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首页 >> 赵匡胤演义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权奸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霸天武魂 夺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寒门宰相 将军好凶猛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中华第四帝国 
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 赵匡胤演义全文阅读 - 赵匡胤演义txt下载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八回 银屏疆场遭暗算 郑印误走扬子关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次日清晨,两位元帅升帐,齐军过卯,发放军情。刚想商量如何开仗,蓝旗官进来报告:“南城外来了一员南唐的老将,自报叫李景达,要见艾小姐。”

陶三春闻报忙问:“艾小姐!你可认识李景达吗?”

艾银屏心里一翻个,暗想:李景达是我前夫的父亲,官拜齐王,他找我干什么?这是诚心给我难看。宋营战将不知道我的前夫之事,李景达来叫我为难。不管怎么样,我在他家住过半年,不见不合适;去见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反复思忖,还是见上一面为对,免得他说三道四。想到这说:“陶元帅,小女子和李景达有亲戚。他是南唐官员,不便进城,请容小女子出城见上一面,很快就回来!”

“艾小姐,既然李景达是敌国官员,不可不防,可带队出城。”

“不!不用,我一人便可。”

矬子冯茂心里明白,齐王来了,没有好事。又不好不让艾银屏去见。艾银屏顾面子,不愿意叫众人知道她是孀居嫁过来,不想带队出城,叫她自己出去很危险,还是我陪她去吧!想到这,冯茂上前讨令:“陶元帅!我和她一块儿出去。”

“好吧!多加小心。”

艾银屏感激地看了看冯茂,二人出了帅府各自上马,来到城下,冯茂小声嘱咐艾银屏几句,没再多说。城门开放,吊桥落下。小夫妻打马如飞来到城外,往对面一看,面前站着一匹浑红马,马上坐着齐王李景达,没有顶盔贯甲,头带风帽,身穿斗篷,胁下挎剑,一兵一将没带,便衣微服在马上端坐。

艾银屏看罢,心肠软了,催马到了近前:“老人家,身体可好?银屏有礼了。”

李景达看了看,马往前来,打了对头:“孩子!老夫今天前来不是来打仗,是来看看你,我送粮草到前敌,方知你在宋营。你在我儿子身旁待一天,也是我儿媳妇。怎奈我儿寿禄太短,夭亡下世,可怜你少年孀居,为父于心不忍,听说你要改嫁,这也是人之常情,老夫不怪。只是从你走之后,你婆母想儿子、思媳妇,每日哭哭啼啼,把一双眼睛哭坏了,叫我找你。我四处派人打听,不知你随父母落在何处,今天才见面。孩子,无论如何你跟我回家,看看你的婆母,免得她日思夜想,肝肠寸断。”说到这,李景达眼圈发红。

艾银屏被说得泪水模糊,心中难过:我在李家半年,没有什么好处,也没什么不好,李宝辉不走正道,老人待我挺好。按理说今天应该跟他回去。现在不行,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忙说:“老人家,是银屏无福,落得这般光景,被事所逼,保了大宋,许给冯将军,事到如今不能跟您回去了,两国开仗,我已是冯家人,怎能进李家门?老人家请回,见到老王妃替我问好,战事平息我再登门问安。”

李景达闻听,收住眼泪,问道:“银屏,你的心就这么狠吗?看着你婆婆哭死?老夫亲自来请你也不赏脸?”

“老人家!我实难以从命。”

“哎!没有梧桐树引不进凤凰来,儿子没了,媳妇也是假的呀!”说完掩面痛哭。

艾银屏更难过了,连连相劝:“老人家保重身体,不要悲伤。”

李景达捂脸哭着,他那匹马往前提,离银屏越来越近。

艾银屏心地善良,没有多想,此时她和李景达相距只有数尺远。李景达边说话,边伸手,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儿,这个小包是用薄绫子包的,约有蛋黄儿大小。艾银屏没看见,李景达说:“银屏呀,你还是跟我走吧!”

