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六皇子

杭月狼

首页 >> 大乾六皇子 >> 大乾六皇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秦功 王牌进化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闯红楼 回到明朝当王爷 长嫡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抗日之英雄传奇 抗日之不世军神 南宋第一卧底 
大乾六皇子 杭月狼 - 大乾六皇子全文阅读 - 大乾六皇子txt下载 - 大乾六皇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9章 楚国亡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就在李宪命刘文静全力治理西藏,推动拉萨城建设的同时,一场风暴正在大秦的东部边境酝酿。乾国皇帝李乾坤联合楚国楚王芈启,韩王,以及程国势力,四国联军悄然集结,目标直指秦国东部的门户——函谷关。

朝堂之上,李宪收到边境紧急军报时,眉头深锁。侍卫长急匆匆地进殿禀告:“陛下,四国联军再次来袭,目标明确,是攻打函谷关。函谷关守将请求增援!”

丞相杨安立刻起身,神色凝重:“陛下,函谷关乃我秦国的咽喉重地,若有失,四国联军便能直逼都城。这一次,乾坤联合数国,来势汹汹,恐怕此战非同小可。”

李宪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杀气,沉声道:“他们多次挑衅我大秦,想要将函谷关攻下,但我大秦岂能屡次容忍?”他转身看向杨安与国师瑶光,“爱卿们,有何良策?”

杨安镇定道:“此时,国力对抗已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四国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只要我们守住函谷关,他们将无从突进。陛下,可派遣大将军高顺率陷阵营回防函谷关,以高将军的谋略与陷阵营的勇猛,一定能够固守关隘。”

国师瑶光站在一旁,缓缓开口:“四国联军表面上气势汹汹,但内部分歧重重,各怀鬼胎。若我们能找到他们的裂痕,并利用这些矛盾,便有机会一举击破他们的联盟。”

李宪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他朗声下令:“立即传令高顺,暂停西藏的军务,率陷阵营火速回防函谷关。杨安,你调动东部防线的兵力,确保函谷关不失。瑶光,你负责寻找四国联盟中的矛盾,暗中策动内乱。”

杨安与瑶光齐声领命,迅速开始各自的部署。

与此同时,乾国皇帝李乾坤站在他军帐前,冷笑着俯视地图,手指在函谷关上重重一点:“此次必定要夺下函谷关,直逼长安!我已经与芈启和韩王达成协议,程国也答应出兵相助,只要我们合力攻秦,秦国必定不堪一击!”

楚王芈启点头附和:“没错,函谷关乃秦国的屏障,一旦攻破,秦国门户洞开,我军便可一路南下。”

韩王却眉头微皱,迟疑道:“函谷关易守难攻,若攻城不利,恐怕会损兵折将,陷入不利局面。”

程国的使者也有些不安:“我们程国的兵力有限,若此战不能速胜,我军后方将极易遭到秦国反扑。”

李乾坤大笑道:“不必担心,我们兵力远超秦军,再加上函谷关此时驻守的兵力有限,拿下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正当四国联军开始向函谷关发起进攻时,高顺率领陷阵营迅速回防。他们星夜兼程,最终赶在关键时刻抵达函谷关,立刻与守军会合,稳住了阵脚。

高顺站在城墙之上,望着远处的四国联军,神情冷峻。他身旁的副将问道:“大将军,敌军兵力强大,如何应对?”

