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火柴人

首页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一万年前争霸 民国之铁血少帅 夺嫡 铁骨 从山贼开始 将军好凶猛 民国之文豪崛起 至尊特工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火柴人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全文阅读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txt下载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章 大汉的天真变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正午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长安城每个角落。

甘泉宫正殿,此时却被凝重哀伤的氛围笼罩。

甘泉宫内外,素幡飘舞,白绫缠绕着宫殿的每一处檐角,宫门前的铜狮,威严庄重的静静蹲伏着。

宫殿之内,汉武帝的梓宫停放于大殿中央,四周烛光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

殿内香烟袅袅升腾,萦绕着灵柩,弥漫每一寸空间。

太子刘据身着素白的丧服,头戴孝冠,面容多少带些憔悴,眼中多少有沉痛与不舍,步伐沉重而缓慢地走向先帝的灵柩。

往昔与汉武帝相处的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现。

他记得汉武帝那威严的眼神中偶尔流露出的慈爱,记得汉武帝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掌控全局的英姿,也记得父子俩在书房中探讨国策时父皇的殷切期望。

而如今,这一切都化作了眼前这冰冷的灵柩,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父皇啊!”刘据悲恸地呼喊,声音颤抖:“您一生文治武功,威震四海,使我大汉扬眉吐气。”

“儿臣自幼追随着您的脚步,学习治国之道,本想在您的庇佑下继续成长,为您分忧解难,可如今您却骤然离去,留下这万里江山,儿臣怎能不肝肠寸断!”

他伏地痛哭,身体因悲痛而剧烈颤抖。

周围曾跟随汉武帝的近臣、侍从和宫女们也纷纷垂泪,抽泣声交织在一起。

司礼官缓缓走向前,朗声道:“今大行皇帝龙御归天,然国不可一日无主。”

“有幸得上天垂怜,列祖列宗庇佑,皇太子刘据仁孝聪慧,德厚流光,当继大统,承继宗庙社稷之重任。”

“今良辰已至,吉时来临,恭请皇太子殿下登基即位!”

新的大汉,新的时代,开启了!

刘据在众人的搀扶下,缓缓起身,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他一步一步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当新帝刘据坐上龙椅后,司礼官会接着高声唱喏:

“皇太子殿下即皇帝位,礼成!新帝登基,上应天命,下顺民心。”

“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朝拜!”

紧接着,文武百官纷纷整齐跪地,动作整齐划一,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据俯视着脚下的群臣,从这一刻起,自己将接过汉武帝手中的重担,引领大汉走向全新的未来。

“朕今日继承大统,实乃父皇之遗命,万民之期盼。”

刘据的声音坚定有力,响彻整个大殿:“父皇一生殚精竭虑,为我大汉奠定了万世不朽之基。”

随后他拿出诏书,坚定有力道:“朕决定以‘乾元’为年号,将护佑我大汉子民,福泽绵延,再开盛世!”

群臣皆伏地高呼:“陛下圣明!乾元伊始,大汉永昌!”

随即,刘据再次朗声道:“纵观父皇的一生,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有不凡成就。他开疆拓土,扬我大汉之威;推行儒术,兴我华夏之礼,开创大汉盛世。”

“朕今日追谥父皇为孝武皇帝,愿父皇在天之灵,继续庇佑我大汉江山永固!”

刘据继位登基的消息,如春日惊雷,传遍了大汉王朝的每一寸土地。

长安城内,大街小巷,百姓们奔走相告。

长安晨报以头版头条刊载了新帝登基的喜讯,版面庄重盛大的纸张上,详细记录着登基大典的盛况。

“新帝登基,这是我大汉之福啊!”“

“听闻太子殿下仁厚善良,心系百姓,日后定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先帝威服四海,新帝刚刚登基,怕是风云再起啊。”

“齐王党羽尚未清除,诸侯王也是虎视眈眈。”

“不知道新帝能否过了这道坎啊!”

