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记: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西游记:精编 >> 白话西游记: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寒门状元 闯红楼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汉乡 贞观大闲人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抗战之烽火 大魏宫廷 
白话西游记: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西游记: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西游记:精编txt下载 - 白话西游记: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暂且不说唐僧师徒四人跟着金刚,借着风势脱身离去。且说陈家庄救生寺里的众人,天亮起床后,依旧准备好水果佳肴,来到楼下准备献给唐僧师徒,却发现唐僧不见了。这人也来问,那人也来找,大家都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只能叫苦连天,说道:“就这么眼睁睁地把活佛放走了!”

一时间没了主意,只好把准备好的祭品,都抬到楼上祭祀,还烧了纸钱。从那以后,每年都有四次大祭祀,二十四次小祭祀。还有那些生病求愈的、祈求平安的、求亲许愿的、求财求子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来烧香祭拜。那寺里真是金炉中的香火千年不断,玉盏里的灯火万载常明。

这些就先按下不表。 再说那八大金刚,施展第二阵香风,没过几天,就把唐僧师徒四人送到了东土,渐渐地已经能望见长安城了。原来,太宗皇帝在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十五日)的前三天,送唐僧出城。到了贞观十六年,就派工部官员在西安关外修建了望经楼,用来迎接经书,太宗每年都会亲自到这个地方。正巧就在这一天,太宗皇帝又一次出驾到望经楼上,忽然看见正西方满天都是祥瑞的云气,还飘来阵阵香风。

八大金刚停在空中喊道:“圣僧,这里就是长安城了。我们不方便下去,这里的人聪明伶俐,恐怕会泄露我们的行踪。孙大圣他们三位也不用下去了,你自己去把经书传给你的君主,然后马上回来。我们在天空中等你,和你一起去缴旨。” 大圣说:“尊者的话虽然在理,但是我师父怎么挑得动经担!又怎么牵得了这匹马呢!必须得我们一起去送师父。麻烦你们在空中稍等片刻,我们保证不会耽误时间。”

金刚说:“前日观音菩萨向如来启奏过,来回一趟只能在八天之内,这样才能凑齐一藏的天数。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天多,就怕八戒贪图人间富贵,耽误了期限。”八戒笑着说:“师父都成佛了,我也盼望着成佛,怎么会有贪图富贵的想法呢!你这粗人!你们都在这儿等我,等我交了经书,就回来和你们一起回西天复命。”

于是,呆子八戒挑着担子,沙僧牵着马,行者带领着圣僧,一起按下云头,落在了望经楼边。 太宗皇帝和众多官员一起看到了他们,立刻下楼迎接,说道:“御弟回来了?”唐僧赶忙倒身拜下。太宗将他扶起,又问:“这三位是谁呀?”唐僧回答说:“是我在取经途中收的徒弟。”

太宗十分高兴,马上命令侍官:“把朕的御用车马牵过来,给御弟叩背请安,请御弟上马,和朕一同回朝。”唐僧谢过皇恩,骑上了马。大圣挥舞着金箍棒紧紧跟随,八戒和沙僧则一个扶着马,一个挑着担子,跟在车驾后面,一同进入长安。这场景真是: 当年天下太平,清宴安乐,文武百官尽显才华,安稳又杰出。 水陆法会场上僧人讲经说法,金銮殿上君主派遣大臣出行。

赐予唐三藏通关文牒,经卷的缘由与五行相互匹配。 历经艰苦磨炼,种种凶魔被消灭,如今功成名就,欢喜地回到京城面圣。

唐僧师徒四人跟着车驾一同入朝。整个长安城,没有人不知道取经的人回来了。话说在长安,唐僧曾经居住的洪福寺里,大大小小的僧人,看到寺里的几株松树,每一棵的树头都转向了东方,都惊讶地说道:“奇怪啊!奇怪啊!今晚又没刮风,这些树头怎么都扭过来了?”其中有唐僧以前的徒弟说道:“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回来了!”其他僧人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这位旧徒弟回答说:“当年师父离开的时候,曾经说过:‘我走之后,不管是三五年,还是六七年,只要看到松树枝头向东,我就回来了。’我们师父说的话就像佛祖开口一样灵验,所以我知道他要回来了。”说完,急忙披上衣服就往外跑。 等他跑到西街的时候,早就有人四处传播消息说:“取经的人刚到,万岁爷已经把他们接入城了。”僧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又急匆匆地赶过来,刚好就碰到了唐僧师徒。

