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首页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军工科技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科举,寒门状元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抗战之烽火 蛇医王妃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全文阅读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txt下载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章 御前会议的荒唐斗殴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华门的御书院议事厅内,气氛庄重而肃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给这古老的空间增添了几分庄严。

光绪皇帝身着一袭精致的龙袍,金色龙纹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头戴青色暖帽,其上镶嵌的宝石与龙袍上的明珠相互辉映,彰显着皇家的无上尊贵。他端坐于中央那张雕龙木椅上,目光深邃,透过层层叠叠的朝服,仿佛能洞察每一位臣子的心思。

议事厅内,站满了朝中重臣,他们或文或武,皆是国之栋梁。为首的军机领班大臣世铎,年岁虽高,但精神矍铄,一身官服穿戴得一丝不苟,透露出多年官场历练的沉稳与威严。紧随其后的总理衙门庆郡王奕匡,身为皇族贵胄,举止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北洋大臣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此时的他虽已步入花甲之年,但那双经历过无数风浪的眼睛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静静地站立在那里。

户部尚书翁同龢,则是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清廉的官风着称,他神情专注,正在思虑着如何将所有的奏议驳回。

此外,还有军机和总理衙门的一众大臣,额勒和布、张之万、许庚身、孙毓汶等人,他们或面容严峻,或眉头紧锁,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丝忧虑,但是这份忧虑全是一种自私,如何维护着自己的那份利益,而那桐、李鸿藻等清流人士,则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敢言直谏的勇气,时刻保持着排外守旧的气魄。

这些高官和皇亲们,无一不是两鬓斑白,饱经风霜,满腹经纶,身经百战。

光绪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朝廷重臣,眼神中既有威严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他深知,眼前的这些老臣们,每一位都是历经沧桑、智谋过人的国之栋梁,但在这复杂的朝政局势中,有师傅翁同龢在场,无疑给了他一份额外的安心。于是,他轻轻调整了一下坐姿,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有力,开口说道:“众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大家至此,是想议一下银子的事。近来国事多艰,财政吃紧,朕心甚忧。望诸位能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商对策,以解朕之燃眉之急。”

李鸿章闻言,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翁同龢与自己之间因军费拨款等问题素有龃龉,而今皇帝召见众人商议此事,无疑又将这场纷争摆到了台面之上。他心中暗笑,却也不免生出几分无奈与愤懑:“翁同龢啊翁同龢,你明知户部资金紧张,却仍不肯轻易松口,如今更是将皇帝和众大臣都牵扯进来,莫非是想借势压人?哼,你且等着瞧,即便是在皇上面前,该争的银子老夫也绝不会放手。”

光绪见李鸿章神色有异,却也未多加留意,他深知朝廷之中派系林立,各有立场,当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于是,他转而看向翁同龢,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翁爱卿,你身为户部尚书,还是你先说吧。”

翁同龢闻言,心中虽有准备,却也难免紧张。他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己的想要得到的结果。于是,他整了整衣袍,缓缓上前一步,深吸一口气,清了下嗓子,说道:“皇上,目前户部存银不过百万尔,直隶水灾拨银二十万、湘赣水灾拨银二十万,南洋水师拨银一百万,现户部两江司、闽浙司、河南司均在筹措银两,但仍是不足,西北自回民之乱和新疆建省以来,洋行借款亦未还清,所以也不能捐银纳税。”

光绪皱了一下眉头问道:“李中堂,北洋需多少银两?”

