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红楼梦:精编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军工科技 妖孽王妃桃花多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黑铁之堡 特工之回到清朝 神话版三国 凡人歌 暴君闺女五岁半 明朝败家子 
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红楼梦: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红楼梦:精编txt下载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自己说,曾历经一场如梦似幻的人生,所以把真实的事情隐藏起来,借着“通灵宝玉”的说法,写下这本《石头记》。

这也就是为什么书里有“甄士隐”(真事隐)这样的名字。可书里到底写了什么事、什么人呢?作者又接着说:“如今我在尘世中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突然回想起曾经认识的那些女子,仔细琢磨一番,发现她们的行事做派和见识,都在我之上。堂堂男子汉的我,怎么就比不上那些女子呢?

实在是羞愧万分,可后悔也没什么用,只能在这无奈的日子里徒叹奈何!在这个时候,我就想把过去依靠祖上的荫庇,穿着华服、享受富贵,却辜负了父兄的教导、师友的规劝,导致如今一事无成、半生落魄的罪过,写成一本书,告诉天下人:我的罪过自然难以推脱,但闺阁之中确实有不少出色的女子,绝不能因为我的不成器,为了掩盖自己的短处,就把她们的光彩也一并埋没了。虽然如今我住的是茅草屋、用的是破窗户,做饭的是瓦灶,睡觉的是绳床,但清晨傍晚的风露,台阶旁的柳树、庭院中的花朵,都不妨碍我抒发情怀、提笔写作。

就算我没什么学问,写不出华丽的文章,那又何妨用些通俗的话语,编出一段故事来呢?这样既能让闺阁中的女子事迹得以流传,又能让世人读来赏心悦目,排解忧愁烦闷,不是挺好的吗?”所以,书里就有了“贾雨村”(假语存)这样的名字。

这一回里,凡是用到“梦”“幻”这些字,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这也是这本书的核心主旨。 各位读者,你们知道这本书从何而来吗?说起它的缘由,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仔细探究,却趣味十足。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它的来历,好让大家清清楚楚、没有疑惑。 传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巨石,每一块都高达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女娲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没用,就把它扔在了这青埂峰下。谁能想到,这块石头经过女娲的煅炼,有了灵性。它看到其他石头都能去补天,唯独自己没有这个本事,不能入选,于是自怨自艾,每天从早到晚唉声叹气,满心都是惭愧。

有一天,石头正唉声叹气、满心哀伤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僧一道从远处走来。这两人骨骼清奇,气质超凡脱俗,一边说说笑笑,一边走到了峰下,在石头旁边坐下,高谈阔论起来。他们一开始讲的是云雾缭绕的仙山、玄幻莫测的神仙故事,后来就说到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石头听着,心里不禁泛起了波澜,也想去人间享受一番那富贵繁华的生活。可它又埋怨自己太过粗笨,没办法,只能开口说起了人话,对僧人和道士说道:“大师,我是个没用的蠢东西,没法行礼了。刚才听二位谈论人世间的荣耀繁华,我心里特别羡慕。

我虽然质地粗蠢,但也略通人性。况且看到二位仙风道骨,肯定不是凡人,一定有补天济世的才能,心怀利物济人的品德。要是二位能发发慈悲,带我到红尘中去,在那富贵场、温柔乡享受几年,我一定会永远铭记二位的大恩大德,哪怕历经万劫也不会忘记。”两位仙师听完,一齐呵呵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之中确实有些乐事,可这些乐事没办法长久依靠。而且还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这八个字如影随形,转眼间就会乐极生悲,人事变迁,说到底不过是一场空梦,所有的繁华最终都会归于虚无,倒不如不去的好。”

但石头去人间的心已经炽热得不行,根本听不进这些话,再三苦苦哀求。两位仙师知道没办法强行阻止,便叹了口气说:“这也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的定数啊。既然这样,我们就带你去享受享受,不过到时候要是不如意,可千万别后悔。”石头连忙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僧人又接着说:“要说你有灵性吧,可又这么粗笨,也没什么特别稀奇贵重的地方。这样的话,也只能勉强去凑个数罢了。

