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回到明朝当王爷 长嫡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超能进化 大清隐龙 凡人歌 赤色黎明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章 秦始皇如何应对天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秦始皇三十六年的时候,天空出现了一个罕见的天象,叫做“荧惑守心”。这里的“荧惑”和“心”都是天上的星星的名字,荧惑指的是火星,而心则指的是心宿星,它们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天空中特定的位置,被认为是不吉之兆。就在这一年,东郡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怪事,一颗流星从天而降,落地后变成了一块石头。更奇特的是,这块石头上竟然有字迹,看起来就像是有人故意雕刻上去的一样。人们仔细辨认后,发现那字迹写的是“始皇帝死而地分”,一共七个字。虽然这件事听起来很神奇,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它似乎并没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安全或稳定,所以有些人可能觉得没必要上报给朝廷知道。然而,秦始皇是个非常谨慎且权力欲极强的皇帝,他之前已经下过命令,要求地方上的官员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必须如实上报给他,不得有任何隐瞒。因此,当东郡的郡守确认了这块怪石的奇异之处后,尽管他可能也觉得这事有些微妙,但最终还是不敢违背秦始皇的命令,只能将此事上报给了朝廷。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地说:

“什么怪石头!这肯定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刁民在诅咒我,故意在石头上刻字。不派人去彻底查清楚,怎么能惩治这些奸邪之徒呢!”

说完,他立刻下令派遣御史(皇帝的特使,负责监察和调查)迅速前往东郡,严格追究此事。御史接到命令后,立刻动身,快马加鞭地赶往东郡。到达后,他们询问了石头旁边的居民,但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这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刻过字。然而,御史们为了完成任务,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手段,对居民进行了多日的拷问,但始终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真实供词”。无奈之下,御史只好派人紧急回京,向秦始皇报告调查无果的情况。但令人震惊的是,秦始皇的愤怒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变得更加狠毒。他当天就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将石头旁边的所有居民全部处死,并且还要将那块怪石销毁,以绝后患。御史遵照着秦始皇的命令行事,结果又害惨了许多无辜的百姓,他们被无辜地处死,身体与头颅分离,场面惨不忍睹。同时,那块被认为带有不祥之兆的石头也被投入烈火中焚烧,最终化为了泥沙,彻底消失。御史完成任务后,返回京城向秦始皇复命。然而,秦始皇对于“死”这个字眼仍然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尽管他已经下令将那块石头销毁得无影无踪,但心中依然无法释怀,总是感到闷闷不乐。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他命令宫中的博士们各自创作歌颂仙人、真人的诗歌,一共写了好几首。这些诗歌的内容无非都是围绕着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等主题,充满了对超脱生死、追求永恒的向往。秦始皇将这些诗歌交给了宫中的乐师们,让他们将这些诗句谱写成曲子,用管弦乐器来演奏。每当他外出巡游或者感到心情烦闷的时候,就会让乐师们演奏这些歌曲,用音乐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这种做法虽然显得有些荒唐和无聊,但也反映了秦始皇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

秋天时节,一位从关东地区返回的使臣,在途经华阴、穿越平舒道时,突然遇到了一位陌生人。这位陌生人手中拿着一块玉璧,递给了使臣,并对他说:

“请帮我把这块玉璧转交给滈池君,并告诉他,今年祖龙将会死去。”

使臣听到这番话后,感到非常惊愕和不解,想要进一步询问详情,但那位陌生人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使臣感到既惊讶又困惑。使臣低头查看自己手中的玉璧,发现它仍然完好无损地握在手中,并没有因为陌生人的消失而丢失。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原因,于是决定返回京城,将此事上报给秦始皇。秦始皇在听到使臣的汇报后,立即取过那块玉璧仔细端详。他发现玉璧上并没有任何异常之处,便一边轻轻地抚摸着它,一边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对使臣说:

“你在华阴遇到的那个人,很可能是华山脚下的山鬼。山鬼能有多少智慧和见识呢?就算它们稍微有些知觉,也不过是知道些眼前的事情罢了。它们所说的预言,最多也就只能预测到一年之内的事情,哪里值得我去相信和担忧呢?”

使臣感到气氛凝重,不敢再多说一句话,默默地退了出去。秦始皇则独自陷入沉思,他自言自语道:

“‘祖龙’这两个字,到底蕴含着什么意义呢?人并非祖宗的直接延续,那么我们的身体从何而来呢?或许,‘祖’这个字应该理解为‘始’,代表着起源或开始;而龙是君王的象征,难道这真的预示着某种命运将应验在我身上吗?”

但转念一想,他又自我安慰道:

“‘祖龙’可能只是在说我的祖先吧,我的祖先也曾是王者,但他们早已离世。这种无稽之谈,我何必去理会它呢?”

