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清末之帝国崛起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敛财人生 抗日之英雄传奇 大清隐龙 中华第四帝国 唐人的餐桌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卷三 连琐、单道士 、白于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连琐

杨于畏搬到了泗水之滨居住。他的书房临近旷野,墙外有很多古墓,每到夜晚,便能听到白杨树沙沙作响,声音如同波涛汹涌。

一天深夜,杨于畏手持烛火,正沉浸在这凄清的氛围中,心情愈发哀伤。突然,墙外传来有人吟诗的声音:“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 。”那人反复吟诵着,声音哀伤悲苦。杨于畏仔细聆听,那声音细腻婉转,好似女子,他不禁心生疑惑。

第二天,杨于畏到墙外查看,却并未发现任何人的踪迹。只有一条紫色的带子,遗落在荆棘丛中,他将其拾起,带回放在了窗台上。

到了夜里二更左右,那吟诗声又像昨天一样响了起来。杨于畏搬来矮凳,登上向外望去,吟诗声瞬间停止了。他这才明白,吟诗的或许是个鬼魂,可即便如此,他内心还是对那吟诗之人充满了倾慕。

第二天夜里,杨于畏早早地就埋伏在墙头等待。将近一更结束的时候,有个女子步履轻盈地从草丛中走了出来,她手扶着小树,低着头哀伤地吟诵着诗句。杨于畏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女子突然就钻进荒草丛中消失不见了。

从这之后,杨于畏便常常在墙下等候。等女子吟完诗,他就隔着墙接续道:“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过了许久,四周一片寂静,杨于畏这才回到屋里。

他刚坐下,忽然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从外面走进来,女子整理衣襟,恭敬地说道:“您本就是风雅之人,只是我多有畏惧和躲避。”杨于畏十分欣喜,拉着她坐下。只见女子身形瘦弱,怯生生的,浑身透着寒意,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杨于畏问道:“你家在哪里,为何长久地寄住在这地方?”女子回答说:“我是陇西人,跟随父亲流浪到此。十七岁时突然生病去世,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在九泉之下的荒野,我孤独寂寞得如同离群的野鸭。刚才所吟诵的,是我自己写的,用来寄托内心的幽恨。我思索了很久都没能续上后面的诗句,承蒙您帮我接续,让我在黄泉之下也感到欢喜。”

杨于畏想要与她亲热,女子皱着眉头说:“我不过是阴间的腐朽尸骨,和活人不同。倘若有男女欢爱之事,会缩短你的寿命。我不忍心给您带来灾祸。”杨于畏这才作罢。他开玩笑地用手探向女子的胸口,发现她的胸部如同未成熟的芡实,依然是处子之身。

杨于畏又想看看她裙下的小脚,女子低下头笑着说:“你这个狂生,太啰嗦了!”杨于畏轻轻拿起她的脚把玩,只见她穿着月色锦袜,袜口用一缕彩线系着,再看另一只脚,发现是用紫色带子系着。杨于畏问:“为什么两只脚不都用一样的带子系呢?”女子说:“昨晚因为害怕你所以躲避,不知道把那条带子遗落在什么地方了。”杨于畏说:“我帮你换一条。”于是就从窗台上取来之前捡到的紫带交给女子。女子惊讶地问是从哪里来的,杨于畏便把实情告诉了她。女子解下原来的线,换上了紫带。

随后,女子翻看书桌上的书,忽然看到《连昌宫词》,感慨地说:“我活着的时候最爱读这首诗。如今再看到,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和她谈论诗文,女子聪慧机敏,十分可爱。两人在西窗下剪去烛花,促膝长谈,就像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从那以后,每天夜里,杨于畏总能先听到女子的轻轻吟诵,不一会儿,女子就会到来。女子每次来都叮嘱杨于畏:“你一定要保密,千万别宣扬出去。我从小胆子就小,害怕有不怀好意的人来侵扰。”杨于畏满口答应。

两人相处得极为融洽,虽然没有越界之举,但在闺阁之内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了那些恩爱的夫妻。女子常常在灯下为杨于畏抄写书籍,她的字迹端庄妩媚。还自己挑选了一百首宫词,抄录下来背诵给杨于畏听。她让杨于畏准备棋盘,买来琵琶,每晚教杨于畏下围棋,要是不教围棋,就弹奏琵琶。她弹奏出《蕉窗零雨》的曲调,那哀伤的旋律令人肝肠寸断,杨于畏不忍心听完,她便弹奏《晓苑莺声》的曲调,这欢快的曲子瞬间让杨于畏心情舒畅。两人挑灯玩乐,快乐得常常忘记天已经破晓。一旦看到窗户上出现曙光,女子就会慌张地离去。