高顺微微一笑:“强大?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他们四国联合,背后定有各自的利益争端。我们只需稳住阵地,等待时机,便可一举反击。”

与此同时,国师瑶光派出的密探开始暗中渗透四国联军的营地。她敏锐地察觉到,楚国与程国的合作并不稳固,而韩王对联合攻秦的前景心存疑虑。她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挑拨离间的策略,将一封密信送入程国阵营,暗示楚王打算在攻下秦国后,将程国排挤出战利品的分配中。

几日后,程国的军队开始显露动摇迹象,士气低落,而韩王也迟迟不肯派出主力部队。四国联军的内部裂痕逐渐显现。

就在这时,高顺率领的陷阵营从函谷关突然发动猛烈反击。秦军勇猛无比,陷阵营如疾风骤雨般冲入敌军阵地,所向披靡。四国联军猝不及防,纷纷溃退。而此时,程国与楚国之间的矛盾爆发,程国军队突然撤退,联军内部陷入混乱。

高顺抓住战机,率军全力出击,将四国联军彻底击溃,逼得李乾坤和芈启不得不仓皇撤退。

战后,高顺站在函谷关前,目视着渐渐远去的敌军,心中豪气万丈:“大秦的江山,谁也无法撼动!”

李宪在长安接到捷报时,龙颜大悦:“高顺果然不负众望,朕的江山有他在,固若金汤!”他当即下旨,大力封赏高顺及诸将士,同时加强东部边境的防守,以防再有外敌来犯。

而四国联军的失败,也让乾坤与芈启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敢轻易与秦国交战。

乾国战败后,乾国皇帝李乾坤意识到自己的局势已岌岌可危。四国联军的溃败,不仅让乾国元气大伤,更让大秦的军势如日中天。面对秦国的咄咄逼人,李乾坤不得不选择割地求和。经过多轮谈判,他被迫同意割让乾国重镇蒲阳,以换取大秦的撤军。

蒲阳位于乾国的东部边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不仅是连接大梁都城的战略要地,也是乾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去蒲阳,乾国的都城大梁将暴露在秦军的锋芒之下。李乾坤深知这道屏障一破,乾国将再无安全可言,但在强大的秦军压力面前,他别无选择。

朝堂之上,乾国大臣们个个脸色沉重,宫殿中一片死寂。李乾坤神情凝重,声音低沉:“诸位,朕已决定割让蒲阳,求得秦国撤兵,保全大梁。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乾国丞相满脸愁容,缓缓道:“陛下,此乃无奈之举。虽割让蒲阳为国耻,但眼下我军力不足,若继续抗战,恐怕乾国危矣。”

一名老臣颤声道:“蒲阳乃乾国重镇,失去它,我大梁门户将彻底洞开。陛下,万万不可轻言割让啊!”

李乾坤的脸色阴沉,他深吸一口气,冷冷说道:“朕何尝不知此事关乎国运?然则,大秦的军势已不可抵挡,若不割地求和,乾国恐无生路。”

“但蒲阳之失,必将削弱我朝的根基,陛下务必三思!”另一位大臣急声道。

李乾坤怒拍龙椅,满腔无奈与愤怒:“朕如何不知?但大局已定,朕没有选择!”他站起身,背对众臣,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座危如累卵的大梁城。

最终,乾国朝堂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割让蒲阳的条约被送往大秦,李宪在长安接到条约后,龙颜大悦:“乾国终于不堪一击,蒲阳这座重镇一旦归我大秦所有,便再无势力能挡住我军进攻大梁的脚步。”

丞相杨安赞叹道:“陛下,蒲阳为大梁之屏障,失之,乾国的都城大梁形同虚设,若再有战事,我军必能长驱直入,直取乾国都城。”

李宪微微一笑,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乾国割让蒲阳,意味着他们已失去了最后的防线。接下来,大梁迟早会落入我大秦之手。”他对群臣说道,“传令关宁,命他派人接管蒲阳,同时加强防御。我们要稳扎稳打,不给乾国任何反扑的机会。”

与此同时,李宪还在朝堂上命令高顺:“高顺,你率陷阵营前往蒲阳,协助接管这座战略重镇。朕不希望任何意外发生,必须确保蒲阳稳稳掌控在我大秦手中。”

高顺领命,神情肃然:“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乾国的使者带着割让蒲阳的文书离开长安,心中满是苦涩。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乾国失去了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未来的命运也岌岌可危。

