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从始皇开始

妖皇

首页 >>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答题:从始皇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想当皇帝的领主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前方高能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神话版三国 我的公公叫康熙 暴君闺女五岁半 明朝败家子 
答题:从始皇开始 妖皇 - 答题:从始皇开始全文阅读 - 答题:从始皇开始txt下载 - 答题:从始皇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4章 史记乐毅列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菑。

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已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乐间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间。乐间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燕王不听,遂伐赵。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栗腹、乐乘。乐乘者,乐间之宗也。于是乐间奔赵,赵遂围燕。燕重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燕王恨不用乐间,乐间既在赵,乃遗乐间书曰:“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只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

乐间、乐乘怨燕不听其计,二人卒留赵。赵封乐乘为武襄君。

其明年,乐乘、廉颇为赵围燕,燕重礼以和,乃解。后五岁,赵孝成王卒。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其后十六年而秦灭赵。

其后二十余年,高帝过赵,问:“乐毅有后世乎?”对曰:“有乐叔。”高帝封之乐卿,号曰华成君。华成君,乐毅之孙也。而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太史公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昌国忠谠,人臣所无。连兵五国,济西为墟。燕王受间,空闻报书。义士慷慨,明君轼闾。间、乘继将,芳规不渝。

乐毅,他的先祖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时,率军攻伐并夺取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乐羊。乐羊死后,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便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国复国,到赵武灵王时中山国再次被灭掉,而乐氏家族中出了乐毅这个人。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被赵国人举荐。等到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时,乐毅就离开了赵国前往魏国。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燕国被齐国打得大败,燕昭王怨恨齐国,没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燕国国土狭小,地处偏远,力量不足以制服齐国,于是燕昭王礼贤下士,先以厚礼对待郭隗来招揽贤才。乐毅这时作为魏昭王的使者出使燕国,燕王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招待他。乐毅推辞谦让,随后就献上信物,愿意做燕国的臣子,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过了很长时间。

在那个时候,齐湣王很强大,在南面的重丘打败了楚国的相国唐昧,在西面的观津挫败了三晋(韩、赵、魏),接着又和三晋一起攻打秦国,还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攻破宋国,拓展了一千多里的土地。齐湣王曾和秦昭王争夺尊号,互相称帝,不久又取消帝号。诸侯们都想背叛秦国,转而臣服于齐国。齐湣王骄傲自满,百姓们不堪忍受。于是燕昭王向乐毅询问讨伐齐国的事。乐毅回答说:“齐国,有着霸主之国遗留的基业,地广人多,不容易单独去攻打它。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和赵惠文王结盟,另外派人去联络楚国、魏国,还让赵国去劝说秦国,向秦国陈说讨伐齐国的好处。诸侯们都忌恨齐湣王的骄横暴虐,都争着参与合纵联盟,和燕国一起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情况后,燕昭王出动了全国的军队,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的大印授予乐毅表示信任。乐毅于是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讨伐齐国,在济水西边打败了齐军。诸侯的军队取胜后就各自回国了,而只有燕国军队在乐毅的率领下继续追击,一直追到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失败后,逃走了,逃到莒城据守。乐毅独自留下来继续攻打齐国其他地方,齐国各城都坚守不出。乐毅攻入临淄,把齐国的珍宝财物、祭祀器具等都运到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到济水边上慰劳军队,论功行赏,犒劳将士,并把乐毅封在昌国,号称昌国君。之后燕昭王把从齐国缴获的战利品收归燕国,又派乐毅继续率领军队去平定齐国那些还没被攻下的城池。

乐毅留在齐国继续征战了五年,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把这些地方都设置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征服。恰逢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即位成为燕惠王。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曾和乐毅有不愉快,等到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听说了这件事,就对燕国施展反间计,说:“齐国没有被攻下的城池只剩两座了。然而之所以没能早点攻克,是听说乐毅和燕国新王有矛盾,他想联合军队,留在齐国,自己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心的,只是怕燕国派别的将领来。”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了,听到齐国的反间之言,就派骑劫去替代乐毅做将领,并且召回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派人替代自己没安好心,害怕被诛杀,于是向西投降了赵国。赵国把乐毅封在观津,号称望诸君,用尊崇厚待乐毅的方式来震慑燕国和齐国。