罢了罢了,我现在就施展佛法帮你一把,等到劫难结束的时候,你再恢复原来的样子,了结这段因果。你觉得怎么样?”石头听了,感激得不行。僧人立刻念起咒语、画起符来,施展奇妙的法术,转眼间就把一块大石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的美玉,而且还缩小成了扇坠那么大,方便佩戴和拿取。僧人把美玉托在掌心,笑着说:“这模样倒是像个宝物了!不过还缺点实实在在吸引人的地方,得刻上几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稀罕玩意儿才好。

然后,我就带你到那昌盛繁荣的国度,诗书礼仪传承的世家,花团锦簇、繁华热闹的地方,温柔富贵的人间仙境去安身立命。”石头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忙问道:“不知道大师赐给我哪几样奇妙之处,又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呢?还请明示,让我心里有个底。”僧人笑着说:“你先别问,以后自然就明白了。”

说完,就把这块石头放进袖子里,和道士一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个地方、哪个人家。 后来,也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世代,经历了多少劫难。有个叫空空道人的人,四处访道求仙。有一天,他恰好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路过,忽然看见一块大石头上刻满了清晰的字迹,详细地记述着一段往事。

空空道人就从头到尾读了起来,原来这是那块没有被选去补天的石头,幻化成各种形态来到人间,承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帮助,在红尘中历经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故事。石头上还刻着一首偈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的后面,就是这块石头坠落人间、投胎转世的地方,以及它亲身经历的种种事情。

故事里,家庭中的琐事、闺阁里的日常,还有那些闲情雅致的诗词,都记载得很详细,或许能让大家解解闷、增添些乐趣。然而,故事发生的朝代年份、地理位置和国家名称,却都没有记载,无从考证。

空空道人对石头说:“石兄,你这段故事,据你自己讲挺有意思,所以写在了这儿,想让世人当作传奇来读。不过依我看,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明确的朝代年份可考证;第二,故事里没有那种辅佐朝廷、治理国家风俗的大贤大忠之人,也没有什么好的政策,里面不过是几个特别的女子,有的多情,有的痴情,有点小才华,稍有善行,可也没有班昭、蔡文姬那样的才德。我就算把这故事抄走,只怕世人不爱看。”

石头笑着回应:“师父您怎么这么糊涂呢!要是说没有朝代可考,您大可以假借汉唐等朝代的年份加进去,这有什么难的?但我觉得,历来的野史都千篇一律,不如我这不走套路的,反而显得新奇独特。

我只注重事情本身的情理,何必拘泥于朝代年份呢!再说了,市井百姓中喜欢看治理国家大道理书籍的人很少,爱看有趣闲书的人却特别多。历来的野史,有的诋毁君王和宰相,有的贬低人家的妻子女儿,描述奸淫凶恶之事,数不胜数。还有那种专门写风月之事的文章,内容淫秽不堪,毒害读者,对年轻人的危害极大,也多得数不清。至于那些佳人才子的书,更是千篇一律,而且其中终究免不了涉及淫乱内容,满篇都是潘安、曹植、西施、卓文君,不过是作者想借此写出自己的那几首情诗艳赋罢了。所以就虚构出男女两人的名字,还必定安排一个小人在中间捣乱,就像戏剧里的小丑一样。而且丫鬟婢女一开口就是‘者也之乎’,不是文绉绉的话,就是大道理。

所以从头到尾看下来,全是自相矛盾、极不合情理的话。还不如我这半辈子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几个女子,虽说不敢说比前代书中的人物强,但她们的事迹前因后果,也能让人消愁解闷。里面还有几首不算高明的诗和通俗的话,能让人当作笑料,下酒解乏。至于故事里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如实记录,不敢稍加虚构,不会为了博人眼球,反而失去故事的真实。

