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首页 >> 风流俏佳人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逍遥小贵婿 寒门状元 驿路星辰 寒门宰相 汉乡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抗战之烽火 凡人歌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7章 朱紫之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长安大街前些日子落下的积雪尚未全然化净,天气虽说不上酷寒彻骨,可那树枝儿依旧光秃秃的,尚未冒出新芽儿来,显然不是个适合外出活动的好时节。

然而,此刻的垂拱殿内却是热闹非凡。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们尽皆到齐,只见他们个个面红耳赤,相互间破口大骂,全然没了平日里百姓印象中那些威风凛凛的官老爷模样。

御座之下,张月娘立于左侧,崔穆清身处右边,李淑、李漟分别在她们身后两侧站定,这般站位,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文官之首杨文和,身着一袭深紫蟒袍,仿若一尊雕像,沉默不语。武官行列里,杞国公万和宜与英国公康白,作为顾命大臣,分立在右相颜夫子身后,那架势,大有分庭抗礼的意味。

“石大人呐,老夫近日闲来无事,重新读了你高中进士之后所作的那篇《与师书》 。文中提到,你自幼家境贫寒,为了求学,每日都得跋涉近五里山路前往书馆。碰上那冰天雪地的日子,没办法,只能借书来抄录,其间饱受冻伤之苦,直至如今,每逢严寒时节,旧伤还会发作。这般求学的艰难困苦,想必你是刻骨铭心呐。

可如今呢,你身着紫袍,官至吏部尚书,却为啥要阻断后生晚辈的进取之路呢?这可真让老夫想不明白。” 颜夫子瞧着场中正侃侃而谈、舌战群儒的石介,终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石介见正主出来搭话了,当下一甩袍袖,迈着大步向前,声音洪亮地说道:“颜夫子,可别给我乱扣帽子。我什么时候说过要阻断后生们的进取之路了?照你这么说,不同意您进行官制改革,就成了阻止他人鱼跃龙门啦?

我心里清楚求学有多难,比谁都盼着能让更多人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可这事儿绝不是拍拍脑袋、大笔一挥,靠精简官吏、裁撤衙门就能解决的。

大华这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由此产生的冗费,每年都占去户部支出的大头。然而,要解决这冗官问题,哪有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得了的事儿。

眼下,大华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发展经济,先把因国战而凋敝的民生给恢复过来。这才是燃眉之急,重中之重呐!”

“哼,石尚书,听说你年少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没少遭同窗的嘲笑。那时候你沉默寡言的,可不像现在这般能言善辩。你这些话,突然让我想起了我家里的一个家仆。他当初因为饥荒逃到了长安,我瞧他可怜,就把他收留在府里。后来关中闹大灾,好多难民都涌进了长安,我就让他安排些难民进府里,给口饭吃。你猜怎么着?

过了好些日子,竟然没一个灾民进府。再三追问之下,他才说实话:那些人要是来了,就会顶了我的位置,我可就没饭吃了 。怎么着?石尚书,你也是这个意思?” 新任工部尚书颜之水满脸冷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石介听了这话,眼眸瞬间一冷,寒声说道:“本官一生有三愿,一愿苍生皆饱暖,饿殍永绝;二愿讼狱皆公正,冤屈尽雪;三愿山河皆锦绣,盛世恒昌 。

你喜欢讲故事,那本官也给你这个没在地方主政过的人讲个故事。

本官刚主政的时候,是在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做知县。那庐陵县本就是个穷困县,百姓们没什么营生,吃了上顿没下顿,治安也不好,民风还特别粗野彪悍。

我刚一到任就发现,这么个穷县,县府衙门里竟然养着近一百号衙吏。庐陵县既不是大县,也不是富裕县,人员如此臃肿,肯定是导致庐陵县贫困的根源。

那时候我书生意气,一心想着做出点成绩来,当下就裁撤了不少衙门的衙吏,只留下三十人,好让县府能正常运转。

可结果呢,庐陵县差点在我任上闹出大乱子。

你以为这几百个衙吏都是吃朝廷空饷的蛀虫?大错特错!他们有的是族老的子弟,有的是收编的地痞流氓,还有的是庐陵县最大望族的子侄。办事的人里,有熟悉各地情况的主簿,有跟各种势力都交好的县尉,那师爷、账房就有十几个,全都是上几任知县的幕僚。

我这一裁撤,原本庐陵县那仅有的一点秩序瞬间就乱了套,盗匪横行,恶案频发,甚至还有冲击县衙的势头。

我难道不知道他们可恶吗?我难道不知道他们这是在对抗朝廷吗?可人家在当地经营了几十年,庐陵县的百姓,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他隔壁二大爷的?

