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首页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玄武裂天 民国之铁血少帅 回到明朝当王爷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从山贼开始 特工之回到清朝 至尊特工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朕就是亡国之君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全文阅读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txt下载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60章 农商立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就在通州试验田初见成效的时候,各地也传来了喜讯。

\"殿下,南京那边的农学堂已经建好了!\"黄珀兴奋地报告,\"而且已经开始培养第一批学生。\"

朱雄英正要说话,又一个信使匆匆而来:\"报!西域来信!\"

原来是朱棡和朱慡传来好消息,说是当地的棉花种植很成功,而且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灌溉方法,能让水分渗透得更均匀。

\"真是双喜临门啊。\"蓝玉笑道。

朱雄英却没有太过兴奋,反而陷入了思考:\"现在各地都有了进展,是时候把经验总结一下,准备大规模推广了。\"

\"殿下的意思是?\"

\"召开农业大会。\"朱雄英说道,\"让各地的农学堂代表都来京师,交流经验,统一标准。\"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很快,一份诏书就发往全国各地,命令各地农学堂派代表进京,参加为期一月的农业大会。

同时,朱雄英也给朱允熥去了一封信,让他也派人来参会,带来东瀛的农业经验。

一个月后,京师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学堂代表齐聚一堂,还有不少地方官员和乡绅也闻讯而来。

大会在通州试验田举行。朱雄英亲自主持,朱元璋也来观摩。

\"诸位,\"朱雄英环视众人,\"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把咱们这几个月的经验总结一下,然后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全国推广。\"

说着,他示意黄珀展开地图:\"我们现在有三个重点:东瀛水稻的种植技术,西域的棉花种植法,还有各地的水利工程。这些都是要统一标准的。\"

接下来,各地代表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南京农学堂的代表说,他们改良了水稻品种,产量提高了三成。西域来的人则介绍了他们的地下水道灌溉法。

最让人惊喜的是东瀛派来的代表。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农具,可以大大提高耕种效率。

\"好啊!\"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这些经验都要好好记录下来,编成书,发到各地去。\"

朱雄英补充道:\"不光要编书,还要派人实地指导。各位回去后,要选一批学生,专门负责推广工作。\"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消息:\"报!北方各地派人来学习抗旱技术了!\"

原来今年北方果然闹旱灾,但通州试验田里种的东瀛水稻和本地改良品种都长势良好。这消息传出去,立刻引来了北方各地的关注。

朱雄英立即安排:\"让他们也参加会议,多学点东西回去。对了,给他们准备些种子,明年开春好种。\"

大会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期间不仅交流了技术,还讨论了很多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说服地方大户支持改革,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等等。

最后,朱雄英总结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了。记住,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耐心,要脚踏实地。\"

散会后,朱元璋把朱雄英叫到身边:\"雄英,你办的不错。不过有件事要提醒你。\"

\"皇爷请说。\"

\"这次来的人里,有不少是地方大户的子弟。\"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他们回去后,肯定会参与农田改革。你要想办法,既要用他们,又要防着他们。\"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孙儿知道。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把他们的利益和农业发展绑在一起。\"

\"对,就是这个道理。\"朱元璋点头,\"另外,朕听说有些地方官员对这事不太支持?\"

\"是有这种情况。\"朱雄英说道,\"有些官员觉得农业改革太麻烦,影响他们收租子。不过孙儿已经想好了对策。\"

\"哦?说来听听。\"

\"很简单,把农业发展纳入考核。\"朱雄英解释道,\"哪个地方的农业发展得好,官员就升迁;发展得不好,就处分。这样他们就不得不重视了。\"

朱元璋大笑:\"好主意!不愧是朕的孙儿。对了,听说西域那边准备种葡萄?\"

\"是的。朱棡朱慡发现那边的气候特别适合种葡萄,而且葡萄干可以卖个好价钱。\"

\"那就好好发展。\"朱元璋说,\"西域那边缺水,如果能靠农业富起来,也是好事。\"

正说着,黄珀急匆匆地跑来:\"殿下,出事了!\"

\"怎么了?\"

\"江南有些地方闹粮荒,老百姓要求马上推广新农法!\"

朱雄英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说明农业改革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他们开始主动要求改变了。

\"好事啊。\"朱元璋说,\"赶紧派人去江南,要快!农民等不及啊。\"

朱雄英立即下令:\"传我命令,从农学堂选五十名学生,带上种子和工具,即刻启程去江南。另外,给沿途各地发文书,一路上要全力支持。\"