当秦国正式接管蒲阳时,乾国的士兵早已无力抵抗,整座城镇平静地交到了大秦的手中。高顺站在城墙上,远眺着乾国的方向,心中清楚,这座重镇的易手,已经为秦国未来统一中原铺平了道路。

而李乾坤站在大梁城的皇宫中,心情沉重。他明白,蒲阳的失守意味着乾国的衰落,但眼下,他只能祈祷未来还能找到一线生机。

程国和韩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接连战败,最终被秦国彻底吞并。两国的王室子弟皆被迫迁往秦国都城长安,成为政治上的人质,彻底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

长安城中,程国与韩国的王室子弟们居住在被严格监视的宫苑内,他们昔日的荣耀早已不复存在。对于这些曾经的贵族而言,长安虽然繁华,却也意味着永远的囚笼。李宪刻意安排这些王室子弟参加朝廷礼仪和学习,希望通过同化他们,削弱他们对故国的怀念。

与此同时,楚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四国联军中,楚国作为重要一环,曾信心满满地与秦国对抗,然而随着函谷关的溃败和其他盟友的瓦解,楚国大军遭遇了重创。楚王芈启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秦国议和,割让了楚国的都城郢。

郢作为楚国的文化与政治中心,象征着楚国的荣耀。然而,芈启明白,继续顽抗只会导致国家的彻底覆灭。他无奈地将都城郢拱手让给大秦,签订了屈辱的条约。郢被纳入秦国版图,从此成为秦国在南方的重要据点。

楚王芈启面对国土的沦陷,做出了痛苦的决定——东迁至寿春。为保留楚国的王统,他下令将寿春改名为寿郢,试图通过这个新都继续维系楚国的脉络。然而,这一迁都行动被视为国力衰落的象征,楚国的士气和国民的信心大幅下滑。

李宪在长安接到楚国割让郢的消息后,神情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满足:“楚国终究还是不敌我大秦,郢入我手,南方局势将一片开阔。”

丞相杨安上前道:“陛下,楚国虽然迁都寿春,但以如今楚国的形势,恐怕他们再难有复兴的机会。”

李宪微微颔首,沉声说道:“芈启此举无异于苟延残喘,寿郢终究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楚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只要我们继续稳扎稳打,寿郢也迟早会落入我秦国掌控。”

国师瑶光则提醒道:“陛下,虽然楚国东迁,但寿郢地处长江流域,水路纵横,易守难攻。楚王若依托地形固守,恐怕还需费一番周折才能彻底平定。”

李宪听后,冷静分析道:“瑶光所言有理。楚国依江而居,确实是天然的屏障。但他们已经丧失了斗志,我们只需待时而动,待其内外交困时再发动致命一击。”

他随即下令:“传旨,马骧与鲁统加强南方防御,尤其是郢地的建设和稳固。同时,命国库拨银百万,协助修缮郢中的宫殿与城防。寿郢的威胁不日将除,但我们必须步步为营,不可轻敌。”

马骧、鲁统领命,立即部署郢城的改造与防守。至此,秦国进一步巩固了在南方的统治基础,郢成为了秦国在南方的战略中心,而楚国的迁都寿春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无法改变秦国逐步扩张的事实。

芈启则在寿郢遥望着西方的旧都,心中充满苦涩。他明白,楚国的未来已经难以挽回,而寿郢只是他为保住王权的最后一搏。

楚王芈启迁都寿郢后,表面上试图稳固楚国的残余势力,但内心深知,楚国的局势已如风中残烛。寿郢虽然依江而建,地理条件优越,但国力大损的楚国再也无法与大秦抗衡。尽管如此,芈启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召集剩余的将领,密谋一场反攻,试图通过江河天险抵挡大秦的进一步侵略。

一天深夜,寿郢的王宫中,芈启召集了几位亲信重臣和将领,共议国策。

芈启眉头紧锁,沉声问道:“诸位,眼下我楚国已退至寿郢,秦军随时可能南下。你们可有良策助我楚国再度崛起?”

