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风起扬州

兜兜闹不闹

首页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三国之风起扬州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清末之帝国崛起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特工萌妃 黑铁之堡 大清隐龙 凡人歌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国之风起扬州 兜兜闹不闹 - 三国之风起扬州全文阅读 - 三国之风起扬州txt下载 - 三国之风起扬州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章 郭嘉郭奉孝(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郭嘉闻言,叹了口气,颓然坐下,倒了杯酒,一饮而尽。他问道:“张兄既不考虑后世之事,那依你之见,自己当下又该做些什么呢?”张固略作思索,答道:“首先,要打压世家。世家势力庞大,百姓难以出头。然而,若要打压世家,又有谁愿意助我取天下呢?这真是一个难题!思来想去,只能待取天下后再开始打压世家。现在,也只能做些准备工作了。”

郭嘉追问道:“那该如何打压世家?又该如何准备呢?”张固道:“可改举孝廉之推荐制为科举制,让有才能之人通过考试进入官场。”张固深知,隋朝在世家势力最为强盛之时,开创了科举制度。

这一制度虽然初衷是为了拉拢地主阶级和庶族地主阶级来对抗世家大族,但客观上也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的机会。虽然当时的“寒门”指的是地主阶级,而非底层百姓,但这一制度毕竟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通往官场的大门。严格来说,张固也属于寒门之列,而袁绍的袁家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

所以,隋朝统治者试图以科举制度为纽带,拉拢地主阶层,用以抗衡处于鼎盛时期的世家大族。然而,科举制度的命脉仍牢牢掌控在世家之手。

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犹如被命运眷顾的宠儿,轻而易举地便能被选拔为上品,官运亨通;而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们,则如同被命运遗弃的孤儿,只能无奈地被归为下品,做着微不足道的小官。这一现象,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畸形社会结构。

对于出身底层的百姓而言,科举之路仿佛是一道高不可攀的天梯,除了极少数幸运儿能够鲤鱼跃龙门,大部分人只能望洋兴叹,年年名落孙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一个名叫黄巢的人出现。他在科举多次落榜后,愤然写下那首激昂的《不第后赋菊》,才为底层百姓带来了一丝曙光。

随后,地主阶层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取代世家的地位。然而,科举制度却又被皇权所掌控,地主阶层也只能在土地上寻找发展的机会。直到这时,底层百姓才终于看到了做官的曙光。然而,当他们通过科举踏上仕途后,却又纷纷转化为新的地主阶级,继续着兼并土地的游戏。

回首世家最鼎盛的时期,武则天这位独一无二的女性皇帝,尽管在法理上受到了诸多限制,却仍敢于打压最大的世家——李唐皇室,以及关陇门阀。那么,对于张固而言,他又有何理由不敢有所作为呢?

对于张固而言,此时的世家正处于发展阶段,远未达到其巅峰时期。例如,五姓七大家中的范阳卢氏,其开创者卢植、卢毓父子,卢植已罢官归隐,而卢毓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陇西李氏虽然尊李广为祖先,但其真正崛起却是在东晋时期。

唐朝皇室自称起源于陇西李氏,而赵郡李氏则在西晋时期崭露头角。清河与博陵两个崔氏也是后来才逐渐崭露头角,清河崔氏虽然现在有崔琰、崔林两人名声在外,但在当时仍是小族。太原王氏则起势于魏晋时期。

而在东汉末年,顶级世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地位显赫;弘农杨氏,代表人物太尉杨彪、杨修父子,权倾一时;颍川荀氏,更是人才辈出,荀彧、荀攸、荀堪等荀氏八龙,以及颍川陈氏的代表人物陈寔、陈纪、陈谌、陈群等,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最后,还有那场群雄逐鹿中的最终赢家——河内司马氏,司马八达更是名震天下。

然而,这些世家在后世却逐渐没落。如果张固想要统一天下,那么这些世家势力中的大部分都将成为他的敌人。因此,张固认为,自己现在从源头打压世家与统一天下并不矛盾。

真正令张固感到头疼的,其实是颍川士族这股力量。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大多出自颍川,曹操手下的谋士团几乎就是由颍川天团组成的。如果张固一开始就表明对世家的敌意,那么颍川谋士很可能就会与他擦肩而过。这正是张固感到头疼的地方。不过,如果能够得到郭嘉这样的顶级谋士,那么也足以抵得上颍川其他的人才了。而且,张固深知,颍川谋士团中也有出身底层之人,如戏志才、徐庶等。