他们一看到皇帝的车驾,都不敢靠近,只好跟在后面一直来到朝门之外。 唐僧下了马,和众人一起进入朝堂。他把龙马和经担,连同行者、八戒、沙僧,都留在玉阶之下。太宗皇帝传旨宣召:“御弟上殿。”还赐给他座位。唐僧再次谢恩后坐下,吩咐把经卷抬上来。行者等人把经卷取出,由近侍官呈递给太宗。 太宗又问:“一共有多少经卷?是怎么取来的呢?”

三藏回答说:“微臣到了灵山,拜见了佛祖,承蒙佛祖差遣阿傩、迦叶二位尊者,先把我带到珍楼里赐斋,然后到宝阁内传经。可是那两位尊者索要礼物,因为我没有准备,没有送给他们,他们就把经给了我。我谢过佛祖的恩情,向东出发,忽然被一阵妖风抢走了经书。幸亏我的徒弟们有些神通,把经书抢了回来,但是经书都被抛洒得四处散落。我们展开一看,竟然全是无字的空本。

我们十分惊慌,只好再次回去拜告佛祖,苦苦恳求。佛祖说,这部经在完成的时候,有比丘圣僧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诵读了一遍,保佑他家活着的人平安,死去的人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麦粒大小的黄金,佛祖还觉得卖得太便宜了,担心后代子孙没钱使用。我们知道两位尊者索要礼物,而佛祖也明明知晓此事,没办法,只好把陛下钦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这才传了有字的真经。

这部经有三十五部,从各部中挑选了几卷带回来,总共是五千零四十八卷。这个数量刚好符合一藏之数。” 太宗听了更加高兴,吩咐道:“让光禄寺设宴,在东阁摆下宴席,好好酬谢。”这时,太宗忽然看到站在阶下的三位徒弟,容貌与众不同,便问道:“你的这几位高徒,果然是外国人吗?”长老赶忙俯伏在地回答道:“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我也叫他孙行者。他原本出生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

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西番两界山的石匣之内,承蒙观音菩萨劝他向善,他情愿皈依佛门,是我到那里把他救了出来,一路上多亏他保护我。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我也叫他猪八戒。他原本出生在福陵山云栈洞。他在乌斯藏高老庄作怪,也承蒙菩萨劝他向善,后来被行者收服,一路上挑担出力,涉水也立了不少功劳。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我也叫他沙和尚。

他原本是在流沙河作怪,同样蒙菩萨劝善,归入佛门。这匹马可不是陛下您当初赐给我的那匹。” 太宗问道:“毛色一样,怎么不是呢?”三藏说:“微臣走到蛇盘山鹰愁涧渡河的时候,原来的马被这匹马给吞了。多亏行者请菩萨问明这匹马的来历,原来它是西海龙王的儿子,因为犯了罪,也蒙菩萨解救,让它给我当脚力。

当时它就变成了原来马的样子,毛色相同。一路上,多亏它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经艰难。去的时候我骑着它,回来的时候它驮着经书,也多亏了它的力气啊。” 太宗听了,称赞不已,又问道:“你们远涉西方,到底路程有多远呢?”三藏回答:“总的算起来,按照菩萨所说,有十万八千里远。

途中没有仔细记数,只知道经过了十四个年头。天天翻山越岭,遇到的树林都不小,遇到的河流也都很宽阔。还经过了好几座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盖了印信的通关文牒作为证明。”接着,三藏叫道:“徒弟们,把通关文牒拿上来,交给陛下。”行者等人当即递了上去。

太宗接过一看,只见通关文牒是贞观十三年九月望日(十五日)前三天颁发的。太宗笑着说:“你们长途跋涉,辛苦了。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七年了。”牒文上盖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还有玉华州印、天竺国印。太宗看完后,便收了起来。

很快,当驾官前来邀请众人赴宴,太宗便拉着三藏的手,一同下殿。途中,太宗又问:“你的几位高徒懂得礼仪吗?”三藏赶忙回答:“我的徒弟们原本都是来自山村旷野的妖身,并不熟悉我中华圣朝的礼仪规矩。还望陛下能饶恕他们的过错。”太宗笑着说:“不怪罪他们,不怪罪他们。