楚国大将冯崇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大王,寿郢虽非旧都,但依托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若能团结江东士族和各地百姓,或可凭借地势与秦军周旋。”

丞相吕从也附和道:“大王,冯将军所言甚是。寿郢地势险峻,加之长江为天然屏障,只要我们加强防御,秦军难以轻易攻下寿郢。而且,江南地大物博,若我等固守不战,秦国也难以持久。”

芈启听后,稍显宽慰,点了点头:“不错,寿郢虽小,但我楚国子民尚在。只要我们稳住阵脚,或可待秦国内乱时,伺机反攻。”

然而,另一位沉默许久的老将郑钧缓缓开口:“大王,固守虽能保一时,但终非长久之计。秦国势大,吞并了程国、韩国,郢城也已落入其手。我们若无强援相助,恐怕难以支撑到那时。”

芈启皱眉道:“你的意思是?”

郑钧答道:“大王,可向东方的吴国求援。吴国虽小,但水军强盛,且与秦国关系并不友好。若我们能与吴国结盟,秦国的扩张之路将被阻断,甚至可能将其军力牵制在两线作战之中。”

芈启思索片刻,点头赞同:“郑将军此计可行。我楚国与吴国素无深仇,结盟倒是有可能。传令,速派使者前往吴国,商议联手抗秦之事。”

然而,楚国内部的动员并不能改变秦国的扩张步伐。与此同时,长安城中,李宪正与群臣谋划下一步的南下攻势。

李宪在朝堂上对文武百官说道:“楚王芈启迁都寿郢,意图以江河天险守国。但朕意在一统天下,岂能容许他负隅顽抗?诸位,谁有良策平定寿郢?”

丞相杨安率先开口:“陛下,楚国虽依江而守,但若我们控制了长江水路,楚国再无险可倚。臣建议,派遣水师先行封锁长江,切断楚国的外部援助与粮草供给。”

国师瑶光也微笑着补充道:“楚国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若能出奇制胜,以水师封锁其国,接着陆军突袭,寿郢不战自溃。况且,朕还听闻楚国欲联吴抗秦,然吴国地小,尚不足为虑。”

李宪闻言大笑:“好!楚国已是强弩之末,封锁长江,断其生机,朕必取寿郢!”他当即下令:“命高顺率陷阵营为先锋,直取寿郢。同时,调水师司马光南下,封锁长江水路,不留任何退路。”

接到命令后,高顺领军南下,与水师联合进攻寿郢。而楚国的水军虽强,但面对秦军的水陆双重夹击,终究难以支撑。长江水路很快被秦国水师封锁,寿郢内的物资供应逐渐枯竭,民心动荡,楚国的防线迅速崩溃。

寿郢城中,芈启站在城墙上,望着已经封锁的长江,眼中满是绝望:“天不佑我楚国!”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不久之后,高顺的军队成功突破寿郢的防线,楚国残余的抵抗力量彻底瓦解。寿郢被秦军攻破,楚国正式宣告灭亡。芈启最终被俘,结束了楚国的历史。

李宪在长安接到寿郢破城的捷报时,龙颜大悦,宣布楚国正式并入秦国版图,至此南方再无敌手。长江以北的诸国,尽数归于秦国掌控。秦国的版图再次扩大,李宪距离他统一天下的宏愿又迈进了一大步。

随后,李宪下令封高顺为南方大将军,节制南方军务,继续稳定新占领的领土,同时加速推进寿郢的城防建设,确保秦国对南方的统治更加稳固。

芈启被俘后,被押解至长安。李宪并没有立即将他处决,而是下令将他囚禁于长安的天牢。天牢阴暗潮湿,铁链叮当作响,墙壁上沾满了岁月的痕迹。芈启独自坐在牢房的角落,眼神复杂,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心中藏着一个秘密,一个关于李宪庶长子李站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他这些年来唯一未曾透露的东西。

