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天下枭雄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至尊特工 绝代神主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章 黄庭坚老丈人的卓越贡献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仁和县的汤村,就是今天的杭州市余杭乔司。

北宋时,汤村(乔司)的食盐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外运靠牛车马车运输已不能满足,朝廷决定改为水运,从汤村(乔司)开凿一条河直达大运河,专门用来运送食盐。熙宁五年(1072)十月,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就承担了这里的督开汤村运盐河的任务。

在汤村督役的过程中,苏轼发现当地提举盐事的官员为了开挖这条河,竟然强行差遣当地的千余民夫于雨中不间断地劳作。

这种工程本来就不是民事,偏偏要差遣民夫,加上秋收还未忙完,于此时服役就不免要耽误农事。况且河道里还有绵延数里的流沙,开挖起来效果极差,虽然苏轼百般建议,但是却无法阻止此事。

骑马到现场去督役的苏轼,看到民夫们就像鸭与猪一般泡在泥水里劳作不止,自己连下马的一片干地也找不到。

一方面苏轼感叹朝廷开挖运盐河的失当,另一方面又对此役妨碍了农事而感到揪心。

此时的苏轼,面对眼前的一切,无疑是怀疑人生的。他在诗中倾诉道,“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意思是说,如今的自己真心地羡慕居官而不任事的司马长卿,又因不早早地弃官归田而愧对自己的偶像陶渊明。面对此情此景,苏轼肯定心情很沉重,但官不由身,他能怎样?

当然,这首诗日后也成了“乌台诗案”的线索之一。

奉行办实事的苏轼,为了“督役”运盐河工程,就近找个地方过夜,遂夜宿水陆寺。这样就免得他杭州城里与汤村(乔司)两头跑,把功夫都耽误在路上。

水陆寺是离汤村(乔司)比较近又合适夜宿的地方,直到今天,杭州仍然有一条巷叫水陆寺巷,巷名因寺名而起,今天的水陆寺巷东起东清巷,西至新华路南段。

在盐官县督挖运盐河的间隙,苏轼偷闲游览了盐官县(今海宁市盐官镇)南边庆善寺的千佛阁与县治西北的安国寺悟空禅师塔,观看了悟空禅师塔前的古桧树。

这棵桧树乃唐时所植,枝干粗壮,颇有灵性,据说后世的宋徽宗曾下诏欲取之,当地官员只得以船泛海,欲将此桧树送抵汴京,结果连人带树均葬身大海,验证了此树已有灵性的事实。

苏轼还见到了当地寺僧饲养了二十余年的一只白鸡,白鸡这种家禽对于修道学佛之人来说,居住在山间最合适喂养,据传可以辟邪。而苏轼见到的这只白鸡,时常还会卧于寺僧的座旁听经,似乎也具有了一定的修行。

十月初十,杭州的士子中有九人被选往参加礼部的会试,知州陈襄在中和堂举行宴会为他们饯行。

在宴席中,陈知州勉励大家要像江河那样,为了目标而一去不返,还要像松柏那样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志节。陈襄与诸位士子都先后赋诗并结集,苏轼在诗集前还作了序。

熙宁五年(1072)冬至这天,苏轼独自来到了吉祥寺。“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忧国忧民的苏轼,在新法的推行如火如荼之时,其心情想必不会是愉悦的。