“老人家,我实难以从命。”

“你要不去,我也就不活了。”说着,李景达抽出宝剑往项上一搭,要抹脖子自杀。

其实,他是吓唬人,银屏不知道,急忙上前去阻拦,她一探身,李景达抬左手,把那个小包冲着银屏打了过去,“啪”正打在艾银屏的脸上。小包撒开,“噗”!出来一股粉末,像石灰一样,四下飞扬,伤了艾银屏的眼睛。艾银屏急忙用手揉,不揉还好,这一揉搓,两眼疼痛难忍,大叫一声:“疼死我也!”翻身落马。

李景达狰狞一笑:“小贱人!你败坏李家门风,找了野汉子,岂能叫你如意,今天本王要你的命。”说完,举起宝剑,来个“夜叉探海”,要取艾银屏的人头。“唰”剑落下来,砍空了,抬头一看,有人把艾银屏扛走了。李景达也不追赶,高喊:“小贱人!杀死你是便宜,这回叫你受零罪。”说完,奔南唐大营。

书中暗表,昨天李景达押粮运草到前敌,于洪告诉他艾银屏已经投了大宋,许给了冯茂。李景达一听气坏了,就要连夜找艾银屏算帐,于洪把他拦住,给他出主意,说道:“我这儿有一种毒药,其名叫戳目金砂,专伤人的二目。此药打到眼睛上疼痛难忍,没有我配的解药,七天后双目失明。你明天便衣微服,不带兵卒去找她,她准能出城见你,趁她不防备,用戳目金砂伤她二目。眼下宋营全仗着艾银屏能征惯战,她的眼睛坏了,宋营不堪一击。”

“好,就是这个主意。”

李景达暗带戳目金砂来到城下,将艾银屏叫出,先用好言好语稳住艾银屏,然后趁艾银屏不注意,用戳目砂伤了她两眼。多亏冯茂也在疆场,见李景达马往前凑合,冯茂知道不好,他也催马往前来,等李景达下毒手,艾银屏落马,冯茂也到了,下马扛起艾银屏往回跑,一口气跑过吊桥,进了寿州城。

冯茂进城,有人过来帮忙,将艾银屏扶到战马上,回帅府,进后宅卧室,放在床上。再看艾银屏,两眼红肿,疼痛难忍,冯茂拉着她手问:“银屏,怎么办?你能治吗?”

艾银屏说:“将军!快去找我师妹刘金定,她来能治我的眼睛,七天之内她要不来,为妻的眼睛保不住了。你快走!”

“好!你可保重呀!等我回来。”

冯茂叫丫鬟荷花和杜鹃:“好好照看你们小姐,我多者六天,少者四天就回来。”

这时,陶王妃和军师苗从善得了信,带着女将前来看望。艾银屏疼得直晃头,说不出话。苗从善看看伤势,知道治不了,叫人寻些止痛药服下,减少痛苦。陶王妃安慰一番,回到帅堂。

冯茂说:“银屏叫我去请刘金定,我要走了。”

陶三春说:“叫高君保和你同行。”

君保这回可着急了:“兄长,这回就是头拱地,去跪门,也得请出刘金定,不然对不起我嫂子。”说完,二人出府飞身上马,离寿州奔双锁山。

陶三春在帅堂集聚众将,又请来赵匡胤和军师苗从善,将艾银屏被打伤之事一说,君臣都犯愁了。好容易请来一员能征惯战的勇将,又被伤了,这可怎么办?于洪再要来叫阵,谁能出征?赵匡胤问:“苗军师,你看怎么办?”

苗从善说:“咱们双管齐下,一面请刘小姐,一面再派人去请杨家将帮忙。前者曹彬护送潘仁美去请杨家将,至今未到,也不知曹彬将军冲出去没有?光等着不行,再派一名将官去山西。”

赵匡胤点头同意,派谁去呢?刚要问何人愿往,没等说话,汝南王郑印上前讨令:“皇伯父,还是让我去吧。”

赵匡胤拿不定主意,他看看陶王妃。陶三春说:“郑印呀!你能行吗?到山西请人,得说客气话。你拙嘴笨舌的,说不清,讲不明,怕你误事,请不来。”

郑印说:“娘呀!你老别不放心,我去准行!”