芈启原本是秦国的大良造,曾经身居高位,权势滔天。然而,他在朝堂上的一次叛乱失败,导致被秦国追杀。为了逃避追捕,他隐姓埋名逃到了楚国,最终成为楚王,并逐渐崛起。然而他从未忘记那段往事,特别是他与秦国皇贵妃芈月的隐秘关系。

芈月曾是秦国后宫中最得宠的皇贵妃,风华绝代,但她与芈启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在芈启担任大良造期间,他与芈月相识相恋,甚至生下了一个儿子——李站。然而,这个孩子被秘密送入宫中,由李宪认作自己的庶长子。李宪从未知道李站的真正身份,而芈月也带着这个秘密离世。芈启却一直将这个秘密深藏心中,任凭岁月流逝。

被关押在天牢中的芈启时常思索,李站如今已长大成人,成为秦国的未来储君。芈启心中有着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儿子的牵挂与愧疚,也有对李宪的不满和仇恨。他明白,如果李宪得知真相,李站的命运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天,李宪派人来到天牢,看望被俘的芈启。负责监押的狱卒将此事通报后,芈启意识到,或许自己与李宪的终极对决即将到来。尽管他心里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但他依旧在权衡,是否要将这个秘密告知李宪。

几天后,李宪亲自来到天牢探视芈启。天牢的大门缓缓打开,李宪在数名侍卫的簇拥下走进来。芈启抬起头,目光冷峻,但却掩藏不住心中的波澜。

李宪站在芈启面前,凝视着这个曾与他交手多年的对手,淡淡开口:“芈启,朕原本可以杀了你,结束你的一切。但朕留下你,是因为你还有用。”

芈启冷笑了一声,语气不屑:“用?李宪,你的天下已经尽在掌握,我还有什么用?”

李宪眼神锐利,缓缓说道:“楚国虽已灭亡,但朕知道你手中仍握有秘密。你或许还不知道,你的性命并不全是因为仁慈,朕知道,你在大秦朝的旧事并不简单。”

芈启闻言,心中一颤,他知道李宪可能已经嗅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尽管如此,他仍保持着冷静,沉声道:“你想知道什么?”

李宪眯起眼睛,冷冷说道:“李站,朕的庶长子,与你有何关系?”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击中了芈启的内心。他万万没想到,李宪竟然已经怀疑到这个地步。然而,他依旧不打算轻易吐露真相。他目光闪烁,沉默片刻后淡淡说道:“他是你的儿子,难道不是吗?”

李宪的目光愈发锋利,他盯着芈启,仿佛想要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更多线索。然而芈启早已习惯隐瞒秘密,表情没有丝毫波动。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整个牢房里只剩下铁链轻轻晃动的声音。

李宪终于冷哼一声,转身离开,但他心中种下了更深的怀疑。

而芈启知道,李宪离开后,自己将面临新的审问。他还在犹豫,是否要彻底揭开这个埋藏已久的秘密。如果真相大白,李站的命运将会如何?秦国的皇室又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动荡?

夜深人静,芈启倚靠在冰冷的石墙上,望着昏暗的牢房,心中泛起阵阵波澜。他知道,这个秘密早晚会浮出水面,而李宪也终将面对那个无法逃避的真相。

乾国太子李承晚自知乾国自从战败割让蒲阳后,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楚王芈启的被俘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他深知芈启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不仅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还曾是秦国的重要人物。更为关键的是,李承晚得到了一些隐秘的消息:芈启手中握有关于秦国皇室的惊天秘密,尤其是关于李宪庶长子李站的身世。这一秘密如果利用得当,或许可以成为扭转乾国局势的关键。

于是,李承晚秘密派遣一支精锐小队,准备将芈启从长安天牢中救出。这项任务十分危险,长安守卫森严,天牢更是重中之重,常年由秦国最精锐的护卫把守。但李承晚不惜一切代价,他知道,一旦成功,这将是乾国的一次反击的机会。

