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首页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驿路星辰 盛唐日月 狂妃很彪悍 清末之帝国崛起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秦王政的决断力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樊於期四处散发那份声讨的文书。秦国的百姓中,很多人早就听说过吕不韦将怀有身孕的妾室献给先王的事情,当他们看到檄文中提到的“怀孕奸生”等指控时,便深信不疑。虽然他们因为害怕文信侯吕不韦的权势,不敢直接参与反叛,但心中也不免生出观望和动摇的情绪。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景象,彗星先是在东方出现,随后又出现在北方和西方,占卜的人根据天象预言国内即将发生战乱,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和不安。樊於期趁机利用这一时机,将屯留及周边附属县里的年轻力壮者全部组织起来,编入军队,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他率军攻下了长子、壶关等重要城池,兵势越来越强盛。而另一边,张唐得知长安君已经反叛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连夜赶路,星夜兼程地前往咸阳向秦王政报告这一紧急情况。秦王政看到那份声讨自己的文书后,愤怒不已,立即召见了他尊称为尚父的吕不韦商议对策。吕不韦沉稳地分析说:

“长安君还年轻,他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胆量和能力来策划这样的反叛行动,这一定是樊於期在背后搞的鬼。樊於期这个人虽然勇猛,但缺乏谋略,只要我们派出军队,他很快就会被擒获的,所以大王您不必过于担心。”

于是,秦王政听从了吕不韦的建议,任命王翦为大将军,桓齮、王贲为左右先锋,率领十万大军前往讨伐长安君和樊於期。

蒙骜与庞煖两军对峙已久,蒙骜一直在等待长安君的接应,但迟迟没有等到。正当他感到疑惑不解时,突然接到了那份声讨长安君的檄文。看完檄文后,蒙骜大惊失色,他自言自语道:

“我与长安君本是同僚,共同为秦国效力。如今我攻打赵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而长安君却在这个时候反叛,我怎能逃脱罪责呢?如果不立即调转方向,平定这个逆贼,我又如何能够自证清白呢?”

于是,蒙骜果断决定撤退,并将军队分为三队,自己亲自率领一队负责断后,以确保全军能够安全撤离。他命令军队缓缓而行,以防敌军突袭。而另一边,庞煖得知秦军有撤退的迹象后,立即派遣探子去打探消息。得知秦军确实在撤退后,他精选了三万精兵,并派遣扈辄率领他们从小路悄悄埋伏在太行山深处的密林之中。庞煖对扈辄说:

“蒙骜是位老将,他一定会亲自断后,以确保全军安全。我们要等他的军队大部分通过后,再从后面发动突袭,这样才能确保全胜。”

蒙骜见前军顺利撤退,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便放心地继续前进。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的赵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蒙骜见状,立即与扈辄交战。双方激战良久,难分胜负。但就在这时,庞煖率领的主力部队也从后面追了上来。秦军前面的士兵见大势已去,纷纷失去了斗志,开始溃逃。蒙骜虽然身受重伤,但他仍然奋力杀敌,亲手斩杀了数十名敌军士兵。他还亲自拉弓射箭,一箭射中了庞煖的肋骨。然而,此时蒙骜已经被赵军团团围住,乱箭如雨点般向他射来。最终,这位秦国的名将倒在了太行山下,壮烈牺牲。庞煖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被蒙骜射中的箭伤所困扰。他率军班师回朝后不久,也因箭伤不愈而去世。

当张唐、王翦等率领的秦军抵达屯留城下时,长安君成峤感到极度恐慌。樊於期见状,便对成峤说:

“王子,如今您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就像骑在虎背上一样,无法再回头了。更何况,我们集合了屯留及周边三座城池的兵力,总数不少于十五万。如果我们背靠城池,与敌军决一死战,胜负还未可知,您又何必过分担忧呢?”

说完,樊於期便下令军队在城下列好阵势,准备迎敌。王翦也率领秦军列阵相对,他直视着樊於期,质问道:

“国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的,你竟然要引诱长安君来造反?”

樊於期在车上微微欠身,回答道:

“秦王政实际上是吕不韦与太后私通所生的孩子,这件事虽然秘而不宣,但又有谁不知道呢?我们这些人世世代代都受到国家的恩泽,又怎能忍心看到嬴氏家族的江山被吕氏家族所篡夺呢?长安君是先王的正统血脉,我们理应拥立他为王。将军,如果您还念及先王的恩德,就请与我们一同起义,杀向咸阳,诛杀那个淫乱朝政的吕不韦,废黜伪主秦王政,然后扶立长安君为王。这样一来,您不仅能保住自己的封侯之位,还能与我们一同享受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一件美事吗?”

