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汉

做梦中

首页 >> 并汉 >> 并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霸天武魂 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1861:我刚继承荷兰王位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抗日之英雄传奇 武道凌天 
并汉 做梦中 - 并汉全文阅读 - 并汉txt下载 - 并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章 改变从这里开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0008§ 改变从这里开始

《世语》:……董阿虎年八岁,尝道旁戏,邮马迅捷,骤失控御,群子失措,唯有阿虎,直面危险,了无遽容。后赵青岭谈及此事,语左右云:“董阿虎乃天授将材,勇而多智,临危不惧,见义必为,由此可知。”……

董先让董玉珠把农庄匠人召集起来,突然感觉有些懵圈。

今生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关于族中匠户的相关信息。

也是,董建与莫瑶成亲后,便从北平官矿弃职返家,然后全心扑在探矿开矿的事业上。

而董先自出生后,一直住在后宅,养在亲祖母燕氏膝下。

直到六岁,董建事业基本稳定,这才将董先接到太那水矿上,作为实习生,进行少矿主的磨砺课程。

所以太那水矿上的人比较熟悉,甚至是可老水矿也还行,但农庄的事就比较茫然了。

趁着人未集齐,董先开启冰鉴之眼,只见白点周边,除了替自己召集人的董玉珠是红色点外,聚集而来的基本是绿色和蓝色的点,大多是暗的,有个别点比较亮。

但从方位上看,正在整理牛车的相里器已升至亮紫色的点了,他周边有几个蓝色点,那应该是相里器的弟子。

这时有一个亮蓝色的点向自己靠近。

原来是董固看见董先没有说话,作为右匠头就不好意思继续站着不动。

虽然他像上学时只对放学有好感的学生,也想赶紧散会放学回家吃饭休息,但是内心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坐看董先出丑的时候。

于是他快步上前,拱手道:

“左匠头,固在此,听候左匠头差遣。”

董固这开场,便以职位相称,明面上,一是表示自己完全服从族长的决定,二是表示自己没有因为董先年纪小而看轻对方。

暗中还有一层意思,我董固是受族长所托,先提任管事,然后再以管事的级别来任职右匠头。

就是在提醒董先及诸位匠人,这匠头分左右,我也有一些权力,不要任意妄为。

董先回过神,原来这就是我的右匠头呀,没什么印象。

不愧是被族长选中的人,难怪光鉴之眼显示他为亮蓝点。

如果光鉴之眼的主人是董畯,那么董固该显示为亮红点吧?!

于是董先回礼示意,表示感谢:

“敬安兄,你年长我十岁有余,我当以兄事之,只管唤我阿虎即可,显得亲切。”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看来董先家教还是挺严的。

“左匠头,固有些许话语,不知当不当讲?”

“敬安兄,有话便讲,与我说话,不必忌讳!往后还请多多教我!”

董固听了,心中有些许温暖,看来左匠头年纪虽小,却也知道礼贤下士,孺子可教。

“小郎君,眼下你与匠户匠人之间,正如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之时,不宜草率决定!”

虽然人家让叫小名,但你还真的不能一下就蹬鼻子上脸,给点阳光就灿烂,分寸还是要把握一下的。

董固有这个觉悟的,所以并没有改称呼,他还需要观察董先性情。

说实话,本来以为自己会辅佐嫡孙董富的,也就没对这个分家出去的庶孙有过多关注。

但如今族长已经下令,自然还是要尽心办事的。

董固的这个提醒相当中肯,不愧为老成之言。

“我本意是想趁着这个集合的机会,跟大家见个面,互相了解一下。敬安兄,要不然,你也把知道的跟我说说吧?”