赵匡胤说:“也真没别人了,就叫他去吧。”

郑印说:“我可不认识路怎么办?”

苗从善说:“我给你写一张路途单。”

郑印说:“好呀!你把字写得稀朗点,规矩些,连在一块我不认识。”

苗从善说:“行,行!”

苗从善特意把路途单写在一张大纸上。赵匡胤又刷了一道请杨家将的圣旨。郑印把圣旨包在黄绫子包皮内,围在腰上,外罩征袍,把路途单放在外边兜囊之内,为的是看的时候方便。陶三春叮咛:“艾小姐受伤,无人出战,你要速去速归。”

“哎。”郑印答应着,出帅府,跨上乌骓马,带着蛇矛枪,离寿州奔山西磁州火塘寨而去。

郑印走出三十多里地,觉得肚子疼,要出恭。他下了马,把缰绳系好,到林中深处僻静地方解手,顺手从兜里掏出张纸,用过之后扔在一边。转身出来,上马起程,又走出好几十里地,前边来到三岔路口,郑印为难了,往哪边走呢?哎,别着急,我有路途单,看看就明白了。

郑印伸手在兜里翻,怎么翻也没有。怪呀!怎么没了?是没带出来,放在寿州城了?不能呀!怎么丢了呢?想了半天想起来了:方才在树林里解手时,顺手掏出用完给扔了。我怎么忘了那是路途单了呢?这可怎么办?回去找军师再画一张?……不行!多叫人笑话,刚出城,就把路途单弄没了,该说我缺心眼了。怎么办……郑印犯愁了。

突然有了办法:我真傻,路途单是死的,人是活的,鼻子下有嘴,我可以打听呀。嘴勤点,多问问,比看纸单省事多了。对!谁说我缺心眼?够灵的!

想到这,站在大道上东张西望地找人问路。真巧,过来一个老人,看样子是走亲戚的。郑印也不及下马,用鞭子点指:“哎,老头!上山西磁州往哪儿走?”

老人生气了,用白眼珠翻了翻,见郑印穿得阔,不用问,准是哪家狗少爷,狗仗人势出来胡闹,连人话也不会说,有这样问路的吗?没礼貌,我知道也不告诉你!叫你绕出个七十里、八十里地就知道苦处了。本来应该奔西北走,这老头往东边一指:“往那边走。”

郑印也不说谢谢,打马奔东边下去了。越走越没人烟。这一带连年打仗,田地荒芜,老百姓躲兵灾,全搬走了。想打听路也费劲。心里上火,还火克食,只觉得老肠子直打架,“咕噜噜”直叫唤,看样子非得老范(饭)家来解围才行呢!上哪儿找个地方吃呢?

他正心急,偏巧,山坡小道走下来一个年轻人。郑印冲人家喊:“哎,小白脸儿,我去山西磁州往前走对不对?”

年轻人闻听不高兴,心想:叫我小白脸?都说小白脸儿,没有好心眼,他骂我,不告诉他!他听见假装没听见。郑印更急了:“你是哑巴呀?”

那人一看,不说话非挨揍不可,他把道路走错了,我要告诉他,他准生气,没地方出气,还得打我。怎么办?叫他走点瞎道儿吧:“对,往前走!”

“这才是好小子!”说完,“啪!”马上一鞭子,没影了。

可把这个年轻人气坏了:“呸!去山西呀?这回让你去山东!”