王翦严厉地说道:

“太后怀孕十月,才生下了现在的秦王,这充分证明了他是先君的亲生儿子,无可置疑。而你却在此编造谣言,污蔑君王,企图挑起灭门之祸,更用花言巧语来掩饰你的罪行,动摇军心。待你落网之时,定将你碎尸万段!”

樊於期听后勃然大怒,瞪大眼睛,大声咆哮着,挥动着手中的长刀直冲向秦军。秦军士兵们被他的勇猛所震慑,纷纷溃退,无人能挡。樊於期在战场上左冲右突,如同在无人的战场上自由驰骋。王翦见状,迅速指挥军队对樊於期进行包围。然而,樊於期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多次斩将突围而出,秦军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当天傍晚,双方各自收兵回营。王翦将军队驻扎在伞盖山,心中暗自思考:

“樊於期如此勇猛善战,急切之间难以收服,我们必须用智谋来对付他。”

于是,他向帐下的将领们询问:

“有谁与长安君相识?”

这时,一位名叫杨端和的末将站了出来,他来自屯留,并自称曾在长安君门下做过门客。王翦听后,便对杨端和说:

“我想写一封信给你,请你帮我送给长安君,劝他早日归顺朝廷,以免自取灭亡。”

杨端和有些为难地问道:

“将军,我该如何进入城中呢?”

王翦想了想,回答说:

“等到两军交锋时,趁着敌军收兵回城的机会,你可以假装成敌军的士兵,混入城中。一旦看到我们攻城攻势猛烈,你便立即去见长安君,那时或许会有转机。”

杨端和领命而去。王翦随即书写了一封密信,封好后交给了杨端和,让他自己去安排行事。接着,王翦又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他召来桓齮,命令他率领一支军队去攻打长子城;同时,他又命令王贲率领另一支军队去攻打壶关城。而王翦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屯留。王翦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通过三处同时攻打,让长安君等人无法集中兵力来应对,从而削弱他们的抵抗力量。樊於期看到秦军的这一部署后,对成峤说:

“现在正是我们利用秦军分兵的机会,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如果长子城和壶关城失守,秦军的势力将会更加强大,到那时我们就更难抵挡了。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争取在这一战中取得胜利。”

成峤因为年纪小且性格怯懦,此刻泪流满面地对樊於期说:

“这件事全是将军您策划的,我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只求您别让我陷入困境。”

樊於期听后,便精心挑选了一万多名精锐士兵,准备开门迎战秦军。然而,王翦并没有硬碰硬,他故意让出一阵,率军退后了十里,驻扎在伏龙山上。樊於期见秦军撤退,误以为自己取得了胜利,便率军返回城中。此时,杨端和已经趁机混入了城中。由于他原本就是屯留人,自然有亲戚愿意收留他并提供住处,这部分情节我们暂且不提。成峤回到城中后,心中仍有些不安,他询问樊於期:

“王翦的军队并没有真正撤退,我们该怎么办?”

樊於期则显得很有信心,他回答说:

“今日交锋,我们已经成功挫伤了秦军的锐气。明日,我们应该倾巢而出,全力出战,务必生擒王翦。然后,我们再直捣咸阳,扶立王子您为君主,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志向。”

王翦率军主动撤退了十里,并命令士兵们深挖沟壑、高筑防御工事,同时派遣士兵分守各处险要地段,严令他们不得擅自出战。接着,王翦又调派了两万军队,前往支援桓齮和王贲,催促他们加快攻势,尽早取得胜利。而樊於期这边,他连续多日都率领精锐部队出城挑战,但秦军却始终坚守不出,不与他对战。樊於期误以为王翦是害怕了,正在考虑分兵去救援长子城和壶关城时,突然有探马飞奔来报:

“报告将军,长子城和壶关城都已经被秦军攻下了!”

樊於期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他立刻下令军队在屯留城外驻扎下来,以此来稳定长安君成峤的情绪,避免他因为担心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这时桓齮和王贲两位将军听说王翦已经将营地迁移到了伏龙山,便率军前来拜见王翦。他们向王翦报告说:

“我们已经成功收复了长子城和壶关城,并已经分兵驻守,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

王翦听后非常高兴,他说道:

“这样一来,屯留的敌人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我们只要能够擒获樊於期,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然而,王翦的话还没说完,守卫营寨的士兵就进来报告说:

“现在有一位名叫辛胜的将军,他奉秦王的命令来到,此刻已经在营寨外面等候。”

王翦连忙将辛胜迎入营帐中,询问他此行的目的。辛胜回答道:

“我这次来有两个任务。一是秦王体恤军士们的辛劳,特地命我带来犒赏和赏赐,以表彰他们的付出;二是秦王对樊於期深恶痛绝,他特别传话给将军您,要求必须活捉樊於期,并由秦王亲手用剑斩首,以解他心头之恨!”