董先稍微解释了一下自己仓促之间集合大家的原因,然后也想借这个机会让董固给自己补一下课。

想想也对,在这个相对闭塞的年代,出一趟门不容易,尤其像这种星罗棋布,点多面广的山城,既使是同一个家族能聚焦在一起的机会也不多见。

董固也没有矜持,他已经跟在父亲董忠身边多年。

家主董畯年高,所以凡事都是让其父代劳,这灵丘董氏的方方面面,还真是没几个人比他熟悉的了。

于是董固一板一眼地向董先讲述。

董先听了,也是一愣一愣的,原来灵丘董氏这么复杂:

首先是宗族这块,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大宗仍是以南北水路董氏农庄为主体的本家。

大宗家主,顺其自然也将成为灵丘董氏的宗主和族长。

大宗现任家主是董畯,下一任则是董畯的嫡长子董凯,再下一任大概率还是由董凯的嫡长子董富。

另外还有六个已经出五服的小宗,比如常山关北嘉牙亭的董轸;滋水畔的董畴;兴豆亭的董畡;太那水的董宾,可老水的董畦,莎泉水的董畸等等。

董建的两处私矿,就是与董宾和董畦的小宗农庄相连接,矿上需求也多从这两个小宗处购买。

其次是徙附门客佃农这块,作为大宗给族内各小宗的福利而存在。

主要都是由大宗管理,并因其功能不同,比如:有为赵武灵王守陵的陵户,有为族人营建维护房屋、打造修理工具和鞣制皮毛的匠户,有提供果蔬的菜户,有提供木头烧炭取暖的林户,还有提供肉食的牧户等等。

再来是土地,灵丘董氏控制千余顷农田,但大宗只控制七百余顷,主要分布在滱水两岸,和嵬白山南麓至滱水。

南北水路的董氏农庄是良田所在,也是灵丘董氏发家之处,所以始终处于大宗控制。

其它小宗有的在耕种大宗土地之余自己也组织开荒垦田,所以才有灵丘董氏如今的局面。

最后是人口,灵丘董氏虽然地位不如赵氏和刘氏,但人口却是最多的,董氏大小宗共编户近二百户,人口近千人,还有户下奴婢门客佃农徙附七百余人,隐匿人口也有近二百人,总人口接近二千人。

要知道,整个灵丘现有编户也才七百余户,人口六千余人,而董氏自己就占了近三分之一。

另外农田才不足四千顷,而董氏就占一千余顷。

按上田人授百亩,中田百五十亩,下田二百亩。

按灵丘的农田的亩产,一季不足三斗,良田最多五斗。

这四千顷农田最多也只能养活四千人。

而灵丘董氏仅以四分之一的土地就养活了三分之一的人。

虽说这里有像董武那样加入军伍或像董建以百工为业的人,并不一定以耕植为生,但人总要吃,而吃的不够,只能买,要买就要有钱,想有钱就要有赚钱的路子,所以想想还是挺厉害的。

提起这一连串数字,董固不禁面带笑脸,一脸自豪。

就好比前世能到全球五百强企业上班的小白领一样。

而董先接手的匠户并不在董氏编户之内,属于门客徙附,当然里面有不乏像相里器那样与主家奴婢成婚的人。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为维持保持家族的力量,家主还会将与奴婢结婚的外来庶民,也纳入家族中,给予一定土地,并承担一定职责。

一来可以招揽人心,二来可以照顾奴婢的家庭,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将来他们的孩子,大概率会成为像规一样的户下奴产子。

当然表现好的人,也有概率会像董固的父亲董忠那样,被赐姓后除去奴婢身份,为董氏继续做事。

前提就是,家族实力足够,养得起!

现在董氏农庄的匠户有十家,包含弟子家人在内,约六十余人。

董畯给他们的待遇是:

每家二十亩地,作为留下他们为董氏服务的基础。

这二十亩地并不需要向董氏交租,但向官府交纳的税赋要自理。

匠户子弟不愿从事匠户,可向农庄租田耕种,亦可到市集内的董氏商铺任职。

另外,如族内有任务,主家需按天计酬,根据工期付给大匠每天二十钱。

此外,匠户可自行接活,也可出售手工成品,但需在灵丘董氏统一的商铺出售,并需扣下二成利润。

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也足够了。

“然后呢?”