月黑风高的夜晚,长安城静悄悄地笼罩在深秋的夜幕中。天牢外围巡逻的士兵按部就班地走动着,丝毫没有察觉到一支黑衣小队已经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城中。

这支小队由乾国太子心腹之人率领,个个身手不凡。他们利用早前准备的假通行令,顺利潜入了天牢的外围。领头的黑衣人名叫赵昀,是李承晚手下的第一高手,身手敏捷,心思缜密。

当他们悄然接近芈启的牢房时,赵昀低声吩咐道:“一会儿我引开守卫,你们迅速突破牢门,带走芈启。记住,一切动作要快,绝不能惊动秦国的守卫。”

话音刚落,赵昀迅速跃上天牢的房顶,扔出一块石头,打中了远处的铁栏。铁栏发出的声响立即引起了守卫的注意,几名守卫匆忙前去查看情况。趁着这一瞬间,小队迅速行动,将牢门的锁撬开。

牢房内,芈启正独自坐在石板床上,眼神空洞,似乎早已认命。然而当他听到牢门轻微的响声时,他立刻回过神来。黑衣人迅速冲进来,低声道:“楚王,太子派我们来救你,快跟我们走!”

芈启目光一闪,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可思议的神情。他没想到乾国太子竟然会派人来救他。这不仅是对他的救命之恩,更是一线新的希望。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一句话,立刻随黑衣人行动。

就在他们准备从秘密通道离开时,赵昀回来了,神色紧张地低声说:“外面守卫开始增加,必须尽快撤离!”

芈启深知时间紧迫,他迅速随小队通过狭窄的密道,成功离开了天牢。天牢外,早已准备好的马车正等候在那里。黑衣人迅速将芈启扶上马车,赵昀轻声吩咐:“我们即刻启程,赶回乾国!”

马车飞驰而去,穿过长安的城门,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天牢内的守卫很快发现了异常,立即发出警报。李宪闻讯后震怒不已,迅速下令封锁长安,并追捕逃亡的芈启。然而,乾国的精锐小队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一路疾行,避开了秦国的搜捕,成功将芈启送回了乾国。

回到乾国后,芈启被秘密安置在太子李承晚的府邸。芈启看着眼前的乾国太子,心中感慨万千。李承晚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芈王,多年不见,您还好吧?”

芈启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承晚,你救我回来,不仅仅是为报恩吧?”

李承晚神色凝重,点了点头:“芈王果然敏锐。我知道您心中藏有一个足以动摇秦国的秘密。如今乾国危机四伏,我希望能借此机会,联合您,策划一场反击。”

芈启长叹一声,缓缓道:“你是指李站的身世?”

李承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道:“正是。如果秦国皇室得知李站并非李宪亲生,而是您与芈月的血脉,秦国内部必将大乱。到时,我们就能伺机而动。”

芈启沉默片刻,思索良久后终于点头:“好,我愿助你一臂之力。只要你我密谋得当,这场反击战未必没有胜算。”

从此,乾国太子李承晚与芈启暗中联合,策划了一场针对秦国的巨大阴谋。而李宪对这一切浑然不知,秦国的未来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芈启与乾国太子李承晚的合作正式展开。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但如今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推翻秦国,借助李站的身世秘密来扰乱李宪的统治。李承晚知道,要击败秦国,光靠一纸身世的秘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的筹谋与实际行动。

在李承晚的府邸内,烛光微弱,屋内气氛凝重。李承晚与芈启再次会面,商讨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芈王,如今我们虽然握有李站的秘密,但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得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手段。您认为该如何让这个秘密传达到秦国,甚至传到李宪耳中?”李承晚低声问道,眼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

芈启深吸一口气,目光冷静,缓缓说道:“李宪生性多疑,若贸然揭露此事,反而可能引起他的极度警觉。我们必须让这个秘密在秦国朝堂内部慢慢发酵,最好是通过一些他信任的人之口传出。”