\"对了,\"他又补充道,\"让他们带上图纸,沿途也要考察水利情况。等明年开春,要大规模整修水利。\"

安排完这些,朱雄英又召集众臣商议。大家都认为,既然百姓主动要求改革,那推广的速度就可以加快了。

\"不过要注意节奏。\"蓝玉提醒道,\"欲速则不达。要让老百姓真正掌握新技术,不能急于求成。\"

朱雄英点头:\"说得对。所以我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选择基础好的地方先推广;第二步,解决各地的具体问题;第三步,全面铺开。\"

正说着,又一个好消息传来。东瀛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朱允熥发现了一种水车,可以把水提得更高,灌溉效率大大提高。

\"让允熥赶紧把图纸送回来。\"朱雄英吩咐道,\"正好可以在江南试用。\"

随后几天,朱雄英一直在处理各种事务。各地都在要人要物,有的要种子,有的要农具,有的要技术指导。他一一安排,确保物资合理分配。

这天晚上,朱雄英独自在书房批阅文书,突然想到了什么,提笔写了一封信给朱允熥:

\"允熥贤弟:

见到你在东瀛干得不错,为兄甚慰。不过还要提醒你一句,农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耐心。你在那边除了管理银矿,也要多关注农业。等明年开春,为兄打算派一批农学堂的学生去东瀛,你要安排好。

另外,听说你发明了新水车,甚好。赶紧把图纸寄回来,江南正需要这个。为兄已经让人准备了一批江南特产,过些日子就送去东瀛,也好让那边的百姓尝尝。

记住,发展农业不仅是为了增产,更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你在东瀛代表的是我大明,一言一行都要为我朝增光......\"

写完信,朱雄英看着案头的地图,眼中充满了希望。

次日天还未亮,朱雄英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殿下,江南告急!\"

朱雄英连忙起身:\"怎么回事?\"

\"回殿下的话,江南推广新农法时出了问题。当地有些大户联合起来,阻挠农学堂的工作。更严重的是,他们煽动农民说新农法会破坏风水,搞得人心惶惶。\"

朱雄英眉头紧锁:\"把蓝玉和黄珀叫来。\"

很快,两人就赶到了。听完汇报,蓝玉怒道:\"这些大户,真是不知死活!\"

\"别急。\"朱雄英冷静地说,\"这事我们早有预料。黄珀,你立刻带人去江南,亲自处理此事。\"

\"殿下有何指示?\"

\"第一,找到带头闹事的大户,严查他们的田产来源。我就不信他们都是干净的。\"

\"第二,派农学堂的学生下乡,挨家挨户解释新农法的好处。重点是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农民,让他们现身说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马上在当地选一块地建试验田。要选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效果。\"

黄珀领命而去,朱雄英又转向蓝玉:\"舅老爷,你去找皇爷说明情况。这事恐怕要动用朝廷的力量。\"

正说着,又一个消息传来:\"报!西域传来急报!\"

朱雄英接过信件,脸色微变。原来西域推广棉花种植时也遇到了麻烦,一些地方官员私下克扣农具和种子,还有人故意破坏灌溉设施。

\"这帮狗东西!\"蓝玉怒不可遏。

朱雄英却露出一丝冷笑:\"正好,让他们蹦跶一下。来人,给朱棡朱慡去信,就说......\"

他的话还没说完,外面又传来通报:\"陛下驾到!\"

朱元璋大步走进来,脸色阴沉:\"都知道了?\"

\"是的,皇爷。\"

\"怎么打算的?\"

朱雄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朱元璋听完,点点头:\"不错,思路很清楚。不过还要加一条。\"

\"什么条?\"

\"杀一儆百。\"朱元璋冷笑,\"江南那些大户,西域那些官员,各挑两个典型,杀了!让他们知道,阻挠农业发展就是和朝廷作对!\"

朱雄英想了想:\"皇爷说得对。不过杀人之前,得先把证据找齐了。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清查一下各地的土地兼并情况。\"

\"好主意。\"朱元璋赞许地说,\"你这孙儿,越来越有当皇帝的样子了。\"

就在这时,又有消息传来。是东瀛那边的朱允熥来信,说他那边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一些当地的豪族不愿意配合农田改造,还暗中破坏。