现在的人,穷人每天为衣食发愁,富人又总不知满足,就算偶尔有空闲,又忙着贪淫好色、追逐钱财,自寻烦恼,哪有功夫去看那些讲大道理的书呢?所以我这段故事,不指望世人觉得它奇妙,也不一定要世人喜欢读。只希望他们在喝醉、吃饱、睡大觉的时候,或者想逃避琐事、排解忧愁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这样岂不是能省些精力?比起那些整天胡思乱想、追逐虚妄的行为,还能省了口舌是非,不用到处奔波忙碌。再者,也能让世人换换眼光,不像那些胡乱编造、情节忽离忽合的旧书稿,满篇都是才子佳人、曹植、卓文君、红娘、小玉之类的老套内容。

师父您觉得怎么样?” 空空道人听了这番话,沉思了好一会儿,又把《石头记》仔细翻看了一遍。他发现书上虽然有些指责奸佞、贬斥邪恶的话语,但并非是在批判时政、咒骂世道。提到君王仁爱、臣子贤良、父亲慈爱、儿子孝顺等伦理道德方面,都是在歌颂赞美,充满了深情。这确实和其他书不一样。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情感之事,但也只是如实记录,并非虚构妄言、一味地描写男女私情、私定终身。

而且故事内容与现实时政毫无关联,于是空空道人便从头到尾把它抄录下来,打算让它在世间流传成为传奇。 从那以后,空空道人因为领悟了“空”的境界,进而看到世间万象,由万象生出情感,又通过传达情感深入了解世间万象,最终从万象中领悟到“空”的真谛。于是他改名为情僧,并把《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东鲁的孔梅溪给这本书取名为《风月宝鉴》。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花费十年时间反复阅读,五次增删修改,编写了目录,分出了章节回目,将其命名为《金陵十二钗》,还题了一首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故事的来历已经说明白了,接下来看看石头上到底写的是什么故事。按照石头上所写: 当年,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在东南的一角,有个地方叫姑苏,有座城叫阊门,那可是繁华世间一等一的富贵风流之地。

在阊门外面,有一条十里街,街里有个仁清巷,巷子里有一座古庙。因为地方狭窄,人们都叫它葫芦庙。庙旁边住着一位辞官归隐的乡绅,姓甄,名费,字士隐。他的妻子封氏,性情贤惠善良,深明事理,懂得礼仪。他家虽说不算特别富贵,但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有声望的家族。甄士隐生性淡泊,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每天以赏花、修竹、饮酒、吟诗为乐,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只是有一件事让他遗憾:如今他已年过半百,膝下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乳名叫英莲,才刚三岁。 有一天,正值炎热的夏日,白昼漫长。甄士隐在书房里闲坐,看着书,不知不觉手都累了,便把书扔到一边,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儿,不知不觉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地方,却分不清这是哪里。忽然看见那边走来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一边走一边交谈。 只听到道士问:“你带着这个蠢东西,打算去哪儿啊?”和尚笑着说:“你放心,如今正好有一段风流公案该了结了,这一群风流冤家还没投胎转世呢。

趁着这个机会,把这蠢东西夹杂在里面,让它去经历一番。”道士说:“原来最近又有风流冤孽要下凡造劫历世了?但不知道会落到什么地方呢?”和尚笑着说:“这事说起来很有意思,简直是千古未闻的奇事。只因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旁边,有一株绛珠草。当时赤瑕宫有个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这绛珠草,这绛珠草才得以存活这么久。后来它既受到天地精华的滋养,又得到雨露的润泽,于是脱去了草的形态,修成了人形,只是变成了一个女子。她整天在离恨天之外游荡,饿了就吃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海水。

只因还没有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她内心深处一直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情感。恰好最近这神瑛侍者凡心偶尔萌动,趁着这太平盛世,想要下凡去经历一番虚幻的缘分,已经在警幻仙子那里登记挂号了。警幻仙子也曾问过,这灌溉之情还没有报答,趁着这次机会正好可以了结。

