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首页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驿路星辰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长嫡 特工萌妃 灵剑尊 抗战之烽火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暴君闺女五岁半 中华第四帝国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文阅读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txt下载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练枪议舰按部就班 种地扩厂热火朝天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看了一天的枪炮训练,程风始终是远远的坐着,没有靠近操场半步。虽然他知道这些鸟枪都是多花了钱的,炸膛的可能性很小,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远离有危险可能性的地方,是大少目前的生存准则。

从第二天起,大少也没空去观看枪炮训练了,只是专心的在学校设计幼儿园施工图。虽然幼儿园的施工平面图很简单,但还是用了整整用了一天时间,直到次日清晨,总算是把幼儿园图纸交给了施工队。施工队在学校左边平了三亩地,等这图纸都等两天了,现在拿到图纸,马上放线开工,不出意外,最多两个月就能完工。

幼儿园总算是开建了,大少才有空闲到学校各处转转,看看新来的小孩子们安排得如何了。虽然自己一直在学校,但是因为需要绘图的原因,没有关注过新成员的状况,不知道他们穿上鞋了没有,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换上新衣服。

现在有些空闲了,还是要看看的。大少离开幼儿园工地,转悠着去医务室看看,他知道这个时间点,医务室里有很多的小孩在排队喝药,这些从天津带回来的小孩中有不少人身上有外伤需要擦药,在加上所有的小孩子都要先驱虫,这已经是喝驱虫药的第二天,再喝三天就算完成了。

大少站在队伍的外面,一个一个的察看他们的衣服和脚。绝大多数的小孩都还赤着脚。但凡是穿鞋的,小孩身上的衣服也是半新的,而且气色还非常的健康,并没有面黄肌瘦的样子。

从这些有鞋穿的小孩身上看,他们应该是登州过来的那一百多小孩里的一部分,毕竟他们在登州就已经正常的生活了半年,身体自然都是恢复正常了的。

看来晚上回家得找老娘问问,临时找的做鞋帮手都到了没有?虽然现在天气已经变暖,就算是赤脚也不冷,但是没有鞋穿这训练就无法开展,还是早点让这些小孩子们穿上鞋的好。

晚上跟姐姐回到家,见老娘早己经回到家里,程风问起鞋子的事,程王氏抱着儿子说:“做鞋的人昨天才找齐,昨天下午又去学校量了那些小孩的脚,今天纳了一天鞋底,都还没纳好。所有鞋子做出来,估计得到后天去。”

听说一人做一双鞋需要三天,大少郁闷了,已经沉寂了很久的记忆,又从大脑里跳了出来,他想起来曾经看到过的,那些在路边补鞋的师傅用的那种手摇缝纫机,当时大少自己还认真的观察过,那东西结构很是简单,比那脚踏的缝纫机简单太多了。

一想起脚踏的缝纫机,大少又想起来自己小的时候,家里那台蝴蝶牌缝纫机。自家母亲在下班之余,会用那缝纫机给家里人做衣服。大少不止一次看见母亲把那缝纫机拆散进行保养,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拆下来的零件是什么样子都还记得,主要配件也就五六样,全是铸铁件,简单又粗糙。

大少小时候还认真的研究过缝纫机,现在想起来,造一台缝纫机,真正难的不是缝纫机本身,而是那个装底线的小配件锁芯,那玩意虽然小,但却是个精密构造,手工很难加工出来。

大少摇摇头,多一世的记忆多一世的挂怀,虽然这些记忆在逐渐的淡化,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是会突然记忆起来。算了,有些东西现在就想去研发实在太早,以后再慢慢来吧。一台缝纫机而已,只要知道缝纫机工作原理的人,想造出一台缝纫机来,其实比造台蒸汽机,简单的太多了。

大约晚上九点左右,程二虎才会到家,看见妻儿都还没有睡,知道定是儿子有事,专程等自己回来。

程风在自家老娘怀里正钓鱼呢,听见了推门的声音,抬头看见老爹跨进房间,心里一喜,老爹总算是回家了。再等不回来,自己都睡着了,这老爹进门就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自己跟老妈。看来老爹应该是知道我等他回家定有事要问。

大少忙从老妈的怀里坐起来问:“爹爹,我今天在双龙泉那里待了一整天,也没见有人去开荒,你那里安排的人手怎么样了,何时可以开工?”