“……”

翌日。

祭天仪式结束后,刘据身披龙袍,头戴旒冕,身姿挺拔地端坐在御辇之上,缓缓返回皇宫大殿。

未央宫,宣室殿。

气氛庄重,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身着朝服,神色恭敬肃穆。

刘据缓步下御辇,走上台阶,然后一甩龙袍,转身在龙椅上坐定,目光威严的看着众公卿。

文武百官的有敬畏、有期待、有忠诚,还有对新帝登基后的政局走向抱有疑虑。

刘据坚定的说道:“朕既承天命,当为大汉之兴盛,为万民之福祉,竭尽心力!”

众人再次高呼皇帝圣明。

刘据深知这些繁文缛节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他轻轻拂手,面色一转,沉声道:“齐王谋反已被平定,刘屈髦当场伏诛,朕是时候要算一笔账了。”

刘据对新上任的御史大夫张汤道:“固君,取消齐王封国,其名下食邑尽数收回,所有财产皆充入国库。对其进行全国通缉,有提供线索者,必有重赏。”

”至于他的直系亲属,无论男女老幼,皆贬为庶人,关禁在新设立的宗人府内,非朕亲自允许,不得外出。”

张汤沉声道:“陛下,臣觉得您太过仁慈,应将他们流放岭南烟瘴之地,永生不得回中原。”

刘据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至于刘屈氂,家中老幼也一概关押宗人府,将其宅邸查抄,所有参与谋反的幕僚、门客、家奴,一个都不许放过,皆以同谋论处,斩首示众,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此时有一位大臣朗声道:“陛下开恩,刘屈氂无论如何也是皇族宗亲,也仅仅是此次谋反案从犯,其家人和门客是无辜的啊。”

刘据瞥了一眼此人,看向张汤道:“张汤!”

张汤冷笑一声,道:“禀陛下,此人乃刘屈氂妻舅,齐王谋反时,钱财甲胄皆有资助,也同罪当诛。”

刘据冷哼了一声,沉声道:“羽林卫何在?“

”喏!”

只见数百羽林卫齐声应诺。

刘据威严道:“现在开始,清算朝堂上与齐王有勾结的逆臣贼子,立斩不赦!”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悲呼道:“陛下,您新登大宝,应大赦天下以求苍天保佑,而不是血溅朝堂,恐有不祥之兆啊。”

“暴君,暴君啊!”

羽林卫涌入殿内,张汤上前挨个点名,那些被点到名的大臣们,有的瞬间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有的则强装镇定,还在狡辩高呼着“冤枉”。

“陛下,臣只是曾与齐王有过公务往来,绝无谋反之心啊!”

刘据面无表情,张汤丝毫不为所动,每念出一个名字,羽林卫便上前将对应的大臣拖出队列。

随着一个个逆臣被拖走,朝堂上弥漫着血腥与恐惧的气息。

众公卿无不面带惶惶然之色,宣室殿内一片死寂。

刘据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朕并非喜好杀戮之人,但对于谋反叛逆之徒,绝不容情。”

“今日之事,是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也是为了我大汉的江山社稷。朕将重新整顿朝纲,望诸位爱卿以此为戒,若再有二心,这便是下场!”

刘据见朝堂上的齐王党羽已经被肃清,转而道:”为确保我大汉江山永固,朕决定,即日起废除封国制,列位诸侯王即刻迁出封地,此后便长居宗人府,当个太平王爷吧。”

他语刚落,殿内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

一位曾深受封邑之利的老侯爷,颤抖地说道:“这封国制度乃祖宗之法,传承已久,怎能说废就废?我等家族世代受封,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这……这可如何是好?”

张汤上前,冷笑道:“楚王刘延寿,你仗着身为宗室,尽享荣华富贵,却不思报国恩,反而横祸乡里,欺压百姓。”

“还在封地内私自扩充军备,囤积粮草,召集江湖亡命之徒,训练死士,这些行径,桩桩件件皆有据可查,你还敢抵赖?”

