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听风雨轩

首页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天下枭雄 霸天武魂 铁骨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驿路星辰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盛唐日月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中华第四帝国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听风雨轩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文阅读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txt下载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04章 鲁郡之战风云涌,仲达迁都避锋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蜀魏联军攻势凌厉,先后攻陷安平与济南,极大地动摇了司马懿控制的伪魏政权。各方势力因此重新布局,局势变得愈发紧张起来。

话说安平与济南被蜀魏联军攻陷的消息,如平地惊雷,迅速传至历城。历城守将丁毅闻之,顿时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丁毅深知自己目前所面临的局势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丁毅本就不是那愚忠之人,心中第一个念头便是举城投降。在他看来,与其做无谓的抵抗,让历城百姓和将士白白送死,不如顺应大势。

可这念头刚一冒头,便被他压了下去。丁毅担心以司马懿心狠手辣的性子,若自己就这么投降了,事后司马懿定会对他的家族痛下杀手,诛连九族。想到这儿,丁毅不禁打了个寒颤,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

无奈之下,丁毅决定还是要做些抵抗,也好给司马懿一个交代。于是,当赵云、文鸯的大军兵临城下时,丁毅象征性地组织了防御。城中的伪魏军士兵们在丁毅的指挥下,勉强抵挡了一阵。但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螳臂当车,自欺欺人罢了。

没过多长时间,丁毅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打开城门,向赵云、文鸯大军投了诚。

文鸯正值年轻气盛、好战的年龄,他本以为能在历城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哪曾想这丁毅如此轻易就投降了。文鸯站在历城城门口,看着进城的伪魏军士兵放下武器,心中顿感意犹未尽,就像一只准备捕猎的猎豹,却突然发现猎物不战而降,那股子兴奋劲儿一下子没了,一时间蔫头耷脑的,提不起什么兴致来。

赵云在一旁,将文鸯的状态看在眼里,不禁哑然失笑。赵云作为过来人,如今文鸯又是他的义子,自然明白这孩子心中所想。赵云拍了拍文鸯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鸯儿啊,为将者,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可是大功一件啊。这不仅显示出将军的威名,更能减少将士们的无谓伤亡。你想想,若是强攻历城,咱们得有多少将士要血洒疆场啊。”

文鸯听了赵云的话,心中虽仍有些不甘,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点了点头,说道:“义父,您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快马加鞭而来,带来了诸葛亮的命令。原来,诸葛亮令赵云与文鸯率领飞影骑赶往鲁郡,增援曹仁、曹洪大军。

原来,在安平与济南等地相继陷落后,鲁郡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鲁郡已然成为挡在泰山郡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起初,王昶、王基率三万人马进驻鲁郡后,司马懿仍忧心忡忡,放心不下。为了确保鲁郡万无一失,他又将济南国的钟会调至鲁郡,节制诸军。

之后在听闻安平、济南国失陷的消息后,司马懿更是心急如焚,又增派了两万人马前往鲁郡。如此一来,此时鲁郡集结的伪魏军已达六七万之数。

而此时曹仁、曹洪麾下仅有两万大军,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要想拿下鲁郡,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曹植赶忙差人前往邺城向诸葛亮请求援军。诸葛亮接到请求后,权衡利弊,当机立断,开始调兵遣将,决定将张飞、徐质大军与赵云、文鸯大军统统调往鲁郡一线,这才有了赵云、文鸯接到急令这一幕。

赵云、文鸯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整顿大军,朝着鲁郡疾驰而去。他们所率领的飞影骑,本就以速度着称,加之历城距离鲁郡相对较近,大军如一阵狂风般向着鲁郡席卷而去。

飞影骑赶到鲁郡后,赵云和文鸯并没有直接冲向鲁郡的治所鲁县,而是决定先拿下卞县,以打乱敌军的部署。这卞县的魏军本就人心惶惶,没想到蜀军来得如此之快。飞影骑在赵云和文鸯的指挥下,如天兵下凡一般,趁着夜色,出其不意地对卞县发起了攻击。

伪魏军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飞影骑如入无人之境,迅速突破了卞县的防线。城中的伪魏军士兵们在慌乱中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没过多久,卞县便被飞影骑拿下。

