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

简单2023

首页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狂妃很彪悍 将军好凶猛 我岳父是李世民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武道凌天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 简单2023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全文阅读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txt下载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8章 平叛有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奴要加价?

这虽然令王九愤怒!但来自后世的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首先,所有心怀鬼胎养打手的阴谋,其实都很难掌控!养狗养成恶狼…并最终反噬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着名的九要要;

比如国中哈士奇;

比如山东妖乱……

四条腿的狗?那是经过了几千年驯化,关键还脑子不够灵;

两条腿的狗?驯化时间不够长,且其智商不比主人差多少。

其次,浑河一战!建奴也确实损失蛮大,几乎已伤筋动骨。所以,它确实有要求加价的理由。

贵人们爱的是钱,赚的也是大钱,当然不可能直接给建奴钱!老奴也不会问他们要钱。

所谓加价,其实要的是大明的地盘。沈阳之外,老奴最想要的地盘是哪?辽阳……

这也是王九不撤往辽阳的原因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建奴已得沈阳,若再让他占了辽阳?则辽河以东大小七十城堡,必将或降或逃!大势下,谁也指望不上。除非再出个像他王九那么倔强,还那么能打,且很有钱的人……

这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王九的愤怒。大片的国土、无数的百姓…沦陷、蹂躏!以及前后以十万计的将士们热血白流!辽东的贪官污吏皆可杀!朝廷大员皆可杀!东林君子尤其可杀……

但是,已有心理准备的王九,却几乎已经看开:若不揪出这一切背后的贵人!若不铲除造成这一切的土壤!杀?杀得过来吗!

于是,他跑来了广宁;于是,他要大操大办喜事;于是,这个喜事还得适当延期——坐等辽阳陷落。

否则,他现在能做什么?经略府一声令下、或朝廷的旨意一下!他就再带着两千多残兵败将赶去辽阳?毫无意义的白白送死?

至于王化贞?

这孙子聪明,他救了他自己一命!

跟银票无关——那还不如直接抄家;跟他的态度也无关——这本来就是帮向强权低头的货!万世降表就是这类人永远的品质。

这孙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已明白王九想干嘛。于是,他向王九证明了他的价值。

王化贞不单是广宁巡抚。身为内阁首辅的得意门生!就连兰星公子这类贵人,也多少会给他点面子。连建奴要加价的隐秘事,他们也在隐晦地知会王化贞……

这种事,王九肯定感兴趣!且希望能持续得到信息。

……

谋划王化贞的事放下了!辽阳会失陷的事,王九早有思想准备,却无能为力。

但有一件事卡在王九心中两三年,至今都不知该如何处理。

以前,双方都在装糊涂,都小心翼翼不戳破。但现在,王九却不能再装糊涂了!因为事关他三个可托性命的、最好的兄弟。

契雪、纪白、蕲射……

三人是黑户,也是正宗戚家军的后人!而这,王九其实早在大前年就已明白。三人其实也猜到了王九已明白,却至今都没说破。

事情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时他们三人还没出生……

天下强军非戚家军莫属!这支部队几乎百战百胜,在戚继光率领下,创造了无数辉煌。

但他们的结局……

战死沙场或许是战士的最高荣誉,而这些久经战阵的勇士,最终却死在自家人的屠刀之下。

此事便是朝野皆知,却讳莫如深的所谓蕲州兵变。

主流观点、民间舆论都认为:此事其实是南北兵之争!是北兵无耻屠杀了南兵。且煞有介事、有理有据,在充分佐证这个观点。

包括戚家军后人……

首先,就是当年的军界双骄…李成梁与戚继光不睦。

戚继光的军功自不必说,李成梁镇辽三十年,大明东北方向的确祥和安宁,蒙古与女真都很服贴。

有句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么两个背景不同的杰出之人,却被安排着当了邻居。一个是长年的辽东王;一个自平倭后,就一直待在蕲镇当总兵。

心中能没比较?

朝廷制衡之术下,能不给他俩制造点矛盾?

史载:“然蓟门守甚固,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成梁擅战功。”

戚继光用兵如神,守卫边境自然不在话下,蓟门被守得是滴水不漏。蒙古人要劫掠?自然得绕着走!于是,李成梁的战功就多了……

戚继光胸怀宽广!但他底下等着战功升迁的将领,能没怨言?

还有的时候,戚家军奉命助李成梁作战。那自然会全力以赴!但打跑了鞑靼,李成梁会服气吗?