一个贫困县尚且如此,那本官请问颜夫子,你这次的官制改革,一次性要裁撤中央二十个衙门,撤销官制序列里近四十个官职称谓,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的官员多达七百余人,这还没算上这些官员背后的关系网和家族势力。要是这么一刀切下去,大华必将陷入永无休止的动乱之中。”

这话一出口,大殿里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谁都清楚,这场朱紫之争的关键在于,颜夫子身为寒门领袖,一心想让更多寒门官员进入朝堂,可梁王及其门生却坚决反对在此时进行官制改革。

颜夫子想要让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眼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革科举,助力他们鱼跃龙门,可这办法阻力太大,显然现在还不是时候。

那第二个最直接、最快的办法,就是通过官制改革,裁撤原有的官员官职,提拔寒门官员入主朝堂,打造一道更宽更大的龙门,为之后提拔更多寒门子弟入朝做准备。

梁王对官制改革的态度不明朗,不过从他得意门生石介的话来看,应该是能谈,但绝不是现在。可这句 “现在还不是时机” 太模棱两可了,谁也不知道梁王到底是在拖延时间,还是真的这么认为。

颜夫子等不及,或者说他身后的寒门子弟等不了。三年一次科举,今年的春闱马上就要到了,要是不能改革官制,就意味着不能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要是没有空缺官职就大肆扩大进士名额,将会进一步加重大华的冗官问题。

这,便是两方争斗的关键所在。

杨文和看着朝堂上吵吵闹闹个不停,冷冷地瞥了一眼田令孜。田令孜心领神会,立刻大声喊道:“肃静!!!”

百官听到喊声,顿时一滞,纷纷把目光投向杨文和。

杨文和摆了摆手,语气淡淡地说道:“都回去吧!有什么想法,写折子送到中枢去,在这儿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

“是!” 百官们面色各异,大声回应后,便退出了垂拱殿。

田令孜熟门熟路地让内侍抬来一张长桌,摆在垂拱殿正中央,随后关上殿门,静静地守候在一旁。他心里清楚,这在场的十几个人,才是真正能决定大华命运的关键人物。

这次已经是第三次闭门会议。

“都坐吧!” 杨文和摆了摆手,率先坐了下来。

在场众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这闭门会议乃是几位顾命大臣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

在大华中枢,官位最高的莫过于尚书令李淑和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漟。

再往下,便是真正手握实权的左右相。

二者的区别在于:

左相分管吏、户、礼三部,参与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命等事务,同时也负责民政和礼仪相关政令的执行与监督工作。

右相分管兵、房、工部,侧重于军事、司法、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事务,负责监督和执行与兵刑工相关的政令。

其次就是参知政事,王参知是出了名的老好人,除了和稀泥,平日里不太管事。杨文和自从知晓先帝的心思后,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弟子叶九龄和皮卞进入中枢,这一下子就架空了王参知本就不多的权力。他们一个负责起草诏令,一个负责复核诏令,彻底把控住了大华诏书的出入口,尤其是在皇帝驾崩之后,更是如此。

如此一来,说中枢是杨文和的一言堂也不为过。为了应对这种局面,颜夫子等顾命大臣便想出了在垂拱殿举行闭门会议的法子,通过拉拢更多三品官员进入殿内参与决策,以此来制衡杨文和的权势。

“梁王,朝堂都吵了这么久了,眼看着春闱就要到了,你看……” 颜夫子率先开口说道。

杨文和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语气淡淡地说道:“眼下国家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定是唯一的基石,这两点在本王这儿永远都不可能动摇。

你要改革官制,可拿出的方案如此激进,要是引发官变,你打算怎么收场?派兵镇压吗?难道要让整个大华官场都人心惶惶,无心治理百姓?”