这件事是怪郑印不对。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要是说话和气,他也不能把路走错呀!因为他十来岁就坐上王位,说一不二,仗着自己胳膊粗,力气大,嘴大舌敞,性情粗野,今天可吃了大亏了。

也不知走出多远,离开了野岭荒山,前边出现一个小村庄,到近前一看,是个小集镇,在道口有个茶棚子。挨茶棚是个饭铺,都是一家开的,全是用白布支的棚。周围用竹竿挑起,中间是过道。

左边茶棚底下有长条桌、长条凳,坐着几个喝茶的。最出奇的是还坐着一位道姑,年过百半,二目有神,背着宝剑,眼前桌上放着一把拂尘,可能是走渴了,正在品茶。看见郑印过来,这位道姑放下茶碗,把郑印上下打量一番。

右边饭铺,也是方桌方凳,擦得干净,有七八个人正吃饭。郑印下马把牲口拴上。站在门口喊:“卖饭的,有现成吃的吗?老子饿了!”

吃饭的人听见郑印喊声全都抬头看着,见郑印像半截黑塔一样,战马上有兵器,两个眼珠子乱转,都吓得低下头,紧着吃饭,互相嘀咕:“兄弟快吃,早点走!”“哎。”

小堂倌听见郑印喊声,迎出来:“客官!吃饭里边坐,我们饭铺在大道边,就是给行人方便。有现成的包子、馒头、大饼、酱肉、花生仁,盐鸡蛋、鸭蛋……”

郑印说:“行了!别说了,越说肚子越难受。给我来五斤牛肉,五斤大饼,来一碗汤就行了。”

“好了!”小伙计纳闷儿:这位是什么肚子?十斤东西我看他怎么吃?大概是饿死鬼托生的。

郑印找个地方坐下,旁边的三个人吓得全躲了,到棚外边蹲着吃。郑印挺乐,都走了好,多宽绰呀!这时堂倌把饼和肉拿来,又端来半盆绿豆汤,两碟小咸菜。郑印乐了,这些吃的不错,会做买卖。他刚想要吃,一回头,见小堂倌二十多岁,干净利索,腰系白布围裙,肩上搭着抹布,站在眼前,看着他吃。郑印也不理会,把手擦了擦,把大饼铺在桌子上,抓一把酱牛肉往饼上一放,抓点咸菜,“嘟……”卷成一个卷,能有小胳膊粗、一尺半长,两手抱起来,像吹喇叭一样,甩开腮帮子,咧开大嘴,吃得真香!

小伙计看他有意思,铺子里喝茶的、吃饭的,也全放下茶杯饭碗,看他吃。

郑印吃了一卷,又一卷,五斤饼、五斤肉,眨眼之间,全进肚子。他一看那半盆绿豆汤,不凉不热正可口,也没往碗里盛,端起瓦盆,嘴搭盆沿儿“咚咚咚”往肚子倒。一会儿盆空了,放下,擦擦嘴说道:“付饭钱!”说完,掏出五两银子:“这块银子够不够?”

“用不了,我给您找去。”

“不用了,剩下的给你了!”

“谢客爷!您走好!”

郑印出了棚子,走几步又回来了:“堂倌!去山西磁州往前走对不对?”

堂倌一愣,暗想:错了!前边是南唐边城扬子关,看这个人打扮准是宋将,怎么到南唐地界了?我得问问:“您去山西串亲戚?”

郑印说:“不是串亲戚,是搬兵救皇上。”

“哦。”小堂倌眼珠乱转:冲这个人挺大方,给我五两银子,我应该实话实说,指给他一条明路。可是,我这么做,让掌柜的知道了,准打我。不行!还得吃谁向着谁,真要把这小子送扬子关去,算我立功了!