程二虎进门就见母子二人在堂屋里坐着,媳妇抱着儿子等着自己,心里有些小感动,正想先开口询问,是不是等自己有事,便听见儿子问话。程二虎总是觉得哪里怪怪的,好像儿子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一样。每次儿子问自己事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有想立正回答的冲动。

程二虎甩甩自己的脑袋,脑袋真是坏掉了,怎么能有如此奇怪的想法,甩掉自己心里的不安,看着儿子说:“今天才把他们的住宿安排完,明天就安排一些年轻力壮的先去开着荒。”

大少听说明天就可以开始,放心了些,忙对自己老爹打招呼:“那爹爹明天带上我,我和你一起去。还有明天让向阳生产队和东风生产队各派十个人手去帮忙,顺便也让他们学习学习如何种植新良种,省得明年推广的时候,还要现派人去教他们。”

第二天程风父子到达向阳村和东风村的时候,两个村的村民已经早早的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有劳动力的都在地里除草。

程二虎叫来两位生产队长,从两个生产队里各带走了十名年轻力壮又聪明伶俐的村民,带着两个村的耕牛,一起去了双龙泉的地界。

双龙泉这里新来的村民们已经早早地汇聚在一起,正观看不远处的操场上那些水兵们打枪放炮。当看见程二虎带着二十个壮劳力牵着十头耕牛和铁犁头出现,这些新来的村民们欢呼起来。

他们没想到第一天开荒,不但自己手里拿着的全是铁制农具,居然有十头耕牛帮忙,村民们一时间干劲冲天而起,带起了一股战天斗地的气势,早把刚来时对这沙土地的担忧抛在了脑后。

红旗新村村长金大力和向阳新村村长叶一平安排村民套好犁头,十头耕牛准备完毕。两人看着程二虎:“百户大人,俺们当如何做?”

程二虎把在家里儿子交代的安排细想了一遍,指着面前的水塘:“离这池塘两丈远画线开垦,开成四方块,一块一亩地,不能多也不能少,两块地之间保留一丈宽的路,围着池塘边开垦。”

两队长及众村民有些搞不懂了,开个荒还搞得像建房一样,整得方方正正的,这不是出力不讨好吗?叶一平是个直性子,不明白,马上就问:“百户大人,咱们开荒干嘛要搞得方方正正的?多费力气不说,还浪费这么多的田地。”

程二虎只好把儿子对自己的解释,拿出来对着这些村民解释:“咱们这里开荒种的是从天津带过来的新良种,之所以把地开的方方正正的,一是为了方便大家管理,二是为了种出来之后方便称重,按俺家风哥儿的话说就是,实验需要。”

那好吧,村民也听不懂什么实验需要,既然东家都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做吧。很快,一块一块的田地被用石灰粉画了出来。田地里的那些稍微成样一点的灌木,被村民七手八脚清徐干净。

每块地又分成十块,十头牛一字排开,各自负责一块。牛多力量大,十头牛同时耕一亩地。也就需要两盏茶的时间。耕牛过后,一百多村民一拥而上,把犁出来的杂草杂物全部堆放在一起,大家七手八脚的开始平整土地。

前面的土地刚刚平整好,后面又上来一批村民,开始把平整好的土地按南北走向重新启垄,前面的土地刚刚平整好,后面的土地已经启垄完成。刚启完垄,又有一批村民上前,在垄上开沟。随着开沟打民的后面,又有村民把泥炭复合肥,撒在垄上的深沟里。

大少坐在池塘边的大石头上,津津有味的看着正在分工合作的村民,心里暗想,真是没想到啊,这种地还能搞成流水线,只可惜没有安排好,这流水线不完整,复合肥都撒上了,却没有准备种子,不然一条流水线就完整了。

大少走到程二虎旁边小声道:“爹爹安排人去把那些玉来搬过来,再拿几个盆来。”