王翦听后,点了点头,说道:

“辛胜将军此来,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于是,他命令将秦王赐下的犒赏物品分发给三军将士,以激励他们的士气。接着,王翦又发布了作战命令。他让桓齮和王贲两位将军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分别埋伏在左右两侧,形成夹击之势。同时,他派遣辛胜将军率领五千人马前去挑战樊於期,而自己则率领大军准备攻城。这样,王翦就布下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准备一举擒获樊於期。

当成峤得知长子城和壶关城都已经失守的消息后,他立刻派人紧急召见樊於期入城商议对策。樊於期赶到后,对成峤说:

“我们现在只能尽快做出决定,与秦军决一死战。如果这一战我们不能取胜,那我们就应该与王子您一起向北逃往燕国或赵国,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讨伐那个伪君主,以此来安定我们的国家。”

成峤听后,点了点头,对樊於期说:

“将军一定要小心行事。”

樊於期回到军营后,不久就收到了哨兵的报告,说秦王新派遣的将军辛胜已经到达,并前来挑战。樊於期听后,轻蔑地笑道:

“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我先去把他解决了。”

于是,他率领军队打开营门,出营迎战辛胜。两军交战了几个回合后,辛胜故意示弱,率军撤退。樊於期见状,便仗着自己的勇猛,率军追击。然而,当他追了大约五里路时,桓齮和王贲两路伏兵突然从两侧杀出,将樊於期的军队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樊於期的军队大败。樊於期急忙率军撤退,但回到城下时,发现王翦的军队已经布满了城下,将城池团团围住。面对这种绝境,樊於期大显神威,他亲自率军拼死突围,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入城中。城中的守军也及时打开城门接应他们入城。然而,王翦并没有放弃攻城,他立即合兵围城,对城池展开了更加猛烈的攻击。为了保卫城池和长安君成峤,樊於期亲自巡城防守,昼夜不息地指挥战斗。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的带领下,城中的守军也士气高昂,誓死抵抗秦军的进攻。

在城中,杨端和眼见局势岌岌可危,便趁着夜色秘密求见长安君成峤,声称有重要机密事情需要面谈。成峤一看是往日自己门下的宾客杨端和,便欣然应允,将他唤入内室。杨端和请求屏退左右侍从,然后低声对成峤说:

“秦国的强大,您是心知肚明的。即便六国联合起来都难以战胜它,您却打算仅凭一座孤城来与之抗衡,这实在是毫无胜算,必将遭遇不幸。”

成峤听后,面露难色,解释道:

“其实,这并非我的初衷。是樊於期告诉我,现在的秦王并非先王所出,是他怂恿我这么做。但我现在也后悔莫及了。”

杨端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樊於期只凭个人之勇,不顾及大局的成败,想要让您去做这种侥幸之事。我们已经向各郡县发出檄文,但却没有人响应我们。而王翦将军的军队正紧紧围攻着我们,一旦城破,您又该如何保全自己呢?”

成峤听后更加焦虑不安,他急切地问道:

“那我该怎么办?我想逃到燕国或赵国去,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对抗秦国,您认为这个主意可行吗?”

杨端和劝诫成峤说:

“关于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的事情,赵肃侯、齐湣王、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等人都曾尝试过,但每次都是刚刚联合不久就又解散了,这足以说明这样的联合是不可行的。六国之中,哪一个国家不畏惧秦国的强大呢?如果您逃到其他国家去,秦国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去责问,那些国家为了自保,很可能会将您绑起来献给秦国,您又怎么能期望活命呢?”

成峤听后,心中焦急万分,他连忙问杨端和:

“那您认为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

杨端和回答道:

“王翦将军也了解到您是受了樊於期的蛊惑才走上这条路的。他特地写了一封密信给我,托我转交给您。”

说着,杨端和将信递给了成峤。成峤接过信,急忙拆开来看。信中大致内容是:

“您身为先王的亲弟弟,地位尊贵,被封为侯爵,本应安享荣华富贵,为何却要听信那些无根据的言论,去做这种危险且不可预测的事情呢?您这样做只会自取灭亡,难道不感到可惜吗?这次起事的罪魁祸首是樊於期,如果您能斩杀他的首级,献到军前,并束手归降认罪,我必定会向秦王保奏,请求他宽恕您的罪行。但如果您犹豫不决,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恐怕会后悔莫及啊!”