一天,薛生前来拜访,正好碰上杨于畏白天在睡觉。薛生看他的房间,琵琶、棋盘都在,知道这些并非杨于畏所擅长的东西;又翻看书籍,看到了宫词,字迹端庄秀丽,心中更加疑惑。杨于畏醒来后,薛生问:“这些玩乐的器具是从哪里来的?”杨于畏回答:“我想学这些。”薛生又问起诗卷,杨于畏假说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薛生反复翻看,发现最后一页有一行小字写着:“某月日连琐书。”他笑着说:“这是女子的小名吧。你怎么这么能骗人呢?”杨于畏十分窘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薛生苦苦追问,杨于畏始终不肯说。薛生卷起诗卷要带走,杨于畏越发窘迫,最终把实情告诉了他。

薛生请求见一见那位女子,杨于畏便说了女子的叮嘱。但薛生极为殷切地表示仰慕,杨于畏没办法,只好答应。半夜,女子来了,杨于畏向她转达了薛生的请求。女子生气地说:“你说了些什么?竟然已经喋喋不休地告诉别人了!”杨于畏赶紧表白自己只是说出了实情。女子说:“我和你的缘分尽了!”杨于畏百般安慰解释,女子始终不开心,起身告别说:“我暂时避开。”

第二天,薛生来了,杨于畏替女子表明她不愿相见。薛生怀疑杨于畏是在推脱,晚上就和两个同窗好友一起来了,赖着不走,故意捣乱,整夜喧哗吵闹。杨于畏对他们十分不满,却毫无办法。众人见一连几夜都没有女子的踪影,渐渐有了离开的打算,喧闹声也慢慢平息。

忽然,又听到了吟诗声,大家一起倾听,那声音凄婉到了极点。薛生正侧耳专注地听着,其中一个姓王的武生捡起一块大石头扔了过去,大声喊道:“装模作样不肯见客人,就算诗句再好,这么呜呜咽咽的,也让人烦闷!”吟诗声立刻停止了。众人都很埋怨他,杨于畏的愤怒也表现在言辞和神色上。第二天,众人这才一起离开。

杨于畏独自住在空荡荡的书房里,期待着女子再次到来,可却毫无踪迹。过了两天,女子突然来了,哭着说:“你招来这么讨厌的客人,差点把我吓死!”杨于畏赶忙不停地道歉。女子马上就往外走,说:“我就说缘分尽了,从此别过。”杨于畏想要挽留,可女子已经消失不见。从这以后一个多月,女子再也没有来过。杨于畏思念她,变得形销骨立,却再也无法挽回。

一天晚上,杨于畏正独自饮酒,忽然女子撩开帘子走了进来。杨于畏欣喜万分,说道:“你原谅我了吗?”女子泪水挂满前胸,默默不语。杨于畏赶忙追问,女子欲言又止,面露难色地说:“我负气离开,如今又急着来求你,实在难免感到羞愧。”杨于畏再三追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女子这才说道:“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卑鄙龌龊的差役鬼魂,逼迫我做他的妾室。我顾念自己出身清白,怎能屈身于这等下贱的鬼役?然而我孤身一人,柔弱无力,又怎能抗拒他?你要是还把我当作亲密之人,必定不会听任我独自面对这样的处境。”

杨于畏听后怒火中烧,气愤得简直想要拼命,但又担忧人鬼不同路,自己恐怕无能为力。女子说:“明晚你早点睡,我会在梦中与你相见。”于是两人又一起倾心交谈,一直坐到天亮。女子临走时,叮嘱杨于畏白天不要睡觉,留着精神等待晚上的约定。杨于畏点头答应了她。

于是,杨于畏在午后稍微喝了点酒,趁着微醺的状态登上床榻,蒙着被子仰卧着。忽然,他看见女子前来,递给他一把佩刀,拉着他的手就走。他们来到一处庭院,刚关上门说话,就听到有人用石头砸门。女子惊慌地说:“仇人来了!”杨于畏赶忙开门冲了出去,只见一个头戴红帽、身着青衣的人,嘴巴周围的毛发像刺猬毛一样杂乱。杨于畏愤怒地大声呵斥他。那差役恶狠狠地瞪着杨于畏,言辞凶狠且粗俗无礼。