都一起请到东阁赴宴吧。”三藏再次谢恩,招呼三位徒弟,一同来到阁内。 眼前所见,果然是中华大国,与寻常地方大不相同。你瞧,门上悬挂着彩色的绣品,地面铺着红色的毡毯。奇异的香气浓郁扑鼻,各种珍馐美馔新鲜诱人。桌上摆放着琥珀杯、琉璃盏,镶金点翠,光彩夺目;还有黄金盘、白玉碗,镶嵌着精美的锦花,花纹缠绕。锅中煮着软烂的蔓菁,还有浇了糖汁的香芋。蘑菇味道鲜美,海菜清爽奇特。

多次添上姜辣笋,又几番呈上蜜调葵。有面筋拌椿树叶,还有木耳配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等,应有尽有。花椒煮的萝卜,芥末拌的瓜丝,各具风味。几盘素菜已然不错,而那数种奇异珍稀的水果更是堪称一绝。有核桃、柿饼,龙眼、荔枝。宣州的茧栗、山东的红枣,江南的银杏、兔头梨。榛子、松子、莲肉,葡萄颗颗饱满,榧子、瓜仁、菱米,样样齐全。橄榄、林檎,苹婆、沙果。嫩慈菇、鲜莲藕,脆李子、酸杨梅。

可谓是无所不备,无一不齐。此外,还有蒸酥、蜜食等各种佳肴,更有美酒、香茶,种种奇异珍馐。真可谓是说不尽的百味珍馐,果然是中华大国,与西方蛮夷之地截然不同。 师徒四人与文武百官,都侍立在左右两侧,太宗皇帝则仍端坐在正当中。宴会上,歌舞升平,吹弹演奏,场面整齐严肃,众人尽情欢乐了一整天。这场景,正应了那句话: 君王的盛大宴会可比唐尧虞舜之时,取得真经更是福泽深厚。

真经千古流传,盛世千古不衰,佛光普照帝王居住之地。 当天晚上,众人谢恩,宴会结束,太宗返回宫中,百官也各自回府。唐僧师徒四人回到洪福寺,寺里的僧人赶忙磕头迎接。刚走进山门,众僧便纷纷报道:“师父,今天早上这些树头忽然都转向了东方。我们记得师父您说过的话,就出城去迎接,果然把您等盼到了!”

长老满心欢喜,走进方丈室。此时的八戒,既不叫嚷着要茶要饭,也不再咋咋呼呼地喧闹。行者和沙僧,也都显得格外稳重。只因他们道果修成,心境自然平静安宁。当晚,师徒四人便安然睡去。

第二天一早,太宗皇帝上朝,对着群臣说道:“朕想到御弟玄奘的功劳,实在是至深至大,朕都不知道该如何酬谢他。朕昨夜辗转难眠,于是随口吟了几句通俗的话,暂且用来表达朕的谢意。只是还没写下来。”接着喊道:“中书官过来,朕念给你听,你一一记录下来。”

于是,太宗念出的文章内容如下: “朕常听闻,天地有其形象,彰显着承载万物、孕育生命的特质;四季虽无形,却暗中以寒暑更迭来化育万物。因此,观察天地,即便是平庸愚笨之人,也能知晓其中大概;而要明察阴阳变化,即便贤能聪慧之人,也难以穷尽其中的奥秘。天地包容阴阳,之所以容易被认识,是因为它有外在的形象;阴阳存在于天地之间,之所以难以探究清楚,是因为它无形无相。

所以可以明白,形象显露的事物可以验证,即便愚人也不会感到迷惑;而形态潜藏难以看见的,即便是智者也会陷入迷茫。 更何况佛道崇尚虚无,驾驭幽微,掌控寂静。它广泛救助世间万物,主宰十方世界。其威灵举起来至高无上,其神力压制下去至深无下;往大处说,它弥漫于整个宇宙,往小处讲,它能入微到毫厘之间。它无灭无生,历经千劫而亘古不变;或潜藏或显现,汇聚百福而延续至今。