随后,秦始皇将手中的和氏璧交给了御府,让那里的官员保管。御府中的守吏接过璧后,仔细一看,惊讶地发现这竟是御府多年前的旧物。他记得很清楚,在二十八年前的一次东巡渡江时,秦始皇曾将这块璧投入江中,作为祭祀神灵的贡品。如今,这块璧却奇迹般地出现在了这里,让他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秦始皇听了太卜的汇报后,心中的疑虑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重了,他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为了寻求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只好召来太卜,让他进行一场虔诚的占卜,希望能通过占卜来辨明未来的吉凶祸福。太卜接受了任务,他恭敬地向神灵祷告,然后按照古老的占卜方式,通过观察龟甲的裂纹来预测未来。他同时参考了《连山》、《归藏》和《周易》这三部被世人尊称为“三易”的经典着作,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准确的解读。然而,占卜的结果和经典中的辞义大多深奥难懂,太卜自己也未能完全理解清楚。面对这样的结果,太卜感到有些为难。他知道直接告诉秦始皇占卜的具体含义可能会让他不悦,尤其是如果其中包含了不吉的预兆。于是,他巧妙地选择了迎合秦始皇心意的回答,说道:

“从占卜的结果来看,出游和迁徙都是可以考虑的,但相比之下,迁徙似乎更为吉利。”

这样的回答既避免了直接说出可能让秦始皇不悦的内容,又给了他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秦始皇心里暗自琢磨着:

“我作为皇帝,当然可以自由出游,巡视天下,但迁徙这样的大事,我却不能轻易为之,毕竟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百姓们呢,他们可以被迁徙以平衡各地的人口和资源,但他们却不能随意出游,因为那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生计。既然如此,我何不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我出游巡视,同时安排百姓迁徙,这样我们双方都有所行动,或许能够带来好运,避开灾祸。”

然而,秦始皇又想起了那个让他心有余悸的山鬼预言,说是他今年可能会遭遇不测。这让他不禁担忧起来:

“如果我真的出游了,会不会真的像预言中说的那样,遭到他人的暗算或者不幸呢?”

为了保险起见,秦始皇决定先在今年内将百姓迁徙到安全的地方,比如河北的榆中地区,等过了这个可能充满危险的年份,他再安心出游巡视,这样就应该可以无忧无虑了。于是,秦始皇颁布了一道诏令,命令将内地的三万户百姓分批迁徙到河北榆中。这些百姓本来过着平静的生活,突然接到这样的命令,要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亲人朋友,扶老携幼,踏上艰辛的迁徙之路。他们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但却又不得不遵从皇帝的旨意。这种不幸的遭遇,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和艰辛,按照皇帝的命令,踏上了迁徙的征途。

秋天结束,冬天到来,转眼间就到了年底的腊月时节。秦始皇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致命,因此他选择深居简出,尽量避免外出和劳累。他这样静心修养了好几个月,奇迹般地,病情并没有再发作,他得以平安地度过了这个年。当正月过去,按照夏历(也就是农历)来算,其实已经是十月份了。秦始皇此时感到身心舒畅,之前因病而感到的惊慌和恐惧已经完全消失。于是,他心情大好,决定下诏书开始外出巡游。这次巡游,秦始皇没有重复之前的路线,而是选择了向东南方向进发。他准备了隆重的仪仗和车驾,但决定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在都城负责治理和守卫。原本的计划是让最小的儿子胡亥与冯去疾一同留在都城,但胡亥已经二十岁了,是个小伙子了,他很想跟随父亲出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于是,他向父亲提出了请求,希望能以随侍的身份一同前往。秦始皇非常疼爱胡亥,看到他既有孝心又充满好奇,便高兴地答应了胡亥的请求,让他跟随自己出游,坐在自己的车驾旁边一同出了都城。至于随行的侍从人员,实在是太多了,无法一一细说。但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了。这两位都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他们陪伴在秦始皇的左右,负责协助处理各种事务,确保这次巡游的顺利进行。