杨于畏怒火中烧,朝着差役冲了过去。差役捡起石头朝他扔来,石头密集得如同急雨一般,击中了杨于畏的手腕,使得他无法握住手中的佩刀。就在这危急时刻,杨于畏远远看见一个人腰佩弓箭,像是在野外打猎。仔细一看,原来是王生。杨于畏大声呼喊求救。王生急忙张弓搭箭赶来,一箭射中了差役的大腿,又射一箭,差役便倒地身亡了。杨于畏又惊又喜,连忙向王生道谢。

王生询问事情的缘由,杨于畏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诉了他。王生暗自庆幸之前捣乱的过错可以弥补了,于是和杨于畏一起走进女子的房间。女子战战兢兢,又羞又怕,远远地站着,一句话也不说。

桌子上有一把小刀,长度仅有一尺多,但刀鞘用金玉装饰,从匣子里拿出来,刀刃光芒闪烁,能照出人影。王生不禁连连赞叹,爱不释手。王生和杨于畏交谈了几句,见女子又羞又怕的模样十分可怜,便告辞出去,与他们分别离开了。

杨于畏也往回走,翻墙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这一摔便从梦中惊醒,此时只听到村里的鸡已经乱鸣,天快亮了。杨于畏感觉手腕疼痛难忍,天亮后一看,手腕处的皮肉又红又肿。

中午时分,王生来了,一见面就说起昨晚梦到的奇事。杨于畏问:“你梦到射箭了吗?”王生很奇怪杨于畏怎么会事先知道,杨于畏伸出手给他看,并且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王生回忆起梦中女子的模样,遗憾没能在现实中见到,又暗自庆幸自己帮了女子,便再次请求杨于畏为他引见。

到了晚上,女子前来向杨于畏道谢。杨于畏将功劳归于王生,并且转达了王生的诚恳心意。女子说:“他的帮助,我从道义上不敢忘记。然而他一副赳赳武夫的样子,我实在有些害怕他。”过了一会儿又说:“他喜欢我的佩刀。这把刀实际上是我父亲出使粤中时,花了百两银子买下的,我非常喜爱,便用金丝缠绕,又镶嵌上明珠。父亲怜惜我早亡,就用这把刀给我殉葬了。现在我愿意忍痛割爱把刀送给他,让他看到刀就如同见到我一样。”

第二天,杨于畏向王生转达了女子的这番心意,王生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女子果然带着刀来了,说:“嘱咐他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刀可不是中原之物。”从这以后,杨于畏和女子又像从前一样往来了。

过了几个月,一天夜里,女子在灯下忽然面带微笑,像是有话要对杨于畏说,几次欲言又止,脸都涨红了。杨于畏将她搂在怀里,关切询问。女子回答:“长久承蒙你的宠爱,我沾染了活人的气息,又开始吃人间烟火,白骨竟有了生机。只是还需要活人的精血,才能彻底复活。”杨于畏笑着说:“是你自己一直不肯,难道是我故意吝啬吗?”女子说:“我们欢好之后,你肯定会大病十几天,但服药后可以痊愈。”于是,两人便亲密起来。

之后,女子穿好衣服起身,又说:“还需要你一点血,你能忍痛成全我们的爱情吗?”杨于畏拿起锋利的小刀刺破手臂,流出鲜血。女子躺在床榻上,让杨于畏把血滴在自己肚脐中。完事后,女子起身说:“我不会再来了。你记住一百天的期限,到时候看我坟前,如果有青鸟在枝头鸣叫,就立刻打开坟墓。”杨于畏郑重地接受了她的嘱托。女子出门时又叮嘱道:“千万牢记,不能忘,早了晚了都不行!”说完便离开了。

十多天后,杨于畏果然生病了,肚子肿胀得几乎要难受至死。医师给他开了药,服下后排出像泥巴一样的秽物,过了十二天就痊愈了。

等到了第一百天,杨于畏让家人扛着铁锹在一旁等候。傍晚时分,果然看见两只青鸟在枝头鸣叫。杨于畏欣喜地说:“就是现在了!”于是,他砍开荆棘,打开了坟墓。只见棺木已经腐朽,但女子的容貌却如同生前一般,摸上去还有微微的温度。

杨于畏用衣服裹住女子,将她抬回了家,安置在温暖的地方。此时,女子气息微弱,轻得如同细丝。杨于畏慢慢给她喂下米汤,到了半夜,女子苏醒了过来。

此后,女子常常对杨于畏说:“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就好像一场梦啊!”