程二虎一拍脑门,难怪自己安排得顺顺的开荒流程,咋到施肥这步就断了,原来是把种子忘了。赶忙的叫了十几个人去水兵营地搬种子。

五百玉米棒子堆在地上,程二虎只是知道这东西大户人家有种,但自己没种过,也不知道咋整,只能看着儿子,希望儿子知道如何种。

程风看着自家老爹和那些村民迷茫的眼神,便知道他们都没中过这东西,只能自己拿起一棵玉米棒子,走到木盆前,招呼大家围过来,用根手指压在玉米棒子根部:“这地方,一指下的先不用。”又用三根手指压在玉米棒子尖头:“这头,三指下的不用,大家把中间这一部分玉米粒子拿下来放在木盆里”。

看着大少的比划,村民知道那部分是种子了,一人拿上一棵,用手指比划了比划,便开始抠上面的玉米颗粒。总共也就五百玉米棒子,一百多号人去上手,没用到半盏茶的时间,所有的玉米棒子都变成了只有两头有颗粒的哑铃。

而中间比较饱满的颗粒全都堆放在了木盆里。大家看着木盆里堆得满满的玉米棵颗粒问:“就这样种到地里去?”

程风看看老爹:“爹爹,一尺半有多长?”

程二虎找了一棵细灌木枝,比划了一下,撇下一颗枝条递给程风:“一尺半,大概就这么长。”

程风接过那枝条,举在空中给大家看:“大家看一下,两株之间的距离就这么宽,每一个点放三到四粒,为了避免以后补株,最少三粒,不能少放。种子上面再放一把肥料,然后盖上土,最后再每一个点上倒两瓢水就可。咱们先把这些盆里的种子种下去,看能种多少亩。”

都是种地的,只要随便一说,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做,很快一条完整的流水线便形成了。等到下午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盆里的种子全部种完,也就只种得了二十一亩。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他家准备收工,程二虎,看着大家都在忙着收拾农具,便偷偷的问程风:“咱明天种啥?”

程用指指剩下的那些玉米棒子:“明天咱们还种玉米,先种这玉米棒屁股上的,最后再种玉米棒尖上的,这些地方的种子虽然不好,但多少还是能长出一些好的玉米粒来,等明年从这些玉米棒子里选那些长相好的种子颗粒,咱们至少可以多得几十亩地的种子。”

第二天,经过大家的努力,把所有的玉米颗粒都种了下去,又多种了十八亩。看看天色还早,已经整理出来的四亩地没种。程二虎看看儿子,意思很明显,这是问儿子种啥好。

程风看了看时间还早,好好的思考了一下:“那就种红薯吧。”红薯程二虎没见过,村民们也没见过,到时候只好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库房,把里面仅有的五百斤红薯抬了出来。湖北的红薯听起来挺多,种起来其实一点都不多,只侃侃的种了三亩地便没有了。

看看还有时间,闲置的人手又没事干,便让自己老爹带着人到了那二龙泉旁边的树荫下,开出了两分左右的一小块土地,把这两分地分成了六块。

把那些辣椒的种子撒了上去,足足的撒了五小块。又从怀里拿出那张沾满了西红柿种子的纸,把种子分了一半放在水里泡散了,也撒了一块。

然后抱来了两捆麦草覆盖在这块地的上面,把整个地面盖了个严严实实,最后洒上水,剩下的就等着辣椒和西红柿发芽后,移栽就可以了。

玉米,红薯,辣椒,西红柿都有了安排。大少排序了自己手里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时间,觉得现在能种的好像只有向日葵了:“那就种向日葵吧。”

什么是向日葵,大家都不知道。没办法,程二虎只好带着程风去找,已进入存放良种的库房,大少便看见那摆的整整齐齐的十个大葵花盘子:“就是这个,咱们拿五盘去种。”

村民拿着这拿葵花盘子,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这东西种出来是做啥用的?”

程二虎哪里知道这东西做啥用的,只能看看自己的儿子,想来无所不知的儿子应该知道。程风解释道:“这个物种叫做向日葵,也叫太阳花,它的种子叫做葵花仔仁。这东西的作用可大了,咱们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做糕点配料,还可以榨油。反正用处挺多的。”

大家一听那都是个好东西,那就种吧。可是别看只有五个葵花盘,那上面的颗粒可是多的不得了,把中间十几圈不成形的,不饱满的全部抛弃后,五个葵花盘还是扒拉下来颗粒饱满的种子四千多颗。

