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江陵野游

首页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霸天武魂 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敛财人生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武道凌天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江陵野游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全文阅读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txt下载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2章 河运事发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月二十四日,在吏部漫长等待了一个半月之后,卫恙终于等来了他在兵部的任职消息 —— 职方清吏司从五品员外郎。这个部门主要掌管军事地理以及防务图纸,对国家的军事战略布局起着关键作用。

卫恙上任不久,便在诸部辽东合议的会议上见到了贾政。彼时,贾政刚踏入会场,目光不经意间扫到卫恙的那一刻,脸上瞬间浮现出极度惊讶的神情,嘴巴微微张开,半晌都合不拢,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而卫恙只是神色平静,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示意。由于当时会议现场人多嘈杂,二人并未搭话。实际上,贾政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相遇惊得一时忘了上前问候,而卫恙则是根本不打算同贾政交谈。在他看来,有辱名声倒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旁人发现自己曾在贾府教书的经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麻烦。

贾政在整场会议中都处于发愣的状态,眼神游离,幸好这场会议中并没有他发言的资格。

会议结束后,满心疑惑的贾政四处打听卫恙的来历。一番周折后,他才得知卫恙乃是嘉祥三十六年的二甲进士,还是他顶头上司李轲的门生。三十九年时,卫恙因守孝而辞去官职,前不久才刚刚复职。

得知这一切真相的贾政,呆坐在办公桌案前,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虽有些愚钝,但并非全然无知无觉。回想起此人是贾琏从江南请来,在贾府隐姓埋名教了一年书,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再联想到这一年来朝堂局势的种种变化,贾政不禁长叹一声,决定不再深究此事,后来长江水,长过前来人。

............

卫恙在兵部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并非来自官场,而是一封家乡的来信。

伯父在信中满是抱怨,言辞急切地诉说着有人操纵两淮河运,致使地方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实在是可恶至极,希望他能在朝中谏言,为家乡百姓出一份力,帮衬一二。

卫恙看到信后,心中感到十分奇怪。他深知伯父向来不是爱管闲事之人,而且信中所述之事也太过离奇,一时之间,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然而没过多久,潘松便找上门来,询问他是否收到家乡人的来信。

卫恙这才想起伯父的那封信,便将事情说与潘松听,潘松听后,二话不说,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重重地搁在卫恙面前,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叔公寄来的,说有人扰乱江南民生,地方乡绅都央求到他门前,求他出头。他写信也是问我,在京朝堂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卫恙听闻,心弦猛地紧绷起来,潘松的叔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天佑年间曾做过苏州府的知县,最后官至江西布政使,嘉祥二十九年,因年事已高而致仕,如今都已经七十多岁了。

卫恙之前也曾见过他几次,这位老大人虽在信中只是询问,但以他的阅历和身份,这其实已经是在透露重要的消息了。

“到底是什么事?” 卫恙追问道。

“我打听过了,在京的江南两淮籍贯的中下级官员差不多都陆续收到了家乡的来信。

信里的意思都是有人在操纵两淮河运,扰乱民生,现下已经有人家破产,妻离子散。已经有一部分官员准备上书控诉、弹劾漕运衙门管理不善,中饱私囊、官商勾结,祸乱江南。” 潘松一口气说完,眼中满是忧虑。

卫恙心中却不太相信所谓的家破人亡这般严重的情况,如此整齐划一、连贯的来信,在他看来,更像是有人在背后精心运作。

况且此时弹劾漕运衙门,他预感不会有好结果。

俞鹤伦为了说服漕运衙门下头的人接受近海运输线开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陛下今年年节下对他和济城侯府的赏赐比往年都多了几分,这足以表明陛下对俞鹤伦的赏识。

卫恙与潘松商量,决定先想办法了解事情的缘由,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定夺。

...........

