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霸天武魂 天下枭雄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中华第四帝国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4章 《新学经解》是株大毒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为张希元写的记文里,苏轼是这样就说的:

世上有些人,自认为清高无比而嘲笑别人,他弈棋弹琴,收藏古人的书画。有客人来,就拿出来夸耀一番并让其观赏,自认为此举比较清高。

然而,有些人就不服了,说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那是因为他们都留下了有着自己观点的文章以及议论,那些收藏一些古人书画的人有何了不起的!

而英雄豪杰之士,对所谓的圣贤又看不起了:

他们说,士大夫就应该建功立业,而不应该只是发一些空论,这种人之所以着书立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建功立业,不得已而为之,身上的官阶也不过是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靠熬时间熬上去的。

甚至那些曾经建功立业的豪杰如刘邦、周公、伊尹、商汤、周武等人,也有人看不起,因为有人认为只有像许由那样能辞掉天子这样的高位而隐逸于山林(河南登封市境内的箕山),像孔丘那样拥有无所不知的渊博知识才是令人羡慕的。

因此说,世人总是在互相嘲笑。

苏轼认为,自己不爱好的东西,而去嘲笑别人的爱好,这本身就是不尊重他人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因为蜀地有一谚语,“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

那些还没有从政经验的士子,考取功名之后,骤然就出来做官,那么他们浪费的人远远要比庸医治死的人多。张希元如今虽然去官回乡悠游于山林之间,看似没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只能是靠研习书法自得其乐。

但是,此人并非就是这种长久赋闲之人,他的学问积累得多了,日后必然会把这些学识用在政事上的。

初到杭州任上不久,就传来了姚辟姚屯田去世的消息。

屯田员外郎,官级从六品上,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屯田郎中虽为工部四司之一,但有名无实。

姚辟,字子张,散文家,金坛(今江苏常州市金坛区)人。皇佑元年(1049)进士,曾被授以项城令,通州通判,所到之处蜀地百姓皆有好评。

此人擅长于文辞,执着于研习 《六经》,一旦有似是而非的地方,必求其是。所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且往往能归纳出万事万物的道理。一时间当朝的名士如欧阳修、王安石,皆与之游。

另外,老姚还与苏轼的父亲苏老泉先生一起修过礼书,并合着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此书被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称其“功施后世,非止俗儒着述,求一时之名者比。”正是有着这样的缘由,老姚去世后,苏轼郑重地为老姚写了挽辞。

苏轼有一位名字听起来很怪的老乡——岑象求,这两天也来到了杭州。

岑象求,字岩起,梓州(今四川三台)人。考中进士后,神宗熙宁中为梓州路提举常平。

提举常平,简称“仓臣”,北宋熙宁初年设置,负责管理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是宋朝统一后陆续在各路所设四司之一,其设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一切基础,使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高度强化。

这位岑象求同志熙宁五年(1072)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这种官职是掌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及京畿纠察事宜,位从七品下,较侍御史(从六品下)低一些。

本来要从京师到蜀地赴任,但象求老兄还是执意绕道杭州来拜访自己的老乡苏轼。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送岑着作》)这就是苏轼给老乡送行诗中的诗句,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这位同乡的送行也绝非是敷衍之举。

熙宁五年(1072)。

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杭州城的牡丹花已开始陆续绽放了。

关于栽植杭州牡丹的起源,并且给大家留下春天赏牡丹习惯的人,当地百姓都说最大的功臣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可以说是个“牡丹花痴”,曾写下不少和牡丹有关的诗词,比如“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唐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下车伊始就遍寻牡丹。次年,白居易打听到开元寺有牡丹,于是喜出望外,立即带人去观赏。

当白居易赶到时,见开元寺中果然种了牡丹,而且花开得非常好,于是就买了几棵,栽在他住的“虚白堂”前。开元寺的牡丹据说是寺僧惠澄自长安获得一枝携回寺里栽种,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

在《移牡丹栽》中,白居易说:“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移牡丹栽》)

白居易还有虚白堂赏牡丹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其中“郡亭”指的就是虚白堂。一代文豪,加之又是当地的父母官,牡丹种得这么好,于是杭州百姓纷纷效仿他种牡丹,杭州牡丹由此开始兴盛。

而我国牡丹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当时牡丹就已被引入诗歌,距今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牡丹是以药用植物的身份被记入《神农本草经》,标志着牡丹已经进入了药物学领域。东晋时期,牡丹的形象开始出现在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这表明牡丹已经进入艺术领域,成为观赏对象。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杨子华开始画牡丹,这表明牡丹在艺术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隋朝时期,隋炀帝在洛阳开辟了周长二百里的西苑,这是牡丹首次被人工栽培并进入皇家园林的记录。

到了唐朝,牡丹的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并成为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和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许多着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诗词歌赋。

在长期栽培中,人们培养出了许多品种的牡丹,并有专着问世,如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明薛凤翔的《牡丹八书》和清余扶伯的《曹州牡丹谱》等。

这种时候,苏轼自然是闲不住的,先是冒雨到明庆寺赏了初开时的牡丹。明庆寺,在昔时的杭州木子巷北,该寺有苏轼题写的《观音经碑》流传于后世。

清明节到了,正是当地牡丹花最盛之时。作为通判的苏轼,除了自己到各处欣赏牡丹花外,还要陪同太守沈立到当地的吉祥寺牡丹花前与民同乐。

太守沈立,字立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不仅是北宋知名的藏书家,收藏卷帙数万卷,就连神宗也夸其“富哉”,还是一位水利学家。