董先在一脸懵逼后问道。

我现在把这群人集合在一起,除了听你讲述背景和历史之外,我还想听听你有什么看法。

董固有些嫌弃董先了。

这么猴急!

“左匠头,固以为可以先从互相熟悉开始。只有将知兵,兵知将,将来才好共事。”

董固说得没错,董先不仅是要知兵知将,还要知道匠务流程,知道成本,知道项目,知道利润等等。

“敬安兄,你说得对,我心中有个想法,想麻烦你帮我参详进退。”

董先的想法是:

模仿前世招聘入职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填写个人简历。

然后就是根据个人简历来安排对方的工作。

最后就根据对方的工作情况来决定是否签合同。

董固听了,大概也能理解。

只是,按董先所说,这个人简历中,不仅有传统身籍名数中的内容外,还需要有个人兴趣爱好和志向。

这就是不是一根木牍能够写完的了,至少也要三五根。

六十人就要数百根木牍。

果然新官上任都要烧把火。

只是这钱从哪出?

董固有些头痛了。

但董先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

甚至还放下话:

改变就是要从这里开始。

开玩笑,这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只是董固头痛的理由也是充足的,即使不考虑木牍的费用,但这么多也是很重的。

看来,这造纸要提上日程了。

发明适合书写的纸张,这可以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便利,也能显着提高效率。

按天工开物记载,好一点的竹纸,光杀青就要浸至百日,煮烂还需十余日,最主要是原料之一的竹子,北方较少。

看来只能用次一点的皮纸了,原料主要是树皮和草,再以烤热青石烘干糜料之法,可能会比较快。

当然漂白原理也要让负责的人了解。

眼下自己掌控匠户,只要董固不反对,想必祖父董畯也不会反对。

应该不会太难。

不得不说,只要上面领导把工作想法沟通好,下面就问题不大了。

再往下的匠户集会上,董先大大方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并现场指定由董固负责。

同时还请与自己合作改犁的相里器配合。

说白了,就是让相里器以身作则,来支持自己。

事情交代完后,董先拄着拐杖就当了甩手掌柜。

自己才八岁,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这个道理相当充分。

董固也无力反驳。

匠户们听完,除了相里器心中有所准备外,其余一个个目瞪口呆。

“啥,要填写个人简历,怎么填?”

“用笔墨填呗!”

“我是问填什么?”

“有身籍名数上的内容,姓甚名谁,哪里人,哪年生,长相特征,家住哪……”

“填这个作甚?”

“说是八岁左匠头不知道我们的情况,所以通过这个来了解我们。”

“以后会改变吗?该不会不好的人,就要把地收走吧?”

“不会吧!?”

这下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

这时现场有个身高八尺,有如巨塔的匠人,一脸不屑:

“龆齿小儿罢了,还真需要把他当回事。走该干啥干啥去,莫要在此与小儿嬉戏!”

周边数个壮实的小伙,紧围着他,簇拥着一起离开。

见有人带头了,大伙也就跟着逐渐散去。

只有相里器还想帮助挽留,他拉着要走的匠人,努力劝说。

董先见状,暗自叹息;

果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

他打开冰鉴之眼,只觉原本就不多的蓝色点,此时更少了。

看来光凭一张新犁,还是不足已说服他们,好在来日方长,咱走着瞧吧!

上一秒,匠户们对董先的改变新法头痛不已。

下一秒,就轮到董固董敬安双眉紧锁了。

仅仅是一顿饭的工夫,董先让父亲支援的木牍就送到董固面前了。

面对着一堆木牍,董固再也忍不了了:

“胡闹,这就是在胡闹,这几百片木牍,说是让我给族中匠人制作个人简历,这还不叫胡闹,那什么才叫胡闹?”

这可是珍贵的木牍呀。

董固虽没当面反驳董先,但背地里可没少在心里抱怨。

如今终于爆发了。

虽说灵丘土着以农为先,不喜商贾。

但木牍代表学习经书,仅次于务农呀。

还有,这木牍也是要钱买的呀。

用这么珍贵的木牍就这么记录这些不相关的内容,真的好吗?