六月十八日,就在陛下率群臣在百姓的围观下验视完京河工程,宣布修缮案圆满成功后的第四天。

朝堂之上,一位御史突然站出来,声色俱厉地参奏内阁大学士兼漕运总督俞鹤伦渎职,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扰乱地方,恳请陛下下令彻查。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瞬间陷入一片哗然。

端坐于玉阶之上的陛下脸色阴沉,沉默不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群臣之首的首辅李嵇,心中既是疑惑不解,又对这个御史在此时出言无状感到愤怒不已。他深知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这般贸然弹劾,时机实在是不对。

俞鹤伦则是立刻站出来,满脸惶恐地请罪,表示自己实在不知究竟有何过错,恳请陛下明鉴。

隆兴帝思索片刻后,最终表示本朝以法治天下,若无确凿实据,仅凭言语诬攻重臣乃是大罪,遂下命李嵇详查此事,再回奏朝堂。

散朝后,李嵇没有耽搁,立刻下命都察院派人去彻查此事。

可谁能想到,第二天弹劾俞鹤伦的奏章就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塞满了隆兴帝的桌案。

陛下看到这些奏章后,勃然大怒,将所有弹章尽数发还,并下令在都察院没有查出结果之前,再有官员上奏弹劾者,必将严惩不贷!

那些上了弹劾奏章的官员们见此情形,很快便把矛头对准了首辅李嵇,纷纷要求他秉公执事,从快处置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

李嵇在处理这些奏章的过程中发现,上折弹劾的官员大多都是江南两淮官员。

于是,他找来一些相近的江南官员前来询问情况。当卫恙和潘松被叫到政事堂时,屋里已经坐着户部左侍郎贺襄,贺襄并非江南人,前户部尚书倒是江南人,但那位尚书随谢膑一同下台了,还连累了原来的右侍郎,导致其外迁辽东,任辽东布政使。

如今户部全由这位左侍郎代管,尚书与右侍郎之位都空缺着,陛下恐怕是有意选拔亲信来担任这些职位,只是时机尚未成熟,贸然行事恐怕会引发诸多非议。

除了贺襄之外,屋里还有大理寺卿田烨,他是昆山人;吏部右侍郎童观,扬州人。除此之外,卫恙还看到了自己的熟人,与他关系较为亲近的马歆、王适。不过,比起端坐在主位上的李嵇、李轲、贺襄、田烨、童观,他们二人只能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侍奉。

卫恙进来时,众人的对话已经进行了很久。此时正在说话的是童观,他今年四十八岁,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说话时却带着浓浓的扬州水乡腔调。他正当年,是夏崇老大人致仕后尚书之位有力的竞争人选。

“……开春以来,北京城里的物价不断下跌,可对于把货物运到北京的大多数商人而言都是亏本的,因为运价太高,到了三四月,承受不住亏损的商人把货不再运到北京,而是在江南就地售卖掉,结果江南的物价也开始不断下跌,大量商人的货物滞销,许多官员家里生意受了影响。

他们中很多人认为是漕运衙门操纵船价导致的,所以才有了这次弹劾。”

“是海运开通的缘故吗?” 李轲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试探着问道。

“不全是,但至少漕运衙门在这里头掺和了不少。有传闻说去年下半年船价的猛跌,就有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 童观补充道。

“你前头已经说了,海运线开通后,船价下跌,既然是有人抛的,就有人收了,事情也就过去了。

可为何如今运价却在高涨?” 李嵇目光犀利,直切问题的关键,运价。

这个问题一出,童观顿时语塞,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神情。他若是继续说下去,无异于自揭家丑,还是不要为好,毕竟回家还是要面对父老乡亲的。

李嵇见童观不说话,便把目光转向田烨,结果田烨却低头喝着茶,装作没看到他的目光,李嵇心中暗自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问向贺襄。

贺襄比童观小几岁,但和他是同一科进士,两人交情匪浅。见李嵇最后问向自己,便没有回避,不过他先是反问了李嵇一个问题。

“阁老可知如今江浙造船厂的订单都排到隆兴十年去了?”