卞县的溃兵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路朝着鲁郡治所鲁县退去。他们的狼狈逃窜,让鲁县的守军也开始人心浮动。钟会得知卞县失守,眉头紧皱,心中暗忖:“蜀军来势汹汹,看来此次鲁郡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与此同时,张飞、徐质大军与诸葛亮、杨再兴大军会师后,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鲁县城下。一时间,鲁县城下,蜀魏联军总数已达八万余众,密密麻麻的营帐布满了城外的空地,一眼望去,犹如一片钢铁森林。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城中的敌军示威。

联军的到来,让鲁县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城中的百姓们紧闭家门,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伪魏军士兵们则在城墙上严阵以待,他们望着城外那如潮水般的联军,眼中既有恐惧,也有一丝决绝。

钟会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的联军,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次战役的艰难,但作为司马懿的心腹,他绝不能轻易放弃。钟会召集城中的将领,开始部署防御。

“众将听令!”钟会高声说道,“此次敌军来势凶猛,但鲁郡是我军的最后防线,我们必须坚守。各门守将务必严阵以待,不得有丝毫懈怠。弓箭手准备好箭矢,待敌军靠近,万箭齐发。”众将齐声应诺。

之后,钟会又对王昶、王基二人吩咐道:“此战后方的粮道与退往琅琊的通道是重中之重,汝二人定要护住粮道与退路,不得有误。”

王昶、王基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将领们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城中的伪魏军迅速行动起来,搬运石块、准备热油,一切防御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此时在泰山郡,司马懿则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与焦虑之中,他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再度迁都的事宜。鲁郡局势的每一丝变化都如芒在背,让他寝食难安。司马懿明白,一旦鲁郡失陷,联军的兵锋将直指泰山郡,这里将再无安宁之日。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向曹髦建议迁都东莱郡。

曹髦听闻此议,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甘与无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战乱而迁都了,每一次迁都都意味着国土的进一步沦丧,皇室尊严的又一次折损。但面对当前的危局,他也明白已无更好的选择。“司马卿家,此次迁都,朕希望你能确保皇室安全,若再有差池,朕定不饶你。”曹髦语气中虽有不满,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

司马懿闻言做足样子,赶忙伏地叩首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东莱郡虽非久安之地,但可暂避联军锋芒。待臣整顿军备,定能收复失地,重振我大魏之威。”嘴上虽这样说着,可司马懿心中清楚,局势已对他极为不利,此番迁都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充满了变数。

整个泰山郡陷入一片混乱,官员们匆忙地收拾着宫廷的贵重物品,文牒古籍,百姓们也在士兵的驱赶下被迫离开家园,踏上未知的迁徙之路。

一路上,老人的叹息、孩子的啼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惨的画面。许多人对未来充满了恐惧,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出多支探子,密切关注鲁郡的战况。每一条消息都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当得知联军在鲁县城外扎下大营,准备开始攻城时,他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司马懿心中清楚鲁郡守军支撑不了太久,必须加快迁都的速度。于是,他下令加快行程,哪怕日夜兼程也在所不惜。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人心也随之开始浮动,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蠢蠢欲动起来。甚至就连部分将领对司马懿的决策也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频繁迁都只会让军心大乱,百姓离心。紧接着军中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蜚语,质疑司马懿的能力和忠诚,这让司马懿在应对外敌的同时,还要花费精力来稳定内部。

而在东莱郡,当地官员们接到迁都的消息后,赶忙着手准备接纳皇室和大量军民。但东莱郡资源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涌入,物资供应、居住安排等问题接踵而至,一时间人心惶惶,社会秩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各方的忙乱与不安中,鲁郡之战最终的结果已不仅关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将对整个三国局势产生深远影响,而司马懿的迁都之举,也像是在这乱世棋局中又投下了一枚充满变数的棋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鲁郡之战风云涌,仲达迁都避锋芒。三国纷争无休日,乱世棋局再变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我为炉鼎 赵氏嫡女 剑卒过河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乙木修仙录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春满香夏 猎艳谱群芳 陛下不可以! 独步成仙 野蛮小妻不好惹 诡秘之主 女公务员的日记 诡异人间,只有死人会修仙! 一路青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雷武 国公凶猛 紫鸾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 医冠权宦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 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奋斗在嘉靖年间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一品狂士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 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俄罗斯风云录 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听风雨轩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txt下载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最新章节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