只是葵花这东西不能直接撒到地里去,他还需要催芽处理。程二虎只好让一个村民把这些种子带回家去,先用温水泡起来,等两、三天在种。

整整两天过去,在新村民和十头耕牛的努力下,双龙泉种植基地又开出了六十余亩土地。那五盘葵花的种子也只是刚刚够种四亩地的量。

最后剩下的就是土豆,可那土豆的芽还没有发出来,目前还没法种植。现在开荒没这么迫切了,剩下的时间就靠这些新村民自己用人工慢慢的开了。

大少把手里的十个南瓜抬了出来,向阳村和红旗村各给了一个,龙泉新村一个,船厂一个,学校一个,五金综合厂一个,盐厂一个,纸厂一个,十三家一个,养殖场一个,十个正好分完。

大少说的很清楚,把这南瓜里面的瓜仔瓜瓤全都抠出来,用肥料拌了,村子里各家各户都分一些拌好的种子,栽到家里的房前,屋后,院子里去。外面的南瓜把硬皮给刮掉,中间的南瓜肉就切成小块煮到粥里去,大家分吃一顿。

在双龙泉地头看了四天种地。也听了四天的火枪火炮声,大少从这些枪炮声中也已经听得出来,那些菜鸟们对火枪火炮的掌握已经有了一点点的进步。

正当大少准备去亲自指点指点那些菜鸟们用火枪的经验。船厂徐胜宇派人找上门来,请程风父子去看他们已经制作出来的船模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四天就做出船模出来,程风感到很不可思议。

在上次讲课的议事堂,程风看见了那条快船的模型。船舶是按照20:1的比例制作的。甲板全长,4.5米,甲板宽0.8米,水线长3.5米,水线宽0.55米,型深0.8米。

从外观来看,这条船模打造得比较精细,和设计图纸基本上是一模一样。大少忍不住的夸了一句:“好手艺,这船模真的好漂亮,都可以当工艺品保留。”

“那是,这可是咱们十几个老头子亲手做的,自然差不了。”徐盛宇有些洋洋得意。

杜祖德接口道:“小少爷,这船模制成后,整条船的型制很是清楚,只应看得清楚,小老儿有一个担心,两个疑问,不知当不当问?”

敢于提问的人都是有进取心的人,程风很高兴的看着杜祖德:“杜二太爷请说。”

杜祖德指着模型道:“少爷应该是知道的,俺们打造的船只,不管是福船、广船、鸟船还是沙船,船身都很宽大,宽大的船身使得船在海上行走时很平稳,不容易翻船,可少爷你看这船,又长又窄,小老儿担心这船遇到风浪很容易侧翻。”

大少嘿嘿一笑:“爷爷们多虑了,另看这船又瘦又长,但是它有两个设计点就是为了防止侧翻的。第一是深V型船底,在增加吃水深度的同时又减少船头阻力,也会增加船的横向阻力,平衡船只重心,防止侧翻。”

又指着船舶水线下的减摇鳍:“这个是减摇鳍,它的作用就是减少船舶左右摇晃角度,防止侧翻的。”

手指顺着减摇鳍后一直延伸到船尾的水平线:“这条延伸到船体外水平板,除了能加强船体强度外,同样有平衡船身,减少摇晃的作用,再加上船舶在航行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只要不是小角度、高速度、急转弯,这船就不会侧翻。”

杜祖德点点头:“听少爷说的这样头头是道的,虽然小老儿还是没听明白,但见少爷胸有成竹的样子,这个应该不用担心了。”

大少哈哈一笑:“放心吧,这船绝对侧翻不了 这一个担心的问题解答了,那两个疑问是什么了?”

杜祖德老脸一红:“本来有两个疑问的,其中就有一个是少爷说的那个减摇鳍,但是上面已经把这个的功能解说清楚了,所以疑问就只剩下一个了。”用手指做那个螺旋桨:“这个小东西真的能把这么大条船推动起来吗?这个东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小老儿真的是疑心得紧。”

见是问螺旋桨的问题,大少头疼不已,但还是硬着头皮解释:“关于螺旋桨为什么能够推得动这条大船的学问,这就牵扯到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线性力学等等一大堆的科学问题,这些学问,我就是解释你们也听不清楚,学不明白,让我白白的浪费了唾沫星子。让你们现在搞懂这些学问,还不如你们把它早些打造出来,下水验证一下才是王道不是。”