这精妙的佛道凝聚着玄奥的道理,遵循它却不知其边际;佛法的流传湛然寂静,汲取它却莫测其源头。由此可知,那些蠢笨凡庸、见识浅陋之人,面对佛法的旨意,又怎能没有疑惑呢? 然而,佛教的兴起,起源于西方。它传入我大汉朝廷,宛如清晰的梦境,照耀东方大地,传播慈悲。在古代,佛法尚未广泛传播之时,其教义便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世人;在人们常见其教义的时代,百姓仰仗其德而知晓遵循。等到佛祖隐去身形回归本真,时光流转,佛的金身掩去光彩,无法映照三千世界的光明;佛像开启图谱,徒留四八之相却空洞无物。

于是,佛法的精微言论广泛传播,拯救禽类于三途之苦;佛祖的遗训远扬四方,引导众生走向十地。佛有经典,能区分大小乘佛法;更有法门,可辨别讹误与正邪之术。我朝的玄奘法师,乃是佛门的领袖人物。他自幼便心怀纯真聪慧,早早领悟三空的修行功效;长大后,心性契合神明,纯净高洁,率先具备四忍的修行品行。松间清风、水中明月,都不足以比他的清朗华美;仙露、明珠,又怎能与他的明朗温润相比!

故而,他凭借智慧通达,超脱尘世的牵累,以神思洞察尚未成形的事物。超越六尘,卓然出众,使美名千古传扬。他凝心于内境,悲悯之心潜化生灵;思虑栖息于玄门,洞察诸多门派的讹误。他想要梳理条理,扩充前人的见闻;截断虚假,延续真理,为后世学者开启道路。因此,他一心向往净土,前往西域求法。冒着危险远行,拄着拐杖独自踏上征程。清晨,积雪飞舞,途中迷失道路;傍晚,惊沙扬起,天空为之迷茫。

万里山川,他拨开烟霞奋力前行;历经百次寒暑,饱经霜雨坚持追寻。他以诚心为重,视辛劳为轻,追求精深,渴望达成目标。 他周游西方各国,历经十四年。遍访不同的国度,探寻正统的教义。在双林八水之地,体悟佛道,风餐露宿;于鹿苑鹫峰之处,瞻仰神奇,敬仰殊异。

他从前代圣人口中承接至理名言,从上贤之人那里接受真正的教诲。深入探究微妙的法门,精心钻研深奥的学业。三乘六律的道理,在他心中奔腾驰骋;一藏百箧的经文,如波涛般从他口中涌出。他所历经的国家无数,求取的经书却有定数。最终得到大乘佛法的重要经文,共计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翻译传播于中华大地,宣扬这殊胜的功业。 从西方引来慈悲的祥云,在东方降下佛法的甘霖。

使圣教残缺之处得以恢复完整,让苍生从罪孽中解脱,重获福泽。熄灭世间烦恼的干焰,共同拔出迷途之人;照亮金水般昏沉的波涛,一同抵达彼岸。由此可知,恶因业力而沉沦,善因缘分而上升。

上升与沉沦的关键,全在于人自身的作为。就好比桂树生长在高岭之上,只有高耸入云才能绽放它的花朵;莲花出自绿波之中,飞尘无法沾染它的叶片。并非莲花本性洁净、桂树本质坚贞,实在是因为它们所依附的环境高洁,微小的事物便无法牵累;所凭借的环境纯净,污浊的事物便不能玷污。

就连草木这般无知之物,尚且借助善而成就善,更何况人类有识有智,难道不应凭借善缘而成就福庆吗?朕正期望真经广泛传布,如同日月般无穷无尽;盛大的福泽远扬四方,与天地同辉,永远宏大啊!”

太宗写完后,立刻召见圣僧玄奘。此时,长老已在朝门外等候谢恩,听到宣召,急忙进入朝堂,行俯伏大礼。太宗传旨请他上殿,并将写好的文字递给长老。

玄奘仔细阅览完毕,再次下拜谢恩,然后上奏道:“陛下的文辞高雅古朴,蕴含的道理和意趣深邃微妙。只是不知这篇文章叫什么名目?”太宗说:“这是朕昨夜随口吟出,用来答谢御弟的心意,名为《圣教序》,不知写得好不好?”长老赶忙叩头,不停地称谢。 太宗又说道:“朕的才华不及珪璋美玉般珍贵,言辞也羞愧不如金石般铿锵有力。至于佛教经典,朕更是知之甚少。随口吟出的这篇序文,实在是粗陋笨拙。