书中暗表;这个茶棚饭铺是扬子关的前哨。这里做饭的,掌勺的,卖水卖饭的,全是扬子关肖大帅派出来的细作,在路口刺探军情,以做耳目。郑印不知道呀!拿他们当好人了。

小伙计说:“客官你从这门前道路一直走,不远的关城就是你要去的那个地方。”

“好了。”郑印解缰绳上马,走了。

这时候,在道旁站着一位年轻的武生公子,他想到饭铺打尖,正赶上郑印从饭铺里出来。这个人瞧见郑印一愣:嗯?这个黑大个子怎么像我师哥呢?不能!他不能到南唐地界扬子关呀?他骑马奔扬子关了,如果是,他可危险,我得赶快吃饭,然后好去看看。这个人进了棚子。

棚子里正在喝茶的那个道姑,把小堂倌叫过来:“堂倌!你年纪轻轻地,怎么撒谎呀?那个人去山西,你怎么叫他去扬子关?是你真的不认识路,还是故意坑人?”

小堂倌说:“仙姑,您别生气,小人外号叫地里仙,哪个不认识?跟随肖大帅走了三四年。”

“为什么糊弄那黑汉呢?”

“这个……我们住在南唐地界,不能吃里扒外,向着外人呀!”

“你把他送到扬子关,要了他命,于心何忍。”

“嗐……出家人就是心软!两国打仗事,跟您说,您也不明白,还是喝水吧!”

道姑想:我看看这黑小子是谁?他干什么去?这位道姑付了水钱,出了茶棚也奔扬子关。

再说郑印,一路上马不停蹄,来到扬子关城下。郑印带马观看,见城头上旗幡招展,绣带飘扬,守城兵持弓拿箭,如临大敌。郑印往城门看去,城门紧闭,城门洞上方写着“扬子关”三个字。他虽然认字不多,但是这几个字他认识。这回郑印可糊涂了:我要去山西磁州呀,怎么到扬子关了呢?走错了?不能呀!问好几个人,全说我走的对。噢,我明白了,磁州必是有两个名:又叫磁州,又叫扬子关,扬子关就是磁州,可能是一个地方。大白天,关城门干吗?不管怎样,我叫城吧:“哎,守城的军兵,往里边送信,就说大宋朝汝南王郑印,奉旨来请杨家将。快叫火山王杨衮出城迎接圣旨!”

郑印是纸糊的马——大嗓门儿。一张嘴,就比现在的高音喇叭还响呢!扬子关的守兵全听着了,心里纳闷:大宋朝的官到这下圣旨,叫杨衮接旨,谁叫杨衮?军兵怕没听明白,又问了一回,郑印重说了一遍。军卒如梦方醒:哎呀,我的妈呀!敌将来了,快往里送信。

扬子关的主帅有三个人,一正俩副,元帅叫肖升,他有一女叫肖引凤。副帅花庆祥,女儿花解玉。还有个副帅名叫郁文,有一儿一女,女儿叫郁生香,儿子叫郁金豹。三员老将的能为不必说了,就这三员女将,杀法骁勇,武艺超群,另外还有十二员副将。

前文讲过,花庆祥家住花家堡,女儿花解玉学艺满徒,回花家堡看母亲。偏巧高君保到花家讨宿,被花解玉抓住,想押到扬子关。正在审问,冯茂和艾银屏赶到,战败花解玉,救下高君保。花解玉带丫鬟连夜奔扬子关,见着父帅花庆祥,说:“宋将已到花家堡抄家,怕是要来攻打扬子关,您可得小心。”

花庆祥听完,跟那二位元帅一商量,小心为妙,马上决定,四门紧闭,严防细作。每日操演兵马,固守城池。派出细作密探到各处探听风声。一晃几天没动静,以为没事了。三个人正在闲说话,蓝旗官跑进帅府,来到白虎堂,单腿点地:“报!城外来了一名皂袍将官,口口声声说是宋将汝南王,奉圣命来请杨家将,叫火山王杨衮出城接旨。”

肖升说:“本帅知道了,下去吧!”

“是!”蓝旗官出去了。

肖升问众人:“宋将请杨家将怎么回事?”

肖引凤过来施礼:“父帅!孩儿愿到城外,问问便知。如是敌将,把他生擒活捉。”

花解玉和郁生香齐来讨令:“我姐妹愿意同去助阵。”

“好!给你们五百军卒去捉拿宋将。”

“得令!”