成峤看完信后,眼中含泪,感慨地说:

“樊将军是个忠诚正直的人,我怎能忍心杀他呢?”

杨端和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

“您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啊!如果您不能听从我的建议,那么我也只能辞去职务,离开您了。”

成峤连忙拉住杨端和,恳求道:

“请您暂且留下,作为我的伴侣和助手,不要离开我。您所说的话,我会认真考虑的,只是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从容地再想一想。”

杨端和见成峤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嘱道:

“希望您能保守秘密,不要将我所说的话泄露出去。”

成峤连忙点头答应,表示一定会严守秘密。

次日清晨,樊於期驾车急匆匆地来见成峤,他神色凝重地说:

“秦军势如破竹,城中人心惶惶,这座城池恐怕早晚会失守。我愿意陪同王子您一起逃到燕国或赵国,再从长计议。”

成峤听后,面露难色,他忧虑地回应道:

“我的宗族亲人都在咸阳,如果我现在逃到其他国家,他们会接纳我们吗?我对此深感担忧。”

樊於期坚定地回答:

“各国都饱受秦国的暴政之苦,他们怎么会不接纳我们呢?王子您无需太过忧虑。”

两人正交谈间,外面突然传来紧急报告:

“秦军已经逼近南门,要求决战!”

樊於期见状,焦急地催促成峤:

“王子,现在不走,以后就更难脱身了!请您尽快做决定吧!”

然而,成峤却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无奈之下,樊於期只好拿起武器,驾车独自冲出南门,再次与秦军展开了激战。此时,杨端和劝成峤登上城楼观战。在城楼上,成峤目睹了樊於期与秦军的激烈交战。樊於期虽然英勇奋战,但秦军的攻势却越来越猛,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最终被迫败退回城下。他高声呼喊:

“快开门!让我进去!”

然而,就在此时,杨端和却手持宝剑,站在成峤身旁,厉声宣布:

“长安君已经决定全城归降!樊将军,您请自便吧!有谁敢擅自开门,格杀勿论!”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面白旗,上面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降”字。城楼上的士兵都是杨端和的亲戚,他们立刻按照他的指示将降旗竖起。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成峤根本来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降旗升起,自己则只能默默地流泪。樊於期看到这一幕,不禁叹了口气,他失望地摇了摇头,说道:

“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值得我辅佐啊!”

秦国的军队将樊於期重重包围,但由于秦王的命令,他们希望活捉樊於期,因此士兵们没有放冷箭。樊於期勇猛异常,他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朝着燕国的方向逃去。尽管王翦将军全力追赶,但最终还是未能追上樊於期。与此同时,杨端和却背叛了成峤,他命令成峤打开城门,让秦军顺利入城。随后,杨端和将成峤囚禁在公馆之中,并派遣辛胜前往咸阳向秦王报告胜利的消息,同时请示如何处置成峤这位长安君。秦太后得知此事后,心痛不已。她脱下自己的发簪,以此作为象征,代替成峤向秦王请罪,恳求秦王能够赦免成峤的死罪。她甚至还请求吕不韦为她说话,希望能说服秦王改变主意。然而,秦王政却异常愤怒。他认为如果不严惩这些反贼,那么他的亲骨肉都可能会心生叛意。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屯留,命令王翦立即将成峤枭首示众。同时,所有跟随成峤的军吏也都被斩首示众。此外,秦王还下令将屯留城中的百姓全部迁移到临洮地区。为了捉拿樊於期,秦王悬赏重金,表示如果有人能够擒获并献上樊於期,将赏赐五座城池。使者到达屯留后,宣读了秦王的命令。成峤在公馆中听到自己无法获得赦免的消息后,绝望之下自缢身亡。然而,王翦仍然按照秦王的命令,将他的首级砍下并悬挂在城门之上。此次事件导致数万名军吏被杀,屯留城中的百姓也被全部迁徙,城中变得空无一人。这就是秦王政七年发生的事情。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剑来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武师的自我修养 黑铁之堡 逍遥人生 都市花语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霸天武魂 特种兵重生七零 重生过去震八方 超级神医赘婿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 小卫的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txt下载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最新章节 - 华夏演义:朝代更迭的史诗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