听了程风的话,老头子们都觉得这话有道理,理论上自己是听不懂了,只有把它早些打造出来亲自验证一下才是正理,这才纷纷的点头。

请大家都没有什么疑问了,大少这才指着船模问:“上面的甲板能打开吗?我想看看里面的结构。”

徐盛宇笑笑:“小东家放心,所有的都能拆开了观看。哥几个搭把手,打开让小东家看看,也给咱们指导指导。”

“好嘞,小东家等一下,马上拆开给小东家看看。”几个老头子就开始上去七手八脚的开始拆船模。

大少站在桌子上,看着师傅们把这个船模一层一层的打开,让自己看内部的结构是否正确。每打开一层,大少就扒在船舷上埑着脚观看,毕竟0.8米的型深加上下面的支架都快有一米高。大少目前的身高,想从上面看一米高的物体内部还是有些难度。

经过反复的确认,船舶的总体结构是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的。人力传动螺旋桨装置也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是那螺旋桨叶。

让师傅们把那螺旋桨的桨叶拆下来,大少手里拿着这个类似螺旋桨叶的模型,并且把桨叶在纸上分解成一片一片的剖面图,开始用实物加图纸的方式给师傅们一点一点的讲解。

这螺旋桨叶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桨叶叶面的流线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桨叶的流线角度是多大的等等等等。在一点一点的解释下,师傅们好像知道了这螺旋桨是哪里不对了?

几个老师傅一拍胸脯:“这是老夫们理解错误了,以为螺旋桨的页面都是平的,没想过它的背面应该是弯曲的。小东家你明天来看,保证能做出和你说的一样的螺旋桨叶来。”

大少嘿嘿大笑起来:“这个螺旋桨的问题,爷爷们就不用操心了,你们还是赶紧安排动工,把那船打造出来才是正理。”

徐盛宇说道:“这个俺们已经安排过了,明天开始加工龙骨材料,大约需要十五天左右。昨晚俺们几个老头子就已经商量过了,四月十二是个黄道吉日,咱们就在那一天开工铺设龙骨。到时候还得请少爷来亲自打下第一枚铆钉。”

程风很高兴:“那感情好,我明天抽空过来看你们怎样加工龙骨材料,龙骨材料如何加工,我还没见过呢。”

可惜第二天大少来不了,他跟着老爹一起,带着工程队到成山下面的那片沙滩去建晒盐田。整条成山,靠东面的海岸线,左右都是乱石悬崖,唯有中间地带出现了一处小小的海湾,地势平袒,白浪银沙,面积少说也有四五百亩,大约有一百多亩位置高于海潮线,比较适合建盐田。而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晒盐法已经出现,只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难以大规模使用。

可大少不一样, 后世很多晒盐的方式方法他都知道。他帮学校用灌斗作盐池晒盐,就是把晒盐田缩小成灌斗而已,和真正的晒盐法没什么区别。

今天父子俩带来两队施工队伍,经过实地观察,沙滩地势平坦,先安排一队施工人员在成山脚下建一排房屋供人员居住。另一队负责在沙滩上建盐田。

顺着平坦的荒滩建造四排滩池。每块滩池,池埂一般高约0.4米,建成方形池,每个方池边长为十五米,第一排南北走向建造六十块,大约二十亩地。滩池由上而下逐个挖低,落差十厘米,上下池之间开有池槽池门,用以向下流水。

池槽内还是用麦草,粗石子,细石子,粗沙,细沙,极细沙组合过滤组合,池门用于控制水流。海水经过四次过滤,四次沉淀,成品粗盐可比煮盐法得到的粗盐要纯净的多。就算不再进行深加工,质量也高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粗盐。

十几人忙了一天才把盐滩池建成,第二天开始整滩。大伙将滩池内的泥土挖松,晾了一个多时辰,才把泥土晾干,再放入海水泡稀,大家都站在池内,用力将池底踩匀,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后将池内海水排出晾干,用大木墩子夯实压平,用了两天总算是把盐田建成。