三女将来到外边,点齐兵马,响炮开城,上马擎刀,冲到城外。肖引凤叫花解玉、郁生香压阵脚,然后一马当先来在郑印面前。

郑印见城内炮响,冲出好几百人,咧开大嘴乐:“老杨家真讲礼节,今天礼炮齐鸣亮全队迎接我。”再看出来的全是女兵女将,郑印觉得奇怪,杨衮是女的?不能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肖引凤催马擎刀来到面前,郑印来不及顶盔挂甲,只摘下大枪,问道:“对面的将官是老杨家人吗?”

肖引凤杏眼圆睁:“什么老羊家,老牛家的!我不知道。这是南唐国土扬子关。我是城中元帅——子不言父,肖升之女,叫肖引凤。你是干什么的?”

郑印一听气坏了:饭铺的堂倌冒坏水,冤我。哎呀,气死我也,“哇呀呀!”一阵暴叫。

肖引凤说:“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郑印说:“我乃宋朝汝南王郑印,奉命请杨家将,误走扬子关。速开城吹三通、打三通,把我送出关城,有你的便宜。牙崩半个说不字,一枪一个杀你们个猪狗不留,牛马不剩。”

肖引凤听罢大怒:“该死囚徒!你死到临头还胡说八道,今天姑娘要你的命!”说完,催马抡刀奔郑印迎面劈来。

郑印抖动丈八蛇矛枪,急忙接架相还,一男一女,一刀一枪在城外交战。

郑印乃陈抟老祖的徒弟,枪法精奇,就是为人粗鲁,有勇无谋,今天可吃了亏了。只见他大枪挂风,上、中、下分三路扎去,肖引凤用刀往外去封,郑印大枪,什么“怪蟒摇头”、“青龙出洞”、“拔草寻蛇”、“巧女穿梭”,使出全身解数,来战肖引风。

肖引凤暗暗称赞郑印:这真是一员虎将,我的刀法不如他,凭武功赢不了他。多亏练了暗器,今天正好用上。想到这,招数渐缓,拨转马头,假装败走。

郑印在后边就追,两匹马在城外绕开圈了。跑着跑着就追上了,到了切近,郑印刚要拧枪刺去,肖引风把大刀挂好,从胸前豹皮囊内取出一物,叫龟背驼龙爪。这个东西前边像人的一只大手一样,分成几节,手掌有弹簧,六尺长的锁链,后边是一条鹿皮丝绦,头上有挽手。使用时,把鹿皮丝绦的挽手套在手腕子上,飞爪往外一抖,只要碰在东西上,铁掌的弹簧收缩,便是抓住了,往回一带,越拉抓得越紧,直到把敌将抓住扔到地下,一松鹿筋丝绦,飞爪自然脱落。

肖引凤的飞爪百发百中,从不虚发。今天见郑印功夫好,无奈使飞爪,姑娘马上向右回身,来个“仙女散花”,飞爪出手。

郑印见一物盖顶抓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吓得一歪头,“嘭!”飞爪正抓在肩头上。郑印没穿盔甲,肩头被飞爪五齿搭上,肖引凤往怀里一带,五个铁齿往肉里抓。郑印疼痛难忍,不敢挣,越挣越疼,肖引凤猛一使劲,郑印就从马上掉到地下。

肖引凤催马赶到近前,刀压郑印脖项:“姓郑的。这回我看你往哪跑!”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御女天下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秘之主 剑来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穿越1942有空间 猎艳谱群芳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陛下不可以! 桃花沟 重回1982小渔村 恶魔军官,放我走! 超维术士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锦衣为王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水浒之书生王天下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明朝皇帝往事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大明抄家王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重生大明1635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赵匡胤演义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我家有个电饭锅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赵匡胤演义 爱吃香辣豆干的公孙敖 - 赵匡胤演义txt下载 - 赵匡胤演义最新章节 - 赵匡胤演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