单道士

韩公子是当地的世家子弟。有个单道士,擅长表演奇幻的法术。韩公子很喜欢他的法术,便把他奉为座上宾。单道士与人同行同坐时,常常会突然消失不见。韩公子想要学习他的法术,单道士却不肯传授。

韩公子再三诚恳地请求,单道士说:“我不是吝啬自己的法术,而是担心坏了我的道规。如果传给正人君子那还可以,不然的话,有人可能会借此法术去行窃。公子你固然不用担心会这样做,但或许你出去看到美丽的女子心生欢喜,就隐身进入人家的闺房,这就成了助长恶行、宣扬淫乱之事。所以我不敢答应你的请求。”

韩公子无法勉强他,心里却很恼怒,便暗中与仆人们商量,想要鞭打羞辱单道士。他们担心单道士会隐匿身形逃脱,于是在麦场上撒上细灰,心想这旁门左道的法术能让人隐形,但是他的脚印一定会在灰上留下痕迹,这样就可以顺着脚印的位置迅速攻击他。

于是,韩公子诱骗单道士前往麦场,让仆人拿着牛鞭,准备好一看到脚印就立刻鞭打。单道士果然突然不见了,灰上也确实出现了脚印,仆人们左右乱打,可转眼间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往哪里打。

韩公子回到家,单道士也随后到了。单道士对仆人们说:“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一直以来劳烦你们照顾,如今要分别了,我会有所报答。”说着,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壶美酒,又掏出一篮菜肴,一起摆放在桌子上。摆好后又伸手去袖子里掏,连续掏了十多次,桌子上就摆满了酒菜。于是,单道士邀请众人一起饮酒,大家都喝醉了。之后,单道士又把这些酒菜一一放回袖子里。

韩公子听说了这件奇异的事,便让单道士再表演法术。单道士在墙壁上画了一座城,用手推撞,城门立刻就打开了。接着,他把包裹衣物、箱子等物品,都扔进城门内,然后拱手告别说:“我走了。”说完纵身跃进城中,城门随即关上,单道士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听说单道士在青州的集市上,教孩子们在手掌上用墨画圈,遇到人就开玩笑地抛出去。无论抛向何处,不管是别人的脸还是衣服,那墨圈都会脱离手掌,印在上面。

还听说单道士精通房中术,能够让*吸取烧酒,吸完一整容器。韩公子曾经亲自让他当场演示验证过。

白于玉

吴青庵,名筠,年少时就小有名气。葛太史看过他的文章后,常常对其称赞不已。葛太史托与吴筠关系好的人把他邀请到自己家中,亲身领略他的言谈和风采。葛太史说:“怎么会有像吴生这样有才华,却一直处于贫贱之中的人呢?”于是让邻居好友给吴筠带话:“如果吴青庵能够奋发进取,实现远大志向,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当时,葛太史的女儿容貌绝美。吴生听闻后十分高兴,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后来吴生在乡试中落榜,他派人对葛太史说:“富贵是我本来就会拥有的,只是早晚不可知罢了。请您等我三年,如果我还没有取得功名,再把女儿嫁出去。”从那以后,吴生更加刻苦地钻研学业。

一天夜里,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个秀才前来拜访。只见这秀才皮肤白皙,胡须短而整齐,腰肢纤细,手指修长。吴生询问他从何处而来,秀才自称:“姓白,字于玉。”两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吴生顿感心胸开阔,很是欢喜,便留他一同住宿。天快亮时,白于玉想要离开,吴生叮嘱他以后路过一定要常来。白于玉被他的热情所感动,便表示愿意借住在这里,两人约好时间后就分别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先是有一个老仆人送来炊具,过了一会儿,白于玉骑着一匹矫健如龙的骏马到来。吴生另外安排了一间屋子让他住下,白于玉让仆人把马牵走。此后,两人朝夕相处,相处得十分融洽。吴生看白于玉所读的书,都不是平常能见到和听闻的,也完全没有时下的应试文章,感到十分惊讶,便询问白于玉。白于玉笑着说:“人各有志,我并非追求功名的人。”