可是如此大的盐田,不可能让人一桶一桶的挑水,于是只好把那些木匠师傅们找来,又是打造脚蹬水车,又是建引水槽架。

可只有这些也不行,盐田背靠成山,没有可通行的车路,上下走的都是石阶路,行人上下没问题,可长期运送物品就不方便了。

为便于运输,只得再修座小型码头,最低也得停靠大些的渔船才行。这样便足足忙了七天,才把盐厂建好。剩下的事情就是让王赵氏组织好人手过来开工即可。

盐田的事才接近尾声,程二虎就得到消息,马铃薯的芽都发出来了,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程二虎也不知道怎么办,他又没种过马铃薯。自己不懂,只能带上程风,去看看。路上程风便把马铃薯要如何根据芽苞切块种植的方法细细的说给老爹听。

来到库房,看见很多村民守着长出了芽的马铃薯发呆,看见程二虎扛着儿子进来,大家都朝两边挪了挪位置,让出条路来。

程二虎把骑在脖子上的儿子放下,拿起一个马铃薯,根据路上儿子所教授的马铃薯切块的方法对比研究。翻来覆去的看了几次,好像看出了一些窍门。便让人拿来了一把菜刀,开始根据马铃薯的芽苞试着切块。

刚开始经验不足,总是有芽苞会被切割到,可,多切了几个之后,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对芽孢的损坏率明显降低。

感觉到自己没问题了,程二虎才开始向村民们介绍如何把芽苞切成块。村民们也站在旁边看百户大人切块切了半天了,这会儿听见百户大人的介绍,也纷纷拿来刀子来试手。

很快,十几个村民切块的手艺越来越成熟,损伤的芽孢越来越少。程风觉得这个切块处理种子的方法村民也掌握的差不多了,便暗示自家老爹,该带着人到地里去试种了。

然后剩余的村民跟着程风父子去了地头,这些田地早在好多天以前就已经开垦出来,都起好了垄,施好了肥,就等着种子下地。

程风亲自动手演示了马铃薯块是如何种植的。看着儿子种了几块后,程二虎才自己试种,程风看着没什么问题后,程二虎才开始指导村民种植。可村民们在旁边看父子俩的演示,早会了,还不等程二虎开口指导,大家都开始动手了。

虽然五百斤马铃薯并不多,可等到发芽之后切块种植,种子数量翻了好几倍。可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比红薯要大得多,就算是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块种,也只是稀稀松松的种出了两亩地。

不过有了这两亩地,等到秋天再种的时候,那就不是两亩地的问题了。等到村民们把这些土豆全部都种到地里,也都浇灌了水,程风终于放下心来,心里想着不管这天会成什么样,至少这几块地都是围着水塘边的,再怎么着这两亩地也不可能没什么收入。

终于把土地的事情忙完,程风这时候想起来,要去看船厂的师傅们如何加工龙骨木料,可现在都已经四月初二,这都已经过去七八天了,也不知道师傅们加工的龙骨材料加工好了没有。

可还没等程风去船厂,就有护卫跑来传话,说是从登州府来了人,千户程大人,让百户大人赶紧去,说是有登州府命令传达给百户大人。

程二虎听闻登州府有命令传达给自己,以为是要调自己去打仗,吓得两条腿都已经软的不行了,想骑马都已经爬不上马背去了。

看着百户大人吓成这样,村民们心里也有些担心,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可想想也不对呀,咱们这都逃到山东了,那建奴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到山东来吧。

莫非是山东这地界有人造反?才把百户大人吓成这样,看见百户大人吓得根本就骑不了马,只好让人拉来辆马车,程二虎抱着儿子,颤颤巍巍的坐上了马车。

程风在自家老爹怀里听着老爹的牙齿敲得梆梆响就忍不住想笑,老爹这胆子也实在是太小了,就听见一个给自己的命令,就吓成这样,也不去问问那命令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先把自己吓了个半死。

程风心里叹息一声,看见自己老爹的形象,便能想象得到大明现在的卫所差劲到什么样子?只听见一个命令,便已经吓得走不动路,真正上了战场,可能还等不到敌人出现,估计就会逃之夭夭。

看着老爹坐在马车上还抖如筛糠的表现,程风眼中的那个高大伟岸的男子汉形象彻底的被粉碎了。为了不让老爹把自己抖下马车,程风只好出言安慰:“爹爹,你到底在抖个啥?不就是一个登州府来的命令吗?你都不知道命令的内容是什么,就把你吓成这样,你就没想过,也许这命令是好事呢。”