那绛珠仙子说:‘他给我的是甘露之恩,我没有甘露可以还他。他既然下凡做人,我也下凡做人,我把这一辈子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也算是报答他了。’就因为这件事,引出了好多风流冤家,要陪着他们去了结这段公案。”

道士听了,感慨道:“这事儿真是前所未闻,我着实没听过还有用眼泪偿还恩情的说法。想来这一段故事,肯定比以往那些风月之事更加琐碎细致。” 和尚点头赞同:“以往那些风流人物的故事,大多只是传个大概,再附上些诗词篇章罢了。至于家庭闺阁里的饮食起居这些日常小事,从来没人详细记述过。再者说,大半的风月故事,无非就是男女偷情、私下相约私奔之类,根本没把儿女之间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来。想想这一群人下凡之后,不管是情痴色鬼,还是贤能愚笨之人,所作所为肯定都和前人传述的不一样。” 道士眼睛一亮,提议道:“既然如此,咱们何不也跟着下凡去,度化几个,这岂不是一件大功德?” 和尚拍手称快:“正合我意。你先跟我到警幻仙子宫中,把这蠢东西交割清楚,等这一群风流孽鬼都下凡完毕,咱们再去。现在虽说已经有一半人落了凡尘,但还没全下去呢。” 道士爽快应道:“行,那就随你去。”

再说甄士隐,把他们的对话听得真真切切,可就是不明白他们口中的 “蠢物” 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忍不住上前,恭敬地施了一礼,笑着问道:“二位仙师,你们好啊。” 和尚和道士也赶忙回礼。甄士隐接着说道:“刚刚听闻仙师们谈论的因果之事,实在是世间罕有。只是我愚笨糊涂,没能完全听明白。要是二位仙师能大发慈悲,给我详细讲讲,我一定洗耳恭听。要是能因此有所警醒,也能免去沉沦之苦。” 两位仙人笑着说:“这可是天机,不能提前泄露。到时候你可别忘记我们二人,这样便能跳出这苦难的火坑了。” 甄士隐听了,也不好再追问。他又笑着说:“天机不能泄露,我理解。但刚才提到的‘蠢物’,不知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让我见上一见?” 和尚说道:“要说这东西,你我倒确实有一面之缘。” 说着,便把那东西拿出来递给甄士隐。

甄士隐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上面刻着 “通灵宝玉” 四个清晰的大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他刚想要仔细看看,和尚就说已经到了幻境,一把从他手里将美玉夺了过去,和道士径直走过一座大石牌坊。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 ——“太虚幻境”。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

甄士隐见状,也想跟着进去,刚一抬脚,忽然听到一声惊雷,仿佛山崩地裂一般。他吓得大叫一声,等定睛一看,只见烈日当空,芭蕉叶随风轻轻摆动,刚才梦中的事已经忘了大半。这时,奶母正抱着英莲走过来。甄士隐看着女儿,愈发觉得她粉雕玉琢,乖巧可爱,便伸手把女儿抱过来,放在怀里逗她玩了一会儿,然后带着她来到街头,观看庙会的热闹景象。

他们正打算回家,就看见从那边走来一僧一道。那和尚头发癞痢,光着脚;道士则是瘸着腿,头发乱蓬蓬的,两人疯疯癫癫、有说有笑地走过来。等走到甄士隐家门口,看到他正抱着英莲,和尚突然大哭起来,对着甄士隐说道:“施主,你把这个有命无运、还会连累爹娘的东西抱在怀里做什么?” 甄士隐一听,知道这是疯话,便没理会他。和尚还不罢休,不停地念叨:“把她舍给我吧,舍给我吧!” 甄士隐不耐烦了,抱着女儿转身就想进屋。和尚却指着他大笑起来,嘴里念了四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

