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首页 >> 蜀汉之庄稼汉 >> 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一万年前争霸 民国之铁血少帅 夺嫡 回到明朝当王爷 从山贼开始 将军好凶猛 民国之文豪崛起 至尊特工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 蜀汉之庄稼汉全文阅读 - 蜀汉之庄稼汉txt下载 - 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61章 兵制,兵事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前汉初期,主要实行的是征兵制,也就是全国皆兵。

特别是每年秋季由太守主持的都试(即军演),让前汉全民的军事素养远超后世大部分朝代。

这个制度,为前汉的强大武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同样的,都试制度也会让太守集军政于一身,成为一郡的实际统治者。

而太守掌握的这一股武装力量,让地方有可能用来对抗中央。

比如王莽暴露出自己的篡位之心后,东郡太守翟义就是在举行都试时斩杀“观令”,然后挟持东郡军民起兵反莽,没过多久,就发展到了十万人。

后来虽然失败了,但却激起了反莽的浪潮。

光武皇帝举兵时,也曾想过利用南阳郡的都试夺取郡兵的指挥权。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光武皇帝再兴汉室后,有感于地方郡守权力过大,于是实行罢兵政策。

从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到建武二十三年,五次罢省郡国兵,同时实行以募兵制为主的兵役制度。

募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压制,削弱了地方拥兵作乱的可能性。

但却又产生了另外的问题:兵源不但不足,而且良莠不齐,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惊人。

后汉武功远不如前汉,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特别是在中后期,凉州羌乱持续百年之久,让后汉严重失血——凉州可是前汉打下来的固有版图。

单单这一件事,就足见后汉中后期军队战斗力的衰弱。

至于黄巾之乱之后,朝廷兵源和兵力的严重不足,更是极大地动摇了后汉的统治根基。

最终不得已,汉灵帝采取了刘焉的建议,“废史立牧”,即废除刺史,任用州牧。

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这简直就是前汉太守都试制度的威力加强版——那都算往轻里说。

历史兜兜转转,终究还是转了回来。

州牧制度实施以后没过多长时间,本就衰落的后汉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地方,几乎是在瞬间就分崩离析。

与此同时,不少州牧成了第一批地方割据军阀。

然后么,大汉昭烈皇帝起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终能乾坤复秩,宗祀惟宁。

当朝天子又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之炳耀,凭丞相得还旧都,任冯永而复雒阳。

大汉三兴在望,除了人心向背,仁人志士用命,亦赖精兵猛将扫荡群贼。

纵观大汉两落三起,其武功与兴衰,兵制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这么多年不断调整和完善,季汉现在实行的是征兵制和募兵制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征兵服役四年,一年在本郡戍守,同时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这就是郡兵——这比前汉的都试还要激进一些。

至于剩下的三年,则是要调入中央军,参与对外作战。

这四年是强制性的,也是徭役的一部分。

四年之后择优选入卫士,家里才能免除一部分赋税或者徭役。

如果立了军功,授了军田,那这辈子就算是值了。

只是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一直完美的政策,只有适合当前情况的政策。

季汉的兵役,自然也是有得有失。

优点是在保证兵源充足的同时,还能让兵源保持较高的军事素养。

缺陷是百姓负担较重,财政支出较高。

也就是随着摊丁入亩以及各种新政的不断深入推行,还有工坊业的蓬勃发展,让大汉的税收来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这才让大汉的财政足以支撑起眼下的兵役制度。

但除了财政方面,还有一个和前汉一样的最大隐患:赋予了地方太大的兵权。

郡兵在本地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且还是一年,真要有心,足以让太守掌握住一股不小的军事力量。

也就是现在的中央诸军皆是虎狼之师,战斗力爆表,可以无视这点小问题。

但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更别说丞相和鬼王是什么人?