“贬为庶民,永禁宗人府!”

刘据摆了摆手,继而沉声道:“废除封国之事,朕意已决,就这么办吧。”

众公卿慑于刚刚的血雨腥风,此时都在祈求不要牵连自身,哪里还敢反对?况且这也算刘据家事,顺其自然吧。

刘据转而又对田千秋道:“田相,开始公布新政吧。”

“新政?”

听到刘据开口,众公卿顿时又困惑不已,汉武帝时期可是开创了不少革新之举。

其实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如何巩固统治,增加国库收入,然后集中全国之力抗击匈奴。

早些年因为文景二帝休养生息,国家尚且有些积蓄,再加上前线不断传来捷报,方才有之前的盛世。

但随着汉武帝近些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其实民众的已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是碍于汉武帝的高压统治,并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大汉黔首,抑或是王公贵族,相较于之前,都不好过。

如今刘据提起新的改革措施,倒是勾起众人的好奇心来。

众公卿纷纷看向田千秋。

田千秋正了正衣冠,向前一步,高声道:“陛下圣明,决意消除盐铁官营之弊。”

石庆上前激动的说道:“陛下,取消盐铁官营,此举或许能使民间商业得以发展,但先帝在位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即将入不敷出,望陛下三思啊。”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上前劝谏。

作为盐铁官营的主持者,桑弘羊劝谏道:“陛下,自我朝推行盐铁官营以来,成效斐然。”

“盐铁之利,悉归国库,方使我朝有充足财赋,得以支撑边疆之征伐、水利之兴修、灾荒之赈济。”

“若此时废止此策,无异于自断臂膀,如何保我大汉之疆土安宁、百姓安居?”

桑弘羊的话,自然有说服力,众公卿无不赞同。

刘据静静的听众人讨论完,然后才缓缓说道:“宣苏武觐见。”

不多时,一袭布衣,面上还带着尘土的苏武阔步走进大殿,他跪地叩首,高声道:“陛下,草民有喜讯禀报!”

刘据微微前倾身子,问道:“苏爱卿,快快说来,是何喜讯?”

苏武面带兴奋的说道:“陛下,经过臣与诸多农户的不懈努力,已于上月种出土豆,今日地瓜已然试种成功!”

“此二者可亩产十五石,且耐旱耐瘠,极易存活,日后若能广泛种植,必可使我大汉粮食充盈,百姓再无饥馁之虞!”

此语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惊讶与狐疑之色。

苏武,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掏出土豆和地瓜的样本,呈递给一旁的侍从,让其转交给刘据。

众公卿听闻,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两样新奇的作物。

“此物,当真有如此高产?”

“我大汉子民,真的要不再忍受饥饿之苦了么?”

“若如此,我大汉将再无荒年。”

刘据面带笑容的看着众公卿,虽然朝堂上纷争不断,但他们仍旧怀着让天下安定,子民衣服富足的初心。

他朗声道:“苏爱卿之言,句句属实,朕可以担保。这土豆和红薯之事,也是朕全程把控,绝无差错!”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立刻有臣子立刻哭嚎跪地,顿时有人纷纷效仿。

田千秋面带喜色的高声道:“陛下,苏武此番功劳甚大,有了这土豆和番薯,我大汉既可以人人吃饱穿暖,国库也可日益充盈,当重赏。”

石庆也道:“我大汉若能粮食丰足,何愁民生不兴,江山不稳!”

桑弘羊激动的说道:“陛下,此举,比盐铁官营更有裨益啊,真乃天下万民之福,陛下之福啊!”

同时其他对取消盐铁官营有微词的公卿,也纷纷恭贺刘据,恭贺苏武。

刘据点头道:“本次苏武立下不世之功,实乃大汉之兴,朕之兴,拟旨封苏武为关内侯,食邑万户,擢升为户部尚书,以彰其高节!”