“信任的人?”李承晚微微皱眉。

芈启点头,继续道:“秦国朝中大臣中,不乏有些人心怀不满,尤其是丞相杨安,虽表面上忠心耿耿,但他和李宪的关系早已有些裂痕。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这个秘密通过杨安传出,李宪必然会疑心重重,届时,李站的身世会成为整个朝堂的焦点。”

李承晚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丞相杨安,确实是个关键人物。不过我们得确保他相信这件事,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芈启微微一笑:“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信使’,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杨安,装作无意中泄露。只要他稍加查证,便会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届时,李宪必然会怀疑,秦国内部的动荡也将开始。”

李承晚点了点头,计划已成形。随后,他立刻安排心腹人员前往长安,秘密实施他们的阴谋。

与此同时,秦国长安内,皇帝李宪与朝中的几位重臣正在密议。丞相杨安、国师瑶光以及新任西藏总督刘文静都在场。

“楚国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西藏也在刘总督的治理下渐入正轨。如今边境安定,正是大展宏图的时机。”李宪坐在龙椅上,语气自信且坚定。

刘文静拱手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特别是拉萨城的修建,将成为我们在西南的重要屏障。”

丞相杨安则低声道:“陛下,如今边疆安定,内政上也需谨慎处理,臣听闻朝中有些官员对当前局势颇有微词,似乎隐隐有些不满的声音。”

李宪眉头微皱,沉声问道:“不满的声音?什么人敢如此大胆?”

杨安犹豫片刻,低声道:“陛下,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据臣所知,有些人对皇子李站的身份有所议论。毕竟李站并非出身正宫,而是庶子。若将来继位,恐怕会引发更多争议。”

听到这话,李宪脸色一沉,冷冷说道:“李站是朕的庶长子,朕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有何问题?那些人是在质疑朕的决定吗?”

国师瑶光察觉到气氛紧张,缓步走上前,温声劝道:“陛下,杨丞相所言也是在提醒我们,宫内外的议论不可忽视。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稳定局面,防止这些谣言扩大。”

李宪沉思片刻,心中却开始隐隐不安。最近朝中确实有些不寻常的动向,再加上丞相的提醒,关于李站的议论声让他不由得多想。

就在这时,瑶光又补充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考虑提前让李站接触政务,逐渐建立威望,这样一来,那些闲言碎语也会不攻自破。”

李宪点了点头,似乎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心中的疑虑仍未完全散去。

与此同时,乾国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消息悄然传入杨安耳中,而杨安也开始在暗中查证,渐渐被引入了李站身世的漩涡之中。

乾国与秦国之间的阴谋交织,李宪未曾想到,他的皇朝正处于一场巨大的风暴边缘。

随着乾国的阴谋逐步发酵,秦国的宫廷气氛变得越发微妙。丞相杨安收到关于李站身世的隐秘消息后,虽然表面上依旧保持镇定,但内心的疑虑逐渐加深。杨安素来精明,知道这样重大的消息不能轻易相信,但他也无法忽视这个可能会动摇秦国根基的秘密。

一天早朝之后,杨安单独留在大殿内,神色凝重。他心中思索着,这件事该如何处理?若李站真不是李宪的亲生子,那么未来的皇位继承将会陷入极大的争议,而这无疑会为朝廷带来不必要的动荡。

就在这时,国师瑶光缓缓走入大殿,看到杨安沉思不语,便轻声问道:“丞相为何如此烦忧?可是有什么难题需要商议?”