李鸿章答道:“皇上,热河平匪一百万,是臣抵押借款所得,水师自光绪十年起每年需拨二百万,共计一千二百仍未兑现,还有威海、天津、旅顺炮台、建港,缺银五百万,还有其他大小事项少说二百万,合计两千万两,这些每年都给户部呈报的,如户部能解决一部分,可解燃眉之急。”

光绪听后暗暗咋舌,如此巨款,真是心头一阵。

“炮台、建港还有水师购船添炮,可否停一停?”庆郡王奕匡问道。

听到这么一说光绪点点头,觉得有一定道理。

“禀皇上,万万不得,天津海面洋人军舰肆意出没,而且越来越多,不加强海防,京师危矣!”李鸿章稍带威胁的说道。

奕匡此时真是后悔,真不该多这句嘴,什么南洋北洋跟本王没关系,别耽误了本王捞钱就行。

光绪听后又觉得李鸿章言之有理,这就是年轻且幼稚的皇帝,听谁说话都有理。

“皇上,刚李中堂所言诧异,自中法开战以来,我大清神威,让夷人胆怯,哪还敢入我内海,犯我边疆,再说中堂手握六万淮军精兵,还怕个洋人不成!”翁同龢又说道。

“翁师傅久居高堂,可曾见过洋人坚船利器?”李鸿章反问道。

“坚船利器又何妨,我大清人多地广,有何惧尔?”翁同龢反驳道。

李鸿章对洋人的东西是见得多识得广的,他越来越看不起像翁同龢这样的井底之蛙了,而且在场的大臣大多都是这样的想法,虽满腹诗书却迂腐不堪。也没有接话,接话恐怕会遭围攻,所以一笑了之。

“皇上,李中堂所讲,亦有些道理,臣看还是先议筹银之法,再议拨银之策”已年近八十的老中堂张之万弯着腰驮着背有些颤颤巍巍的说道。

“请老中堂讲讲我们该如何筹银,毕竟老中堂在光绪十年向各省筹银之举,太后赞赏有加!”慈禧太后最信任之人刑部尚书孙毓汶说道,虽然相比之下,诸臣之中孙毓汶阅历不甚丰富,但仗着慈禧赏识,也是敢说上几句话的。

“这……”张之万有些支吾,毕竟这些年不比当初了,国家衰败,到处都在花银子,他张之万就是再有能力,也是无能为力。

眼看着张之万有些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不能让老中堂薄了脸面,也为了平息一下尴尬气氛,光绪说道:“老中堂已八十之躯,现在拖着病体为国献计献策已实属不易了,还望各位爱卿,有无他法,随时奏来!”

眼看无人支语,氛围更加尴尬,光绪接着说道:“众位都是朝之肌肱,理应为朝廷解忧!”说完又环顾了一下诸位大臣,稚嫩的脸上顿时凝重了起来,接着又说道:“礼亲王!汝为军机领班,应当献策!”

光绪十年,为了削弱恭亲王权势,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黜恭亲王,宝鋆原品休致,李鸿藻、景廉降二级调用;翁同龢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因奕匡、光绪父亲奕譞、世铎三王之和都远不如奕?,世人对本次权利调整颇有微词,所以传言“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世铎这个领班军机也是慈禧为了取代恭亲王硬推上来的,实属赶鸭子上架,没啥能力,领班几年以来毫无建树,脑子也显得愚钝许多。

听到光绪询问道,马上躬首说道 :“奴才也无他法,这还是应该翁师傅和李中堂想办法才是!”

世铎一席话,众人又看向了李鸿章和翁同龢。

见李翁二人仍不开口,李鸿藻尖着嗓子倒是说话了:“我看这事还是李中堂拿个法子,钱是中堂花,中堂说话是理所当然的!”这李鸿藻身居高位也算是个清流之首,满目排外,对洋人器物更是嗤之以鼻,李鸿章搞洋务他反对,李鸿章所奏之事他都反对,每次弹劾李鸿章,他都火烧浇油,这次更是一次威逼。

李鸿章闭眼不说话,那桐许庚身等望着李鸿章,并且轻声唤了一下:“中堂!”

李鸿章这才睁开了眼说道:“为保我大清江山,请户部拿个主意!”

这一下又将话题支给了翁同龢,翁同龢听罢,好不气愤,说道:“户部,没办法,倒是中堂的厘金、海关、招商局的钱可以一用!”