当代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留给后人。

统军府的成立,说白了,就是要实行军政分离。

太守专以政事,都尉(即统军府将领)专以军事。

一州之长的刺史,则负责监察太守与都尉——监察地方,本就是刺史最初的本职。

颇有些三权分立的味道。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避免像后汉那般,让军中战斗力下降太快的打算:

在这个年代,军中文化水平太低,如果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多半会让将士之间互不信任。

上下相疑,则容易被人所趁,一旦遇到困境,就会军心动摇,最终溃败(“大送”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但若是专将专兵,却又会产生兵为将有的隐患。

虽说以眼下大汉的情况,不用太过杞人忧天,但制度远比人心可靠。

所以统军府,就是吸取了两汉兵制的经验教训,又考虑了季汉的实际情况,做出的一个折中方案。

平日里统军府的都尉和别将负责训练府兵,征召时带领府兵出战。

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都尉和别将,在战时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军令的畅通。

同时只要规划得当,单个统军府的兵力,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尽可能地既不影响当地的生产,又不虞有尾大不掉之忧。

而直接受朝廷管辖的统军府,还能断绝地方豪右拥有宗兵私兵的根基。

这算是皇权下乡的又一个重大措施。

当然,这等影响大汉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重大决策,还轮不到老魏这些人操心。

他们操心的是,统军府的成立,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老冯现在好歹也是能领军镇守一方的人物,特意跑过来跟他们这些老兄弟讲这些事情,总不可能是因为闲得慌。

老冯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呲了一口,再扫了一眼众人,看到所有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这才开口道:

“成立统军府,除了都尉和别将领兵,平日训练府兵,还需要有教头辅佐,这教头嘛……”

说到这里,老冯又是顿了一下。

“这教头嘛,自然不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懂得军阵上的事情,那自是最好的人选。”

听到这个话,所有人的眼睛顿时一亮。

这个活,听起来似乎,挺适合自己这些老家伙啊?

别看在场的这些人,或多或少身上都有些毛病,阵上厮杀肯定是不行了。

但阵上厮杀的经验,他们还真敢说不逊任何人。

这年头,但凡是能从军中活着退下来的家伙,哪个是吃干饭的?

“到统军府中当教头,日后朝廷征召,我们是不是也要一起去?”

有人提出了这个疑问。

“想什么呢?”老冯撇撇嘴,“就算是都尉同意,难道朝廷派下来的人眼是瞎的?”

“就算是派下来的人是瞎的,难道你们还真以为军中那些将军,都是没脾气的?”

军中大事,岂能儿戏?

哪天真要在阵前出了什么事,整个军统府上下,再到朝廷下派的人,怕是一个都跑不掉。

严法治国,可是丞相留下来的规矩。

这个严法,可不仅仅是指治民治吏,也指治军。

要不说就连冯大司马这等人物,当年也被丞相打过军棍呢?

扫了一眼众人,老冯知道,光是教头这个噱头,怕是还不足以吸引这些老兵油子。

别看他现在大小是个军将。

但真要论起出身来,在座的有一个论一个,谁也别笑话谁。

不同的是,老冯这些年来积极响应冯君侯的号召,在军中努力学习。

再加上可能比眼前这些大老粗聪明一些,所以能多学了那么一丁点学问。

还有运气也要好一些,多了几分军功。

这才比他们多受了几次提拔。

但这些老家伙心里在想什么,他是一清二楚。

阵前厮杀半生,现在虽说退下来了,有人手脚总痒痒,闲不住。

但也有人能沉下心来,想要过好小日子,不想再过多折腾。

毕竟吧,以前跟了君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想要能吃口饱饭。

现在么,家里有屋有田,有炕有妻,有子有女,还图什么?

这些可是自己拿命在阵前换来的,凭啥不能享受享受?

出身差不了多少的老冯,太了解这些老兵油子了,所以他准备要说出了一个劲爆的“内幕消息”:

“这些年以来,那些什么世家大族子弟,终是放下了身段,参加了朝廷的科举。”

老冯摇了摇头,叹息道,“想当年,这科举之制,可是君侯专给咱们开的道路呢,哪像现在……”

说到这里,有人就是“啧”了一下,然后又是唉了一声。

这些年来,参加科举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多了,竞争就大了。

不像以前,只要肯学,出了学堂就有人抢着要。

虽说现在出了学堂也不愁生计。

但想要再进一步去皇家学院求学,终是不像在南乡学堂时那么容易了。

想想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居然也愿意撩起衣袍下到田地,让泥水脏了自己的双脚,就入他阿母的离谱!