夜里,白于玉常常邀请吴生喝酒,还拿出一卷书交给吴生,上面记载的都是吐纳养生之术,吴生大多看不懂,于是便将其放在一边,觉得这些内容不切实际,没什么用处。

过了些日子,白于玉对吴生说:“之前传授给你的,乃是《黄庭经》中的关键要领,是通向仙人境界的途径。”吴生笑着回答:“我眼下着急的并非这个。况且追求成仙之人必定要断绝世间情缘,让所有杂念都消失,我恐怕做不到。”白于玉问:“为什么呢?”吴生表示自己担心家族的传宗接代问题。白于玉又问:“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娶妻呢?”吴生笑着说:“我有个毛病,就是喜好女色。”白于玉也笑着说:“大王请不要喜好小色。那你喜好什么样的女子呢?”吴生便将葛太史女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白于玉怀疑那女子未必真有那么美,吴生说:“这是远近众人都知道的,可不是我眼光低俗。”白于玉微微冷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白于玉忽然匆忙收拾行装,说要告别。吴生神色悲伤地与他交谈,话语连绵不断。白于玉便让童子先背着行李出发,两人依旧相互眷恋不舍。不一会儿,一只青色的蝉鸣叫着落在桌案上,白于玉告辞道:“车驾已经准备好了,请就此别过。如果你想念我,就拂去我床上的灰尘,躺在上面。”吴生正要再问些什么,转瞬间,白于玉变得只有手指般大小,轻快地跨到蝉背上,随着蝉的嘈杂鸣声飞走了,渐渐消失在云端。吴生这才知道他绝非普通人,惊愕了许久,心中满是失落惆怅。

过了几天,天空突然下起细雨,吴生对白于玉的思念愈发深切。他看着白于玉曾经睡过的床榻,上面布满琐碎的鼠迹,不禁感慨着清扫一番,铺好席子就躺了上去。

没过多久,他看见白家的童子前来相邀,便满心欢喜地跟着去了。不一会儿,有只桐凤飞来落下,童子捉住它,对吴生说:“这里的小路又黑又难走,你可以骑着它当坐骑。”吴生担心桐凤身形太小,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童子说:“你试试骑上去。”吴生依言照做,没想到骑上去后还很宽敞,绰绰有余,童子也坐到了桐凤的尾巴上。只听“戛”的一声,桐凤便腾空而起,翱翔在天际。

没过多久,他们看到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童子先跳了下去,然后扶着吴生也下了桐凤。吴生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童子回答:“这里是天门。”天门边有一只巨大的老虎蹲伏着。吴生吓得胆战心惊,童子赶忙站到他身前挡住老虎。

吴生看到这里处处风景,都与人间大不相同。童子带着他进入广寒宫,里面的台阶是用水晶砌成的,人走在上面就像在镜子里行走一样。有两棵高大的桂树,高耸入云,树身粗壮得需要合抱,花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散,连绵不绝。亭台楼阁都是红色的窗户,时不时有美人进出,她们容貌艳丽,气质高雅,世间难寻能与之媲美的。童子说:“王母宫的佳丽更加出众。”然而童子担心主人等候太久,来不及让吴生多作停留欣赏,便带着他快步走了出来。

不多时,吴生看见白于玉在门口等候,便迎上去握手,一同进入屋内。只见屋檐外清水潺潺,白沙细细,水流涓涓流淌,还有玉石砌成的台阶和雕花的栏杆,简直让人怀疑这里就是月宫仙境。

刚一坐下,就有两位年轻貌美的丫鬟,前来献上香气扑鼻的茶。过了一会儿,白于玉吩咐摆酒。这时,有四位美丽的女子,整理衣襟,身上的玉佩叮当作响,在左右侍奉。吴生刚觉得背上有点痒,其中一位丽人就伸出纤细修长的手指,伸进他衣服里替他挠痒。吴生顿时感觉心神荡漾,不知所措。

