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想当皇帝的领主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抗战之红色警戒 混在洪武当咸鱼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绝代神主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唐人的餐桌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4章 方观承:从书生到总督的宦海浮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早年坎坷

方观承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出生于1698年的他,出生在一个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祖父方登峄曾任工部主事,而父亲方式济也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成为进士,并担任内阁中书。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南山集》案的发生,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南山集》案源于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所着书籍中的敏感内容,该书记录了南明桂王时期的历史,并使用了南明政权的年号,这在当时被视为对清朝统治的严重挑衅。结果,戴名世被控以“大逆”罪名,并在两年后被处决。因为戴名世的作品中引用了方观承曾祖方孝标的着作,方家也因此受到了牵连。方观承的祖父方登峄和父亲方式济被流放到黑龙江,家庭的经济来源和地位一落千丈。

方观承和他的哥哥由于年纪尚幼,没有被流放,而是被迫离开了家乡,寄居在南京清凉山寺内,依赖僧人的帮助度日。这样的生活无疑是艰难的,但对于年幼的方观承来说,这也是他学会自立和坚韧的重要时期。

在经历了数年的漂泊生活之后,方观承和他的哥哥决定北上寻找父亲和祖父。他们从南京出发,踏上了一条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这一路,他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还要应对旅途中的种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天,他们到达了卜魁(今天的齐齐哈尔),在那里与父祖团聚。

然而,团聚并未带来长久的安宁。方观承随后接受了奉天督学任奕?的邀请,前往盛京(今沈阳)。这段时间,方观承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增长,也积累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他在北京与其兄长方观永会合,之后又南下游历至湖南等地,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才回到北京。

二、平步青云

方观承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尽管他并非科举正途出身,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机遇,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北京定居期间,方观承因缘际会,被一位族人引荐给了平郡王福彭。起初,方观承并未立即回应福彭的邀约,直到雍正十年(1732年)秋,方观承在北上的旅途中恰巧遇到福彭前往盛京祭陵,这才得以拜见。这次会面对方观承而言意义重大,他不仅得到了福彭的赏识,而且二人之间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雍正十一年(1733年),平郡王福彭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出征准噶尔。福彭深知方观承的能力,便选他作为随军记使。然而,根据当时的朝廷规定,随军人员必须经过正式任命。于是,福彭将方观承的情况上报给大学士鄂尔泰,由鄂尔泰呈报给雍正帝。雍正帝在召见方观承后,了解了他的家族背景,对其家族的历史表示感叹,并授予方观承内阁中书的头衔,使他得以合法随军。

随着福彭的大军凯旋,方观承也回到了北京,并正式担任了内阁中书一职。乾隆二年(1737年),他进入了权力核心之一的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很快又被任命为吏部郎中。这一系列快速的晋升显示了方观承在朝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乾隆七年(1742年),方观承被任命为直隶清河道,负责当地的水利工程。这一年,他还陪同署理直隶总督史贻直视察了永定河的治理工作。方观承展现出的卓越能力让他在短短一年后就被提拔为直隶按察使。到了乾隆九年(1744年),方观承已经升任直隶布政使,负责管理整个直隶省的钱粮税收事务。

乾隆十一年(1746年),方观承暂代山东巡抚一职,两年后更是被正式任命为浙江巡抚。这一连串的职位调整表明了朝廷对方观承治理能力的认可。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方观承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并在这个职位上服务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直至逝世。

方观承从三十二岁开始踏入政坛,仅用十七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内阁中书到直隶总督的跨越,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

三、开垦海塘

乾隆十三年(1748年),方观承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在他担任这一职务期间,方观承特别关注海塘工程的维护与开发。海塘是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潮汐侵袭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方观承多次亲临海塘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工程进展及周边环境变化。通过细致的勘察,他发现海塘引河的部分地段由于泥沙淤积,已经转变为可以耕种的土地。这一发现对于解决当地农民的土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新形成的土地资源,方观承组织了详细的勘验与丈量工作。经过反复测量和评估,最终确定了大约三十五万余亩的土地适合开垦。方观承随即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这些新开垦的土地能够合理分配给当地的贫民,使他们能够拥有耕种的土地,从而改善生活条件。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土地需求,也提高了海塘区域的经济效益。方观承将这一成果整理成奏疏上报乾隆帝,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赏与肯定。

四、治理水利

乾隆十四年(1749年),方观承升任直隶总督,肩负起治理直隶省五大河流的重大责任。在这五大河流之中,永定河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频繁泛滥的特点,成为了最为棘手的问题。上任伊始,方观承即向乾隆帝上疏,提出“永定河自六工以下,河形高仰,请就旧有北大堤改移下口,使水行地中,畅通无阻”的治理方案。这一提议旨在通过改变河道走向,降低洪水风险,保证水流顺畅。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将江南河道总督高斌提交的“豆瓣集漫口图”展示给方观承,指示他参考该图治理永定河。然而,方观承认为永定河与豆瓣集的情况存在显着差异:豆瓣集属于中河余水漫溢,可以在水流较缓的地方进行施工;而永定河的情况则复杂得多。永定河的南侧为月堤缺口,北侧为大堤漫口,两者相距甚近。因此,仅仅堵塞月堤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河水无处排放,增加水患的风险。基于这一分析,方观承主张应优先堵塞漫口。

乾隆十八年(1753年),方观承进一步提出了一项更为具体的治理措施——在永定河北岸六工尾开堤放水,让河水经凤河流入大清河。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分流减少永定河的水压,减轻洪水威胁。同时,他还建议在下口北埝外建造遥埝,用于均匀分布水流和沉积物,并加固凤河东堤,使其与遥埝相连,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

方观承的这一系列治理方案得到了乾隆帝的认可和支持,并被付诸实施。

五、备受宠信

方观承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因其清正廉明和严谨的办事风格,深受乾隆帝的信任与器重。他担任这一要职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不仅处理了大量的政务,还多次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与支持,显示出其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天津等地出现积水问题,作为直隶总督的方观承未能及时察觉并处理,按照常理,这种情况应该导致他被免职。然而,乾隆帝却对方观承给予了宽容,未予严厉处分。这表明乾隆帝对方观承的能力和为人有着高度的信任,认为他并非故意失职,而是由于政务繁忙所致。

紧接着,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有御史吉梦熊和朱续经先后弹劾方观承,指责他包庇下属的不法行为。此类指控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不仅未对方观承加以责备,反而采取了保护措施。乾隆帝的态度反映出他对方观承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大臣。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南巡期间,特地赐诗给方观承,这是对他多年辛劳工作的肯定与鼓励。赐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官员忠诚与贡献的一种表彰。乾隆帝此举无疑加深了方观承在朝臣中的威望,并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这些事件表明,方观承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上保持如此长时间的高位,并且在遭遇批评或失误时仍能得到乾隆帝的支持,主要得益于他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和廉洁自律的品质。无论是处理日常政务还是应对突发事件,方观承总是能够做到事无巨细、周密考虑,这正是乾隆帝最为欣赏之处。

六、晚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方观承患疟疾,当年八月卒于任上,年七十一,谥恪敏。

七、结语

纵观方观承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官员形象。无论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奋力拼搏,还是在安定繁荣的盛世中努力进取,方观承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世学习的榜样。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雪中悍刀行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1942有空间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乙木修仙录 混沌神王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退下,让朕来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男欢女爱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都市皇宫 护花野蛮人 特种兵重生七零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篡清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扶明 覆汉 父可敌国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宋终:一拳镇关西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