“愿苏卿之风范,激励我朝万千子民,共保我大汉之昌盛繁荣!”

万户侯?

户部尚书,又是什么职位?

众公卿无不讶然出声,自汉以来,能封万户侯这无不是军功拙着者,而苏武仅凭种植土豆、番薯便可受宠之此,可见天子的魄力。

至于新的“户部尚书”职位,天子是要改革官制?

苏武跪伏在地,颤颤巍巍的哽咽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厚恩,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此生此世,唯愿我大汉再无饿殍矣!”

刘据轻轻的将这位民族英雄、汉人节表扶起,温声道:“子卿,有你在,大汉子民无忧了。”

苏武再次哽咽出声,众公卿也无不动容。

刘据再环视众公卿,继续道:“田千秋,历年来追随朕左右,操持一众事宜,且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平定齐王谋反,有勇有智,封富民侯,食邑万户。”

“张汤,爱民如子,身怀赤子之心;忠勇无双,朕之左膀右臂,封昭武侯,食邑千户。统领羽林卫,即刻起归化整改期门军,共同管辖。”

刘据话音刚落,田千秋和张汤无不应声跪倒谢恩,张汤更是涕泗横流,不断叩首,额头已见斑斑血迹。

“陛下……”

张汤哽咽着,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得厉害,难以成言。

往昔种种涌上心头。

在汉武帝时期,他身为酷吏,虽秉持着律法的公正行事,却因手段严苛,被众人侧目,遭世人不齿。

那无数个日夜,他行走在朝堂之上,背后是满朝文武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心中的孤独与苦涩无人能解。

那时他心想,别人的眼光他可以置之不理,只要能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足矣,但不想最后汉武帝也将他无情抛弃。

他曾以为自己会在这条孤独而艰难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背负着骂名直至终老。

直到遇见了刘据。

这个秉公执法,对天子任劳任怨,又爱民如子,蔑视权贵的酷吏,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大殿上的群臣也被张汤感染,无不对刘据的气魄和人品折服!

刘据扶起田千秋和张汤,笑道:“固卿,不要在作妇人状,晚上朕要去讨杯喜酒喝。”

然后又对田千秋道:“田相,继续宣布新政吧。”

田千秋收拾情绪,正色道:“即日起将设立科举制,以广纳天下贤才,共兴我大汉之邦!”

轰!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再一次议论纷纷起来。

一直奉刘彻命,在朝堂上暗中观察的董仲舒再也坐不住了,站出来问道:“陛下,臣斗胆,敢问这科举制又是什么?先帝不是已经推行了察举制么?”

石庆也是察举制的受益者,道:“察举制为我大汉推选出无数能人志士,如今陛下想推倒重来,怕是困难重重,动摇我大汉根基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其中多数都是察举制的受益者。

“诸位爱卿。”刘据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大殿中回响。

“察举制诚然为我大汉发掘了不少贤才,然而其弊端亦日益凸显。举荐之权往往操于少数权贵之手,使得有才学却出身低微之人难以崭露头角。”

“长此以往,我大汉朝堂之上岂不成了权贵们的私属?又何谈广纳天下贤才?”

说到此处,刘据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沉痛:“朕自登基以来,便深知天下苍生之期许,亦明白我大汉欲长治久安,必须革新求变。”

“这科举制,便是要打破门第之见,让天下有才学者,无论出身贵贱,皆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入仕为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殿内有思想较为开明的年轻官员,听到刘据的话,不禁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

那些察举制的既得利益者们,脸上依旧写满了不满与担忧。

田千秋见状,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之法,可考儒家经典、治国方略、诗赋文采等。”

“如此一来,能选拔出真正有学识、有能力之人。而且,这也能激励天下士子勤勉向学,于我大汉之学风、政风,皆有益处。”