算了,这次你有个好父亲。

可将来人手变多,你父亲还能这么赞助吗?

按董先的说法。

这叫档案,不能做假。

既要包括个人信息,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奖惩经历,还要有联络人,经历证明人及他们的联络地址等。

他想要为每个匠人建立档案。

将来可以的话,还要给所有奴婢建立档案。

每个人的档案还要单独装一个盒子。

有档案的人,才可以签契约,享受福利待遇。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早一些了解匠人的情况,所以让他们写个人简历。

每个人的简历格式都一样。

识字的可以自己按顺序填写。

但其中有些项目,却只能让董固亲自去了解,并填写的。

比如:兴趣爱好!志向!

珍贵的木牍,怎么能用来记这些东西呢?

董固百思不得其解。

另外,董先还透露了自己身为左匠头,开展下一步工作的想法:

比如:

百工联合,协作创新,建百工堂,开工讲堂;

行项目制,新学徒制,签约用人,考核上岗;

重新编组,一正四辅,伍为基础,多拆少补;

定度量衡,推标准化,流水生产,质量检验。

等等,这些自己从没听过,他从哪知道的,这还是一个未蒙孩童吗?

就如同改犁的技术一样!他怎么知道相里器不会外传呢?

他如何确定自己不会透露出去呢?

虽说互相了解,互相熟悉是自己给他的建议,而这填个人简历的方法也着实不错。

但他怎么真的把我当成秘书了?!

按董先说法,自己这个秘书有点类似主簿加功曹的意思。

一是要书写记录,二是要从中选拔人才,三是要论功劳,行奖惩。

这是十分重要的岗位,而且要为实现下一步工作想法打基础。

比如,个人简历有内容造假了,那这个人的信用就有问题,不堪大用。

同样的,要提拔一个人时,就要根据里面的联络人,去走访询问虚实。

只有前期的努力到位了,后期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

而这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个秘书来运作。

虽说权力大了,但意味着以后的工作都要围着他转。

自己好歹是个右匠头,怎么成了左匠头秘书呢?

另外,钱钱从哪里出?

没有经费,我怎么干活?

这些可都是额外增加的费用,老家主必然不肯!

董固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了。

对此,董先也给出理由。

我才八岁,没读过书,是文盲,爷爷让你担任右匠头,其实就是让你来帮我的!

朴实,简单,粗暴!

话糙理不糙,也确实如此!

哈,但你还知道自己没读过书,那为啥要抢着当匠头呢?

按现在的教育的方针:

凡子生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则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傅,所以学幼仪也。

也就是从六岁开始就要接触数字了。

你左匠头都八岁了,说自己是文盲,好意思吗?

你身为匠头,说自己不识数,是文盲,那对得起百工这个身份吗?

要知道,百工虽然排名在士农之后,仅比列为七科谪的商要高一些。

但是,百工没人是省油的灯,尤其是计算能力那可不是盖的。

比如车有六等差数。

第一等,车厢底部的边框离地四尺;第二等,长六尺六寸的戈斜插车上,要比车底框高四尺……

瞧瞧,哪一等不需要量,不需要计算?

再比如对轮人的要求:可规、可矩、可水、可悬、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说人话就是:

轮人制作的车轮要可以经得起圆规、曲尺、水、垂线、黍、称的检验,能做到的工匠才可以称为国家级技术工。

其它的也是如此。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名称之为国家工匠的背后,都是经过师傅带领,岁月打熬,汗水浇灌,知识积累,动手实践,个人领悟。

这样的人还能容易吗?!

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但董固没有办法,只能以管事的职称就任右匠头做左匠头的秘书。

这左和右还是有差的,况且老家主也不想看到自己刚上任就出幺蛾子!