赵高是个宦官,他在皇宫里工作,为人十分狡猾,很会察言观色,揣摩皇帝的心思。他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记忆力超强,对秦朝的法律法规了如指掌,甚至连最复杂的刑罚条款都能倒背如流。秦始皇在处理政务时,经常需要查阅案卷,遇到涉及刑罚判决的地方,有时候也会拿不准主意。但只要赵高在旁边稍微一提示,给出的建议总是那么合乎律法。秦始皇因此对赵高大加赞赏,认为他判断力强,见识独到,才华出众。于是,他对赵高的信任逐渐加深,最后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这可是个不小的官职。更让赵高得意的是,秦始皇还让他负责教导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并参与一些诉讼案件的判决。但胡亥年轻不懂事,又是皇帝宠爱的儿子,哪里能静下心来钻研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呢?所以,每当有案件需要审理时,胡亥总是把责任推给赵高,让他全权处理。赵高对秦始皇的性格了如指掌,每当处理刑事案件时,他总是用严厉的言辞来审问犯人,即便犯人犯的并不是什么大罪,他也能说得好像他们罪该万死一样。同时,他还很会讨好胡亥,引诱他沉迷于各种享乐之中。因此,秦始皇和他的儿子胡亥,都认为赵高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然而,赵高的野心却日益膨胀,他开始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玩弄法律条文于股掌之间。但好景不长,他的这些不法行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而且消息还传到了秦始皇那里。秦始皇非常生气,他命令参谋大臣蒙毅去审讯赵高的罪行。蒙毅是个公正无私的人,他严格按照罪行来判定赵高的处罚,认为他应该被处死。但秦始皇却对赵高心生怜悯,念及他以前的勤勉和机敏,最终决定赦免他的死罪,并恢复了他的官职。然而,这个决定却像是设置了一个机关,为后来埋下了无尽的祸患。因为赵高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教训而改过自新,他依然跟随着秦始皇和胡亥巡游。作为一个宦官,他本应该安分守己,但他却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秦始皇这次决定巡游东南,他的队伍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云梦地区。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途中,他们经过了九嶷山。秦始皇得知这座山上留有古代圣君舜的陵墓,便停下脚步,遥望山陵,进行了庄重的祷告和祭祀。这一举动让人有些意外,因为在此之前,他曾因不满湘山祠的某些事情而大发雷霆,甚至下令砍伐山上的树木,将山染成了红色。那么,这次他为什么会选择祭祀舜帝呢?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有秦始皇自己清楚。祭祀完舜帝后,秦始皇一行人继续南下,渡过长江,经过了丹阳,最终进入了钱塘地区。当他们来到浙江边上时,恰逢江上大潮,风浪汹涌,形势十分险恶。为了安全起见,秦始皇决定改变原定路线,向西绕道而行,多走了大约一百二十里的路程。经过这番周折,他们终于从一处较为平静的水域成功渡过了江流。渡过江流后,秦始皇一行人前往会稽山。在那里,他们祭祀了大禹的陵墓,以纪念这位古代治水英雄的丰功伟绩。同时,秦始皇还遥望南海方向,进行了祭祀和祷告,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按照以往的惯例,秦始皇在巡游过程中会立石刻颂自己的功绩和德行。这次也不例外,他在会稽山上刻制了一块石碑,并在上面撰写了颂扬自己功绩的文字。这些文字内容大意是:秦始皇的功业辉煌,他成功地平定了天下,使得四海之内归于一统。他的德行和恩惠深远长久,为后世所传颂。在他统治的三十七年里,他亲自巡视全国,足迹遍布远方,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当他登上会稽山时,他宣布要考察并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而百姓们也都以恭敬而庄严的态度迎接他的到来。群臣们纷纷颂扬秦始皇的功绩,追溯他开创基业的点点滴滴,并感激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高尚之士。秦始皇以圣明的姿态治理国家,他刚刚即位时便着手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文,使得过去的陈规陋习得以清除,正义和公正得以彰显。他首先确立了法律的规范,明确了各个职位的职责,从而为国家建立了稳定的秩序。然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六国诸侯各自为政,他们贪婪暴虐、傲慢无礼,率领着各自的军队扩张势力。他们暴虐无道,依仗着自己的实力而骄横跋扈,频繁地挑起战争。他们暗中勾结,派遣间谍使者,企图通过合纵连横来对抗秦国。他们的行为不仅阴险狡诈,而且内外勾结,不仅内部纷争不断,还频繁地侵扰边境,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祸患。但是,秦始皇以正义的威力诛灭了这些暴徒和乱贼,平息了天下的纷争。他的圣德广被天下,无论是天地的四方还是六合之内,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下。他统一了天下,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兼听则明,处理各种事务得心应手,使得远近各地都得以清明治理。他善于治理国家,能够合理地安排各种事物,注重考察事实真相,并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名分和地位。他打破了贵贱的界限,让善恶得以分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没有任何隐瞒和掩饰。他提倡节俭和宣扬道义,对于那些不守妇道、背叛丈夫的女子给予了严厉的惩罚。同时,他也注重维护社会的纯洁和忠诚,设立了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禁止淫乱行为的发生。他规定如果丈夫行为不端,那么可以依法处置;而如果妻子逃跑改嫁,那么她的孩子将不得认她为母。这些规定使得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人们都变得廉洁清正。在秦始皇的治理下,社会得到了大治和洗涤,天下人都遵循着他的法度和规范。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勤勉努力,都顺从着他的命令和教诲。百姓们也变得修洁自好、乐于遵守共同的规则和标准,共同维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后来的人们都尊敬并遵守着秦始皇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永不动摇。随行的臣子们也都纷纷颂扬着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并请求将这段历史镌刻在这块石碑上,以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位伟大君主的英明领导和光辉业绩。