不久,吴生微微有些醉意,渐渐有些把持不住自己。他笑着看向身边的丽人,主动搭话,美人总是笑着躲开。白于玉让她们唱歌劝酒。一位身着绛红色丝绸衣服的女子,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然后就在筵席前,婉转地唱起清歌。其他几位丽人吹起笙管,声音悠扬,呜呜地相互应和。一曲唱罢,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裳的女子,也一边敬酒一边唱歌。还有一位穿紫衣的女子,和一位身着淡白色软绡的女子,吃吃地笑着,在暗中互相推让,都不肯上前。白于玉让她们一个敬酒一个唱歌。紫衣女子便过来拿着酒壶斟酒。吴生借着接酒杯的机会,开玩笑地挠了一下她纤细的手腕,女子笑着失手,酒杯掉落。白于玉责备了她。女子捡起酒杯,面带笑容,低下头轻声说道:“冷得像鬼的手一样,还硬来抓人家的胳膊。”白于玉大笑,罚她自己唱歌跳舞。跳完舞后,身着淡白色衣服的女子又敬了一杯酒。吴生推辞说自己喝不下了,女子捧着酒,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吴生只好勉强喝了下去。

吴生仔细打量这四位女子,个个风姿绰约,无一不是绝世佳人。他赶忙对主人白于玉说:“人间的绝色美女,我想求得一位都很困难,您却聚集了这么多美人,难道能让我真正地神魂颠倒吗?”白于玉笑着说:“您心中自有佳人,这些哪里值得您这慧眼青睐呢?”吴生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见识浅薄啊。”白于玉于是把所有女子都叫过来,让吴生自己挑选,吴生看得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白于玉因为紫衣女子和吴生有过拉手的互动,就安排她拿着被褥去侍奉吴生。

之后,两人同床共枕,极尽缠绵。吴生向紫衣女子索要礼物,女子脱下金手镯送给他。

这时,童子进来通报说:“仙界和凡间道路不同,您应该马上离开了。”紫衣女子急忙起身离去。吴生询问白于玉在哪,童子说:“他早就去等候朝见了,临走时嘱咐我送您回去。”吴生怅然若失,只好跟着童子,又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快要到天门时,吴生回头一看,童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突然,老虎大声咆哮起来,吴生惊恐地逃窜。他向前望去,只见深不见底,而自己的脚已经奔跑着坠落下去。

吴生猛地一惊,醒了过来,这时朝阳已经映红了天空。他正要整理衣服,有个滑腻的东西掉落在被褥上,一看,正是那只金手镯。吴生心里越发觉得奇异。从此,他之前追求功名利禄、佳人的念头彻底消散,常常想要追随仙人赤松子云游,只是还在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事情担忧。

过了十多个月,有一天,吴生正酣睡午觉,梦见紫衣女子从外面走进来,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说:“这是你的亲骨肉。天上留不住这孩子,所以特意送来给你。”说完,便把婴儿放在床上,拉过衣服盖好,匆匆要走。吴生强行挽留她想要亲热,紫衣女子说:“之前一次相聚算是成婚,今日这次便是永别,我们做百年夫妻的缘分,到此就结束了。你倘若有修仙的志向,或许还有相见的日子。”

吴生醒来,看到婴儿躺在被褥之间,便把用襁褓包裹婴儿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欢喜,雇了个奶妈来喂养孩子,取名叫梦仙。

于是,吴生派人去告诉葛太史,说自己即将归隐,让他另外给女儿挑选好的夫婿。葛太史不肯答应,吴生坚持以此为由推辞。葛太史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女儿说:“远近的人都知道我已许配给吴郎,如今更改,这是背叛丈夫另嫁他人。”她让父亲把这个意思转告吴生。

吴生回应说:“我不但对功名利禄没有志向,对男女欢爱也已绝情。之所以没有立刻进山修仙,只是因为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料。”葛太史又把这话告诉女儿,女儿说:“吴郎贫穷,我甘愿和他一起过清苦的日子;吴郎离开,我就侍奉他的母亲。我肯定不会另嫁他人。”

葛太史前后派了三四拨人往返沟通,始终没能达成别的主意,于是选定日子,备好车马和嫁妆,把女儿嫁到了吴生家。吴生被她的贤德所感动,对她越发敬爱。

葛太史的女儿侍奉婆婆十分孝顺,想尽办法顺从婆婆心意,比一般贫苦人家的女儿做得还好。过了两年,吴生的母亲去世,葛氏变卖自己的嫁妆来置办丧葬用品,事事都做得尽善尽礼。

吴生说:“能有你这样的妻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只是想到一人修炼成仙,全家都能随之飞升。我即将远行,家中一切都托付给你了。”葛氏神色坦然,并没有挽留他,吴生于是离开了家。

葛氏对外操持家中生计,对内悉心教导孤儿,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梦仙逐渐长大,聪慧过人,无人能及。十四岁时,梦仙凭借神童的身份在乡试中中举,十五岁便进入翰林院为官。每次受到褒奖册封时,他都不知道自己亲生母亲的姓氏,只能将葛氏作为母亲受封。

到了祭扫的时节,梦仙总会询问父亲的去向,母亲便将实情都告诉了他,梦仙于是想要辞官去寻找父亲。母亲说:“你父亲出家至今已有十多年,想来早已成仙而去,哪里还能找得到呢?”