没办法,上面一句话,下面忙到挂。

这边匠户在董固的带领下忙着填写个人简历,那边也没闲着。

试犁后,董氏农庄内,高朋满座。

席间虽有山珍美酒,但大家都志不在此。

纷纷恭维家主董畯。

这个说:

“南亩公老当益壮,不知能否出让新犁?”

那个说:

“南亩公老骥伏枥,不知能否让匠人指导改犁?”

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董先和相里器的新犁。

董畯也不急于开口,笑容满面,但却不动声色。

这款新犁,全大汉只有这张,我自己用都不够了,怎么还能照顾你们呢?

众人觉得这只老狐狸是在坐等出价,让价高者得。

于是,祈干怂恿束显先出手:

“德彰,南亩公待价而沽,不如由你试试深浅?”

束显不以为意,挺身而出:

“南亩公,我愿出价十万钱,雇请改犁大匠入河间一年。为帝乡增彩。”

大匠一天才二十钱,一年三百六十天,也才七千二百钱。

这束显一口气出价十万,够请十三年了,可只请一年。

用十三年的钱,只请一年,这本下得够大的。

祈干听了,急忙接上:

“南亩公,我虽无帝乡之利,但也愿意以千钱买犁。”

这一张犁一千钱,一百张犁就十万了。

不要说家家户户都有一张犁,就算是五家合用一张犁,那万户的大县,也需要二千张呀。

关键在于,原来二人抬犁,效率差,三牛二人耦耕,又浪费牛力人力。

现在用这种改犁,一下就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解放人力牛力。

这背后的价值可不仅仅是十万这么简单的。

赵峰相对比较聪明,他把目标对准董氏庶孙董先:

“南亩公,依我看来,灵丘董氏前有庶孙阿虎,临危不惧,后有天降神犁,可知董氏当兴矣。不知可否让庶孙出来相见?”

这边外人急着想要攻破董畯这座堡垒,那边自己人也不闲着,他们也尽快用上新犁。

嘉牙亭的董畛开了口:

“老家主,有新犁可不要忘了嘉牙亭的族兄弟呀!出入常山关时,可要来我嘉牙亭农庄歇歇哦!”

那边兴豆亭、滋水、莎泉水的小宗也赶紧跟着附和:

“是呀,我兴豆亭农庄离温泉水不远哦!到时我董畡亲自陪你们去。”

“别忘了我滋水农庄(还有我莎泉水农庄),我们也不要多,先给一张新犁试用即可!”

太那水的董宾与可老水的董畦见大家都往老家主身边蹭,决定另辟蹊径。

说来他们跟董先的父亲更熟悉。

于是他们拿起酒觞一起向董建敬酒。

“孟律呀,作醢的肉够用吗?不够再到我们农庄来拿!”

瞅瞅,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有人急,自然也有人不急。

比如老神在在的老家主。

董畯场上没有直接拒绝,只是带着笑脸,淡淡地说道:

“诸位不要心急,单凭一上午的试犁,其好坏还未可知哩,就由我灵丘董氏先给大家试试水,请稍安勿躁!一年即可见分晓。”

不急的还有灵丘除了董氏外的四氏,他们虽然也闪烁着羡慕的目光。

但他们不急。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虽说代郡只有赵氏堪称世家,但其余五氏也是地方豪右,这灵丘董氏离不开灵丘。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数百年来,各氏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你来我往,守望相助,已成为习惯。

虽说有时会有些许水源争斗,偷鸡摸狗的小事,但面子上总是和和气气的。

所以他们真的不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赵氏嫡女 辣妈攻略 保护我方族长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猎妖高校 艳海风波 天下枭雄 山村情事 我克星,你残废,咱俩正好凑一对 男欢女爱 肥水不流外人田 黑铁之堡 恶魔军官,放我走!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田野花香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历史扳道工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大明英宗朱祁镇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时空乱叙 汉吏 重生美好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家父吕奉先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正德皇帝朱厚照 秦末苍穹之变 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 穿越白虎之洪荒 
并汉 做梦中 - 并汉txt下载 - 并汉最新章节 - 并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