高傲呢?

大族子弟的骄傲呢?

但不管再怎么骂,终是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这读书的事情,苍头黔首怎么跟那些世家子弟争嘛?!

“不过呢,”老冯面露神秘之色,“君侯终究还是向着咱们南乡子弟的,这不,统军府其实就是给咱们的子弟寻的另一个出路。”

这个话,终于把所有人都吸引住了:

“说说!快仔细说说,是怎么一回事?”

换成他人,这些老兵油子肯定是不可能轻易相信的。

但若是换成“君侯”“南乡子弟”,那就不一样了。

南乡子弟是君侯的嫡亲子弟,至少在老冯这一代人心里,是永恒不变的。

“朝廷要开武举了,”老冯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开口解释,“后面会从统军府上选拔适合能战敢战善战之士,以充军中各级将校之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更难求的是,具有坚定信念的军中基层骨干。

南乡子弟跟随君侯征战二十载,亡的亡,残的残,老的老。

还能活跃在军中的,升迁路线基本都和老冯差不多。

至于是当个卒伯还是当个校尉,就看个人际遇造化。

前几年改制后,不适合继续呆在军中的南乡子弟都退下来了。

而剩下的,都被各军军头拿着改制的借口疯抢。

这年头,能看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人,在军中当个普通兵卒就是暴殄天物。

就算是冯君侯……也要为自己的嫡系子弟前途着想啊,不能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否则的话,那就是害,而不是爱。

有了南乡子弟填充各军基层将校,所以改制后的大汉军队,真的是正处于战力最巅峰时期。

就算是新军,在经历一两场见血的战斗后,也能迅速成为精锐之师。

但还是那句话,不谋一世,不足以谋一时。

作为大汉军队的领军人,冯某人也要考虑到十年后可能出现的断层问题。

所以武举,就是为此而生——讲武堂一年才出几个将校?

完全不够给大汉军伍塞牙缝。

扩招迫在眉睫!

有科举在前头,武举只要稍一解释,大伙就一下子明白了,同时也立刻兴奋起来。

“老冯,你是说,日后咱们的娃,就算读书比不过那些大户人家,也能走武,那什么武举的路子,吃上皇粮?”

“真能通过了武举,那可是要去长安城的讲武堂学兵法的,不吃皇粮吃什么?”

“讲武堂?讲清楚,哪个讲武堂!”

那可是出来就能在军中当将官的地方!

以前除了能得到军中将军们举荐,就是只能从皇家学院考进去。

现在听到居然还有这么一条道路能进去,怎么不让这些老兵油子两眼放光?

“这天下除了长安那个讲武堂,还能有哪个讲武堂?”

“还有这等好事?”

“要不是说君侯一直惦记着我们南乡这些老兄弟呢?”

群情激动之下,又是一阵闹哄哄。

“说得倒也是,这读书拼不过那些大族子弟,难道这阵上厮杀的本事,还比不过他们?”

听老冯说,这武举,不外乎是考些阵前所用的技艺:

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远奔以及刀戟钩叉等军中武器。

听说可能还有组织小队冲阵厮杀等技能。

要不说想要武举,得先进入统军府呢。

就这么些兵器,普通人家怎么可能会有?

更别说练习了。

而在使用这些兵器方面,这些老兵油子有着特殊的技巧。

那都是在生死之间摸爬滚打拿命换来的。

传下去,必须要传下去!

就算是已经打算享受生活同时也让妻子享受生活的老家伙,也是激动得脸色发红。

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老夫厮杀半生,才换来了这般生活,肯定不是为了让儿子平躺享受。

儿子也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自己的妻儿拼一把,不然怎么叫为子孙后代计?

气氛到位了,酒自然就没少喝。

大约是劣酒喝多了,也不知道是哪个脑抽地问了一句:“那若是武举也考不过,当如何是好?”