“梁王,本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如今国家已然凋敝不堪,想要恢复民生至少得三年时间,再坏还能坏到哪儿去?倒不如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冗官问题,打破旧有格局,重新开始!” 颜夫子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语气里满是冰冷之意。

“梁王不必担忧,有我和康白在,只需一万兵马!绝对不会让大华乱起来!” 万和宜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杨文和听了,冷笑连连,心中暗自感叹,这些没有基层主政经验的人,骤然握有大权,要么就是太过激进,脱离实际,要么就是太过保守,畏缩不前。

想到这儿,杨文和也懒得再多费口舌,直接说道:“官制改革,本王绝对不会同意。

此次春闱,取士规模扩大至一千五百人。右相担任主考官,九龄和皮卞担任副考官。要录取谁本王不过问,但有一点,此次这一千五百人,只留一百人在大华,其余的全部都要去西夏故地,从知县做起,三年之后进行考评,根据政绩来决定是否留用。

其次,成立发展和改革司,长公主和石介担任主官,负责主持江南九道的经济改革事宜。”

杨文和说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静静地看着颜夫子。

颜夫子陷入沉默,他心里明白,杨文和这是摊牌了。自己原本想着通过改革官制,清除一批世家官员,提拔一批寒门官员,这样便有机会在长安的官场中争夺话语权,逐步增加寒门官员的比例,最后再改革科举,为寒门子弟铸起龙门。

可从这几次与杨文和的交锋来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自己触动大华的官制,不管是为公还是为民。这次杨文和提出的条件,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以往大华科举取仕的人数从未超过八百,如今却一下子扩大近一倍。

自己还能成为主考官,这样一来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虽说最后大部分进士都要被送到西夏故地,但至少还有一百个进士能留在大华,可供自己谋划。况且,那些被送去西夏故地的进士,日后也会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将来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想到这儿,颜夫子也能猜出杨文和的心思。他是见不得大华有一丝一毫的动乱,更重要的是,他这是想扶持自己的得意门生石介进行所谓的经济改革。

这一点,颜夫子倒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改革都在江南进行,况且改革向来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弄不好还会有性命之忧。既然他们愿意去做,那就让他们去做吧。

颜夫子思来想去,再三权衡,确信自己并没有太大损失之后,便点头同意。

杨文和见此,也不再多说什么,一扶袍袖站起身来,率先走出了垂拱殿。

石介紧跟在他身后,一言不发。

“好久没回家吃饭了吧?走吧,你师娘做了你最爱吃的羊肉馅饺子,看你整天在吏部忙得不可开交,估计都没正儿八经吃过一顿饭。” 杨文和语气淡淡地说道。

石介听了这话,微微一愣,喉咙动了好几下,小声说道:“恩师,咱们为啥要向他让步?我就是从寒门一路走上来的,对他们太了解了。科举出身的人,主政一方往往全凭书生意气,必须要经过数年的历练,才能看出他们的真才实学。

我在庐陵县的那几年,要不是恩师您时常教导我,我恐怕早就惹出大祸了,更别提把庐陵变成富裕县了。

这次一下子开了这么大的口子,那颜夫子肯定会在暗中操作,录取很多寒门子弟。

我看过师弟写的那《西夏发展纲要》,那可真是真知灼见,很多政策我以前就是听也没听说过。但是仔细想想,按照这个纲要来做,西夏用不了十年就会变成塞上江南。这一下子放这么多寒门子弟去做知县,他们哪会认真执行师弟的《发展纲要》?”

杨文和轻轻笑了笑,疑惑问道:“你之前不是一直吵着嚷着要革新吏治,富民强国,造就一个盛世大华吗?以前我一直把你留在两浙路,磨炼你的性子,就是担心你主政之后会过于急于求成。

如今大华凋敝,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怎么还变得瞻前顾后了呢?”