就好像在珍贵的金简上留下污秽的笔墨,在珠玉般的佛林中放置瓦砾。朕反省自身,深感惭愧,实在不值得您如此称赞,白白让您费心致谢了。” 当时,众多官员纷纷上前祝贺,对这篇《圣教序》行顶礼之敬,这篇御文也在朝廷内外广泛传播开来。太宗接着说:“御弟,你将这真经诵读演绎一番,怎么样?”长老说:“陛下,如果要演绎真经,必须寻找佛门清净之地。这宝殿并非适宜诵读真经之处。”

太宗听了十分高兴,随即问当驾官:“长安城中,哪座寺院最为洁净?”这时,班列中走出大学士萧瑀,上奏道:“城中有一座雁塔寺,十分洁净。”太宗立刻命令众多官员:“每人虔诚地捧上几卷真经,随朕一同前往雁塔寺,请御弟在那里谈经说法。”于是,官员们各自捧着真经,跟随太宗的车驾前往雁塔寺。到了寺中,众人搭起高台,一切布置得整齐妥当。 长老依旧吩咐:“八戒、沙僧,去牵好龙马,整理好行囊。

行者在我左右护卫。”接着又对太宗说:“陛下若想将真经在天下传扬,应当誊录副本,这样才能广泛散布。真经原本应当珍藏起来,不可轻易亵渎。”太宗又笑着说:“御弟说得太对了!太对了!”随即召集翰林院及中书科的官员们,让他们誊写真经。

同时,在城东又修建了一座寺院,名为誊黄寺。 长老捧着几卷真经登上高台,刚要开始诵读,忽然闻到一阵香风缭绕,半空中八大金刚现身,高声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们回西方去吧。”话音刚落,台下的行者三人,连同白马,瞬间平地而起。长老也将经卷放下,从高台上飞身而起,升入九霄,与他们一同腾空而去。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太宗和众多官员惊得赶忙对着天空下拜。

这真是: 圣僧玄奘不辞辛劳去取经编纂,在西方世界四处游历长达十四年。 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遭遇诸多患难,走过无数山水,饱受波折困苦。 功行完成了十之八九,还需再加一成,行程满三千,乃至遍历大千世界。 这大觉妙文终于回到大唐,直到如今,仍在东土永远流传。

太宗和众多官员拜完之后,随即挑选高僧,就在雁塔寺里,举办水陆大会,诵读《大藏真经》,以此超脱幽冥世界的孽鬼,普施善举,为众生带来福庆。同时,将誊录好的经文,在天下传布,这便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八大金刚,驾着香风,引领着唐僧师徒四人,连同白马,共五口,再次返回灵山。这一来一回,刚好在八天期限之内。此时,灵山的各位神灵,都在佛祖面前聆听讲经。八大金刚带着师徒四人走进来,向如来佛祖禀告道:“弟子先前奉了您的金旨,护送圣僧等人抵达唐国,将真经交付完毕,如今特地回来缴旨。”

接着,如来佛祖便让唐僧等人到近前接受封职。 如来佛祖说道:“圣僧,你的前世本是我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你不听我讲经说法,对我的大法有所轻慢,所以将你的真灵贬下凡间,转生到东土。如今你可喜地皈依佛门,秉持我的教法,又凭借我教的指引,成功取到真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现加升你为大职正果,封你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你曾大闹天宫,我以高深的法力,将你压在五行山下。

所幸天灾期满,你归入佛门。且欣喜你能隐去恶行,宣扬善举,在取经途中降妖除魔,立下赫赫战功,始终坚守,善始善终,现加升你为大职正果,封你为斗战胜佛。猪悟能,你原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只因在蟠桃会上酗酒,调戏仙娥,被贬下凡间投胎,身形如同畜类。

幸好你还记得前世为人时的一些习性,虽在福陵山云栈洞作恶,但后来欢喜地归依大教,加入我佛门,保护圣僧一路西行,然而你却仍有顽劣之心,情色之欲未完全消除。

不过因你挑担有功,现加升你为职正果,任命你为净坛使者。” 八戒一听,嘴里叫嚷起来:“他们都成佛,为什么把我封个净坛使者?”如来佛祖解释道:“因为你食量惊人,身体慵懒,天下四大部洲,敬仰我佛教的人众多,凡是举办佛事,让你去净坛,这可是个有诸多好处和享受的职位,有什么不好呢!