此话一出,气得老冯一顿酒碗,骂道:

“科举考不过,武举还比不过,那还寻思那么多做什么?”

“要么到军中当个兵卒,拿烂命博一博军功,要么就乖乖地在地里刨食吃,还想什么?”

什么都比不过人家,还有那么多心思,不是烂人是什么?

烂人自然是烂命。

看着群情激动,老冯借着举碗喝酒的时机,嘴角露出了得逞的笑容。

看来自己这一府的教头,终是有着落了。

就在老冯在武功水东岸收集旧日老兄弟,在为自己出任统军府都尉做准备的时候。

另一位老冯,也站在武功水西岸的五丈原,俯视着车舟如龙的水道。

虽说早就在纸上看过数据,但真到实地观看,仍是让冯某人升起一股豪情:

这是老子,哦,还有丞相,积攒了二十年的最大底气。

得知大司马来到了五丈原,原本在视察水道的尚书令费祎顶着烈日,一路小跑过来:

“祎,见过大司马。”

前一任尚书令蒋琬,与大司马同录尚书事,又出任大将军,再加上资历,这才能与冯大司马平起平坐。

费祎虽是蒋琬的接任者,但在冯大司马面前,却是没有一丁点资格。

原本背着手看着下方的冯大司马,满脸笑容地招了招手:

“费尚书且过来。”

费祎这才继续上前,站在冯大司马后面一个身位,低声问道:

“大司马何来?”

“自是过来看看蜀地运过来的物资。”冯大司马的目光再次落到下边,开口问道,“费尚书以为,今年从蜀地运来的物资,足否?”

“足!怎么可能不足?”费祎也是看向下方,脸上亦尽是舒展开来,“不但补足了府库,还能有所剩余。”

“剩余多不多?”

尚书台是大汉的大管家,冯某人虽说录尚书事,但平日里都是秘书处对接尚书台。

他只需要知道应该知道的大事。

至于哪里是要修水利还是开荒地,亦或者迁流民,那都是小事,相信大秘书会给尚书台一个妥当的回复。

更别说府库收支出数目,那是大司马应该记的东西?

费祎“多”都说出半个字了,但心思细密的他,在目光收回落到冯大司马身上的同时,已经改口道:

“多少才算是多呢?到处都是有用钱的地方。”

冯某人闻言,也把目光收回来,看向费祎,笑了起来,点了点头:

“费尚书这个话,说得倒是有些意思。”

感受到冯大司马颇有意味的目光,费祎心头一动:

“大司马这是有什么安排?”

冯某人点了点头:

“统军府的事情,费尚书知道吧?”

“大司马放心就是,这个用度,已经安排了。”

“还有年底,可能要用兵。”

“年底……”费祎的声调一下子高了上去,然后又突然被压低了下来,“用兵?”

冯大司马点了点头,看向东边,目光变得深邃。

“有点突然了。”

费祎下意识地说了一句。

作为尚书令,他还是知道一些军事机密的。

按计划,今年是没有什么军事大行动的。

能让大司马跑过亲自告诉跟自己说一声,这事恐怕小不了。

似乎是猜到了费祎心里的想法,冯大司马回答道:

“吴国那边出了大事,事情确实有些紧急。”

“吴国?”

“陆逊死了,”冯大司马解释道,“吴主孙权已经下令,召集大军聚于建业。”

“吴主又欲北上?”

冯大司马闻言,脸上反而是露出讥诮的笑容:

“我看恐怕未必,他这是怕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斗罗之金鳄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武师的自我修养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福艳之都市后宫 背剑之人 天下枭雄 军工科技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黑铁之堡 霸天武魂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超级神医赘婿 大宋女刑司 田野花香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大明风流 蝉动 霸天武魂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带着战神回明末 大明狗腿子 大夏镇远侯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山贼之谋定三国 三国:开局娶了大乔 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大明英宗朱祁镇 时空乱叙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无双镇北王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 蜀汉之庄稼汉txt下载 - 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 - 蜀汉之庄稼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