其次,就是戚家军与李家军着名一次争执。

1592年,爆发了万历朝鲜战争。戚家军也在征召之列,而此次前线主将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

李如松一贯骄横无礼,加之两军之前就有予盾。于是,李如松就将平壤最难攻克的牡丹峰…交给了吴惟忠。当时戚家军主要有三位将领,分别是吴惟忠、骆尚志、王必迪。

然而此战中,戚家军表现凶猛异常,率先攻下牡丹峰,吴惟忠胸部中弹,但仍坚持指挥战斗。

史称:“南兵不顾生死,一向直前,吴惟忠之功最高。”

李如松安排作战,将最难攻下的地域交给戚家军,或也有削弱南兵的意思。若戚家军失败,李如松不仅能找回面子,还能借此重罚戚家军。而此战戚家军表现十分出色!据说,更让李如松心怀忌恨。

战后,李如松并没将首功记给戚家军,而给了己方的杨元、李如柏。史载“当初南兵先登有功,而李提督不为录功,是以南兵多怨对者。”

李如松不给戚家军记功,引起戚家军强烈不满,不仅如此,就连战前承诺的三百两银子也不给。

然后,戚家军部将王必迪…让李如松很没面子。

吴惟忠为人较厚道,加之有伤,倒没有和李如松争执,但戚家军从来不是吃素的,游击王必迪就找上门和李如松理论。

游击和李如松职位相差很大,但王必迪…却敢当面指责李如松!这让李如松很没面子。

史载“先上城者与银三百两,或授以都指挥佥使,今者先登者众,而三百两银何在?指挥佥使又何在焉?是谓不信也。

大军不为前进,只率先锋往击,一有蹉跌,大军挫气而退,以是言之,非不智为何?如此而可以攻城耶?”

攻城之前,戚家军来不及吃饭,就将其拉上战场;立大功后,之前奖励不给兑现;在作战中,只让戚家军作为主攻先锋,后方部队则一有情况马上撤。

王必迪直戳李如松肺管,要求拿回赏金,将李如松怼得哑口无言。

李如松面对王必迪指责并没发作,因为实在没理。最终,他只好把那三百两银子给了戚家军。

这就是所谓南北兵矛盾深的由来。当年惨案据说根源在此……

惨案过程。

1595年,戚家军已回到驻地石门寨,军饷却还没发。且辽东经略宋应昌为鼓舞士气,还曾将戚家军原本每年18两军饷,提高到43两。

就这样,由于长期得不到军饷,戚家军将士们终于无法忍受。

他们找到蓟镇总兵王保,将士们想要回自己本应得的军饷。

结果,王保命戚家军校场集合。士卒以为要给发军饷了,就全集中起来。

可在那等待他们的并非军饷!而是一场大屠杀。没有携带武器的戚家军,多达三千余人尽数被屠戮。

史载,“蓟三协南营兵,戚继光所募也,调攻朝鲜,撤还,道石门,鼓噪,挟增月饷。保诱令赴演武场,击之,以反闻。”

以及“建昌营调南兵三千留养,以备倭之缓急。而十月间,以离家日久,钱粮不给,含忿谋作乱。事觉,杀三千三百余口。”

王保只是个总兵,他有胆擅自杀人吗?还一杀就是几千将士。

最可恨的是:王保杀完人之后,他不仅没遭到惩罚,反而还升官了。而戚家军那些冤死、逃亡的将士们!却扣上了个谋反的帽子。

史载“巡关御史马文卿庇保,言南兵大逆有十,尚书石星附会之,遂以定变功进保秩为真。”

巡关御史,可以理解为专门的巡视组组长。庇保,庇佑王保,巡关御史马文卿这家伙,他说南兵有大逆之罪十条;

而兵部尚书,防长吧,比防长还权大得多。尚书石星也这么认为…戚家军有造反大罪。

于是,朝廷就形成定论:戚家军造反罪证确凿,总兵王保平叛有功!该升官受赏……

当时,抗倭援朝还没有结束,还正值用人之际……

真是丧尽天良、无耻至极。为国南征北战、功勋卓着的勇士!足以震倭、震虏的将士!其热血没慷慨到沙场,却惨遭无耻算计、屠戮、追杀,以强扣上的反贼之名。

无耻算计、屠戮、追杀英雄的人却平叛有功!

而这样的千古奇冤?前世就对戚继光、戚家军景仰不已的王九!却是穿越后才听说。

而且,若非因神秘的契雪三人!若非这三人是他最好的兄弟!若非王九秘密地四处打听、求证?

他至今都不会知道!因为此事,朝野讳莫如深。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诡秘之主 剑来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魔艳武林后宫传 天下枭雄 穿越1942有空间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陛下不可以! 网游之修罗传说 重回1982小渔村 特种兵重生七零 超维术士 非凡人生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1625冰封帝国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平民乱闯三国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水浒之书生王天下 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梦回西晋娶女帝 大齐之君上传奇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山贼之谋定三国 三国第一公侯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穿越之铁血捕快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 简单2023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txt下载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最新章节 -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