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

贪狼木

首页 >> 大唐气象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想当皇帝的领主 一万年前争霸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铁骨 回到明朝当王爷 1949我来自未来 民国之文豪崛起 灵剑尊 神话版三国 
大唐气象 贪狼木 - 大唐气象全文阅读 - 大唐气象txt下载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4章 德宗无德,中兴无望,还是交给后代子孙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德宗执政的后半段,战火兵戈相较之前有所减弱。然而朝堂上却充斥着荒唐与黑暗,畸形的社会生态犹如一个巨大染缸,很少有人能独善其身。

我们先从宦官讲起。

贞元十二年(796年)六月,当红宦官左、右神策军监军窦文场、霍仙鸣荣升护军中尉,左、右神威军监军张尚进、焦希望荣任中护军。

“护军”在唐时指高级军事长官,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军长。左、右神策与左、右神威四军最高军事首长,全部由宦官担任。

大唐在任命节度使时,通常比照尚书六部主官,用白麻纸书写任职命令,以示尊崇。窦文场虽说有权有势,但却从未享受过这个待遇,便在私底下要求宰相用白麻下诏。

翰林学士郑絪得知此事,立即奉告德宗:“按照我朝惯例,只有在封王命相时才用白麻,现在却要用来任命一个中尉,不知陛下是只为宠爱文场,还是就此形成制度!”

德宗虽然执拗却并不傻,以他的学识当然知道此事事关国家礼制,于是找来窦文场,态度和蔼的说:“文场啊,当初在武德和贞观年间,宦官官职最高不过员外、将军、同正而已,五品以上几乎没有。李辅国当政以来,将此制度破坏。朕用你,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如果再用白麻诏告天下,朝臣一定认为是你逼朕这么做,对你不利啊!”

德宗把话说到这个份,窦文场只得叩头谢恩离去。

第二天早朝,德宗对着郑絪感叹道:“堂堂宰相畏惧宦官,对他们的无理要求竟不敢违逆。这样的事,朕以前不信。听了你的话,才发现的确如此!”

当时的窦文场、霍仙鸣权势滔天,他们不断向各地输出“人才”,不仅藩镇将帅多数出自由他们一手掌控的神策军,就是连朝廷的三省六部,也有不少官员出自两人门下,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平心而论,德宗时期的宦官虽然势大,却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左右皇权的地步。他们此时的地位更像德宗豢养的疯狗,替主子咬人而已。因此很难说窦、霍二人向各地藩镇渗透的行为,不是出自德宗授意。

神策军这支曾经远在陇右的边军精锐,在当红宦官的掌握下势力愈发膨胀,既担负着保护天子的职能,还拥有许多机动力量,可以遂行各类作战任务。能不能打仗暂且不论,待遇上却是远超其他藩镇所属各军。

贞元十四年(798年)八月,朝廷根据神策军不断扩充的现实需要,增设了左、右统军。由于禁军戍边赏赐非常优厚,众多边防将领大多请求将所部隶属神策军,统称神策行营。这样一算下来,神策军兵力增加至十五万人,跃居各军之首。

贞元十七年(801年)九月,左神策中尉窦文场退休,副使杨志廉接任。不久,孙荣义也取代霍仙鸣接任右神策中尉,与杨志廉同为神策军最高长官,宦官势力更加猖獗。

建中初年,德宗曾授权御史台,在每季终了前巡察京城各司及各军监所,发现有冤假错案、滥用刑法的,及时奏明天子。近几年,随着朝政的日益紊乱和神策军的如日中天,御史台不敢再去神策军检查,每次只是发个文走走形式而已。

监察御史崔薳对下严历苛责,下属恨他恨的要命,将他诓入右神策军。崔监察不知是计,在神策军中指手划脚,吓坏了一众将士,急忙报告给了德宗。德宗大怒,让人把崔薳抓来,痛打四十大板,流放到了蛮荒之地崖州(今海南)。

由此可见,德宗已将神策军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绝不允许朝臣染指。只是英明如他,怎会想不到一支失去监督的军队,最终会沦为绑架皇权的工具!

讲完了宦官,再来谈谈吏治!