见翁同龢这么一说,众人也松了一口气,话题又带给李翁二人,而且也接上话了,只等着看戏了。

李鸿章看了看翁同龢说道“厘金、海关、招商局的钱是可以一用,但是钱到哪里去了,翁师傅别踹着明白装糊涂”其实这些钱全部用来给慈禧修了园子,都是有目共睹的。 慈禧只要点了修园子的钱是没人敢动的,包括李鸿章也是没胆量挪借一分的。

“我揣着明白装糊涂?李中堂此言从何而出,我户部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也无法筹措”

翁同龢说过来倒过去的就是强调没钱,其实他是有钱也不给拨,死扛到底,就是想难为李鸿章。

“皇上”紧接着,翁同龢又说道:“臣倒有一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光绪一听,马上说道:“翁师傅请讲!”

“无法筹银,倒不如私人捐银,也未尝不可呀!”

“怎么个捐法”

听到这么对话,李鸿章一激灵,马上意识太翁同龢要不利自己。

“世人都说李中堂家资几千万,捐出一二来,也就解了燃眉之急了。”翁同龢话音刚落。李鸿章立即接话:“翁师傅堂堂帝师,也能说出这等市井之言,也不怕贻笑大方?”

“市井之言往往言之凿凿,宰相合肥天下瘦,中堂可曾听说过,可是说的中堂你吧!”翁同龢有些急眼了。

李鸿章笑道:“那是有些心有不轨的政客看老夫不顺眼调侃老夫罢了!”

翁同龢紧接着说道:“如果中堂清廉的很,悠悠之口恐难成型呀!”

“翁师傅此话怎讲?”

“中堂当年保上海、攻苏州、围金陵,攻城略地,哪个不是崛起千金,为朝廷缴过不过几十万两,那些银子哪去啦?还有中堂近年搞海军、办招商局、制造局,花费数以亿计,难道那些银子没有入了中堂的口袋?亦与洋人商约,无论开阜通商,还是洋人赔款,哪一个不是找你李中堂,你李中堂,可谓是独揽天下了!”

翁同龢这么一说,众人无不惊诧,这是撕破脸了,即使太后皇上,还是皇亲贵胄,谁也不会这样说话的。

李鸿章嘴唇微动,随即大声说道:“翁同龢,令尊翁(心存)相那是百官之楷模,清廉之模范,怎么能养出你这么个东西,你兄翁同书罪有应得,与长毛征战只顾自己逃命,陷人于不义,枉蒙先帝圣恩,自任浙江抚台以来,便家资万贯,良田万顷,请问这些钱财哪撅来的?老夫参他也是活该。还有你以清廉自居,但你府上及原籍藏书和字画,哪一个不是绝世佳作、世古典籍。请问这是谁给的?”

众人一阵惊慌失措,俗话说,揭人不揭短,骂人不骂娘,这哪里还是议事,已是一场骂战了。

李鸿章又满腔怒火的说道:“老夫是有些家资,但这些家资是我征战数年,侍奉四朝的俸禄赏银,还有我族中哪个兄弟子侄不是脑袋绑在裤腰上为国效力,大小封赏均有底可查也!请皇上定夺。”

光绪也没想到会议成这样,为了保全他师傅翁同龢的面子也是随即说道:“翁师傅也是为了国事焦急万分,李中堂所驳也是情理之中,望两位静心商议!”

然而,翁同龢身为朝廷重臣,多年来以清廉正直着称,哪曾料到会在这样的场合下遭受如此无端且激烈的污蔑。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圆睁,全身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诉说着不甘与屈辱。即便是在朝堂之上,面对过无数次的权力斗争与利益纠葛,他也未曾有过如此刻般的激愤难当。

李鸿章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刺入了他的心房,让他几乎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自持。他想起了自己多年来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日日夜夜,想起了自己为朝廷、为社稷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而今却换来这样的诋毁与侮辱,怎能不让他痛心疾首?