甄士隐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犯起了嘀咕,想着要问问他们的来历。这时,只听道士说:“你我不必再一起走了,就此分开,各自去忙营生吧。三劫之后,我在北邙山等你,咱们会合后一起去太虚幻境销号。” 和尚连忙应道:“最妙,最妙!” 说完,两人转身离去,转眼间就没了踪影。甄士隐暗自思忖:这两个人肯定大有来历,本应该问问清楚,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甄士隐正想得入神,忽然看见隔壁葫芦庙里寄居的一个穷书生走了出来。这书生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是湖州人氏,出身于诗书仕宦家族。只因生在家族末世,父母祖宗留下的根基已经败落,人口也凋零了,如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在家乡待着没什么出路,他便进京求取功名,想要重振家族基业。前年来到这里后,一直没能离开,暂时在庙里安身,每天靠卖字作文维持生计,所以甄士隐经常和他往来。

此时,贾雨村看到甄士隐站在门口,赶忙上前施礼,陪着笑脸问道:“老先生站在门口张望,是不是街市上有什么新鲜事儿?” 甄士隐笑着回答:“不是。刚才小女儿哭闹,我带她出来玩玩,正觉得无聊呢,你来得正好。请进我书房坐坐,咱们一起聊聊,打发这漫长的夏日。” 说着,便让人把女儿抱进去,然后和贾雨村手挽手来到书房。小童端上茶来,他们刚聊了三五句话,突然有家人匆匆跑来报告:“严老爷来拜访了。” 甄士隐一听,急忙起身,一边向贾雨村道歉,一边说:“实在不好意思,让你白等了,你先稍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贾雨村也连忙起身,说道:“老先生请便。我常来叨扰,等一会儿没关系。” 说完,甄士隐便快步向前厅走去。

这边贾雨村,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翻弄着书籍,以此打发无聊时光。突然,窗外传来一阵女子的咳嗽声。雨村闻声,起身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只见一个丫鬟正在那儿采摘花朵。这丫鬟长相不俗,眉清目秀,虽说算不上绝顶美貌,却也有着别样的动人之处。贾雨村一下子就看呆了。

那甄家丫鬟摘完花,正准备离开,猛地一抬头,瞧见窗内有人。只见这人戴着破旧头巾,穿着旧衣服,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可仔细一看,他腰板厚实,肩膀宽阔,脸庞方正,嘴巴轮廓分明,剑眉星目,鼻梁笔直,颧骨微微突出,自有一番英气。丫鬟见状,赶忙转身回避,心里却暗自思忖:“这人看着如此英武,穿着却这般破旧,想来一定是我家老爷常提起的那个贾雨村了。老爷一直想找机会帮他一把,只是没碰上合适的时候。我们家可没有这么穷困的亲友,肯定就是他没错了。怪不得老爷说他绝非久居人下之人。” 这么想着,丫鬟忍不住又回头看了贾雨村两次。

贾雨村见丫鬟回头,便自作多情地以为这女子对自己有意,心中狂喜不已,觉得这女子必定是个有眼光的奇女子,是自己在这风尘之中的红颜知己。不一会儿,小童进来通报,说前面留了饭,让他过去。贾雨村知道不能久留,便从旁边的小道自行出门去了。甄士隐招待完客人,知道贾雨村已经自行离去,也就没再去邀请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甄士隐家中摆完家宴后,又在书房另外设了一桌酒席,然后趁着月色,亲自前往庙里邀请贾雨村。原来,贾雨村自从那日见了甄家丫鬟两次回头,就认定她是自己的知己,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如今恰逢中秋,他不免对着明月,思绪万千,随口吟出一首五言律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吟完诗,又想起自己平生的抱负,只是苦于一直没有遇到好时机,不由得挠挠头,对着天空长叹一声,接着又高声吟诵了一副对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

