(今山西忻州、甘肃陇中一带)人孙安常也是一头雾水,一时搞不清也这首词到底是不是苏轼所为。

在赴密途中,苏轼从邸报中得知,周邠将出知乐清县(今属温州),即去信祝贺。一路上,还屡屡收到堂妹夫单锡同年的问候书信。

其实,苏轼在海州时本计划经清河绕道济南,与弟弟苏辙相聚之后,再赴密州,但考虑到天已入冬,清河定会结冰,无法行船,于是只有退而求其次地濒海而行。

腊月初三,几经辗转,苏轼才终于到了密州任上。

宋时,密州属京东东路,也称高密郡,属安化军节度,治所在诸城县。密州下辖四县:诸城、安丘、莒、高密。

到任之后,按照惯例,苏轼先上了一道谢表。

在谢表中,苏轼先是自谦地说自己离开朝堂已经屡更年岁,笔砚上已经落满了灰尘,自己以前的所学已经逐渐忘记殆尽。自己这次求得的到密州任职,乃是蒙受了皇上的隆恩,因此自己到任之后,一定会推行善政,安邦抚民,云云。

苏轼知道,此时滕元发(字达道)正知青州。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而字达道,浙江东阳人。后因父亲葬于吴地,遂为吴人。说起来,滕元发和范仲淹还是老表关系。此人后来曾历经青州,应天府,齐、邓两州。滕元发治理边境十分威严,威振西北,曾号称为名帅。

因河水结冰,苏轼只得从海州直接正北到密州了。当时的青州知州由京东东路安抚使兼任,京东东路下辖八州一军:青、密、齐、沂、登、莱、潍、淄州和淮阳军。

所以说,苏轼还要在滕元发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面对滕元发这位老朋友兼上司,苏轼此次也无缘相见,只得修书一封致歉。

让人称奇的是,小小的青州府,宋代在此任职的官员中却出了十几个宰相:寇准、富弼、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赵拚、曾布、刘挚等,这绝不可能是普遍现象。因为这些人都能够官至宰相,而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他们以宰相的素养来出知青州,青州的繁荣,青州的富强,是毫无疑问也是有目共睹的。

到了密州,其时京东路转运(总管转运司庶务,兼督察属吏)为李察(字公恕),段绎为提刑,全称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主要掌管刑狱之事,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兼检察官。

在以苏轼为核心的密州领导班子成员中,齐人刘庭式(字得之)任通判,赵杲卿(字明叔)、章传(字传道)、陈开(字发明)为州学教授。

这位陈开,苏轼在密州任上时对他甚为器重,加之诸位学生的苦苦挽留,小陈留在密州充任学官长达七年之久,以至于自苏轼起密州的儒学之风大盛。当今我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就出自高密,我们自然不能排除苏轼的到来对后世莫言先生文学之路的影响。

密州治所所在的诸城县县令,名叫赵昶(音常),字晦之。

在密州,苏轼收到了苏州的老朋友姚淳(今篮球巨星姚明的先祖)的邀请信,老姚想让苏轼为“三瑞堂”题额。

姚淳以孝闻于乡里,据传其先人的坟墓上生有甘露、灵芝、麦双穗之异,故名堂曰三瑞。苏轼为姚淳题写的《三瑞堂》一诗中,有“枫桥三瑞皆目见”之句。

三瑞堂位于今苏州市阊门之西的枫桥街道,枫桥最早的园墅,或许便是北宋时颇足雅致、为孝子姚淳所居的姚氏园亭“三瑞堂”。

姚淳与苏轼是为知己,所以苏轼每逢来苏州,必前往三瑞堂作客畅饮一番。

《吴郡志》录有一个姚淳送惠香给苏轼的段子:

当时苏轼给姚淳题写完三瑞堂后,姚淳送给苏轼惠香八十罐。

苏轼收到后,手书致谢姚淳说,姚君笃善好事,其意极可嘉。然不须以物见遗,惠香八十罐,却托还之,已领其厚意。这就是苏轼交友重情轻物,演绎出的一段“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

要知道,在当时惠香是很值钱的东西,八十罐惠香相当于今天的几万乃至几十万。

苏轼在后来给虎丘通长老的信中说,姚君笃善好事,其意极可嘉,然不须以物见遗。惠香八十罐,却托还之,已领其厚意,与收留无异!

初来乍到,就在苏轼忙于处理一些人际交往上的杂事时,朝廷突然颁布了手实法。

手实法,原来由于当时的免役法出钱或许不均,吕惠卿就采用了他的弟弟、曲阳(今属河北)县尉吕和卿的建议,制订出了这一法令。

此法令规定:

老百姓须自报财产,以定户等高低,官府据此分摊各户应纳的役钱。为了防止有人少报,更是明确宣布,奖励知情人告发。

对于这种悬赏告密者的做法,苏轼极为反感,认为此举必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这种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其实不是吕惠卿兄弟的首创,还是抄袭唐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法。

如今的吕惠卿又创制五等丁、产簿,规定申报的项目极为广泛。尺椽寸土,鸡豚家畜均预陈报,如有隐匿,许人告发,并以查获资产的三分之一为赏,后来终以扰民太甚,不久废止。

但在当时,朝廷严令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司农寺将此通告下发各路,如若不能限时执行的,按违制论处。不幸的是,这种不伦不类的抄袭之作,竟然得到了神宗皇帝的许可。

神宗时,司农寺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机构,常平新法(即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等都由它制订或执行。

面对这样荒唐的法令,苏轼愤然对司农寺的提举常平官质问道,违制之坐,若是来自朝廷,谁人敢不执行!然而今日的手实法出自你们司农寺,这简直就是擅自造律,你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司农寺的官员大惊失色,连忙制止道:苏学士,我们姑且先不要论及这件事!

转眼间,已经到任密州多日了。映入苏轼眼帘的是蝗灾与旱灾相仍,盗贼日渐猖狂。加上天旱不雨,小麦无法下种,苏轼预测到了明年的春夏之交,盗贼为害的程度只怕会更甚。

山东之地,与河南一样,自古就是国家的腹心根本之地,王者得之便可称王,但狡猾凶残的盗贼得之亦足以扰乱天下。

针对百姓饥饿流离的现状,朝廷用于救济的常平粮食,虽已发放殆尽,但到处仍是饥饿的百姓,就连过去的蓄积之家,如今也都被拖垮了。

基于此,苏轼在上奏朝廷的奏状中,除了详细地列举了密州一带的蝗灾、饥饿与盗贼的问题之外,还深刻地向朝廷阐述了手实法的种种弊端。

苏轼说,如今的东南民众本来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又开始推行手实法,此举无非是想均出役钱。手实法虽然条目繁多,看似周密,然而大都要靠检举揭发。

过去治国平天下者,最讨厌因告密弄得人心惶惶,以至于乱了习俗。所以才制订了“不干己”法,但仅限于非盗及强奸不得捕告。

而今天的这个手实法,无疑助长了告密之风。

过去那些告发之徒,多是一些凶恶奸淫之辈,州府县对于这类人,总是想方设法除掉而后快。目下朝廷却又欲招用并重赏这帮人,这些举措难道会是君王敦厚政教、推行仁政的本意吗?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雪中悍刀行 天下枭雄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网游之修罗传说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娱乐帝国系统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陛下不可以! 男欢女爱 特种兵在都市 无限群芳谱 抗战之血肉丛林 灼灼桃花烬如霜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 神话版三国 扶明 覆汉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大宋网红苏眉山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秦末之霸王再世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一统大宋 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