当初在泾原兵变时,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组建流亡政府。小小的边城自然比不得国都长安,加之正值战火离乱,德宗过了段缺吃少喝的艰难岁月,这让他对没钱花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因此,在平定叛乱重返长安后,他拼命捞钱,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让他感到安全。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官员将帅知道了他的这一爱好,争抢着靠进献财物来换取皇帝恩宠,捞个一官半职。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对外声称这些进献,来自机动经费和历年节余。其实无非是扣留正常赋税,盘剥压榨百姓,克扣官吏俸禄所得。反正只要有权,何愁无财可敛!

他们把这些额外收入大部分放入自己腰包,进献给德宗的不过十分之一二。

在些地方大佬中,江西观察使李兼每月进献,西川节度使韦皋每天进献,荣膺送钱之冠。后来,常州刺史裴肃,靠着进献荣升浙东观察使,开创了刺史进献的先河。

贞元十二年(796年)八月,宣歙观察使刘赞病故。幕府判官严绶利用暂时代理留后的机会,将府库所有钱物全部进献给了德宗,被德宗征召入朝做了刑部员外郎,开创了幕僚进献的先河。

不要以为上述这些人都是贪得无厌的昏官,其实无论李兼、裴肃还是严绶,都是在当时颇有能力与政声的官员。特别是西川节度使韦皋,更是立下劝降南诏、拖垮吐蕃的丰功伟绩!

这样优秀的人才,在大环境的熏染下都难以逃脱世俗的做法,可见吏治已经腐败到了何种程度!

还有宗室出身的常州刺史李锜,因向德宗身边的大红人宫苑使李齐运行贿数十万,得以晋升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观察使倒还好说,盐铁转运可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肥差。

李锜掌权后,靠着苛刻盘剥殷勤敬奉,受到德宗厚爱。又花费重金贿赂当朝权贵,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权力网,自此开始无所忌惮。有个叫崔善贞的读书人跑到长安写信举报他,德宗不但不予受理,反将崔善贞戴上刑具交给了李锜。

李锜派人事先在路旁挖了一个大坑,等崔善贞到后竟生生活埋了他。这一残暴做法,令民众不寒而栗。

另一位宗室出身的官员,司农卿兼京兆尹李实,靠着善于聚敛成为宠臣。他自恃得势,为政苛暴,徇私枉法。他说提谁用谁,只要话一出口,命令即刻就到;相反,谁若敢小小的违逆,一定会遭到贬谪流放。士大夫对他畏惧万分,甚至不敢正眼看他。

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京城周围出现了饥荒。李实却借机敛财,还欺骗德宗,说什么:“今年虽旱,庄稼却长势喜人!”

有了这句混账话,本来遇到灾情可以免掉的租赋照常缴纳,逼的百姓只能拆屋卖瓦上交税款。有个叫成辅端的优人作了首歌谣讽刺这种现象,歌中说:“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五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李实听到后大怒,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成辅端活活打死。

监察御史韩愈只因上疏提议,免除京畿百姓今年秋税,得罪了李实,被贬为阳山令。

晚年的德宗,身边聚拢的全是些这样的人物。所谓人以类聚,由此可知德宗德行如何!即便他学富五车,即便他能言善辩,又能有什么用!

最后再来聊聊宫市!

所谓“宫市”,是指皇宫派人到市场采买所需各类物资,这里的“市”当“买卖”讲。

唐时有制,宫中需要的各类物品,由职能部门到地方询价采购。到了德宗晚年,因嫌程序烦琐,便将这件差事交给了宦官办理。

这些刑余之人哪有什么德行操守,他们拿着宫中开具的文书,在坊间强行购买所需物品,给的钱连成本都不够。时间一长,索性连文书都不要了,经常派出几百名“白望”到坊市查探,看到想要的货物,只说是宫中所需便直接拿走,商户根本不敢过问真假,更别说讨价还价了。

他们用价值百文的货物强买人家上千文的货,把布匹撕成布条充当货币,谁要是收了还需缴纳“门户钱”和“脚价钱”。有的商户满载货物拿到市场售卖,碰到他们只能自认倒霉空手而归。名义上是宫市,实际上就是公开抢劫!