此时,郭嘉却突然开口问道:“科举?何为科举?”郭嘉的声音打断了张固的思绪。听见郭嘉的提问,张固回答道:“我们大汉朝,提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到武帝时期,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科,称为‘孝廉’。这便是孝廉制,也叫察举制。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

郭嘉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此法传自春秋,由乡老推荐,通过举荐、考核才能为官。”

张固继续说道:“奉孝说得没错,可是问题就出在举荐为重,考核为轻。考试在其中并不重要,举荐才是决定性的。选士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因此,世家才有了生存的土壤,他们把控着举荐和考核的权力。举荐上来的只会是自家子弟,而百姓则无法被举荐上来。”

“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将两者对调,改考试为重。不论门阀,不论贵贱,都可以参加考试。先由各地举行乡试,通过后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参加中央举办的省试与殿试,通过后再为官。”张固坚定地说道。

郭嘉闻言点头:“嘉懂了,所以张兄废除举荐,等同于断了世家传承的根呀。此举恐怕……”

张固站起身来,杀气腾腾地说道:“此法必须统一天下之后才可实行。届时吾兵马在手,谁人敢挡!!!”

说到这,张固不禁想到了洪武帝的铁腕手段。一个案子杀他个几万人又何妨?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又何须过于仁慈?

郭嘉这时起身鞠躬抱拳行礼道:“不曾想张兄如此信任嘉,连这等事也敢告于嘉。这份信任嘉真是有愧。最后一个问题,张兄如何强国、富民?”

张固思索一番后说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为君者心存臣民,为臣者心忧君民,为民者心思国家,此便是强国之道!至于富民之法,也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如当政者须减轻不必要的开支、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郭嘉听完张固的一席话后,不禁起身说道:“张兄所言,真发人深省也!求同存异,与时共进,其意境何其深也……嘉只言一朝兴衰之语,张兄却直指百世存亡之道……佩服!”

说罢,郭嘉躬身一礼道:“颍川郭奉孝,拜见主公!!!”

张固愣在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郭嘉这是认主了!好在张固及时清醒过来,扶起郭嘉。他哈哈大笑说道:“我得奉孝,大业可成!哈哈哈哈哈!!!”

随即,张固拉着郭嘉坐下。两人重新举杯,继续畅饮。郭嘉问道:“还未问过主公,主公打算以何处作为基业呢?”

张固略一思索后说道:“这件事我倒曾与一人聊过,此人名叫鲁肃,字子敬。现在在我帐下。明日我介绍他与奉孝认识。至于何处为基业,我认为应选在江东。江东之地物产丰饶、人才辈出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我们能够占据江东之地并稳步发展、积蓄力量,那么未来统一天下的大业便指日可待了!” 广陵郡,乃是我父亲亲手缔造之基业。此次会盟一旦圆满落幕,我意欲自广陵起兵,首先夺取扬州,那扬州刺史陈温,为人怯懦,难当大任。”

郭嘉闻言,微微颔首,赞许道:“扬州吗?以此地为根基,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然而,若要以扬州为争霸天下之本,切不可沉湎于现状,自满自足。否则,虽能偏安一隅,享得片刻安宁,但若要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却将是难上加难,险之又险。”

张固闻言,不禁放声大笑:“哈哈哈,奉孝此言,我心甚慰。然而,扬州如今的局势却非你所想的那般简单。各个太守各自为政,并不臣服于陈温,各领一郡之地,互不统属。虽有世家大族坐镇其间,却并无强大的凝聚力。我意先取九江郡,那九江太守周昂,才疏学浅,碌碌无为,虽与丹阳太守周昕有兄弟之谊,但周昕若敢来援,我定要一鼓作气,连丹阳郡一并拿下。”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娱乐帝国系统 猎艳谱群芳 退下,让朕来 黑铁之堡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陛下不可以!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超凡大航海 重回1982小渔村 踏星 官梯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白话三侠五义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立渊传 沉默的战神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无双镇北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十三皇子 
三国之风起扬州 兜兜闹不闹 - 三国之风起扬州txt下载 - 三国之风起扬州最新章节 - 三国之风起扬州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