程二虎正抖得牙齿震天响,听到儿子安慰的话,面露苦笑:“儿子你别安慰俺,爹爹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你爹俺可没这么好的运气,能有什么好消息。如果不是要上辽东打仗的事情,登州府怎么也不会想起你爹来。”

说到这里,程二虎突然想起了什么,两只眼睛含着泪,牙齿也不打架了,双手捧着程风的脸,满含深情的看着程风的眼睛:“儿啊,你爹可能要去打仗去了,万一爹爹命不好死在外面,你娘和你姐姐就靠你了,你可就是咱们家唯一的男人了,你可一定要撑得起这个家呀。”

听着老爹这煽情的言语,说出来的话搞得像遗言似的,程风是想笑又不敢笑,只得出言安慰:“爹爹你别着急,咱好歹去听听那命令到底是个啥,知道内容了咱再说遗言行不行。现在啥都还不知道,就搞得像大难临头似的,要不是儿子忍得住,儿子早就被你吓得大哭起来了。”

听到程风这么一说,程二虎赶紧收了收自己的眼泪:“对,爹爹不能慌,爹爹不能哭,儿子还小,不能吓着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啊,万一是调爹爹去打仗,爹爹可咋办好。”

程风反手抱着程二虎的脑袋,左摇右摆的看了几个来回,微微一笑:“爹爹放心吧,你现在印堂发亮,金光绕头,鸿运照顶,运气好得不得了,怎么可能会叫你去打仗呢。就你现在的运气,就算是去打仗,那也是捡军功的,一点危险没有。”

听见儿子安慰的话,程二虎加速的心跳都平稳下来,两眼直勾勾的盯着程风:“儿子,俺真的印堂发亮,鸿运当头?金光绕顶?而不是印堂发黑,一脸的倒霉相?”

“放心吧,儿子什么时候看错过,儿子可是有真传的,爹爹现在印堂都亮出金光来了,满满的全是运气,一点霉气都没有,放心吧,不会调爹爹去打仗的。”

嘴里安慰着老爹,不会去打仗,只管放心,心里也想着,怎么可能会去打仗,再有一个月,今后登州府来的巡抚就全是怕死派,谁敢去辽东找建奴打仗。

只要不是打仗就行,程二虎内心踏实了。深吸几口粗气,心跳也不加速了,两条腿也不软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回来了,看上去脸上又有了英雄气概的样子。

程风一路安慰着老爹往家赶,远远的就看见五辆马车停在家门口。父子俩刚从车上下来,家门口便跑过来两名军士,把个程二虎吓得,紧赶两步就要行礼。

两军士刚来到程风父子面前,便看见程二虎要先行礼的架势,两军士一惊,抢先拱手,鞠躬行礼:“小人见过程大人,见过小公子。”

程风正看站自家门口的两人眼熟,正想是哪里见过,便听见两人见礼的声音。程风想起来了,这两人不就是在巡抚衙门口站岗的两位兵丁吗!

没想到来的还是熟人,程风顿时眉开眼笑起来,也不管跟随自家老爹鞠躬还礼,自个自的朝两位兵丁摆手:“两位叔叔好久不见。是什么风把两位叔叔给吹来了。”

两兵丁刚伸手拦住程二虎的礼,又见小公子挥手和自己打招呼,两人只得也挥手招呼:“小公子,好久不见,俺们是跟随百户大人来给程大人送任命文书和军需的,百户大人正在里面等着程大人,请程大人与公子进去接收文书。”

程二虎一听还有军需,心里咯噔一下,老天爷,怎么还有军需?莫不是真的要去打仗!腿脚又有些发软。可儿子拉着自己朝院子里的走,程二虎担心自己走慢了把儿子拉摔倒。只能硬着头皮,加快脚步跨进了院子。

刚走进院子,就看见院子里坐着十几个军士正在那里喝茶,石老根和冯显正在院子里帮忙招待。正屋正坐着姜云升姜百户陪着一名百户喝茶。

姜云升看见程二虎进来,放下手里的茶杯,同坐在自己对面的人说了一声,两人便同时站了起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武师的自我修养 辣妈攻略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偷心龙爪手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退下,让朕来 霸天武魂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汴京春深 超级神医赘婿 我有一剑 官梯 抗战之血肉丛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雷武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之铁血捕快 三国之现代魂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汉吏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靠读懂人心立足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txt下载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