“老匹夫!你休要血口喷人,将自己置身事外!”翁同龢的声音因愤怒而显得有些颤抖,但他依然努力保持着话语的清晰与有力,“你所言之事,纯属无稽之谈,毫无根据!我翁同龢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何曾有半点见不得人的勾当?你若是能拿出真凭实据,我甘愿受罚;但若只是凭空捏造,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此刻的翁同龢,早已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内敛稳重的帝师形象,他仿佛变成了一只被激怒的雄狮,全身充满了战斗的力量与决心。他开始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时不时地指着李鸿章,言辞激烈,情绪激动,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委屈与愤怒都倾泻而出。

周围的大臣们见状,无不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惊叹。他们从未见过翁同龢如此失态,更未料到一场关于银子的讨论会演变成如此激烈的争执。光绪皇帝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本想借由翁同龢的稳重来缓和气氛,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试图打断翁同龢的话,给他一个台阶下,但翁同龢此刻已完全沉浸在愤怒之中,根本听不进任何劝阻。

整个议事厅内,气氛紧张而压抑,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翁同龢就像一只发疯的小羊羔,不顾一切地扞卫着自己的清白与尊严。

“翁同龢,你满嘴喷粪、胡言乱语,让皇上和诸大臣如何看你!”李鸿章怒道。

翁同龢哪有过这般侮辱,抽动的面皮带动着花白的胡须继续骂道:“李鸿章,你就跟市井泼妇一般在此叫骂,亏你还是个内阁首辅,当朝首相居然如此龌龊,岂不让人耻笑。

众人一看,有暗自叫好的,有心生忌惮的,有瞠目结舌的,千百年以来,皇帝的议事厅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惊奇一幕。

光绪惊呼一声:“住口!”

李鸿章好似没听到一样,继续说道:”朝廷有你这样的迂腐之人,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事之上,也算是国之不幸,枉费了太后皇上的一片苦心,枉费了你老爹的一番苦心……”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翁同龢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再也无法忍受李鸿章那番无端的诽谤与侮辱,理智的弦终于断裂,他如同一头发怒的狮子,猛地冲上前去,用尽全身力气朝李鸿章的脸颊挥出了一拳。

“砰!”的一声巨响,李鸿章猝不及防,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拳打得“哎呦”一声惨叫,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去,脚步踉跄,几乎要摔倒在地。幸而他及时稳住身形,才没有在这大殿之上出丑。

四周的大臣们见状,无不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激烈的肢体冲突,尤其是在这庄严的御书房议事厅内。太监们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想要上前劝阻,却又不敢轻易介入两位重臣之间的争斗,只能围在光绪皇帝身边,紧张地守护着。

光绪皇帝也被这一幕吓得脸色苍白,他猛地站起身子,想要喝止这场闹剧,却因为太过震惊而摔倒在地。太监们连忙七手八脚地将他扶起,同时高声呼喊:“惊了驾啦!快住手!”试图以此唤醒在场所有人的理智。

然而,此时的李鸿章也已怒火中烧,他同样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风度。他猛地一挽袖子,露出精壮的手臂,反手又朝翁同龢挥去一拳,口中还夹杂着不堪入耳的粗话:“去你姥姥的!”这一拳虽然没有直接命中翁同龢,但那股子狠劲和愤怒却让人不寒而栗。

周围的大臣们见状,再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与体统,纷纷涌上前来,有的抱住李鸿章,试图平息他的怒火;有的则拦住翁同龢,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整个议事厅内顿时乱作一团,仿佛一锅被煮沸的粥,喧嚣声、叫喊声、劝阻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混乱中,光绪皇帝只能无力地坐在椅子上,望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深知,这场争斗不仅仅是因为银子的问题,更是朝廷内部矛盾与权力斗争的缩影。而自己,作为这大清的皇帝,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衰败的深渊。

在这混乱的漩涡中,仿佛是某种不可控的力量在驱使着每一个人,将平日里压抑的情绪与不满全部倾泻而出。不知是哪位大臣在混乱中失去了理智,一拳挥向了正试图安抚李鸿章的军机大臣孙毓汶。这一拳,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引线,瞬间引爆了现场的紧绷氛围。

孙毓汶被突如其来的一击击中,疼痛与愤怒瞬间涌上心头,他怒目圆睁,破口大骂:“真是不要脸了!有种就正面交锋,背后偷袭算什么英雄好汉!”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将众人心中的怨气彻底点燃。