后来,梦仙奉旨前往南岳祭祀,途中遭遇贼寇。在危急时刻,一位道士手持宝剑闯入,贼寇纷纷逃窜,梦仙这才得以解围。梦仙对道士感恩戴德,拿出钱财馈赠,道士却拒不接受。道士拿出一封信函,嘱托梦仙说:“我有个老朋友,与大人您是同乡,烦请您代为转达问候。”梦仙问:“他叫什么名字?”道士回答:“王林。”梦仙回忆,村子里并没有这个人,道士说:“他只是个乡间无名之人,贵官自然不认识。”

道士临走时,拿出一只金手镯说:“这是女子闺阁中的物品,我捡到也没什么用处,就以此作为报答吧。”梦仙一看,这只金手镯镶嵌雕刻得精美绝伦,便将其揣在怀中,回去后交给了夫人。夫人十分喜爱,找来手艺精湛的工匠依照样式打造,但始终比不上原来那只精巧。

梦仙在村子里四处打听,却没有一个叫王林的人。他私下打开那封信函,上面写道:“三年夫妻恩爱,如今却分隔两地。安葬母亲、教导儿子,全靠你的贤德。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恩情,奉上药丸一颗。将它剖开服用,可以修炼成仙。”信末写着“琳娘夫人妆次”。梦仙读完,不明白这是谁写的,便拿着信去告诉母亲。母亲拿着信哭泣着说:“这是你父亲寄来的家书。琳,是我的小名。”梦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林”是个拆字谜语,心中懊悔不已。

梦仙又把金手镯拿给母亲看,母亲说:“这是你亲生母亲的遗物。你父亲在家的时候,曾经拿给我看过。”梦仙再看那颗药丸,只有豆子般大小。他高兴地说:“我父亲是仙人,吃了这颗药丸肯定能长生不老。”母亲没有立刻吞下药丸,而是收下藏了起来。

恰逢葛太史来看望外甥,葛氏便念了吴生的信,还拿出丹药为父亲祝寿。葛太史将药丸剖开分着吃了下去。不一会儿,便觉得精神焕发。葛太史当时已经七十岁,身体十分衰弱,老态龙钟,却忽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弃车步行,走得又快又稳,家人们气喘吁吁才能跟上他。

第二年,都城发生了火灾,大火终日不灭。人们夜里不敢睡觉,全都聚集在庭院中。只见火势凶猛,很快就蔓延到了邻居家。一家人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忽然,葛氏手臂上的金手镯发出“戛然”一声响,脱离手臂飞了出去。众人望去,金手镯变得巨大无比,差不多有几亩地那么大,像一个圆形的罩子覆盖在宅子上方,形状如同月晕,手镯的开口朝向东南方,清晰可见。大家都十分惊愕。

不一会儿,大火从西边烧来,靠近这个金色罩子时便斜着转向东边烧去。等到火势渐渐远去,大家都以为金手镯飞走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没想到,突然红光猛地收敛,金手镯“铮”的一声掉落在众人脚下。

这次都城大火,烧毁了民房数万间,吴家宅子的前后左右都化为了灰烬,唯独吴家安然无恙,只有东南边的一个小阁楼消失不见了,那里正是金手镯开口没有覆盖到的地方。葛氏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看起来还像二十多岁的女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御女天下 赵氏嫡女 辣妈攻略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猎妖高校 艳海风波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山村情事 肥水不流外人田 黑铁之堡 超维术士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恶魔军官,放我走!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田野花香 卦师门主只想摆摊 全球高考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锦衣镇山河 
最近更新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家父吕奉先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正德皇帝朱厚照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红楼:玩主天下 穿越白虎之洪荒 大汉兵王 大秦:阿房之子,我为千古一帝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