“哎!不怕恩师您笑话,师弟在北上之前,特地到我府上,和我讨论西夏故地的发展之事。我俩相谈甚欢,很多见解都不谋而合。可谈着谈着就变成了辩论。

师弟认为大华还是太穷,首要任务是发展,发展能解决将近九成的问题。我却觉得大华的发展已经到了头,农业税、商业税、海关税等等,每年也就那些定额,能做的就是在这些定额里想办法节流,合理规划运转,让每一笔钱都用得更合理。

师弟也没多说什么,就带我去看了那新式的纺车,又给我看了西夏的发展纲要,还跟我讲了海上贸易的前景。我这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原来开源不单单是加重税收,还可以通过更新工具,发展新的贸易和商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师弟走的时候,给我留下了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这几天反复品味,越品越觉得有味道。原来我那时候自认为的克制,还是太过激进了,最好的改革就应该像春风化雨一样,这才是主政官员应该追求的境界。” 石介不住地感慨着。

杨文和听了,放声大笑,拍了拍石介的肩膀,勉励道:“好孩子,为师果然没看错你!当初见到你的时候,你那股子狠劲和倔强,确实吓了我一跳。不过后来发现,你虽然胸怀抱负,却也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这就是我一直看好你,任由你折腾的原因。

如今你的性子比以前更加沉稳了,为师也放心让你主政大华的经济改革了。”

“恩师…… 那颜夫子!” 石介欲言又止。

“放心,现在西夏故地划分为九道,是三公主和西夏公主联合主政,那里的党项贵族和贫民众多,一千个官吏派下去,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而且西夏故地的驻军多达五万,本质上那不是一个文官政府,而是一个军政府。这些新来的官吏,有能力的,就永远留在北地效力吧,那些祸国殃民的,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至于留在大华的那一百个进士,考评的权力在你吏部手里。颜夫子录取他们为进士容易,可想要让他们进入朝堂,那就难喽。你多留意一些艰苦的地方,春闱之后,把他们外放任职。

让这些书生都去见识见识什么是人间疾苦,好好历练历练。有能力的,要提拔重用;平庸无能、祸国殃民的,该免职就免职,该处置就处置。

你就拿这一百人先练练手,为以后大华安定,解决冗官问题积累经验。” 杨文和语重心长地说道。

石介听了,久久没有说话。等和杨文和一同迈入相府之后,才有些落寞地说道:“恩师,这些事您明明看得最清楚,要是您主持经济改革,想来比我更容易成功,阻力也会更小。我……”

“傻小子,说什么傻话呢?我还能活几年啊?哪有那么多精力什么事儿都管?以后的大华,就是你们年轻人主政的天下了。趁着我现在还有余力,就把你们都带出来。

大华的百姓太不容易了,还能经得起几次折腾?有你们这些孩子在,就算我百年之后,也能含笑九泉了。” 杨文和搂着已然哽咽的石介,走进大堂,嘴角满是微笑。

“你个臭小子,都多久没回家了?快去洗手,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羊肉饺子,看你都瘦成啥样了。” 谢南看着走进来的石介,满是宠溺地骂道。

石介轻声唤了句 “师娘”,便乖巧地走到一旁洗手。听着耳畔谢南的唠叨,往昔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眼前。

当年,年仅十八岁的他,还是个穷困潦倒的少年,为赴京赶考,一路奔波,盘缠用尽,饿了整整四天,最终体力不支,晕倒在路旁。那时,谢南尚还很年轻,心地善良的她,将自己带回了家中,还亲手做了羊肉饺子。

此刻的场景,竟与那日毫无二致。自己在一旁洗手,谢南在旁边念叨着刚下朝的杨文和。这样温暖的画面,自从父母离世后,便只能在梦里得见。

“快过来!饺子都要凉啦!” 谢南摆了摆手,高声呼喊着,随即将一双筷子塞进石介手中。

石介朝谢南腼腆一笑,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十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全球高武 网游之修罗传说 影视之多子多福 我为炉鼎 保护我方族长 盲人按摩师 苏倩 春满香夏 肥水不流外人田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辣妈攻略 婚久必痒 都市狂龙医仙 末日乐园 快穿之攻略直男的正确姿势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功夫皇帝艳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紫鸾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 中国古代名人传 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 大明伪君子 心相之天界唐史 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 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 寒光剑气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 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 救驾之饼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 风流俏佳人txt下载 - 风流俏佳人最新章节 - 风流俏佳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