原本还试图维持秩序的几位大臣,此刻易枢以来的那股怒火冲昏了头脑。他们纷纷加入这场无休止的争斗,将多年的积怨与不满化作拳脚相加。议事厅内,桌椅被撞翻,瓷器碎裂声与大臣们的叫骂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

两位王爷起初还试图拉架,但随着情绪的失控,他们也渐渐被卷入这场混战之中。他们放弃了贵族的矜持与风度,与其他大臣一起,拳脚相向,仿佛要将这些年来的憋屈与不满全部发泄出来。

光绪皇帝见状,心急如焚,他连连喊道:“罢了,罢了……都住手吧!”但在这混乱之中,他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无力,根本无法穿透这嘈杂的声浪。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朝堂变成了一片战场,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与立场,不惜撕破脸皮,大打出手。

额勒和布与那桐之间的战斗尤为激烈,两人拳来脚往,互不相让。张之万因腿脚不便,在混乱中被推倒在地,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一次次被涌来的人群撞倒。而许庚身、孙毓汶、李鸿藻等人更是扭打成一团,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伤痕,眼中闪烁着疯狂的怒火,仿佛要将对方彻底击垮才能解恨。

整个议事厅内,一片狼藉,往日的庄严与肃穆荡然无存。大臣们之间的争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失控的暴力冲突。在这场混乱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牺牲品。

什么孔孟之道,什么儒家修养,什么书生之气,这里全部变成了扯淡,什么逼儿啊操啊的脏话连篇!

“侍卫!侍卫!速速护驾!”大太监李莲英的声音尖锐而急促,穿透了议事厅内的嘈杂与混乱,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呼喊如同一道命令,瞬间唤醒了门外待命的侍卫们。只见数十名身着铠甲、手持长刀的侍卫如同离弦之箭,嗖嗖地从门口窜入,迅速布满了整个议事厅,将这片混乱的战场包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当侍卫们真正面对眼前的景象时,也不禁愣住了。眼前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朝中一等一的大臣,平日里都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模样,如今却一个个皮青脸肿,衣冠不整,有的甚至衣衫褴褛,朝服被撕扯得七零八落,露出了里面的衣衫。这种场景,简直比市井间的斗殴还要荒唐百倍,哪里还有半点朝廷的威严与大臣的风范?

侍卫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深知,这些大臣都是皇上的重臣,是国家的栋梁,若是真的动起手来,恐怕会引发更大的麻烦。因此,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行动,尽量不伤害到任何人,只是逐个上前,将还在撕扯扭打的大臣们逐一拉开。

光绪皇帝在太监们的搀扶下,勉强坐回了自己的龙椅上。他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他从未见过如此失控的场面,自己的亲信大臣们竟然会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大打出手,完全不顾及朝廷的体面与为臣之道。这一刻,他感到无比的失望与痛心。

他努力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尽管在刚才的混乱中,他的龙袍也未能幸免,被扯得有些凌乱。他大口喘着粗气,试图平复自己内心的激动与愤怒。他明白,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必须保持冷静与理智,才能处理好眼前的危机。

然而,眼前的这一切,却让他深感无力与沮丧。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会落得如此田地?为何自己的朝堂会变成这个样子?

“还有没有一点王公大臣的样子!” 突然一个声音从厅外传来.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龙魂侠影 御女天下 超能黄金瞳 婚久必痒 御神天宗 从矿奴开始修仙 超凡大航海 宿敌 父母双圣,我却成了雷电法王 艳海风波 春满香夏 好孕小娇娘【快穿】 绑定神豪系统,我被养成顶级女神 四合院之禽兽自有天收 快穿之被觊觎的美人 一剑,一驴,一壶酒 天命之子的我却绑定了反派系统? 万相之王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帝国大闲人 昭昭大明 大明正统 大明风流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锦医卫 明末之力挽狂澜 戒指传奇 紫鸾记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 明末之新帝国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玉符传奇 北宋第一狠人 穿越之原始之路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巨宋 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 戴眼镜的粗人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txt下载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最新章节 - 晚清奇事之襄国古眼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