沈立举进士后,签书益州判官,并提举商胡埽(今濮阳城东北十余公里北昌胡片区),先后出知越州、杭州、审官西院、江宁府等。

此人业余时间还采摭大河事迹,以及古今治水方面的利弊,编着了《河防通议》一书,后世治河者悉守为法。

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在吉祥寺里面对万民同乐的场景,除了满心欢喜之外,还给苏轼说了自己对牡丹的喜好。第二天,老沈就拿出自己编纂的书让宾客们传阅,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治理河道的书籍,而是十卷本的《牡丹记》。

沈公是个善于观察社会之人,在他的书中,历朝历代凡是有关牡丹花的记载和栽培养护方面的技术,古往今来有关歌咏牡丹的诗词歌赋,甚至有些书中关于牡丹的传说,全都被他悉心收集于书中。

这确实是一个创举!

但是,沈公并不因此而满足,他想请他的搭档苏轼同志写一篇记文,就放在卷首的位置。于公于私,苏轼自然是乐于接这个活了。

苏轼认为,那些看似自称愚钝无知的厚重之人,比如被人认为是铁石心肠的宋广平(唐朝宋璟的别称,为玄宗时的名相,耿介有大节,以刚正不阿着称于世。)竟能写出秀丽美艳的《梅花赋》。还比如,像沈公这样一位严谨务实的水利学家,竟然也能醉心于对牡丹方面的着述。

所以说,沈公家有藏书三万卷,其人博闻强记,也并非浪得虚名。他作为德高望重的元老之臣,每每遇到有所感就编辑成书流传于世,不仅仅是牡丹,还在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

刘恕这个人我们前面介绍过,字道原,筠州(即今江西高安)人,是《资治通鉴》的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在京师时,他就是苏轼的同事兼好友,曾经与苏轼形影不离地环绕于司马光老先生周围,是反对王安石集团的最为彻底的勇士。

刘恕因得罪了王安石,自度京师难留,便请求到南康(今星子)监酒税,顺便还能归养自己的父母。

这其实是刘恕以归乡侍奉老父亲的名义,向朝廷求了个监南康军酒的差事,实则是主动远离朝廷的无奈之举。

当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时,面对当地百姓被新法折腾的民不聊生的情形,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好在这个时候,好朋友刘恕从老家的江西庐山寄来了三首诗作。

已不经常作诗的苏轼,此刻又来了兴致,竟连续唱和了刘道原的三首诗。

三首和诗均为上乘之作,当然,这并非不一己之见,而是后世的清代苏学研究者王文诰的评价:“公此时真无可与语者,故与道原三首独佳。”

美中不足的是,在诗中苏轼还是没能忍住,对当时的时事不出意外地又旁敲侧击地进行了影射。——性格使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和刘道原见寄》),都知道刘道原同志已与王安石绝交,苏轼还在诗中将刘道原比作是汉代“好直谏、守节死义”的汲黯,把王介甫比作是想谋反的淮南王,由于忌惮汲黯的在朝,使淮南王的谋反之心受到了镇慑。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同上),这是批当下变法集团中招募的人员,君子与小人杂处一处,如鸟群中的雌雄已不可辨别!

此外,苏轼又引用了《庄子》中的一个故事:

《庄子·秋水篇》里说惠子曾在梁国作相国,有一次庄子去拜见他,这时候有人从背后对惠子说,这是庄子想窃取你的相位啊!惠子因此很害怕这件事。

庄子听说后道,鹞鹰好容易找到一只腐鼠,正好鸾凤从旁经过,鹞鹰赶紧发出恐吓的声音“吓”。

庄子对惠子说,你难道也要为了你的梁国相位来“吓”我吗?庄子的意思是说,这种相位对自己而言,就是“腐鼠”般的存在。

“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和刘道原寄张师民》),这意思被解读为,苏轼是借此嘲讽朝廷所用的新人,大都是以所谓的仁义为捷径,以诗书为逆旅,实则是为印绶爵禄所诱惑。那些小人对俸禄的顾及,正如鹞鹰以腐鼠吓鸾凤。沉溺于官位利禄的小人,都是在醉酒之中,等到酒喝完后他们自然就会醒来。

关于王安石推行的新学,饱读诗书的苏轼更是一丝也不敢苟同。

正好刘道原想要刻印一部《七史》,苏轼告诉他,这部书确实不错。但是如今的有关部门正在日夜不停地都在翻刻《新学经解》,哪有功夫去为你翻刻《七史》呢!你没看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书中,已是漏洞百出、舛误不断:

比如,《观卦》的“观”本意是观下瞻上,在上者以道义观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王上,人心顺服归从之意。而当下有些书中却说,《易·观》卦中的“观”指的是老鹳(音冠)。

《诗经》中的“雅”本是“王畿”之乐,指的是朝廷正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但新学之士中有人却把这里的“雅”理解为乌鸦之意。

苏轼觉得,新学中这些个浅薄荒谬的说法,真是误人子弟的大毒草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天下枭雄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1942有空间 娱乐帝国系统 乙木修仙录 我的总裁老妈 都市极乐后后宫 陛下不可以!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男欢女爱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抗战之血肉丛林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乾末年:渲染红色天下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唐:公主逆天路 烽火燃情山河虹 秦始皇荡平六国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班超传奇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水浒英雄传说 戏说嬴政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 我的女皇老婆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