正巧这时甄士隐走来,听到了他的吟诵,笑着说道:“雨村兄,你的抱负可真是不小啊!” 贾雨村连忙笑着回应:“不过是偶然吟起前人的诗句,哪敢如此狂妄。” 接着他又问道:“老先生怎么有兴致到这儿来了?” 甄士隐笑着说:“今晚是中秋佳节,俗话说这是‘团圆之节’。我想你独自旅居在这僧房之中,难免会感到寂寞,所以特意备了些薄酒小菜,邀请你到我家书房小酌几杯,不知你能否赏脸?” 贾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笑着说:“既然承蒙您厚爱,我怎敢拂了您的这番盛情。” 说着,便和甄士隐一同回到了书院这边。

不一会儿,喝完茶,桌上已经摆满了杯盘,美酒佳肴自然不必多说。两人坐下后,一开始都是慢慢斟酒,细细品尝,接着话题越来越投机,不知不觉就开始你来我往、开怀畅饮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户户都传出箫管和弦歌之声,天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洒下璀璨的光辉。这美好的氛围让两人兴致愈发高涨,酒杯一端起来就一饮而尽。此时的贾雨村已有七八分醉意,酒兴大发,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情怀,随口又吟出一首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

甄士隐听完,大声叫好:“妙啊!我一直都说你必定不会久居人下,从你今天所吟的诗句就能看出,飞黄腾达的征兆已经显现,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平步青云了!可喜可贺!” 说着,他亲自斟了一斗酒,为贾雨村祝贺。贾雨村一饮而尽后,感慨道:“不是我酒后说大话,要是论起当下的学问,我也勉强能去混个名声。只是眼下我连进京的路费都没有,京城又那么远,光靠卖字撰文根本到不了。” 甄士隐没等他说完,就急忙说道:“你怎么不早说呢。我一直都有帮你的想法,只是每次见到你,你都没提过这事,我也不敢贸然开口。如今既然说到这儿了,虽说我没什么大本事,但‘义利’二字还是分得清的。而且正好明年就是大比之年,你应该尽快进京,参加春闱考试,可别辜负了你的才学。至于路费和其他的事情,都包在我身上,也不枉你我相识一场!” 说完,他立刻让小童进去,赶紧封了五十两白银,又拿了两套冬衣出来。甄士隐接着说:“十九日是黄道吉日,你可以买船一路向西进京。等你飞黄腾达了,明年冬天咱们再见面,那岂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贾雨村收下银子和衣服,只是简单地谢了一句,也没表现出特别在意的样子,依旧和甄士隐继续喝酒谈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更天,两人才各自散去。

甄士隐送走贾雨村后,回到房间倒头就睡,一直睡到第二天太阳高高升起才醒来。他想起昨晚的事情,想着再写两封推荐信,让贾雨村带到京城,找个仕宦人家投靠,也好有个落脚之处。于是,他派人去庙里请贾雨村过来。派去的家人回来报告说:“和尚说,贾爷今天五更天就已经进京去了,还留了话让和尚转达给老爷,说‘读书人不在乎什么黄道黑道,关键是要把事情办好,所以来不及当面告辞了。’” 甄士隐听了,也只好作罢。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让仆人霍启抱着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表演和花灯。到了半夜,霍启突然想上厕所,就把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他上完厕所回来,哪还有英莲的影子?霍启急得在夜里找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也没找到。他害怕得不敢回去见主人,只好逃到外地去了。

甄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未归,心里就知道大事不妙,赶忙又派了几个人出去寻找。可这些人回来都说,一点英莲的消息都没有。这对夫妻半辈子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如今突然丢了,怎能不心疼。他们日夜哭泣,甚至都有了寻死的念头。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甄士隐首先病倒了,而封氏夫人也因为思念女儿,忧虑成疾,每天都要请医生来诊治。

没想到,在三月十五这天,葫芦庙里的和尚们炸供品的时候,不小心让油锅起火,火苗烧到了窗纸。这一带的人家大多用竹篱和木壁搭建房屋,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劫数,火势迅速蔓延,一家连着一家,整条街都被烧成了一片火海,就像火焰山一样。虽然当时有士兵和百姓赶来救火,但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扑灭。大火烧了整整一夜才渐渐熄灭,也不知道烧毁了多少人家。可怜甄家就在隔壁,早已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好在甄士隐夫妇和几个仆人的性命没有受到伤害。甄士隐急得直跺脚,却也只能无奈地长叹。