在石碑树立完毕后,秦始皇并没有在当地多做停留,他随即起驾北归。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吴郡,并从江乘这个地方渡江,之后前往海边,最终抵达了琅琊。到达后,秦始皇立刻传召了方士徐巿,询问他是否已经成功求得了仙药。然而,徐巿这些年其实只是以寻找仙药为借口,每年从朝廷领取大量的费用,这些费用多得已经数不清了。他并没有真正去寻找不死药,而是逍遥自在地在海上漂泊。这次突然接到秦始皇的召见,他知道自己无法交差,但幸运的是,他非常擅长言辞和辩解。见到秦始皇后,徐巿开始编造他的“航海奇遇”。他说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在海上航行,多次接近蓬莱仙岛,但每次都因为海中的大鲛鱼作怪而无法成功登岛。这些大鲛鱼在海中掀起巨浪,阻挡了他们的船只,使得他始终无法上山求取仙药。接着,徐巿又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表示,蓬莱的仙药并非不可得,只是必须先除掉海中的大鲛鱼。而要除掉这些鲛鱼,就需要挑选一批精通弓弩的勇士,与他们一同乘船前往。一旦在海上发现鲛鱼的踪迹,就可以立即用弓箭进行连续射击,将其射杀。秦始皇听了徐巿的汇报后,非但没有责怪他欺骗自己,反而还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行动。他精心挑选了几百名射箭技艺高超的勇士,让他们陪同自己的御舟,一同前往海上射杀那些阻碍求仙之路的大鱼。这固然是因为秦始皇内心极度渴望长生不老,对求仙之事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因此容易轻信他人之言,但也与他之前的一个梦境有关。在梦中,秦始皇与海神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战,但遗憾的是他并未能取得胜利。在梦中,他清晰地看到了海神的样子,发现其外形竟然与普通人并无二致。这个梦境让秦始皇深感不安,他醒来后立即召见了宫中的博士们询问此事。博士们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心意,便编造了一套说辞。他们告诉秦始皇说,水中确实有神灵存在,但这些神灵并不容易被人见到。而且,他们通常会用大鱼或鲛龙等海中巨兽来作为自己的代表或候验之物。现在陛下您对神灵的祭祀如此恭敬虔诚,却仍然有恶神在暗中作祟阻挠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他们建议应该设法驱除这些恶神,以便能够顺利见到善神并得到其庇佑。然而,这些博士们的回答其实都是在捣鬼。他们知道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追求神仙之道的心情非常迫切,因此便利用这一点来编造谎言、欺骗他。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心意、获取他的信任和宠信罢了。秦始皇原本对徐巿的话还半信半疑,但当他听到徐巿的描述与博士们的解释不谋而合时,他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迷信之中。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领数百名精通弓弩的勇士,前往海上,他要亲眼见证并指挥这场与“海神”的较量,以决出谁才是真正的海域之王。然而,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十分愚蠢的。秦始皇一行人从琅琊出发,向北航行至荣成山,一路上他们航行了数十里,但海面却异常平静,既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鱼,也没有鲛龙的踪迹。他们继续前行,直到抵达之罘这个地方时,海面上终于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鱼。这条鱼扬起鱼鳍,在海面上时隐时现,它那巨大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清晰可见。看到这一幕,船上的弓弩手们立刻紧张起来,他们齐刷刷地站在船头,准备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当大鱼再次浮出海面时,弓弩手们没有丝毫犹豫,他们纷纷施展出自己的射箭技艺,向大鱼射去。一时间,箭如雨下,纷纷射向大鱼。很快,海面上就漂浮起了血水,那条大鱼身上也中了许多箭伤,它痛苦地挣扎着,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缓缓地沉入了海底。看到大鱼被射死,所有的弓弩手都欢呼雀跃起来,他们立刻向秦始皇报告了这个好消息。秦始皇也早已目睹了整个过程,他指着那条沉入海底的大鱼说:

“这就是那个作祟的恶神!现在我已经把它射死了,从此以后我就可以安心了。”

于是,他满怀信心地命令徐巿再次出海求药,希望这次能够成功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穿越1942有空间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逍遥人生 混沌神王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抗战之血肉丛林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踏星 超维术士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回到明末当帝王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雷武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古今名人记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