刘据微微仰头,目光透过殿顶,望向远方,道:“朕既决心推行此制,便已做好万全准备。”

“朕会命专人制定详细章程,从考场规制到考官选拔,从考试科目到评判标准,皆会谨慎考量,确保公平公正。”

“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让科举制成为我大汉选拔人才的利器,为我大汉开创一个人才辈出、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刘据的话掷地有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董仲舒一直在思索天子要推行的科举制,那句“可考儒家经典、治国方略”,直接让他心神俱震,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忽然激动的走向御座之下,道:“陛下,老臣斗胆,再请个一官半职,希望能帮到陛下推行新政。”

“老臣以为,当先在部分郡县试行,总结经验后再全国推广。”

来之前刘彻交代他的跟刘据唱反调,顺便观察公卿反应伺机策反的那些话,早就被忘记的一干二净。

大殿内很多公卿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刘据想不到“老神棍”今天这么积极,之前他一直故意忽略董仲舒的存在,就是怕他起什么幺蛾子,却不想他竟然如此开明?

刘据笑道:“先生莫急,还请田相继续讲该如何推行!”

田千秋朗声道:“陛下早在元封元年初时,便在咸阳推行了科举制,如今已筛选出无数栋梁之材,收到百姓的诸多好评,可见此举是治国良策!”

“咸阳?”

“陛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上请先帝去了咸阳,果然在那里韬光养晦,一展抱负么?”

“我去过咸阳,其繁盛远超长安。”

“我家那竖子每日吵着要去咸阳勾栏听曲,乐不思长安啊。”

“听闻那里马路都是什么水泥制成,不惧雨水侵蚀,异常平整。”

“那边的火锅特别好吃。”

“想不到如此繁盛,竟赖陛下恩德。”

“……”

诸如此类,众公卿显然也听过咸阳的变化。

田千秋看着众公卿的反应,心头喜悦,暗说这还是道听途说,如要亲自去一趟,怕是这长安你们都不想回了。

怀念在咸阳的日子啊。

田千秋也感慨万千,随即道:“诸位,听我说。”

等众人安静下来,他继续说道:“在推行科举制之前,你们所担心的问题,陛下早就有所某断,定然不会辜负有功之臣,但尸位素餐者也绝不姑息。”

看着众公卿郑重其事,他到:“即日起,我大汉将在科举制推行之前,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现行官职分成吏部、工部……”

众公卿顿时感觉长在头上几十年的脑袋不够用了,满眼困惑的看着田千秋和老神在在像是看热闹版坐在龙椅上的刘据。

陛下这是想搞什么啊?

离谱!

田千秋道:“等今日颁布各种公职后,自然会有专门的人员辅佐各位熟悉工作流程,也要对尔等进行专门的KpI考核,如果不合格者要进行官员编制考试。”

“同时为了弥补科举制不足,将颁行落榜者官员编制考试,以期发现特殊人才。”

田千秋说完,下面的众公卿更加懵逼了,已经放弃了思考。

刘据打了个哈欠。道:“自然会有专门的人员辅助各位,退朝!”

刘据转身欲走时突然又走回龙椅前,道:“即日起,诸位爱卿巳时上朝即可,早到的也无需殿外等待,右侧办公室有茶水伺候,明天见。”

刘据说完不待众人反应,直接溜之大吉,留下一脸痴呆的众人。

“巳时上朝?我没听错吧!”

良久才有人惊喜出声。

“那岂不是要多睡几个时辰?”

“来早的也不用殿外候着?我这老寒腿有救了啊!”

“陛下圣明!”

“……”

虽然刘据已经走了,但群臣仍旧齐齐的朝空荡荡的龙椅跪拜。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军工科技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逍遥四公子 山村情事 退下,让朕来 逍遥人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踏星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大明风流 蝉动 霸天武魂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穿越之铁血捕快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汉吏 极品五世子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明末之我若为王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大晋霸主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火柴人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txt下载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最新章节 -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