不过朱允熥的处理方法很巧妙。他先是拉拢了几个有威望的豪族,许以重利,然后用他们来说服其他人。那些不听劝的,就直接抄家充军,送去银矿做苦力。

\"这小子倒是有两下子。\"朱元璋看完信,笑道,\"雄英,你看这法子能不能在江南用用?\"

朱雄英思索片刻:\"可以试试。江南的大户比较重视面子,如果能拉拢几个有声望的,其他人自然会跟进。\"

说干就干。朱雄英立即派人把江南几个大族的族长请进京,亲自接见。他先是晓之以理,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动之以利,许诺只要配合改革,就让他们参与农田经营。

果然,这些族长被说动了。他们回去后,立即开始劝说其他大户,局势很快就有了转机。

与此同时,黄珀在江南的行动也开始见效。他先是抓了几个带头闹事的刁民,严刑拷打,果然问出了幕后主使。这些人都是些不法地主,平时就欺压百姓。

黄珀立即上报朝廷,请求严惩。朱元璋大怒,下令抄家问斩。这一下,其他反对的人都老实了。

农学堂的学生也没闲着。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解释新农法的好处。特别是请那些已经使用新农法的农民现身说法,效果很好。

\"你们看,\"一个老农说,\"我家去年用了新方法种稻子,亩产足足多了一百多斤。而且新品种抗旱,就算天不下雨也能保住收成。\"

这种实打实的例子最有说服力。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支持改革。

试验田也很快建好了。黄珀特意选在了官道旁边,来往的人都能看到。当地农民看着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眼睛都直了。

\"明年我也要种这个!\"

\"可不是嘛,你看人家地里那水稻,茎秆多粗啊!\"

西域那边的情况也在好转。朱慡朱棡按照朱雄英的建议,先是严查了几个贪污的官员,杀一儆百。然后重新整顿了管理系统,派农学堂的人直接负责物资分发。

棉花种植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当地找到了一种特殊的棉花品种,纤维特别长,织出来的布特别结实。

朱棡立即把种子送回京师,朱雄英看了大喜:\"好东西啊!明年春天就在江南试种。\"

东瀛那边的局势也稳定下来。朱允熥不仅平息了豪族的反对,还成功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发明的新水车得到了完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

\"这水车不错。\"蓝玉看着图纸说,\"尤其适合江南水网地区。要是能大量制造,灌溉问题就好解决了。\"

朱雄英立即下令工部仿制水车。很快,第一批水车就运往了江南。当地农民一用,果然效果很好,纷纷要求订购。

看着各地传来的好消息,朱雄英心中甚慰。虽然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但在朝廷的强力支持下,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

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已经真正认识到了农业改革的好处。当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时,自然就会支持改革。

\"殿下,\"蓝玉拿着最新的报告走来,\"各地的农田改造已经完成了大半。明年开春,就能全面推广新农法了。\"

朱雄英点点头:\"好。不过还有一件事要做。\"

\"什么事?\"

\"编书。\"朱雄英说,\"要把这些经验都记录下来,编成书发到各地去。让所有人都知道怎么种地,怎么用农具,怎么管水利。\"

\"对!\"蓝玉赞同,\"这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朱雄英立即召集能工巧匠,开始绘制图谱。每种农具,每道工序,每个技巧,都要详细记录。最后汇编成册,叫做《农政全书》。

这时,朱元璋来看进展。翻看了书稿,老爷子很满意:\"好!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比那些八股文章强多了。\"

朱雄英趁机说道:\"皇爷,孙儿还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

\"这《农政全书》编好后,不如让农学堂的学生们到各地去讲解。一来可以确保百姓真正掌握,二来也能培养这些学生。\"

朱元璋想了想:\"可以。不过要注意安全。现在虽然大局已定,但难保还有人不死心。\"

\"孙儿明白。\"朱雄英说,\"会派人保护他们的。\"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捷报。原来各地试验田的收成都出来了,产量比往年普遍提高了三成以上。尤其是东瀛水稻,居然比本地品种高出了五成。

\"好啊!\"朱元璋开怀大笑,\"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朱雄英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农田的红点,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一个以农商立国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女公务员的日记 辣妈攻略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福艳之都市后宫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穿越1942有空间 重生之武道复苏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退下,让朕来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汴京春深 桃花沟 重回1982小渔村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官梯 我有一剑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大明日不落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山贼之谋定三国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动荡的大元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如何拯救德意志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起飞,从1973年开始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极品五世子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大晋霸主 明末风云:乱世殇歌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四月的枇杷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txt下载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最新章节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