沙悟净,你原本是卷帘大将,先是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凡,落入流沙河,在那里伤生吃人,犯下罪孽。幸亏你皈依我教,虔诚恭敬,秉持佛法,保护圣僧,一路上登山牵马,功劳不小,现加升你为大职正果,封你为金身罗汉。” 如来佛祖又看向白马,说道:“你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

因你违背父命,犯下不孝之罪,所幸你能皈身佛法,归入我佛门。每日里多亏你驮着圣僧来到西方,又驮着圣经回到东方,同样有功,现加升你为职正果,封你为八部天龙马。”

唐僧师徒四人听后,都赶忙叩头谢恩。白马也谢恩完毕。如来佛祖随后命令揭谛带着白马,来到灵山后崖的化龙池边,将白马推落池中。

不一会儿,那白马舒展身体,褪去了毛皮,变换了头角,浑身上下长出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周身散发着祥瑞之气,四爪踏着祥云,从化龙池中飞出,盘绕在山门里的擎天华表柱上。 各位佛祖纷纷赞扬如来佛祖的大法。这时,孙行者又对唐僧说:“师父,如今我已成佛,和你一样了,难道还得戴着金箍儿,你还念那《紧箍咒》来约束我吗?趁早念个《松箍咒》,把金箍脱下来,打得粉碎,可别让那菩萨再用它去捉弄别人。”

唐僧说:“当初只因你难以管束,所以才用这个法子制约你。如今你已成佛,金箍自然就消失了,哪还会在你头上呢!你试着摸摸看。”

行者伸手一摸,果然头上已经没有金箍了。 此时,旃檀功德佛(唐僧)、斗战胜佛(孙悟空)、净坛使者(猪八戒)、金身罗汉(沙悟净),都已修成正果,各归本位。八部天龙马也恢复本真。这一切正应了一首诗: 真如之体转世落入凡尘,与师徒四人融合后又修身向善。

以五行之理论色空,最终归于寂静,一切妖魔鬼怪的虚名都不必再提。 旃檀功德佛修成正果,皈依大觉之道,完成各自的品职,脱离沉沦苦海。 真经传于天下,恩泽广大,师徒五圣位居佛门,不再有二心。

当唐僧师徒五人修成正果,获得相应果位的时候,众多的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优婆塞,以及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还有所有得道的师仙,一开始都来聆听佛法,到了此时,各自回归自己的方位。你瞧,那场景真是美妙非凡: 灵鹫峰的峰头汇聚着五彩霞彩,极乐世界中集结着祥瑞的云朵。

金龙稳稳地卧着,玉虎也安然不动。太阳和月亮随意地交替运行,灵龟和大蛇自在地盘旋游动。丹凤与青鸾神情愉悦,玄猿和白鹿心意和畅。一年四季都有奇异的花卉盛开,时时都有仙果成熟。高大的松树、古老的桧树,翠绿的柏树、修长的竹子,相互映衬。五色梅时而开放,时而结果;万年桃时而成熟,又不断有新的果实长出。

千万种花果争奇斗艳,满天都是祥瑞的云气,纷繁缭绕。 众人纷纷合起手掌,虔诚地皈依。

他们齐声念诵: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毘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娑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庄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像这样,世间一切的诸佛: 愿将此修行的功德,用来庄严佛国的净土。 向上报答四重恩情,向下救济三途的苦难。 如果有听闻和见到的人,都能发起菩提之心。 一同往生到极乐国度,以此生的修行来圆满报答。 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各位尊贵的菩萨摩诃萨,愿大家都能领悟摩诃般若波罗密的智慧。”

——《西游记》到此结束。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乡村大炕 福艳之都市后宫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地狱公寓 贞观大闲人 九龙至尊 重生之神级明星 渣夫抢婚白月光,我嫁小叔他疯了 花都太子 逆天邪神 恰似寒光遇骄阳 重生再嫁皇胄,我只想乱帝心夺凤位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野蛮小妻不好惹 官榜 无敌天命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明骑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锦衣黑明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平民乱闯三国 锦医卫 紫鸾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谋谋天下 嘉庆变法:数据治国 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 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 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 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 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 大舜西游记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大乾贵公子 大胤商枭 左传游记 太子无敌 汴京风云录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 十国风华 
白话西游记: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西游记:精编txt下载 - 白话西游记: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西游记: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