杨安抬头看了瑶光一眼,犹豫了片刻,低声说道:“国师,最近朝中传闻不少,关于皇子李站的身世,臣心中有些困惑。如今这谣言越传越广,若不早作处理,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瑶光微微蹙眉,走近杨安,神色冷静:“丞相此言甚是。朝中确实有些风言风语,不过我们不能轻信传言。这事关系重大,不可轻举妄动。”

杨安点了点头,叹道:“正因为如此,臣才不敢贸然向陛下进言。但若真有此事,迟早会被揭露。到那时,恐怕会酿成大祸。”

瑶光思索片刻,缓缓道:“丞相可曾查证过这消息的来源?若此事确有端倪,我们也许应该采取更为谨慎的行动。”

杨安凝视着瑶光,低声道:“臣派人暗中查过,一切指向一个重要的线索:李站幼时曾有一段时间由皇贵妃芈月照顾,而芈月正是楚王芈启的亲妹妹。”

瑶光眼神一动,若有所思:“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线索。如果芈启与芈月之间有什么秘密,那我们或许应该从芈启身上着手。”

杨安点了点头:“正是如此。芈启虽被囚禁在天牢,但他一直沉默寡言,从未透露任何消息。若他真知道李站的身世,或许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

瑶光轻声道:“这件事牵涉重大,若要从芈启那里取证,必须小心行事。不能打草惊蛇,否则陛下若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杨安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知道,必须在李宪之前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但也不能让皇帝对他有所怀疑。

几日后,杨安安排了一次秘密会面,前往天牢亲自面见芈启。

天牢深处,光线昏暗,四周阴森森的铁栏散发着寒气。芈启虽然被囚禁许久,但依旧保持着楚国王者的尊严。看到杨安来到牢房前,他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丞相亲自来见我,倒是难得。”芈启语气平静,似乎对一切都了然于心。

杨安站在牢房外,目光锐利,语气不急不缓:“芈王,如今楚国已是秦国的臣属,而您也被囚禁于此。可有后悔当年的决定?”

芈启冷笑一声:“后悔?既然做了,就无所谓后悔。只是命运使然。”

杨安没有在意芈启的讽刺,缓缓说道:“我今日前来,不为旧事,而是想请教一个问题。皇子李站的身世,芈王是否知道其中隐情?”

听到“李站”二字,芈启的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沉默片刻,冷冷说道:“李站的身世?那是秦国皇室的事,与我何干?”

杨安并不急着逼问,而是语气温和道:“芈王若能解答此事,我可向陛下请命,或许您的境遇会有所改善。”

芈启的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他长叹一声,缓缓说道:“你想知道的,其实并不复杂。李站的确不是李宪的亲生子,他是我与芈月的血脉。当年芈月被送入秦宫,我也在秦国为官,因缘际会,我们之间有了李站。”

杨安心中一震,果然如传闻所言。他低声问道:“为何此事从未被揭露?”

芈启苦笑一声:“那时,芈月已是李宪的皇贵妃,而我却因政治原因在秦国失势。我们都知道,李宪不会容忍这样的丑闻传出,所以我们选择了沉默。”

杨安冷静地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计划。他知道,这一秘密一旦公之于众,秦国的统治将面临巨大动荡,而李站的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杨安转身离开天牢,心中暗暗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与此同时,芈启静静地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这个秘密将成为秦国皇室内乱的导火索,而他自己也将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秦国的未来,正走向一场无法预料的风暴中心。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诡秘之主 斗罗之金鳄 剑来 雪中悍刀行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无限群芳谱 万华仙道 黑铁之堡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特种兵在都市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重生过去震八方 镇妖博物馆 田野花香 护花野蛮人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艳福不浅 你好,1983 宁小闲御神录内 最强反套路系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我是王富贵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明末小平民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明末之力挽狂澜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流氓帝师 扶明 覆汉 锦衣镇山河 明末大权臣 明末风暴 
最近更新玄黄破 历史全知道 从小土匪做起 棘圜志 我在大唐当义子天下第一府断不平 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 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 云澜乱世志 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 家母,武则天 我一个贪官抢两个民女有问题吗 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 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 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大秦二世公子华 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三国从成为唐周开始建立太平天国 异域使命 
大乾六皇子 杭月狼 - 大乾六皇子txt下载 - 大乾六皇子最新章节 - 大乾六皇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