心情极度郁闷之时,苏轼想到了他的家人。

虽然父母已逝,但家乡还有他的几位堂哥,于是就给二堂哥苏不疑去了封家信。

信上说,自己上个月已经让驿使往家里捎信,估计是快到了。如今自己在杭州通判任上,时事一天天紧迫,所到之处都是被新法弄得惶惶不安。

杭州旧称“乐都”,但现在自己却生活得捉襟见肘、事事寒酸,由于物价奇高,使得自己有限的俸禄平时只能勉强度日。

最为致命的是,自己待人接物十分的笨拙,随时都会得罪一些官场上的人,如果年终考察后被淘汰,那将是一件多么狼狈的事情(说明即是神一般存在的苏轼,也有自卑的时候)。

苏轼还说了因有公事,自己近期要到湖州去一段时间。

前面我们说了,苏轼在去汤村督役前,曾与孔文仲有过诗词唱和。如今,孔文仲的父亲孔延之(字长源)也因对盐法不满被罢越州任,经过杭州时,苏轼在有美堂设宴接待了老孔。

苏轼此次被派往湖州,是要去协助知州孙觉(字莘老)修筑松江的堤堰。

孙觉是苏轼一生的挚友,嘉佑相识,熙宁相知,元丰同患难,元佑表里相依。

二人友谊笃厚之缘由,主要在于相互仰慕、志趣相投与人事渊源。

孙觉,字莘老,江苏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

如果拿孙觉的名气和同时代的苏东坡相比,可能确实没有苏东坡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也决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若是打开这位孙莘老的履历,也足够夺目了。

孙觉是胡瑗、陈襄的学生,这两个人都是北宋朝着名的思想家和理学名家,陈襄还是着名的“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

所谓“名师出高徒”,有这样的老师,孙觉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再看看孙觉的朋友圈,苏轼、王安石、苏颂、曾巩,这些人随便哪一个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曾在北宋的文坛上熠熠生辉。

孙觉还是“苏门四学士”中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的岳父。“苏门四学士”四个人中的两个,都被他收入囊中,一为女婿,一为学生,可见孙觉的实力非比寻常了。

孙觉和秦少游的师生感情其实挺好的。

秦少游仰慕文豪苏东坡大名,想拜在苏东坡门下。禀明孙觉时,孙觉不但不生气,还很支持。

利用苏东坡拜访自己的机会,孙觉把秦少游的词稿推荐给苏东坡,才有了后边苏东坡和秦少游的相识、相知。

作为老师,为了学生不遗余力,孙觉堪为师者表率了。

也就是这一次到湖州,苏轼给孙知州的墨妙亭作了记文。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收获,苏轼在孙莘老的府上见到了老孙的女婿——黄庭坚(字鲁直)的诗文,第一次知道了黄庭坚这个人的存在。

“苏门四学士”中这位每晚都要亲自为母亲洗涤夜壶的黄庭坚,原是孙莘老的女婿,而另一位叫秦观的却是孙莘老的学生,所以说,“苏门四学士”中光黄庭坚的老丈人、这位以敢言着称的猛人就贡献出了两位,且还都是当世最顶尖的人物。

苏轼将要动身去湖州时,听说了伯父苏涣的一位同年张瑰(字唐公)之子张轩民,近日要赴省试,若按辈分来讲,苏轼与这位小张还算是世交的小兄弟,因此苏轼特意为他作了送行诗。

“洗眼上林看跃马,贺诗先到古宣城。”(《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这里的上林原指上林苑,以言京师,而古宣城是指张瑰以的翰林侍读学士出知过太平州,太平州也即古宣城。

苏轼夜以继日前往湖州的途中,正是王安石集团大力推行新法之时,从苏轼现场所作的《画鱼歌》可以看出,目之所及,到处上演的都是官府扰害百姓的情形。

这里的“画”是个通假字,同“划”字,是当时我国南方特有的用带钩的棒划水取鱼的方法。

按说此时已不是划水取鱼的时候了,况且还都是在渔民的养鱼之处,从养鱼的常理来说,更应该让鱼休养生息,以待来年。

但还是有不少人在划水取鱼,弄得蒲草折断,藻荇等水草散乱不堪,看那意思连鳅鲵也不会放过的。这种极端的做法,对养鱼者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我们可以想象官府的鞭鞑催逼,也可以想象到渔民无可奈何的哀叹。

苏轼写这样的诗和他保守的政治态度是有关的,《画鱼歌》通过“画鱼”这样一件小事,反映出了官府征敛既繁、刑罚又严、扰害百姓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苏轼作为一名文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深的同情。

此诗属于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这一时期苏轼的一些诗歌,已经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某些笔法,直接反映了民生疾苦,为老百姓的不公高声呐喊。