齐国的田单后来和骑劫交战,果然设下计谋欺骗燕军,最终在即墨城下打败了骑劫,接着辗转作战,追逐燕军,向北一直追到黄河边上,把齐国失去的城池全部收复了,又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进入临淄。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替代乐毅,因为这个缘故导致军队被打败,将领被杀,失去了已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担心赵国任用乐毅,趁着燕国疲弱来攻打燕国。燕惠王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并且向他表示歉意说:“先王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打败齐国,为先王报了仇,天下人没有不被震动的,我怎么敢有一天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恰逢先王去世,我刚刚即位,身边的人误导了我。我派骑劫替代将军,是因为考虑将军长期在外征战辛苦,所以召回将军暂且休息,商议国事。将军误听了别人的话,以为和我有了矛盾,就抛弃燕国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又用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待将军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中写道:

我没有才能,不能遵奉您的命令,来顺从您身边那些人的心意,我怕那样会损害先王的英明,也对您的仁义名声有损害,所以逃走归附了赵国。现在您派人来数落我的罪过,我担心您身边的侍从不能明察先王当初重用厚待我的缘由,也不清楚我侍奉先王的心意,所以冒昧地用书信来回复您。

我听说贤明圣德的君主不会把俸禄随意赏给亲近的人,而是对功劳多的人给予奖赏,对有才能胜任职务的人给予官职。所以能考察才能然后授予官职的,是成就功业的君主;能依据品行来结交朋友的,是能树立名声的贤士。我私下观察先王的举动,看到他有超越当世君主的志向,所以我凭借魏国使者的身份,得以到燕国被先王考察。先王过分抬举我,把我安置在宾客之中,又让我位居群臣之上,不与宗室长辈和大臣们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私下里都不清楚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只认为遵奉命令、接受教导,或许能侥幸不犯错,所以接受任命而没有推辞。

先王命令我说:“我对齐国有着深深的怨恨,不考虑燕国力量的弱小,想把向齐国复仇作为头等大事。”我说:“齐国,有着霸主之国遗留的基业,而且有多次战胜的余威。他们熟悉军事,擅长作战。大王如果想要讨伐它,一定要和天下各国共同谋划。要和天下各国共同谋划,没有比联合赵国更好的办法了。而且淮北、宋地,是楚国、魏国想要得到的地方,赵国如果答应并联合四国一起攻打它,齐国就可以被大破。”先王认为我说得对,就准备好符节派我南下出使赵国。我完成使命回来后,燕国就出兵攻打齐国。依靠上天的保佑和先王的神威,黄河以北的燕国军队跟着先王开到济水边上。济水边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打齐国,大败齐军。精锐的部队长驱直入,攻到齐国都城。齐王逃走,逃到莒城,仅仅保住了性命;齐国的珍珠美玉、金银财宝、车辆铠甲、珍贵器物全都被收入燕国。齐国的祭器被摆放在燕国的宁台,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燕国原先被齐国掠走的旧鼎又回到了燕国的宫殿,蓟丘的植物被种植到了汶水一带的竹林里,从春秋五霸以来,没有谁的功绩比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心愿得到了满足,所以划分土地封赐给我,使我能和小诸侯国的国君相比。我自己私下里都不清楚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只认为是遵奉命令、接受教导,或许能侥幸不犯错,所以接受任命而没有推辞。

我听说贤明圣德的君主,建立的功业不会被废弃,所以能记载在史册上;有先见之明的贤士,名声一旦树立就不会被毁掉,所以能被后世称道。像先王这样报了仇雪了耻,消灭了强大的万乘之国齐国,收缴了齐国八百年积累的财富,等到他去世的时候,他的教诲还没有衰微,执政办事的大臣们遵循法令,谨慎对待庶子们,恩泽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这些都可以用来教导后世。

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善于开头的人不一定善于结尾。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的足迹远至楚国郢都;吴王夫差却不认同伍子胥的看法,赐给伍子胥一个皮囊,把他装在里面扔到江里淹死了。吴王不明白伍子胥先前的建议可以帮助他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江了也不后悔;伍子胥没能早点看清君主的器量不同,所以落得个被扔到江里的下场也没能改变什么。