没办法,甄士隐只好和妻子商量,先到乡下的田庄去安身。可偏偏近几年庄稼不是遭水灾就是遭旱灾,收成很差,而且盗贼四起,到处都是抢田夺地、小偷小摸的事情,百姓们无法安居乐业。官兵为了剿捕盗贼,闹得鸡犬不宁,田庄也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好把田庄卖了,带着妻子和两个丫鬟,投奔到岳父家。

甄士隐的岳父叫封肃,是大如州人,家里以务农为生,日子还算殷实。他看到女婿一家如此狼狈地来投奔,心里就有些不高兴。幸好甄士隐卖田庄的钱还没用完,他拿出钱来,托付岳父帮忙随便买些便宜的田地和房子,好维持日后的生计。可封肃却哄骗他,只给了他一些贫瘠的田地和破旧的房屋。

甄士隐是个读书人,不懂得如何种地、经营生计这些事。勉强支撑了一两年,日子过得越发穷困。封肃每次见到他,都会说些风凉话,还在人前人后抱怨他们不会过日子,只会好吃懒做。甄士隐知道自己投错了人,心里既悔恨又无奈。再加上去年女儿丢失带来的惊吓,以及这一连串的愤怒、怨恨和痛苦,身体本就有了积伤。如今他年事已高,又贫病交加,渐渐显出了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

有一天,甄士隐拄着拐杖,强撑着身体走到街上散心。突然,他看见一个跛脚的道士迎面走来。这道士疯疯癫癫,穿着破旧的麻鞋和像鹌鹑羽毛一样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道士嘴里还念着几句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听了,走上前去问道:“你嘴里一直在说些什么呀?我只听到‘好’‘了’‘好’‘了’的。” 道士笑着回答:“你要是真听懂了‘好’‘了’这两个字,那还算你明白。要知道这世上的万事万物,‘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要是不能‘了’,那就不是真的‘好’;要是想‘好’,就得‘了’。我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本就有慧根,一听这话,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笑着说:“等等!让我来给你的《好了歌》做个注解,怎么样?” 道士笑着说:“你解,你解。” 于是甄士隐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癫的跛脚道士听了,拍手叫好:“解得妙啊,解得妙!” 甄士隐听后,说了一声 “走罢!” 就抢过道士肩上的褡裢背在自己身上,连家都没回,就和疯道士一起飘然而去。这一幕轰动了整个街坊,大家都把这件事当作奇闻传说。封氏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只好和父亲商量,派人四处去寻找甄士隐的下落。可哪里能找得到呢?没办法,她只能依靠父母过日子。幸好身边还有两个以前的丫鬟伺候着,主仆三人每天靠做些针线活卖钱,来补贴家用。封肃虽然每天都在抱怨,但也无计可施。

有一天,甄家的大丫鬟在门口买线,忽然听到街上有喝道的声音。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了。丫鬟躲在门内偷看,只见一队队的衙役和捕快走过,不一会儿,一顶大轿抬着一位戴着乌纱帽、穿着红袍的官员经过。丫鬟一下子愣住了,心里想着:这个官员好面熟啊,好像在哪里见过。她回到屋里,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到了晚上,丫鬟正准备休息,忽然听到一阵猛烈的敲门声,许多人在外面叫嚷着:“本府太爷派人来传人问话。” 封肃听到这话,吓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自己惹上了什么祸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魔艳武林后宫传 春满香夏 武师的自我修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汴京春深 超凡大航海 特种兵在都市 花都太子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恶魔军官,放我走!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一剑独尊 重生药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最近更新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穿越大明朱雄英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成州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大明抄家王 
白话红楼梦: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红楼梦:精编txt下载 - 白话红楼梦: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红楼梦: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