熙宁五年(1072)腊月间,苏轼抵达湖州。

前同事兼好友、如今的湖州知州孙莘老自然是翘首以待,将苏轼迎入府中,盛情款待之后,孙莘老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

原来,老孙到任湖州知州后,利用空余时间搜罗了湖州本地前贤流落于各处的诗文遗存,得到了咏赋几百篇,编撰成《吴兴新集》一书。

孙觉又把荒山野岭上较为清晰但已倾倒残破的石碑,统统集中到自己的墨妙亭中。

这次苏轼来湖州前,老孙的心底已开始盘算,若能让老伙计苏轼给此亭写篇记文,那是再好不过了。说到这,我们不得不佩服人家老孙,眼光确实是独到,以至于这篇记文被流传到了今天,自己的墨妙亭亦被今天的世人所知了。

苏轼在记文中,首先肯定了孙莘老这种虽知万事万物必会消亡,仍要尽到自己的努力以至于不存遗憾,仍建造宏伟敞亮的亭子去保存石碑这种行为。然后,就是忍痛将自己珍藏已久的《羊欣帖》摹本贡献了出来,让老孙也将之刻成石碑立于墨妙亭中。

苏轼早就听说过,吴兴县有一位词人名叫张先(字子野),此人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有的一拼),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先为天圣八年(1030)进士,他曾出任过安陆县的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渔钓自适,曾与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交游,也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苏轼先是唱和了老张的旧作《春昼》诗,“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和致仕张郎中春昼》)然后在孙莘老的座上见到了黄庭坚的诗文,不由得拍案惊奇。

孙莘老告诉苏轼说,黄鲁直这个人,知道的人还很少,还望您今后出去多多宣传一下。

苏轼顿时笑道,小黄这种人,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金玉,不去接近他人而所有人都想去接近他,此人想寂寂无名都不行,又何必我出去颂扬他呢?

在孙莘老的座上,苏轼还见到了他的同年、高邮人邵迎(字茂诚)。

邵迎特意取出自己的诗集呈给苏轼,里面有几百首诗,苏轼看了之后,将近有一个月都不肯释手,因为里面的文思平和清纯而且妙丽,有着晋唐时期的风格。

邵迎本人又十分好学,记忆力超群,谦恭简朴且办事干练。

遗憾的是,邵迎的身体格外地瘦削,说话尤显中气不足,苏轼很担心他的身体会在处理繁杂的政务时吃不消。——事后证实,苏轼的担心不无道理,邵迎还真的就于次年病故了。

但在当时,邵迎取出来他的诗集,是想让苏轼给写一篇序文的。

在孙知州的座上,苏轼还见到了当地秀才贾收(字耘老)的真容,要说起贾收这个人,苏轼是先从他的诗开始知道他的。

那是嘉佑二年(1057),梅挚要离开京城赴任杭州知州,宋仁宗特意作诗《赐梅挚知杭州》赠别。为表达对天子赐诗的感激,梅挚到杭州后,感念浩荡皇恩,就用纳税人的钱造了座“有美堂”,当时还特意请欧阳修写一篇文章以志纪念。

自从梅挚以圣上的诗“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命名此堂后,后来的文人墨客在此地留题的笔墨甚多。

直到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后,命笔吏将上面的题诗全部抄录下来,盖住诗作者的姓名,以此来品评诗作的高下,最终竟得出结论:

贾收的诗“吴越不藏千里色,斗牛常占一天寒”居冠。

所以这次到了湖州,贾收秀才才会出现在孙莘老的座上,一是为了一睹贾秀才的尊荣,二来听说贾秀才有一小妾名叫双荷叶,就为这位小妾作一首《忆秦娥》。

世人均不晓其意,后世因苏轼的词作,始知词牌《忆秦娥》又名《双荷叶》。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女公务员的日记 雪中悍刀行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1942有空间 娱乐帝国系统 乙木修仙录 我的总裁老妈 都市极乐后后宫 陛下不可以!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抗战之血肉丛林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灼灼桃花烬如霜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九龙至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大宋网红苏眉山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回到古代过日子 秦末之霸王再世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宋终:一拳镇关西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