有了这帮奇葩的存在,商户只得把价值较高的货物藏起来,不敢拿到市场上出售。平时,只要一见到宦官们摇摇晃晃的从宫中出来,大家都赶紧关门歇业、撤摊走人。

有个进城的农夫,赶着一辆拉满木柴的驴车到坊间卖柴。他住在乡下,不清楚宫市这回事,见到一个宦官朝他走来也没躲避。宦官给了他几块破布要买他的柴,农夫接了布,宦官又向他索要门户钱。农夫吓坏了,想把手里的破布还他。宦官哪里肯干,让他把驴留下。

农夫嚎啕哀求:“我家里有父母妻子,全靠这点柴火吃饭。你把我的柴拉走,不给钱就算了,还要拿走我的驴,我可怎么活啊!”

宦官不为所动,农夫一怒之下将他痛打了一顿。巡街的衙役将两人带进衙门,好在当官的还比较英明,了解清楚情况后,斥退了宦官,赔偿了农夫柴钱。

贞元十三年(797年)十二月,徐州刺史张建封借着入朝奏事的机会,将宫市弊端上报给了德宗。因张建封是诗人,与爱作诗的德宗私交不错,德宗这才重视起来。把分管宫市的户部侍郎兼度支苏弁叫来了解情况,苏弁早被宦官买通了,忽悠德宗说:“我们的宫市好啊,长安城里那么多的闲人,都是靠着宫市来养活的!”德宗居然信以为真,从此对此类奏章一律不听。

京兆尹吴凑多次上疏指出宫市祸端,吴凑是德宗舅爷,宦官们不敢招惹,便在德宗面前构陷反对宫市的右金吾都知赵洽、田季岩。德宗不问青红皂白,将二人流放到天德军戍边。

在德宗的大力支持下,宫市进行的如火如荼,再无人敢反对,一直持续到顺宗即位。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太子李诵突然中风,失去了言语能力。

德宗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父子两人感情极深。李诵生病对他打击很重。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初一,众多皇亲国戚到宫中给德宗拜年,只有太子因病不能前来,德宗不禁老泪纵横,由此身患重病。

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德宗在位二十七年,除去以“周”立国的女皇武则天,在大唐二十一位帝王中排行第三,仅次于玄宗、高宗。

刚刚执政之初的德宗,在朝堂有崔佑甫、杨炎、刘晏这样的治世能臣,在边防有李晟、马燧、浑瑊这样的优秀将领。自身要求还极其严格,不爱钱财,从谏如流,颇有些太宗当年遗风。

泾原兵变之后的德宗,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贪财、猜忌、不听人劝,搞得佞臣当道、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朝政紊乱。

这一前一后的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想起了前期英明、后期糊涂的唐玄宗。然而与玄宗相比,他前期英明不足,后期则又昏聩有余!

当然,作为一位文采出众、思维敏捷的帝王,他也并非一无是处。

他采纳李泌意见,推行“南连南诏、北接回鹘,西交大食、天竺”的外交战略,彻底孤立了吐蕃,让吐蕃渐趋没落。重用能臣韦皋,稳住了西川局势,重新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为大唐营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外部环境。

他在长达六年的泾原兵变中,靠着陆贽、李泌的出谋划策,靠着李晟、马燧的拼死力战,虽然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却也给不可一世的河朔藩镇沉重一击,让他们实力大挫,失去了与大唐抗衡的资格。

他重用贪官盘剥百姓,后期又一味姑息藩镇,保持了国家的大体平和,虽有敛财、姑息的骂名,却在客观上充实了国库。

上述做法,为他的孙子宪宗李纯开创“元和中兴”奠定了基础。

属于德宗的时代宣告终结,不论好与坏,终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网游之修罗传说 福艳之都市后宫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重生之武道复苏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无限群芳谱 霸天武魂 特种兵重生七零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穿越红楼之大道无谋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 神话版三国 扶明 覆汉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情牵盛世恋歌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大唐气象 贪狼木 - 大唐气象txt下载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 大唐气象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