“这我还真不知道,钺之可为我解惑?” 李嵇微微皱眉,好奇地问道。

贺襄谦逊地答曰:“钺之学问浅显,如何能为阁老解惑,只是因我代管户部,对此事略知一二罢了。”

屋内众人都静静地等待着他的下文。

“从去年中算起,船价就在不断下跌,抛售潮一波接着一波,好叫让阁老清楚,如今运河上已经没有三百石的河船了。

在抛售潮中,第一批接下船的大多亏本离场,手里的三百石船一艘就是一二百两,可到手就亏光了。

但这还不算完,接下五百石船的商人也开始亏损。南货北运京师,原本是比谁家手艺好、会拉客,手艺好的自然卖得好。

可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一般但价格低的货,这就挤压了他们的毛利。

问题还不止于此。

如果是这样,大不了忍几年,等辽东战事结束,再和那帮人慢慢算账。” 贺襄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屋里所有人都知道他口中的那帮人是谁,但都默契地选择不提,这似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必要代价。

“可一个消息让江南的商人们都坐不住了。

这个消息就是我最先问您的那个问题,江浙造船厂已经被塞满订单了,可这个订单有点特别呀!” 贺襄故意卖了个关子,卫恙的好奇心也被他彻底勾起。

“这批订单都是千石的河船,八百石的都极为稀少。”

李嵇听到这里,已经隐隐明白贺襄要说什么,但他并没有截断贺襄的话,而是在脑海中快速思索起应对之策。

“我们都知道,船越大,运得货越多,摊到每件货上的成本就越低。对于自有船只的大商人而言,这是极为致命的,这意味着在价格上他们竞争不过那些拥有千石船的同行。

而出于成本竞争的考虑,大小商人竞相选择千石船托运,纷纷抛售手中的船只,这进一步导致五百石的船价下跌。而八百石以上的船价则是截然相反,一涨再涨。

有人卖就有人买,那些反应慢了一拍的船商手里囤了一大批五百石船只,他们不得不涨价。

理由有二,一是面向他们的货物市场正在萎缩,变得更加零散,这在时间上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二就是造船厂的千石订单了。任何人都可以判断出,随着千石船的入市下水,他们手里的船只会不断贬值,直到退出河运领域。换而言之,这批船商手里握着一堆几年后就要报废的船,如果他们不能在这几年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等待他们的就是家徒四壁,亏空殆尽。

事实上,这已经发生了。安徽布政司上月递上了一封公函,上面说从天佑元年起就从事河运的永定船行因为经营不善,账面上已经没有了钱,只好解散雇员,失去生计者不下四五百人。有能力的还好,那些手握千石船的行商们,正高价招人呢,可没能力的就难说了。

布政司之所以把这事写成公函发给户部,全是因为永定船行之前还挂着给户部干活的牌子,发函是告诉我们,这家船行已经没了。

话说回来,没能搭上千石船的商人们还有很多,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极为难受的。持有船只等于在不断亏钱,没有船的想卖货就得接受船商们的高运价,选择不北运就得接受江南市场的货物价格陷入下跌中,照样会亏钱,而且亏的人更多。

不论从哪个方向上来看,只要没有搭上俞大人背后那帮人船的,做生意就是在亏钱。不断有人因此而破产,所以最后就闹到朝堂上来了。” 贺襄滔滔不绝地说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轲看了眼坐在主位上的李嵇,发现他正在沉思,便转而问向贺襄一个问题:“是不是那些士绅亏的最多?”

贺襄笑而不答,他不是江南人不假,可他家乡德安府难道就没有业余从事商贸的士绅吗?

此时屋子里的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听得大受震撼,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事情,往史书上找,也不见得有。

卫恙到此并不觉得官员们的弹劾有什么问题,也理解了伯父信中的意思。在整个事件中,从货物的数量、价格到货运渠道,都被算计得死死的,几乎找不到可以反击的地方。

如果不是有人在背后精心操弄,恐怕任谁都不会相信。至于幕后黑手是谁,显然江南士绅们已经把目标锁定在了俞鹤伦等人身上。

但要命的还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整件事发生的时机选得实在是太巧妙了。

大战在即,同他们翻脸是李嵇和陛下不能接受的,大势并不站在江南士绅这一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人族镇守使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重生之武道复苏 乙木修仙录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退下,让朕来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一剑独尊 汴京春深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官梯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镇国世子爷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御赐监察使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大明英宗朱祁镇 时空乱叙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红颜劫:乱世情殇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江陵野游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txt下载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最新章节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