使自己免遭灾祸,又能彰显先王的功绩,这是我最好的选择。遭受诋毁和侮辱,败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最害怕的事。面临不可预测的罪名,企图侥幸谋取私利,从道义上讲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了也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自己的国家,也不会为自己洗刷名声。我虽然没有才能,但多次受到君子的教诲。我担心您身边的侍从亲信偏听偏信身边人的说法,不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之人的行为,所以冒昧地写信给您,希望您能留意看一看。

于是燕王又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也时常往来于燕国和赵国之间,燕、赵两国都把他当作客卿。乐毅最后在赵国去世。

乐间在燕国住了三十多年,燕王喜采用他的相国栗腹的计策,打算攻打赵国,就询问昌国君乐间的意见。乐间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打仗的国家,那里的百姓熟悉军事,不可以去攻打它。”燕王不听劝告,于是去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迎击,在鄗地大败栗腹的军队,俘虏了栗腹、乐乘。乐乘是乐间的同宗族人。于是乐间逃到赵国,赵国接着就包围了燕国。燕国只好重重地割让土地给赵国求和,赵国这才解围撤军。

燕王悔恨没有听从乐间的建议,乐间已经在赵国了,燕王就给乐间写信说:“商纣王的时候,箕子不被重用,他却不停地犯颜直谏,希望纣王能听从;商容得不到任用,自身遭受屈辱,也希望纣王能改变。等到民心已经丧失,连监狱里的囚犯都自己跑出来了,然后这两个人才隐退。所以纣王背负着像夏桀一样残暴的恶名,而这两个人却没有失去忠诚贤圣的名声。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尽到了自己的忧患之心。现在我虽然愚笨,但不像纣王那样残暴;燕国的百姓虽然有些混乱,但不像商朝的百姓那样严重。家里有话,不互相倾诉,却去告诉邻里,这两种做法,我认为您不该采取呀。”

乐间、乐乘怨恨燕国不听从他们的计策,两人最终留在了赵国。赵国封乐乘为武襄君。

第二年,乐乘和廉颇率领赵军包围燕国,燕国送上厚礼求和,赵国这才解围撤军。过了五年,赵孝成王去世。赵襄王派乐乘替代廉颇。廉颇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逃亡到魏国。此后十六年,秦国灭掉了赵国。

此后二十多年,汉高祖经过赵国,问道:“乐毅有后代吗?”有人回答说:“有个叫乐叔的。”汉高祖就把乐叔封在乐卿,号称华成君。华成君是乐毅的孙子。而乐氏家族中有乐瑕公、乐臣公,赵国将要被秦国灭掉的时候,他们逃到了齐国的高密。乐臣公擅长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在齐国很有名气,被称赞为贤德的老师。

太史公说:当初齐国的蒯通以及主父偃读到乐毅回复燕王的书信时,没有不放下书而落泪的。乐臣公学习黄帝、老子的学说,他的宗师号称河上丈人,不知道河上丈人出自哪里。河上丈人教导安期生,安期生教导毛翕公,毛翕公教导乐瑕公,乐瑕公教导乐臣公,乐臣公教导盖公。盖公在齐国的高密、胶西一带讲学,是曹参相国的老师。

昌国君乐毅忠诚正直,是一般臣子所比不上的。他联合五国军队,使济水西边成为废墟。燕王受到离间,只能空对着乐毅的回信。义士慷慨激昂,贤明的君主敬重贤才。乐间、乐乘相继为将,美好的风范始终不变。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斗罗之金鳄 镇妖博物馆 诡秘之主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军工科技 重生之武道复苏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重回1982小渔村 网游之修罗传说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恶魔军官,放我走!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花都太子 踏星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父可敌国 
最近更新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大明抄家王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重生大明1635 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娇小玲珑的芈瑶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梦回西晋娶女帝 大夏镇远侯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答题:从始皇开始 妖皇 - 答题:从始皇开始txt下载 - 答题:从始皇开始最新章节 - 答题:从始皇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